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9篇)
  •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9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2-09-19 19:16:00
  • 移动端: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9篇)
  • 数学是一门很有趣的课程,小学除法也不例外,除法是小学数学的知识重点,学好数学,学好除法,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你能把一张纸平均分成两份吗?那么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平均分成三份呢?五份呢?一起看看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欢迎查阅!下面是牛牛范文整理的9篇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篇一: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认识图形 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与体的联系和区别。

    2、培养学生小组学习的能力和协作精神。

    3、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玩中学,学中玩,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四种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体验面与体的不同。

    课前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若干;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若干;课件。

    案例

    一、引入:交朋友。

    师:开学到现在你们已经结识了许多新的好朋友,徐老师是不是你们的好朋友?

    那你们知道我这位大朋友的名字吗?

    今天,我们这儿又来了新朋友,你们想不想也和它们交朋友呢?

    交新朋友时,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那你们想不想和这些图形交朋友?(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评析:根据小朋友喜欢交朋友的特点引人新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认识新朋友

    1、你认识它们吗?那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

    评析: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说说这些图形的名称。

    2、那它们长什么样子呀?

    评析: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不要求完整,能说出点意思就行。

    3、那它们住在什么地方呢?

    (1)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做完游戏你们就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玩搭积木游戏。搭积木小朋友在幼儿园时经常玩的,不过,今天在玩之前徐老师提一个要求:先要用手摸一下这些物体的每一个面,然后再搭。

    (2)小组活动。

    (3)欣赏各小组作品。

    (4)这些新朋友都藏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在哪儿能找到它们呢?一起来找找。

    (5)各小组讨论:老师走下来倾听、指点、鼓励。

    评析:通过玩搭积木的游戏,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

    4、小朋友,我们来给这些新朋友拍张照好不好?有没有办法?用什么办法?

    (1)讨论得出方法:把积木放在纸上,用铅笔描下来。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提示有印泥、橡皮泥)

    (2)小组活动。

    (3)说说你用什么形状的积木画了一个什么图形?(课件出示)

    评析:通过给新朋友拍照片的活动师生共同得出:长方体画出的是长方形,正方体画出的是正方形,三棱柱画出的是三角形,圆柱画出的是圆。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并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同时在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5、归类:请小朋友把描画下来的图形整理一下,分分类。

    让学生说说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评析:有对比就有鉴别,通过比较它们的异同点,学生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能正确区分图形,避免思维产生混淆。

    把儿童引入生活场景,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数学,以及平面图形的形成过程,让儿童进入玩中学,学中玩。通过摸、描、分的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知立体与平面的关系。

    三、加深认识

    1、找一找

    其实,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家,我们的教室里就有很多,让学生给这些图形分别找到家。

    评析:丰富学生对图

    形的感知认识,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2、拼一拼:

    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设计一幅美丽地图画。

    展示作品,进行评价。

    评析: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学习,从事再创造的学习活动,引发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小组形式组织教学,发挥了学生的集体智慧,体现了学生合作与互助,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师: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录下来,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交流一下。

    反思:

    1、把数学还原成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在幼儿园和平时生活中已经多多少少见过或听说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对这些图形他们并不十分陌生。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他们早已玩过的搭搭积木游戏,只是教师在此提出了一个新要求:在搭之前先摸一下这些形体的每一个面。学生在摸、搭的活动中,有了真切的体验,更有了新的发现。这是以前玩积木时所没有留意的。知识的得出,没有一种突然的感觉,不需花费太多的功夫,只需教师稍稍一指点,学生细细一琢磨,与生活经验一联系,知识就很容易地在学生的游戏中得出来了。

    2、一改以往的奖红五星、小红花的方法,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作为奖品奖给学生,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学生学习情绪非常高涨。

    3、以借交朋友之线索来串联知识,(叫什么名字图形的名称;长什么样子图形的特征;住在什么地方体会面在体上;给新朋友拍照感知立体与平面的关系;给新朋友找家对图形的感性认识)又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学生学得有趣、活跃、自然,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

    篇二: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认识图形 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种立体图形的实物及图形卡片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再出示相应的实物。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辨认,再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应的实物。

    (2)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让学生闭上眼睛按教师的要求摸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摸教师给出的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圆柱、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做一做”

    (1) 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 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搭一搭。

    2、 游戏:“看谁摸得准”。

    (1) 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看谁摸得准(做一做2)。

    (2) 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

    (3) 数图形。

    五、小结。

    六、游戏

    篇三: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凑十法计算6加几的题目,理解6加几的计算过程并会口述.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能力.

    3.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和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进行6加几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9加几,8加几和7加几的题目,你们还记得怎么算吗?出示口算卡片: ,指名说口算过程.(想:把8凑成10需要2,把5分成2和3,

    8加2等于10,10再加3等于13.)

    依次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口算.

    投影出示

    指名回答.

    师: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9加几、8加几和7加几的题目,猜一猜今天我们该学习什么了?(6加几)

    板书课题:6加几

    二、指导探索.

    1.教学例1.

    (1)板书: □

    师:这道题该怎么算呢?请你们试着做一做.

    学生尝试着完成.全班进行交流:

    随学生口述的过程,教师演示课件6加几.

    师:同学们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这道题,说明你们很会学习,谁愿意再用凑十法说说这道题的计算过程?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问:为什么要把5分成4和1?

    (2)板书: □

    指名回答.(如果有学生很快说出结果,要问他:你怎么算得这么快?学生可能是由上一题 推算出来的,在此要给予鼓励并引导学生用凑十法进行计算.如果没有上一题的结果,怎么算6加6等于多少?)

    学生分组交流.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6加几】.

    板书: □, □, □

    师:这几道题你会做吗?请你试着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可能会出现几种做法:① ②想: ,所以 )

    比较:哪种方法能很快说出得数?(用交换加数的位置, 来推算 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继续演示课件6加几】.

    1.

    指名叙述图意:左边的叶子上有6只七星瓢虫,右边的叶子上有5只七星瓢虫,一共有多少只七星瓢虫?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订正:你是怎么计算的?

    2.

    学生自己叙述图意列式解答.

    订正:你是怎样计算的?

    3.指名口算.

    4.学生独立完成下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游戏:投篮【详见探究活动】.

    篇四: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四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学生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还有些学生是从外地转入的。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据幼儿班老师介绍,这些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还有个别学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六、教学进度安排(见附表)

    第一单元:准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1——4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2——5页(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合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一台。

    教学过程:

    (a)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拿出一封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b)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先小组讨论,互相说,教师深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探讨数数规律,然后再请小朋友说)

    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三、继续观察,小组交流,了解认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材第2——3页的图画

    活动形式同第二个环节一样:观察——交流——汇报——评价,不苛求学生按怎样的模式说,让学生在相互启迪中自我感知怎样说好就怎样说,怎样说适合自己就怎样说。

    四、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数字卡片

    3、按方位数数

    4、开放性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篇五: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认识图形 篇五

    课例类别:部分探究

    学习课目:数学

    学习年段:小学一年级

    学习时间: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的观察及操作,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搓、切、搭等,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让学生这样自由捏橡皮泥并展示作品等练习设计,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对数学知识日益浓厚的兴趣。

    二、学习资源

    1、多媒体动画:故事内容为机器人(带音乐)叮当来到了小朋友们的中间,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些什么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跟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人都说说。

    2、各种物品的演示。

    3、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

    4、生活中的物品形状、举实例。

    (1)冰箱、洗衣机、彩电、柜子。

    (2)鞋盒、肥皂盒、酸奶盒、易拉罐、笔筒、乒乓球、皮球。

    三、学习实施方案

    学习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32、33页。

    组织形式:小组合作讨论。

    学习流程:创设情景—讨论探究—巩固拓展—实际应用。

    评价方法:目标评价、师生互评、小组讨论评议。

    教学重点:认识所学几何图形,并说它们的名称。

    教学难点:从生活中找出各种形状的物品说名称。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及放置这些用品的用具,遮盖这些用品的用具(布或纸)。

    (2)学生每人准备一盒橡皮泥、积木一盒。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目标:从儿童喜爱的机器人叮当如上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与课本数学知识的密切联系。

    过程:电脑出示动画(见学习资源)

    针对学生提出的生活中的 物品形状,说说是怎样分类的?

    2、探究释疑:

    目标:让学生 自主探究分类的方法。

    过程:

    (1)教师用电脑出示讨论题:

    a、说说你是怎样分类的?

    b、把你分的“形状相同的”每一类物品告诉大家,你觉得它们分别长的是什么样子?

    c、你是怎样感觉到的?

    (2)让学生按以上步骤在小组中讨论,教师巡视。

    (3)交流:

    探索的途径:指几生上台演示他们是怎样感知的,电脑再显其过程(学习资源)。

    (4)讨论与小结:

    a、说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b、电脑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几何图形、名称。

    3、巩固与拓展:

    目标:利用电脑展示各种动态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认识所学几何图形,并培养学生的积极的创造情感和浓厚的兴趣。

    过程:

    (1)课本中的题改编:看图形,说名称。

    (2)数数制造叮当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数,也可以自由组合数。

    (3)搭学具:

    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并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拿出自己的积木,分工合作完成。

    汇报:城堡、动物园、飞机、世贸大楼、航空的母舰……

    (4)转化: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见的见到一些组合图形。比如说棒棒糖吧,糖是球形、柄是圆柱形的。想想看,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是这样的例子?

    篇六: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六

    《8和9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建立8和9的数感,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和9的序数含义。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爱护花草树木的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8和9的含义。

    教学难点:8和9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教具准备:课件、卡片、计数器等。

    一、游戏导入:

    1、看数字卡片列加法或减法算式。

    2、小游戏: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是“谁是顺风耳”,老师拍手请你们仔细听,并在心里默默的数,待会儿告诉我我敲了几下。(教师拍手8、9次,让学生猜一猜。)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8和9。(板书)

    二、创设情景:

    1、观察主题图,点数事物的数量。

    师:小朋友们表现得真棒!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请大家看一幅美丽的图画,大家想看吗?生:(齐)想!(课件出示教材53页主题图)

    师: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它们各有多少个?先自己数一数,和同桌说一说。

    师: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

    生:我看见了8棵大树。

    师:你是怎样数的?

    (师生一起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数1、2、3、4……教师在黑板上张贴大树图片,并板书8。按上面的方法学生继续数出8个小朋友、8朵鲜花、9个人、9盆花、8个大字、9只蝴蝶,教师在黑板上张贴图片,写上数字。说的好的小朋友每人奖给一朵小红花。)

    2、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爱护花草树木

    师:图上的老师和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在劳动、他们在整理花坛、他们在为学校做贡献)

    师:在他们的努力下,花坛及周围的环境美吗?生:(齐)美!

    师:是的,环境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来保护,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积极地为学校做贡献,那么我们的校园也会越来越漂亮!让我们一起努力,好吗?(领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8个大字)

    三、探究新知:

    1、8和9基数的含义

    (1)师:老师这里有两张点子图,请小朋友们帮老师数一数,每张点子图上有几个圆点子?生:第一张上面有8个点子,第二张上面有9个点子(在点子图下分别板书8、9)

    (2)生活中哪些东西还可以用8或9来表示?(妈妈给我买来8个大苹果、我有9个好朋友、我攒了9元零花钱————)

    2、8和9的顺序和大小

    (1)8和9的顺序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生活中有8和9,我们的计数器上也有8和9。(师拿出计数器)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老师拨了几个珠子?(师拨珠子,生轻声数)

    生:老师拨了7个珠子。

    师:(神秘地)大家注意了!我要变出8来了!(师又拨了一个珠子)现在是几个珠子?

    生:(齐)现在是8个珠子。

    师:8比7多几?

    生:8比7多1。

    师:很好,再来观察,我再拨一个珠子,现在是几个呢?它比8多几?

    生:现在是9个珠子,9比8多1。

    (2)学习直尺图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的一个老朋友已经等不及了,它要求马上和大家见面,看,它是谁?生(齐)尺子!

    师:尺子朋友说话了,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我,你们能填出所缺的数吗?直尺图1。

    师:直尺图2:谁很快的在我身上找到数字8?(生到台前找到8,指给大家看)

    师:6在哪里?(6在7的后面,5的前面)

    师:我们知道:在尺子上,从0开始,越往后面的数越怎么样?

    生:越往后面的数越大。

    师:那你们能把我们到现在认识的这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来吗?

    生:(齐说)0、1、2、3、4、5、6、7、8、9。

    师:能从大到小再说一遍吗?

    生:9、8、7、6、5、4、3、2、1、0。

    师:咱们一起演一演吧!

    (3)比较7、8、9的大小

    师:尺子朋友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它夸奖你们说:小朋友们真聪明!高兴吗?可是我们这儿又有三位老朋友不服气了,它们说:小朋友们真的每节课都这么聪明吗?我们要考考你们!怎么样?愿意接受挑战吗?(愿意)

    师:(贴点子图引导学生比较7、8、9的大小)

    3、8、9的序数含义

    (1)小猴子吃桃的故事。

    师:小猴子今天特别高兴,因为他看到我们一(3)班学生坐得那么端正,听得那么仔细,另外猴妈妈为它准备了好多桃子,你们数一数一共有(9个),小猴子给我们出了个问题:我一下子能够把9个桃子都吃完,那样我才会饱饱的,可是妈妈给我吃了第9个桃子,同学们,你们觉得我能吃饱吗?为什么?

    生1:吃不饱,因为第9个只有一个,而9个有好多。

    (2)小练习

    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54页的内容

    师:请大家打开书本第54页,拿出水彩笔,给左边的8只蝴蝶涂上蓝色,再给从左边数起的第九只蝴蝶涂上红色。

    4、8和9的写法

    (1)指导8的书写

    师:你们看,8像一个小葫芦,9呢,就像是我们吃饭用的小勺子。看来8和9离我们真的好近。教师边板演边讲解:8字是一笔写成。从田字格的左半格右上起笔,自上而下,先写一个S字,接着自下而上过S字腰间,与起笔处连接,一笔而成。最后请学生看着黑板上的“8”字空写,再让学生用食指在桌面上练习写“8”。

    (2)指导9的书写

    9字是一笔写成,它的上部像个0,它的竖像个1,上半部这个0要写在上边的小格里面,注意要圆滑,不能右棱角,写到0的起笔处,再往下方斜竖,一直到下线为止。学生练习在课本54的写字格里描9。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为最有趣的是什么?你还有疑问吗?

    篇七: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1、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长方形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折纸吗?今天我们就利用折纸来学习知识。 你能把一张纸平均分成两份吗?那么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平均分成三份呢?五份呢?

    (1)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把一张纸的4/7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二、自主探究 小组交流

    自主学习提示

    1、 利用手中的的学习纸,涂一涂,算一算,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

    2、 同桌之间说一说彼此的想法。

    3、 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课本第55页的提示,完成这两个问题。

    三、交流释疑

    1、初步感知分数除法

    把一张纸的4/7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请同学们拿出图(一)来涂一涂。

    交流:为什么要这样涂,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 还有不同的涂法吗? 能根据这个过程列出一个除法算式吗? 这个除法算式和以前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分数除法。(板书)

    初探算法 把一张纸的4/7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请大家在图(二)的上面涂一涂。

    交流:(展示学生不同的涂法) 同学们是把长方形纸的七分之四平均分成了三份,再把其中一份涂上颜色。 谁能根据这一过程列出一个算式。 怎样才能算出得数呢?

    观察3和1/3 有什么关系,由除以3变成乘3的倒数,是不是除以一个整数就可以乘它的倒数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教师出示三组算式)1/3÷5 4/5÷3 1/3÷5

    指生演板 让学生观察每一组算式,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根据这三组算式再结合上一道题,你认为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

    四、实践应用

    1、算一算 9/10÷30 15/16÷20 14/15÷21 8/9÷6 5/6÷15

    2、填一填 师:学会了知识就要灵活的运用,这道题你们能填上吗?

    学生独立在书上第56页填一填,想一想。 集体订正。

    3、解决问题。

    师:为了使我们的校园更整洁,学校给我们各班划分了卫生区,这一周轮到第一组负责 卫生区的卫生,老师想卫生区的四分之三平均分给四个人来负责,你们能算出每个人负责整个卫生区的几分之几吗?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运用分数除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呢。谁能像老师这样来说一说生活中的问题,让大家解决。

    五、课堂总结 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练一练第3、5、6题

    篇八:一年级数学教案模板 篇八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会用两两配对(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知道“多”、“少”、“一样多”的含义。

    能力目标:能用规范的语言口述比较的结果,如“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一样多”等比较性短语。

    情感目标: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互动一(背儿歌)

    叮铃铃,上课了。书放桌角,人坐正,认真上课我最棒。快快乐乐学数学,快快乐乐学——数——学。

    第一阶段:创设问题情境,初步感知

    师:国庆节要到了,小伙伴们准备用鲜花来布置校园。

    出示:花与花盆图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师:花与花盆到底谁多谁少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小巧和小亚进行比较呢?

    板书:比较

    学生可能的方法:数数、将一朵花种进一个花盆再比较(即两两配对)

    媒体演示:一一对应

    师:这种一个对应一个进行比较的方法就叫做“一一对应”

    板书:对应

    师:比较的结果是怎么样的,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从不同方面来说比较的结果,如:花少,花盆多,花比花盆少,花盆比花多,)

    第二阶段:创设情景,参与操作,学会表达

    师:张老师还准备了水笔作为国庆节活动的奖品,不过被粗心的小胖给弄乱了。张老师想请你们一起来看看,在你手中,笔与笔套比,谁多谁少呢?

    (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比较,得出不同结果,进行汇报)

    【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的兴趣,积极自觉地想办法进行比较活动。初步感受比的过程,因为笔和笔套在日常生活中总是配对出现的,所以在比较散落的笔与笔套的多少时,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使用这种两两配对的方式,从而初步感知了“一一对应”比较法在生活中的呈现】

    师:比较的结果怎么样?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描述比较的结果,对于同一种结果,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话说一说】

    形式

    1、个别汇报——规范表达

    2、补充表达——从不同角度描述比较结果

    3、同桌互说——强化表达,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

    第三阶段:在情境中练习,应用方法,熟练表达。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0页

    学生边翻边说:翻翻翻,20页

    【用口令的形式让学生重复要求,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完成要求】

    师:小巧和小丁丁也在为国庆节做着准备。看看他们都在做什么。

    (根据每幅图的内容比一比,说一说,练习用不同的话规范表达比较的结果)

    形式:同桌互说,再个别汇报。

    师:说的真棒!

    【教师总结性的表扬,给与学生肯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体验】

    互动二:轻松一下(放)

    【针对学生年龄的特点,刚从幼儿园来到小学,对于课堂的35分钟会有疲倦,在的学习阶段后安排一次放松,既能调整学生学习的情绪,消除疲劳,又能让学生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继续学习】

    互动三:一问一答(收)

    123(坐端正),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安静听),(快快乐乐学数学)

    第四阶段:游戏活动

    1、抢椅子

    出示三幅图(椅子数与人数比较,三种情况)

    师:小朋友们想玩抢椅子的游戏,哪幅图适合来玩呢?为什么?

    2、考考你的记忆力

    出示四幅图,给学生2分钟的时间进行观察记忆。打乱次序提问,在某幅图中,谁多谁少。

    【此游戏的设置既将记忆力,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融为一体,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游戏的情境下结束教学,学生沉浸在游戏的喜悦中,而对应比较的方法沉淀在学生的思维中】

    篇九: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认识图形 篇九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一)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投影出示“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图,抽象出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应的实物。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应的实物。

    2)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 让学生闭上眼睛按教师的要求摸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摸教师给出的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圆柱、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做一做”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搭一搭。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比较稳固。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 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看谁摸得准(做一做2)。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

    3)数图形。(练习五2)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

    五、小结。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9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2322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高三毕业学生演讲稿6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