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技术方案【优秀10篇】
  • 技术方案【优秀10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2-12-15 19:44:39
  • 移动端:技术方案【优秀10篇】
  • 篇一:技术方案 篇一

    本工程消防水系统包括消防栓系统、自动喷淋系统及水喷雾系统。

    (1)、对管子、管件以及支架的要求

    ①、管子、管件,各种支吊架所用的材质、规格、型号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应使用带有生产厂家合格证或经有关部门认可的产品。

    ②、管网所用镀锌钢管、镀锌无缝钢管等,管子表面应无裂纹、缩孔、夹渣重皮等缺陷,管子的尺寸偏差应符合部颁和国标要求。

    ③、管子、管件施工前应清除管内外的脏物异物。

    (2)、管道的施工

    ①、采取集中预制与现场组对装配的方式进行安装,同时结合土建工程的实际情况,定出必要的活口,然后进行统一下料套丝,组对装配,但需注意按部位进行预制并编号,以免安装中出错,应注意做到:

    A、当管道采用螺纹连接时:

    1)、管子采用机械切割,切割面不得有飞边、毛刺。

    2)、加工的管螺纹密封面应完整、无损伤、毛刺韧、无老化变质或分层现象,表面无损坏、皱纹等缺陷,尺寸偏差应符合标准要求。

    3)、弯头上不得采用补心(活接头),管道变径时,应避免采用补心,如必需补心时,三通上只能用1个,四通不超过2个,直径大于50mm的管内不得采用补心。

    4)、螺纹连接的密封填料应均匀附着在管道的螺纹部份,拧紧螺纹时,不得将密封材料挤入管内,连接后,应将外部清干净。

    5)、法兰密封面应平整光洁,以及有毛刺及径向沟槽,凹面法兰能自然嵌合,嵌合面的高度不得低于凹槽的深度。

    B、当管道采用焊接时:

    1)、焊工应取得合格资格证。

    2)、管道焊接头口的坡口型式、尺寸及组件选用时应能保证焊接质量和减少焊接变形,并尽量做到填充金属砂,防止焊料进入管子内壁。

    3)、焊接弯头的周长偏差不应超过±4mm,端面与中心线的垂直偏差不大于管材外径的1%,且不大于3mm。

    4)、焊接完毕,应清除管道口上熔渣及其焊接残留杂质,外观检查不允许焊缝表面有裂缝、气孔、夹渣、熔合性飞溅、咬边、凹陷、接头坡口错位等现场。

    C、当管道采用沟槽连接时:

    1)、管道切割表面平直,套丝管口平整,无乱丝、坏牙现象如有断丝或缺丝,不大于螺纹全扣数的10%。

    2)、安装管件时,按旋紧方向装好,不倒回,安装后外露牙数为2~3螺纹,并及时清除剩余填料。

    3)、螺纹间的填料:采用油麻丝和白厚漆、聚四氟乙烯生料带或密封胶,不能把填料从管端下垂挤入管内,以免堵塞管路。

    4)、被破坏的镀锌层表面及管螺纹露出部份,均做防腐处理。

    ②、主管安装应尽可能地垂直,每米允许偏差应小于2mm,每层距该层地面1。5-1。8米处,应对主管设一管卡,将管道固定牢靠。

    ③、管道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管道中心与建筑结构的最小距离应符合下表要求:

    通径mm 25 32 40 50 70 80 100 125 150 200

    距离mm 40 40 50 60 70 80 100 125 150 200

    ④、管道固定采用的管道支架、吊架和防晃支架的间距应满足下表要求:

    通径mm 25 32 40 50 70 80 100 125 150 200 250 300

    距离mm 3。5 4。0 4。5 5。0 6。0 8。0 8。5 7。0 8。0 9。5 11 12

    设置吊架或支架的位置应不影响喷头的喷水效果。一般吊架与喷头的距离不宜小于30mm与末端喷头的距离不应大于75mm。支管每段管上至少设置一个吊架,相邻两喷头间的管段上应设一个吊架,当喷头间距小于180cm时支吊架可隔段设置,但吊架的距离不宜大于3。6mm。

    在通径≥50mm时每段配水干管至少应设一个防晃支架。管子过长或改变方向,必需增设防晃支架。立管应在其底部、顶部设置防晃支架,同时隔层设立。

    ⑤、管道穿过楼板、墙时,若事先未预留孔洞的话,可用DZ-1、DZ-2型工程钻机在钢筋砼或砖墙上开孔,以减少对建筑结构的损伤,然后先作套管,管道焊接缝不得置于管道内,穿墙套管长度不得小于墙厚,穿楼板套管应高出楼面或地面40mm。管道与套管之间的间隙一律用防火堵塞严密(以免火灾时从该处窜火,窜烟,且平时亦不致使该处楼板受潮)。

    ⑥、埋地管段均应采取防腐措施,地上的消防管道应涂上EPDXY底漆一道和红色PU面漆两道为明显标志。

    ⑦、所有支管都应做出斜向其最末端用水点的坡度,并在适当位置用钩钉固定,钩钉间距不宜太大,以免运行中产生水锤和噪音。与阀门、连接以及其他需要拆卸的地方,都应加活接头,与阀门连接的管子焊接不宜过长,一般在7-8扣之间即可,上紧阀门时,一般应使用活动扳手,以免在阀门上留下伤痕造成损坏。

    ⑧、管道安装敷设中断时,应临时用塞子或管堵头将敞口封闭。

    ⑨、配管顺序一般应从进户管开始,由主管到支管,从大管到小管进行,装到水嘴或喷头时,接口处宜用管堵临时堵死,及时完成试压,待土建完成墙壁、天棚的粉刷和油漆后,再装上水嘴或喷头等。

    (3)、管道涂漆

    ①、附属设施及其绝缘保护层表面的油漆,既起保护作用,可装饰美化工程系统,故必须认真对待,严格把关。

    ②、所用全部涂料应具有制造厂家的合格证明书,使用前应经业主营建部认可,不得采用过期涂料。

    ③、涂漆工作应在管道系统试压合格后进行,事先将被涂刷表面的铁锈、焊渣、毛刺、水等清除掉。

    ④、涂漆工作宜在5-40℃的环境温度下进行,并应采取切实有效的防火防冻或防雨措施。

    ⑤、各种管道保护层表面油漆的颜色按国家及消防有关规定执行。

    (4)、喷头的安装

    ①、安装前的检查

    选用的喷头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喷头的色标必须明显,且符合规定的色标温级。

    喷头的商标、型号、制造年月及制造厂等标志要齐全。

    喷头外观无加工缺陷和机械损坏,螺纹密封面要平整、光滑,其尺寸公差应符合现行标准。

    ②、喷头的安装应在系统管网经过试压、冲洗后进行。

    ③、安装喷头所用的弯头、三通宜用专用管件。

    ④、喷头安装 应采用工厂配备的专用扳手。

    ⑤、喷头安装时应按设计规范要求确保溅水盘与吊顶、门、窗、洞口和墙面的距离。喷头的水平和垂直距离如下表所示:

    水平距离cm 15 22。5 30 37。5 45 75 75 ≥90

    最小垂直距离cm 7。5 10 15 20 23。5 31。8 38。6 45

    (5)、阀门安装前的准备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用有闸阀、止回阀、电动蝶阀、报警控制阀、安全信号阀、比例减压阀、安全阀、排气阀等,安装前应分别作以下的检验与试验。

    ①、外观检验

    有关阀门要按出厂设备组件清单,检查组件是否齐全完好,且有制造厂的合格证。

    阀门及组件外观检查应有清晰的铭牌及标志,不得有任何加工缺陷和机构损伤。

    报警控制阀的阀瓣组件和操作机构应已进行清洗,且动作灵活可靠,无卡涩现象。

    水力警铃的铃锤应转动灵活。

    ②、必要的试验

    安装使用前,报警阀应能通过4。8Mpa压力的强度试验和2。4Mpa压力的严密性试验。

    安装使用前,控制阀进行2。4Mpa压力的强度试验和1。6Mpa压力的严密性试验。

    (6)、报警阀的安装

    (1)、报警阀应在主要管网安装完毕后进行。

    (2)、湿式报警阀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报警阀及其组件应先安装报警阀与消防主管的连接,并保证水流方向一致,再进行报警阀辅助管道的连接。

    报警阀应安装在明显并便于操作的地点,距地高度一般为1。2m左右,两侧距墙不小于0。5m,正面距墙不小于1。2m。

    安装报警阀的室内地面应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应确保报警阀前后管道中能顺利充满水,水力警铃不发生误报警。

    每一个水流指示器为一个报警分区,每一个报警分区应安装一个检测装置。

    (7)、系统附件的安装

    ①、水力警铃

    水力警铃应装在公共通道或有人的值班室,且应安装检修、测试用阀门和20mm滤水器。水力警铃与报警阀采用镀锌管连接,当通径为15mm时,其长度不应大于20m,连接管必须畅通,无锈蚀,水轮转动灵活,应确保其启动压力不小于4。9×10 4Pa。

    ②、水流指示器

    水流指示器在管道试压冲洗后方可安装,一般应安装在分区安全信号阀后管道上,其尺寸必须与管径相匹配。

    水流指示器的浆片、膜片一般宜垂直于管道,其动作方向和水流方向一致。

    水流指示器的浆片、膜片动作灵活,不允许有任何磨擦接触,且要求无渗漏。

    ③、控制阀

    系统安装的闸阀、安全信号阀、蝶阀等控制阀,应注意安装方向正确,阀内清洁无堵塞,无渗漏,安全信号阀应靠近水流指示器安装,且与水流指示器间距不小于500mm。

    ④、自动排气阀

    自动排气阀应在管道系统试压冲洗后安装于立管顶部或配水管的末端,不应有渗漏现象。

    ⑤、节流装置和减压孔板

    节流装置和减压孔板应安装在公称通径不小于50mm的水平管段上,孔板安装在水流转弯处下游一侧的直管上,与弯管的距离不小于所在管段通径的两倍,压力开关宜竖直安装在通往水力警铃的管道上,并不允许在安装中拆动。

    (8)、室内消火栓的安装

    安装室内消火栓,栓口应朝外,阀门中心距地面为1。2m,允许偏差20mm,阀门距箱侧面为140mm,距箱后内表面为100mm,允许偏差5mm。

    安装消火栓水龙带,水龙带与水枪和快速接头绑扎好后,应根据箱内构造将水龙带挂在箱内的挂钉或水龙盘上。

    (9)、供水设施的安装

    ①、水泵安装前的检查

    系统使用的水泵、稳压泵应有产品合格证和质量检验技术文件。

    基础的尺寸、位置、标高和地脚螺栓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混凝土基础已达设计强度。

    设备完整、无损坏和锈蚀等情况,管口保护物完好,盘车应灵活,无擦壳声音。

    驱动机转向确认无误后与水泵相连接,由于所配水泵电动机功率较大,安装时应有隔振]措施。

    ②、水泵的找平

    水泵找平应以水平分面、轴的外伸部份、底座的水平加工面为基准进行测量,纵横不水平度不应超过0。1%。

    ③、水泵的找正应达到以下要求

    泵与电动机间采用联轴器连接。两轴的不同轴度两半联轴器端面间的间隙应符合泵技术文件的规定。

    主动轴与从动轴找正连接后,盘车检查应灵活。

    ④、泵与管道采用法兰连接时,法兰应与管中心线机垂直,两法兰面应平行。连接后应复校找正情况。如不正常应调整。调整时应将泵与管道脱开,以防止杂物进入泵内,损坏泵的零件。

    ⑤、吸水管和附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自灌充水式水泵,吸水管上必须装设控制阀门,并且其直径不应小于泵吸水口直径,控制阀不得采用蝶阀。

    吸水口宜加设滤网,水池有杂质时设置固液分离装置。

    当水泵及吸水池位于独立的基础上且设有刚性连接管时,吸水管应安装可曲挠胶接头等装置以释放应力,每台水泵出水管上应安装闸阀。

    吸水管水平短管上不应有气囊和漏气现象。

    安装压力表应加设缓冲弯管,两者间应装有旋塞,缓冲弯管采用内径不小于10mm的钢管或内径不小于6mm的铜管,压力表的量程不小于泵工作压力的2倍。

    (10)、屋顶水箱和贮水池安装

    屋顶水箱的容积、安装标高与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水箱间的主要通道宽度不小于10m,钢板水箱四周应有不小于0。7m宽的检修通道,水箱顶至建筑结构最低点的净距不及小于0。6m。

    水池、水箱安装的进、出水管、溢流管、泄水管吸水位指示装置等应符合设计要求。溢流管、泄水管不得与排水系统直接相连。

    管道通过钢筋混凝土水箱、水池处,应安装刚性或柔性防火套管,管道穿过钢板水箱处宜直接焊接,焊接处应作防锈处理。

    水箱应加盖并设有水质防污染措施。水箱内表面使用的防锈、防腐涂料不得影响水质。

    (11)、水泵接合器的安装

    水泵接合器的组装应按接口、本体及联接管,止回阀、安全阀、放空管、控制阀的顺序进行。止回阀的方向应保证消防水流能从水泵接合器进入系统。

    水泵接合器应安装在消防车便于接近之处,且宜设在人行道或非汽车行驶地段,并注明其管辖范围。

    地下式水泵接合器井的铸铁井盖上应铸“消防水泵接合器”标志,安装时应使接合口处在井盖正下方并且其顶部进水口与井盖底面距离不大于0.4m。

    地上式水泵接合器应有与消火栓相区别的标志。

    墙壁式水泵接合器的位置应按设计安装且距地面不宜低于0.7m,并与建筑物的门、窗、孔、洞保持不小于1.0m的距离。

    地下管道应按设计选择材质柔软相应的防腐措施。设计无要求时,地下管道外壁应涂沥清泠底油两道后再涂热沥清两道。

    (12)、系统调试和清洗

    系统安装完毕后,应按设计要求对管网进行强度、严密性试验。

    ①、水压试验(应用洁净水进行)。

    ②、水压强度试验

    水压强度试验压力为1.4Mpa或设计压力的1.5倍,测压点应设在管道系统最低部位。对管网注水时,应将气排净,然后缓慢升压,达到试验压力后,稳压30min,目测应无泄漏,无变形、无压降。

    ③、系统严密性试验

    系统严密性试验一般在强度试验合格后进行,其试验压力为设计工作压力,稳压24小时,经全面检查,以无泄漏为合格。

    系统的水源干管,进户管和室内地下管道应在回填隐蔽前,单独或与系统一起进行强度、严密性水压试验。

    ④、气密性试验

    气压强度试验后,将压力降到0.3Mpa,稳压24小时,压降不超过0.01Mpa,即为合格。

    ⑤、水冲洗

    对系统进行水冲洗的排放管道的截面不应小被冲洗管道截面的60%。

    水冲洗应以不小于3m/s的速度和下表所列的流量进行,且水流方向应与火灾时系统运行的水流方向一致。

    管子规格mm 300 250 200 150 125 100 75 50 40

    冲洗流量L/S 220 154 98 56 38 25 14 6 4

    系统的地上管道与地下管道连接前应在立管底部加设堵头,然后对地下管道进行冲洗。

    水冲洗应连续进行,以出口处的水色,透明度与入口处目测基本一致为合格。

    管道冲洗后应将存水排尽,需要时可用压缩空气吹干或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⑥、系统调试

    系统调试包括水源测试,消防泵性能试验,报警阀性能试验,排水装置试验,系统联动试验以及灭火功能模拟试验等。

    1)、水源测试

    用压力表、皮托式流量测定管测定,并计算室外水源管道的压力和流量,其应符合设计要求。

    2)、消防泵性能试验

    以自动或手动方式启动消防泵,达到设计流量和压力时,其压力表指针应稳定,运转中应无异常声响和振动,各密封部位不得有泄漏现象。

    备用电源切换后,消防水泵的运转情况仍应符合上述要求。

    3)、报警阀的性能试验

    打开系统试水装置后,湿式报警阀应能及时动作,经延迟器延时5-90S后,水力警铃应能准确发出报警信号,水流指示器应输出报警电信号,压力继电器应能接通电路报警,并启动消防水泵。

    4)、排水装置试验

    将控制阀全部打开,全开主排水阀并保持到系统压力稳定为止,系统所排放出的水能及时进入排水系统,末出现任何水害,试验方为合格。

    5)、系统联动试验

    用感烟探测器专用测试仪输入模拟烟信号后,系统应在15秒内输出报警和启动系统执行信号,并准确可靠地启动整个系统。

    用感温探测器专用测试仪输入模拟信号后应在20秒内输出报警和启动系统执行信号,并准确可靠地启动整个系统。

    试验完毕后,填写《系统联动试验记录》。

    6)、灭火功能模拟试验

    灭火功能模拟试验在消防监督部门认为有必要时进行。

    篇二:技术方案 篇二

    一、发布台风消息时的处置

    1、落实人员加固养殖场(户)畜牧舍、仓库及其他相关设施,保障住房安全;

    2、根据台风等级,备足饲料和一定量的农用薄膜、农用柴油;

    3、准备好抽水机和停电照明设施;

    4、准备好动物防疫消毒液和喷射机械;

    5准备好应急疫苗等其他物资。

    二、发布台风警报时的处置

    1、对规模畜禽养殖场(户)作好紧急动员,进一步检查畜禽舍、仓库和住房安全;

    2、切断供电源;

    3、海涂上临时放养的水禽向内陆转移,并根据台风动态及走向采取相应措施。

    三、发布台风紧急警报时的处置

    1、确保人身安全;

    2、台风登陆和过境地区,对不符合抗台要求的畜禽舍内畜禽转移到安全场所;

    3、其他地区重点对建在河道、水库周边的畜禽养殖场(户)进行检查,并采取相应措施;

    4、对种畜禽场、地方品保种场采取特别保护措施,确保核心保护群饲养在安全场所。

    四、灾后处置

    1、全面开展消毒。

    对畜禽饲养场所、动物及其产品交易市场、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场地等要在清扫后进行一次彻底全面消毒、灭源工作。特别是规模饲养场户要用动物防疫部门分发的消毒药进行彻底消毒,消毒池内的消毒药要每天更换一次。散养户可用10~20%的石灰水或20~30%热草木灰水进行消毒。

    2、保持环境卫生。

    对饲养场所进行彻底清扫和全面消毒,保持栏舍卫生,注意通风换气,及时排出栏舍、饲料储存场所内的不良气体。发现死亡畜禽一定要按规定做好无害化处理,严禁食用,以防中毒。(深埋处理:一般坑深2米以上,在底层洒上石灰,尸体入坑后,洒上石灰或消毒药,再复以厚土。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用焚烧处理)

    3、加强饲养管理。

    要及时修复被台风毁坏的栏舍,注意饮水卫生,提高饲料的营养成份配比,适当增加维生素、蛋白、能量,禁止饲喂变质饲料。防止肠道等传染病发生,可适量添加抗生素,提高营养水平,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抵抗力,减少应激反应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4、做好防疫工作。

    对未在免疫保护期内的畜禽立即进行免疫预防。同时严禁非本场内的其他动物及其产品进入场内,防止疫病的传入与发生。

    5、加强检疫工作。

    要加强灾后畜禽及其产品的检疫工作,避免病、死畜禽流向市场,以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减少畜禽疫病的发生与传播。

    6、加强疫情监测。

    要加强禽流感、猪链球菌(!)病等动物疫情的监测,及时准确掌握疫情动态,准备相应的疫苗等应急物资。要特别做好一类传染病、人畜共患病等动物疫病的监测工作,一旦发现疫情,要立即报告。

    7、注意饲料中毒。

    饲料饲喂前必须进行仔细的检查,不要用霉败变质的饲料饲喂畜禽,防止被饲料生产、加工和经营者出售霉败变质饲料坑害。

    8、畜牧业防高温降暑主要措施

    (1)畜舍设施上:

    A、注意遮荫,用遮阳膜、湿稻草等遮盖畜舍屋顶、中转场。

    B、要注意停电。目前拉电频繁,对畜禽影响很大,特别是集约化鸡场、猪场要自己配备发电机。

    C、水塔、水箱要灌满水,不能停水。

    (2)管理方面:

    A、注意通风,早晨、傍晚打开门窗,中午高温时用排风机降温,冷水冲淋。

    B、放牧家畜要避开中午阳光直射,选择早晚放牧。

    C、栏舍中的水糟不能断水。

    D、在畜禽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等抗应激药物。食欲不良的畜禽可多喂些青饲料。

    篇三:技术方案 篇三

    一、指导思想

    围绕学校工作计划,有效、有序、有目的地开展电教工作。积极组织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大力提升校园网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深入研究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断提高电教工作管理水平,推进我校教育现代化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1、发动广大教师提高校园多媒体的使用效率。

    2、组织校级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3、丰富校园网的内涵,提升校园网的作用。

    4、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电教教研活动。

    5、努力做好各种电教设备的使用、纪录、维护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设备建设,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1、加强日常巡查,保证各项设备能正常运转。

    2、让教师能积极参与各项电教活动,从而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

    3、增加电教软件的投入,充分发挥电教设备的作用。

    (二)组织校本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提高教师电教水平。

    结合校本研训工作且把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校本培训放在首位,通过培训,使教师熟练应用Word、PPT等多媒体课件,能够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制作课件,不断丰富教育资源。

    (三)丰富校园网的内涵,发挥校园网的作用。

    学校建立网站,教师要完善校园网的建设,充分挖掘校园网的功能。调动各部门各教研组和各备课组参与校园网建设,使校园网在学校管理、教师业务提高、学生素质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积极进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研究。

    1、教师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将与听、说、读、写、算能力一起为学生终身受用。同时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整合是当前教改的一个热点。

    2、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考试纲要,努力上好信息技术课,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质。

    四、主要工作

    1、二月:制定学期电教工作计划。

    2、三月:每个电教组成员完成一篇电教论文。

    3、四月:每个电教组成员上一节公开课。

    4、五月:进行第一次全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

    5、六月:举行电教组会议,总结本学期的学习经验,成员撰写教学心得。

    篇四:技术方案 篇四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辅修专业培养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辅修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可获得以下几方面知识、能力和素质:

    1、掌握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生物工程原理的基础知识;

    2、掌握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实验技能;

    3、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产品研发、生产、管理的能力;

    4、了解与生物产业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通过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具备良好的生物技术专业素质。

    三、课程设置

    本辅修专业设置课程包括:生命科学导论、基础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发酵工程、生物技术检测(含仪器分析)、污水处理工程、植物组织及细胞培养、食用菌栽培学。

    四、课程简介

    1、 生命科学概论:

    主要介绍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及成果应用,从不同侧面反映生命科学与其他学科间的交融。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学基础知识、生命科学对人类的影响、生命的物质基础、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细胞与克隆技术、遗传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微生物与人类的健康、神经科学、生物钟与生物信息传递、生态环境与人口资源等。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生命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拓展视野,丰富生命科学知识。

    2、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介绍和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几方面内容:

    (1)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主要理化性质,并在分子水平上阐述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物质代谢的代谢变化,重点阐述主要代谢途径、生物氧化与能量转换、代谢途径间的联系以及代谢调节原理及规律;

    (3)阐明遗传学中心法则所揭示的信息流向,包括DNA复制、RNA转录及翻译;

    (4)学习糖类、脂类、核酸和蛋白质的提取分离、定性鉴定或定量测定的方法;掌握离心法、分光光度法、层析法等基本原理及实验技术。

    使用教材: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罗纪盛等修订,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参考书目:

    《普通生物化学》(第四版),郑集,陈均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

    《生物化学》(第三版),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

    Biochemistry: An Introduction (Second Edition), T. McKee; J. R. McKee, (英文教材影印版),科学出版社,20xx年;

    Instant Notes in Biochemistry, B. D. Hames, N. M. Hooper & J. D. Houghton, (英文教材影印版),科学出版社,1999年。

    3、微生物学及实验: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为生物学各专业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通过学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传染免疫、分类鉴定以及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及其多样性,在工、农、医等方面的应用,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

    微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学重要的基础课之一,特别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与拓宽,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医学、农学、林学等学科,甚至地质学、太空学等也需微生物的方法与技术。因此,熟悉掌握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对其它很多学科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无菌操作技能和无菌概念的建立是微生物学实验中最重要的内容。微生物学实验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研究与应用微生物的主要方法与技术,包括经典的、常规的、以及现代的方法与技术,使学生具有适应于从事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生产应用的微生物学实验技能。

    使用教材: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4、生物技术检测

    《生物技术检测》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本课程是以分析方法为系统,借助于专用仪器,综合应用已学过的有关学科知识,通过实验,加深、巩固对本课程理论内容的理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与生物检测相关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基本的生物检测分析方法及分析数据的处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

    (1)色谱技术及其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

    (2)光谱技术及其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

    (3)电化学技术及其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

    (4)生物技术检测的实验研究方法及基本仪器的使用。

    使用教材:

    《仪器分析》(第三版),朱明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

    参考书目:

    《生物物理学》,赵南明,周海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

    《生化实验方法和技术》(第二版),张龙翔,张庭芳,李令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5、植物组织及细胞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项以细胞全能性为理论基础的无性繁殖技术,以植物组织和细胞的离体操作为基础的实验性学科,是举世瞩目的现代生物技术之一。它应用无菌操作方法培养植物的一个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加速繁殖植物个体,或获得有用物质等。本课程主要介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设备、方法和应用,以实用为目的,使学生在了解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实际操作技术。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掌握开展离体培养克隆植物的基本技能。

    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技术、植物组织器官培养、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细胞培养、种质离体保存、植物组织培养苗的工厂化生产、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与工厂化生产、果树与蔬菜的组织培养技术、园林及观赏植物的组织培养等。

    实验操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茎段的组织培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 叶的组织培养等。

    6、发酵工程

    本课程主要讲授微生物工程原理、微生物工程下游加工工程、微生物工程生产工艺及产品举例等部分。内容包括菌种的特征和选育,培养基的特性和选择,发酵工艺的控制,杂菌的防治和产品分离提纯工艺的控制等内容,为生物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微生物发酵工程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涉及到数学、化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等多个学科,基础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同时要求基础理论和生产时间密切结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将要按照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全过程阐明各个阶段、各种产品生产的原理和技术,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又重点突出生产的工艺操作和控制技术等实际问题。因此,该课程需要在理论教学的同时,配合实验的实践环节,也要求学生建立实际生产的概念,在实践中巩固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利用实验、参观、实习、社会实践等机会,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将会缩短理论与生产实践的距离,建立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概念和能力,动手能力也将有所提高。

    推荐教材:贺小贤编著,《生物工艺原理》。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xx

    曹军卫,马辉文,张甲耀编著。《微生物工程》(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xx

    俞俊棠主编。 《生物工艺学》。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

    7、水污染控制工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生物技术辅修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水的资源特性,水体污染的特性,污染指标和污染控制的基本途径及方法,各种废水处理工艺的基本原理,主要设备的选型和构筑物设计计算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污水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工艺和及有关设备的技术性能,熟悉有关设计计算、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方面的知识,了解有关处理系统的管网设计、施工、维护运行方面的知识。由于本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因此必须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应用技能并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能迅速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同时具有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运行、管理及科研的初步能力。

    使用教材:《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版 高廷耀、顾国维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水污染控制工程》修订版 张希衡编 冶金工业出版社

    《水处理工程》 顾夏声编 清华人学出版社

    《水污染治理工程》 黄铭荣编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水污染控制工程》 胡亨魁编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8、食用菌栽培学

    本课程是在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等相关学科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性应用学科。食用菌栽培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新兴实用技术课程。

    食用菌是可食用的大型真菌,有利于改善人类的膳食结构、增强免疫功能、提高健康水平,是人类餐桌上的健康食品。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每餐合理饮食结构应是“一荤一素一菌”,其中的“菌”指的就是食用菌。因此,近十年来, 国内外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相当迅速,食用菌生产、加工在我国已然形成独立的新兴产业并开始步入工业化生产阶段。了解和掌握食用菌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对于将来从事相关技术工作和服务社会生产具有实践意义。

    本课程重视学生的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培养。课程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部分,比例大体为:1:1。理论教学包括:食用菌基础知识、商业化栽培技术工艺和食用菌病虫害防治和加工保鲜技术三部分内容。实验教学重点加强操作能力和基本技能培养,使学生掌握食用菌制种技术、菌种分离与保藏技术,能够进行常规的食用菌栽培工艺操作。

    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理解有关食用菌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常见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理化环境条件及栽培管理方法,掌握食用菌栽培过程及加工的多种基本操作技术,并且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具备在实践应用中控制生产、服务科研和改造创新的专业基本能力和素质。

    五、学分要求

    最低学分要求为25学分。

    篇五:技术方案 篇五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中国气象科技大厦工程总建筑面积40000m2,建筑高度约25m,本建筑由地下二层、地上六层组成,其中地下二层为人防,地上各层为商业用房,中庭,多功能厅,会议室,波音室等。施工范围:空调水系统、空调通风系统、消防防排烟系统;

    2、管理单位:

    业主:

    总承包商兼主体工程承包商: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3、施工特点:

    施工面积大4万平方米,绝对工期120日;

    通风材质:镀锌铁板;

    甲供物资不论是类型及数量都较多,因此要求现场设置专职的材料员负责甲供物资的管理,并建立收支台帐;

    二编制依据

    1 招标文件

    2 施工图

    3 主要规程规范

    3.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20xx)年版

    3.2 《民用建筑采暖通风设计技术措施》

    3.3《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xx年版)

    3.4 《广播电视工程设计防火标准》GYJ133-88

    国家现行的采暖、通风、防火施工及验收规范

    三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案

    1、空调专业通风施工方案

    2、空调专业空调水施工方案

    3、设备运输吊装方案

    4、成品保护方案

    5、专业调试方案

    四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1、主要工程量

    各种风机83台;各种空调机组、新风机组14台;各种防火阀306台;各种阀部件约1000台;通风管道面积20000平方米;风口约3000个;风机盘管570台,冷暖空调9台,冷却塔3台。

    2、技术准备工作

    2.1 根据工程特点认真做好图纸自审、会审,并作好记录,充分了解设计意图。

    2.2 施工前,安排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对技术工人进行专项交底、工程内容交底、工艺流程交底,使所有施工人员在进入施工现场前,熟悉所安装设备的性能、特点及要求,做到胸中有数。

    2.3 通过认真审核施工图纸后,分部位、按系统及时绘制出风管加工大样图,并委托通风专业加工厂进行加工制作。

    2.4 根据图纸做好施工预算及各种设备、阀部件的型号、规格、数量、进场日期的统计,提交物资部门,经批准后进行物资的采购加工定货,确保各项物资按时到场。

    2.5 施工前应根据建筑孔洞图进行孔洞的复核,并做好记录工作。

    3、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3.1 通风专业

    3.1.1 风管及部件的安装

    3.1.1.1 风管的安装:地上部分的空调风管采用镀锌钢板,钢板厚度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xx)执行。风管穿沉降缝用涂塑软管,一般风管法兰连接处垫料用8501胶带,排烟风管使用石棉扭缆。

    (1)准备工作:

    风管系统安装前,应进一步核实风管及送回(排)风口等部件的标高是否与设计图纸相符,检查土建预留的孔洞、预埋件的位置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风机、设备基础的尺寸位置是否正确、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并作好基础验收记录,并将预制加工的支吊架、风管及部件运至施工现场。同时,将施工辅助用料、垫料等和必要的安装工具准备好,根据工程量大小及系统的多少分段(按放火分区划分)进行安装。

    (2)支吊架安装

    风管支吊架加工用料如下: 支吊架安装是风管系统安装的第一道工序。支吊架的形式应根据风管截面的大小及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必须符合设计图纸或国家标准图的要求。风管的支吊架间距如设计无要求时,对于不保温风管的支架间距应符合下列要求:

    A、水平安装的风管直径或大边长小于400mm,其间距不超过4米;大于或等于400mm其间距不超过3米。

    B、垂直安装的风管支架间距为3米,但每根立管上设置不少于两个固定件。

    C、对于保温风管,由于选用的保温材料不同,其风管的单位长度重量也不同,风管支架的间距应按不保温风管的长度乘以0.85。

    D、风管的安装标高,对于矩形风管是从管底算起,而圆形风管是从风管中心计算,在安装支架时应引起注意。

    E、对于相同管径的支吊托架应等距离排列,但不能将支吊托架设置在风口、风阀、检视门及测定孔等部位处,否则将影响系统的使用效果,应适当错开一定距离。矩形保温风管不能直接与支架接触,应垫上大坚固的隔热料,其厚度与保温层相同。

    F、安装吊加应根据风管中心线托出吊杆敷设位置,单吊杆在风管中心线上,双吊杆按托架钢的螺孔间距或风管中心线对称安装。但吊架不能直接吊在风管法兰上。

    G、安装立管卡环应先在卡环半圆弧的中点划线,按风管位置和埋墙厚度将最上半个的卡环固定好,再用线锤吊正,在保证重直的情况下再将下半个卡环固定。

    所有空调通风系统的防火阀,排烟阀均需单独支吊,以防止火灾时阀门变形影响性能。

    3.1.2 阀部件安装

    (1)防火阀安装按设计图纸要求,装置管径相应的680C-700C防火调节阀,阀片调节应灵活,定位准确,易熔片应放在顺气流方向,执行机构距离墙体最小距离为100mm。

    (2)排烟口安装后应做动作试验,包括手动、电动操作灵活可靠、严密。手动操作装置连接应牢固,且复位灵活、准确。

    (3)消声器安装方向必须正确,并单独设置吊托卡,每台不少于2付。

    (4)各种百叶送、回风口、散流器的安装与风管连接严密、牢固,明装在室内墙面或吊顶上,应做到横平竖直,表面平整,风口与装饰面贴实,应达到无明显的缝隙,同一房间内安装多个风口时,应保持安装一致,并考虑整体的协调。

    (5)各种蝶阀、多叶阀安装,其转轴与风管的结合处要严密,方向应正确,阀片开、闭灵活。安装后应加润滑油,无应标明调节角度,并能有效的固定。

    (6)接设备软管采用阻燃涂塑料布制作,长度150-200mm,要求松紧适度,安装时要平直、方正。

    3.1.3 风口安装

    (1)凡有吊顶的房间的风口均为铝合金风口喷塑,所有风机盘管的回风口均为带滤网的双层百叶风口,送风口为双层百叶风口,地下明装管道的风口为铝合金风口,地下室正压送风双层百叶风口后加调节阀。

    (2)风管转弯半径一般R=D,矩形半径弯头应在导流叶片,导流叶片厚度为风管厚度两倍,导流片间距不小于60mm,片数不小于两片。

    (3)风管穿墙和楼板之间的间隙应使用防火柔性材料密实填充。

    3.1.4 管道保温

    (1)本工程凡敷设在吊顶内的排烟管道需保温,保温材料为W38玻璃棉保温板,厚度为50,容重64Kg/m3。保温层应密实,与风管之间不留间隙。

    (2)保温刷胶前,要求先将风管外表表面清除干净,使用保温专用胶,在环境温度+50C以上操作。

    3.1.5 防腐刷油

    先清除所有附在管道表面的渍脂和污染物,以便进行风管的刷漆工作。

    角钢法兰、支、托吊架及各种钢制构件,除锈后涂防锈底漆两道。

    刷漆时,要保证按设计要求的涂层遍数,使漆膜均匀无漏涂。

    3.1.6 通风机、空气处理机安装

    3.1.6.1 所有风机、均设置减振器,做法按照?91SB6?图集,悬吊式的设备安装时均加装减振吊架,吊杆作穿楼板透孔加固。

    3.1.6.2 机组的基础必须平整,一般应高出地面150-200mm。

    3.1.6.3 风机安装减震器时,应严格按设计要求的减震器型号、数量和位置进行安装。

    3.1.7 空调系统的试运行及风量分配

    3.1.7.1 试运转的准备:为保证试运转工作顺利进行,必须制订试运转方案,明确试运转和程序。根据方案要求,必须做好试运转前的准备工作。

    3.1.7.2 试运转应具备的条件:

    (1)通风与空调工程安装结束后,经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检查后,应符合施工验收规范和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

    (2)制订试运转方案及日程定排表,并明确试运转现场负责人。

    (3)有关的设计图纸及设备技术资料齐全,并熟悉和了解设备性能及技术资料中的主要参数。

    (4)试运转所需用的水、电等,应具备使用的条件。

    (5)风机及附属设备所在场地土建施工应完工,场地应清理干净。

    3.1.7.3 设备单机试运转

    (1)风机的试运转准备工作

    A.核对风机、电动机型号、规格及皮带轮直径是否与设计相符;

    B.检查风机,电机两个皮带轮的中心是否在一条直线上,地脚上螺丝是否拧紧。

    C.检查风机进出口外柔性接管是否严密。

    D.传动皮带松紧是否适度。

    E.检查轴承处是否有足够的润滑油,加注润滑油的种类和数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F.用手盘车时,风朵叶轮应无卡碰现象;

    G.检查风机调节阀门启、闭应灵活,定位装置应可靠;

    H.检查电机,风机连接地线接应可靠。风管系统的风阀、风口检查。

    I.主干管、支干管、支管上的多叶调节阀全开,若用三通闸板阀应调整到中间位置。风管内的防火阀阀片应放在开启位置。送、回风口的调节阀全部开启。

    (2)风机的启动和运转

    A、风机启动一次立即停止运转,检查叶轮与机壳有无磨擦和不正常的声音。风机的旋转方向应与机壳上箭头所示的方向一致。

    B、风机启动时应用钳形电流表测量电动机的启动电流。

    C、风机运转中,应借助金属棒或螺丝刀。仔细倾听轴承内有无噪声来判断轴承是否损坏或润滑油中是否混入杂物。风机运转一段时间后,用表面温度计测量轴承温度,其温度值不应超过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可参照表1所列的数值。

    D、风机经上述运转检查正常后,可进行连续运转。运转应不小于2个小时,试车完毕后,填好试车记录以备存档。

    (3)风机及系统风量的测定与调整

    风机及系统风量的测定与调整,应在风机正常运转,通风管网中所出现的毛病,如风道漏风,风阀启闭不灵活或损坏等应消除后进行。风机和系统风量测定和调整应包括下列内容:

    风机最大风量及全压系统总送回风口风量。

    测试前,应首先检查测量仪器、仪表示什是否正确,是否经过校正。

    测量后,实测值与设计值偏差不应超10%,并做好调试记录。

    篇六:技术方案 篇六

    一、组织领导

    本次活动由局团委具体牵头实施。

    二、活动时间

    20xx年7月18日至8月8日(不含评比时间)。

    三、参赛人员

    全体职工。

    四、比赛形式:

    本次比赛以分组拍摄故事短片,集中评比的形式进行。具体要求如下:

    1、每组以《收获》为主题,制作5至10分钟的故事短片,时长少于5分钟,多于10分钟均在评比中扣分。

    2、本次比赛将所有部室职工分为6个创作小组。每组由编导、摄像、后期制作、表演(配音)、后勤五个部分人员组成。

    3、短片的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自通知下发之日起至8月8日前完成。请各小组组长于8月8日前将最终成品交总编室,逾期按照评分标准扣分。

    4、参赛作品中所有画面必须为本小组原创拍摄,不得使用影视资料。

    五、参赛方式

    1、请各部室、电影电视服务中心将本部室职工以抽签的方式平均分为六组。并将分组名单于7月13日前交局团委黄河处。抽签轮空的职工和人数不足6人的部室由团委组织重新抽签。(例:如果该部室为8人,抽签签号则设定为0、0、1、2、3、4、5、6。抽到0号签则为轮空。)

    2、局团委可根据各部室分组报名情况对参赛组别、参赛人员进行微调。

    3、分组完成后,每个创作小组推选组长一名报局团委黄河处。组长负责本小组在参赛过程中的组织工作,并将本小组人员具体分工在评比前报局团委。

    六、评比办法

    1、本次评分满分10分。其中编剧3分;摄像2.5分;后期制作2.5分;表演(配音)2分。若第一、二、三名有相同分数,由评委重新打分。

    2、偏离主题(主题不明)扣1分;上交作品逾期一天扣0.2分,依次累加。

    3、集中评比时,评委在观看了两个参赛作品之后进行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之后的平均分为该作品的最终得分,平均分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4、根据评比结果评出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提名奖3个。并设“最佳创意奖”、“最佳摄像奖”、“最佳制作奖”、“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等单项奖各1个。

    篇七:技术方案 篇七

    一、指导思想:

    为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深入探究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切实提高我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根据包河区教育体育局“关于开展包河区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评比活动的通知”精神,特制定我校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评比活动方案。

    二、参评对象

    全体在编在职教师

    三、评比考察点

    重点考察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即在教学中使用“班班通”设备的能力及利用网络等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教学的能力。

    四、比赛内容

    1、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

    2、现场课件制作

    五、活动程序

    (一)初赛安排:

    初赛时间为20xx年4月,各校区分教研组组织进行,按教研组教师总数的15%比例确定推荐名额。各校区教研组于4月2日前将本组比赛方案报至校区教导处,在各校区教导处指导下做好初赛工作;4月28日前将组内比赛结果和推荐教师报至校区教导处。

    (二)决赛安排:

    决赛时间为20xx年5月,学校成立评委组组织评比工作,按教师总数的6%比例确定推荐名额参加区级比赛(20xx年10月进行)。

    (三)现场课件制作安排:

    现场课件制作时间为20xx年6月5日,由学校统一公布课题,每位老师在100分钟内制作一个课堂教学使用课件,学校组织评比。

    六、奖项设置

    1、课件单项奖:现场课件制作设一、二、三等奖。

    2、教学综合奖:依据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现场课件制作三项成绩总和设一、二等奖。

    xx小学

    篇八:技术方案 篇八

    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对当今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给课堂教学效果带来了实质性的变化。《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必须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出许多新的课程模式,使高效的课堂教学成为可能。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一、利用FLASH课件创设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堂具有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优势,它以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方式呈现信息,这数学课程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FLASH课件的交互性强、动画效果逼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形式,有利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如在“球的表面积”教学中,笔者运用FLASH课件演示圆柱的表面积展开、苹果削皮、切割球体、用正方形贴球表面,同时提出“怎样推导球的表面积”的问题。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面对难题,积极尝试,经历活动,启迪思维,体验成功。

    二、利用几何画板课件创设实验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索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而在以“粉笔+黑板”为主体的传统教学中,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实验活动难以开展。

    几何画板提供了丰富而方便的创造功能,使教师可以随心所欲地编写出自己需要的教学课件。它能动态地反映图形的变化规律,学生通过点击鼠标就可以完成数学实验。如在“双曲线”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拖动点来感受曲线的轨迹变化,观察离心率的变化。操作、观察、探究,让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人,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建构者。

    三、利用VB课件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

    自主探究学习指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的去获取知识。“数学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思维,提高了应用能力。如在VB课件“绘图工具和函数曲线”中,提供了“绘图工具”和“函数曲线”两大功能。“绘图工具”提供了“直线”、“圆”、“多边形”等三十余种常用图形的绘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绘图功能。“函数及曲线”提供了四十多种函数及曲线实例,学生选择相应的函数曲线的实例,在“输入参数”中输入相应的参数,即可绘制出相应的函数曲线。学生通过不同的参数对比,总结其中的规律。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新知识。

    四、利用Excel软件学习函数知识

    Excel软件不仅具有数学处理、图表等功能,还具有智能化的计算和强大数学处理能力,可以实现计算、排序、汇总、用图表形式显示数据等。Excel可以通过描点法实现函数图像的绘制,可以直观、清晰地显示不同数据间的差异。当数据发生变化时,图像也随之发生变化。如在“幂函数”教学中,笔者通过Excel绘制y=x2,y=x3的函数图像,不仅节省了课堂时间,而且使学生在迅速、形象地获得图像的同时,加深了对函数图像及性质的理解。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篇九:技术方案 篇九

    为了正确、及时地处置各种火灾事故,做好人员和财产的疏散及扑救工作,防止和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结合省局综合大楼实际,制定本预案。

    第一章 处置原则

    第一条 本预案所称火灾包括因燃烧、电器故障、爆炸、地震、雷击等原因造成的火灾。

    第二条 本预案所指工作事项包括火灾发生后初始火灾的扑救、火警发布、组织撤离、善后处理等项工作。

    第三条 火灾处置应当坚持下列原则:

    (一)必须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

    (二)统一指挥、各司其责,协同作战。

    (三)自我救助和消防专业部门救护相结合。

    (四)保护人员生命安全和保护国家财产相结合。

    (五)控制事态发展、减少火灾损失与影响。

    第四条 火灾发生时,所有人员必须服从公安消防和火灾救护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和调度,严格按照本预案的各项规定做好工作。

    第二章 指挥机构和职责

    第五条 省局机关设立火灾救护指挥部(简称指挥部,下同)。指挥部设指挥长一名,由省局陈春禹组长担任;副指挥长两名,由办公室主任刘德忠、机关直属党委专职副书记刘天强担任。指挥长、副指挥长实行AB角,以保证紧急情况下指挥部成员准时到位和行使职能。

    第六条 指挥部办公位置根据火灾指挥的需要确定,一般情况下,设在综合楼一层消防控制室。火灾发生时,指挥部成员应立即到指定的办公位置报到并指挥火灾救护。

    第七条 指挥部下设协调联络组、扑救疏散组、后勤保障组。各组人员组成(见附件)和职责是:

    (一)协调联络组:由办公室艾文华副主任任组长,人员若干。其职责是:

    1.协助指挥长协调各组之间的工作,保障指挥长与一线人员、指挥部与各处室的通讯联络。

    2.及时做好与公安消防和周围友邻单位的联系。

    3.及时与地方党委、政府和传播媒体联系,做好有关工作。

    (二)扑救疏散组:由办公室周晓洪任组长,人员若干。其职责是:

    1.组织义务消防队和工作人员做好初始火灾的扑救。

    2.根据事发现场的具体情况,提出处置方案,并组织实施。

    3.负责火灾现场的警戒工作,保护好现场。

    4.掌握火灾现场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报告。

    5.组织指挥现场人员、物资的疏散。

    6.协助公安机关调查火灾原因,提出事故报告。

    (三)后勤保障组:由办公室董亚瑾任组长,人员若干。其职责是:

    1.负责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所需器材的保障和物资供应。

    2.检查疏散和救护通道通行情况,保障通道照明和道路畅通。

    3.组织抢救伤员、医疗救护以及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等工作。

    4.负责大楼机电设备的保护,保障应急用水、用电和应急设备的正常运行,保证自动消防系统的启用。

    5.组织火灾后的恢复工作。

    第八条 各处室负责消防责任区内的火灾扑救工作(包括初始火灾的扑灭、责任区内人员和财产的疏散),由各处(室)长(主任)担任火灾扑救指挥(处长、主任不在位时由主持工作的负责人代行职责)。

    第九条 档案室、机要室、财务室、计算机中心机房、消防监控室、局领导办公区列为火灾扑救的重点部位,各处室负责人为消防第一责任人。

    第三章 火灾初始扑救和火警发布

    第十条 根据火灾的发生、破坏程度和事态发展程度,火灾分为一 、二、三个等级。

    (一)三级:确认为火灾,本楼层男性轻壮年人员迅速到达火灾现场,利用放置在本楼层的移动灭火器灭火。其他工作人员应迅速从楼梯撤离(严禁乘电梯),撤离时不要贪念财物返回办公室(如有特重要需转移的文件,必须由公安消防人员护送保护下方可返回)。其处置状态为:现场灭火人员要遵循能灭就灭,灭不了应迅速撤离。

    (二)二级:火势蔓延,事发层各处义务消防员利用大楼消火栓里的水枪控制火势蔓延掩护人员撤离。消控中心启动自动灭火系统扑灭。其处置状态为:事发层和事发上层、下层由消防广播通知工作人员迅速撤离,消防控制室发出火警通报,大楼工作人员应冷静迅速带领重要文件、物品撤离。

    (三)一级:火势较大,难以控制,而撤离通道被火势或烟雾堵死时,其处置状态为:应撤到防火避难间紧闭防火门,由消控打开正压风口送风。消控中心发出火警通报,并协助公安消防人员扑救灭火工作,各处室协助组应保障道路畅通、水源充足、消防电源能用。

    第十一条 各级火警通报的发布经指挥长决定后,由消防控制室通过消防广播或其它通讯工具通知处室和人员,通讯中断时由指挥部派专人口头通知。

    第十二条 火警通知的内容如下:某层某区域(房间)因发生火灾,请各处室立即按照处置预案实施撤离。

    第十三条 当发生火灾时,人员应就近使用移动灭火器扑灭初起火灾,同时立即拨打值班室电话(0505)和报告消控中心。

    第十四条 发生火灾后,根据火灾的不同等级组织扑救和报警:

    (一)三级火灾的扑救和报警:

    1.现场人员利用就近的灭火器扑灭,并立即通知消防控制室。火势有蔓延的可能,除电话报警外,可摁动墙上消防手动按钮报警开关玻璃片报警。

    2.消防控制室根据报警电话和火灾探测器报警,应立即派人带着灭火器到现场确认。如系火灾,消控中心立即报告指挥部指挥长、副指挥长,并通知义务消防队赶赴火灾现场扑救。

    3.消防控制室启动自动灭火系统,并用消防广播发布火情通报。

    4.处室接火警通报后,立即做好下列工作:

    (1)人员接警后应立即赶到现场,用对讲机与消控中心联络或电话联系请求援助。各处室负责人和义务消防队员立即到位。

    (2)消控中心立即切断楼层主电源并启动事故电源,用消防广播引导人员疏散。

    (3)扑救疏散组派人检查消防疏散和救护通道照明和通行情况,组织有关人员打开所有出入通道,并派人值守。

    (4)后勤保障组,准备疏散和救护的物资。信息中心负责保证通讯联络畅通,保障人员应携带急救箱到一层安全地带待命。

    5.火灾未能扑灭并有可能蔓延时,扑救疏散组应立即向指挥部报告,由指挥部向公安消防部门报告。

    6.消防控制室向119报警并通报火警,保安派人引导消防队员到达火灾现场,并负责接警任务。

    (二)二级火灾的扑救和报警

    确定为火灾后,在三级火灾已开展工作的基础上,做好下列事项:

    1.指挥部所有成员就位,部署抢救工作。

    2.消防控制室启动自动灭火系统进行灭火,发布火灾通报。

    3.扑救疏散组增派人员到失火现场进行灭火救护。

    4.组织着火楼层和相邻上层及相邻下层的人员疏散。

    5.做好大楼全部人员和财产的疏散准备。

    6.后勤保障组确保消防疏散通道的照明和畅通。

    7.办公室组织人员把守各通道口,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8.救护所需的主要人员和物资到达现场。

    9.火灾仍未能扑灭并有可能形成重大火势时,扑救疏散组应立即向指挥部报告,并立即开展全体人员和财产疏散工作。

    (三)一级火灾的扑救与报警:

    1.经消防控制室发布火灾通报。

    2.指挥长负责现场指挥,消防控制室启动全部灭火设备,物业人员应立即切断该楼电源,消防控中心组织到达现场人员应打开消火栓接好水带、水枪投入灭火。同时消控中心人员立即启动消防水泵给消火栓增压。

    3.保障消防电梯运行,停止客运电梯运行,除消防通道照明和保证消防用电外,关闭电力设备。

    4.各处室组织人员和物资疏散。消控中心人员用广播通知该楼层以上各处室义务消防员组织本处室人员沿安全通道撤离到安全地带,最好撤到地面一层。当撤离通道被火势或烟雾堵死时应撤到防火避难间紧闭防火门打开正压送风口,由消控中心送风。

    5.办公室组织人员加强各通道口的警戒,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保护好火灾现场,应协同公安机关调查火灾原因。

    6.指挥部和各小组全面行使职责,启动各项扑救、疏散方案。

    7.保障救护通道畅通,当公安消防官兵赶到时,门卫值班人员(北大门、西大门)应协助维护现场秩序,安保人员协助消防官兵介绍水源、道路及楼层分布以及起火层情况。协助公安消防部门开展火灾扑救。

    第十五条 遇火警,处室人员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向公安消防部门报警,报警时应注意讲明综合楼名称、路名门牌号、所处于交叉路口、起火楼层、燃烧物品、报警人姓名和联系电话。

    第四章 人员及财产疏散

    第十六条 疏散通知由消防控制室通过消防广播或电话通知,通讯中断时由指挥部派专人送达。

    第十七条 疏散通知内容如下:在某层某区域(房间)因发生火灾,请立即疏散人员和财产。

    第十八条 人员及财产疏散,由防火责任区的处室负责人和义务消防队员按本预案和指挥部的部署具体组织实施。

    第十九条 各处室组织人员按照疏散指定路线立即离开大楼。人员和财产疏散时应按照下列先后次序进行:

    (一)着火楼层和区域。

    (二)着火楼层相邻及以上楼层和区域、放有重要物品的楼层及区域。

    (三)着火楼层以下楼层及区域。

    (四)着火大楼以外的区域。

    各层楼的疏散路线为:办公区 步行梯 底层 大楼外指定的集结地(综合楼北面广场)。

    第二十条 疏散时要做好以下事项:

    (一)后勤保障组清理疏散和灭火通道的障碍物,保持疏散和运送灭火人员、物资道路的畅通。

    (二)各处室负责人及时到达本部门疏散中心位置,指挥疏散。

    (三)消防控制室人员将客梯自动关闭降至首层并锁住。

    (四)保障人员带好急救用品到达火灾现场外围,准备救治伤员。

    (五)应急车辆到达指定位置,准备运送重伤员。如情况紧急,现场人员可直接拨打急救中心电话120求助。

    (六)抢救人员通过专门的抢救通道进入失火现场实施救护。

    (七)各处室负责人组织指挥各自防火责任区域内所有人员立即离开大楼或失火区域,到指定安全地点集合。

    (八)到达指定安全地点后,各处室负责人要及时组织清点人员和物品,并将情况报告指挥部。

    (九)疏散时携带的公用物品要集中安全地点保管,并派人看护,严防丢失或盗窃。

    第二十一条 人员疏散时的操作

    (一)沉着冷静,尽快判断出最近的疏散通道的位置。

    (二)听从指挥疏散人员的指挥,按消防指示灯箭头所指及消防广播提示的线路快速离开,禁止乘坐客梯,一般情况下也不得乘坐消防电梯疏散。

    (三)疏散时遇烟雾,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屏住呼吸,要弓着腰头部尽可能贴近地面离开现场。

    (四)无法向下撤离时,向上撤至楼顶安全区域等待救援。

    (五)被困在火场无法撤离,要保持镇静,争取利用一切条件自救最好到有水地方(如卫生间、洗簌间)防止烟火侵袭,等待救援。

    (六)撤离时要团结、互助,防止挤压和跌伤或重入火场,遇有救护人员通行,要主动避让。

    (七)疏散后到指定地点集合,不得在火灾现场或大楼内部滞留。

    第二十二条 几种特殊情况的疏散

    (一)就餐时的疏散:就餐时发生火灾,餐厅人员从餐厅两侧疏散通道撤离。扑救疏散组组织义务消防队和有关人员参加灭火,守护疏散通道口,严禁无关人员入内。

    (二)集会时的疏散:集会时发生火灾,组织会议的部门和会议组织人应控制事态,防止会场混乱,组织会场人员有序地从安全门疏散,通知消防控制室和有关人员立即到达现场,组织疏散和灭火。

    (三)安装气体灭火装置的计算机房疏散:当计算机房发生火情时,区域内所有人员必须在30秒内全部撤出,通知消防控制室和有关人员立即到达现场,组织疏散和灭火。

    (四)停车场的疏散:火灾发生后,安保人员制止车辆进入,打开出入口,车场管理人员疏通道路,有关司机要立即将车开走,无人开走的车辆,由车辆管理部门采取措施疏散车辆。疏散的车辆,不准停放在停车场通道及消防阀门井周围,以免影响消防车的通行和灭火人员和物资的运送。通知消防控制室和有关人员立即到达现场,组织疏散和灭火。

    第五章 善后处理

    第二十三条 火灾发生后,办公室组织人员保护现场,未经公安消防部门同意,无关人员不得进入现场。

    第二十四条 指挥部组织办公室和有关消防责任部门人员协助公安机关调查事发原因和责任人员并提出事故报告。

    第二十五条 经公安消防机关同意,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清理事发现场,抢修设备、办公用具,恢复楼内供水、供电和空调通风和通讯系统,做好恢复办公的各项准备。

    第二十六条 灭火结束后,各种器材应及时归位,安保人员负责灭火器配置(重新换药充气)。

    第二十七条 具备正常办公条件后,经指挥部同意后,恢复正常办公秩序。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省局办公室及其相关部门应按本预案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搞好调研,适时改进管理办法。

    第二十九条 本预案自20xx年2月27日起正式实施。

    篇十:技术方案 篇十

    马铃薯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10万亩左右。由于受品种退化严重、种薯供应不足、病虫害危害大、单产水平低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全县马铃薯商品率极为低下。为进一步加快我县马铃薯产业发展步伐,着力推进马铃薯产业“从大春种植为主向小春和冬早反季拓展、从一年一熟向一年两熟延伸、从粮饲型向商品型扩展”,促进全县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创收。特制订《盐津县马铃薯稻田免耕栽培技术方案》,以指导全县生产。

    一、合理选择优良品种

    结合我县实际,选用高产、抗病性强的良种会-2号为主。

    二、适时播种

    一般在9月下旬—10月上旬播种为宜。

    三、种薯处理

    一是种薯切块:为节约种薯,扩大种植面积,种薯在50克以下的可整薯栽种;51—100克种薯,可纵向一切两瓣,对100—150克以上种薯,可采取纵斜切法,切为3瓣。注意每块种薯必须保证有2-3个健全芽眼,切块时充分利用顶端优势,尽量在靠芽眼的地方下刀,以利发芽;切块使用刀具要用75%的酒精或0.5%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做到一刀一粘,每人两把刀轮流使用,防止切种过程中传播病害。二是浸种催芽:播种前用98%“九二0” 5ppm(即1克“九二0”加少量高度包谷酒或酒精溶解后兑水400斤,浓度因种薯后熟度而异)浸种20分钟,晾干后即可播种。

    四、合理密植

    一是科学排水:稻谷收获后,割除稻桩,在稻田四周按沟宽1尺,沟深1尺的要求提排水沟,以降低稻田水位,保持田面干燥无积水;二是合理密植:在理好排水沟的稻田内,按5.6尺一个幅带(沟宽1尺、厢面4.6尺)的要求,在4.6尺的厢面上按行距1尺,株距0.8尺进行错窝种植4行马铃薯,每亩密度在6000塘以上;三是施足底肥:播种后按每亩用复合肥(15:15:15)3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尿素5公斤拌匀后均匀施入行内,不能将肥料直接接触种薯,然后盖上稻草,再用1500公斤农家粪均匀施在稻草上,同时每亩用5-8公斤生石灰撒在稻草上,以加速稻草腐烂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流行。注:播种时不需打塘,把种薯直接放在稻田上,如切块种薯应切口朝上播种;盖草后在厢于厢之间要提沟宽1尺,沟深1尺的排灌沟,并将沟内泥土盖在稻草上。

    五、覆盖稻草

    播种施肥后盖上稻草,稻草与厢面垂直,草尖对草尖均匀覆盖厢面,厚度8~10厘米;一般栽种一亩马铃薯需用2.5亩稻草为宜。

    六、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播种后,一般不再追肥,前期保持湿润出苗,后期注意排水,及时清除杂草。重点抓好晚疫病防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未发病田块,选用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1次;发病田块及时拨出病株销毁,并选用以下药剂和浓度之一进行防治:75%百菌清600倍液、25%瑞毒霉1000倍液、64%杀毒矾600倍液、65%代森锌500倍、代森锰锌600倍液、甲霜灵锰锌6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3次。


    技术方案【优秀10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3901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工伤赔偿协议书【通用9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