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6篇】
  •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6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3-02-09 19:51:13
  • 移动端:小学数学教案【精选6篇】
  •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贴心为大伙儿带来的6篇小学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篇一:小学数学教案 篇一

    设计说明

    针对《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学段目标,结合教材求经过时间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并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1.明确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分清时刻与时间段。

    学生已经对时、分、秒具有一定的感性体验,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几秒,因此在教学例1的过程中,注重让学生牢牢记住已经掌握的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同时让学生通过具体生活情境理解时刻与时间段的区别。

    2.借助直观模型,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由于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借助钟面模型,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钟面,帮助学生理解经过的时间,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交流探究找到解题方法,即“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教师准备PPT课件、钟表

    学生准备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出示PPT课件)

    1.出示复习题。

    (1)钟面上有( )个小格,每两个数之间有( )个小格。

    (2)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秒针走1圈是( )分钟。

    (3)1时=( )分

    (4)1分=( )秒

    2.出示古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交流:这是一首描述什么的古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结:这是写珍惜时间的诗句,光阴就是时间。

    3.揭示课题:时间的计算。

    ⊙探究新知

    1.学习例1。

    2时=( )分

    想:1时是60分,2时是60分加60分,即120分。

    做一做。

    (1)5时=( )分,怎么想?[用5个60连加的方法;也可以这样想:在120分的基础上再加3个60分,即120+180=300(分)]

    (2)( )时=240分

    (3)3分=( )秒

    (4)4分=( )秒

    设计意图:例1比较简单,让学生自主探究算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时间的计算。

    (1)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思考:你早上几时离家,几时到校呢?

    (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

    请同学们讨论并提出数学问题。(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2)讨论算法。

    师:大家这么快就知道是15分钟,你是怎样计算的?请把你的计算方法讲给组里的同学听。(小组讨论)

    预设 生1:数钟面上的大格,分针走了3个大格,是15分钟。

    生2:数小格,15个小格是15分钟。

    生3:45-30=15(分)

    师:计算时,在同一个小时内,我们只要用分钟相减来求经过的时间就可以了。这么多的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呢?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汇报)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计算的这道题中,几时离家,几时到校,这里的`几时我们叫做“时刻”。而刚刚大家计算的经过时间,我们叫做“时间段”。时刻,只要看钟表就可以知道,而时间段是要经过计算得出的。以后计算时间段,也就是计算经过的时间,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3)情境练习。

    出示教材5页“做一做”。学生独立解决,同桌交流算法。设计意图:时间的计算这部分知识有一定的难度,本部分教学采用学生喜欢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化难为易,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在计算的过程中不必要求学生统一使用一种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篇二:小学数学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连乘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列综合算式.

    2.使学生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连乘应用题的同时能用一种解法检验另一种解法.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用简炼的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连乘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解答.

    (1)某车间每班有4个组,每组有11人,每班有多少人?

    (2)一辆卡车可以装30袋化肥,每袋重50千克,一辆卡车能装多少化肥?

    2.演示动画“连乘应用题”

    根据动画演示的内容分别补充问题,再解答.

    (1)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_______________?

    (2)每箱有12个热水瓶,每个热水瓶卖35元,______________?

    3.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复习中的应用题都是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它们的数量关系共同的特点是什么?(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计算.)

    把动画复习的两道应用题连,让学生把复习中的两道题合并成一道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题目,引出例1.

    教师导入: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光会遇到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还会有这样稍复杂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共同学习:应用题.(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35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1)指名读题,并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继续演示动画“连乘应用题”,实物图逐步转化为线段图.

    (2)小组讨论:你准备怎么解答这道题?并说出解答的思路.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

    (3)汇报讨论的结果,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想到:

    方法1:要求一共卖多少元,需要知道每箱卖多少元和一共有多少箱.已知共有5箱,未知每箱多少元.因此,要首先求出每箱多少元.已知每个35元,每箱 12个,求出每箱卖多少元就是求12个35是多少,用35×12=420(元),再求出5箱一共卖多少元,就是5个420是多少,用 420×5=2100(元).

    板书:①每箱多少元?

    35×12=420(元)

    5箱一共多少元?

    420×5=2100(元)

    方法2: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需要知道每个卖多少元和一共多少个.已知每个卖11元,未知一共多少个,先要求出一共多少个.每箱有12个,有5箱,求一共多少个就是求5个12是多少,用12×5=60(个),再求一共卖多少元,就是求60个35是多少,用35×60=2100(元).

    板书:②5箱一共多少个?

    12×5=60(个)

    5箱一共多少元?

    35×60=2100(元)

    (4)教师谈话:像这样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将这两种解法分别列成综合算式.

    学生动笔列式,汇报订正:

    35×12×535×(12×5)

    教师提问: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什么?再求什么?第二种解法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要加小括号?不加行不行?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种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个,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因为运算中要先算12×5,就必须加小括号,否则运算顺序就变了,不符合题意.)

    (5)比较、辨析: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明确两种解法的区别是: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种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个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思路不同,用的已知条件也不同.联系是:最后都能求出来“5箱一共多少元”.

    篇三:小学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一)》,在课本的2——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并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一些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

    在观察和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知道直径和半径的概念。

    教学难点:

    用圆规画圆。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圆

    师:我本想让大家做一个套圈游戏,但对于大家站在什么位置参与游戏更公平,老师一直没有想好,请大家帮我参谋一下。(课件出示三种游戏方式,触控笔画出同学与小旗标志之间的距离。)

    导入:为什么圆会有这么大的优点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圆的奥秘吧!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学生对于三种游戏方式进行评价,并说原因。

    二、互动探究认识圆

    1。欣赏图形。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圆,同时用触控笔“抽”出圆形)

    师:圆和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呢?(出示以前学过的图形)

    (出示一个椭圆和一个凹凸不平的圆)问:这是圆吗?为什么?

    2。尝试画圆。

    (1)(实物投影仪出示学生画出的失败作品和成功作品)师:猜一猜,为什么有些圆会“咧着嘴”呢?

    (2)(实物投影仪)老师示范画圆。

    3。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

    老师在白板上用圆规、直尺等工具演示画圆、圆心、半径、直径及用字母表示的方式。

    4。探究圆的特征。

    (1)画:在刚才自己画的较成功的一个圆中继续画3条半径、3条直径。

    想:a。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b。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怎么发现的?

    (2)画:a。以点A为圆心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b。在另外一个地方画两个半径都是2厘米的圆。

    想: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系?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5。首尾呼应

    师:在刚上课的套圈游戏中,小旗标志在圆的什么位置?每个同学站在圆的什么位置?小旗标志与同学之间的距离是什么?能解释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队形比较公平吗?

    三、巩固练习拓展圆:(闯关练习)

    (第一关用白板遮盖的方式逐一呈现练习题,在学生回答出结果时,用触控笔及时给出结果。第二关演示圆形、正方形、椭圆滚动过程及中心点留下的痕迹。)

    四、史料再现升华圆

    (调用电子白板上的“科技素材”)

    五、全总结理知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感受圆的历史。

    六、课后思考;

    如果要在操场上画一个很大的圆,你有什么方法吗?

    谈收获。

    板书设计:

    圆心O 位置

    半径r 圆的大小

    直径d

    篇四:小学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经历数射线的形成过程,认识数射线及三个基本特征。

    2、能利用数射线的特征找相邻数,比大小等。

    3、感受到数学的简洁性,抽象性,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对数学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数射线的形成过程,认识数射线的三个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感知到排队整齐的美感,初步渗透沿着直线排队比较整齐的方法。

    1、谈话引入:小朋友你们排过队吗?我们来看看小花,小树的队伍。再欣赏一下,小朋友,大朋友的队伍。

    课件展示:小花的队伍,小树的队伍,小朋友,大学生,解放军的队伍;

    师:你知道他们排得整齐的小秘密吗?

    2、师:数宝宝们也想学他们的样子排队,你们愿意帮他们吗?

    那今天我们就来给数宝宝排排队。(出示0—10的数字卡片)

    二、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学习积极性,力求能真正体会和理解数射线的基本特征。

    1、戴上小口罩把这些数宝宝读一读。

    2、把这些数宝宝按从小到大排一排。

    师:怎样才能让这些数宝宝们像小树,小朋友们一样排得整整齐齐呢?回忆一下刚才整齐的队伍有什么秘密?(引导学生体会到沿着一条直的线排可以整齐。)

    师:在黑板上出示一条直直的线。师:现在就让数宝宝到线上来排队吧。

    认识起点,越往右,数越大。

    师:谁来排第一个呢?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说说谁排在第一个?为什么?

    (小结:0是开始的地方,我们叫它起点,排在第一个。)

    三、引导学生体验到从小到大地排,从0往右数,越数越大。

    认识起点,越往右,数越大。

    师:谁来排第一个呢?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说说谁排在第一个?为什么?

    (小结:0是开始的地方,我们叫它起点,排在第一个。)

    师:接下来排谁呢?

    四、使学生体会到间隔距离一样长才好。

    认识间隔一样。

    (1)师:真好,我们小朋友知道要从小到大地排了。谁来摆一下?

    (在排1,2的过程中,有意设置2的距离与前面不一样。使学生体会到间隔距离一样长才好。)

    (2)小结:(指着黑板)一个一个数宝宝空开的距离要一样,为了做到一样长,我们可以按相同的长度,把他们的位置定下来。

    (3)请学生把剩下的数宝宝全部排好。让学生感受排得整整齐齐的数宝宝。

    五、认识箭头

    4、认识箭头。

    (1)师:看到这么整齐的队伍,10后面的数宝宝11也想和他们排在一起。

    问:11排在哪儿呢?怎么办?

    (2)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预估1:紧挨着10写。(再次强调距离要一样,这样不可以。)

    预估2:把线延长。(标好11后,追问12怎么办?还有别的数宝宝呢?)

    (3)能不能想一个标志,让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条线还可以画下去?

    小结:用一个箭头来表示这条线可以一直延长下去,所有的数宝宝都可以上来排队呢。

    六、取名字

    5、总结:

    (1)观察排好队的数宝宝,师:这条神奇的线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复习3个特征)

    (2)给它起个名字吧?

    (3)回忆:谁还记得我们刚才是怎么创造出这条数射线的?

    引导学生回忆:要一条直的线,0是起点,排在第一个,后面的数宝宝从小到大一个接一个排在后面,空开的距离要一样长,最后还要加个箭头。

    (可以让小朋友闭上眼睛想象今天认识的数射线)

    篇五:小学数学教案 篇五

    简易方程

    教学内容分析:

    简易方程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以后教学的,在解方程式,学生可以根据等式的性质进行教学,也可以根据四种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点。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

    3、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重点 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难点】的值,解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复习的内容是有关简易方程的知识,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点,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方程,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公式,运算定律

    1、 出示表: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名称 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2、请学生说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

    3、用字母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a表示单价,b表示数量,c表示总价,说出分别求总价、单价及数量的字母公式。

    4、练习:期末复习第16题。

    5、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做期末复习第17题。

    (1)原来每月烧的煤用30c表示;现在每月烧的煤用30×(x-15)表示。

    (2)学生计算现在每月烧煤的千克数。

    三、复习方程的意义和解方程

    1、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方程和等式关系是怎样的?

    2、练习:做期末复习第18题。

    学生练习。讲解第(3)题,在方程3x=y中y=21,先把y=21代人原方程成为3x=21再解方程。

    3、做期末复习第19题。

    请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方法。

    4、做期末复习第20题。

    学生列方程并解方程。

    四、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

    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征是什么?解题时关键是找什么?

    (2)请学生说一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做期末复习第21—23题。

    第21题:

    学生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并解答,根据已列方程写出另外两个不同的方程。

    第22题:

    师画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学生列方程解答。

    第23题:

    学生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

    六、布置作业

    篇六:小学数学教案 篇六

    详细介绍: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的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投影仪、图片、铅笔、纸货架。

    教学设计

    从生活中引入分类,初步理解分类的意义

    师:同学们都去过超市吧!

    你们在超市里都看见什么了?

    那么这些物品是怎样摆放的?

    说明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要想把物品摆放整齐,就要像同学们说的那样一类一类(分类)摆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类。(板书课题)

    那么,这样分类摆放有什么好处?

    初步学习分类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马大哈超市,你们想去看看吗?这样摆好不好?怎么不好?

    那么咱们来帮他整理整理,这个超市的左边是一个冰柜,这是冰柜上的广告画,右边是一个货架。

    谁来整理一下?(学生对货架上的物品进行整理)

    为什么把乒乓球拍和羽毛球拍摆在一起?(强调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通过同学们的帮助,货架上的物品摆放得既整齐又美观。

    动手操作,巩固分类方法

    如果让你当一名超市里的售货员,你打算怎样摆放货架上的物品?

    1.小组创作将物品分类。

    下面咱们亲自动手摆一摆。

    你们要摆放的物品都在纸盒里,先把所有的物品倒出来,分一分,看哪些物品放在一起比较合适,再摆一摆,看摆在哪一层比较合适,确定后再贴一贴。每个物品的背面有一个双面胶,把上面的小白纸撕下来,就可以贴在这个纸货架上了。

    下面4个人一组,看哪组合作得最愉快。

    2.学生汇报。

    师:有哪个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组货架摆放的情况。

    还有哪个组?(学生介绍小组分类的情况)

    还有这么多的组愿意展示,下面咱们请各组长拿着自己组的货架到前面来展示。

    3.小结:我们参观了超市,又自己亲自动手摆了摆,知道了商店中物品的摆放可以分为蔬菜类、水果类、服装类、文具类、鲜花类等。这样摆放既方便了顾客的购买,又减少了混乱,提高了效率。分类这种做法在以后的数学课上也经常出现,所以说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

    4.联系生活,巩固分类的意义。

    师:那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你的家里有没有分类摆放的情况呢?

    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那么我们一定要认真地学好数学,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练习六的第1、3题。

    扩展思路初步尝试不同标准分类

    1.尝试。

    刚才我们都是把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现在看你们每个桌子上都有一把铅笔,都是铅笔,看看你们能不能把这把铅笔再分一分。(同桌讨论)

    2.汇报。

    3.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刚才把许多不同的物品进行了分类,现在又把一种物品进行了分类,而且有这么多种分法,说明分类的标准是不同的,有的按形状分,有的按花色分,有的按有橡皮头和没橡皮头的分,有的按削过和没削过的分。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6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4710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优秀5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