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优秀5篇)
  •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优秀5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2-11-05 22:03:01
  • 移动端: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优秀5篇)
  •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5篇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篇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掌握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解的情况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之间关系的探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

    问题1.任意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几个交点?

    问题2.猜想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可能会有几个交点?可以借助什么来研究?

    二、探索活动

    活动一观察

    在直角坐标系中任意取三点A、B、C,测出它们的纵坐标,分别记作a、b、c,以a、b、c为系数绘制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观察它与x轴交点数量的情况;任意改变a、b、c值后,观察交点数量变化情况。

    活动二观察与探索

    如图1,观察二次函数y=x2-x-6的图象,回答问题:

    (1)图象与x轴的交点的坐标为A(,),B(,)

    (2)当x=时,函数值y=0。

    (3)求方程x2-x-6=0的解。

    (4)方程x2-x-6=0的解和交点坐标有何关系?

    活动三猜想和归纳

    (1)你能说出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交点个数的其它情况吗?猜想交点个数和方程ax2+bx+c=0的根的个数有何关系。

    (2)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的个数由什么来判断?

    这样我们可以把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交点、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实数根和根的判别式三者联系起来。

    三、例题分析

    例1.不画图象,判断下列函数与x轴交点情况。

    (1)y=x2-10x+25

    (2)y=3x2-4x+2

    (3)y=-2x2+3x-1

    例2.已知二次函数y=mx2+x-1

    (1)当m为何值时,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

    (2)当m为何值时,图象与x轴有一个交点?

    (3)当m为何值时,图象与x轴无交点?

    四、拓展练习

    1、如图2,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A、B。

    (1)请写出方程ax2+bx+c=0的根

    (2)列举一个二次函数,使其图象与x轴交于(1,0)和(4,0),且适合这个图象。

    2、列举一个二次函数,使其图象开口向上,且与x轴交于(-2,0)和(1,0)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求证:二次函数y=x2+ax+a-2的图象与x轴一定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篇二:元二次方程数学教学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数和没有实根。

    3、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与y=h(h是实数)交点的横坐标。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2、通过观察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个数,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3、通过学生共同观察和讨论,培养大家的合作交流意识。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2、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www.niubb.net 1、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数和没有实根。

    3、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与y=h(h是实数)交点的横坐标。

    教学难点

    1、探索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的过程。

    2、理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讨论探索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二张

    第一张:(记作 2.8.1A)

    第二张:(记作 2.8.1B)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kx+b=0(k≠0)和一次函数y=kx+b(k≠0)后,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当一次函数中的函数值y=0时,一次函数y=kx+b就转化成了一元一次方程kx+b=0,且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一元一次方程kx+b=0的解。

    现在我们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和二次函数y=ax2+bx+c(a≠0),它们之间是否也存在一定的关系呢?本节课我们将探索有关问题。

    篇三:元二次方程教案 篇三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应用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实际问题。本节仍是进一步讨论如何建立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只是在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复杂程度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2、教学目标要求:

    (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3)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对之进行描述;

    (4)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与面积有关问题的应用题。

    难点:发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二.教法、学法分析:

    1、本节课的设计中除了探究3教师参与多一些外,其余时间都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点、引、激、评,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培养学生们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的思想。

    2、本节内容学习的关键所在,是如何寻求、抓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准确列出方程来解答。因此课堂上从审题,找到等量关系,列方程等一系列活动都由生生交流,兵教兵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目的,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流程分析:

    本节课是新授课,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整个课堂教学流程大致可分为:

    活动1复习回顾解决课前参与

    活动2封面设计问题的探究

    活动3草坪规划问题的延伸

    活动4课堂回眸

    这一流程体现了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活动1复习回顾解决课前参与

    由学生展示课前参与题目,集体订正。目的在于回顾常用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并且引出本节学习内容——面积问题。

    活动2封面设计问题的探究

    通过学生自己独立审题,找寻等量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对“正中央矩形与封面长宽比例相同”题意的理解,使学生明白中央矩形长宽比为9:7,从而进一步突破难点:上下边衬与左右边衬比也为9:7,为学生设未知数提供帮助。之后由学生分组完成方程的列法,以及取法。讲解中注重简便设法及解法的指导与评价。

    活动3草坪规划问题的延伸

    放手给学生处理,以学生合作完成为主。突出利用平移变换为主的解决方式。多由学生分析不同的处理方法。

    活动4课堂回眸

    本课小结从内容、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取知识的途径等几个方面展开,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方法的提炼,这样对于学生学知识,用知识是有很大的促进的。方法以学生畅谈收获为主。

    篇四:元二次方程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3、同学们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推理论证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和数学的简洁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重、难点

    重点: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3、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

    二、自学提纲:

    一。主要让学生能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1、判别式在什么情况下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

    2、判别式在什么情况下有两个相同的实数根?

    3、判别式在什么情况下无实数根?

    二。ax2+bx+c=o(a≠0)的两个根为x1.x2那么

    X1+x2=-x1x2=

    三。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根据不同的类型的问题。列出不同类型的方程。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例1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x=k-1没有实数根。试判别关于x的方程x2+kx=1-k的根的情况。

    巩固提高:

    已知在等腰中,BC=8.AB.AC的长是关于x的方程x2-10x+m=0的两个实数根。求的周长

    例题2:

    。已知:x1.x2是关于x的方程x2+(2a-1)x+a2=0的两个实数根。且(x1+2)(x2+2)=11.求a的值。

    。巩固提高: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m+1)x+2m-1=0.

    (1)求证:不论m为任何实数。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若方程两根为x1.x2.且满足

    求m的值。

    例3某电脑销售商试销一品牌电脑(出厂为3000元/台),以4000元/台销售时,平均每月销售100台。现为了扩大销售,销售商决定降价销售,在原来1月份平均销售量的基础上,经2月份的市场调查,3月份调整价格后,月销售额达到576000元。已知电脑价格每台下降100元,月销售量将上升10台,

    (1)求1月份到3月份销售额的平均增长率:

    (2)求3月份时该电脑的销售价格。

    练习:某商场销售一批名牌衬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赢利40元。为了扩大销售,增加利润,商场决定采取适当降价措施。经调查发现,如果每件衬衫每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

    1)若商场平均每天要赢利1200元,则每件衬衫应降价多少元?

    2)则降价多少元?

    四、小结

    这节课同学有什么收获?同学互相交流?

    五、布置作业:

    课前课后P10-12

    篇五:元二次方程教案 篇五

    【教材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可以对已学过实数、一元一次方程、因式分解、二次根式等知识加以巩固,同时又是今后学习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其它高元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等知识的基础。此外,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对其它学科有重要意义。本节课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是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并通过观察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能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0)并知道各项及其系数。

    2、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进一步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会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

    【教法、学法】

    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及相关概念,所以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启发式、类比法教学。教学中力求体现“问题情景---数学模型-----概念归纳”的模式。本节课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指导学生从具体的问题情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方程,从而突破难点。同时学生在现实的生活情景中,经历数学建模,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效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类比新知

    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像这样的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一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一般形式:

    是常数且

    设计意图:复习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回忆起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回忆起“项”及“系数”的概念,通过类比,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二、生活情境,自主学习

    (1)正方形桌面的面积是2m,设正方形桌面的边长是x m,可得方程

    (2)矩形花圃一面靠墙,另外三面所围的栅栏的总长度是19米。如果花圃的面积是24m2,设花圃的宽是x m则花圃的长是m,可得方程

    (3)一张面积是600cm2的长方形纸片,把它的一边剪短10cm,恰好得到一个正方形。设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x cm,可得方程

    (4)长5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底端与墙的距离比梯子的顶端到地面的距离多1m,设梯子的底端到墙面的距离是x m,可得方程

    设计意图:因为数学来源与生活,所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为素材创设情景,易于被学生接受、感知。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抽象能力。情景分析中学生自然会想到用方程来解决问题,但所列的方程不是以前学过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顺利地进入新课。

    三、探究学习:

    1、概念得出

    讨论交流:以上所列方程有哪些共同特征?

    设计意图:英国一位著名的数学教育心理学家曾说:概念的教学要从大量实例出发,通过实例帮助完成定义,而不是教定义。让学生充分感受所列方程的特点,再通过类比的方法得到定义,从而达到真正理解定义的目的。

    2、巩固概念

    下列方程中那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设计意图:

    这组练习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定义中3个特征的理解。题目的设置,目的在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定义的掌握,提高学生对变式的理解能力。此环节采取抢答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3、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一般形式,得出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和项,系数的概念,从而达到真正理解并掌握的目的。

    4、典型例题

    例将下列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设计意图:此题设置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一般形式的理解。

    5、巩固练习

    把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设计意图:此题设置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一般形式的理解

    6、拓展应用

    (1)、若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

    p为任意实数B、p=0 C、p≠0 D、p=0或1

    (2)、若关于x的方程mx-2x+1=2x(x-1)是一元二次方程,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

    (3)、若方程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的值为

    设计意图:此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让学生进行讲解,教师作适当归纳,可留疑,让学生课下思考。此题需进行分类讨论,开拓学生思维,体现数学的严谨性。

    7、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小结反思中,不同学生有不同的体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为每个学生都创造了数学活动中获得活动经验的机会。

    【课后作业】

    1、下列方程中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试说明理由。

    2、将下列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优秀5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3143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课文《回忆我的母亲》优秀教案【优秀7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