•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生物教学设计优秀4篇
  • 生物教学设计优秀4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2-08-29 20:04:54
  • 移动端:生物教学设计优秀4篇
  •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牛牛范文为您精心收集了4篇生物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到您,就是牛牛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篇一:生物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

    2、理解和区分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

    3、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特点

    教材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于人体的免疫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但是对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具体组成、免疫的具体过程、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等相关知识没有接触过,因此对于免疫过程的掌握和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要突破的知识难点。

    教学过程

    课题导入

    激发兴趣 播放视屏《康熙因痘得福,继位成天花防治专家》

    问题:

    1、康熙是靠什么战胜天花的?

    2、影片中提到的“种痘法”原理是什么?

    3、康熙为什么终身再也不会得天花?

    认真观看视屏,注意视频中的细节,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视屏中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进行知识探索的欲望。

    自主学习

    知识初探

    一、自主阅读教材35至36页内容,并思考完成如下任务:

    1、说出免疫系统由什么组成。

    2、依次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3、比较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二、学生代表发言,发表自己对知识点的初步理解,使学生对于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人体的三道防线有自己的初步理解。

    小组探究

    加深理解

    一、给学生观看“艾滋病”的介绍视频,引导学生分析艾滋病的致病机理;

    二、给学生分配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教材36页资料和曲线,思考相关问题,说出第三道防线的作用;

    三、安排学生分组讨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区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不同特点,观看视屏,了解艾滋病的致病机理;小组合作,对资料和曲线进行理解分析;仔细阅读教材,描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找出两种免疫方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选派小组代表,上讲台阐述本组讨论的结果。锻炼学生的资料分析和知识处理能力,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难点突破

    一、结合各组的讨论情况,予以点评;

    二、总结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特点和二者的区别;

    三、提出二次免疫的概念,结合疫苗注射的实例和相关二次免疫的曲线图,引导学生找出二次免疫的特点:更多、更快、更强。听取教师讲解,认真做笔记,对不明住处提出疑问,使学生对当堂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更好地掌握,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知识巩固

    回顾课题导入时的视屏后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应用当堂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疑问。思考课前导入时留下的疑问,应用当堂知识予以解答。使对所需知识灵活运用。

    篇二:生物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

    2、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3、运用调查、访谈等的方法与他人交流,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4、通过植株生长过程的学习向学生渗透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

    重点和难点

    1、测量数据的方法、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2、根尖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

    教学设计

    根靠根尖向前生长

    方案一:课外小组的同学展示并描述2种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演示实验的结果,汇报本组探究根尖生长的实验方案,包括如何选材和画线、观察记录、结果分析等。

    方案二:课外小组的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并描述2种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演示实验的结果,汇报本组探究根尖生长的实验方案,如何选材和画线,观察记录、结果分析等。

    方案三: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向全班展示切去根尖的幼根不向前生长,而未切去根尖的幼根却伸得很长。

    根生长最快的部位:伸长区

    方案一:各小组汇报交流测量的结果。讨论:

    (1)各小组的测量数据出现差异的原因?如何处理?

    (2)如果探究活动只有你一个人做,只用一株幼苗够不够?为什么?互相交流,解答疑惑。

    方案二:各小组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汇报交流各组探究的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各组之间进行评议。评议内容包括:设计是否合理、装置是否简便易行、步骤是否严谨、记录是否详实、结果分析是否科学等。

    根的生长:

    (1)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

    (2)伸长区:增大细胞体积。

    方案一:透过培养皿的玻璃,观察餐巾纸下面白色的根及毛茸茸的根毛,根尖顶端黄色发亮的是根冠,再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片。

    方案二:观察培育的幼根后,动手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4部分。

    方案三:观察培育的幼根后,动手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低倍显微镜观察,记录观察的结果。在此基础上观察根尖永久纵切片。

    方案四:观察根尖的结构挂图,区分根尖的4部分细胞的数量和体积的大小。

    提出观察的提纲,引导学生实验观察后找出很伸长最快的部位。

    枝条是芽发育成的

    方案一:观察动态展示芽发育成枝条过程的CAI课件,并进行描述。

    方案二:演示抽拉活动教具,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并仔细观察,最后概括描述出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

    方案三:观察教师板画的芽发育成枝条的相对应结构示意图,并进行描述。

    方案四:先观察动态展示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的CAI课件,然后在黑板上将叶芽的各分与发育成枝条的相应部分的图用粉笔连接起来。

    提出问题,引导观察和探究。

    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出芽的结构及相应的枝条图。提供叶芽的结构和枝条的图各一幅,组织学生连出相对应部分。

    植株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1.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

    2.缺少无机盐时的症状:

    3.合理施肥的意义

    方案一:观察甲、乙、丙、丁4瓶中分别培养的菜豆正常叶和缺少氮、磷、钾的叶片,描述现象并诊断病因。

    方案二:观察生长正常的叶和缺少氮、磷、钾的叶片的录像,描述现象并诊断病因。

    方案三:看书自学,观察教师出示的几株幼苗,进行诊断,鉴别幼苗的病因。

    方案四:观察课本插图,进行描述,联系实际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篇三:生物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2.生物分类原则、等级和基本单位

    3.练习编写检索表

    4.说明对生物统一命名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生物分类的方法;生物命名的方法

    2.活动“尝试对生物分类”

    3.活动“编制检索表”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地球上约有35万中植物和150多万种动物,它们有的形态结构相似,有的彼此千差万别,我们怎样识别这些种类繁多的生物呢?当我们到商品繁多的超市购买东西,会很容易的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为什么?——因为它们是按一定的规律分类排列的。认识生物也要采用类似商品分类的方法,根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将它们分门别类,这就是生物分类。

    <二>活动“尝试对生物分类”

    【活动过程】:展示图片

    观察图片上这些你们所熟悉的各种生物,各小组讨论分析,尝试将它们分成不同的生物类群。

    检查结果

    问:你们组是根据什么将这些生物分类的?(性状差异和亲缘关系)

    【导出】:根据这个原则,生物学家将地球上现存的生物依次分为7个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其中基本单位是——种,即为最小的单位;最大的单位是界。);把各个分类等级按其高低和从属关系顺序排列起来,就构成生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如教材31页—32页在分类阶层系统中,我们都可以在不同的分类单位中找到各种生物的位置。

    刚才看了同学们的分类情况,各有不同,这样是否有利于我们识别生物?如果各执一词是不是就乱套了?那么我们是否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呢?

    (需要)

    所以生物学家根据生物特征的差异,编制出生物检索表。

    讲解编制方法

    活动“编写检索表”

    第2课时

    <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提问】:

    (1)生物学家们为了弄清各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是怎样将生物进行分类的?

    (界、门、纲、目、科、属、种)

    (2)为了便于人们按照统一的标准识别生物,生物学家们依据什么编制了什么来进行生物的分类?

    (生物特征差异检索表)

    【引入】:很好!我们要认识一件事物,首先要给它命名,认识生物也是如此,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物的命名。

    <二>生物的命名

    【师生活动】:在我们认识生物的过程中发现,由于不同的地区,同一种生物往往有多个名称。

    请看图,图上的生物在我们这里叫什么名字呢?——(红苕)

    这是我们平时喜欢吃的红苕,但它有多个名字哦,在北京则称之为白薯,到了湖南就变成了红薯,江苏又叫山芋,而山东和东北又称之为地瓜。

    请再看看图中的这两株植物是什么?——(土豆山药)

    不同的两种植物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山药,像上面这样两中情况再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那么这样是否方便呢?(容易引起歧义)

    为了避免生物命名的混乱,便于研究、交流和开发利用,瑞典科学家林奈于1753年创立了双名法。

    【补充】:林奈的双命名法至今仍被生物分类学家所使用。当然,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一些新的分类方法又逐渐被引入生物分类领域中,从而使生物分类方法更为科学合理、准确可靠,以便人们更好地研究各种生物。

    【小结】: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小资料,说明双名法。

    五.课堂练习:

    思考与练习:小明在植物上找到8只“甲虫”,为了便于辨识,请你依据“甲虫”的足、触角、背部形状、色斑的不同,编制一个生物检索表。

    篇四:生物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能列举生物依赖环境生存的事例。

    2、理解生物栖息地的含义。

    3、了解生物间存在着的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能够举例解释生物间的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

    教学重点及难点:

    知道生物离不开合适的栖息地,观察一棵树上栖息的生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园是什么?(地球)还有那些生物的家园是地球?所以说地球是生物的大家园,但每种生物在地球的位置都有着一定的范围,他们分布在地球的不同地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寻找生物的家园》,一起探索生物的家园是什么样,他们为什么喜欢居住在那里?

    二、新课

    1、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企鹅、狮子、小鸟和海龟的图片)大家认识这些生物吗?他们都叫什么?

    ①小组讨论:这些动物分别住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那个小组能简单描述一下它们的生活环境?

    (出示幻灯片)那么在这些环境中,除了我们看到的动物以外,还会有哪些生物呢?(南极:海豹、海狗、海狮、磷虾)

    ②我们设想一下:假如把企鹅放在其他三种环境下,会怎样?

    假如把狮子放在其他三种环境下,会怎样?

    假如把小鸟放在其他三种环境下,会怎样?

    假如把乌龟放在其他三种环境下,会怎样?

    从我们的设想可以看出这几种动物的生存环境,彼此能更改吗?为什么?(因为他们生活的地方为他们提供了适合他们生存的条件)

    2、回答的很好,谁能更具体的说一说生物的家为他们提供了哪些适合他们生存的条件?(提供了食物、适应的环境、庇护所等)

    3、我们一起娱乐一下,做个游戏“帮我找家园”。规则:找8名小助手,每人发给一张折叠的卡片(__是小鸟的家,__是牛羊的家,__是鱼虾的家,__是花草的家),让8名小助手动起来,唱歌曲(歌词:找呀找呀,找家园,找到一个好家园,做个窝,安个家,你是我的好家园),最后两人一组,再打开折纸面向大家,问问这样的生物对家园对吗?找2名同学说出不同意见,再找一名同学到前面从新排组,学生在下面边鼓掌边唱歌。

    4、大家在想一想,我们身边有那里是那些生物家园的例子,所有生物的家园是什么(地球)。

    6、大家喜欢大草原吗?向往那里的生活吗?让我们一起步入大草原,这幅《草原之间》美吗?(美)小组讨论写出生物和非生物的名称。

    7、教师巡视指导,找学生回答。

    8、小组探究:我们来看这幅《草原之间》,假如没有阳光生物会怎么样?如果没有水或者温度生物又会怎样?所以说生物和非生物之间是什么关系?(赖以生存的关系)

    9、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一下生物的栖息地(多找几名同学)幻灯片出示生物栖息地的概念,并且让大家齐读。

    10、生物之间的关系分为两种:种内关系、种间关系

    种内关系:既有种内互助,也有种内斗争

    让学生举例子

    种间关系:同一栖息地上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可以在一起生活,有些可能成为很好的伙伴,有些却肯能成为敌人。谁能举例子。

    这些生物伙伴是怎样相互合作的?

    生物为了生存,需要从周围的环境和猎取失误,于是他们之间就形成了敌对关系。(找同学举敌对关系的例子)

    五、播放视频《野生动物捕食》

    小组讨论,从这个视频中看到了那些敌对关系,找小组回答。

    既然自然界中有这么多凶猛的动物,它们是弱小动物的敌人,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消灭这些猛兽,而保护那些弱者?(小组讨论回答)

    珍爱并善待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

    六、小结

    1.、教师总结:在寻找生物的家园中,大家有什么感触?不难看出,这些都与我们人类的生活与生存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这也是我们所有生物的共同的家园。介于这些,你有什么样的想法或者什么想说的呢?(引导学生说保护地球环境,和不乱捕杀动物)

    七、课外延伸

    一棵树可以成为许多动物的栖息地。找一棵树观察一下,把其中动植物栖息情况做个记录。要想看看树上有多少昆虫,可以把撑开的伞倒挂在树枝上,然后摇树。把摇下来的生物仔细辨认一遍,然后放回树上,不要伤害它们。


    生物教学设计优秀4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1897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优秀6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