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找次品》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
  • 《找次品》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3-01-28 09:18:20
  • 移动端:《找次品》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
  • 如何设计好《找次品》教学教案?为了让各位老师有所参考,下面带来《找次品》优秀教学设计内容,希望能帮到你!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6篇《找次品》优秀教学设计,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篇一:五年级数学教案《找次品》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这类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的活动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教学难点: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有关次品的视频】

    师:看了刚才那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生自由回答。

    师: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产品与合格产品不一样。有的是外观瑕疵,有的是成分不过关,还有的是产品的质量与正常的不同……我们把这些不合格的产品称为“次品”。(板贴:次品。)

    师:次品虽小,危害却大。今天咱们就一起去找轻重不合格的次品。(板贴:找。)

    师:要找轻重不合格的次品,我们要用到什么工具?(天平)

    (二)探究新课

    1、有关比尔·盖茨与81个玻璃球的问题

    【课件出示小比尔·盖茨的问题:这儿有81个玻璃球,其中有一个球比其他的球稍重,如果只能用天平来测量,至少要称多少次才能保证找出来呢?】

    让生自由猜测称的次数。

    师:同学们猜的结果不一样,可能是数量太大了。数学中有种方法叫做“化繁为简”,让我们从数量较小的来研究吧!

    2、研究2个球

    【课件演示:把2个球放在天平上】

    师:有2个玻璃球,其中有一个球比正常的球稍重,如果只能利用天平来测量,怎样可以找出次品呢?

    师:如果次品比正常的球稍轻呢?

    3、讨论3个球的问题

    【课件:这儿有3个玻璃球,其中有一个球比其他的球稍重,如果只能利用天平来测量,至少要称多少次才能保证找出来呢?】

    生叙述称球的过程。

    【课件再次演示过程,并板书枝状图。 】

    师:次品可能是这三个“1”中的任意一个,但无论哪一个是次品,都只需要一次就可以保证找出次品了。

    师将探究结果填入记录表中。

    4、研究4个球的问题

    【课件:这儿有4个玻璃球,其中有一个球比其他的球稍重,如果只能利用没天平来测量,至少要称多少次才能保证找出来呢?】

    师:如果再增加一个球,4个球,一次可以保证找出次品吗?

    生自由回答。

    师:咱们还是动手去探究吧。

    【课件出示如下小组活动要求。(1)四人一组,用棋子代替玻璃球,用尺子代替天平,摆一摆。(2)4个球被分成了几份?每份几个?(3)如果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如果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4)想一想,你们组的方法是否既做到了“至少”,也做到了“保证”?】

    生分组探究后,上实物展台汇报,师根据生的汇报板书枝状图,同时帮助生在此环节理解“至少”和“保证”的含义。

    师小结:4个球,有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但测量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至少需要2次才能保证找出次品。

    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师:如果只测量一次,最多可以保证在几个球中找出次品?

    5、讨论9个球

    【课件:这儿有9个玻璃球,其中有一个球比其他的球稍重,如果只能用天平来测量,至少要称多少次才能保证找出来呢?】

    师:如果球的个数再多一些,例如9个,至少需要几次才能保证找出次品呢?

    【小组活动要求如下。(1)请同学们用学具摆一摆,试试看,有几种不同的方法。(2)9个球被分成了几份?每份几个?(3)如果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如果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4)哪种方法符合题目中的“至少”和“保证”? 】

    生在实物展台上汇报9个球的测量方法,师板书在黑板上。

    生可能出现的方法如下。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板书,哪种方法符合题意?

    师:为什么把9个球分成(3,3,3)只要2次就可以找出次品?

    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种方法每份分出的数量是3,次品一定在某一份的3个球里,不管是哪一份,3个球只需要一次就只可以找出次品来,所以9个球只需要2次;但第二种分法有2份分出的数量是4,4个球需要2次才能找出次品,9个球就需要3次才能保证找出次品。

    师:如果球的数量在9以内,你们觉得每份分出的数量是3好还是4呢?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每份分出的数量不能超过3。

    6.5~8个球的研究

    师(出示记录表):4个球只需要2次可以保证找出次品,9个球也只需要2次就能保证找出次品来,那么大胆猜测一下,在4与9之间的5、6、7、8个球至少需要几次就能找出次品呢?

    请生自由画图分析,然后汇报。(重点是8个球。)

    将研究结果填入表格中。

    (三)巩固应用,发现规律

    1.10个球的研究

    师:10个球,称2次还能保证找出次品吗?

    请生试着自己画图分一分,然后汇报。(让生明确:10个球至少需要称3次,因为无论怎么分,至少有一份超过3个球。)

    师将结果填入记录表。

    师:2次最多可以在几个球中找出次品?(9个。)为什么?(利用板书中的枝状图让学生明白每份最多3个,3个3就是9。)

    2.3次最多能在多少个球中找出次品?

    师:3次最多可以在多少个球中找出次品呢?(引导生发现每份最多放9个,3份就是3个9,即3×3×3=27个。)

    师:28个球至少几次可以找出次品?

    3.4次最多能在多少个球中找出次品?

    (引导学生说出每份最多27个,3份就是3个27,即3×3×3×3=81,最多81个。呼应前面的小比尔盖茨的问题。)

    4、观察记录表,发现规律

    师:我们来仔细观察记录表,5次、6次分别能保证在多少个球中找到次品?最多有多少个?

    师:以此类推,测量的次数增加,可保证在更多的球中找出一个次品来。

    (四)总结提升

    师: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师:我们为什么要探究找次品?

    师:我们所探究出的找次品的方法其实和以前所探究的烙饼问题、田忌赛马问题等一样,就是一个最优化的方法。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如果你发现了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那么解决问题时一定能够事半功倍!

    篇二:五年级数学教案《找次品》 篇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利用天平,结合观察、猜测、图示、推理等活动,理解“找次品”问题的基本原理,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二)过程与方法

    以“找次品”活动为载体,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解决“找次品”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用图示或文字表示找次品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

    天平,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原理

    1.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例1:有3瓶钙片,其中一瓶少了3片。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

    (2)理解题意。

    学生可能会说:倒出来数一数,或掂一掂、称一称……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解释:生产或生活中有时需要从几个物体中找特别重或特别轻的一个,在数学中我们把这类问题称为“找次品”问题。

    如果两个物体的差异很大、很明显,可以用数一数或掂一掂的方法。如果差异不明显或物体数量很多(例如有30瓶钙片),用数一数或掂一掂的方法可能不准确或不方便,此时可以用天平帮助我们快速找到“次品”。

    【设计意图】理解问题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当学生面对例1,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数一数或掂一掂,因为他们缺少使用天平的生活经验,所以让他们了解“数”和“掂”的局限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2.合情推理,理解原理。

    (1)了解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师出示天平,并让学生想象:如果在天平的左边放一支粉笔,在天平的右边放一本数学书,天平会怎么样?为什么?

    学生回答:天平的左边高,右边低。因为数学书比粉笔重。

    教师继续追问:如果在天平的左边放一本数学书,在天平的右边也放一本数学书,现在天平会怎么样?为什么?

    学生回答:天平会平衡,因为左右两边一样重!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中出示:天平平衡,两边一样重;天平不平,下沉那边重。

    【设计意图】学生没有使用天平的经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观察丰富表象扫除学习障碍,为进一步学习找次品做好准备。特别地,对两种情况的概括有利于学生探究找次品的方法。

    (2)如何利用天平找次品?

    如果只有两瓶钙片,放在天平上称一次就知道哪一瓶少了3片,因为它会轻一点。现在有3瓶,那么要称几次呢?为什么?

    学生:称一次。左右两边各放1瓶,如果天平平衡,剩下的那瓶就是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天平翘起的一端所放的是次品。

    教师分别演示天平达到平衡和出现不平衡的两种情况,请同学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根据天平的情况推断出剩下一瓶的情况,是解决“找次品”问题的关键。此处将实验演示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原理。

    3.交流图示,掌握方法。

    你能想办法把用天平找次品的过程,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1)可以用一个“△”加一条短横线表示天平,用长方形表示钙片。

    (2)为了方便,还可以给每瓶钙片加上编号。

    学生完成后,将作品通过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图示是对问题进行抽象、概括的一种方式,通过图示使找次品的方法具有概括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例1教学后及时进行方法的总结,可以分散本课的难点,有利于学生发现解决“找次品”问题的最优策略。

    (二)探索规律,优化策略

    1.理解题意。

    (1)课件出示例2。

    8个零件里有1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假如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

    (2)大胆猜测。

    教师: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

    学生:如果运气好一次就能找到次品,所以至少一次。

    学生:一次不能保证找出次品,因为如果运气不好,就找不到次品了。

    学生:每次称2个零件,4次保证找出次品。

    教师:“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是什么意思?

    学生:既要保证找出次品,又要次数最少。

    【设计意图】这个讨论是非常必要的,学生第一次遇到这类问题,可能不能兼顾两端,说“一次”的同学忽视了“保证”,说“4次”的同学没有考虑到至少。通过同学间的互相交流,否定错误,澄清认识,确定研究方向,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走错路,少走弯路,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篇三:《找次品》优秀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 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会用数学的知识来研究生活中的饿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 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 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一、创境激趣

    1、昨天我们学习了如何找次品的方法,谁能说一说。

    2、今天我们继续探讨如何去快速地找出次品的一般方法。

    二、自主探究

    1、解决9 个零件的问题,归纳出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1)出示问题:有9 个零件,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你能用天平把它找出来吗?

    老师引导分析方法:你可以拿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用笔在纸上进行分析,看看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2)自主探索。在有一定结果以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方法,老师帮助梳理方法:分成几份?每份各是多少?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3)反思自己的分法并在小组内交流。老师指导交流重点:看看我们的分法有什么不同?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多少?至少需要几次就能保证伐出次品?

    (4)全班汇报。老师引导学生阐述:分成几份?怎么分?怎样找出次品?至少需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边汇报边板书示意图。

    (5)老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梳理一遍,然后进行比较:哪种分法能保证用最少的次数称出次品?这种分法有什么特点?

    (6)小结:把9 个零件分成3 部分,并且平均分,能够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最少。

    2、推测多个零件找次品的解决办法。

    (l)提出猜测:那么,是否在所有的找次品问题中,这样平均分成3 份的方法都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所需次数一定最少呢?我们来猜一猜。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找次品》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找次品》教学设计(2)学生猜想

    (3)要验证猜想我们再来试一下。如果有12 个零件,其中一个是次品,按刚才我们的猜想,应该怎么分,称的次数就最少而且一切能找出次品?(平均分成3 份,即4 , 4 , 4 。)迅速在草稿纸上分析一下,看看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学生汇报:3 次。

    (4)我们再来看看别的分法能不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还有哪些分法?(2,2,8) (3,3,6)(5,5,2)(6,6)学生选择一种分法在纸上进行分析。

    (5)全班汇报,引导学生比较:有没有哪种分法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而且保证找出次品?

    (6)小结:这样看来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时候,把待测物品分成3 份,并且平均分的方法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

    三、交互反馈

    P137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让学生脱离具体的操作活动,学会用图来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题答案是至少需要称3 次。

    四、开放延伸

    P137第6题

    (1)学生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与例题不同,是另一种类型的找次品,因为不知道次品比正品重还是轻,所以问题就复杂多了。对本题而言,还是分成3 份,至多称2 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第一次天平两边各放一袋白糖,若天平平衡则剩下的那袋就是次品,再称一次就能判断次品是轻还是重了;若天平不平衡,则这两袋中一定有一袋是次品,可取下轻(或重)的那袋,把剩下的那袋放上天平,若天平平衡,则轻(重)的是次品,若天平不平衡,则重(轻)的是次品。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此题为起点,探索数量为4 , 5时如何找出次品。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

    六、作业:A级:1、P136第4题

    B级:P137你知道吗?

    篇四:五年级数学教案《找次品》 篇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找次品的操作活动和分析、归纳的理性思考,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佳策略-把待测物品平均分3组。

    2、以“找次品”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让学生体会用缩小范围逐步逼近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严密性和口头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学情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此前学习过的“沏茶”、“田忌赛马”、“打电话”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在这几节课的学习中,对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等都有所渗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用到天平,在以往学习等式的性质时,学生对天平的结构、用法以及平衡与不平衡所反映的信息都已经有了很好的掌握。新课程实施以来,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学生所接受,成为学生比较喜爱的主要学习方式,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在小组学习中学生能够较好地分工、合作、交流,较好地完成探究任务。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佳策略。

    教学难点:

    理解并认可最佳策略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看视频,谈感受。

    播放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的视频。看后你从中了解到什么信息?你有什么感受?

    2、发现次品。

    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产品与合格产品不一样。有的是外观瑕疵,有的是成分不过关,还有的是产品的质量与正常的不同……我们把这些不合格的产品称为“次品”。(板书:次品。)你身边有哪些次品?和同学交流。

    今天我们要找的次品的就是外观一样,质量不同,或轻一些、重一些的次品。(板书:找)

    活动2【讲授】初步感知、寻找方法

    1、出示例题。

    有81瓶木糖醇,其中有一瓶少了10片,可以用什么办法把它找出来呢?

    数一数,掂一掂,摇一摇等方法,选择最优化的方法,用天平。

    2、天平的原理。

    如果两端重量相等,天平就平衡;如果不相等,重的一端下沉,轻的一端上扬。

    3、华罗庚的数学思想。

    让学生自由猜测称的次数。

    师:同学们猜的结果不一样,可能是数量太大了。数学中有种方法叫做“化繁为简”,这正和华罗庚思想不谋而合,让我们从数量较小的来研究吧!

    活动3【活动】自主探究、方法多样

    1.研究2瓶

    师:如果利用天平来测量,至少需要几次可以找出次品呢?板书做好记录:2次(1,1)

    2.讨论3瓶的问题

    如果利用天平来测量,至少要称多少次才能保证找出来呢?生叙述称球的过程。板书记录:3(1,1,1)

    注重天平一共有3个空间可以利用,这样节省次数。 生将探究结果填入导学案中。

    3.研究4-8瓶的问题

    如果利用天平来测量,至少要称2次才能保证找到次品的可以是几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手中的小圆片动手操作,并记录在导学案中。

    课件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1)把待测物品分成了几份?每份几个?

    (2)如果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如果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

    4、重点汇报8瓶的设计方案。

    (1)师引导学生:比较3、4种分法,并展开讨论:想想为什么方法3的次数是最少的?你觉得它会和什么有关系呢?

    (2)师小结:所以我们在找物品的次品时,把待测的物品平均分成3份是最好的。板书:把待测物品分3份。

    (3)师:比较1、2、3种分法,讨论为什么同样分3份,为什么第3种方法只用了2次哪?

    (4)师小结:所以我们在找物品中的次品时,只要把物品平均分成3份,如果不能平均分成3份,就尽量平均分成3份。每份之间的差尽可能少。板书:每份之间的差尽可能少。

    5、研究9瓶

    学生根据总结的方法直接说出次数,小组验证。

    活动4【练习】拓展提高,优化方案

    1、运用掌握的方法找方法:12瓶、15瓶、24瓶需要几次能找到次品?

    2、举一反三: 从26瓶木糖醇中,找到一个次品,至少称几次一定能找出次品?在导学案上完成。

    3、发散思维:有2187瓶矿泉水,其中2186瓶质量相同,另有1瓶是盐水,比其他的水略重一些。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盐水?

    篇五:五年级数学教案《找次品》 篇五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1~11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通过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经历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经历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具准备

    课件等。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出示天平教具,提问:这是什么(天平)你知道天平的作用吗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新课讲授】

    1、自主探索。

    (1)出示教材第111页例1:这里有3瓶钙片,其中有一瓶少了3片,你能用什么方法把它找出来吗

    (2)独立思考。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积极发言。

    方案: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天平称。(板书课题:找次品)

    2、自主探索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方法。

    (1)引导学生探索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大家猜猜,怎样利用天平找出这瓶少了的钙片,我们可以拿出3个学具,代替钙片,想象一下,怎样才能找出少了的那瓶

    (2)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

    ①一个一个地称重量(利用砝码),最轻的就是少了的那一瓶;

    ②利用推理:在天平两端各放一瓶,根据天平是否平衡来判断哪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平衡,说明剩下的一瓶就是少的;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是少的。

    (4)小结并揭示课题。

    ①综合比较几种方法(数一数,掂一掂,盘秤称,天平称……),哪一种更加快速,准确

    ②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重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重一点。利用天平能够快速准确地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

    3、如果这里有5瓶钙片,其中1瓶少了3片,请你设法把它找出来。

    4、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并汇报。

    汇报:

    (1)先拿两瓶放在天平两端,如果天平平衡,说明这两瓶都是合格的,再拿两瓶放在天平两端,如果天平还是平衡,说明这两瓶还是合格的,那剩下的一瓶就是不合格的。

    (2)先拿两瓶放在天平两端,如果天平两端平衡,说明这两瓶都是合格的,再拿两瓶放在天平两端,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就是不合格的。

    (3)先把5瓶分成2瓶一组,在天平两端各放两瓶,如果天平平衡,说明这四瓶都是合格的,那剩下的一瓶就是不合格的。

    (4)先把5瓶分成2瓶一组,在天平两端各放两瓶,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就是不合格的,把上扬的那一端的两瓶再放在天平两端,天平上扬的一端就是不合格的。

    5、小结:

    第一种方案,每一份是1个,至少需要称2次就一定能找出来。

    第二种方案,每一份是2个,至少需要称2次就一定能找出来。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112页“做一做”。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共同完成。

    2、完成教材第113页练习二十七的第1~6题。

    答案:

    1、第5瓶

    2、(2)3次(3)能(4)有可能

    3、小明5岁,爸爸29岁。

    4、3次

    5、略

    6、能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找次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课后反思】

    本节课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大都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教学。实际教学时,可先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在活动中出现的一些共性的问题,教师可集中解决,如有的学生在称的次数少于至少能保证找出次品的次数时,就找出了次品,这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进去。活动完成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分组汇报结果,并在黑板或屏幕上一一展示,让学生感受到同一问题却有多种解决方案,同时也为后面寻求最优的解决策略打下了研究、分析的基础。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活动,仅仅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或前奏,教学的重点在于活动后的猜测、归纳、推理活动,由此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操作活动中,学生往往会得出多种解题策略。教学时,老师应引导学生从这些纷繁复杂的方法中,从简化解题过程的角度,找出最优的解决策略。实际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各种解决策略,引导学生发现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3份称的方法最好,在此基础上,就可让学生进行猜测:这种方法在待测物品的数量更大时是否也成立呢从而可引发学生进一步进行归纳、推理等数学思考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逐步脱离具体的实物操作,转而采用列表、画图等方式进行较为抽象的分析,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篇六:《找次品》优秀教学设计 篇六

    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2、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三、教学准备:课件、圆片(三角形)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出新课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游戏,考考大家的眼力,你们愿

    意吗?

    生:愿意。

    师:(课件出示图片)请找出下面两幅图的不同。

    学生汇报

    生1:第一幅图C处不同。

    生2:第二幅图C处不同。

    师:同学们可真厉害!这么快就找到了两幅图中的不同之处。现在有

    两瓶口香糖(课件出示),可是有一瓶被一名调皮的学生吃了两颗,这两瓶口香糖的外观都一样,你能帮帮老师怎样找出那瓶少了两颗的口香糖吗?

    学生讨论,汇报

    生:可以用天平称一称,少了两颗口香糖的那瓶应该略轻一些,把这

    两瓶口香糖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两边,天平向上的一面就是少了两颗口香糖的那瓶。

    师:你说的很好!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

    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轻一些或是重一些)的物品,需要用天平把它找出来,像这一类问题我们把它叫做找次品。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找次品》(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从三瓶中找到次品

    师:刚才同学们很快的从两瓶中找到了次品,如果老师这儿有三盒口

    盒糖,其中有一盒是少了两粒的,你有什么办法帮忙将它找出来吗?

    生:用天平找。

    师:不错,依然用天平来帮助我们找到次品。提示:(1)你把待测物

    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2)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

    (3)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

    生:可以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每份有1个。假如天平平衡,剩下的

    就是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天平上升的一侧是次品。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课件演示。

    2、从五瓶中找到次品

    师:同学们太厉害了。老师又拿来了两盒口香糖,和前面的三盒混在一起,你还能用天平将那盒吃了两粒的口香糖找出来吗?(课件出示)

    同桌合作完成,汇报

    生1:可以把这5瓶口香糖分成5份,每份是1瓶,分别标上1~5号,

    先拿出1号和2号称,如果天平不平衡,轻的一侧就是次品;如果天平平衡,称3号和4号,同样,如果天平不平衡,轻的一侧是次品;如果天平平衡,那么5号是次品。

    师:你说的很完整。如果按照你这样称,至少需要称几次? 生1:至少需要称2次。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生2:我们把这5瓶口香糖分成3份,有两份中有两瓶,一份中有一

    瓶。现在天平的左边和右边分别放上2瓶口香糖,如果天平平衡,则剩下的那瓶就是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看哪一面轻,把轻的这侧的两瓶口香糖再分别放入天平的两侧,轻的一侧就是次品。至少需要称2次。

    3、探究从多种方法中“找次品”的最佳方案。

    师:这两个同学的方法都很好,,都能在几盒口香糖里找出轻的那盒

    次品来,那如果有的次品是比是重一些的,那你又能不能把它找

    出来呢?请同学们一小组为单位探讨,(课件出示例2)有9个零件,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让生自己审题,并找出重点、关键的词语,课件用点标出重点词语:次品重、至少、一定。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

    师:在9个物体中,我们要找到次品就有4种方法,如果待测物体更

    多,方法也就越多。我们每一次都这么找会很麻烦,有没有什么规律呢?请同学们观察屏幕中的表格,看一看哪种方法我们称的最快?

    生:第三种方法最快 ,只称了两次就找到了次品。

    师:这种方法我们是分成了几份?怎么分的?

    生:平均分成了3份。

    师:是否所有的次品都可以平均分成3份吗?如果不是怎么办? 生:不能平均分成3份的时候,要分得尽量平均。

    师:很好,就像前面我们从5个产品中找次品一样,可以把它分成三

    份,并且要尽量分得平均。

    (三)巩固练习

    1、 如果零件是10个,你认为怎样分最好? 学生思考后回答,10(3,3,4) 如果零件是11个呢?11(4,4,3)

    2、数学书136页第2题。

    (四)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是学了如何找次品,那找次品的最好方法是什

    么?(课件出示)“同学们这节课上得不错,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多观察、多思考,从而发现更多知识。”


    《找次品》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4452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案(整理优秀10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