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钱塘湖春行》的翻译_《钱塘湖春行》教案【优秀8篇】
  • 《钱塘湖春行》的翻译_《钱塘湖春行》教案【优秀8篇】

    钱塘湖春行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① 美读诗歌,想象诗歌中的画面,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形象美、情感美。这也是教学重点

    ②初步掌握诗歌欣赏的一般方法,并运用此方法自学一首诗歌。这也是教学难点

    ③背诵诗歌。

    2、 过程与方法:

    ①朗读法。

    “教学千法读为先”,“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本节课以诵读贯穿学诗的全过程,创造浓郁的学诗气氛,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悟诗文描景绘物的美和作者寄寓其中的情。

    ②启发式、合作探究式、联想法。

    这两首作品,语言清淡而意境悠远深邃,因此理解内容及欣赏意境上,都在教学设计上重视设置情景、抛出问题,以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探究为主,展开联想,老师只做一点启发和点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中国古诗这颗璀璨明珠的热爱,自觉走进诗歌的殿堂,进而培养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教学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①课前预习指导:

    布置学生到图书馆或上网收集关于白居易和马致远的生平的简介及。写作背景资料搜集。

    (学生自己收集,能激发他们学习诗歌的兴趣,也能够缩减与诗人间的情感距离,填补诗中由于语言表达形式的限制而形成的许多空白,助于学生准确理解诗歌内容,展开联想的翅膀)

    ②老师收集、整理与本课相关的图片、背景音乐等,并制成。课件

    【教学过程】

    ①:导入新课:

    前几天课我们跟着朱自清先生一起去欣赏了江南春天的美景,伴着老舍先生一同去感受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今天我们将穿越时空,去1180年前的西子湖畔看看,和唐朝诗人白居易一起去领略早春西湖特有的美景,去找寻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原因,来感受一下这季节更换时乍见的喜悦。

    (。课件:配乐欣赏西湖富有早春特佂的美景)

    ②整体感知诗文(朗读法)

    (1)自由朗读。

    现代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一种幸福,现在我们就来享受这种幸福。同学们自由的大声朗读。(老师请同学读两个易读错的字:没马蹄 mò 白沙堤dī)

    (2)听诗朗颂。

    学生听范读时老师作要求,拿起笔在诗中标出重读、停顿

    (3)模仿齐读。

    请同学们模仿齐读本诗,读完后同学们进行自评,老师进行总评:诗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思想感情,我们朗读时,要用情去读,用心去悟。同学们刚才朗读时重读、停顿、语速读得都不错但感情不饱满,或者没有感情,这是因为对文章内容没有深入了解,下面我们就审美的眼光来观照课文,理解诗文的内容,想象画面。

    ③理解内容,想象画面。

    (1) 老师引导同学们理解几个重点词:

    初平 云脚低 渐欲 才能 没马蹄

    (不求字字句句统一答案,为学生欣赏诗歌提供想像的空间)

    (2) 在理解诗歌内容基础上,想像诗中画面。

    一 提供参考的方法:(联想法)

    A.勾勒形态

    B.染上色彩

    C.使画面动起来

    D.让画面更鲜艳、更逼真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把单调的文字符号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出来

    二 设置情境,播放>的古筝曲,让学生进入诗的意境中。

    ④欣赏诗歌,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形象美、情感美。(启发式、合作探究式)

    A齐读全诗,找一找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描写的(春)

    B围绕诗眼“春”,诗中勾画了哪些早春特有的景物(水、云、莺、燕、花、草等)

    C通过对这些春景的描绘,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抒发了作者恬静、闲适之情)

    D朗读诗歌,体会其中的喜悦和恬静之情

    E诗中的春景本是一些零散的片断,诗人如何把它们组合成一幅幅流畅的画面?

    (诗人落足在一个“行”上,从全湖一个标志性建筑孤山寺写起,以最爱的白沙堤为终点采用“游踪”的手法组织画面,诗歌结构严密)

    F古诗的炼字。分小组议一议诗中哪些字或哪些词用得妙,简单的说明原因。

    学生较容易的赏析出初平、早莺、新燕、浅草、处处、谁家

    也许会忽略“最爱湖东行”中“最”的赏析

    老师讲这个典故:有一次,白居易从孤山寺饮酒归來,在堤上走着走着,不觉诗兴大发,当即吟成了一首这首"钱塘湖春行",这时,有一個老婆婆也在白沙堤上看风景,白居易就走上前去,对老婆婆說:“我刚才做了一首詩,念给你听听,好不好?”于是就把这首诗吟颂了一遍。

    老婆婆听后说道:“这诗好啊!”,之后提了一个建议,能否把“我爱湖东行不足”中的“我”字换成“最”因为白沙堤不是只你一人最爱,这也是我们全杭州的最爱,这样就吟出了许多人的心思了。

    ⑤引导同学们研讨归纳欣赏诗歌一般的方法

    一、抓诗眼

    二、寻景物。(根据“诗眼”,寻读诗歌中的景物,想像诗中画面)

    三、悟诗情。(根据诗中的景物,体会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与诗人同悲共喜。)

    ⑥运用刚才归纳的诗歌欣赏方法自学《天净沙·秋思》

    A.在交流中学生应该较容易的找到诗眼“秋思“二字,能够从曲中的景物感受到一种萧瑟苍凉的意境。

    B.可能会对“小桥流水人家”是否与这里的悲凉气氛相符产生争议,老师鼓励同学们各抒已见,最后作。总结:用小桥、流水、人家做反衬,这种反衬使愁情更为深切,意境更为悲凉。

    C.对于“想像曲中的画面,体会曲中情感。”这个环节提供一幅与>内容相同的一幅画,配上低沉的埙这种音乐,请一位同学根据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同,发挥联想和想像,来描述这个画面,其它同学随他的描述来体悟诗情。

    ⑦尝试当堂背颂这两首古诗。

    ⑧结束语:

    同学们,诗是文学的最高形式,如果把文学比作连绵的群山,那诗歌就是群山之峰。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文化已经浸透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我们有令我们骄傲的唐诗、宋词、元曲,赏析并能背颂这之中一些优秀的诗歌,能陶冶情操,纯净心灵、提高文学养修。虽然刚学的两首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现在我们初步掌握诗歌欣赏的一般方法,我国的诗歌作品辉煌灿烂,光彩夺目,我们可用此法去自学一些名篇,继承发扬祖国的优秀文化,我们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

    ⑨作业设计(积累诗句):

    (1)根据自己的兴趣收集关于西湖、小草、春天、秋天等有名的诗句。

    例如关于西湖: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山园小梅》林 逋

    关于小草: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初春)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夏季)

    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秋季)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冬季)

    【板书设计】:

    选择两幅画作为板书背景,一幅与>意境相同,另一幅意境与>相同

    《钱塘湖春行》………赏析方法………《天净沙·秋思》

    春行……………………… 抓诗眼-………………………秋思

    春水春云、早莺新燕 枯藤、老树、昏鸦

    乱花浅草、 绿杨白堤 古道、西风、瘦马

    喜悦、恬静………………。.悟诗情……………………。.惆怅、思乡

    【时间安排】合计40分钟

    (1)导入新课(2分钟)

    (2)朗读诗歌(4分钟)

    (3)理解内容(4分钟)

    (4)赏析诗歌并归纳方法(13分钟)

    (5)自学、交流诗歌(16分钟)

    (6)结束语布置作业(1分钟)

    钱塘湖春行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能力目标:用心品味诗歌语言,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无数文人墨客都歌颂过春天,表达对这个季节的喜爱之情、留恋之情等等。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咏春的诗歌,感受一下春天的美景。

    2、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歌政治倾向非常鲜明,重视讽喻,崇尚简单易懂。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二、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节奏。

    2、学生自读,培养语感。(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标出韵脚)

    3、点名朗读,同学纠正。

    4、学生齐读诗歌。 (注意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思考:(1)通过诗歌的题目,我们可以发现什么信息?

    (2)此诗写的是西湖什么时候的景色?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三、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1、放声朗读诗歌,对照课文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如有疑难,可与同桌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师巡视,教师抽查学生自学情况。)

    2、指明学生描述诗歌景象。

    3、作者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呢?

    四、三读课文,品味探究:

    1、齐读诗歌。

    讨论:(1)诗中为突出早春的特点,描写了那些典型的景色?

    (2)“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2、本诗中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3、诗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是哪句?

    4、师生共同归纳赏析诗歌的方法。

    五、拓展延伸

    猜猜下列诗句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排列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六、课堂训练

    1、朗诵诗歌。

    2、以本首诗为例说说律诗的特点。

    七、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诗。

    2、用自己的话对《钱塘湖春行》进行描述,写在作业本上。

    钱塘湖春行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情感性。

    2、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3、培养学生想像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重要性,培养阅读诗词兴趣。

    目标2是对方法理解,为重点。难点是目标3,由学生自身弱点和学生对教材适应情况决定的。

    教法学法:

    新的语文教材更为注重学生想像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在发现理论中认为:“应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过程中去。”叶圣陶也有理论:“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

    初一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活跃好动,再加上诗歌教学一定的难度性。必然采用灵活多样、形象直观的方法突破难点。方法定为;

    1、情境法(直观画面,音乐)

    2、诵读法(反复诵读)

    3、讨论法(交流体验)

    4、竞赛法(提高兴趣)

    教学过程:

    一、预习

    预习要求;

    1、熟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2、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

    通过课前预习对新课有一个感性认识,为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作准备,并且可以培养学生读书习惯。提高释词识字能力。

    二、学习诗歌,授之以渔

    1、第一步,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伴着优美的旋律,在碧绿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在‘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诗句中我们走进春的世界”。

    由学生熟悉的诗句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流动的春景为课堂创设情境。随着柳枝摇曳,伴着春花竞放,他们会很快走进万物复苏、争奇斗艳的春天里。把学生思维引入了正轨,激发了兴趣。

    2、介绍诗歌方法,授以新知。

    读诗

    想诗

    解诗

    赏诗

    悟诗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一方法符合初中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并且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

    3、用方法学习本诗。

    “读诗”——

    利用多媒体声、像具备的特点,展开诗句所对应的图景。学生跟着读可读出节奏、读出轻重音。在朗朗书声里,在生动的画面中学生快乐的学习着。

    “解诗”——

    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说说诗大意。

    找出诗中所绘景物并且寻求游踪。

    这一步由学生讨论完成,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解诗是解作者、解诗意,对初中学生而言通过这一步骤可以拓展知识面,同时为后几步的学习贮备力量。它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悟诗”——

    ☆景中有情吗?将你感触到的说给同桌听。

    ☆自由诵读,融入诗情(配乐)。

    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指出“一切景语皆情语”,可见景产生于情,情是作品的灵魂。悟也就是悟诗情。以情为桥梁与诗人交流容易产生共鸣,体会到了情才会看到诗词的精妙。这一步我仍然让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将诵读作为手段来让学生悟情。这样学生口、脑并用,在热热闹闹的课堂里大胆的发挥。

    “赏诗”——

    ◆点击赏诗办法

    A、抓字眼(抓关键字,美词美句)

    B、品诗情(如游子思乡情、忧国忧民情、热爱自然之情等

    C、现画面(找出隐藏着的图画)

    D、品诗韵(如平仄和谐、末字押韵,对仗、对偶等)

    ◆赏析诗歌(写、画)

    教师点击赏诗方法目的在于发挥其主导作用。初中生三年下来不会阅读、赏析诗歌是屡见不鲜的事情。在这里提供方法在于为他们终身阅读和赏析诗歌奠定基础。

    叶圣陶曾说:“文学鉴赏犹如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获,只要你动手,就会采到晶莹的矿石。”让学生将体会到的用笔写下来,或者鼓励他们用画笔将脑海中已有的图画勾勒出来,这样,他们是会有所收获的。在他们寻找美的过程中,表达与创造已经和谐统一。

    “想诗”——

    请一位“小导游”将游者带到钱塘湖游览。游者可以闭上双眼,在“导游”描绘的春景中插上想像翅膀飞翔观光。伴着跳动的旋律,学生心儿也会随之跳动。这时候他们获得的不再仅仅是呆板的挂图,而是着有情感的活生生钱塘湖春景。

    “读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用竞赛形式让学生进行诵读。这一读不仅把前几个环节有机衔接了起来,在书声里,诗情、诗意、诗韵综合感受。同时,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是最后一步,也是总结性一步。

    《钱塘湖春行》教案 篇四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全诗并默写。

    2、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品位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学习重点:

    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品位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一、预习检测

    (一)搜集你感兴趣的李白的几首古诗,并熟练朗诵。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2、写作背景:

    学习活动:

    (一)吟读

    1、用“/”试着给诗歌划分停顿。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2、吟读诗歌,读出抑扬感受诗人心情。

    (二)说读

    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释,尝试将诗歌用现代汉语顺译下来。(写到“吟读1”划分节奏后的空白处)

    (三)品读

    1、思考:展开丰富的想象、用心感受诗中的美句,把你的感受写在下边。(可以是一句也可以是几句)

    五、课堂检测

    1、从莺燕的活动来表现初春盎然春意的句子是:

    ————————————,———————————。

    2、描写一幅初春涨潮图的句子是:

    ————————————,———————————。

    3、描写早春花草美景的诗句是:

    ————————————,———————————。

    4、表达式人沉醉之情的句子是:

    ————————————,———————————。

    钱塘湖春行教案 篇五

    教材分析

    《钱塘湖春行》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第15课内容,所选内容是中国古代诗歌,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两首诗歌,本首诗歌在古代诗歌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基础较差、文学底子薄,各方面能力相对低下,没有学习诗歌的意识和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在教学中诵读是重点,要加强诵读指导,其次注重诗意的体会、再现在诗歌语言的品析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 了解诗歌的有关知识

    ② 理解诗歌内容,领会其中所抒发的感情

    2、过 ww w..net 程与方法

    ① 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② 教会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② 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诵读、体会意境及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意境及品味语言

    教学方法 教法:启发、引导式。 学法:自主、合作的方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几天我们跟着朱自清先生一起去欣赏了江南春天的美景,和老舍先生一同感受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今天我们将穿越时空到1180年前的西湖去看看,唐朝诗人白居易一起去领略早春西湖特有的美景。(板书课题)

    二、作家及作品

    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唐朝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以乐府诗见长,其诗歌形象鲜明,语言通俗,每写好一首诗,都先让老人先读,不懂就改诗。

    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浪漫主义诗人,称为“诗仙”)、杜甫(现实主义诗人,称为“诗圣”)、白居易(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

    三、朗读

    1、自读,标出不会读的字词(抽一名学生读)

    2、纠错,范读(听节奏及感情)

    3、指导断句(意义划分法)

    4、学生自由读

    5、指名朗读

    6、齐读

    四、解题(引导学生完成)

    地点:钱塘湖 季节:春 事件:行(骑马游春)

    体裁:七言律诗(教师讲解: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认知)

    注:结合时代背景讲事件

    五、理解内容

    明确:结合注释,四人一组合作完成课文理解

    六、赏析(学生合作完成,教师引导)

    1、本文围绕哪两个字来写。

    明确:“春”、“行”

    诗人的“行”踪(游踪是如何的?从文中找出词语)

    孤山寺北--------贾亭西--------湖东--------白沙堤

    (注:抓题眼)

    2、诗人在途中看到了什么,用原文回答。(寻景物)

    孤山寺北--------贾亭西--------------湖东--------------白沙堤

    水 几 谁 乱 浅 绿

    面 处 家 花 草 杨

    初 早 新 渐 才 阴

    平 莺 燕 欲 能 里

    云 争 啄 迷 没 白

    脚 暖 春 人 马 沙

    低 树 泥 眼 蹄 堤

    3、行程找到了,现在我们看看写了什么“春景”?哪些属于初春之景?

    明确:春景-------水、云、鸟、树、泥、花、草

    初春之景(细节描写)-----水面初平、争暖树、啄春泥、 没马蹄

    早莺 新燕 乱花、浅草

    4、诗中哪句诗流露出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悟诗情)

    “最爱湖东行不足”,说明了诗人流连忘返、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体现了作者对“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赏析:“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因为还是初春季节,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由春的歌手和春的信使来展现出大自然刚从沉睡中刚苏醒过来。

    七、小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轻快明丽,令人目迷神驰。

    赏析诗歌的方法:抓题眼、寻景物、悟诗情(重点)

    八、作业布置

    1、赏析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2、背诵此诗

    板书设计

    所行 孤山寺 贾亭西 湖东 白沙堤

    对春的西湖春景图 所见 水涨云舒 莺歌燕舞 花乱草绿 喜爱和

    赞美之情

    所感 最爱 行不足

    钱塘湖春行教案 篇六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

    2 品味语言,体会诗词意境

    二、 过程与方法

    1 有感情的反复朗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2 对古诗词知识方面的知识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

    3 背诵诗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2 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2学情分析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刚刚进入初中,对诗词的教学还停留在小学要求背诵的阶段,而到了初中阶段古诗的赏析已是考试考查的范围了,所以在初中阶段除了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还需要教给学生赏析诗词的方法,并能够品味诗中的意境。所以在上课时除了让学生多读、美读、背诵,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完成教学任务,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中获得知识,得到美的熏陶。

    3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品味语言

    2、体会意境

    二、难点

    1、品味诗歌优美语言

    2、体会诗歌意境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1>导入课文

    苏轼有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写出了西湖美丽的神韵,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下白居易笔下的西湖吧!(多媒体出示西湖照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2【讲授】

    <2>自主学习

    A: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听录音,注意读音、节奏、停顿等

    2、自学诗歌,完成下列各题(学生通过朗读、查阅资料等方式完成下列各题)

    3、背诵诗歌,教师抽查

    4、了解并介绍作者、写作背景(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查询资料等方式对作者和写作背景有一定了解)

    5、给下列加横线的注音

    啄春泥( ) 没马蹄( ) 白沙堤 ( )

    6、文学常识填空

    《钱塘湖春行》选自《 》,作者( ),字( ),晚年又叫( ),( )代著名诗人,著有《 》。

    7、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几处早莺争暖树( )

    浅草才能没马蹄( )

    最爱湖东行不足( )

    B:细读诗歌,品味鉴赏

    8、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是西湖早春景象?

    9、这首咏西湖的诗,形象地描绘了湖上蓬勃的春意。作者绕湖而行,从( )到( )最后到( ) ,对沿途的景物展开描写,描写中还选择了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 )、( )、( ),从而突出了环境和季节的特征。

    10、“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两句诗体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活动3【练习】 <3>归纳总结

    总结《钱塘湖春行》的中心思想

    活动4【测试】<4>自我检测

    对这首诗歌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钱塘湖春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对钱塘湖美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华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把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感叹

    活动5【作业】作业布置

    背诵诗歌

    课前准备: 篇七

    1、制作导学案,布置学生查找与这首诗有关的资料,思考本课的重难点问题。

    2、多媒体PPT课件辅助教学。

    钱塘湖春行教案 篇八

    一、欲读——进入诗境。

    1、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片断。

    2、请你说一说:春天究竟在哪里?

    春天在。.。.。.更在白居易的诗里。让我们随白居易一起去钱塘湖游览一番。

    二、初读——感知诗意。

    1、学生自读。

    2、教师范读。并要求学生标注出停顿。

    (1)、教师讲解诗的节奏,学生找规律。

    (2)、结合幻灯展示的停顿齐读。

    (3)、以接龙的形式读诗。

    (4)、节奏既可以按音节划分,又可以按意义单位划分。范读。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4、学生介绍作者。

    5、同桌一人读,一人闭上眼睛想象,在脑海中勾勒图画。

    6、边想象画面边读。

    三、赏读——解其妙处。

    1、问题一:诗中的春景本事一些零散的片断,使人是如何把它组合成一幅幅流畅的画面的?

    明确:游踪。

    2、问题二:如果我们把这首七言诗的颔联去掉三个字,变成一句四言诗。你感觉怎么样才会不伤害这首诗歌的美?

    学生交流后回答:早莺争树,新燕啄泥。莺争暖树,燕啄新泥。

    3、问题二继续探究:

    早莺争树——新燕啄泥。

    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试读这一句,体会添加上的字词有什么表达效果。注意重音的处理。

    四、诵读——诗我交融。

    1、张开想象的翅膀,把你最喜欢的诗句所表现的画面和情感涌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2、学生描绘,教师板书总结。

    结合朱自清的《春》,品析颈联。

    男生读出醇厚,女生读出景美请柔。

    3、同桌之间吟咏背诵。

    4、制作卡片,送给同桌。要默写上这首诗。

    提示这些字的写法:啄,阴,初

    5、让学生到讲台前表演“春行”。

    6、春诗春歌知多少。

    拓展阅读赏析《春晓》、《咏柳》、《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五、读罢——咀嚼应用。

    “乱花渐欲迷人眼”在今天已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屏幕展示两组例句。学生齐读。

    布置作业:设计一个语境,恰当的用上“乱花渐欲迷人眼”。

    起立齐诵《钱塘湖春行》。

    板书设计:

    节奏

    春景 行踪

    水涨云舒 喜悦 孤山寺

    莺争燕啄 贾公亭

    花乱草浅 白沙堤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钱塘湖春行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钱塘湖春行》的翻译_《钱塘湖春行》教案【优秀8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4787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孙权劝学教案全国一等奖|《孙权劝学》教案(精选5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