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最新8篇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最新8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3-01-12 19:09:45
  • 移动端: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最新8篇
  • 篇一:《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预习时学习新字词,对于不懂的借助字典或者小组讨论等各种方法,解决难题。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昔日、废墟、 爆炸、瓦砾、破烂不堪”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3、积累描写人物佳句,初步领悟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认识八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如:“曼 墟 砾 爆”等生字。

    教学难点:积累描写人物佳句,初步领悟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入情入境

    1.PPT展示一系列有关四川汶川大地震时感人照片,特别是关于地震中父母和儿女之间的感人照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图片中认识地震,感受父母之爱,紧扣主题,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2、图片后感分享:

    a.指名让一两个学生说说看照片后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感情。

    b.师:同学们看了照片都有自己的感受。正所谓“地震无情,人有情”,地震虽然带给人们无尽的灾难,但在灾难面前,我们不放弃不抛弃,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在一起。无论是图片中的他们,还是课文中的这对父与子都是如此。今天我们要学习新课文,请打开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学习课文,击破生字词

    1、听课文录音,自由朗读课文划出不懂的生字词,不懂的生字可查字典或小组讨论,实在解决不了生词,再向老师提问解决。

    2、针对学生情况和生字词的难度,自主选择重点字词讲解。 如:“曼 爆 颤 砸 ”等字。如:

    爆 :注意偏旁是“火”,根据偏旁懂得区分“爆瀑 曝”,并以此对比联想记忆。可组词“爆炸”等。

    砸:读音是zá,平舌音。

    颤: 读音chàn 翘舌而且是前鼻音,可组词“颤抖”等。 读音zhàn 时,翘舌,可组词“颤栗”等

    砾:注意读音不能成“乐(lè)”,而是读li。可组词“瓦砾”等

    3、 学习多音字,对比记忆。先让学生查字典并组词,在黑板上板书出来,最后让他们读两遍。

    混 : hún(混话) 难: nán(困难) 颤:chàn(颤抖)

    hùn(混乱) nàn(遇难) zhàn (颤栗)

    4、讨论记忆生词方法

    【设计意图】: 讨论记忆生词方法,既加深学生的记忆的同时,又能让学生消化生字词,激发学生学习思维。

    5、检查生字,抽取同学,要求给出字词,读出读音并解释意思。

    昔日:xī rì 以前的日子,曾经,从前,大多用于写回忆文,书面语等

    爆炸:bào zhà 物体体积急剧膨大,使周围气压发生强烈变化并产生巨大的声响

    瓦砾:wǎ lì 碎掉的砖瓦石块。比喻没有价值的东西

    废墟:fèi xū 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破烂不堪: pò làn bù kān 破破烂烂的不成样子。

    颤抖:chàn dǒu 颤动,发抖

    6齐读生字词,巩固记忆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朗读课文,通过分组读,自读,齐读,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感知课文,知道故事大概梗概。

    2、在朗读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式,各小组找出描写父亲与孩子的语言、外貌、神态、心理的词句。

    3、有感情朗读找到的句子,看那个小组找得有快又多,并且读得最好。生评,师评。

    【设计意图】竞赛的方式会让学生更活跃地学习,同时也能更好达到“初步领悟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的教学目标。

    总结回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11个生字词,并学习了三个多音字,而且大家在学习中发现了一些记忆生字词方法,你们都很厉害,希望能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保持,现在我们再次齐读课文,看你们能否读准生字词了。

    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预习课文,并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多音字:

    混 : hún(混话) 难: nán(困难)

    hùn(混乱) nàn(遇难)

    颤:chàn(颤抖)

    zhàn (颤栗)

    【设计意图】由于其他的生字词是在PPT上演示的,所以黑板上只板书多音字。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复习生字词

    2、学会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能大概复述课文中的故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父亲抢救儿子的一切经过,解读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2、 学会理解父母之爱,懂得感恩。

    教学重点:了解父亲抢救儿子的一切经过,解读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难点:学生解读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1、出示练习,让学生复习上节课的生字词。

    a多音字填写练习(抽个别学生回答)

    混 : hún( ) 难: nán( ) 颤:chàn( )

    hùn( ) nàn( ) zhàn ( )

    2、让学生默读课文,请一两个学生口述故事的大概情节。

    【设计意图】这样的导入,有利于学生消化上节课遗留下的知识难点,同时让学生复述故事,既达到锻炼口语和胆量,也让学生更加深这篇课文的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以读导学,感悟父亲

    1、自由朗读,把上节课找出描写父亲的句子再读几次,用口头语描述父亲的形象

    2、分角色朗读父亲与阻挡的人之间的对话。讨论“父亲真的是精神失常”?

    3、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父亲了不起的句子。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读自悟,读出个性,读出自我。

    4、抓重点句子,设计提问,重点解读

    a:“不论发生什么事情,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板书“父亲 爱”)

    b:“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而是要从8小时写起?

    (板书“挖”)

    5、“体验一分钟”,让学生闭着眼睛体验一分钟,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深深地体会36小时的艰辛。

    6、创新提问:假如父亲挖了36个小时之后,却发现儿子已经死了,这个父亲还是“了不起“吗?”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去解读课文,当这个残酷的结局呈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的感情是一种冲击,但却让学生思考,更能坚定学生明白自己为什么而感动。

    (三)高潮迭起,感悟儿子

    1、 通过分角色朗读,齐读,竞赛读等方式,再次让学生感受父子之间的“了不起”。

    2、 在各种“读”的基础下,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能表现儿子的“了不起”,为什么?

    3、分角色朗读父子之间的对话,并模拟情境。

    4、抓重点句子,设计提问,重点解读。如:

    a: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先出吧!”

    师:儿子坐作出这个决定,他了不起吗?是什么力量促使他这么做的?

    b:“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师:表达了儿子的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板书:信任)

    5、个性阅读,畅所欲言。学完本篇课文每个人都有很多感受,让学生抒发感情,深化对文本的认识。

    (四)拓展延伸

    播放防震知识,让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用,作用生活。

    (五)总结回顾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这对父子的“了不起“,感受到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无私。今天这节课,只是一个开始,以后我们都要懂得珍惜回报父母之爱,向这篇课文的小主人公学习,做一个勇敢又了不起的儿女。好不?

    (附)板书设计

    父 了不起 子

    挖---------------→ 等

    爱 信任

    篇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篇二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爱的伟大,感受父子深情。

    2、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重点句子让学生品读,引导学生想象、体验当时的情境,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体会“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的含义。

    重点:

    1、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重点句子让学生品读,引导学生想象、体验当时的情境,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难点:

    1、体会“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师口述发生在四川汶川地震中的一个感人的故事。生谈感受。

    手机留下了: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 ,还活着”。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一、衔接导入,引出课题:

    师:母子之情,感人至深。父子深情,也同样能创造奇迹。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生齐读课题,师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口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师:通过读书,你感受到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呢?引导学生感悟到: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师板书:了不起 父 子

    3、师: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先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用铅笔划记下来(表现父亲了不起的用横线划记下来,表现儿子了不起的用波浪线划记下来),旁批自己的感受,然后和同学交流自己的体会。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交流。(师巡视,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

    四、抓重点段,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1、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父亲呢?请同学们先读读划记的语句,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2、相机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生读句子,谈体会。教师相机板书:挖。

    师:联系我们刚刚读过的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反馈。

    师引读:

    师:他挖了8小时,在寒风吹拂的中午,人们会看到在地震后的瓦砾堆中,一位父亲,他――――生接读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师:然而此时,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接:儿子在等着我!

    师:他挖了12小时,在夕阳照耀下的废墟里,你仍看到一个疲惫不堪但坚持不辍的身影,他――――生接读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师:然而此时,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接:儿子在等着我!

    师:24小时过去了,又一个黎明即将来临,在昏暗的废墟中,你仍然看到,一位父亲他――――生接读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师:然而此时,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接:儿子在等着我!

    师:36小时过去了,两个白天一个黑夜过去了,在一片废墟中,你依然看到,一位父亲他――――生接读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师:然而此时,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接:儿子在等着我!

    师:为什么父亲挖了36小时,挖得那么辛苦疲倦仍然不放弃?(因为儿子在等着父亲,父亲对儿子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指导朗读第3段,读出父亲的悲伤与坚定。

    出示句子: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板书:不论……总……

    3、相机指名读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

    4、相机引导学生找到描写很多人都来阻挡父亲的部分(第5-10段)。师:你觉得此时此刻父亲是怎样的心情?(恳切、期盼)

    师生分角色读:从“段5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至段10精神失常了。师读众人说的话,生读父亲的话。

    5、师:为了救出儿子,父亲克服了许多的困难呢。你能用“不论……总……”这样的句式把父亲遇到的困难表述出来吗?

    师:总之,(生齐读)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总之,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齐读)儿子在等着我。

    师:永远要跟儿子在一起的执着让这位父亲变得多么的了不起啊。所以父亲----(师范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6、师:(播放小提琴演奏《沉思》)假如他就是你的父亲,想到他为了找到废墟下的你,30多个小时,顾不上喝水、吃饭,更顾不上睡觉;没有人理解他,更没有人帮助他,他仍然在不停地挖呀,挖呀。此时此刻,你会怎样读这段话?

    生朗读。师评价。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背诵这段话,让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走入我们每个人的心灵。

    生齐诵。

    三、抓重点段,感受儿子的了不起。

    1、接上文背诵,师引读“第12段他挖到第38小时至第23段”

    2、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儿子呢?你找到了哪些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师板书:儿子

    3、相机引导学生体会:“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阿曼达相信,只要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他。他对父亲特别的信赖。

    师板书:只要……就……

    师:当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阿曼达至少在瓦砾堆下等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师板书:等

    创设情境:假如你就是阿曼达,你会想些什么,又会与同学们说些什么呢?

    师:8小时过去了,阿曼达,我又渴又饿――生接

    师:12小时过去了,阿曼达,这里黑极了,我害怕――生接

    师:24小时过去了,36小时过去了,阿曼达,我们都会死的,没有希望了,不会再有人来救我们了――生接

    4、相机引导学生体会:“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让别的孩子先出去,阿曼达是多么无私呀!

    5、师:当父亲与儿子经过生离死别再次听到对方的声音,此时此刻他们是怎样的心情呢?(惊喜、激动)

    6、分角色朗读“第12段他挖到第38小时至第23段”(一生读父亲的话,一生读阿曼达的话,其余学生读旁白部分)

    7、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创造出了地震中的奇迹。同学们让我们满怀激动、自豪与喜悦之情齐声朗读课文的结尾。

    8、师:是什么把地震中的父与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呢?(是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是儿子对父亲的无限信赖,将地震中的父与子紧紧联系在一起。)

    师板书:父子情深

    9、师:(出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类似的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句话就像一根纽带,将地震中的父与子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这句话,包含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包含了儿子对父亲无比的信赖。)

    四、小结:

    师:当父亲疲惫不堪,就要倒下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无穷的力量——

    生齐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一起!

    师:当儿子饥渴难耐,难以支撑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无限的希望——

    生齐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一起!

    师:让我们记住这对——

    生齐读:地震中的父与子,了不起的父与子。

    师:让我们记住这句话——

    生齐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同学们,请牢牢记住,在生命的旅程中,不论发生什么事,总有亲人、老师、同学、朋友和你在一起,总有许许多多深爱着你的人和你在一起。让我们告诉自己,告诉汶川的同胞们,不论生死,不离不弃。(播放由成龙演唱的歌曲――《生死不离》高潮部课件。)不抛弃,不放弃,生死不离。师生齐读《生死不离》高潮处歌词。

    五、作业:完成课后的小练笔。

    板书: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挖 不论……总……

    了不起 在一起 父子情深

    儿子: 等 只要……就……

    篇三:《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 篇三

    【学习目标】

    1、识记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和理解相关词语。

    2、品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心中的坚定信念,以及信念产生的奇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非同寻常的深沉父爱以及蕴藏其中的巨大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认为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积累活的语言。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感受父子心中的坚定信念,体会深沉的父爱以及力量。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题目是??《地震中的父与子》。

    2、同学们,你们还记得“5.12”汶川大地震吗?它给你留下了怎样深刻的印象?

    3、经过预习,我们了解到这篇课文所讲的地震发生在什么地方?是一场怎样的地震?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相关的词句。从哪可以看出这是一场大地震?

    4、情境学词。出示洛衫矶地震废墟图,师描述地震过后的惨状。地震过后,留下来的是什么?是废墟,还有瓦砾,还可能会发生大爆炸,还有不幸被瓦砾砸着的人和物。

    5、看到这片“废墟”,你有什么感觉?人们会怎样面对这片大地震后的废墟呢?

    二、通读全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释疑。

    2、指导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跟大家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思路:“六要素”??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品读“了不起”的父亲(3-12自然段)

    1、引读:在整件事情的发展中,有两个人会给你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他们是??父与子。他们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呢?我们先来看看这位父亲,看到这片大地震后留下的废墟,他的感受与表现跟别的父母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快速默读文段3-11自然段。

    先找出这位父亲与别的父母相同的地方。(找出语句并朗读出来)

    3、情境朗读,品味相同之处。

    (1)出示句子,随机朗读句子,读出悲痛绝望的语气。

    (2)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朗读句子。

    (3)读的时候感觉人们内心有多悲痛啊?你能说说他们内心的感觉吗?

    (4)过渡:同样是面对着充满意味气息的废墟,同样是这样的绝望悲痛,然而,这位父亲却选择了与别的父母并不一样的举动,你从那些地方看出不一样?找到父亲的所说所做。

    (5)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父亲的举动吗?(决不放弃)

    3、情境朗读,体会不同之处。(绝望而去,决不放弃)

    (1)读出不同??决不放弃。(出示文段,师读黑色字,生读蓝色字)

    师生互读文段。

    (2)引导:到底是什么,令这位父亲与别人如此不同?

    (3)出示: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①品句:这句话到底有什么魔力,让这位父亲拥有这样巨大的力量,支撑着他留在这片废墟上坚持挖掘?请你反复读读这个句子,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说出你的理解。(不管儿子是生是死,他都要跟儿子在一起)

    ②请你读读这句话,体会这位父亲他充满坚定信念的内心。

    ③集中出示父亲的举动句子,自由读语句,谈感受:

    出示:我看到了一位 的父亲!

    (4)小结推进:再读了一遍,我们对父亲的举动有了更深的理解。是啊,日复一日,不断地对儿子重复说这句话,久而久之,这句话已经化作了父亲内心最坚定的信念。此时此刻,父亲心中坚信着什么呢?

    (5)出示:“儿子在等着我!”

    ①反复读句子,说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相信儿子在等着他,不会死,对儿子的生存充满了希望……)

    ②读出恰当的语气。

    (6)过渡推进:是啊,这坚定的信念已经化作超乎常人的力量!让我们来到当年的地震现场,来到这位被常人看作是已经精神失常了的父亲的身边吧。他正在做什么呢?

    4、在场性体验,感受了不起的父亲形象。

    (1)创设情境(配乐朗读),引导体验:

    ①师范读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

    ②比较写法(出示):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

    他挖了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

    ★引导比较: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挖了36小时呢?反复读几遍,想想为什么。

    ③这位父亲挖了36小时,我们看到了他这个模样??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④再现父亲挖掘的现场,引导学生作在场性体验:这挖掘的每时每刻是怎样过去的呀?假如我们就在这位父亲的身边,在这接近两天的长时间挖掘中,我们亲眼目睹了父亲的哪些经历,体会到父亲的哪些不容易?

    ★想象体验:困难,危险,伤痛,焦急,苦累……

    这位父亲在不停地用力挖,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生互动,角色体验,深入感悟。

    ★朗读体验。(分组朗读)

    (2)小练笔:这位父亲片刻不停挖掘,已经挖了36小时了,可是还没看到儿子的踪影!此时此刻,他内心会想些什么?他到底要挖掘出什么呀?

    (3)小结感悟(出示):这是一位 的父亲!(爱子如命;为了儿子的安危,置生死于度外;伟大父爱;了不起……)

    (4)回环朗读,激发情感。

    ① 困难,危险,伤痛,焦急,苦累压不垮这位父亲??他……(女生读)

    ② 无情飞逝的时间也吓不倒这位父亲??他……(男生读)

    (5)小结:这就是父亲对儿子的爱,如巍巍群山般厚重的爱!如浩瀚大海般宽广、深沉的爱!这厚重、宽广、深沉的爱,不正是这位父亲坚定信念的根本源泉吗!由爱筑起的坚定信念,让父亲拥有超乎常人的巨大力量,这力量支持着这位父亲片刻不停地挖掘。当他挖到第38小时,奇迹终于出现了,读??学生朗读句子:“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这位了不起的父亲会有一位怎么样的儿子呢?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从儿子身上寻找奇迹出现的原因。

    5、拓展:

    人们都说,父母爱孩子,是人的天性。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拥有父母的毫无保留的爱,这爱陪伴着我们成长,滋润着我们的心房,让我们好好地从生活中感受父母的爱吧。

    四、作业

    1、收集由父母之爱产生奇迹的故事。

    2、细节片段素描之一:学习课文的描写方法,抓住生活中一件小事,融入情感,细腻描写,充分感受父母之爱。

    篇四:《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的:

    1.感受父子亲情,理解伟大的父爱能给人巨大的勇气,能使人在危急时刻变得更加坚强,能够无所畏惧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2.依托语言文字,通过有感情朗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点:

    1.展现“父亲艰难地在废墟上挖了38小时”这一情景的第十二自然段。

    2.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3.理解这对父子为何了不起。

    教学难点:

    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准备:

    教学

    教学过程:

    一、把握整体,创设情境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生引答:父与子)【板书课题】

    2、初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一切都失去了他往日的模样。(出示影音)

    旁白:你们看,在地震中楼房倒塌,成了瓦砾堆,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人群从四面八方赶来,纷纷加入救援的队伍。一双双手,一把把铁锹,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都加入了到这场与死神的竞赛中。然而,救出每一个人都显得那样艰难。

    二、直奔主题,整体感知

    1、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位父亲执着地挖了38个小时,他7岁的儿子竟顽强支撑了38个小时。课文中早已对他们给予高度的评价,说他们是一对――(生答:了不起)的父与子。【板书:了不起】

    2、你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他们的了不起?动笔划出来,还可以用简短的语句做些批注。(学生读划写)

    3、学生交流

    过渡: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这位父亲如此伟大,如此――,如此――(生自由答)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出示文字)

    三、品读语句,以读代讲

    1、现在你们会怎样读这些句子?你会抓住哪些字眼来读出父亲的了不起?大家在小组里读一读。(分小组朗读)

    2、交流品读

    你来读,你为什么会这么读?【结合回答板书:挖 动作 外貌 细节】

    ★时间词:文中为什么不厌其烦的把这些时间词写出来?(看出时间长,父亲支持了这么久很疲劳,看出不容易困难很大……)36小时,这是两个白天一个黑夜,父亲就这样不停地挖啊挖啊。这是一个多么坚韧不拔的父亲。我们一起来朗诵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灰尘,血丝,衣服,血迹……

    ★孤军奋战的父亲没有任何工具,仅凭他的一双手,一双血肉模糊的手不停地挖呀挖呀,这里饱含着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我们一起来读,记住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生齐读)

    3、挖了这么久这么艰难,父亲为什么没有放弃?因为(生齐答)(出示文字)

    【板书:无论…总…】

    4、这是父亲常对儿子说的话。这是一个约定,这是一个承诺,这是一份沉甸甸的爱。这位慈爱的父亲曾经在什么情况下说过这句话?(学生简答)

    5、现在,在一片废墟前,父亲也是凭借着这句话(指,生齐读)执着地挖掘。在这片废墟上,他曾经听到其他父母的痛哭和呼喊(生接读);他曾经听到好心人的劝慰(生接读);曾经听到消防队长的告诫(生接读);曾经听到警察的规劝(生接读)。面对这一切的不理解,面对身心的巨大伤痛,父亲停止了吗?(生:没有)为了和儿子在一起,父亲都克服了哪些困难?你能不能用“不论……总……”这个句式来说一说。

    6、无论发生了什么,父亲只有一个念头――(生自由答)

    这个信念支撑起了父亲了不起的形象。(配乐)假如他就是你的父亲,面对废墟他曾经绝望过,但对你不离不弃的爱让他变得坚强伟岸……(生齐读)

    7、也许正是这份深沉的父爱创造了奇迹,挖到了第38小时……(师生同读,学生只接儿子的语言部分)

    8、父亲挖了38小时,年仅7岁的阿曼达就在黑暗中(等)了38小时。【板书等】当父亲找到他时,儿子的话让我们由衷地钦佩,你会怎样赞赏他?(出示投影填空)(学生发言,解释自己所填的内容)你还会怎么表扬他?(学生发言,解释自己所填的内容)【相机板书 语言】

    过渡:身处险境时的勇气和镇定,安全出口前的无私无畏都来自――来自“――”(出示投影)的坚定信念。(引答,简单解释)

    9、引读:当父亲伤痕累累,疲惫不堪快要倒下的时候,是这句话让他充满力量……(出示投影);当儿子饱受煎熬难以支撑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希望……(出示投影)。

    小结: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个人的心。从这父子二人身上,似乎让人看到的不仅仅是深切的父子之情,还有更令人感动的人格力量。(出示投影)这的确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让我们把父子幸福相拥的镜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学生齐读)

    三、拓展阅读,指导写法

    我们虽不曾有过这样轰轰烈烈的经历,但浸润在平凡生活中的爱,依然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挖掘挖掘那份生活中那份深沉的父母之爱吧!学完了课文你会怎样表达这种情感,你会抓住人物的哪些方面来表达呢?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动作

    父亲 挖 外貌

    了不起 无论…总… 细节

    儿子 等 语言

    篇五:四年级下册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请你讲一讲生活中父母对你的爱。

    2、是啊,父母的爱是平凡、朴实、无私的。母爱如太阳,热烈而温暖,父爱如海洋,深沉而含蓄。或许,我们并不在意他的存在。可是这种平凡的爱在我们生命遇到危险时会创造出惊人的奇迹。今天我们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和作者一起去体验伟大而无私的父爱。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并互相检测生字。

    3、教师检测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名读课文,检测学生是否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再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2、汇报交流读书情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课文,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2、汇报交流读书体会,随机指导学生朗读。

    五、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1、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描写了这对父子了不起,这些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为什么文中反复三次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回顾课文内容。

    2、1994年1月17日凌晨美国洛山矶西北部发生的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桥梁坍塌,公路断裂。繁华的城市瞬间变成一片荒原。是父亲的坚定与绝不放弃,在儿子生命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创造出了惊人的奇迹。(板书课题)

    二、品读体验

    1、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对父子了不起,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旁边。

    3、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并带着自己的感受练习朗读。

    父亲的了不起

    (1)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学生读出坚定的语气。)

    (2)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作者不厌其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儿子的了不起

    (1)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是你吗?”(儿子凭什么认为来救他们的人是他的爸爸?)

    (2)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指导学生读出兴奋的语气。)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三、感悟写法,读写结合

    1、引导:这篇课文生动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歌颂伟大的父爱,赞扬深厚的父子之情的。

    让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具体句子感悟。

    2、今天我们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伟大无私的父爱,可是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这种惊心动魄的事。父母的爱啊就是早起为我们热好的牛奶,就是上学路上一声声的叮咛,就是风雨中加在我们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们都感受着父母那种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请把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选一件写下来,送给你的父母吧!

    篇六:《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难点: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新导入课

    同学们齐读《父爱》这首诗歌,并谈谈读后的感受。

    师:是的,父亲是一棵大树,用枝枝叶叶给予我们世界上最安全、最温暖的庇护。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深沉而宽广的父爱。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 整体感知课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地震中父亲与儿子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在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三、认读生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交流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并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

    2、观看洛杉矶大地震留下的图片,并从中认识课文中必须掌握的生词。

    3、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 品读课文,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1、 快速浏览课文,文中告诉我们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2、 学生齐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 学生静心默读课文的1—12自然段,体会父亲的了不起,并找到相关的语句写上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4、 交流:

    <1>抓住父亲面对不同的人的劝告,回答的却是同样一个意思的三句简单的问话,“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体会父亲不同的心情。创设情境,指导朗读,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2>抓住“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这句话中的 “挖”字体会父亲的了不起。指导朗读。

    讨论: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父亲挖了36小时,而要这样罗列时间的进程?

    创设不同的情境,指导朗读这句话,在读中感受如山的父爱。

    〈3〉抓住“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句外貌描写,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5、 小练笔:36个小时过去了,可儿子仍生死未卜,父亲会对儿子说些什么了?

    五、 总结

    同学们动情的话语,让我们再次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下节课我们走进阿曼达,看看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又有怎样一位了不起的儿子。

    板书: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了不起

    儿子

    篇七:四年级下册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篇七

    教学目的:

    1、自学生字新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的心理有哪些变化, 从而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父爱的伟大的。

    3、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明确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4)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注明自己不懂的问题。

    2、学生自由读文,交流学习收获及不懂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坚定”“颤抖”等词语。

    三、学生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师生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

    (1)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有哪些变化?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试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体会。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进行描写来表达父爱的?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心理变化

    1、学生细细品读课文,找出能体现父亲救助儿子心理变化的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体现父亲心理变化的重点句子,并体会父亲当时的心理。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品读课文,感悟伟大的父爱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

    3、师生交流后,引导学生重点感悟以下语句: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了什么?(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

    (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课文中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

    (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

    (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学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

    (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

    4、师小结: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

    二、总结全文,发散思维

    1、总结: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这篇课文让我们明白了“爱,会使人坚定和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学习后,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2、学生在班上交流。

    3、师小结:感受多深呀,回家后把你们的感受对父母说一说,或是记在日记中。

    篇八:四年级下册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1至12自然段,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3、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齐读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质疑: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地震中的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初读课文

    (一)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上两个问题,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洛杉矶、阿曼达、地震、安顿、坚定、疾步、挖掘、破烂不堪、绝望、叹息、悲痛、砸着、颤抖、拥抱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句子1 : “……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30万人”“ 不到四分钟”两个数字词感受这是一场大地震;找好关键词感情朗读突出大地震)

    句子2:“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A、观看地震后的图片出示生字词: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从画面中可以理解混乱:乱七八糟,这就叫做混乱 废墟:房子倒塌后成了废弃的地方,那就叫------ 瓦砾:废墟里面看到有许多碎的瓦片、砖块,这就是-----)

    (这就是大地震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几个词语,你看,我们学词语可以查字典,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借助画面,还可以联系我们的所见所闻。读书就是这样,要做个有心人。)

    除了了解这些词语,还有其他词语的意思希望大家运用老师介绍的方法自己理解。

    3 、在这场大地震中一对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儿子被埋在废墟中,父亲冒着( 危险 ),抱着( 坚定的信念 )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及其同伴 )的故事。

    4、谁能完整说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加上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完整地说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及其同伴的故事。

    过渡:的确,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同学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怎么评价这一对父子? (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了不起的父亲,了不起的儿子。板书:了不起 父亲 儿子)

    三 、品读父亲的了不起,感受深沉的父爱。

    1、静心默读课文1-12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可以在书上画一画重点的句子、词语,也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还可以读一读。然后同桌两人交流一下。

    交流句子:

    A、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你从哪些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的。(心理的变化、对孩子的承诺)

    (2)父亲一开始的心情是怎样的?(伤心绝望)指导朗读父亲撕心裂肺的呼喊

    (3)父亲一开始是伤心绝望,后来却是那么坚定,下定决心要找到自己的儿子,是什么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是他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4)谁能来读读这段话,读出父亲这种心情的变化?(指导朗读)

    (5)这段通过什么描写体现伟大的父爱?(板书:心理描写)

    B、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地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有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怎样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的。

    (2)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对比)把谁和谁进行了对比?

    (3)师:别的家长是大哭,然后绝望的离开,而父亲却是埋头接着挖。面对同样的情况,这位父亲的表现为什么能与众不同呢?(引读:他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4)自由地读读这段话,读出其他家长的绝望和父亲的坚定。

    指生读。

    C、“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怎样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的。

    (2)把“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划上线,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句话,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而要从8小时写起呢?

    a 、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时间的漫长。(指生读)

    b 、师:同学们,36小时到底是个怎样的概念呢?12小时是一个——生接:白天。再过12小时是一个——生接:黑夜。在过12小时又是1个——生接:白天。统共是几天几夜呀?生:2天1夜。

    c 、大家想:在这2天1夜的时间里,我们平常人会做些什么?(生答)而父亲却在——生答(不停地挖)父亲手无任何工具,出了挖还用过哪些动作?(搬、推、挪、刨等)可是情况紧急,不容过多思考,就一个念头挖下去。单用一个“挖”更能让我们感受到父亲的劳累和决不放弃,感受到父亲执著的信念和深沉的爱。

    d、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师:曾经有哪些人劝阻过他?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生接);消防队长挡住他:(生接);警察走过来,(生接)。而父亲回答他们的只有这样的话:出示“谁愿意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这是什么描写?(语言描写)发现这三句话有什么特点?(都表达一个意思)

    但是父亲的心情一样吗?你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再说。

    (1、恳求2、急切3、崩溃)

    (生接)父亲多么想得到别人的理解、帮助,多么想尽快地救出儿子啊,可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接(儿子在等着我!)

    (3)大家想,在挖掘的过程中,父亲还会遇到哪些困难?(生答塌方、爆炸)师:所以,父亲的衣服会(生接);到处都是(生接)。

    (4)出示句子: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这句是什么描写?(外貌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挖掘的艰辛和伤痛,长时间的精神折磨,但他不放弃,我感受到这是一个坚忍不拔、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

    是什么支撑着父亲,让父亲变得这么坚定,决不放弃?(生:不论……)师: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齐读)儿子在等着我。

    师:永远要跟儿子在一起的执着让阿曼达的父亲变得多么的了不起啊。(生齐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自己在下面练习读出你的理解来。指生读,齐读。(配乐)

    够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四 、总结

    1 、通过品读重点词句,让我们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

    2 、在写法上,作者通过心理、语言、外貌、动作描写刻画父亲的高大形象,让我们感受到如山的父爱。

    3 、小结阅读方法:抓住细节描写的句子品读;联系上下文理解;感情朗读理解感悟。

    五 、作业布置

    摘抄熟记精彩语句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最新8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4194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教学设计教案优秀5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