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雷雨教案【优秀5篇】
  • 雷雨教案【优秀5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2-10-24 18:56:07
  • 移动端:雷雨教案【优秀5篇】
  •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牛牛范文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5篇雷雨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篇一:雷雨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及训练重点】

    1、识记理解“涔涔”“郁热”“昧心”等词语及文学常识。

    2、了解作品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特点。

    3、体会戏剧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情节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作者作品简介

    2、分角色朗读

    3、理解课文节选部分的矛盾冲突

    4、课堂讨论:周朴园爱鲁侍萍吗?

    一、导入

    简介作者及《雷雨》的大致情节

    二、速读

    理清人物关系及矛盾冲突

    填图练习

    三、讨论

    课后练习二: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为什么?

    四、课堂活动:辩论

    正方:一二组——周朴园爱鲁侍萍

    反方:三四组——周朴园不爱鲁侍萍

    [通过辩论,疏通“重逢”一节的情节脉胳,赏析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总结要点:

    1、周朴园曾经喜欢过,甚至爱过

    2、他始乱终弃的原因(性格特点、阶级特性)

    3、周朴园的人物性格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三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阅读赏析“斗争”一场

    2、归纳人物性格及主题

    3、课堂练习

    一、阅读赏析“斗争”一场

    讨论

    1、周朴园有没有顾父子之情,为什么不顾?

    2、剧中通过鲁大海的话交代了什么?

    3、侍萍为什么不认儿子周萍?

    二、讨论总结人物性格

    1、周朴园: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虚伪的反动资本家。

    2、鲁侍萍:

    3、学生自己归纳鲁大海的人物性格。

    三、讨论

    剧本为什么以“雷雨”为题?

    四、归纳主题

    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的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提示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20年代中国的社会现实。

    五、课堂练习

    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让学生自己找印象深刻的句子,加以分析讨论。教师可点拔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台词中能表现人物心理的句子。)

    篇二:高中必修四《雷雨》精品教案 篇二

    课题

    雷雨(节选)

    课型

    新 授 课

    教学

    目标

    1.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的简介。

    2.通过语言的品味来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的个性特点。

    3.领会作品中个性化的对话语言对真实、鲜明地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重点

    难点

    重点:欣赏起伏跌宕的戏剧情节,紧凑的戏剧冲突和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刻画。

    难点:1.鉴赏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2.揭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腐朽性。

    教具

    准备

    多媒体,电影或话剧《雷雨》视频。

    课时

    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法、学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课前布置学生结合注释①中与课文有关的情节,通读课文,组织看话剧《雷雨》的录像,了解故事情节。

    2.通过阅读课文或观看录像,要求学生明确课文中出现的八个人物之间的关系。

    3.初步了解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

    二、导入新课

    文学史上,有许多作品在当时社会有相当重要的影响。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雷雨》就曾引起轰动,因为它是上个世纪30年代作家曹禺为我们勾勒出的一幅图卷,即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空气里一场即将到来的社会大变动的雷雨。(板书课题《雷雨》及作者曹禺)

    三、戏剧常识介绍(简单)

    补充说明几个名词术语:

    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阶级之间和阶级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些冲突也表现为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等等。

    幕和场: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场,即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

    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的叙述和描写的语言。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四、简介作者及《雷雨》

    1.作者(略)

    2.有关《雷雨》

    《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话剧,是一部深刻揭露反动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反映20世纪30年代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的悲剧。

    五、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理清剧本结构,把握戏剧冲突。

    (1)请把课文节选部分分为两场,请同学分别概述各场的内容。

    第一场内容的概述要点:①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②周朴园和鲁侍萍在周公馆的客厅偶然相遇。

    ③周朴园看到侍萍以为是新来的下人,但是看到她关窗户的动作非常自然,又忽然觉得她很奇怪。

    ④周朴园从侍萍的口音和她自小在无锡长大的情况,引出对三十年前在周公馆发生的一桩事的询问。

    ⑤鲁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讲述自己被周公馆少爷玩弄后抛弃的悲惨遭遇。

    ⑥周朴园认出了面前站着的这个“下人”就是当年投河未死的侍萍时,他立刻转变了先前的态度,严厉地追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并且冷冷地说:“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但是,为了避免事态的发展,他拿出了骗人的伎俩:一面继续用虚伪的感情欺骗、软化侍萍;一面妄图用金钱堵住侍萍的嘴,了却三十年前的这笔旧账。

    ⑦鲁侍萍撕了支票,只要求见见自己的儿子萍儿。

    第二场内容的概述要点:

    ①鲁大海代表矿上罢工工人找董事长谈判。

    ②周朴园用金钱收买“没有骨头”的工人代表,破坏罢工,开除了鲁大海。

    ③鲁大海愤怒揭露周朴园镇压工人的血腥罪行。

    ④周萍出,命人打亲兄弟,侍萍挥泪忍恨离开周家。

    (2)分别找出其中的矛盾冲突以及矛盾冲突的焦点。学生讨论后回答。

    点拨:第二幕 周、鲁两家的冲突。

    第一场: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冲突

    第一层、周朴园认出鲁侍萍的经过 (相遇述旧怨)

    第二层、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的态度 (相认生新恨)

    第二场:周朴园同鲁大海针锋相对的冲突。

    矛盾冲突的焦点:

    第一场:三十年的恩怨(爱情的纠葛)

    第二场:罢工与反罢工的矛盾(阶级斗争)

    六、研习课文

    (一)研习第一场第一层。

    1.请两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场的第1层。

    2.提问:这一层中,周朴园的情态有哪几次变化?鲁侍萍又有什么样的变化?请按情节发展叙述。学生筛选出相关的信息后回答。

    明确:朴园和鲁侍萍的见面是偶然的。鲁侍萍认出了周朴园,周并不知道,也没想到侍萍会出现。在这特定的情境下,二人开始了对话。对话围绕在无锡发生的“一件很出名的事情”展开,其中周朴园几次问到侍萍的身份,问语各有不同。他先是看到侍萍关窗的动作,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所以觉得“很奇怪”。但这时他还不知真情,心里还比较平静,因此问的虽然有些迟疑,语调还是平静的。但是当侍萍反复说梅小姐“不是小姐”,“也不贤慧”,而且点明“她叫侍萍”时,周朴园感到有些意外,也有些吃惊,所以他“抬起头来”,直截了当地问“你姓什么”。接着侍萍告诉他梅小姐没有死,她的孩子也还活着,周朴园更加疑惑,而且有一种大祸临头的感觉,所以紧张地“忽然立起”,再次追问。侍萍继续述说梅小姐的辛酸往事,当她说出衬衫上的“梅花”和“萍"”字时,周朴园更加怀疑,所以慢慢地站起来,疑虑地问。当侍萍肯定了他的疑问时,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所以又“低声”问了一句。随着剧情的发展,这不同的问语,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周朴园从奇怪、猜疑、到紧张、再到疑虑消除而不知所措的心理变化过程。

    在这过程中,面对周朴园的谎话,侍萍欲说还休,一步一步巧妙地显露着自己的真实身份。这欲言又止,其中既有单纯的幻想,又蕴含着三十多年的悲愤,是侍萍感情的自然流露,而接下来的控诉,更显示了她的极端愤怒。

    (二)研习第一场第二层。

    1.分角色朗读第一场第2层。

    2.提问:周朴园毕竟是几十年来压榨工人的资本家,他在惊恐之后对侍萍的态度又有了哪些变化呢?完成下面的表格。

    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情态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情态

    手  段

    言    行

    厉声责问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用缓和的语调稳住

    “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

    旧事“又何必再提呢?”

    用感情软化

    你的生日,每年我都记得。关窗户的习惯,我都保留着。

    保留家具,熟记生日,关窗习惯——没忘旧情

    想用金钱收买打发

    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并开出支票。

    点拨:他认出侍萍后,首先是翻脸不认人,厉声责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妄图恐吓侍萍,但侍萍从几十年的压迫中已经把自己磨炼得顽强勇敢,周朴园的责问只能引起侍萍悲愤的反驳;周朴园见硬的不行,又以“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旧事“又何必再提呢”,试图稳住鲁侍萍;然后又采用了哄骗的手段,口口声声地表白他没忘旧情,——屋中陈列着从前她喜欢的家具,每一年都记得她的生日,保留着关窗的习惯,多少年来一直在“纪念”她;最后,他拿出五千元支票给侍萍,希望平息30多年来的旧恨新仇。

    3.提问: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30多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侍萍时,为什么会惊恐万状呢?(学生讨论后回答。)

    点拨:因为他意识到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他以前的种。种罪恶将昭然于天下,所以他立即感到“惊愕”“惶恐”。他以为搬了家,离开了无锡,从前的罪恶无人知道,可侍萍的突然出现,却给他精神上以沉重打击,他表现出的惊恐万状正是他内心虚伪的表现。

    4.提问:鲁侍萍又是如何对待周朴园的呢?从这一场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学生思考、讨论后自由发言。)

    投影:鲁侍萍是一个受侮辱、被损害的旧中国劳动妇女,善良,正直,备受屈辱,又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刚强与自尊。

    在对话中侍萍既有意识的在隐藏自己的身份,又在语言动作中不断的表露出自己的特征,这正是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

    七、布置作业:分析周朴园和鲁大海的形象。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梳理节选部分的剧情,分析了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冲突,这节课,我们继续分析第二场,并归纳人物形象。

    二、问题探究:

    提问:周朴园还爱侍萍吗?他对侍萍的怀念是出于真心还是出于假意?难道这三十年的纪念仅仅是一场表演?请说明你的理由。(学生自由发言。)

    投影:周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绝对真实的”。(曹禺语)

    1.怀念是真——婚姻不如意、赎罪

    2.怀念又是自私与虚伪的——自己的名誉、地位是否受到威胁

    三、研讨课文第二场:

    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场。

    2.提问:此时周朴园已经知道了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那么他对鲁大海是什么态度呢?从他的态度,你看出什么问题?(学生讨论后回答。)

    3.提问:鲁大海被周朴园宣布开除后,又是怎样同周朴园斗争的?(学生找出相关的内容回答。)

    4.提问:鲁大海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塑造这个形象有何意义?鲁大海的出现,使我们透过故事情节的阴郁氛围,看到了一丝希望和些许亮色。正如曹禺先生所说,鲁大海这样一个工人形象,“当然写得很不像样子,很不成熟,但我是同情这个人,甚至佩服这个人的。”由此可见,作者对作品中略嫌单薄的鲁大海这个形象赋予了很大的热情,寄寓了自己的社会理想,对人们有着相当重要的激励意义。

    二、分析人物形象——周朴园:

    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归纳。

    曹禺谈“周朴园”:周朴园这个人可以说是坏到家了,坏到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程度。

    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冷酷、虚伪、残忍、奸诈。

    三、归纳主题:

    《雷雨》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对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对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没落、污浊的内幕做了深刻而又细致的揭露。从这个家庭的崩溃,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命运。

    四、探讨:“雷雨”这一标题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学生探讨后自由发言。

    投影:①表示故事的背景与环境气氛;②预示情节的发展,暗示情节的高潮;③象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斗争即将到来。

    五、布置作业:阅读第一场中周朴园与鲁侍萍具有个性化的对话片断,体会凝练传神的对话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第三课时

    一、鉴赏人物语言。

    戏剧语言有两种,一是舞台说明,二是人物语言。

    1.课文前面的“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烘托了悲剧色彩,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2.《雷雨》人物语言的三个特点:

    第一、 高度个性化

    所谓人物语言个性化,就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语言成为人物个性、性格、心理的声音外化。个性化语言的好处是:作家通过它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读者通过它直观(实际上是“直听”)人物的性格,生动可感,真实可信。

    学生找出相关例子来说明。

    如: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刚才还是一个温情脉脉,俨然在感情中不能自拔的性情中人,但立即就撕破了多情的面纱,露出了冷酷的本质;因为以周朴园之心度之,他感到了名声和利益的威胁。这个转变完全是人的本质使然,语言无法掩饰得了。

    第二、丰富的潜台词 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有含有别的意思。通过潜台词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潜台词的特点是语言简练而有味。

    请学生找出人物语言中有潜台词的,进行分析。

    如:下面的人物语言有潜台词,情形是当事人不便说:

    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

    “你姓什么?”的言外之意就是:你怎么知道的这么多?再看下面的潜台词,鲁侍萍同时扮演着两个角色,一实一虚,一口一心,很有意味:

    鲁侍萍    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①

    周朴园    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    亲戚?②

    周朴园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③

    周朴园    怎么?

    鲁侍萍    这个人现在还活着。④

    另一个角色的意思就是:

    ①她现在与你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②根本就无所谓什么亲戚。③她没有死,现在就立在你面前。④那次她母子被人救起了。第三、富于动作性

    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或称动作语言、情节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流向(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它不是静止的,它是人物性格在情节发展中内在力的体现。

    多媒体投影相关片段,让学生展开分析。

    第二幕的结尾,繁漪与周萍的对话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繁 漪(冷笑)小心,小心!你不要把一个女人逼得太狠心了,她是什么事都做的出来的。①

    周 萍   我已经准备好了。②

    繁 漪   好,你去吧!小心,现在(望窗外,自语,暗示着恶兆地)风暴就要来了!③

    ①暗示了情节的发展(后来她确实把什么都抖出来了),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周冲对繁漪的背叛使矛盾激化),③暗示了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一语双关。

    《雷雨》中人物的动作语言有时也带有作者很强的主观动机,让读者很明显的感觉到“人为”的痕迹,请看下面鲁侍萍的语言:

    1.鲁侍萍   我前几天还见着她!(  暗示周朴园,使情节继续  )

    2.鲁侍萍   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  推动情节发展  )

    3.鲁侍萍   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泪要涌出。)(  强烈的暗示;不问也行 )

    4.周朴园   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鲁侍萍    说不定,也许记得的。(   推动;几乎是提醒周朴园   )

    5.鲁侍萍   我倒认识一个姑娘姓梅的。(  推动;几乎要明说了  )

    周朴园    哦?你说说看。

    鲁侍萍固然很想见到她的儿子,因此带着幻想对周朴园不断的提醒,暗示,这些当然合情合理。但她这些每每在情节快要中断时候的语言,却不单是她的心思的合情合理所能解释得了的,而最重要的,是恰好的起到了暗示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小结:戏剧人物语言的特点,这三点是主要的,当然还有其他特点,比如

           

    语言的口语化,便于观众当场接受等,这里就不涉及。通过学习《雷雨》,了解戏剧人物语言的三个主要特点,对于剧本的阅读和创作,应该是大有裨益的。

    二、布置作业:

    1.阅读剧本《雷雨》。

    2.就自己对《雷雨》感兴趣的方面写一篇赏析文章。

     

    板书设计:

    周朴园: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而又虚伪

    鲁侍萍:正直、善良、刚强、有尊严

    鲁大海:觉醒、坚定、勇敢、无私、求实、经验的不足、鲁莽

    篇三:《雷雨》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会认“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雷、乌”等9个生字。

    2、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3、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及当时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了解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特点,并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及当时的情景。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一则谜语,看谁能够猜出谜底。

    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怒的就是他,发起怒来大声吼,伴着成串泪珠下。(雷雨)

    2、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现象。同学们见过雷雨吗?你见过的雷雨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雷雨》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讲解“雷”字)

    二、合作探究,学习生字

    1、小组内学习“我会认”的生字。互相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2、组长考查生字认读,边读边组词。

    3、教师检查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1)出示词语课件,指名认读。

    (2)联系文中的词语、句子巩固识字。

    1、选出正确读音,打“√”。蝉(cánchán)扑(būpū)垂(cuíchuí)

    三、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通读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思考: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景象)

    3、指名读第1~3自然段,思考:雷雨来临前天空和身边的景色有什么变化呢?找出相关句子画一画,读一读。

    (1)课件出示: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

    ①画出“黑沉沉”和“压”,结合图和表演压的动作体会云层很厚很低的状态。

    ②比较句子“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和“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前一句强调了没有一丝风,表现出天气很闷热。)

    (2)课件出示:忽然……垂下来,逃走了。

    ①找出这段话中的动词。(吹、摆、垂、逃)

    ②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画面。你觉得哪个字用得特别好?为什么?(“垂”用得好。从中可以感受到风特别大,蜘蛛特别害怕,急切地想溜走。)

    (3)课件出示: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指导朗读时,强调“越、亮、响”,后一句情感高于前一句。)

    4、小结:电闪雷鸣,闷热的气压终于缓解了些,接着会发生什么,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书写指导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在组内讨论这些字的书写方法,在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2、小组汇报。

    3、教师重点讲解:

    黑:要注意书写的笔顺,上部“口”字中的两点写完封口后先写竖画,再写两横。底部四点要写宽一些,起笔点要向左撇。

    垂:第一笔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要缩短。

    迎:先写“”,后写“辶”;“”左高右低,注意与“卯”字区别。

    3、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写上节课学习的字词。利用生字卡片或课件等形式,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2、分段朗读课文,回忆课文内容。

    二、雷雨中

    1、默读第4~6自然段,思考:雷雨中的天空和身边的景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画一画。

    2、出示:哗,哗,哗,雨下起来了。(播放小雨、中雨、暴雨的音频)

    (1)听一听,老师带给大家的雨声,你觉得课文中是哪种雨声?

    (2)谁来读出这种语气?(指名读,“哗”重音可适当延长)

    过渡:雨越下越大,等你看向窗外你会发现什么?(生答,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第2句),雨一直是这么大吗?

    3、出示: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雨是突然一会儿变小的吗?你能读出雨变化的样子吗?(指导朗读,两个“渐渐地”用轻缓的语气,逐渐变慢呈现)

    4、男女生合作读,再次感受雷雨中,雨水、天空和身边景色的变化。

    5、照样子,写词语。

    黑沉沉越来越亮

    三、雷雨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7、8自然段,圈一圈课文描写的景物。(太阳、彩虹、蝉、蜘蛛、池塘、青蛙)

    2、品读句子。

    ①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引导想象:彩虹像什么一样挂在天空?你有什么感受?(一条彩带、一座彩桥……)

    ②蜘蛛又坐在网上。

    从“坐”字体会到蜘蛛在雷雨后悠闲的心情。

    4、雨停后,请你想象一下如果你就在这幅画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带着这种心情来读一读课文。6、“一条彩虹挂在天空。”彩虹像什么?为什么可以“挂”在天空呢?

    四、指导书写

    1、自主识字,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识记和书写生字的。

    2、师范写“乌”,生书空。

    3、学生练习,师巡查,点评、展示。

    [教学板书]

    16雷雨

    雷雨雨前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雨中越下越大→渐渐小了

    雨后太阳→彩虹→池塘水满了认真观察

    乐趣无穷

    [教学反思]

    本文以简练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当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从朗读中、从生活中的感受来体会恰当运用词语带来的奇妙感受。此外,我围绕“雷雨前、中、后”自然景象的不同,通过对比读句,说出景象的不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篇四:《雷雨》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的简介。

    2、通过语言的品味来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的个性特点。

    3、领会作品中个性化的对话语言对真实、鲜明地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起伏跌宕的戏剧情节,紧凑的戏剧冲突和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刻画。

    难点:1.鉴赏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2、揭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腐朽性。

    教具

    准备多媒体,电影或话剧《雷雨》视频。课时

    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法、学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课前布置学生结合注释①中与课文有关的情节,通读课文,组织看话剧《雷雨》的录像,了解故事情节。

    2、通过阅读课文或观看录像,要求学生明确课文中出现的八个人物之间的关系。

    3、初步了解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

    二、导入新课

    文学史上,有许多作品在当时社会有相当重要的影响。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雷雨》就曾引起轰动,因为它是上个世纪30年代作家曹禺为我们勾勒出的一幅图卷,即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空气里一场即将到来的社会大变动的雷雨。 (板书课题《雷雨》及作者曹禺)

    三、戏剧常识介绍(简单)

    补充说明几个名词术语:

    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阶级之间和阶级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些冲突也表现为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等等。

    幕和场: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场,即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

    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的叙述和描写的语言。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四、简介作者及《雷雨》

    1、作者(略)

    2、有关《雷雨》

    《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话剧,是一部深刻揭露反动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反映20世纪30年代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的。悲剧。

    五、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理清剧本结构,把握戏剧冲突。

    (1)请把课文节选部分分为两场,请同学分别概述各场的内容。

    第一场内容的概述要点:①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②周朴园和鲁侍萍在周公馆的客厅偶然相遇。

    ③周朴园看到侍萍以为是新来的下人,但是看到她关窗户的动作非常自然,又忽然觉得她很奇怪。

    ④周朴园从侍萍的口音和她自小在无锡长大的情况,引出对三十年前在周公馆发生的一桩事的询问。

    ⑤鲁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讲述自己被周公馆少爷玩弄后抛弃的悲惨遭遇。

    ⑥周朴园认出了面前站着的这个“下人”就是当年投河未死的侍萍时,他立刻转变了先前的态度,严厉地追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并且冷冷地说:“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但是,为了避免事态的发展,他拿出了骗人的伎俩:一面继续用虚伪的感情欺骗、软化侍萍;一面妄图用金钱堵住侍萍的嘴,了却三十年前的这笔旧账。

    ⑦鲁侍萍撕了支票,只要求见见自己的儿子萍儿。

    第二场内容的概述要点:

    ①鲁大海代表矿上罢工工人找董事长谈判。

    ②周朴园用金钱收买“没有骨头”的工人代表,破坏罢工,开除了鲁大海。

    ③鲁大海愤怒揭露周朴园镇压工人的血腥罪行。

    ④周萍出,命人打亲兄弟,侍萍挥泪忍恨离开周家。

    (2)分别找出其中的矛盾冲突以及矛盾冲突的焦点。学生讨论后回答。

    点拨:第二幕 周、鲁两家的冲突。

    第一场: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冲突

    第一层、周朴园认出鲁侍萍的经过 (相遇述旧怨)

    第二层、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的态度 (相认生新恨)

    第二场:周朴园同鲁大海针锋相对的冲突。

    矛盾冲突的焦点:

    第一场:三十年的恩怨(爱情的纠葛)

    第二场:罢工与反罢工的矛盾(阶级斗争)

    六、研习课文

    (一)研习第一场第一层。

    1、请两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场的第1层。

    2、提问:这一层中,周朴园的情态有哪几次变化?鲁侍萍又有什么样的变化?请按情节发展叙述。学生筛选出相关的信息后回答。

    明确:朴园和鲁侍萍的见面是偶然的。鲁侍萍认出了周朴园,周并不知道,也没想到侍萍会出现。在这特定的情境下,二人开始了对话。对话围绕在无锡发生的“一件很出名的事情”展开,其中周朴园几次问到侍萍的身份,问语各有不同。他先是看到侍萍关窗的动作,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所以觉得“很奇怪”。但这时他还不知真情,心里还比较平静,因此问的虽然有些迟疑,语调还是平静的。但是当侍萍反复说梅小姐“不是小姐”,“也不贤慧”,而且点明“她叫侍萍”时,周朴园感到有些意外,也有些吃惊,所以他“抬起头来”,直截了当地问“你姓什么”。接着侍萍告诉他梅小姐没有死,她的孩子也还活着,周朴园更加疑惑,而且有一种大祸临头的感觉,所以紧张地“忽然立起”,再次追问。侍萍继续述说梅小姐的辛酸往事,当她说出衬衫上的“梅花”和“萍”字时,周朴园更加怀疑,所以慢慢地站起来,疑虑地问。当侍萍肯定了他的疑问时,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所以又“低声”问了一句。随着剧情的发展,这不同的问语,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周朴园从奇怪、猜疑、到紧张、再到疑虑消除而不知所措的心理变化过程。

    在这过程中,面对周朴园的谎话,侍萍欲说还休,一步一步巧妙地显露着自己的真实身份。这欲言又止,其中既有单纯的幻想,又蕴含着三十多年的悲愤,是侍萍感情的自然流露,而接下来的控诉,更显示了她的极端愤怒。

    (二)研习第一场第二层。

    1、分角色朗读第一场第2层。

    2、提问:周朴园毕竟是几十年来压榨工人的资本家,他在惊恐之后对侍萍的态度又有了哪些变化呢?完成下面的表格。

    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情态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情态

    手 段 言 行

    厉声责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用缓和的语调稳住“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

    旧事“又何必再提呢?”

    用感情软化你的生日,每年我都记得。关窗户的习惯,我都保留着。

    保留家具,熟记生日,关窗习惯——没忘旧情

    想用金钱收买打发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并开出支票。

    点拨:他认出侍萍后,首先是翻脸不认人,厉声责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妄图恐吓侍萍,但侍萍从几十年的压迫中已经把自己磨炼得顽强勇敢,周朴园的责问只能引起侍萍悲愤的反驳;周朴园见硬的不行,又以“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旧事“又何必再提呢”,试图稳住鲁侍萍;然后又采用了哄骗的手段,口口声声地表白他没忘旧情,——屋中陈列着从前她喜欢的家具,每一年都记得她的生日,保留着关窗的习惯,多少年来一直在“纪念”她;最后,他拿出五千元支票给侍萍,希望平息30多年来的旧恨新仇。

    3、提问: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30多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侍萍时,为什么会惊恐万状呢?(学生讨论后回答。)

    点拨:因为他意识到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他以前的种种罪恶将昭然于天下,所以他立即感到“惊愕”“惶恐”。他以为搬了家,离开了无锡,从前的罪恶无人知道,可侍萍的突然出现,却给他精神上以沉重打击,他表现出的惊恐万状正是他内心虚伪的表现。

    4、提问:鲁侍萍又是如何对待周朴园的呢?从这一场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学生思考、讨论后自由发言。)

    投影:鲁侍萍是一个受侮辱、被损害的旧中国劳动妇女,善良,正直,备受屈辱,又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刚强与自尊。

    在对话中侍萍既有意识的在隐藏自己的身份,又在语言动作中不断的表露出自己的特征,这正是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

    七、布置作业:分析周朴园和鲁大海的形象。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梳理节选部分的剧情,分析了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冲突,这节课,我们继续分析第二场,并归纳人物形象。

    二、问题探究:

    提问:周朴园还爱侍萍吗?他对侍萍的怀念是出于真心还是出于假意?难道这三十年的纪念仅仅是一场表演?请说明你的理由。(学生自由发言。)

    投影:周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绝对真实的”。(曹禺语)

    1、怀念是真——婚姻不如意、赎罪

    2、怀念又是自私与虚伪的——自己的名誉、地位是否受到威胁

    三、研讨课文第二场:

    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场。

    2、提问:此时周朴园已经知道了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那么他对鲁大海是什么态度呢?从他的态度,你看出什么问题?(学生讨论后回答。)

    3、提问:鲁大海被周朴园宣布开除后,又是怎样同周朴园斗争的?(学生找出相关的内容回答。)

    4、提问:鲁大海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塑造这个形象有何意义?鲁大海的出现,使我们透过故事情节的阴郁氛围,看到了一丝希望和些许亮色。正如曹禺先生所说,鲁大海这样一个工人形象,“当然写得很不像样子,很不成熟,但我是同情这个人,甚至佩服这个人的。”由此可见,作者对作品中略嫌单薄的鲁大海这个形象赋予了很大的热情,寄寓了自己的社会理想,对人们有着相当重要的激励意义。

    二、分析人物形象——周朴园:

    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归纳。

    曹禺谈“周朴园”:周朴园这个人可以说是坏到家了,坏到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程度。

    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冷酷、虚伪、残忍、奸诈。

    三、归纳主题:

    《雷雨》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对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对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没落、污浊的内幕做了深刻而又细致的揭露。从这个家庭的崩溃,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命运。

    四、探讨:“雷雨”这一标题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学生探讨后自由发言。

    投影:

    ①表示故事的背景与环境气氛;

    ②预示情节的发展,暗示情节的高潮;

    ③象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斗争即将到来。

    五、布置作业:阅读第一场中周朴园与鲁侍萍具有个性化的对话片断,体会凝练传神的对话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第三课时

    一、鉴赏人物语言。

    戏剧语言有两种,一是舞台说明,二是人物语言。

    1、课文前面的“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烘托了悲剧色彩,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2、《雷雨》人物语言的三个特点:

    第一、 高度个性化

    所谓人物语言个性化,就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语言成为人物个性、性格、心理的声音外化。 个性化语言的好处是:作家通过它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读者通过它直观(实际上是“直听”)人物的性格,生动可感,真实可信。

    学生找出相关例子来说明。

    如: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刚才还是一个温情脉脉,俨然在感情中不能自拔的性情中人,但立即就撕破了多情的面纱,露出了冷酷的本质;因为以周朴园之心度之,他感到了名声和利益的威胁。这个转变完全是人的本质使然,语言无法掩饰得了。

    第二、丰富的潜台词 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有含有别的意思。通过潜台词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潜台词的特点是语言简练而有味。

    请学生找出人物语言中有潜台词的,进行分析。

    如:下面的人物语言有潜台词,情形是当事人不便说:

    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

    “你姓什么?”的言外之意就是:你怎么知道的这么多?再看下面的潜台词,鲁侍萍同时扮演着两个角色,一实一虚,一口一心,很有意味:

    鲁侍萍 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①

    周朴园 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 亲戚?②

    周朴园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③

    周朴园 怎么?

    鲁侍萍 这个人现在还活着。④

    另一个角色的意思就是:

    ①她现在与你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②根本就无所谓什么亲戚。③她没有死,现在就立在你面前。④那次她母子被人救起了。第三、富于动作性

    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或称动作语言、情节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流向(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它不是静止的,它是人物性格在情节发展中内在力的体现。

    多媒体投影相关片段,让学生展开分析。

    第二幕的结尾,繁漪与周萍的对话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繁 漪(冷笑)小心,小心!你不要把一个女人逼得太狠心了,她是什么事都做的出来的。①

    周 萍 我已经准备好了。②

    繁 漪 好,你去吧!小心,现在(望窗外,自语,暗示着恶兆地)风暴就要来了!③

    ①暗示了情节的发展(后来她确实把什么都抖出来了),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周冲对繁漪的背叛使矛盾激化),③暗示了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一语双关。

    《雷雨》中人物的动作语言有时也带有作者很强的主观动机,让读者很明显的感觉到“人为”的痕迹,请看下面鲁侍萍的语言:

    1、鲁侍萍 我前几天还见着她!( 暗示周朴园,使情节继续 )

    2、鲁侍萍 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 ( 推动情节发展 )

    3、鲁侍萍 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泪要涌出。)( 强烈的暗示;不问也行 )

    4、周朴园 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鲁侍萍 说不定,也许记得的。( 推动;几乎是提醒周朴园 )

    5、鲁侍萍 我倒认识一个姑娘姓梅的。( 推动;几乎要明说了 )

    周朴园 哦?你说说看。

    鲁侍萍固然很想见到她的儿子,因此带着幻想对周朴园不断的提醒,暗示,这些当然合情合理。但她这些每每在情节快要中断时候的语言,却不单是她的心思的合情合理所能解释得了的,而最重要的,是恰好的起到了暗示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小结:戏剧人物语言的特点,这三点是主要的,当然还有其他特点,比如

    语言的口语化,便于观众当场接受等,这里就不涉及。通过学习《雷雨》,了解戏剧人物语言的三个主要特点,对于剧本的阅读和创作,应该是大有裨益的。

    二、布置作业:

    1、阅读剧本《雷雨》。

    2、就自己对《雷雨》感兴趣的方面写一篇赏析文章。

    篇五:《雷雨》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

    【教学难点】

    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听音乐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播放:刮风下雨闪电雷声的旋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雷雨》。(板书课题)

    (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课件出示)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

    léihēiwūyāzhīchuíhùyínɡpūchánbǎihuá

    雷黑乌压枝垂户迎扑蝉摆哗

    各自拼读,读好翘舌音“枝、垂、蝉”;后鼻音“迎”也是整体认读音节。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

    雷雨黑沉沉乌云树桩垂下来窗户迎面扑来摆动阵雨毛毛雨暴雨

    开展读词游戏。

    指名读,开火车读。

    ②小老师领读,齐读。理解、记忆。

    (3)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①标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②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3、整体感知内容。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课件出示)

    说说课文主要按照什么顺序讲的?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读一读,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雷黑乌压枝垂户迎扑

    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1)加一加:“”加“田”是“雷”;“木”加“支”是“枝”。

    (2)换一换:“补”减“衤”换“扌”就是“扑”。

    (3)减一减:“鸟”减“丶”是“乌”;“睡”减去“目”是“垂”。“护”减掉“扌”是“户”。

    (4)猜谜语:“一只山羊,跌倒山上”是“黑”,“十一点进厂”就是“压”,“昂首前去逐龙舟”是“迎”。

    2、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

    3、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黑、垂、迎”并讲述:(板书:扁战)

    (课件出示):“黑、垂、迎”田字格课件。

    “黑”:上下结构,注意“黑”字的书写顺序,第六笔是竖,七八两笔都是横。注意下面的横四点的写法,左边的一点向左,右边的三点都是向右。

    “垂”:独体字结构,笔画顺序是:撇、横、竖、横、竖、竖、横、横。

    “迎”半包围结构,注意,第二笔是竖提,上面不要多写一撇。最后三笔才是“辶”:点、横折折撇、捺。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提出要求。(课件出示):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四)总结交流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了解了描写雷雨的叙述顺序,下节课我们接着学。

    第二课时

    (一)从生活经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注意过雷雨天气吗?

    雷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雷阵雨,谁能说说雷雨情景?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叫做《雷雨》。(板书课题)

    (二)朗读感悟雷雨前的画面

    A、天“闷”

    过渡:课文中是什么压下来了,读课文第一段找一找。——乌云(板画)

    从哪句话中知道的?

    a、出示:“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1、从这句话中你感觉到这压下来的云怎样?

    从哪个词语中感受到的?

    黑沉沉:黑、多、厚、沉

    满天:多

    指导词语朗读后再放入句子。

    2、这么多的云都“压”下来(板书)

    知道压下来是什么感觉吗?(压一个学生)什么感觉?——重、沉、透不过气来。

    现在压着你的不是老师,而是这——读句子

    引读:云好黑啊、云好多啊、云好沉啊

    b“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过渡:这么沉的云压得你是透不过气来,压得树上的叶子,是一动不动,压得蝉是一声也不叫啊。

    1、读句子

    2、蝉:见过蝉吗?就是“知了”为什么称知了?(叫声像“知——了”)

    爱唱歌的蝉为什么不叫了?——引出:闷(板书)

    c、齐读

    B、风“乱”

    过渡:哗——(出示:打乱):打乱头发、打乱书本

    这种沉闷被什么给打乱了?读第二小节找——风(板书)

    出示句子“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1、指导朗读:读了这句话,你会在风前面加什么字?(乱)

    从哪个字中感受到的——乱。

    抓住这个字,把风的狂猛给读出来,注意朗读不单用嘴,还课加入表情和动作。

    (1)自由读(2)指名读(3)齐读

    2、引导感悟:风好狂哪,吹得树枝乱摆,(课件出示)这样的风吹到了蜘蛛身上呢?

    3、句式训练:风仅仅只吹到了大树和蜘蛛吗?还吹到了谁?

    大风吹得树枝

    大风吹得蜘蛛

    大风吹得花儿

    C、电闪雷鸣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过渡:是呀,此时的乌云越积越厚,像巨石一样压下来,狂风又席卷着大地,更可怕的是闪电和雷声也来凑热闹了。闪电是一道比一道亮,雷声是一个比一个响。用一个成语说就是:(电闪雷鸣)

    小结:乌云压、狂风吹、电闪雷鸣,天气的闷,场面的乱,雷声的响都告诉我们谁要来了。

    (三)研读“雷雨中”

    1、默读课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大家?

    2、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互动,教师相机点拨。

    如:为什么用3个“哗”?该怎么读这3个“哗”?

    为什么“往窗外看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雨要停下来了。)

    3、有感情的朗读。

    自由读——女生读——指名读

    (四)研读“雷雨后”

    1、小组合作读一读,画一画文中的景色。

    2、展示自己的画。

    3、美读这一段。

    4、积累运用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越下越大。__越__越__。

    (2)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了,()也()了。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16雷雨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乌云雨彩虹

    大风由大到小

    闪电


    雷雨教案【优秀5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2902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优秀8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