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优秀3篇】
  •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优秀3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3-01-11 17:39:41
  • 移动端: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优秀3篇】
  •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3篇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篇一: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篇一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记住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理解自然条件对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原始农耕时代的器物(主要是陶器),培养理解当时人们生活状况的能力,发现当时人们的审美特点;通过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旧石器和新石器的比较,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比较方法。

    通过北京人与猿类、现代人的比较,以及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比较,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并运用比较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中国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体验原始农耕劳动的甘苦及其创造的价值,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通过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典型史实,启发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重点难点】

    一、南方地区学校以河姆渡遗址为第一重点,半坡遗址次之。

    二、难点:

    1、“新石器”的含义。

    2、河姆渡原始居民工具、房屋的特点及其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3、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所反映的社会情况。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学生收集感兴趣的原始农耕文化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原始人类起初靠采集和渔猎获取食物。随着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原始人

    类学会了种植庄稼、饲养牲畜、制作淘气、建造房屋,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分布着许多原始农耕文化遗址。让我们走进具有代表性的遗址,体验一下原始农耕生活的甘与苦吧!

    学习新课:

    学生阅读课前导入框:大家回想一下,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他们是靠什么获得食物的?(采集、打猎、捕鱼)他们这种靠“采集”获得食物的方式有哪些不便?(受季节变化和天灾的影响;采集的食物量有限等条件的限制)。大家分析的有道理,原始人要改变这种这些,关键要解决什么问题?开始一种什么样的新生活?我国原始的农耕是怎样出现的?本节课将了解到这些内容。利用教材《重要原始农耕文化遗址分布图》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具体位置。龙宝中学周宗国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记住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理解自然条件对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原始农耕时代的器物(主要是陶器),培养理解当时人们生活状况的能力,发现当时人们的审美特点;通过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旧石器和新石器的比较,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比较方法。

    通过北京人与猿类、现代人的比较,以及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比较,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并运用比较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中国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体验原始农耕劳动的甘苦及其创造的价值,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通过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典型史实,启发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重点难点】

    一、南方地区学校以河姆渡遗址为第一重点,半坡遗址次之。

    二、难点:

    1、“新石器”的含义。

    2、河姆渡原始居民工具、房屋的特点及其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3、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所反映的社会情况。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学生收集感兴趣的原始农耕文化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原始人类起初靠采集和渔猎获取食物。随着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原始人

    类学会了种植庄稼、饲养牲畜、制作淘气、建造房屋,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分布着许多原始农耕文化遗址。让我们走进具有代表性的遗址,体验一下原始农耕生活的甘与苦吧!

    学习新课:

    学生阅读课前导入框:大家回想一下,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他们是靠什么获得食物的?(采集、打猎、捕鱼)他们这种靠“采集”获得食物的方式有哪些不便?(受季节变化和天灾的影响;采集的食物量有限等条件的限制)。大家分析的有道理,原始人要改变这种这些,关键要解决什么问题?开始一种什么样的新生活?我国原始的农耕是怎样出现的?本节课将了解到这些内容。利用教材《重要原始农耕文化遗址分布图》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具体位置。

    篇二: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篇二

    一、课程标准

    2-7 通过典型实例,比较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自己身边的例子阐述西亚石油对世界和中国经济的重要影响。

    2.学生能指出西亚地区几个主要的产油国,并能结合地图指出西亚石油出口路线。

    3.学生能感受到石油给因缺水而长期贫困落后的西亚各国带来的巨大改变,能结合时事表述石油的出现给西亚各国人民带来的困扰和隐忧,能充分认识到:要把握机遇,因地制宜,充分发展才是一个国家明智的选择。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西亚石油的输出路线以及它给西亚国家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石油的出现给西亚国家带来的困扰和隐忧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师准备

    幻灯片课件、自制短片《让世界充满爱》、资料《西亚小资料》、视频《疯狂奢靡的迪拜》。

    六、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课文,阅读《西亚小资料》。熟悉西亚在世界的位置,石油生产情况,掌握一些有关西亚的时事新闻。

    七、教学流程

    1.板书设计

    【构思】利用《疯狂奢靡的迪拜》,激发学生兴趣。

    2.导入

    【操作】

    了解迪拜的过去和现在,疯狂奢靡的迪拜因油而富,激发学习的兴起。

    ──由此导入课题《石油宝库》。

    3.第一部分:石油之“产”

    【构思】提供材料,让学生自己去发掘“石油宝库”的基本特征。

    【操作】

    (1)学生结合地图指出西亚波斯湾沿岸的五个主要产油国。

    (2)同桌互为搭档,根据《小资料》,归纳西亚石油生产的主要特点。

    a.储量巨──约占全球石油储量的1/2 b.产量大──占世界总产量的1/3

    c.出口多──约占世界出口量的60% d.开采易──开采成本仅为我国的1/3

    e.油质好──中轻质低腊石油 f.运输便──油田近海,港口便捷

    小结:西亚波斯湾沿岸地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生产地和出口地,真不愧为“石油宝库”。

    4.第二部分:石油之“销”

    【构思】通过石油运输路线演练,让学生巩固大洲大洋知识,了解西亚石油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操作】

    (1)学生在地图上指出西亚石油主要运输的区域。 (美国、西欧、中国、日本)

    (2)情景设置:假如你是一艘油轮的船长,满载30万吨原油从科威特出发,前往英国。请为你的油轮设计一条航行路线。

    同桌搭档,根据课本附页《世界地形图》,设计出运输线路。

    一名学生代表在大屏幕上展示该小组所确定的线路,其余学生可进行补充或更正。

    教师:动画地图显示线路: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

    设问:为什么不能经过苏伊士运河? (请学生根据《小资料》形成答案)

    苏伊士运河只能通航载重25万吨以下的船只,多数大吨位油轮还是得绕道好望角前往欧洲

    (3)西亚石油出口中国的咽喉要道在哪里? (马六甲海峡)

    中国每年原油进口的85%都经过这里。

    (4)如果时间允许,可增设一问:西亚石油输往中国的线路潜藏着什么风险?为了确保西亚石油顺利运到中国,你有什么建议?

    小结:西亚石油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5.第三部分:石油之“利”

    【构思】通过图片来直观感受石油给西亚产油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操作】

    (1)阅读课文相关内容,描绘出西亚地区自然条件的特点? (干旱、多沙漠、缺乏水资源)

    (2)按常理,在这种自然条件下,当地应当是一幅什么景象?

    每位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常理下”的西亚,并把它写在纸上,之后向同学们展示。

    教师:展示一组来自今天西亚产油国的图片:

    a.世界上唯一的七星级酒店──阿联酋迪拜“阿拉伯塔”;

    b.档次最高的汽车市场;

    c.天价手机号码;

    d.耗资最多的亚运会──多哈亚运会。

    (3)为何今天的西亚不同于“常理”?

    依靠巨额的石油收入,各产油国发展多种经济,从而极大地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

    工业(炼油石化)、农业(节水农业)、生活(海水淡化)。

    (结论):石油带来了繁荣,石油带来了奇迹!

    (配图文字:“阿拉伯人直接从骆驼背上跳进了奔驰轿车里”)

    小结:

    6.第四部分:石油之“忧” 通过上图所示逻辑关联,展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构思】通过对石油“利”与“忧”的对比认识,让学生认识到:面对资源,我们都应该用一种积极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做到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操作】

    (1)展示阿联酋总统的一段话:

    “这么多年来依靠真主赐予的礼物──石油我们改变了很多东西,我们告别了贫穷,告别了落后,看起来我们比50或40年前要自信得多了……但如果我们不改变自己,这一切仅仅是昙花一现的辉煌罢了。”

    小组活动:(前后两桌形成四人小组)

    结合阿联酋总统的话,深入思考讨论:为什么阿联酋总统会说“如果我们不改变自己,这一切仅仅是昙花一现的辉煌罢了。”石油除了给西亚国家带来滚滚而来的财富外,还有哪些困扰和隐忧呢?

    各小组积极讨论,形成共识,并将其记录下来。

    (2)汇总各小组讨论成果。

    (3)播放自制音乐短片:

    以三年伊拉克战争给当地人民,尤其是儿童带来的伤害为主题的图片,配以童声合唱《让世界充满爱》背景音乐,让学生对伊拉克人民因石油而陷入的困境有更直观的感受。

    播完短片后,可由学生来谈谈,片中给其触动最深的某个画面,以此对应我们的生活,真切感受到和平与安宁的可贵。

    (4)最后,以阿联酋总统本·哈利法的另一句话作为全课总结──

    “石油,应当成为阿拉伯人赶上世界先进民族的机会。它绝不能变成我们享乐的资本和灾难的根源。”

    石油作为一种资源,它给西亚各国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关键在于人们如何利用它,做到趋利避害,把这种宝贵的资源真正变成为当地发展的机遇,需要人们的智慧和不断的努力!

    7.课后作业:──时空畅想

    如果50年后,西亚这个宝库石油完全枯竭了,当地会有什么变化呢?他们能成功地实现经济的转型和社会的发展吗?请发挥你的想像,以《昨日油都》为题写一篇短文,预测一下50年后的“石油宝库”是什么景象。

    【目标】: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精神。

    8.小结: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用三种颜色来描述西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篇三: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

    2.能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分析区域地形、地势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阅读等高线地形图。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和使用。

    三、教学流程

    复习引入:阅读地图,要知道地图的“语言”,你知道地图有哪些基本要素?

    新课教学:带着地图定向越野

    提问:你认为越野需要看什么样的地图?

    (一)学习阅读地形图

    显示: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

    说出:地图的类型名称。

    判别:教材最后的附录:世界地形图是属于哪类地形图?

    1.海拔和相对高度

    自主学习:什么叫做海拔?什么叫做相对高度?

    显示:“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

    思考:(1)甲、乙两地的海拔分别是多少?

    (2)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

    2.等高线地形图原理

    (1)自主学习:什么叫做等高线?

    播放视频:等高线地形图原理

    (用沙盘演示更好)

    (2)活动:观察图1-32,确定各条等高线的海拔,计算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并把答案填在P17上。

    指出:等高线的高度差叫做“等高距”。

    (3)不同地形部位等高线特征

    1)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突出。

    2)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突出。河流分布在山谷。

    3)鞍部:两组闭合曲线之间。

    4)陡崖:等高线重叠成锯齿状。

    (4)等高线的解读──坡度的识别

    显示:等高线图,

    判别:等高线疏密与坡度缓陡的关系。

    (5)练习:钓鱼x等高线地形图

    判断:哪里的坡度缓,哪里的坡度陡?

    (6)活动:观察图1-32,比较等高线的疏密程度,识别坡度的陡缓。并把答案填在P17上。

    3.分层设色地形图

    (1)说明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而成的。

    (2)指导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完成图1-33下的活动,并把答案填在P17上。

    (3)总结: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高原、山地、丘陵;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线以上部分;浓淡不同的蓝色表示海洋的不同深度带。

    (二)学习阅读地形剖面图

    (1)显示:中国地形剖面图,观察地形剖面图所反映的地势。

    (2)举例:怎样制作地形剖面图。

    (3)实践:完成P18图1-34,

    (4)归纳:地形剖面图直观地反映了地表高低起伏和坡度缓急。

    (三)确定越野路线

    根据越野的目的,是探险?还是观光?确定路线。并完成P18活动。

    练习: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是盆地还是山地?山谷还是山脊?

    四、板书设计:

    (一)学习阅读地形图

    类型: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1.有关概念:

    (1)海拔(绝对高度)

    (2)相对高度

    (3)等高线

    (4)等高距

    2.等高线越密,说明这里的坡度越陡(较近、探险)

    等高线越疏,说明这里的坡度越缓(省力、安全)

    (二)学习阅读地形剖面图

    直观地反映了地表高低起伏和坡度缓急。

    (三)确定越野路线

    轻松:路线──理由

    探险:路线──理由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优秀3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4167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中秋晚会致辞【优秀9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