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品德与生活》的教案(优秀8篇)
  • 《品德与生活》的教案(优秀8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3-02-10 08:43:47
  • 移动端:《品德与生活》的教案(优秀8篇)
  •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贴心的小编为您带来的8篇《品德与生活》的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篇一:《品德与生活》的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敢于在遇到不同意见时,能坚持自己正确的想法,同时又能善于接受别人合理的建议;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材分析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个儿童都能抬起头来做人。”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充满自信,才会对取得成功充满渴望,才能去拼搏,去奋斗。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每个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都能说出:“我能行!让我自己来吧。”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前提和要求。这一主题活动的目的,正是在于鼓励孩子相信白己,在处理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时,大胆地按自己的想法去试一试,并对自己的做法给予正确的评价。

    这一主题活动又分为“我来试一试”和“我能这样做吗”两个部分。

    我能这么做吗

    教学过程

    一、讨论问题,引入课题

    1、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在好朋友提出要你别把自己打碎窗玻璃的事告诉老师时,你会怎样做呢……

    2、学生讨论。

    3、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你能处理好这件的事情,在讨论时,可以启发学生设身处地地想想:如果你就是教材中的那个小朋友,你会有什么想法?如果告诉老师,好朋友会怎么想?怎么说?他还会和你交朋友吗?但如果不告诉老师,自己不也成了不诚实的孩子了吗?你该怎么做呢?当学生的内心处于矛盾之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主题文字: “遇到事情我们要仔细想一想: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不应该做。”

    二、指导看图,明白道理

    1、图中的学生在面对别人提出的不同请求时,做出了什么不同的反应:

    a、他接受给同学讲解难题和帮助别人打水浇花的要求,

    b、却拒绝丁把作业借给同桌抄袭,以及帮朋友教训别人,

    2、你认为他做的对吗?为什么?

    3、阅读日记,明白事理

    一位学生的日记真实地记载了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个小故事。小作者阻止同学去摘别人家伸到院子围墙外面的枣子,却遭到大家的误解和指责,在得到爸爸的赞赏后,心情才有所好转。不难想像,小作者在被同学笑话他胆小时,心里一定觉得非常地委屈和难过,而且,他还“很担心失去这些朋友”,但经过爸爸的一番开导,他的“心情好丁一点儿”,而且决定“以后还会这么做”。(这段复杂的心路历程,如果能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和理解,相信对学生将来面对类似的问题做出判断,以至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都是大有裨益的。)

    我们在遇到任何困难时都要相信白已,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能够做到。”就算失败;也不要灰心,重新站起来相信自己!

    三、指导行为

    1、图中的几个小男孩路过热闹的电游室门口,正为进不进去的问题争论不休呢。你认为应该怎样做呢?为什么?

    (出示这一幅图的目的是为了与上一组图形成对比。上一组图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坚持正确的做法,而这幅图的用意则在于提醒大家:“勿以恶小而为之”,不对的事再小也不能做。倘若现在再来回顾图一提出的问题,孩子们应该都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了。虽然是好朋友做了错事,但我们还是不能说谎,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做个诚实的孩子。)

    2、撕书这件事,你怎么看待呢?

    (通过这一主题活动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在对一件事情做决定之前,要先想一想这件事应不应该做。)

    3、分组讨论:

    a、图书室的书上有一张自己非常喜欢的漂亮的画?撕不撕下来呢?

    b、阿姨家的玩具以玩吗?

    c、上课时可以讲话吗?

    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也需要我们好好动动脑筋,做出判断。

    最后要总结全文

    篇二:品德与生活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道班级处处有规则,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了解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

    3、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重点难点:

    重点:

    1、知道班级处处有规则。

    2、了解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的一些规章制度。

    难点:做个自觉遵守规则的人。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搜集遵守规则的事例,可采用照片或录像等多种形式展示。

    2、《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规范》。

    (二)学生准备:

    1、调查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

    2、搜集身边守规则和不守规则的事例。

    教学设计:

    一、了解班级处处有规则

    1、教师谈话引入: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生活在社会的大家庭里,应处处遵守规则。

    2、学生看图,并说一说图上讲了哪些我们必须遵守的规则。

    3、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我们应该遵守哪些规则?

    学生讨论。

    4、教师:日常生活中,总是有那么一些人不愿意遵守规则,给别人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不便。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反光镜”,谈一谈感受。

    5、教师:你曾经看见过哪些不文明的现象?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不守规则的事例。

    6、教师鼓励学生用这面“反光镜”对照自己,看一看是否也曾有过不守规则的行为。对于勇于承认错误的学生,教师应予以表扬。

    二、讨论我们应遵守哪些规则

    1、教师: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的规则有哪些?

    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班级交流。

    2、教师:你还知道哪些规则?全班可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纲要》进行讨论。

    三、制订班级公约

    1、分组讨论:分析班级现状,找出不足之处。

    2、针对问题,小组制订相关规则——《班级公约》。

    3、全班讨论《班级公约》,民主表决。

    4、小结:这份规则是大家一起制订的,所以大家共同来遵守。

    四、课后延伸

    执行《班级公约》,对学生的执行情况及时检查,相互督促,定期评议。

    篇三:品德与生活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访问身边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重点:

    感受他们的劳动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喝的水是什么地方来的?我们吃的粮食是什么地方来的?我们穿的衣服又是什么地方来的吗?

    学生讨论,体验没有工人、农民等劳动人民的劳动,我们的生活就会遇到问题。

    学生再讨论,有多少人在为我们默默地做着工作。完成天空:

    假如自来水厂的工人都停止了劳动,假如所有的警察都不上班,假如假如

    欣赏:《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

    二、辩论“农民工进城,虽然给城市带来了方便,但也给常识带来了麻烦。”

    小喇叭P49

    三、师:既然有这么都人在为我们服务,那么我们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学生先根据图P50,51上的情景说一说,再开展讨论。

    四、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活动,我们知道,社会上有许多人都在为我们服务,我们在接受服务的同时也要为他们着想,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他们。记住列宁的一句话“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课后小结:通过故事和讨论,学生体会到社会上的劳动着都是在为我们服务,为人民服务。作为一个社会人,应该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回顾与反思:

    从教学目标看,我自认为本节课的教学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因为课前同学们大部分能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和访问身边的劳动者。这既是学生学习新课的课前准备,又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思想现状备课,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从学生方面看,应该说课堂上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高涨的,是主动参与的。不足之处是,由于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结构不合理,对事件的分析、判断能力差,虽然大部分同学能感受到劳动者的劳动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体会自已的成长离不开他们,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但针对“理发师给我理发不是为了别人方便,而是为了自己赚钱”展开辩论时,同学只停留在判断是非的水平,还不能往纵深的测度去判定,因此这个问题在课堂上没有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点是本节课的缺陷。

    从老师方面看,备这一节课,光教案修改就不下五次,不是更换零件似的改,而是“大换血”,改得面目全非,脑海里不断的设想上课时这样上,学生可能会怎样,那样上学生可能会怎样,哪样上才最简单,最舒服。教学思路确定以后,又反复地在细节上下功夫,一直到隔夜的五点二十才算“大功告成”。最后,在课堂上,我脑海里只留下活动目标,而抛弃了活动教案以让自己能全心全意地倾听学生声音,时刻观注学生的动态,以便随时调整教学,强化教学的针对性,促使教学具有实效性。

    篇四: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早上起床后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立行为和卫生习惯,引导他们养成初步的健康生活方式和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星期天不能睡得太晚。

    2.起床后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3.生活自理小训练。

    教学活动设计

    一、看图激趣,导入新课

    1.星期天,你是什么时候起床的?

    二、创设情景,组织活动

    活动一我不赖床

    1.说一说,周末早上自己几点起床?

    2.听故事《我的第一次晨练》。

    3.议一议:按时起床有什么好处?

    4.唱一唱有关早晨的歌。

    5.。

    活动二房间的诉说

    1.听录音《房间的诉说》

    2.说一说,你喜欢这样的房间吗?谁帮你收拾房间?

    3.动手,对挂图上的图片进行重新粘贴、摆放。

    4.画一画自己的房间。

    5.说一说怎样保持自己房间的整洁。

    活动三我知道该怎么做

    1.同桌交流,每天自己起床后都要做哪些事?

    2.健康小顾问介绍保护牙齿的知识。

    3.看龋齿形成过程图片。

    4.写一写:起床后的安排。

    5.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穿衣、叠衣、书包比赛。

    板书设计

    9太阳公公对我笑

    按时起床

    房间

    生活自理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活动后,绝大部分同学对星期天的生活有初步的合理的安排,能认识到凌乱房间不美观、不卫生,了解早上起床后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学会了简单的生活自理。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需要家长的配合,特别对于独生子女不能纵容,要督促孩子按时起床,给孩子机会,让孩子自己房间,收拾书包,自己能干的事情自己干。

    篇五:《品德与生活》的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体会自己的生活、成长与周围人和环境的密切关系,有初步的群体归属感;能够认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正确面对不良生活方式的心态,初步掌握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改善环境的主体意识和能力。

    重难点:

    认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能正确面对不良生活方式,有一定的改善环境的主体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体验“我们多快乐”:

    师: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里大家是不是天天与小伙伴一起玩,想一想,你们一起都玩了些什么?

    学生下想一想,写一写:如:我们在一起。交流。

    师:小朋友们,去年的年夜饭你和哪些人一起吃的?学生简单交流。

    二、回忆,并交流邻居平时在在一起做些什么?

    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邻居们平时在一起都爱做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格式如下:

    (1)我家周围的爷爷奶奶经常在一起他们感到。(2)我家周围的`叔叔阿姨经常在一起他们感到。

    三、讨论“这样好不好”

    学生说说P15页图上的人在做什么,并讨论这样好不好。

    师:酗酒、赌博都是不好的现象。那么生活中还有没有其他不好的现象了呢?

    学生交流。

    四、故事讨论“让我们一起帮帮刘玫”。

    1、先读故事

    2、学生说说故事中的刘玫遇到了一件什么麻烦事。

    3、帮助刘玫给县张写封信。

    4、讨论还有什么其他方法。

    五、要不要搬:故事“孟母三迁”

    1、听《孟母三迁》的故事

    2、说说自己是否赞同孟母的做法。各自说说理由,开展讨论。

    六、我为邻里添欢乐方案征集

    师:邻里之间要团结,如果大家都参加健康的娱乐活动,邻里生活就会充满欢乐。让我们为邻居设计几个有意义的活动吧!看水想得有快又好!

    学生先自主设计开展课堂交流。

    七、总结(略)

    课后小结:

    本节课将德育与日常邻里生活相结合,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倍感亲切而有话可说,对于树立其主人翁意识有良性指导作用。不足之处在于学生活动的组织上,如课前可以安排以社区为单位的学生小组活动:准备邻里之间的故事,以及古代历史典故,并将成果最突出的小组成员命名为“好邻居大使”,增加课堂趣味性和学生的主动性,使品德与社会教学更加贴近生活。

    篇六:品德与生活教案 篇六

    活动导入:

    大家说:“上学了,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活动过程:

    1、小调查:学校里有哪些活动常规?

    2、建立“我的档案袋”: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测量、记录自己的身高、体重,画出自己的手印、脚印等。

    3、在儿童的手印、脚印上可写下名字和日期。活动中引导儿童相互合作,还可以请家长参加。

    4、根据实际情况收集、保存儿童的其他作品。

    活动延伸:

    与家人、朋友、小伙伴分享上学的快乐。

    看看时间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儿童记住一天中最重要的几个时间,初步形成一定的时间概念;

    2、逐步养成按时作息的生活习惯。

    活动准备

    小闹钟一个。

    活动过程

    一、实物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小闹钟)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

    2、小闹钟能告诉我们什么?

    3、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要有时间观念,我们一起来了解一天中最重要的几个时间吧!

    二、合作探究,体验快乐

    1、我们班里有哪些小朋友认识钟表呀?真不错,聪明的小朋友,除了认识钟表,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判断时间呢?

    2、小组交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作息时间表。

    我的时间表

    早上,我6:30起床,、离开家。

    中午,我、到家吃中餐,、到学校上课。

    下午,我、回到家。

    晚上,我、上床休息。

    3、小组合作表演“我的一天”。

    议一议:他们的时间安排得合理吗?

    小结:小朋友,快快行动吧!让我们都来争当守时的好孩子!

    三、自我评价,延伸导行

    你能每天按时上学,不迟到吗?做到了自己奖励一颗红五星,每周评一评谁的红星多。(老师和家长共同监督学生的行为,及时给予评价。)

    好好走路

    活动准备

    1、剪刀、胶水。

    2、纸、铅笔或彩笔。

    3、红绿灯标牌,汽水、自行车头饰等。

    4、课前老师可让学生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去了解各种交通标志的样子及作用,不认识的也可以拿张纸把它画下来。

    5、教室里课桌可摆在两旁,几张桌子摆在一块,中间留出空地。

    活动实施

    1、学生讨论各种标志该贴在哪里。

    2、剪一个示意图,再和组内其他同学交流,看谁贴得对。

    3、学生讨论每个标志为什么会出现在此处,它的作用是什么。

    4、开展你还认识哪些交通标志的竞赛活动,比比谁认识的标志多。

    5、展开充分的讨论,我们应该怎样遵守这些标志?

    6、画出人行道,自由组合,表演过马路的游戏。可在学生小组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让每个学生都能参加表演活动,同时还可以推选出“小交通民警”,教师可以只做一个“观众”。

    7、“小交通民警”颁发“安全小奖章”给过马路走得的同学。

    活动小结

    1、说说你是怎样过马路的,比比谁是遵守交通安全的孩子。

    2、留心观察路边的标志,并遵守它。

    活动延伸

    1、表演一下你会怎样劝告不遵守交通安全的人。

    2、分小组动手做安全帽,也可与美工结合。

    篇七:《品德与生活》的教案 篇七

    目标要求:

    1、情感与态度:培养儿童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和从内心对客人友好的感情与态度。

    2、行为与习惯:通过组织开展“我做文明小主人”活动,融知识于行为之中,让同学学习待客的礼节,养成基本的文明习惯。

    3、知识与技能:增加同学的社会生活知识与经验,妥善解决“陌生人来访”的问题。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待人接物,增进主客间的友谊,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效果,生活中遇到问题能想方法解决。

    4、过程与方法:通过“家里来了客”和“陌生人到我家|”的防真性扮演活动,指导同学在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有所感悟和考虑,获得生活体验和智慧。

    活动重点、难点:

    要把课内、课外联系起来,让同学真正学会礼貌待客。

    活动准备:

    1、歌曲《祝你生日快乐》、《乖乖熊请客》的磁带。

    2、组织同学收集一些关于待客礼仪的名句或格言。

    3、同学每人自带一张自身的照片。

    4、绘制一幅“文明礼仪树”的彩图。

    5、接待外宾或学校领导、老师的录象。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议一议,感受接待礼仪

    1、师导入: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今天老师带来几段录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2、师述:录象中的外宾和外校的`老师是客人,我们是怎样接待他们的?想想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客人受到我们的热情接待会怎样想呢?

    3、回忆1:你做过客吗?他人怎样接待你的?你的心情怎样?

    4、回忆2:你家经常有客人来吗?你喜欢他们吗?你是如何接待他们的?

    5、揭示主题:家里来了客。

    活动(二)——看一看,学习待客方式

    1、出示图:(1)盼盼把小朋友请进自身的房间,和他一起搭积木。

    (2)盼盼随家长送客,挥手说再见。

    2、讨论:客人来到家,盼盼是怎么做的?客人离开时盼盼又是怎么做的?你觉得他表示得如何?

    3、师生读读图上的儿歌,相互再介绍一些接待客人的方法。

    活动(三)——演一演,模拟待客情景

    1、小朋友,假如今天是你的生日,同学们来到你家祝贺,你怎么接待他们呢?

    2、师: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客人,假如他们来了,我们会怎么做呢?

    3、对扮演好的小组或同学发给文明礼仪之星。

    活动(四)——玩一玩,体会待客乐趣

    1、游戏:过城堡

    2、交流玩游戏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3、鼓励同学自我评价,认为自身会接待客人的,可以将照片贴到“文明礼仪树上。

    4、总结:今天这一课小朋友参与的热情很高,不只感受了待客的礼仪,学习了待客的方式,还在模拟生活情景中增加了自身接待客人的能力,每位小朋友的表示都很棒。大家瞧,我们的“文明礼仪树”生长的多么茂盛啊!

    篇八:《品德与生活》的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 、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出示第7 页彩图,让学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填写在画面中。

    6、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3、请学生听一段家乡的戏曲,并介绍戏曲的由来。

    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5、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五、总结:

    听了家乡的故事、看了家乡的歌舞剧,你有什么感想?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家乡,希望你们努力学习,长大后,能为自己的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品德与生活》的教案(优秀8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4737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小学六年级科学教学计划(3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