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高二生物优秀教案【优秀6篇】
  • 高二生物优秀教案【优秀6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2-12-15 19:43:31
  • 移动端:高二生物优秀教案【优秀6篇】
  • 生物教案的制作作为生物教学的核心之一,既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是牛牛范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6篇高二生物优秀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牛牛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篇一:高二年级生物教学设计方案 篇一

    导入:基因突变导致生物变异的原因是什么?

    基因能够发生突变,那么染色体能不能发生变化呢?如果染色体发生变化,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生物的性状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1、出示投影片:猫叫综合征幼儿照片。

    2、让学生观察:患儿的征状---两眼较低、耳位低下,存在着严重的智力障碍。

    教师补充说:患儿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

    3、投影片放映:病因---染色体缺失图,包括:

    在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染色体发生的结构变异主要有4种:

    ①染色体缺失某一片断;

    ②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断;

    ③染色体某一片断位置颠倒1800;

    ④染色体的某一片断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4、讲述:猫叫综合征的病因是病儿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投影片上的其他几种情况也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变化情况。[来源:学#科#网]

    5、染色体结构变异,为何能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异呢?

    教师引导学生从染色体结构的变化会引起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的改变等方面来加以思考。

    二、染色体数目变异

    1、我们已经知道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异,那么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会不会引起生物的变异呢?(回答:会)染色体数目会如何改变呢?(回答:可增加,也可减少)。

    2、前面所说的仅是染色体“个别数目”的增加或减少,它只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一种类型。

    例如,人类有一种叫“21-三体综合征”的遗传病,患者比正常人多一条染色体---21号染色体是三条,其征状表现为智力低下,身体发育缓慢等;

    再如,人类的另一种遗传病叫“性腺发育不良(Turner综合征)”,患者少了一条X染色体,外观表现为女性,但性腺发育不良,没有生育能力。

    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另一种类型是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为单位成倍增加或减少,这种类型的变异在实践中的应用更为普遍。因此,我们重点介绍后一种类型的染色体数目变异。

    3、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染色体组”

    放映:动物精子形成过程图

    组织学生观察、归纳、总结:

    (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二次,结果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减少了一半。

    (2)精原细胞和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精子中因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使染色体成单存在。[来源:学,科,网]

    (3)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使得生殖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成为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非同源染色体。

    出示:雄果蝇染色体的活动投影片。

    篇二:高二生物优秀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使学生理解矿质元素的概念,了解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种类和来源

    2、使学生理解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过程及其与植物根细胞呼吸作用之间的密切关系

    3、使学生理解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与根吸水的联系和区别

    4、使学生了解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运输方式和利用特点

    5、使学生了解合理施肥、无土栽培原理和实用。

    二、能力方面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过程与呼吸作用的关系以及分析影响根吸收矿质离子的环境因素,训练学生分析实验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在教学中介绍合理施肥、无土栽培原理和实用,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讲述了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合理施肥以及无土栽培的基础知识。

    1、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教材在第一章中已经学习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基础上讲述了:

    (1)什么是矿质元素

    将植物烘干后充分燃烧,植物体中的C、H、O、N元素会以二氧化碳、水分、分子态氮和氮的氧化物等气体形式散失,而矿质元素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于灰分中,所以矿质元素元素也叫做灰分元素,它们主要是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氮元素虽在燃烧过程中散失,不存在于灰分中,但是氮与其它矿质元素一样,也是植物从土壤中以无机盐的形式吸收来的,因此,也将氮归于矿质元素一类。

    (2)什么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目前,科学家确定的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有13种,其中N、P、S、K、Ca、Mg等6种属于大量元素,Fe、Mn、B、Zn、Cu、Mo、Cl等7种属于微量元素。

    (3)简要地讲述了确定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方法

    在人工配制的培养液中,除去某一种矿质元素后,植物的生长发育不正常了,而补充这种矿质元素后,植物的生长发育又恢复正常的状态,就说明这种矿质元素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2、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

    教材主要从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器官、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部位、矿质元素的存在形式、矿质元素被植物吸收的形式、根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几个方面介绍了植物对矿质元素离子吸收,其中根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是重点,也是难点,这个过程教材概括为两步:首先矿质元素离子通过交换吸附到根细胞表面;然后吸附在根细胞表面的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内。

    教材特别强调了根对矿质元素离子吸收与根细胞呼吸作用的密切关系。

    3、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

    (1)矿质元素的运输

    教材简要讲述了矿质元素进入根毛以后如何最终进入导管和矿质元素如何被利用的知识。教材还通过列举科学家所做的实验强调了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与根对水分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即植物运输水分和运输矿质元素是一个同一过程;而植物吸收水和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不是同一过程,因此蒸腾作用能促进水的吸收和运输,也能促进矿质元素的运输的道理,但不能促进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

    教材还提到了植物体除了根以外、叶片等部位也能吸收矿质元素离子,及其在农业生产实际中的重要意义。

    (2)矿质元素离子的利用

    教材介绍了矿质元素离子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与其能否被重复利用之间的关系。

    4、教材注意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概括地讲述了合理施肥的基础知识,并且简要讲述了无土栽培这一新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以及优点。此外,本节还在“课外生物科技活动”栏目,鼓励学生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培养植物。

    教法建议

    1、引言

    课前指导生物小组的同学用完全培养液和缺素培养液培养出一些植物体,以便课上展示给学生,引发他们对矿质元素对植物生活的作用的思考,以此引入本节内容。

    也可以从分析植物体内化学物质的元素组成入手引入课题。例如,植物体内的物质中,蛋白质通常含有N,S、叶绿素含有Mg,核酸含有P,但植物体通过光合作用可从二氧化碳获得C和O,通过根的吸水中获得H和O。以此引导学生分析出植物体内含有的元素种类与植物吸收的元素种类之间的矛盾,从而很自然地引入植物还可从土壤吸收矿质元素这一事实。

    也可以从根的渗透吸水直接引入,因为学生都知道土壤溶液中还溶解有各种矿质元素离子,这时可引发学生思考:溶于水的这些矿质元素离子是否是和水一起被吸收的?从而引入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

    2、矿质元素的概念

    和根对水分的吸收情况一样,学生在初中已学过有关无机盐吸收有关的初步知识,因此,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以了解学生对矿质代谢的理解程度,找出学生对矿质代谢理解上的偏差和不足,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在讨论了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矿质元素的概念、必需元素的概念、植物体内哪些元素是大量元素、哪些元素是微量元素。

    可把学生讨论的重点放在“如何确定某种元素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方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设计方案,以便渗透研究方法,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研究问题的思路有重要作用。

    3、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过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1)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交换吸附

    这是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第一步

    可先让学生做《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离子交换吸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或实验结束后,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串引发学生对交换吸附的思考和理解。

    学生在讨论问题时,教师可根据需要适当做一些知识和方法上的提示,最终使学生明白矿质元素离子交换的原理,然后可就上述实验做进一步讨论。

    (2)吸附在根细胞表面的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内

    可让学生回忆主动运输所需要的条件,即需要ATP和膜上有相应的载体蛋白;进而讨论“为什么矿质元素离子具有选择性?”等问题

    (3)根对矿质元素离子和水分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是教学的难点。

    引导学生讨论一些实验问题的基础上加深对上述观点的理解

    4、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

    (1)矿质元素的运输

    引导学生讨论出植物运输水分和运输矿质元素是一个同一过程;而植物吸收水和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不是同一过程,因此蒸腾作用能促进水的吸收和运输,也能促进矿质元素的运输的道理,但不能促进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

    老师可向学生介绍植物体除了根以外、叶片等部位也能吸收矿质元素离子,及其在农业生产实际中的重要意义。

    (2)矿质元素离子的利用

    教材介绍了矿质元素离子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与其能否被重复利用之间的关系。

    5、教材注意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概括地讲述了合理施肥的基础知识,并且简要讲述了无土栽培这一新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以及优点。此外,本节还在“课外生物科技活动”栏目,鼓励学生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培养植物。

    篇三:高二年级生物教学设计方案 篇三

    知识目标

    理解由各种化合元素组成的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核酸等各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特点,在细胞和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和各自具有的生理功能;初步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是体内各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和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合作、共同作用的结果。

    能力目标

    通过对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分析,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不同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学习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化合物的学习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各种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的学习,认识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通过各种化合物的功能的学习,认识生物体的物质性和生命活动需要物质基础的观点;使学生初步学会抓住知识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用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观点分析事物、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

    重点分析

    1、组成生物体的六大类化合物的元素组成,该六大类物质在生物体内和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

    组成生物体的六大类化合物虽然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但组成的各类化学元素的种类、数量、组成的方式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比较,使学生了解各种化合物的组成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其功能;另一方面该部分的知识又是学习以后知识,如新陈代谢、遗传和变异的重要基础。所以必须作为重点指导学生学好、学扎实。

    2、四类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

    四类有机物是生物体特有的化合物,了解这四种化合物的结构和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的功能,特别是四种化合物在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功能的侧重点,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糖类物质主要作为生命活动的供能物质,脂类物质主要作为生命活动的储能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而核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核酸对生命活动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来实现的。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引导学生对四种化合物的功能进行区分。

    难点分析

    1、组成蛋白质的结构单位——氨基酸的化学结构特点,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及其与功能特点的相互关系。

    蛋白质的结构单位以及蛋白质的化学结构特点及空间结构特点等,是有机化学的知识,由于学生还没有开始学习有机化学,因此是学习上的难点。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化学知识进行讲解,讲清楚氨基酸的结构通式,通过氨基酸的缩合反应引出蛋白质的化学结构,并直观演示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的相互关系。

    2、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的结构特点,核酸的种类、结构特点和主要功能。

    核酸的知识虽然简单,但知识繁多、琐碎,对于学生来讲学习和记忆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是教学的难点。教师教学是一要注意与蛋白质的结构单位(核苷酸)区分开,二要区分核酸的不同种类(DNA、RNA),三要区分不同种类核酸的核苷酸,为后面遗传的物质基础的学习奠定基础。

    篇四:高二生物优秀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会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2、学习掌握一些安全用药的常识。

    3、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教学难点: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药品的使用说明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 提问的方式,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免疫,知道人体有一定的免疫功能,但每个人食五谷杂粮,还是免不了会生病;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面对这些你首先想到的措施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章《用药和急救》。请同学们看两个有关用药的资料,我们再下结论。

    资料1:据统计,我国每年5000多万病人中,至少有250万人入院治疗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其中50万人是严重不良反应,因此致死的人数每年约有19.2万人,比传染病致死的人数还要高出许多倍。

    资料2:据调查,我国现有的180万聋哑儿童中,有60%以上是由于不合理用药造成的;我国1000万聋哑人中,60%-80%也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

    教师:当我们遇到一些小病时,如果家长有一定的医学常识,对轻微病症的诊断和用药方法正确,这样做是可以的。同时又起到节省时间,及时治病的效果。但,俗话说得好,“是药三分毒”,在自己用药的时候,怎样选择药物、如何服用,才能充分发挥药物的效果,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呢?我们这节课来探讨有关“安全用药”的知识。

    二、讲授新课

    一、安全用药

    教师: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都要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所以了解一些安全用药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我们了解药物的分类。

    (一)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1、学生分析小活动: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些常用药:草珊瑚含片、阿司匹林、黄连素、红药水……它们都是用来干什么用的?

    (生分组讨论尝试回答)

    这些药物我们可以在哪些地方买到?

    生讨论答出:医院、药店、医药超市等。

    2、处方药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疾病,仅凭我们所掌握的一些医学常识,不能够做出病情判断,也不能决定用何种药物,这时我会怎么办?

    需要医生给我们开出药方,然后按照药方去抓药,按照医生的要求服用。这类药和我们刚才学的非处方药不同,我们称为处方药,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照医嘱服用药物。

    3、了解什么是非处方药

    上述这些药我们可以不用医师开药方,直接去买到,按照说明书使用即可,这一类药称为非处方药,简称OTC,非处方药用于治疗一些消费者容易诊断,自我治疗的常见轻微病症。比如,同学们有时觉得自己在发烧、流鼻涕等症状,就判断自己患感冒,便自己去购买一些感冒药,这种现象在生活中经常发生,也体现了非处方药的优越性,质量稳定,疗效好,使用方便。

    (二)药品的服用

    1、教师: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前都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确保用药安全。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自己的那份儿《使用说明书》并进行交换阅读。解读说明书中的各项信息,然后对教材88页的问题进行讨论,并选一名记录员记录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1)哪些是中药,哪些是西药,你是怎样分辨的

    (2)药物的使用说明中有哪些信息对于安全用药是十分重要的?

    (3)你能否从使用说明中概括出一些药物保存的基本要求?

    (4)关于安全用药,你还有哪些希望与大家讨论的问题?

    教师:请每小组的记录员根据本小组的情况向大家汇报讨论的结果。

    学生1:我们小组的中药有……,西药有……,我们是根据药物的主要成分来分辨中药和西药的。

    学生2:《使用说明书》中的作用与用途或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规格、有效期、批准文号、制造单位和注意事项对于安全用药都是十分重要的。

    学生3:药品的保存大多需要放在干燥、避光的地方,而且要密闭保存,避免受潮,药物受潮后有效成分可能分解,甚至发生霉变,影响疗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鼓励性评价,同时及时纠正某些不正确的观点,归纳出讨论题的参考答案。)

    2、对照同学们搜集的药品说明书,寻找在药物说明书上有没有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和用量、药片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批号等。

    教师补充讲解:一般来说药品的有效期为1-5年,没有规定或表明有效期一般按5年来算,失效期指药品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其质量不符合国家认可的质量标准和要求,不能继续使用的日期。

    举例:1、“有效期为1999年7月”指该药可用到1999年7月31日。

    2、“失效期为1999年7月”指该药可用到1999年6月30日。

    我们掌握了以上的常识也是安全用药的必备,我们购买了非处方药必须严格认真阅读说明书,按照要求进行服用,而处方药则必须在医师的具体指导下方可使用。

    二、家庭小药箱的配备

    在生活中,有时候会突发性的出现一些小毛病,如感冒、腹泄等,这时候如果家中早已准备好了那就方便多了,因此家中配备一个科学的家庭药箱或旅行药箱,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现在请你设计一个家庭药箱,在设计时,你首先要考虑家庭中常备的药物有哪些?家庭成员中是否有特殊情况,这些药物的保存方法你了解吗?如何将这些药物摆放?

    学生进行小组设计,设计完成后小组交流。

    三、巩固练习

    看谁选得对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的药物

    B.非处方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因此这类药物可以随意服用,不会对身体引起毒性或副作用

    C.中药和西药是根据其有效成分的不同来区分的

    D.无论何种药物,在使用之前都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

    答案:B

    2、当你的家人因腹泻需要服药时,你应该选择下列哪种非处方药

    A.感冒冲剂

    B.牛黄解毒片

    C.阿司匹林

    D.诺氟沙星胶囊

    答案:D

    3、下列药物已经过期不能使用的是(假设教学时间为2003年6月1日)

    A.生产日期为2001年6月,有效期:三年

    B.生产批号为020601,有效期:二年

    C.有效期至2003年6月

    D.失效期至2003年6月

    答案:D

    篇五:高二生物优秀教案 篇五

    《遗传与进化》

    人类是怎样认识基因的存在的? 遗传因子的发现 基因在哪里?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是什么? 基因的本质

    基因是怎样行使功能的? 基因的表达

    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怎样变化? 基因突变与其他变异 人类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生物进化历程中基因频率是如何变化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主线一:以基因的本质为重点的染色体、DNA、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性状间关系的综合;

    主线二:以分离规律为重点的核基因传递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主线三: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为重点的进化变异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隐性遗传因子 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 杂合子 相对性状 显性遗传因子 显性性状

    一、孟德尔简介

    二、杂交实验

    (一) 1956----1864------1872

    1、选材:豌豆 自花传粉、闭花受粉 纯种

    性状易区分且稳定 真实遗传

    2、过程:人工异花传粉 一对相对性状的 正交

    P(亲本) 高茎 DD _ 矮茎dd 互交 反交

    F1(子一代) 高茎 Dd 纯合子、杂合子

    F2(子二代) 高茎 DD :高茎 Dd :矮茎dd

    1 : 2 : 1 分离比为3:1

    3、解释

    ①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区分大小写) ②因子成对存在。 ③配子只含每对因子中的一个。 ④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4、验证 测交 ( F1) Dd _ dd F1是否产生两种

    高 1 : 1 矮 比例为1:1的配子

    5、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三、杂交实验

    (二)

    1、 黄圆 YYRR _ 绿皱yyrr 黄圆YyRr 黄圆Y_R_ :黄皱Y_rr :绿圆yyR_ :绿皱yyrr 亲组合 9 : 3 : 3 : 1 重组合

    2、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四、孟德尔遗传定律史记

    ①1866年发表 ②1900年再发现

    ③1909年约翰逊将遗传因子更名为"基因" 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五、小结

    后代性状分离比 说明

    3 : 1 杂合子 _ 杂合子

    1 : 1 杂合子 _ 隐性纯合子

    1 : 0 纯合子 _ 纯合子 ;纯合子 _ 显性杂合子

    1、

    2、

    n对基因杂交 F1形成配子数 F1配子可能的结合数 F2的基因型数 F2的表现型数 F2的表型分离比 1 2 。.。.。. 2 4 。.。.。. 4 16 。.。.。. 3 9 。.。.。. 2 4 。.。.。. 3:1 9:3:3:1 。.。.。. 2n 2n 4n 3n 2n (3+1)n

    第二章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依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基因在染色体上 证据:果蝇杂交(白眼) 伴性遗传:色盲与抗VD佝偻病 现代解释:遗传因子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一、减数分裂

    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2、过程

    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联会成 着丝点分裂

    精原 复制 初级四分体(交叉互换)次级 单体分开 精 变形 精 细胞 精母 分离(自由组合) 精母 细胞 子

    染色体 2N 2N N 2N N N DNA 2C 4C 4C 2C 2C C C

    3、同源染色体

    A a Bb ① 形状(着丝点位置)和大小(长度)相同,分别来自父方与母方的

    ②一对同源染色体是一个四分体,含有两条染色体,四条染色单体

    ③区别:同源与非同源染色体;姐妹与非姐妹染色单体 ④交叉互换

    4、判断分裂图象

    奇数 减Ⅱ或生殖细胞 散乱 中央 分极 染色体 不 有丝

    有 配对 前 中 后

    偶数 同源染色体 有 减Ⅰ 期 期 期

    无 减Ⅱ

    二、萨顿假说

    1、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2、依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①在杂交中保持完整和独立性 ②成对存在 ③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④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

    3、证据: 果蝇的限性遗传 红眼 _W_W _ 白眼_wY _W Y 红眼 _W_w 红眼_W_W :红眼_W_w:红眼_W Y:白眼_wY

    ①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②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4、现代解释孟德尔遗传定律

    ①分离定律: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独立地遗传给后代。 ②自由组合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三、伴性遗传的特点与判断

    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遗传特点 实例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隔代遗传,患者为隐性纯合体 白化病、苯丙酮尿症、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代代相传,正常人为隐性纯合体 多/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伴_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隔代遗传,交叉遗传,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色盲、血友病 伴_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代代相传,交叉遗传,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抗VD佝偻病 伴Y染色体遗传病 传男不传女,只有男性患者没有女性患者 人类中的毛耳

    四、遗传图的判断 致病基因检索表

    A1 图中有隔代遗传现象。.。.。.。.。.。.。.。.。.。.。.。.。.。.。.。.。隐性基因

    B1 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几率相等) 。.。.。.。.。.。. 常染色体

    B2 与性别有关

    C1男性都为患者。.。.。.。.。.。.。.。.。.。.。.。.。.。.。.。.。Y染色体

    C2男多于女。.。.。.。.。.。.。.。.。.。.。.。.。.。.。.。.。.。.。.。_染色体

    A2 图中无隔代遗传现象(代代发生)。.。.。.。.。.。.。.。.。. 显性基因

    D1与性别无关。.。.。.。.。.。.。.。.。.。.。.。.。.。.。.。.。.。.。.。 常染色体

    D2与性别有关

    E1男性均为患者。.。.。.。.。.。.。.。.。.。.。.。.。.。.。.。.。Y染色体 E2女多于男(约为男患者2倍) 。.。.。.。.。.。.。.。_染色体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证据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的 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基本单位;

    双螺旋 DNA的结构 本质 其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 序代表的遗传信息。

    半保留 DNA的复制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 体内转化 1928年 英国 格里菲思

    ① 活R,无毒 活小鼠

    ② 活S,有毒 小鼠 死小鼠;分离出活S

    ③ △杀死的S,无毒 活小鼠

    ④ 活R + △杀死的S,无毒 死小鼠;分离出活S 转化因子是什么?

    (2)体外转化 1944年 美国 艾弗里 多糖或蛋白质 R型

    活S DNA + R型 培养基 R型 + S型 DNA水解物 R型 转化因子是DNA 。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952年赫尔希、蔡明 电镜观察和同位素示踪 32P标记DNA

    35S标记蛋白质 DNA具有连续性,是遗传物质。

    3、烟草花叶病毒实验 RNA也是遗传物质。

    二、DNA的分子结构

    1、核酸 核苷酸 核苷 含氮碱基:A、T、G、C、U

    磷酸 戊糖:核糖、脱氧核糖

    2.1950年鲍林 1951年威尔金斯 + 富兰克林 1952年查哥夫

    3.DNA的结构

    ①(右手)双螺旋 ② 骨架

    ③ 配对:A = T/U G = C

    4、特点

    ①稳定性: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 ②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各异

    ③特异性:每个DNA都有自己特点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5、计算

    1、在两条互补链中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 2.在整个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 3.整个DNA分子中,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

    三、DNA的复制

    1、场所:细胞核; 时间:细胞分裂间期。 2.特点:① 边解旋边复制 ②半保留复制

    3、基本条件:① 模板:开始解旋的DNA分子的两条单链;

    ② 原料:是游离在核液中的脱氧核苷酸;

    ③ 能量:是通过水解ATP提供;

    ④ 酶:酶是指一个酶系统,不仅仅是指一种解旋酶。 4.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四、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是DNA片段,是不连续分布在DNA上,是由碱基序列将其分隔开;

    它能控制性状,具有特定的遗传效应。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基因结构 ①联系:编码区+非编码区

    ②区别 原核:编码区是连续的、不间隔的。

    真核:编码区可分为外显子和内含子,故是间隔的、不连续的。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有遗传效应 控制 mRNA 蛋白质

    的DNA片段 基 蛋白质结构 性状 影响 环境 是控制生物 因 酶的合成 控制代谢 的基本单位 中心法则

    一、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1、转录

    (1)在细胞核中,以DNA双链中的一条为摸板合成mRNA的过程。

    (2) ① 信使(mRN A),将基因中的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上,是链状的; RNA ② 转运RNA(tRNA),三叶草结构,识别遗传密码和运载特定的氨基酸; (单链) ③ 核糖体RNA(rRNA),是核糖体中的RNA。 (3)过程 (场所、摸板、条件、原料、产物、去向等)

    2、翻译

    (1)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氨基酸以mRNA为摸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2)实质:将mRNA中的碱基序列翻译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3)(64个)密码子: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

    其中AUG,这是起始密码;UAG、UAA、AGA为终止密码。

    (4)遗传信息

    ① 狭:基因中控制遗传性状的脱氧核苷酸顺序。

    ②广:子代从亲代获得的控制遗传性状的讯号,以染色体上DNA的脱氧核苷酸顺序为代表。 ③ 中心法则:

    (5)翻译过程

    三、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

    DNA RNA 蛋白质(性状)

    脱氧核苷酸序列 核糖核苷酸序列 氨基酸序列 遗传信息 遗传密码

    2、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白化病等。 (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等。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不可遗传的

    变异 基因突变 物、化、生 诱变育种 可遗传的 基因重组 杂交育种 染色体变异 多倍体、单倍体育种

    一、基因突变

    1、定义: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 时间: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DNA复制时

    3、外因:物理、化学、生物因素 内因:可变性

    4、特点:①普遍性 ②随机,无方向性 ③频率低 ④有害性

    5、意义:①产生新基因 ②变异的根本来源 ③进化的原始材料

    6、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

    二、基因重组

    1、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 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或后期

    2、意义:①产生新的基因型 ②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 ③对进化有意义

    三、染色体变异

    1、 缺失 1917年 猫叫综合症 果蝇的缺刻翅

    结构的变异 重复 1919年 果蝇的棒状翅

    易位 1923年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倒位

    数目结构的变异 : 个别染色体;染色体组的增加与减少

    2、染色体组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的染色体。如:人的为22常+_或22常+Y

    △染色体组型(核型),是指某一种生物体细胞种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如:人的核型:

    46、__或_Y

    3、

    一倍体 雌性配子 二倍体

    单倍体 直接发育 合子 生物体

    多单倍体 雄性配子 多倍体(秋水仙素)

    四、人类遗传病 1. 常染色体 性染色体

    隐性基因 镰刀型贫血、白化病、先天聋哑 红绿色盲

    单基因遗传病 显性基因 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抗VD佝偻病

    多基因遗传病 : 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病、青少年糖尿病

    染色体异常 :21三体综合症 2. 危害 婚前检测与预防 遗传咨询

    监测与预防 产前诊断 :羊水、B超、孕妇血细胞检查、基因诊断

    3、人类基因组计划(HGP) :人体DNA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

    ①提出:1986年美国的生物学家杜尔贝利

    ②主要内容:绘制人类基因组四张图:遗传图、物理图、序列图、转录图

    ③1990年10月启动

    ④1999年7月中国参与,解读3号染色体短臂上3000万个碱基,占1%。

    ⑤2000年6月20日,初步完成工作草图

    ⑥2001年2月,草图公开发表 ⑥2003年圆满完成

    △直系血亲是指从自己算起向上推数三代和向下推数三代;, △旁系血亲是指与(外)祖父母同源而生的、除直系亲属以外的其他亲属。

    △基因诊断是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做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 鉴定被检测标本的遗传信息,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

    △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第六章 育种方法

    单倍体

    选择育种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多倍体 转基因

    一、比较四中育种

    常规育种 诱变育种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处理 P F1 F2 在F2中选育 用射线、激光、 化学药物处理 用秋水仙素处理

    萌发后的种子或幼苗 花药离体培养 原理 基因重组, 组合优良性状 人工诱发基因 突变 破坏纺锤体的形成,

    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诱导花粉直接发育, 再用秋水仙素 优 缺

    点 方法简单, 可预见强,

    但周期长 加速育种,改良性状,但有利个体不多,需大量处理 器官大,营养物质 含量高,但发育延迟,结实率低 缩短育种年限, 但方法复杂,

    成活率较低 例子 水稻的育种 高产量青霉素菌株 无籽西瓜 抗病植株的育成

    二、基因工程 提取目的基因 剪刀:限制性内切酶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质粒、噬菌体、病毒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和细胞等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 :受体细胞表现出特定的性状

    第七章 进化论

    拉马克 : 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达尔文 :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自然选择学说) 基本单位:种群 实质:基因频率的改变 原材料:突变与重组

    现代进化理论 形成物种 决定方向:自然选择 必要条件:隔离

    生物多样性: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协同论(残酷竞争VS协同进化) 中性学说(偶然VS必然) 补充 间断平衡(渐进VS突进) 灾变论(渐灭VS突灭)

    一、生物进化

    研究生物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如 ① 生物界的产生与发展:生命、物种、人类起源 ② 进化机制与理论:遗传、变异、方向、速率 ③ 进化与环境的关系 ④ 进化论的历史:流派与论点

    二、现代进化理论的由来

    1、神创论 + 物种不变论(上帝造物说)

    2、 法国 拉马克 1809年《动物哲学》

    ①生物由古老生物进化而来的 ②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③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

    3、英国 达尔文 1859年《物种起源》自然选择学说 过度繁殖与群体的恒定性 + 有限的生活条件 生存斗争 + 遗传和变异

    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 + 获得性遗传 新类型生物

    4、现代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内容

    三、现代进化理论的内容

    突变 等位基因 有性生殖 基因重组 不定向变异 选择 微小有利变异 多次选择、遗传积累 显著有利变异 基因频率的改变 新物种 定向进化

    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4、物种:能在自然条件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种群 小种群(产生许多变异) 新物种

    全书小结

    一、 从亚显微结构水平到分子水平

    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遗传信息→mRNA→蛋白质(性状)

    [例] 间要论述染色体、DNA、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蛋白质(性状)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DNA的主要载体,而不是全部载体,因其还存在于真核细胞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原核生物和病毒中的DNA不位于染色体上,DNA是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

    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控制生物性状的片段叫基因,DNA分子也存在没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基因间区,DNA上有成百上千个基因。基因位于DNA分子上,也位于染色体上,并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占据一定的"座位"(位点),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随染色体的移动而移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互换,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是基因的三个遗传规律和伴性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DNA分子基因上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叫遗传信息,并不是DNA分子上所有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叫遗传信息(基因间区不含有遗传信息),基因所在的DNA片段有两条链,只有一条链携带遗传信息叫有义链,另一条配对链叫无义链,DNA双链中的一条链对某个基因来说是有义链,而对另一个基因来说,可能是无义链。

    遗传密码是指在DNA的转录过程中,以DNA(基因)上一条有义链(携带遗传信息)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G-C)形成的信使RNA单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遗传学上把信使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叫"密码子",也叫"三联体密码子",和遗传密码的含义是一致的,应当注意,20种氨基酸密码表中每个氨基酸所对应三个字母的碱基排序是指定位在信使RNA上的,并不是位于DNA或转运RNA(叫反密码子)上碱基排列顺序。

    性状是指一个生物的任何可以鉴别的形态或生理特征,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由蛋白质体现出来。生物的性状受基因控制,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体现的。

    DNA分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一个DNA分子中的一条多核苷酸链有100个四种不同的碱基,它们的可能排列方式是4100种。而事实上DNA分子中碱基数量是成千上万,其可能的排列方式几乎是无限的。DNA分子的多样性,可以从分子水平上说明生物的多样性和个体之间的差异的原因。

    二、以人类遗传病为例分析遗传的三个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例] 下图是六个家族的遗传图谱,请据图回答:

    (1)可判断为 _ 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的是图 ;

    (2)可判断为 _ 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的是图 ;

    (3)可判断为 Y 染色体遗传的是图 ;

    (4)可判断为常染色体遗传的是图 。

    [解析] 按Y染色体遗传→_染色体显性遗传→_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顺序进行假设求证。

    D图属Y染色体遗传,因为其病症是由父传子,子传孙,只要男性有病,所有的儿子都患病。

    B图为_染色体显性遗传,因为只要父亲有病,所有的女儿都是患病者。 C和E图是_染色体隐性遗传,因为C图中,母亲患病,所有的儿子患病,而父亲正常,所有的女儿都正常;E图中,男性将病症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A和F图是常染色体遗传,首先通过父母无病而子女有患病者判断出是隐性遗传,再根据父母无病,而两个家系中都有女儿患病而判断出是常染色体遗传。

    [例] 下图为某家族性疾病的遗传图谱。请据图回答:若Ⅲ1与Ⅲ5近亲婚配,他们的孩子患此病的概率为 (基因符号用A、a)表示。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系谱图的分析判断和简单概率计算能力,解题关键为运用多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去分析人手。

    (1)在该遗传系谱中,发病率比较高,占子代的1/2,且子代之中有患者,则双亲之中必定有患者,儿子是患者则其母必定是患者,且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所以该病的遗传为显性伴性遗传。

    (2)Ⅲ1个体的父亲表现型正常,是隐性个体,基因型为_aY,他的_染色体上的基因必定遗传给他女儿Ⅲ1个体,Ⅲ1个体又表现为患者,所以Ⅲ1个体的基因为_A_a,Ⅲ5个体为隐性个体,基因型_aY。 (3)画遗传图解(略),Ⅲl与Ⅲ5婚配,他们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2。

    三、以染色体概念系统为例,分析染色体与遗传变异进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例] 下图是我国育种专家鲍文奎等培育出的异源八倍体小黑麦的过程图。

    (1)A、B、D、R四个字母代表 。

    (2)Fl之所以不育,是因为 。

    (3)F1人工诱变成多倍体的常用方法是 。

    (4)八倍体小黑麦的优点是 。

    (5)试从进化角度,谈谈培育成功的重要生物学意义。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运用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异的原理,联系减数分裂、受精作用、远缘杂交、秋水仙素作用机制,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等众多相应知识点综合分析解答。阐明有利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通过人工选择加快培育新物种的进程这一观点。

    答案 (1)4个染色体组 (2)F1产生配子时,染色体不能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 (3)秋水仙素处理植物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生长点,使其染色体加倍 (4)耐土地贫瘠、耐寒冷、面粉白、蛋白含量高 (5)我国育种专家鲍文奎教授培育成功的小黑麦品种,是人工创造异源多倍体很成功的实例。小黑麦本来是自然界没有的物种,科学家利用远缘杂交,通过人工选择在短短的十几年就创造出这个新物种。若靠大自然的恩赐,通过自然选择形成高等植物的一个新物种需要漫长的时间。由此可见,人工选择大大地加快了物种的进化。

    ☆生物的遗传是细胞核与细胞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1、细胞质遗传

    ①主要特点:母系遗传;后代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②原因: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

    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到卵细胞中。

    ③物质基础: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质结构中的DNA。

    2、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②如绵羊的有角和无角。这种影响是通过性激素起作用。

    篇六:高二生物优秀教案 篇六

    一、三维目标

    1、能说出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

    2、能概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3、能阐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能概述DNA分子复制的时间、场所、过程、特点和意义

    5、通过构建概念图,有利于培养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能力。

    6、通过课堂的技能训练,强化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7、认同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8、通过师生互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能规范和准确描述专业术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DNA分子复制的条件和特点

    2、教学难点:利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相关计算

    半保留复制应用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练结合法、归纳法

    四、教具准备:PPT课件

    五、教学课时:1课时


    高二生物优秀教案【优秀6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3893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2022年9月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范文(最新6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