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9篇
  •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9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3-01-28 09:18:21
  • 移动端: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9篇
  •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9篇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篇一: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掌握下列字词的音、形、义:

    半明半昧 静寂 霎眼 星群密布

    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3、欣赏文中描写的观看繁星的情景,领悟作者表达的感受。

    4、热爱生活,学会欣赏身边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

    1、由景物引发的联想、感受。

    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恰当的表达感情。

    教学时数: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

    (1)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 向学生提供有关资料,以便学生正确把握课文内容。

    a.作者简介。

    b.写作背景。

    学生:

    (1)阅读课文及教师提供的材料。

    (2)普通话诵读课文,查工具书读准字音。

    (3)熟读课文第三段。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二、导入新课:

    巴金热爱大自然,对夜空繁星的情景进行了观察感受,文中是如何写观察到的情景及感受的,让我们来仔细研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

    1、根据文后“探究练习一”第一句,理清课文结构。

    (学生先个人思考,然后讨论发言)

    参考意见:

    第一部分(第1段): 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部分(第2段): 回忆“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3~4段):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如学生将第3,4段内容分开为“在海上的每一天观看的情景与感受”,“有一夜看到的情景与感受”,也应加以肯定、认可)。

    2、作者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繁星进行了观察,产生了不同的感受,文中哪些地方表达了这些感受?(学生先用铅笔在文中划出有关语句,然后与前后左右同学探讨交流,准备在全班发言)

    参考意见:

    “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

    “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话。”

    “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那四颗明亮的星星是头,下面几颗……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3、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把星星比作朋友,并和它们说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参考意见:

    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生动、形象的表达感情。

    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是为了突出他看繁星时温馨甜美的感受;把星天比作朋友,是为了突出作者看繁星时亲密和谐的感受,它们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繁星(即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童心、童趣不减。

    4、细读课文第三段:

    (1)学生多种形式朗读。

    (2)理解本段中心:写“我”每晚在美的环境中看繁星所产生的种种美的感受。

    (3)理清思路:

    仰 望 ——> 欲 睡 ——> 沉 睡

    (1—4句) (5—8句) (9—10句)

    (4) 按以上思路逐层分别背诵,然后合成背诵全段。

    5、阅读第五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1)“那个天上的巨人”指什么?

    ——指英国人指给“我”看的天上那个像巨人般的星座。

    (2)怎样理解“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 一是那个星座有着像巨人在跑似的形状;二是因为“船在动,星也在动”。

    (此题如学生提出其他理由,只要合理亦可)

    四、作业

    1、诵读全文并背诵第三段。

    2、你观察过夜晚的星空吗?请写出你的感受。

    3、搜集有关星空的故事,并以文字记录下来。

    篇二: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二

    一、复习导入:

    秋天是个多情的季节,最易让人产生怀念之情,尤其是当秋菊怒放时。今天,让我们继续陪同作者去看菊怀人吧!(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对作者史铁生的遭遇和经历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谁用简洁的语言和我们分享一下你上节课的收获。

    二、读文感受母亲的忍。

    1、当作者这样对母亲喊叫时,母亲是怎样的反应?她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出示课件: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生读)请大家再默读这句话,对于“扑”“抓”“忍”。你是怎样理解的?

    ①母亲“扑”下去的会是什么?

    ②抓住学生的手问:“母亲抓住我的手”,“抓”住的仅仅是我的手吗?

    ③请再默读这句话,看看母亲“忍”住的除了哭声,还有什么?请大家再回到课文当中,找一找,看看母亲哪些忍的细节让你感动?圈一圈,画一画。简单批注

    预设一:忍住病痛

    师:你们知道肝癌有哪些症状吗?带着你们的体会再读母亲的话。

    预设二:三个悄悄

    1、“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

    2、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

    3、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预设三: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拓展:

    1、“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陈毅《冬夜杂咏·秋菊》)

    2、“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

    3、菊花“苗可以菜,花可以药,囊可以枕,酿可以饮。”(宋《全芳备祖》)

    通过老师刚才的介绍,现在你对母亲为什么要带我去看菊花是不是有了更深的理解了?(生自由交流)

    2、师生合作读,“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诀别。邻居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孩子们,多少年过去,儿子终于明白母亲那句没有说完的话。你们读懂了吗?你能替她说完吗?

    3、一起来读读描写菊花的句子。

    下面同学就结合这句话,可以小组合作,好好讨论讨论,可以自己思考,他们究竟懂得了该怎样好好儿活?

    4、出示照片,读读他在《病隙碎笔》中的这段话,看看他对“好好儿活”的理解到了怎么样的一种境界。

    (出示课件读: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师:对这样一位作家,因为他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我愿意郑重地向大家推荐这几本专著——(课件出示:推荐书目:《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务虚笔记》)

    5、同学们,咱们再来看看课题,史铁生怀念的究竟是什么?再读课题。

    板书设计:

    9、秋天的怀念

    我(俩)(们)暴怒无常好好儿活

    母亲扑抓忍

    相信各位同学和老师已经适应新学期的生活,上文为大家推荐的七年级上册语文一单元教案的内容,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

    篇三: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三

    创意说明:此设计突出文言文教学特点,用做知识积累卡的形式化老师的琐碎讲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变老师灌输为学生能力训练,为零碎的文言知识搭建科学的知识体系。

    教学步骤:

    一、从孔子入选世界文化名人开始说起,导入课文。

    二、结合书下注释,介绍作家作品。学生做知识要点分类积累卡一:

    作家作品: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省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三、认读课文,落实字音。

    1、朗读课文,标记需要注意的字音。

    2、听读课文,校正字音。做知识要点分类积累卡二:

    生字词:矣(yǐ)愠(yùn)弘(hóng) 柏(bǎi) 罔(wǎng) 殆(dài) 诲(huì)

    多音字:论(lún)语 三省(xǐng)吾身 不亦乐(lè)乎 传(chuán)不习乎 任重(zhòng)而道远 曾(zēng)参(shēn)

    通假字:①不亦说乎 “说”同“悦”,读yuè,愉快。②由,诲女知之乎 “女”同“汝”,读rǔ,你。②是知也 “知”通“智”,读zhì,聪明,智慧。

    3、大声地、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析读课文,落实词意句意。

    1、对照书下注释,分“则”朗读课文,弄懂各则大意。不懂的词句,同学间讨论解答。

    2、做知识分类积累卡三:

    重点词意(参照课后练习一)

    难句翻译(根据自己理解的情况来定)

    成语: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不亦乐乎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概括各则大意。做知识分类积累卡三:

    关于学习方法的: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关于求知态度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关于修身做人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六、交流做卡感受,总结经验。

    七、背诵全文。

    篇四: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体会作者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之情,学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

    三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读

    猎人与鸟的故事

    有一次,猎人从林中捕获了一只能说多种语言的鸟。“放了我”这只鸟说,“我会给你三条忠告。”“先告诉我”猎人回答道,“我发誓我会放了你。”“第一条忠告是:做事会不要后悔。”鸟说道,“第二条忠告是:如果有人告诉你一件事,你自己认为是不可能的就别相信。第三条忠告是:当你爬不上去时,别费力去爬。”然后鸟又对猎人说:“该放我走了吧。”猎人依言将鸟放了。这只鸟飞起后落在一棵大树上,又向猎人大声喊道:“你真愚蠢。你放了我,但你并不知道在我的嘴里有一颗价值连城的大珍珠。正是这颗珍珠使我这样聪明。”这个猎人很想再捕获这只放飞的鸟。他跑到树跟前开始爬树。但是当他爬到一半的时候,他掉下来并摔断了双腿。鸟嘲笑他并向他喊道:“笨蛋!我刚才告诉你的忠告全忘记了。我告诉你一旦做了一件事情就别后悔,而你却后悔放了我。我告诉你让给有人对你讲你认为是不可能的事,就别相信,而你却相信像我这样一只小鸟的嘴里会有一颗很大的珍珠。我告诉你如果你爬不上去,就别强迫自己去爬,而你却追赶我并试图爬上这颗大树,结果掉下去摔断了双腿。这个箴言说的就是你:‘对聪明人来说,一次教训比愚蠢人受一百次鞭挞还深刻。’”说完,鸟飞走了。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梁实秋的《鸟》,品读一下作者与鸟之间的故事吧。

    (二)作家作品

    梁实秋(1903—1987)原名治华,字实秋,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生于北京。作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

    让学生听读课文。

    要求:1.划出生字词。2.结合课文注释学习掌握。

    羽翮(hé)——指鸟羽。翮,鸟羽的茎状部分。

    瞵(lín)视——瞪眼注视。瞵,瞪着眼睛看。

    昂藏((cáng)——形容仪表雄伟。

    饮啄(zhuó)——饮水啄食。

    抟(tuán)扶摇而直上——意为凭借旋风直上高空。抟:盘旋而上;扶摇:自下而上的旋风。

    丰腴(yú)——(身体)丰满。

    秾纤(nóngxiān)合度——胖瘦合适。秾:丰满,肥胖;纤:细小,瘦弱;合度,适宜。

    倏(shū)地——迅速地。

    啭(zhuàn)——鸟鸣声。

    喙(huì)——鸟兽的嘴。

    鸢(yuān)鹰——老鹰。

    跼蹐(jújí)索索——因寒冷而四肢不能伸展的样子。跼蹐:局促、拘束;索索:畏缩的样子。

    感喟(kuì)——感叹。喟,叹气。

    褴褛(lánlǚ)——形容衣服破烂。

    窗棂(líng)——窗户格子。

    鸱枭(chīxiāo)——鸟名,俗称“猫头鹰”。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并掌握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集体朗诵课文,思考并讨论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自然段)点明自己对鸟的态度;

    第二部分(2—6自然段)描写了四类不同的鸟;

    第三部分(7自然段)暗示中心:现实社会的悲哀是人类造成的,人类囚禁了鸟儿,也囚禁了自由。

    分析理解:

    第一部分:开门见山,点明自己对鸟的态度。

    问:“我爱鸟”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答:内容上——“爱”字,表明了作者对鸟的态度和情感,也构成了整篇文章的基本线索;

    结构上——开篇点题,统领全文。

    朗读第二部分:描写了四类不同的鸟。

    本部分可以分作四个层次: 第一层(2)写令人触目惊心的笼中鸟。

    第二层(3—4)写令人喜悦的鸟。

    第三层(5)写令人憎恶的鸟。

    第四层(6)写令人悲苦的鸟。

    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本段写的是什么鸟?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讨论后答:笼中鸟,即失去自由的鸟。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同情和对玩鸟者的反感、不满。

    朗读第3—4自然段,找出写“鸟”叫声和形体的精彩语句?说说好处。

    朗读第5自然段,找出写“鸟”令人憎恶的精彩语句?说说好处。

    朗读第6自然段,找出写“鸟”令人悲苦的精彩语句?说说好处。

    8、朗读第7自然段,想想结尾的好处。

    9、归纳文章的中心:

    文章通过对鸟的描述和感受,寄托了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他希望能够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幸福、美好、没有贫困、没有强权、没有欺压的社会,从而自由地发展个性和才能。

    板书设计:略。

    布置作业:1.课后练习;2.练习册。

    12、教学后记:

    篇五:初一语文上册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把握本文以叙为主,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

    〖德育目标〗

    《世说新语》作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鲁迅语),教导人们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

    【教学重点】

    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这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们应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两课时教读,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 CAI 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研读《咏雪》。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疏通文意;学生复述故事,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在相互切磋交流中,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板书文题)

    设计二: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聪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举一些吗?(学生答)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王戎评李……请同学讲讲王戎评李的故事。(教师也可出示小黑板提示)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选自这本书的《咏雪》。(板书文题)

    二、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教师补充。

    多媒体显示: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三、研读《咏雪》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读顺句子,疏通文意。

    2、把学生分为6组,小组成员讨论解决字词句方面的疑难,按照读──译──讲的步骤进行。如有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交班上集体解决,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

    3、选三个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教师可提示学生要先了解故事背景,再抓住它的核心。

    4、学生分组探究问题:

    ⑴各组提问:

    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深读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

    ⑵教师归纳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①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②“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③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⑶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酌情指导。

    篇六: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① 在教师指导下,培养学生自主组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科学探索精神。

    ② 学习欣赏神话传说。

    ③ 培养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

    ④ 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活动重点

    ① 搜集资料,整理资料。

    ② 口语表达。

    ③ 想像写作训练。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① 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组成合作小组,并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及活动内容给小组命名。

    ② 围绕活动内容广泛搜集资料,上网查询资料,整理资料。

    ③ 每组准备一个档案袋。

    ○教学设计

    导入

    可从放映《星球大战》影片片段导人活动,唤起学生对未来世界的遐想,对人类起源的思考,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及科学探索热情。

    故事大王比赛

    ① 每组每人搜集一种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在小组内互讲故事。

    ② 每组选出一名讲故事的代表,参加班级故事大王比赛。

    ③ 比赛将评出一、二、三等奖。

    ④ 小组将部分参赛的神话故事进行搜集整理、汇编成册。

    自由辩论会

    ① 搜集查找关于“人类起源新说”的资料。

    ② 从中选定一种说法,并围绕这一说法继续查找相关资料。

    ③ 让小组成员熟悉资料内容,为参加班级自由辩论会做好准备。

    ④ 辩论形势灵活,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展开辩论。每一小组可在比赛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根据资料证明自己观点的成立,同时还可以反驳其他的小组的观点。

    a. 以小组合作情况、发言情况及准备资料的多寡评出一、二、三等奖。

    b. 比赛后与其他小组交流资料,实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并汇编成册。

    给未来人画像

    ① 每组设计一幅未来人像,可以用电脑制作,也可以手工制作。

    ② 每幅画要做简要说明,说明主要包括:(1)外形设计理念;(2)服饰搭配理念;(3)人体结构的变化:如皮肤、肌肉、骨骼会有哪些改变……

    ③ 画像要求100cm×80cm,将画像悬挂在教室墙壁上,每组派代表到画像前阐述本组的创作理念。

    ④ 根据画像制作的精美程度,设计是否有创意、说明内容是否充分,评出一、二、三等奖。

    ⑤ 每人以“未来世界”为题,写一篇想像作文。

    成果展览

    ① 每组派出一名代表作评委会成员,组成评委组。

    ② 每小组将本次活动编辑的册子、资料、获奖奖状整理好,布置一个有特色的展区。

    ③ 每小组派2名代表站在自己的展区前,回答评委组提出的问题,并为本组展区设计·作简要的解说。

    ④ 由评委组给各个展区做出评定,评出一、二、三等奖。

    活动评价

    根据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表现的情感和态度,同时也根据小组在各个活动中的获奖情况,评出最佳合作奖、最佳口语交际能力奖、最佳表现奖、最佳创意奖等一系列奖项。

    活动小结

    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了解了关于人类起源的发展过程,感受了古人丰富的想像力及神话传说的魅力,培养了学生自主组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科学探索精神,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都得到较好的确培养和提高。

    篇七:初一语文上册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做到节奏分明,读准重音,读出感情,并能背诵。

    2.了解联想和想象的概念,并能合理地运用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3.通过复述,运用比较法揣摩语言,体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背诵诗歌,运用比较法揣摩语言,体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能合理地运用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过程:

    1、师生互动,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

    老师激情导入,设计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中的一休最喜欢做的一个动作——两手大母指按在太阳穴,闭上眼睛,静静地轻揉。学生的心弦被扣动,有表现自己才智的欲望,营造了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现在请一位同学有节奏、有感情的背诵李白的《静夜思》

    问:诗人看见了什么?(月光)诗人由月光联想到什么?(白霜、故乡) 李白思的是什么?(故乡、亲人);郭沫若的《静夜》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一种在静谧的夜晚中的感情流露,那郭沫若的诗又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怀呢?请大家打开书,齐读课题。

    3、放录音,整体感知

    低沉的音乐、轻柔、舒缓的节奏,把学生带进诗中所描绘的朦胧的宁静的静夜中,仿佛见到了模糊的天河岸边有鲛人对月流珠。

    4、模仿声音,齐声朗读

    老师纠正字音、重音、节奏。

    附板书:模糊(mó)(hu), 鲛(jiāo),怕会有/鲛人在岸

    5、学生自由朗读

    分组讨论,自由、合作、探究地学习,想想哪些是写实的诗句?哪些是想像的诗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师生讨论归纳,板书

    6、配乐范读,领悟旋律

    配以低沉的音乐,轻柔、舒缓的节奏,老师融情于景的激情范读。

    问:①听了老师的朗诵,你们感悟到了什么旋律?(学生讨论、归纳:忧伤、迷惘、追寻……)

    ②哪些诗句充满了忧伤?(学生讨论、归纳: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

    ③请同学们用散文笔法叙说书中的静夜景,(学生讨论、归纳:淡淡的月光就是淡淡的忧愁,故乡的松林啊,依稀在梦中,点点落在笔下,可能身处他乡的缘故,仿佛看到了故乡的月光、松林、白云、疏星、勾起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因此,这几句要念得充满了淡淡的忧愁)

    请同学们带着淡淡的愁伤齐读第一节

    ④哪些诗句充满了迷惘、追求?(天河何处?远远的海雾模糊。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老师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凄婉的鲛人流珠。

    讨论、归纳:异乡的月光令人思接万里,故乡的印象充满了淡淡的愁伤,为什么?诗人联想到那银亮壮观的天河被海雾笼罩、隔断、感到困惑、迷惘、追寻,这里的天河指银河吗?不,是诗人所热爱的美丽的祖国。祖国灾难深重,令诗人痛心忧伤,诗人怕祖国的前途茫茫,想到多情的海雾似有泣——远远的海雾模糊,由此,又产生了一个令人痛心的想象——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⑤鲛人真的是指鱼吗?这泪为什么而流呢?

    师生讨论、归纳:鲛人指的是诗人这类爱国青年,他们看到祖国的现实,天河的无处寻觅,只能遥望茫茫的大海,像伤心的鲛人伫立岸边,对月深思,思乡泪、爱国泪、忧心泪,化成一行行诗行,这也可视为诗人的“流珠”吧?这也可视为诗人眷怀祖国,感怀世事的心灵投射吧?

    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情感朗读第二节,读出联想的迷惘追求。

    7、学生范读,审美陶情,融为一体

    学生领悟了诗的旋律,意境,张开想象的翅膀,一遍比一遍读得入调,体会亲切,在反复的诵读中,欣赏景物,陶冶情操,感悟了诗中的情感,这样的情感怎么说呢?(学生讨论、归纳)

    板书:表达了诗人忧国思乡之情

    8、全班齐读全诗,赏析写作特色

    学生在有感情朗读中,揣摩作者的语言。叠韵词“淡淡”“团团”写出景物的朦胧美,令人感到淡淡的愁伤;动词“笼罩”,以动衬静,写出动态、柔和、宁静、朦胧的夜景;“疏”与“漏”的照应,写出了几颗星透过云层无意而自然显露出来,让人看到一丝光明;“怕”字写活了海雾似有情似有泣,诗人的忧与爱感动海雾中的鲛人,使人领悟到鲛人流的不是泪,而是心血、真情,语言精练、含蓄、深刻,表达得淋漓尽致。

    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了诗人修辞的妙用,第二节以设问开始,以反问结束,令人悬念在心,言尽而意未尽;诗人引用鲛人的典故,显得凄婉动人,真切表达了诗人忧国思乡情。

    9、全班齐读第一节,领悟写景美

    学生练习:模仿第一节写景,写一段《校园月色》,用比喻、拟人、对比、叠字等修辞手法,发挥想象、联想。

    写作之前,老师范读《荷塘月色》片段:“月光如流水,如牛乳,如轻纱,是动态的,柔和的,朦胧的,花和叶笼罩在梦的意境中,杨柳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灌木黑影峭楞如鬼一般,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0、抽几个学生朗读自己的写作,师生共同点评。

    五、 作业:收集信息,拓展学习

    让学生课外收集郭沫若的诗集,如《女神》、《星空》等;赏析他的《夕暮》;阅读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孙莉的小说《荷花淀》,体会现代作品中写月光、月影、月色的妙笔。

    六、 板书处理

    板书用精炼的语言对教学内容高度概括,反映教学思路,突出教学重点,以文中的主要词句为点,文章脉络为线,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写景抒情,联想丰富,以求自身的情感体验去领会全诗的意境,体会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

    附板书:

    月光 海雾

    写实 松林 联想 天河 想象 表达诗人忧国思乡之情

    白云 鲛人

    疏星

    教学反思:

    一、情景创设是导引

    学生所处时代毕竟离郭沫若所处的特定时代遥远,不可能设身处地去体验郭沫若的复杂心境。因此,这首诗所含的深刻内蕴和爱国情怀,必须由我来点破。如何巧妙为之?我选用了绚丽的图画,幽雅的古筝,通过视觉、听觉,调动学生的感觉,将学生引领进郭沫若所处的静夜之中。如此情景的创设,对学生朗读感受音乐美,对赏析诗歌意境美起到了导引作用。

    二、反复朗读是基础

    如果诗歌不反复朗读,那么情景创设也只是徒劳无功。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在某种意义上比赏析诗歌还重要。通过反复朗读,学生才会在脑中不断加深印象,不断完善认知,从而为赏析诗歌打下坚实基础。

    三、语言凝练是难点

    赏析诗歌可以看内容,析写法。但关键是让学生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学生如何体会并言说,重在教师适时引导点拨。我在引导学生赏析《静夜》语言凝练时,用《春》中一个“闹”字来抛砖引玉,启发学生来欣赏诗中“漏”一字之妙,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由已知推未知,由熟知解决不知。

    四、想象联想是目的

    本单元、本诗的重点就是要学生体会想象联想的作用,进而培养其想象联想的能力。我在引导学生赏析第二诗节时,抓住诗眼“鲛人对月流珠”这一景象展开想象,试图激发学生想象联想之潜力。在拓展训练这一环节上更是巩固强化这种能力。

    五、板书简洁是亮点

    我的板书设计是在简洁的原则上,追求重点突出,学生一目了然,既可以让学生了解诗歌描写的重要景物和手法,亦可以帮助学生背诵全诗。

    这五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不足时明显的:

    1、在教学环节的衔接和过渡上还不够娴熟、自然,幻灯片放映时,因为手误,把本应对学生预习情况的考查内容提前显示。学生欠缺思考、回答得过程。

    2、在诗歌教学情景的引申和体会上还做得不够。“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是全文的诗眼,也是意境升华、拓展部分。但我在教学中却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去体会、感悟。对诗歌“情景交融”这一特点,讲解太突然。

    篇八:初一语文上册教案 篇八

    1.忆读书

    冰心

    教学目标

    ①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

    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③锻炼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重点:这篇我是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由交流、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旨在引导青少年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教学难点:《忆 读书》一文作者冰心先生在这篇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教学方法,手段:采用座谈的形式较好,可以给学生更大的想像、发挥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为老师提供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 活动导引

    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1、 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2、 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的朗读课文。

    3、 读懂意,指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时期的不同书本带给作者的影响。

    导入新课:

    诗人徐志摩曾表达过读书后的不可言说的愉悦:"我觉得读到好的诗的时候,真如听到绝妙的音乐,五官都受了感动,精神上好像复新了一般。在诗里,似乎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许多字合起来,就如同一个绝大的音乐会,很和谐地奏着音乐。这种美的感觉,音乐的领会,只有自己在那一瞬间觉得,不能分给旁人的。"他指出了读书给人的愉悦享受、精神熏陶。世纪老人,冰心女士,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二) 诵读活动

    1、 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同学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

    2、 诵读要求与策略:

    能准确、清晰地读文,要忘我、深入地体会;指出对方同学朗读中的失误与不足。

    (三) 正音释义

    笸箩 天罡 地煞 无聊 朦朦胧胧 无病呻吟 不能自已

    (四) 思考活动

    1、 学生活动与要求

    请同学快速浏览全文,圈画出能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的语句。

    2、 教师辅助策略

    同桌为一组,交流意见。

    (五) 交流活动

    1、 关于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课文通过回忆作者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勉励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 课文紧紧围绕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组材、选材的,请同学在文中圈画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哪些读过的书。

    明确:在2-10段,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等。

    这些内容体现了"多读书"这一中心。

    3、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明确:时间顺序。

    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

    (六) 课内小结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而人生中从亲身经历获得的经验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其他途径,用别人的、间接的经验来弥补缺失,丰富心灵,完善自我。

    读书,是人获得人生经验的更不竭的源泉。所以,我们要多读书。

    (七) 课外小结

    1、 请同学按时间顺序,课外小结自己的读书书目,并能指出每本书的主要优点或对自己的有益影响。

    2、 关于对作家冰心的介绍。(可附图、文)

    3、 课外阅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向同学推荐,并附推荐意见。

    第二课时

    (一) 活动导引

    1、 请同学介绍作者冰心及其创作。

    2、 导入课文:正如同学们所了解的,冰心女士在作品中讴歌和颂赞的是壮美的自然、纯晶的童心、真挚的母爱。

    巴金在谈到少年时代和哥哥共读冰心作品时的感受说:"过去我们都是孤寂的孩子,从她的作品那里我们得到了不少的温暖和安慰。我们知道了爱星,爱海,而且我们从那些亲切而美丽的语句重温了我们永久失去了的母爱。……现在我不能说是不是那些著作也曾给我加添过一点生活的勇气,可是甚至在今夜对着一盏油灯,听着窗外的淅沥的雨声,我还能想起我们兄弟从书上抬起头相对微笑的情景。具有永恒魅力才是真正的文学作品。冰心女士不竭的创作之源是什么呢?

    (二) 诵读活动

    1、学生活动与要求

    请同学速读课文,圈画出能表明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

    2、教师辅助策略

    同桌为一组,交流意见并将文中内容进行概括。

    (三) 交流活动

    1、 在字里行间体现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

    例如:《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

    《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

    《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

    以上内容体现了"读书好"这一中心。

    2、 请同学将本文结合自己上一节课后小结,概括归纳"读书好"的体会。

    ① 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② 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③ 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④ 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3、 作者关于"读好书"的体会是什么?

    学生活动与要求

    请同学速读12-13段,圈画出能表明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

    明确:书看多了,就会有比较,关键在比较:要选那些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有真情实感、语言质朴浅显的作品来读。

    (四) 提高升华

    1、 小结全文。

    学生活动要求

    能够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理清记叙的顺序,指出文中总结性的语句。

    教师辅助策略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时引导、及时评价。

    2、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请同学畅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以及作者的读书经历给予自己怎样的启示。

    教师辅助策略

    除关键词语外,教师可提示文中的细节,如家庭环境的影响、读《红楼梦》不同年龄、阅历的不同解读等,引起同学的关注。

    (五) 迁移活动

    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

    要求:可以是有感情地朗诵一首小诗;可以是背诵一段美文;也可以是介绍一篇。

    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地表现自我,体会读书要用心,要能够读出真心、真人、真情以至创造真我。

    板书设计

    忆读书

    中心内容 记叙顺序

    多读书

    读书好 时间顺序

    读好书

    《忆读书》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能抓住思想内容的要点,对作者所说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有比较透彻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课型:讲读

    课时2课时

    二、 教学过程

    (一) 活动导引

    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1、 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2、 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的朗读课文。

    3、 读懂意,指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时期的不同书本带给作者的影响。

    (二) 正音释义

    笸箩 ( )

    天罡 ( )

    地煞 ( )

    无聊

    朦朦胧胧

    无病呻吟 ( )

    不能自已 ( )

    悬念()

    消遣()

    风花雪月()

    索然无味()

    (三)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由俗语或谜语来导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往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请打一物)谜底为 书。

    2、 学生回忆小组讨论:自己阅读过的一本好书,印象深刻的书,向同学们介绍。

    总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言如玉。我们还能从书中得到很多启发,尤其是从一些名言警句中。

    (四) 诵读活动

    1、 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同学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

    2、 诵读要求与策略:

    能准确、清晰地读文,要忘我、深入地体会;指出对方同学朗读中的失误与不足。

    学生活动与要求

    请同学快速浏览全文,圈画出能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的语句。

    交流活动

    1、阅读后提问: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什么?(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课文紧紧围绕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组材、选材的,请同学在文中圈画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哪些读过的书。

    3、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梳理结构

    理解了的顺序,我们看一看分为几个部分?

    4、 让每位同学制定学年读书计划:

    规定:一个月一期《读者》,并要有读过的痕迹,如圈画、短评、摘记。

    一年一本名著,在老师开的推荐书目中选择。

    (五) 课内小结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而人生中从亲身经历获得的经验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其他途径,用别人的、间接的经验来弥补缺失,丰富心灵,完善自我。

    读书,是人获得人生经验的更不竭的源泉。所以,我们要多读书。

    课题:《忆读书》课型:讲读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冰心散文的艺术特色,品味平实、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 联系自己读书实际,引导自己对读书要做一次总结。

    3、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

    一、导入:1介绍作家冰心及其作品

    2 回忆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分析新课:(本环节由学生讨论整理)

    1、 在字里行间体现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

    2、读书有哪些好处呢?试着概括一下。

    “读书好”这是全文的重点。

    3、“多读书”表现在哪些方面?

    4、“读好书”在冰心看来又应是如何的?

    三、就课文中出现的名著来让同学们说说他们所知道的内容。

    如有关于《水浒传》中的人物名称及其绰号。

    有关《红楼梦》中人物命运。

    有关《三国演义》中人物的分类。等等。

    四、(1)课后二题,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2)讨论课后第三题

    1、 小结全文。

    2、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请同学畅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以及作者的读书经历给予自己怎样的启示。

    (五) 迁移活动

    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

    要求:可以是有感情地朗诵一首小诗;可以是背诵一段美文;也可以是介绍一篇。

    1、 请同学按时间顺序,课外小结自己的读书书目,并能指出每本书的主要优点或对自己的有益影响。

    3、 课外阅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向同学推荐,并附推荐意见。

    板书设计

    忆读书

    中心内容 记叙顺序

    多读书

    读书好 时间顺序

    读好书

    作业:

    片段作文训练: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读一本好书如同与高尚的人交谈,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本书,仔细品读,你或许会有独特的读书体验,或许会产生一些感想,把你的感想或体验写下来,与人共享。

    要求1、题材不限,题目自拟。2、字数200字左右。

    篇九:初一语文上册教案 篇九

    ○教学内容

    教学《行道树》:

    ①理解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

    ②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形象化的语言。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它最丰富、最准确、最鲜明、最生动。在汉语的宝典里,有许多“言在此而意彼”的妙词佳句,譬如,“牛,吃的是青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等。这些话表面好像在写动植物,其实是有其象征意义的。有一首词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你们知道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吗?你们知道它的深刻含义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张晓风的短文《行道树》,看看马路两旁的行道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朗读课文

    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识记字词(包括《第一次真好》)

    整体感知

    ①自读,发现问题

    让同学们独立阅读,调动自己的学习经验,归纳学习本课应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提出疑难问题,做好记录。

    ②讨论,筛选、整理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发现的问题。比较浅显的,组内讨论解决;集中疑难问题,准备课堂发言。

    ③课堂讨论,确定思考题

    小组代表发言,提出问题。教师进行组织、引导和调控,将思考题逐渐集中到以下几个方面:

    a.行道树的形象体现了什么精神?

    b.找出本文最富哲理性的句子,并理解:神圣的事业是什么事业?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行道树的“深沉”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

    [有关提示]神圣的事业必须以自我牺牲为代价。从个人利益角度讲,这便是“痛苦”。痛苦的磨练使奉献者具备了以苦为乐的品质,这便是“深沉”。

    c.怎样理解“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研讨与赏析

    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疑难问题和值得深究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的问题尽量深刻一些。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写作目的,体会这篇课文的现实意义,进行人文教育。

    ①作者从哪些方面刻画了行道树的形象?

    [提示]自我牺牲、奉献人类、心系社会……

    ②怎样理解“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③“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表现了行道树怎样的思想感情?同时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有关提示]保护环境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④为突出行道树的形象,作者都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提示]采用了对比手法:a.与同类的优越处境对比;b.与人类的无知行为对比。

    ⑤你认为哪些语言描写最生动,最能突出行道树的形象?试分析说明?

    让学生体会形象化的语言。学生的解答可能是多样的,芜杂的,教师要帮助学生突出重点,明确中心。

    拓宽与延伸

    鼓励学生结合现实和自己的经历,谈学习感受。

    ①现实生活中有像行道树一样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吗?怎样看待他们的价值?

    ②本文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③本文的中心是通过行道树的自白表现出来的。但有人说像在发牢骚,你怎么看?

    提示:决非发牢骚,而是强烈的呼唤。呼唤更多的奉献者为社会造福,为人类造福呼唤人们尊重奉献者的辛劳,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④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哪些启发?

    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了很好的讨论和研究,对无私奉献者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任何意义上讲,我们都应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然。让我们像行道树一样,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点缀美好的社会,也使自己的人生在无私的奉献中大放光彩。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相关作业

    ②预习《第一次真好》。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9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4453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优秀9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