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2022年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8篇
  • 2022年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8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2-09-08 20:21:40
  • 移动端:2022年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8篇
  • 你知道怎么写2021年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吗?借助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一起看看2021年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欢迎查阅!下面是牛牛范文整理的8篇2022年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篇一: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一

    信息社会已经到来,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将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本课正是基于这一理念,选择具有丰富现实背景的学习材料,学生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后,在应用部分设置了分析数据、处理信息的练习题,以培养学生根据数据、图像分析事物并作出合理推断的能力。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能分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图像分析、判断、预测问题结果或趋势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并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一、引入:

    1、出示:条形统计图

    (1)某电影院上月各类影片观众人数统计图

    (2)新芽书苑20xx年3月第一星期故事书销售情况统计图

    2、提问:你已知道了条形统计图的哪些知识?

    3、现实生活中还有另一种统计图,你见过吗?出示:折线统计图。

    (1) 上虞电影院20xx年(1~6)月观众人数统计图。

    (2) 百官镇一农户96~20xx年人均收入统计图。

    二、展开:

    (一)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1、四人小组讨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2) 这两类统计图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2、结合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归纳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从折线统计图上我们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吗?还能了解到什么?

    4、结合课本进一步深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

    1、你认为哪幅条形统计图用折线统计图来绘制更合适?

    2、小组讨论:把这幅条形统计图绘制成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办法?

    A、小组讨论 B、汇报 C、提问:绘制的关键是什么?

    3、学生尝试绘制。

    (1) 出示“我们的调查资料”。

    (2) 想一想,哪几组数据用折线统计图绘制比较合适?

    (3) 请选择其中一组数据绘制。

    (4)小组交流绘制情况,分析增减变化的情况,并 推断发展趋势。

    (5)大组交流绘制情况,并纠错。

    三、应用

    1、出示:李X(住院)的体温变化情况统计图,提问:看图后,你能推断出什么?

    2、出示:百官镇一农户96~20xx年人均收入统计图。

    思考:A、看图后你有什么感受?

    B、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对比练习:

    (1)出示:“吉祥鞋店20xx年凉鞋、棉鞋销售情况统计图”。

    思考:A、两种鞋的销售趋势分别怎样?

    B、你有什么建议?

    (3) 出示:两家游泳衣专卖店的销售情况统计图。

    思考:A、比较这幅图,说说哪一幅比较符合我们的生活实际?

    B、猜猜为什么乐乐专卖店会有这样的销售现象

    四、总结

    你又有什么新收获?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五、课外作业

    省略

    篇二: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

    质数和合数(课本第14页例1及第16页练习四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

    难点:掌握判断质数与合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因数?

    2、自然数分几类?(奇数和偶数)

    教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

    二、新课讲授

    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

    (1)写出1~20各数的因数。(学生动手完成)点四位学生上黑板板演,教师注意指导。

    (2)根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填写下表)

    (3)教学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一定是什么数?

    教师: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如果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

    2、教学质数和合数的判断。

    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 22 29 35 37 87 93 96

    教师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

    质数:17 29 37

    合数:22 35 87 93 96

    3、出示课本第14页例题1。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

    (2)汇报:

    ①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

    ②用筛选法排除。首先排除掉2的倍数,再排除掉3 的倍数。提问:4的倍数还需不需要排除呢?(不用)接下来我们可以排除掉5、7的倍数,剩下的就是质数。

    ③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00以内质数表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四的第1~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

    学生畅谈所得。

    【板书设计】

    质数和合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教学反思】

    教学质数与合数时,先复习了因数的概念,然后再让学生找出1~20各数的所有因数,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的因数有什么不同,再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引出了质数、合数的概念,学生对一些知识的掌握就会水到渠成,而且还会作出正确判断。

    篇三: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页例1、22页做一做及练习五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

    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

    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

    B、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画线段。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

    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1厘米1厘米地鼠,不满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

    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

    2、完成“练习五”第2题。

    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米不是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10毫米=1厘米

    篇四: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根据测量的有关内容,自行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 学会步测、目测等测量方法,了解光侧、影测、绳测等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

    2、 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 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4、 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卷尺、等

    教学过程:

    一、 提出问题

    师: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和厘米,并且知道了它们大概的长度,那么今天我们就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进行实际测量。在进行测量前,我们要了解哪些测量知识呢?例如:测量工具、测量单位、测量对象、测量方法等等。

    (学生提到了进行测量的时候,要使用尺子,记录测量结果的时候要用到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

    二、活动程序

    1、 准备活动:展示人们测量一些建筑物的课件。

    2、 布置活动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测量的相关知识,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实际生活,选择一个你想测量的对象,选用适当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

    测量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2)每小组要在活动卡片上做好记录。

    3、提供给学生“实际测量活动”卡片

    篇五: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同学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身设计图案。

    3、同学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同学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重点难点:

    1、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同学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同学欣赏。

    二、学习新课

    (一)图案欣赏:

    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让同学尽情发表自身的感受。

    (二)说一说: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同学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完成第8页3题。

    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

    2、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二)拓展练习:

    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2、 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

    四、全课总结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和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五、安排作业

    教材第9页第5题。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

    图案1 图案2

    图案3 图案4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有广泛的应用。

    篇六: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的例1以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知道分母、分子的含义和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生活中分数的广泛用途,会用分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中秋节到了,小华家买了很多月饼,分月饼的任务当然就落到小华的身上了。你看,小华一会儿就把这几块月饼分好了。你能用分数分别表示这些月饼的阴影部分占一个月饼的几分之几吗? 多媒体课件展示:

    等学生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集体订正。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理解单位“1”

    师:第二天,小华的爸爸又买回一盒月饼共8个,并且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月饼的要求。 课件演示:爸爸对小华说:小华,你把这8个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吧。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小圆代替月饼,帮小华分一分吗?

    等学生分好后,抽一个学生分的小圆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师:这时,小华的爸爸又提出了问题。

    课件演示:爸爸对小华说:每个人得的月饼是这8个月饼的几分之几呢?

    引导学生理解把8个月饼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是这8个月饼的14。

    师:老师也有个问题,刚才小华分出了1个月饼的1/4,这儿又分出了8个月饼的1/4,同学们看一看,这两个1/4表示的月饼数量一样吗?

    多媒体课件演示下面的月饼图:

    引导学生理解两个1/4代表的数量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引导学生说出前一个1/4是1个月饼的1/4,而后一个1/4是8个月饼的1/4。课件中随学生的回答在图形下出现相应的文字。

    师:对。前一个1/4是以1个月饼为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而后一个1/4是以8个月饼为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平均分的整体不一样,对分出来的每份数量有影响吗?

    让学生意识到,整体“1”的变化对每份的数量是有影响的。以1个月饼为整体“1”,每份就是1/4个月饼;以8个月饼为整体“1”,每份就是2个月饼。

    师:像这样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分数还很多,请同学们看一看下面这幅图。 课件出示第2页的熊猫图。

    师:这里是把多少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请分一分,并填空。

    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要求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每个分数分别是以什么作为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 师:通过上面的研究,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分数都是以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

    师:像这样由一个物体或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板书单位“1”的含义。

    师:把12个学生看作一个整体,其中的6个学生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这里是把谁看作一个整体? 教师再举两个例子,深化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

    2?理解并归纳分数的意义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些小棒,把它们平均分成5份或6份,想一想,其中的1份是全部小棒的几分之几?其中的2份呢?其中的3份呢?

    学生操作后回答,如:我拿了10根小棒,把它平均分成了5份,每份有2根小棒,这2根小棒是10根小棒的1/5。2份有4根小棒,这4根小棒是10根小棒的2/5??

    师:想想自己操作的过程,你能说一说什么是分数吗?

    学生讨论后可能这样表述: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1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但是这句话中出现了两个“几份”,所以我们一般把前一个“几份”说成是若干份。

    归纳并板书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试一试: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师:看看最后(五星图)这个分数,请同学们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

    生:这个分数表示把15颗五角星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3份占这个图形的35。

    师:把15颗五角星平均分成了5份,其中的1份占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生:1/5)其中的3份呢?(生:3/5)35是由多少个15组成的?(生:3个)所以,35的分数单位是1/5,35/里面有3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说一说:3/7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5/6,9/10呢??

    3?说生活中的分数

    师:分数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书上第3页课堂活动中的两个小朋友正在说生活中的分数,你们能像他们这样说一说生活中的分数吗?

    学生说生活中的分数。

    三、课堂小结

    (略)

    四、课堂作业

    1?第4页课堂活动第2题。

    2?练习一第1,2,3,4题。

    分数的意义

    师: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初步认识了分数,你能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吗?

    课件出示如下的题目:

    (1)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是这个月饼的();

    (2)把一张手工纸

    篇七:最新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的例3、例4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3~5题。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

    会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3

    1、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请同学们看这里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图意写出一个等式吗?

    提问:现在的天平是平衡的,如果将天平的一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会怎样?

    谈话:现在天平恢复平衡了,你能在上面这个等式的基础上,再写一个等式表示现在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

    2、出示第二组天平图,说说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分别列出两个等式吗?

    3、出示第3、4组天平图,提问:你能分别说说这两组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吗?

    谈话:怎样用等式分别表示天平两边物体变化前的关系和变化后的关系?

    启发:这两组等式是怎样变化的?她们的变化有什么共同特点?

    4、提问: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天平图,得到了两个结论,你能用一句话合起来说一说吗?

    5、做练一练的第1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例4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2、讲解:要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要先写“解”,要注意把等号对齐。

    3、完成试一试

    4、完成练一练

    提问:解这里的方程时,分别怎样做就可以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了。

    三、巩固练习

    1、 做练习一的第3题

    2、做练习一的第4题

    3、做练习一的第5题

    四、全课小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五、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等式性质和解方程

    等式的性质 解方程

    50=50 50+10=50+10 解: X+10=50

    x+a=50+a 50+a-a =50+a-a X-10=50-10

    X=40

    检验:把x=40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40+10=50,x=40是正确的。

    篇八: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景,自主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法。

    2。学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理念: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使学生体验学习中通过合作交流带来的方便和快乐。

    教学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课前知识。

    教学过程:

    一、实践调查

    课前让学生在汇景新城作实地调查,调查本小区住户情况

    二、课内交流

    1、让同学们根据调查所得的数学信息编一道数学应用题。

    2、根据所编的题目独立列式

    3、探讨和交流如何解决问题。

    (1)尝试通过估算结果解决问题。

    A、分组讨论不同的计算过程

    B、师:根据以上的结果你能判断“这栋楼能住150户吗?”

    (2)讨论算法

    三、习题巩固:

    1、试一试

    11×4324×1244×21

    2、练一练:

    第1、2题

    3、第3题,学生独立思考,理解题意,再进行计算

    四、综合应用:

    陈老师班上有42名同学,她为同学们购置书包和文具,一个书包24元,一个文具11元,买书包和文具各花了多少钱?一共花了多少钱?

    五、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学会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


    2022年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8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2153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幼儿园绘本教案最新4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