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精选8篇)
  • 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精选8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2-11-21 19:58:09
  • 移动端: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精选8篇)
  •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8篇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牛牛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篇一: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课本62--63面。

    教学目标:

    1、加强“前后、上下、左右”的方位训练。

    2、使学生能按一定顺序叙述教室的摆设。

    3、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教室真漂亮,今天我们就一看、说说我们的教室。(板书:教室)

    二、学习新课。

    1、引导学生认读“教室”。

    2、放足时间让学生观察、同桌互相说说。

    3、让学生自由发言,把自己人看到的说出来。

    4、师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叙述教室里的摆设。

    5、先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家里的摆设,再同桌互相说说。

    6、生发言说说自己家里物品的摆设。

    师: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表达清楚。

    三、练一练。

    1、练习1。

    生:自己指着文具盒说一说,再同桌互说、互评。

    师:要求个别学生边指边说,其他同学评一评谁指得好、说

    得好。

    2、画箭头,并说一说。

    师把题意告诉学生。

    生:动手在书上画出路线。

    生:把自己画的路线告诉大家。

    师:引导画错的学生改正。

    3、看图回答问题。

    师:把题意告诉学生。

    生:观察并说给同桌听听。

    生:发言说说淘气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

    其他同学评一评说得好不好。

    师:引导学生帮助说错的同学再次观察。

    四:。

    篇二: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二

    (一)、教学内容教材分析

    按照一年级刚入学儿童的学习水平,一年级上册教材具体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包括。具体如下:

    (1)数与代数领域。知识与技能:认识20以内的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包括连加、连减);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解决问题:联系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解决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领域。知识与技能: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轻、重。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解决问题:简单几何体的分类。确定和描述物体所在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领域。知识与技能:物体的简单分类。象形统计图。简易统计表。解决问题:对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用象形图或简易表格表示整理的结果。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说明。(4)实践与综合应用。有趣的拼搭(实践活动)。丰收的果园(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愉快的周末(综合应用本册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为了适应新时期对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对教学内容和教材编写作了精心的安排,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使教材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教材把四个领域的教学内容分为十二个单元进行教学。其中“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三个单元的内容主要是数数、比较和分类;“数和运算”的内容分六个单元,教学20以内数的认识,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以及认识钟表;“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分两个单元,分别让学生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和简单的几何体;“统计与概率”的内容,主要教学收集、整理简单的数据,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另外还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和知识的综合应用。

    2、选取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教材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物,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相应内容的策略与机智。教材还注意从学生身边选取一些有价值、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及数学知识、生活经验来解决。

    3、重视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重视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本册教材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重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

    4、提倡算法多样化,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教材在计算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自己探索的空间,通过自主探索突出算法多样化。例如,10以内的加、减计算,不再像过去那样先复习数的组

    成,然后用数的组成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方法,而是联系实际问题的情境出现算式,让学生来探索、交流计算方法。这样学生就可以联系生活经验算出结果,也可以从图画里数出结果,还可以用“分”或“合”的思想解释结果。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计算,教材让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出现多种算法,使学生在感受、体会不同算法的基础上,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这里不强调学生采用同一种算法,也不要求学生几种算法都掌握。

    教材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例如,在认数中,让学生理解所学数的意义,用涂色、画图或用学具来表示数,说出“比8小的数”、“比7大的数”,“说一说5离8近一些,还是离1近一些”,通过游戏让学生猜数,要求学生用认识的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等;在计算中,让学生“不计算”估计算式的结果,体会估计的方法及其合理性;让学生在探索问题时自己选择适当的方法,也有助于数感的培养。

    除了上述特点之外,本册教材还具有落实思想品德教育、落实数学思想方法、重视数学实践活动和解决问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有序扎实、图文并茂富有童趣等鲜明特点。

    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材分析

    小学阶段的第一堂数学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喜欢学习数学的情感。教材选择儿童乐园的一些场景,组成生动活泼、惹人喜爱的画面,吸引学生学习。主要教学活动是观察场景,了解里面有些什么;数出各种物体的个数,并用画圆点的方式表示各种物体的数量。通过这些活动,初步感受“看”和“数”能了解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是学习数学的方法。同时,在活动中进行初步的常规教育。

    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综合性场景图,里面有许多物体,各种物体的个数都不相同,分别为1~10个。第二部分是十幅小图及相应的点子图。每幅小图里只有一种物体,是从综合场景里分离出来的。点子图表示物体的数量。

    1.组织学生观察。

    场景图里的内容很丰富,其中的各种物体及其数量和位置,都是精心设计和安排的。有些物体数量较少,有些物体数量较多;有些物体比较集中,有些物体比较分散;有些物体容易看到,个别物体有较隐蔽的部分。观察和交流是这部分内容的主要教学活动。容易兴奋但不能持久是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的观察比较粗糙,往往看了一些物体就不再关注其他物体;在交流的时候不能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不善于倾听同伴的发言。因此,要组织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看到些什么,指指这些物体在哪里。带领学生经历“从整体到部分”“从粗略到细致”的观察过程,不但了解图的内容,而且学习观察的方法。要组织学生交流,相互倾听和相互补充,使观察的效果更好,还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学习常规。

    2。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

    十幅小图都是从场景中分离出来的,一幅小图里只有一种物体,便于计数和表示数量。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尚未进行认数教学,暂时不宜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二是几个物体画几个圆点,圆点与物体的个数相同,渗透对应思想;三是圆点能且只能表示各种物体数量方面的属性,不表示物体的其他属性。这种初步的抽象,对后面的认数十分重要。

    前三幅小图,物体及圆点都已画好。可以通过“滑梯下为什么画一个圆点”“秋千下为什么画两个圆点”“圆点表示什么意思”等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圆点的作用。这样,在飞机、蝴蝶、鸟下面画表示个数的圆点就不会有困难了。至于根据已经画出的七个、八个、十个圆点,说出小图中的物体,只要在情境图里指一指有关的物体,数一数是这样的几个,不要求学生画这些物体。

    第一单元:数一数

    教学内容

    数一数(教科书第2-3页的内容)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各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初步学会用1-10各数和同学交流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了解分类数数的方法,感受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会按顺序数出1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从儿童乐园的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从今天起,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和研究很多有趣、有用的数学问题,小朋友们将在数学课上学到很多有用的本领。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到儿童乐园去玩一玩,好吗?不过,今天到儿童乐园玩,跟平时的玩可不一样,我们要用数学的方法去玩、去观察、去思考。(光盘出示儿童乐园主题图)

    1.二、自主探索,体验领悟初步感知。

    (1)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画了些什么?

    (2)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3)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阴,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唱着歌,花蝴蝶欢乐地飞舞着,小朋友们自由自在地在儿童乐园里尽情游玩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看!他们笑得多开心呀!学完今天的新本领,咱们也到儿童乐园去玩,好吗?

    2.看主题图数数。

    (1)提问: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

    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划掉一个,防止遗漏。

    如果有学生数的角度与书上不同,只要合理教师也应该加以肯定。如有学生说:“有2个小朋友在荡秋千”,“有2个小朋友在骑木马”等等。

    3.总结方法。

    (1)开展讨论:怎样数数又对又快?

    (2)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如果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作一个记号,这样数就又对又快了!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

    三、巩固深化,寓教于乐

    1.按顺序数数。

    谈话:你能看着圆点图,按顺序从1数到10吗?同桌的小朋友先互相数一数。

    反馈:指名数一数。

    2.谈话:刚才我们数出了儿童乐园里事物的个数,并且用圆点图表示了这些事物的个数。你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自己身边事物的个数吗?如第一小组有6位同学??

    组织交流。

    3.用点子图表示个数。

    (1)提问:我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哪些符号表示?

    (2)讨论:我们就先用点子来表示。有1个滑梯就用1个点子表示。(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木马、小飞机、蝴蝶、小鸟、气球的个数?(出示点子图)

    (3)探索:图中什么物体的个数可以用7个点子来表示?8个点子呢?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自己在书上画好)10个点子表示什么?

    四、总结提升,激发学习责任感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数,你们学得开心吗?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朋友,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

    教学反思:

    篇三: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意图:

    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出,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同时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

    教学策略:

    1、本篇课文是识字课文,为了力求改变识字教学的枯燥乏味,我就从兴趣入手,创设情景,例,第一课时以去农村小明家开始,以“比一比”的游戏结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尝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2、利用图片进行教学,将词语置于画面中,图文结合,直观形象,形象巧妙地识字,让学生喜欢识字。

    3、识字教学做到有梯度,从图片带出词语到读带音节的词语到去拼音读词语到自己学生字。

    4、重视迁移、拓展练习,扩大知识面,激起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一个偏旁“ ”。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

    3、正确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喜欢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认识生字

    三、教学难点:区别量词“颗”与“棵”

    (一)创设情景,学习词语、生字

    1、利用课文插图创设情景

    2、认识课文中的词语

    (1)借助图片读(2)借助拼音读(3)离开拼音读(4)认读生字“黄”“红”“猫”“苹”“杏”“桃”(让学生说学会了哪个生字)

    (二)揭题

    利用动物、水果进行比赛来揭题

    (三)借助媒体学习课文

    1、出示图一

    (1)看谁与谁比什么?它们比什么?让学生自由说

    (2)师:看看课文里是比什么的?随机出示相应的句子

    (3)读句子

    2、利用图二、三、四学习课文另外三个句子(方法同上)

    在读这三句的同时学习生字“边”“多”“少”“群”“颗”“堆”和偏旁“ ”。

    (1)理解“一群”“一堆”(2)知道“多”与“少”是一对反义词

    (3)区别“颗”与“棵”

    3、读课文

    (四)小组开展比一比活动

    1、比生字组词(两个组)

    2、比用词说句子(两个组)

    3、比读课文(两个组)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能仿照课文说句子。

    4、正确书写“牛、羊、小、少”。

    5、激起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会使用量词

    三、教学难点:仿说句子

    (一)复习生字、词语

    1、利用摘“苹果”复习生字、偏旁。

    2、给词语归类(动物、水果)

    (二)我会说(正确使用量词)

    1、大屏幕出示课文中“我会说”的图片让学生说。

    2、大屏幕出示更多的物品让学生说。

    (三)流利地读课文

    采用齐读,师生、生生合作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

    篇四: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 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 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 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知识重点 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

    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

    仅供参考。

    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XX,身高1.73米,体重58.5千克,今年40岁。我们的班级是七(13)班,有6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2个,占全班总人数的37%…

    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 先回顾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共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这样做强调了数学的严密性,但对于学生来说,更多

    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习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

    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都应予以重视。

    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

    分析问题

    探究新知 问题3: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

    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然后师生交流。

    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数和负数的表示。

    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人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 这些问题是这节课的主要知识,教师要清楚地向学生说明,并且要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规范,要舍得花时间让学充分发表想法。

    举一反三思维拓展经过上面的讨论交流,学生对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对怎样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以加深对正数和负数概念的理解,并开拓思维。

    问题4:请同学们举出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例子。

    问题5:你是怎样理解“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的呢?请举例说明。

    能否举出例子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体现,也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引负数的必要性

    课堂练习 教科书第5页练习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围绕下面两点,以师生共同交流的方式进行:

    1, 0由于实际问题中存在着相反意义的量,所以要引人负数,这样数的范围就扩大了;

    2,正数就是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或在其前面加“+”),负数就是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

    本课作业 教科书第7页习题1.1 第1,2,4,5(第3题作为下节课的思考题。

    作业可设必做题和选 做题,体现要求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篇五: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数一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重点:

    了解学校生活

    难点:

    数数活动

    教学准备:

    2-3页的教学挂图,1-10数字卡一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小朋友们

    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会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你们会从1数到10吗?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看图数数。

    二、激发兴趣。

    1、出示教科书2-3页彩图。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

    2、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用数字几表示。

    (2)生答有一面国旗,一位老师可以用数字“1”表示。

    3、认读1-10各数。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数。

    4、数教室里的实物。这幅图上有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三、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红旗呀,花和鸽子等许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的门窗,铅笔等事物,小朋友们还可以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

    四、请用火柴棒从1摆到10。

    五、作业:开心数数

    篇六: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初步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4、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优美的动画,请你认真看,然后编一个好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播放多媒体动画,最后定格为教材主题图画面。)

    生:在茂密的森林里,松鼠妈妈正在教小松鼠学本领。你看,小松鼠跳跃、爬树、翻跟斗,学得多认真啊!松鼠妈妈说:“你不是最喜欢吃松果吗?咱们去采松果好不好?”“好啊,咱们比比看谁采得多。”小松鼠边说边向树上爬去。最后,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只采了4个松果。(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该生高兴地笑了。)

    师:这么好听的故事,听完后你知道了什么?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知道小松鼠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生2:我知道了松鼠妈妈采的松果多,小松鼠采的松果少。生3: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采了4个松果。生4:有2只松鼠。生5:有两块数字牌和很多很多的大树。

    (二)讨论探究

    1、提出问题

    师:大家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生1: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在说什么呢?

    师:谁愿意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2:妈妈说:“你真是妈妈的好孩子。”

    生3:小松鼠说:“妈妈,我能帮你干活了。”

    师:你对他们的回答满意吗?

    (生1微笑点头。学生齐说:“满意。”)

    生4:我的问题是: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5:请问大家,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生6: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7:我还有一个问题:小松鼠采的松果和妈妈相差多少个?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师将生4,生5,生6,生7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2、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谁知道如何列出算式呢?

    生:25+4=?(学生大部分已经能够说出结果。)

    师:同学们真聪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暂时没有算出来的同学,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计数器等,也可以请求同组的同学来帮忙。(学生动手探究,互相讨论交流;教师巡视,适时参与引导。)

    (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生1:我是拨计数器算出来的。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在个位上拨5个珠子,就是25,再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个位上就有9个珠子,就是29。

    生2:我摆小棒。我先摆上2捆,再摆上5根,就是25,然后再在5根旁边摆上4根,一共就是29根,也就是25+4=29。

    生3:我是口算出来的。5+4=9,再加上20就是29。

    生4:我也是口算出来的。看着25然后把4直接加到个位的5上,就是29了。

    生5:我是列竖式计算出来的,是我妈妈教我的。(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竖式。)生6:我是口算出来的。反正我一看就知道25加4等于29。

    师:同学们真聪明!能够想出这么多的算法。那么你觉得在计算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呢?

    生1:要看清每一位上的数字,不要弄错位置。

    生2:要个位加个位,不要加到十位上。

    生3:大家要认真计算,不要粗心。

    师:刚才大家想到的这些算法:拨计数器、口算、摆小棒、列竖式,都是很好的计算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单?

    生1:我认为口算最简单。

    生2:我也是认为口算简单,因为列竖式我还不是很会。

    3、类推探究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刚才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面还有三个问题,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共同去解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活动,并随时注意其他小组的活动。)

    师:请把你们小组的研究结果汇报给大家听。

    组1:我们解决的问题是“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我们的算式是25-4=21。直接用5-4=1,20再加上1就是21。

    师:谁听懂他们组的意思了?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

    生1:他们的意思是用5减4就足够减了,还剩下1,20根本用不着。所以25-4=21。

    组2:我们解决的问题是“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算式也是25-4=21,也是用口算得出来的。

    组3:我们解决的是“小松鼠和妈妈相差多少个”这一问题,算式和口算方法与他们小组是一样的。

    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三个说法不一样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却是一样的呢?

    生1:因为都是在算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差的个数。

    生2:因为妈妈比小松鼠多的就是小松鼠比妈妈少的。

    师:今天学习的计算与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呢?

    生: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生:也可以是一位数加两位数。

    生:只要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就会计算今天学习的算式。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第1题(出示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学生独立读图,解决问题,全班交流。)

    生:19-9=10(颗)。

    2、第2题(出示情境图)。

    师:比一比看谁最先算出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

    生:25-2=23(米)。

    3、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4、第4题:想一想,填一填。

    师:仔细观察每组中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每一组的两个算式的得数是一样的。

    生:我发现每组两个算式中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了位置。

    师:你能试着自己写出几组这样的算式吗?

    学生积极举例:

    (1)34+5=39,5+34=39;

    (2)21+7=28,7+21=28;

    (3)83+4=87,4+83=87;

    (4)52+7=59,7+52=59;……

    师:如果不用你计算得数,你还能快速地举出类似这样的算式吗?

    生1:47+68=,68+47=。

    生2:395+126=,126+395=。

    生3:1000+800=,800+1000=。……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能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能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那么你认为这节课自己表现如何?

    生1:这节课我发言特别积极。

    生2:在小组内我算得最快。

    生3:我觉得自己发言不是很积极,我会努力的。

    师: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一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进行评价。)

    师:这节课,大家表现都非常好!能够做到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有效合作。希望下一节课继续努力。

    篇七: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篇七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时间教学的起始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结合实际初步学会看钟表,体会钟表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打下基础。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钟面、认读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在他们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认识中标的经验,而这些经验恰恰作为学生学习的起点,是课堂的学习活动成为对他们原有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三维目标:

    1、认识钟表,知道钟面上的短针叫时针,长针叫分针。

    2、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整时数。会读、会写整时、几时半。

    3、使学生建立时间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整时和半时。

    教学难点:

    认识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法、讲解法。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高。

    教学准备:

    主题图、钟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今天老师再给大家猜一个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停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看看能不能猜出它是谁?(闹钟)今天咱们就来认识一下钟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教学第一个红点标示的内容

    1、情景图

    2、认识钟面

    (1)出示钟面,先看一下钟面,你从钟面上都看到了什么?

    (2)钟面上有两根针,那么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谁愿意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呢?

    (3)钟面上还有12个数字。

    (4)自己动手来指着你的钟表盘上的两根针,来说一说它们的名字。

    3、认识整时

    (1)刚才我们认识了钟面,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同学们都是几点到家的。

    (2)王老师首先打电话给小力,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我们需要看一下表。观察小力回家时的钟面:时针指在哪里?分针指在哪里?

    (3)现在是几时呢?你是怎样知道的?(钟面上长针指着12,短针指着5,就是5时。)

    (4)这就是整时,对于整时来说,如果分针指在12上,时针指在几上就是几时。

    (5)补充:整时的两种写法①5时②5:00

    (6)做几个小练习:读时间、拨时间。

    (二)教学第二个红点标示的内容

    1、认识半时

    (1)我们先来看看小云的回家时间,先观察这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在哪里?那现在是什么时间?

    (2)自己在学具上拨一拨。

    (3)我们习惯说5点半,但在数学上说5时半,如果分针指在6上,时针转过几就是几时半。

    2、认识快到几时

    (1)我们再来看看小青是几时到的家?观察钟表,时针、分针分别指在哪里?(2)分针接近12,说明什么?那现在是快几时了?

    (3)如果分针指在接近12的数上,时针指着几就是快几时。

    3、认识几时刚过

    (1)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小林是几时到家的?分针和时针分别指在哪里?

    (2)分针指在刚过12的数上,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刚过。

    4、谁最先到家?比较一下,这四位同学谁最先到家?把书上的时间填写完整。补充:顺时针、逆时针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同位两个人,一个拨钟表,一个说出钟表的时间,比一比谁说得最准。

    2、给钟表画指针。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高。

    篇八: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八

    一、分析任务:

    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册"元、角、分的认识"。用人民币购买商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学生常常会遇到买门票、食品、玩具、学习用具以及交费等实际问题,因此,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让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种类,知道爱惜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在日常购物中要注意文明礼貌,让学生知道要节约零用钱。

    二、课前调研:

    一年级的学生都有花钱的经历,但是对人民币到底认识多少呢?我对15名学生做了访谈式调研。

    调研是以聊天的形式进行的,主要涉及的问题是:

    (1)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吗?

    (2)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

    (3)你知道人民币都分哪些种吗?

    (4)你自己买过东西吗?能说说你是怎么买的吗?

    (5)你知道1元等于几角吗?

    (6)一个转笔刀5元7角,你要拿哪些张钱去吗?还可以怎么办?(老师提供样币)

    通过这些问题我发现:学生对人民币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其他国家的币种知道得很少;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有部分学生没有独立买过东西;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清晰,在所调查的15个学生里,有10个学生能清楚地说出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只有7个学生能说出1元5角是15角,5元7角我可以拿一张5元和7张一角和其它方法的。

    根据这些问题,我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了对外币的一些介绍,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重点放在了元角分之间的转换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我用1元钱买了一支笔,我可能拿哪些钱去买?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最后还原到生活当中去。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的功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使用爱护人民币。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模拟人民币、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显示“购物”两字)

    师:小朋友,大屏幕的两个字你认识吗?谁能大声地读出来?

    生:购物

    师:购物是什么意思呢?

    生:买东西。

    师:对,买东西就要用到钱。

    师: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呢?(课件出示各国的钱)

    师: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日本使用的是日元,美国使用的是美元,(课件上指点给学生看!)

    2、引导中国的钱叫人民币

    师: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呢?

    生:人民币。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人民币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

    1、集中学习、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师:请小朋友将准备好的钱袋拿出来。(同桌合作)

    师:把你认识的人民币拿给同桌看一看,看谁认得最多,开始!

    (教师巡视)

    师:刚才我看了一下,小朋友认得不错,下面我来看看你们都认对了没有?(课件出示)

    师:说说你是怎么认的?(着重讲可以看数字、颜色)

    (第一组:放大的100元第二组:放大的20元第三组:放大的10元)

    (一元,五角,一角的硬币及纸币同时出现)

    师:两个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指着硬币,纸币的课件)

    生:一个是纸币,一个是硬币。

    师:对,他们制作的材料不一样。

    师:两个硬币的背面是什么?

    生:国徽。

    师:国徽是什么?

    生:是我们国家的标志。

    师:很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因此我们应该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

    2、给人民币分类

    师:这么多钱放在桌上,你们觉得怎样?

    (课件出示一堆零乱的钱,面值参照书P54)

    生:很乱。

    师:那你们能把它们有规律地分一分吗?

    (请一个小朋友说,教师移动鼠标将钱分类)

    师:哪个小朋友愿意来分一分?说说你按什么来分的?

    生:按数字分。

    师:还有不一样的吗?

    生:硬币纸币分。

    生:按元、角、分来分。

    师: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名称,谁来给他们三兄弟排排队?

    生:元是老大,角是老二,分是老三(随小朋友说,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下面打开课本55页,书上的人民币你都认识吗?发现书上印的人民币与我们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左下角有一个红颜色的斜线。

    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这是样币。

    师:这小朋友知识面真广,这是样币,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3、简单的角与角的换算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了人民币按单位可以分成元角分,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课件出示)一张两角可以换——()张一角,一张五角可以换——()张一角。

    师:(教师演示换2角,请小朋友拿自己准备的钱上来换!)

    同桌小朋友动手相互换一换5角(教师巡视)

    师:(汇报成果)谁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一下?

    (分别请两个小朋友上讲台拿5角与其他小朋友换1角)

    师:刚才小朋友只换了2角,5角,现在4个小朋友随意换一换。(用他们准备的钱)

    (教师巡视)师:换好了吗?你是怎么换的,谁愿意来告诉老师?(分别请3组小朋友)

    4、学习1元=10角

    师:老师这里有些玩具,一元一个,谁愿意来买?

    (将学生来买的钱拿给小朋友看,说明小朋友拿1元的方法可以有多种)

    师:老师可以卖给他吗?还有不同的付法吗?(进行3—4组,用不同的分法进行)

    师:我们从来买的小朋友付的1元钱中发现什么?

    师:对,不管用什么方法付,是不是加在一起都是10角?

    1元=10角(板书,课件出示)

    师:那你们能猜猜1角等于多少分吗?用你手里的学具来验证一下。

    生:1角=10分(师板书)

    师:好!下面我们来看这些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练习20角=()元3元=()角1元2角=()角)

    (三)游戏,逛超市

    师:你们想不想用手里的钱去买你想要的东西?

    师:好!下面我们去小小超市逛一逛,请一个小朋友来当售货员,谁愿意(准备卡通售货员的帽子)

    师:谁愿意来买,带上你需要的钱!

    (操作中,教师指导:你把他的钱数了吗?问售货员:你觉得当一名售货员责任是什么?并穿插进行礼貌教育)

    师:下面小组合作,先请小组长当售货员,四人轮流,两人买,一人监督,付钱的数目对否?

    师:小朋友都用自己手中的钱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以后小朋友可以不要每件事情都麻烦爸爸妈妈,有些东西可以自己去买,但我们自己的零花钱不能乱用,要积累起来,用在该用的地方,好吗?

    (四)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让学生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感受。

    (五)板书设计

    人民币的认识

    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精选8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3412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上半年工作总结【优秀8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