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小班音乐公开课《小星星》教案优秀7篇
  • 小班音乐公开课《小星星》教案优秀7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2-11-13 20:45:04
  • 移动端:小班音乐公开课《小星星》教案优秀7篇
  •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7篇小班音乐公开课《小星星》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篇一:幼儿园中班教案《小星星》 篇一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歌曲用从左表现小星星闪闪发光、宁静的特点。

    2、体会盼望能飞到天上去的心情

    活动准备:

    1、幼儿提前熟悉歌曲《小星星》

    2、小星星头饰若干

    3、《小星星》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教师与幼儿一起欣赏歌曲《小星星》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音乐,让我们来听听吧!

    二、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创编动作

    1、请幼儿说说夜空中的小星星是什么样子的?歌曲中是怎么说的?小星星和小朋友在干什么?

    2、请幼儿扮演小星星,吲哚幼儿根据音乐表现闪闪发光的小星星在云朵里流动的动作。

    3、幼儿两人一组,一人扮演小星星,随音乐创编小朋友和小星星一起跳舞的动作。

    4、教师选择幼儿创编的形象,突出的舞蹈动作,让幼儿学习。

    三、幼儿学习,并分角色表演舞蹈

    1、向幼儿提出表演要求:第一遍音乐“小星星”自由表演;第二遍音乐小星星和小朋友一起舞蹈;第二遍音乐结束时,小星星和小朋友做造型。

    2、幼儿进行表演,扮小星星的带上头饰。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在表演小朋友和小星星共同舞蹈时要表现出高兴、愉悦的情绪。

    3、交换角色表演,教师可扮演月亮妈妈参与表演。

    篇二:幼儿园中班音乐爷爷为我打月饼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中欢快、活泼的情绪,并练习清晰的咬字和吐字。

    2、节奏创编练习,学习节奏创作的简单方法。

    3、欣赏“映山红”,感悟时代特点及音乐的鼓舞作用。

    4、竖笛“小宝宝要睡觉”。

    教学重、难点:

    学习节奏创作的简单方法,注意附点音符、休止符的唱法。

    教具准备:

    钢琴、磁带、录音机、打击乐器、动物卡片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感受节奏

    1、教师放音乐、做律动。

    学生拍手律动进教室。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几个小动物,请你们看……

    2、出示挂图:小动物、鸡、鸟、喜鹊、蜜蜂、蝴蝶等。

    提问:你们都喜欢哪些动物?让同学模仿动物叫声,并拍一拍。

    二、欣赏“映山红”

    1、同学们,我们来回忆一下故事片“闪闪的红星”中唱的《映山红》。

    2、这首作品表达了什么情绪?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三、歌曲

    1、放录音: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当年音乐的情绪。(爷爷为我打月饼)

    提问: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歌词表现了什么情绪?

    学生回答:活泼、有趣。

    2、伴奏:随琴用啦哼唱歌曲旋律。

    3、视唱歌曲的旋律。

    4、按节奏凑词:轻声模唱歌词。

    5、随琴合唱,边唱边感受歌曲的情绪。

    四、音乐创编活动

    学生分两组进行创编表演活动,边歌唱边表演。

    第一组:用打击乐器,打架子鼓为歌曲伴奏。

    第二组:编舞,用舞蹈表演。

    五、表演:架子鼓、打击乐伴奏、歌表演。

    齐唱表演:第一遍唱本课歌词,第二遍唱自编词。

    六、竖笛“小宝宝要睡觉”

    1、学习连音奏法,以567三个音进行练习“小宝宝要睡觉”。

    2、学过的三个音编一段小曲,编好后先唱一唱,再吹一吹。

    七、小结

    在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篇三:音乐活动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 理解歌词内容,学习用手语,用轻柔的声音学唱曲目。《虫儿飞》

    2、 能够主动的和同伴拥抱,体验相亲相爱的经验。

    3、 学会坚强的面对一切困难,寻找温暖不怕寂寞。

    活动准备:

    1、《虫儿飞》的歌词

    2、多媒体音乐

    活动过程:

    1、 先学手语,再学歌词

    2、 边做手语边听伴奏,学唱歌。

    3、 最后用手语演唱表达曲目的感情。

    活动体会: 《虫儿飞》这首儿歌的曲风安静、柔和。尤)其歌词描述了在黑黑的夜晚虫儿飞,寓意着寻找温暖。结合纯净的童声使得这首儿歌到处都有一种淡淡的寂寞的"味道,听着这首儿歌很容易就会有想哭的冲动,是一首富有丰富情感的歌曲。

    篇四:音乐活动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活泼愉悦的情绪,学习按歌词内容创编动作。

    2.体验与同伴一起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光盘;节奏卡X X O | X X O |;与歌词相对应的图谱。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T: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种瓜》的歌曲,请大家来欣赏这首好听的歌曲!

    二、欣赏歌曲,熟悉歌词

    1.了解歌词内容。

    教师范唱歌曲第一遍提问:这首歌里面种的是什么瓜?

    再次欣赏第二遍歌曲(放慢一些节奏,可清唱)

    T:你最喜欢哪一句歌词?(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

    2.熟悉记忆歌词。

    教师范唱歌曲第三遍,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创编表演动作,便于幼儿理解并记忆歌词。

    弹奏歌曲旋律,要求幼儿在琴声的伴奏下有节奏的念歌词两遍。

    3.学唱新歌

    1.教师弹唱歌曲,幼儿尝试着跟唱(要求能连贯地跟唱)

    2.重点示范休止停顿处

    出示节奏卡X X O | X X O |,找出有休止符的歌词。

    重点练习“抱呀,抱呀”这句,注意唱出休止符。(拍手+拍膝)

    3.幼儿边唱边做在位子上表演动作数遍。

    三、学习歌表演。

    1.教师扮演“瓜”,全体幼儿扮演“小朋友”进行歌表演。

    2.幼儿分成两组,分别扮演“小朋友”和“瓜”进行个表演;第二次互换表演。

    四、创编歌曲。

    1.教师示范改变的词:发了芽,开了花,结了个长丝瓜。长丝瓜呀长丝瓜,摘呀,摘呀,摘呀摘回家。

    2.请幼儿相互讨论,尝试改编歌词。

    3.请幼儿演唱改变的歌词。

    4.选择几位幼儿改编单位歌词,全体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活动反思与建议

    幼儿园《纲要》中提出“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因此,在歌唱教学活动设计中,师幼互动强调以审美感动为核心,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老师有效利用歌曲情节联系幼儿的生活,帮助孩子整合已有经验,对歌曲进{NIUBB.NET}行学习和创编,拓展幼儿的思维。

    过程确认

    情况属实!

    科研处负责人签字:宋xx

    篇五:四年级音乐公开课《愉快的梦》教学设计及教学后记 篇五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歌曲感受歌曲优美舒缓的情绪,体会梦境的美好与恬静。

    【过程与方法】

    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编创等实践活动,体验创作的快乐。

    【知识与技能】

    认识连音线,并能正确的区分连线与延音线,同时能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愉快的梦》,激发对新奇而美好的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难点】

    认识连音线,并能正确的区分连线与延音线。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以活动的方式导入新课。

    在课前组织活动“说说你的梦”。引导学生与同学分享自己梦中的趣事。教师并总结,梦是非常奇幻多彩的,有愉快的梦、悲伤的梦。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愉快的梦》,感受一下这位小朋友的梦是怎样的。

    (二)感受体验

    1、初听歌曲,整体感知。教师播放多媒体,并提问:速度快慢?这样的速度给你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歌曲的速度是稍慢的,给人一种悠然、轻柔的感觉。

    2、复听歌曲并设问:描绘了什么样的梦?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歌曲描绘了飘荡在不同地方看到了不同的迷人景物的画面。

    (三)学唱歌曲

    1、教师利用钢琴弹奏,引导学生轻声的利用“la”音跟随钢琴哼唱,同时画出旋律线条。

    2、解决难点:教师通过学生所画的旋律线条,引申出连音线,并带领学生认识连音线(连线、延音线)。通过教师对比教唱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连线与延音线的区分与演唱方式,演唱时注意声音的圆润,气息的流畅。

    3、识读乐谱,教师将学生分为两个声部进行二声部合唱的练习。

    4、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体会歌词传达的情感内容。

    5、填词演唱歌曲前半部分,分声部演唱后半部分。分小组讨论用什么样的感情来演唱歌曲,并练习,请小组展示。

    6、有感情的,并利用自然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巩固提高

    分小组自由选择方式为歌曲创编新的节奏。

    1、选择节奏型,进行创编。

    2、请各组进行表演,而后进行生生评价、教师评价。

    3、感受创编新节奏后的歌曲与原歌曲在情绪上有何不同。

    (五)课堂小结

    小结:引导学生分享本节课收获,并通过教师补充总结再次感受梦境的美好。通过演唱歌曲,感受人生的美好,世界的奇妙。

    作业:课后画出一幅自己心中的梦境图,下节课交流分享。

    最后在再度唱起这首歌曲,在歌声中结束。

    四、板书设计

    篇六:中班音乐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理解儿歌内容,让幼儿体验关心他人的情感。

    2、能正确演唱象声词,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3、引导幼儿初步根据歌曲的内容,学习创编表演动作。

    活动准备

    1、课件-声音:娃娃的哭声

    2、布置娃娃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发声练习:我爱我的小动物

    引导幼儿知道那些是象声词?什么是象声词?

    2、课件:有小雨点`小青蛙

    复习歌曲《小树苗快长大》

    二、展开

    1、体验我和小鼓玩得真开心

    (1)出示一只布娃娃,引导幼儿与娃娃打招呼。

    (2)老师敲鼓。

    幼儿敲几下,小鼓就响几声,表示小鼓真听话。

    (3)个别幼儿敲鼓

    请名幼儿带有节奏变化的敲鼓,在敲上打出不同节奏。

    (4)幼儿欣赏歌曲第一段

    (5)幼儿再自由玩鼓

    (6)老师引导幼儿共同敲鼓

    老师敲鼓,幼儿听着老师发出了指令敲鼓,可以带有节奏的变化。

    (7)欣赏儿歌第一段或跟着念。

    2、体验理解关心小妹妹的思想情感。

    (1)放娃娃的哭声

    引导幼儿猜猜讲讲娃娃为什么会哭?

    (2)幼儿自由讲述,引导幼儿讲出是小娃娃要睡觉了。

    (3)哄娃娃睡觉,师生共同唱"摇篮曲"。

    (4)师生共同把小娃娃送到小床上睡下。

    老师以自己轻轻地唱,轻轻地哄,轻轻地走,轻轻说话等言行和情绪来感染幼儿,使那种关爱他人的情绪得到扩散,

    从而理解小妹妹睡觉了,我们不能影响她的思想情感。

    (5)欣赏儿歌第二段。

    3、幼儿与小鼓说悄悄话。例:小鼓你别响了,小妹妹睡觉了等等。

    引导幼儿轻轻走,轻轻地用儿歌第二段的内容与小鼓说悄悄话,让小鼓别再响了,把对儿歌的理解化为具体的行动。

    4、老师完整念儿歌,幼儿跟念。

    5、幼儿轻轻走出活动室。

    教师:小妹妹睡觉了,我们去操场上玩吧,幼儿模仿小猫走轻轻离开。

    三、结束

    引导幼儿在午睡时,同伴可以引导幼儿用关心他人,不影响他人的正确行为来表现。

    篇七:《小蚂蚁》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七

    活动目标:

    理解儿歌《蚂蚁搬豆》的内容,提高学习儿歌的兴趣。

    通过活动,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通过幼儿的表演,增加幼儿的自信心。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蚂蚁头饰。

    2,布置三个蚂蚁洞穴,并用小垫子和绿布制作三粒豆。歌曲录音。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出示蚂蚁头饰。这是谁呀 蚂蚁喜欢吃什么 他们住在哪里

    2,教师扮演蚂蚁妈妈,幼儿扮演小蚂蚁,一起来到事先布置好的场地上。蚂蚁妈妈带领小蚂蚁在洞口边自由玩耍边议论。看,这儿有什么 我们蚂蚁最喜欢吃豆,我们把他搬进洞里去吧!谁愿意来搬豆 (请一个幼儿来搬豆)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一只蚂蚁搬得动豆子吗 那怎么办 (许多蚂蚁一起抬着豆进洞)

    小蚂蚁们,快进洞吃豆吧。(幼儿模仿蚂蚁吃豆状)

    二,学习儿歌

    1,引导幼儿讨论。

    一只蚂蚁去搬豆,他搬得动吗 为什么 怎样才能搬动呢 为什么许多蚂蚁就能把豆抬起来呢

    2,学习儿歌。

    这儿有一首儿歌,讲的就是蚂蚁搬豆的事。教师有表情的朗诵儿歌两遍,要求幼儿边听边记忆。

    3,教师提问,幼儿回答。

    1)一只蚂蚁在洞口发现了什么

    幼儿分句学念儿歌并作相应动作。(一只蚂蚁在洞口,看见一粒豆)。

    2)这只蚂蚁是怎么搬豆的 他搬得动吗 他急得怎样

    幼儿分句学念儿歌并作相应动作(用力搬也搬不动,急得直摇头)。

    3)小蚂蚁怎么办呢 (让个别幼儿回答)

    小结:许多蚂蚁一起把豆搬起来,这个动作叫"抬"。

    4)幼儿分句学念儿歌并做相应的动作(许多蚂蚁来搬豆,一起抬着回家走)。

    3,完整地朗诵儿歌。


    小班音乐公开课《小星星》教案优秀7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3277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给予树教学设计(优秀3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