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文言文特殊句式解析优秀3篇
  • 文言文特殊句式解析优秀3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2-10-06 21:22:38
  • 移动端:文言文特殊句式解析优秀3篇
  • 篇一:文言特殊句式 篇一

    (1)主语省略

    省略主语的现象在古今汉语中都有,只是在古汉语中更多一些。

    如:(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这句中的主语就省略了。

    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这句中的主语也省略了。( )表示是省略的主语。

    (2)谓语省略

    谓语是对主语加以就明,是句子中的重要成分,一般不省略,但在有些情况下谓语也可以省略。

    如,一鼓作气 再( )而衰,三( )而竭。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谓语一定要补充出来。

    (3)宾语省略

    宾语是动词的受动对象,我们要注意动词谓语,就能分析被省略的宾语。

    如:尉剑挺,广起,夺( )而杀尉。

    余闻( )而愈悲。这几句( )中都是省略了的宾语。

    (4)省略介词于

    介词于、以在文言文中常被省略。

    如:林尽( )水源;口技人坐( )屏障中。

    这几句( )中的就是省略的介词。

    省略句需要字字对照,句句明其意。

    篇二:《烛之武退秦师》特殊句式知识点 篇二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秦伯说(同“悦”)

    4.失其所与,不知 (同“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三、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

    2.省略句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

    B.()许君焦、瑕(省主语“晋惠公”)

    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

    D.夜缒()而出(省宾语“烛之武”)

    E.(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

    3.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 (“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四、词类活用(例句)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既东封郑(封,疆界。名作动,使…成为疆界;东,名作状,在东边)

    3.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4.且贰于楚也

    5.越国以鄙远(鄙—名词边邑,意动,把……当作边邑;远—远地,形作名)

    6.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7.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撤兵)

    8.不仁,不知(智),不武(仁—不符合仁道;智—不算明智;武—不是英武)

    9.臣之壮也(壮?壮年人)?? 10.今老矣(老—老年人)

    11.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

    12.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东西)13.君亦无所害(所害—害处)

    1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好处)15.与郑人盟(盟—订(建)立同盟)

    16.唯君图之(图—计划、考虑)17.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五、一词多义:

    “之、夫、以、而、焉、其、若、说、辞、鄙、微”

    篇三:文言文特殊句式 篇三

    一:主谓倒装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实际上是“汝之不惠甚矣!”

    二: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无乃而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 ”,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第四、介词以的宾语往往前置 如:“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三、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www.niubb.net\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等。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 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四:介词结构后置 (介词结构一般作状语)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 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词前做状语。 第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如:“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即“以事具告。”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 就是“以事具告(之)。” 还有一种要注意,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句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译为“在我的前面出生”,作状语,又可译为“生在我的前面”,作补语,一般来说仍作补语,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则一定要作状语。 ?


    文言文特殊句式解析优秀3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2560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琳琅满目造句(精选2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