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全国一等奖|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全国一等奖|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优秀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5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3、理解作者通过词体现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品味词作的豪放。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讨论、体会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进而感受苏轼的人格魅力。

    教学方法:

    诵读法、赏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宋代的词,明确是分为两个派别,即婉约与豪放。婉约,内容不外乎是离愁别绪,闺情绮怨。而豪放派便恰恰与其相反,内容比较宽阔浩荡,气势恢宏,让人读后有种痛快淋漓的感觉。苏轼是第一个用“豪放”作词的,并开始写作打破传统词风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其豪放词风的代表作。

    二、解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观眼前之景

    (题目)思历史之事

    抒一己之情

    三、研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1、上阙写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

    明确:景——雄奇壮丽景物描写的豪放

    “大”字写出了长江奔腾而来,汹涌澎湃的气势。“千古”则写出了历史长河的浩瀚渺远。

    作者从时间和空间上,把江水、浪花和千古风流人物融为一体,为全词设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空间和甚为悠久的时间背景。为全词奠定了昂扬的基调。

    2、这几句中哪几个字用得好?请大家展开想象,为我们描绘一幅赤壁美景。

    明确:“乱”写出山石险怪,“穿”写出高峻陡峭。

    “惊”写浪花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的情状。

    “卷”字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 .n .net et腾起伏的异景。

    作者从形状、声音、以及颜色三方面,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描绘了赤壁的壮阔景观,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

    3、面对这如画的江山,作者想到了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作者为什么用“初嫁”,而非“出嫁”?

    明确:人——英雄人物周瑜形象的豪放

    周瑜苏轼

    年龄34岁47岁

    婚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才华文韬武略才华恣肆

    职务东吴都督团练副使虚职

    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成

    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

    情——功业无成感时伤今的豪放

    4、讨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①就词论词。一方面,作者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个人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这本身就是内心积极地一种表现。另外,作者在千古人物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人生如梦,自己的一生又算得了什么,看到了人的渺小,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情怀。

    ②结合同期作品进行探讨。《赤壁赋》中作者虽然借客人之口道出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可劝解友人时“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作者从“变”与“不变”两种角度去看待水与月,巧妙地消释了友人的悲哀。这其实也是作者内心矛盾斗争的结果,遇到烦恼时,换一个角度,原先的烦恼也就烟消云散了。苏轼对人生忧患的化解,表现在词中就是一种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定风波》更是能体现出他坦荡达观的处世态度,上片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活脱出一个履险如夷、泰然自处、任天而动的仙人形象。下片“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多么从容,多么豁达。

    ③儒释道兼容并蓄的思想。向学生介绍苏轼的思想宏博开放,儒道释兼容并蓄,政治上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人生修养上则以释道思想为主。当身处逆境时,佛老思想就成为他求得自我解脱的精神武器,由此而形成了一种随缘自适、淡泊无为、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处世态度。

    ④成就与遭际对比。作者一生一贬再贬,越贬越远,可诗、词、文、绘画样样精通,其它方面也并非浅尝辄止,走到哪里都深受人民的爱戴。在密州,他第一次遭受贬斥时,为了捕蝗虫,抗旱灾,从早到晚奔忙在田间地头,亲身体验农民的疾苦。后来到徐州,为了抗洪排险,他整天身披蓑衣,脚穿草鞋,在最危险的地方出现,亲自指挥战斗。在杭州,杭州闹饥荒,有瘟疫,他自费购药,设置了医院还熬粥、煎药送给过往的行人。他的行动救了几千条命。还是在杭州,他疏浚六井,建筑长堤。他每到一个地方都得到当地民众的爱戴和信赖。甚至在被贬到海南的儋州生活窘迫的情况下,他仍然关心民生疾苦。这种品德实在可贵。

    四、评价《赤壁怀古》的艺术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味豪放派词人苏轼词作的整体风格

    (余秋雨:没有黄州被贬,一道天光就不能射向天际。)

    苏轼的豪放词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题材来看,怀念古代的英雄及其丰功伟业;

    2、从主旨来看,是抒发对英雄的赞美和壮志难酬的慨叹;

    3、景物描写来看,描写的都是意境高远、雄浑壮阔的景物;

    4、豪放的抒情方式与修辞手法:直接抒情。词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不借助任何景物和事物,而是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物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诗词中有很多种修辞手法,如夸张、拟人、对比、比兴、比喻、借代、设问、反问、对偶、反复等。而这首词中运用得最多的是比喻、借代和夸张。首先来看比喻,“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作者便用雪来比喻那被石头激起的浪花,形象生动,将浪花那种洁白表现得完美无比。而在后面,作者便用“羽扇纶巾”来借代周瑜,让其的雄英姿发在读者面前尽情地展现,使人心生崇拜之情与敬佩。这些修辞手法都是表现了一种豪放的气概,描绘了一种宽阔的氛围。而此词中最能突出苏轼豪放派词风的是夸张手法的运法。如“乱石穿宫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将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上的气氛和声势。凭借着夸张手法,作者用廖廖数十几个字便把石之险山之高浪之大形象地表现地读者面前。这一切,修辞手法的运用对其豪放风格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5、豪放的语言词句都运用得非常准确,生动,传神,于是产生一种豪放的气势。词中最能体现豪放风格的就是动词和形容词的运用。动词如“穿”、“拍”、“卷”三个动词运用得非常的绝妙,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诉说不同的感觉,描绘的陡峭山崖、汹涌驻浪、滔滔长江,都集中地体现了古赤壁战场那令人惊心动魄的雄奇景象。再来看形容词,“乱”、“惊”这些形容词也如那动词一样,较好地体现了赤壁的那种波澜壮阔的情怀,让读者如亲临其境,感觉那份博大。这些能体现豪放派风格的词被作者信手拈来,为其服务,拥有着最大气的感觉。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集中体现了豪迈雄健、慷慨奔放的词风。

    结论:我们应该学习苏轼积极、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五、课堂小结

    全词以江山之胜,英雄之业为题材,以纵横之笔将怀古、咏史、写景、抒情熔为一体,视野开阔,境界宏大,气势磅礴,格调雄浑豪迈,是豪放词的代表。

    六、拓展加深,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查阅一些资料,思考比较柳永《雨霖铃》和《赤壁怀古》的异同,就其思想内容或艺术特色写一篇短评。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篇二

    一、 第三册语文主要是诗词,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诗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原因如下:

    1、 在这一部分,高考时直接题和间接题都很多,关键是直接题较多,如:(1)作家作品、作家的姓名字号、并称及文坛地位等;(2)风格流派、文体;(3)名句填空;(4)对相关背景的了解、对主要内容和重点字词的理解;(5)对写作特点及艺术手法的鉴赏。

    2、 诗词教学从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谈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态度,小到言谈举止,都有影响。

    二、 这首词可以说是重中之重。苏轼是一个大家,就像讲诗经要《氓》,讲楚词要讲到屈原,讲魏晋诗要讲到陶渊明,讲唐诗要讲到李白杜甫,讲宋词不能不讲到苏轼,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文词对后代文人影响极大。

    三、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 背诵本词

    2、 熟记作家作品地位及并称

    3、 把握豪放词的意境及特点

    4、 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

    说教法

    一、 上片以讲授为主,用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引导学生去想象苏轼登赤壁怀念英雄的情景,尽可能使其有如临其境之感。

    原因是:我们的学生阅历浅,学生几乎没有登山观海的经历,如不引导,很难体会苏轼面对滚滚大江,想起历无数的英雄,看到赤壁形胜,想起潇洒多谋的周瑜,感叹自己壮志难酬的心情。但苏轼又不同于杜甫李商隐,他的性格更倾向于陶渊明李白,又不甘于消沉,所以以酒祭月,非常豪迈。

    二、 下片以讨论为主,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因为有了上片学习的基础,把握全词意境问题不大,讨论更能深入领会到诸如烘托借代等艺术手法;更能领悟到苏轼用词的精妙,如“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人道是”,我安排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正体现了上述认识和想法。

    说教学过程:

    一、 在导课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后面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区分打下基础。

    二、 在作者简介中,介绍得稍多了一点,有些内容似乎与本课内容联系不大,原想舍去,例如对苏轼在文、词、诗、书画并称方面的介绍,但又想到高考要考,所以就罗嗦讲了。学生虽然在小学初中学过苏轼的诗词,对苏轼有一定的了解,但越是熟悉的,越容易记不清楚,所以在这多讲了一点,算是对苏轼一个简单的小结,这样在讲三册24课《赤壁赋》时就可以让学生来介绍苏轼,加以强化。我想如能在适合的篇目中对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进行小结,平时就以全局观念注意点滴积累,就可以减轻学生高三复习的压力。这一点属于个人一点想法,希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三、 在背景介绍中,我分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介绍乌台诗案,讲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和本词有关的事实背景;另一方面对苏轼的胸襟性格做简单评价,便于学生把握词风和词人。

    四、 范读正音

    朗读是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朗读有利于记诵,朗读有利于理解,朗读有利于把握意境,朗读好了甚至可以以读代讲,朗读时要把握诗词不同风格、不同基调。这是一首豪放词,应读得铿锵有力。

    至于将字词板书,我个人认为在高中教学中依然必要,字词教学在任何时候都是语文教学中极重要的部分,传统教学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相反,近年来流行的所谓“素质教育”对字词教学有点忽视。平时时间充足时,我会在一单元学完后叫学生听写字词并注音,开始学生不以为然,以为是小学生的事,慢慢地倒引起了重视。

    五、 赏析部分

    一是把握对字词的赏析;二是把握意境,尽可能地再现当时的情景;三是对一些艺术手法赏析穿插其中;四是由于诗词跳跃性大,而我们的学生史学知识欠缺,所以我在讲述时补充了一些史学知识,这似乎把语文课讲成了历史,也不知得当与否,算是一种尝试,还望各位前辈提出批评意见。

    六、至于延伸比较部分,以柳词和苏词为例比较豪放词和婉约词的词风,是为了把学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性差异上升到理性,使这种感性更加深刻、明晰。

    在这一部分有些地方总结得不是很恰当,例如,把“壮志难酬之恨”说城是一种“悲愤”,“悲愤”一词明知用得不是很合适,但一时又想不出一个合适的词来替换,显得勉强和别扭。

    说板书及作业

    一、 板书基本上是按行文思路来安排的,这样安排一是便于总结写作特点;二是便于学生按思路记忆背诵—本来还安排尽可能课堂背诵,时间来不及没有进行。

    二、 作业为背诵体会和自学《江成子》,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风格,这样在指导检查作业时可以强调评价和鉴赏同一个人的作品,应从实际出发,我们所强调的风格流派不过是就其主要成就或主要方面来谈,不能一概而谈。

    自己的缺点有时是自己清楚的,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背面,旁观者更清楚,所以希望各位老师多提意见,畅所欲言,给我们年轻人一个不断进步的机会!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能力目标:

    1、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2、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情意目标: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

    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诵读本词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意境。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

    教学难点: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林语堂对苏轼的评价引入新课,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悲天悯人的道德家、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散文家、大书法家、一个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一个生性爱开玩笑的人。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就是苏轼,本文的作者。

    二、解题:

    (1)说说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杰出的词人、诗人和散文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宦海沉浮。

    (2)谈谈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看看“念奴娇”和“赤壁怀古”,哪个是题目?

    解释:《念奴娇》是词牌名,‘念奴’为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伎,因其音调高亢,遂取为调名。《念奴娇》又名《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湘月》《壶中天》等。上、下阕100字,有平韵、仄韵两体。《赤壁怀古》是标题。赤壁,即黄州,今湖北黄冈。?赤壁、赤鼻矶,并非真正的三国赤壁古战场。怀古:追怀古昔,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件。

    (3)讲讲宋词: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是古典文学继唐诗之后的又一文学高峰。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柳永、秦观等。豪放派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等。他们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养分。直到今天,宋词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4)聊聊背景:这首诗是苏轼在什么境况下写的?

    解释: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往黄州作团练副史。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他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而他于元丰五年写下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则堪称其豪放词的代表作。

    三、读文:

    (1)自由朗读;(2)集体朗读;(3)个别朗读;(4)听读课文。

    四、探讨:

    1、大家思考一下,文中哪些句写得比较有气势?可自由发言,说说你的理由。

    ——第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写得很好,其中的‘江’字,直接用一个“大”字来修饰,有一种横空而来的磅礴气势,开篇就定下了这种高昂的气势。

    ——第三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一句更有气势。三个短语分别从形、声、视等角度结合起来写,由岸边到江面、由江面到大江深处,写出了“赤壁”的雄伟壮丽,波澜壮阔的画面。请大家一齐读一读,要读出气势。

    2、读了这首词,你从中读到了什么?你能否从中读出一些问题?

    五、欣赏:

    (一)上片第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这一句的意思是:滚滚的长江水一直向东流去,大浪淘洗尽了千百年来江水中的风流人物。对吗?

    明确:“江水”比喻时光。如孔子曾经说过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苏轼只这一句就成了千古名句,想起苏轼,我们就会想起这句“大江东去”。如此的磅礴气势,更让我们联想起李白的那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这句词中江水有什么特点?此句在文中又有什么作用?

    明确: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浩浩荡荡、气势磅礴,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为一体。在这里,长江已不仅仅是一条流水的名字,更是滔滔历史江水的代名词。作者面对江水不禁心潮起伏激荡,怀想往昔无数的风流人物。为下阕英雄出场作了很好的铺垫。这一句似乎很熟悉,(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两句,跟苏轼这两句几乎完全一样,“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就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样不一样?(把“风流人物”换成“英雄人物”,大家觉得可以不可以?)

    ——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是“英雄人物”,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风流人物”?

    3、背诵第一句。

    (在苏轼的心中“风流人物”就是不同于“英雄人物”,究竟怎样不同,提醒接着往下看)

    (二)上片第二句:“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1、你读出了什么意味?

    明确:这里已经把前三个小句子具体化了,怎么具体化的?分别看看。

    (1)“大江”这里具体化为“故垒”;

    (2)“千古”这里具体化为“三国”;

    (3)“风流人物”这里具体化为“周郎”。

    ——如果说,前面是大场景、远景,而这里就是小场景、近景了,如同镜头拉近了。

    ——苏轼知道他所游览的不是真正的赤壁,“人道是”三个字就特意说明,“是人们说”。

    2、大家再考虑,这个地方能不能改成“周瑜赤壁”?

    明确:不能,“周郎”给人一种年轻的感觉。 “郎”字,显得特别年轻潇洒。

    3、大家再想想,人名与地名相提并论,即“周郎赤壁”,有什么特别意义吗?

    明确:赤壁是因为周瑜才闻名的。反过来说,周瑜因为在赤壁指挥了赤壁大战,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让周瑜留名的。齐背第二句。

    4、那么,“赤壁”是一种什么景观呢?接下来就进行具体描写了。我们一起来读、背。

    (三)上片第三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大家考虑,这三个短语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

    ——“乱石穿空”是从形的角度写的,写出了石头那种奇形怪状,那种参差交错。只有这样来写石头,才能写出战场的景观特点。

    ——“惊涛拍岸”是从声的角度写的。“惊”的繁体字怎么写?只有知道繁体字才知道这个“驚”的意义,这里是“驚馬”的意思,如惊马一样的波涛,拍击着岸边,非常凶猛,非常暴烈,翻江倒海,这是一江怒涛。

    ——“卷起千堆雪”则是从视的角度来写的,写出了“赤壁”的雄伟壮丽和波澜壮阔。

    2、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你觉得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

    明确:实写赤壁之险峻雄奇,动心骇目。巨涛拍岸,怒涛汹涌,浪花千叠,如雪堆积不断。

    v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气势;

    v “拍”——写出江水与岸拍击的力度;

    v “卷”——写出波涛的巨大力量。

    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寥寥数笔便勾画出一幅雄奇壮丽的雪浪图。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为下片追怀英雄渲染气氛。

    (四)上片第四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这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江山如画”是对前三句的概括,“一时多少豪杰”是对下阕写人的开启。

    “如画的江山”是一个舞台,是风流人物活动的一个舞台,在某种程度上,是如画的江山蕴育、塑造了风流人物。“一时”,指的当然是三国这段时期,而下片就集中笔墨描绘周瑜。

    ——上片描绘了一种雄奇壮丽的景观,而下片主要塑造了周瑜这个人。

    2、我们还是把上片一起来诵读一下。要读出豪情,读出气势。

    (1)男女生分句轮流读。(2)齐背。

    (五)“公瑾”再议(下片第一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1、试着修改一下原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我们能否把“公瑾”换成“周郎”,能否把“初嫁”换成“出嫁”。

    明确:不能换。

    ——公瑾是字,这里带着尊敬的态度去写。

    ——再用“周郎”就与前面重复了。

    ——初嫁,是刚刚出嫁,而“出嫁”则没有这种刚出嫁的意思。

    ——如果用“出嫁”,那就体现不出是小乔,而是老乔了。

    ——可是,我要告诉大家,这里,苏轼是真的“错”了,在指挥赤壁之战的时候,小乔并不是刚刚嫁给周瑜,而是已经嫁给周瑜十年了。赤壁之战是建安十三年发生,而小乔嫁给周瑜是建安三年。已经真的不是小乔,的确是老乔了。那么大家是不是要考虑一下,此处,苏轼难道真的不知道小乔已经嫁给周瑜十年了吗?那么苏轼为什么又非得那样写不可呢?

    明确:

    1、“风流人物”就是跟美女与英雄有关,是用美女来陪衬英雄,说明周瑜是特别懂得情感的,是懂得爱情的。在苏轼心目中,只会冲冲杀杀的人,不能算作“风流人物”,“风流人物”须得有儿女情长。“风流人物”不但要有武胆,还得要有柔肠。所以,苏轼这里故意把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跟十年前的周瑜的燕尔新婚放在一块来写,突出自己所敬佩所向往的周瑜“风流人物”那“儿女情长”的一面。

    2、关于“英雄人物”似乎只让人们想到了英勇顽强、刚毅果断、坚忍不拔,那样一种豪气,一种气概。就如同词中“雄姿英发”四字,表现的就是风流人物的另一面,即英雄气概的一面。

    3、那么“羽扇纶巾”说的又是“风流人物”的哪一面呢?

    明确:“羽扇纶巾”实际不是武将的装扮,而是文臣的装扮。是说周瑜有文采的一面。这里表面上写周瑜的外在装扮,其实以此来写周瑜智慧与聪明的一面。这样,我们就把关于“风流人物”一词解释清楚了。苏轼心目中所敬仰、所向往的,就是要做周瑜那样的刚柔相济、文武双全的“风流人物”!

    4、大家再想想,毛泽东《沁园春·雪》里的“风流人物”,能不能也这样理解呢?

    明确:不能。毛泽东的词中的“风流人物”有一定的政治意义,是指才能出众、品格超群、对历史发展有巨大影响的杰出人物。毛泽东在词中也一一列举:“唐宗宋祖,略输文采”“成吉思汉,只识弯弓射大雕”。说他们够不上“风流人物”,是说他们这些人是“武”有余而“文”不足,只有武略,而缺少文韬。所以,毛泽东才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知词人所感,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

    3、理解词人复杂的心境,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4、背诵本词

    教学重点: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理解词人复杂的心境。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教学方法:讲解法和讨论法

    教学计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刚才我所播放的歌曲应当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在前奏部分,我们首先听到的是战争前的鼓角争鸣,这样的歌曲我们自然而然就联想到三国这个充满纷争的时代,是个乱世。但乱世容易产生英雄,也所以就留下了很多英雄事迹能够让之后人来品评。那么大家来读一下这几个诗句,看一下这些诗句所品评的具体是哪些英雄人物呢?

    二、范读正音

    ⑴名家范读

    ⑵根据诵读指导和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朗读是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朗读有利于记诵,朗读有利于理解,朗读有利于把握意境,朗读好了甚至能够以读代讲,朗读时要把握诗词不一样风格、不一样基调。本词是豪放派开山力作意境壮阔气势宏大,赤壁奇景部分应读得铿锵有力气势奔腾,怀念英雄人物部分应读得慷慨激昂,最终的感慨抒怀应读得洒脱旷达。)

    三、研读课文,把握全词资料

    1、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上下两阙各写的什么资料?

    明确:上阕:描绘赤壁的景色。

    下阕:写周瑜的丰功伟绩和词人的感慨。

    2、题为“赤壁怀古”,上阕中写了哪些景观?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

    明确:①、大江、浊浪、乱石(形仰)、惊涛(声俯)千堆雪(色);

    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诗人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用惊天地之笔,泣鬼神之墨,极尽描摹之能事。“穿”写出山崖高耸入云的动势;“拍”写出了江涛的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卷”写出了波涛力量之浩大,展示了一幅阔大的雪浪图。

    3、为何用“风流人物”而不写成“英雄人物”

    明确:(在苏轼的心中“风流人物”就是不一样于“英雄人物”,究竟怎样不一样,我提醒等分析周瑜之后再看)“风流人物”是指武胆柔肠文韬武略刚柔相济、文武双全的杰出人物

    4、“周郎赤壁”还是“周瑜赤壁”?有什么异常意义吗?

    明确:“郎”字,显得异常年轻潇洒。周瑜因为在赤壁指挥了赤壁大战,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让周瑜留名的。

    5、题为“赤壁怀古”,三国演义、赤壁之战,里面的人物千千万万、英雄辈出,为什么苏东坡单单怀周瑜呢?

    捕捉有关描述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学生讨论)

    明确:小乔初嫁了——————年轻有为风流倜傥

    雄姿英发—————威武英俊气宇不凡

    羽扇纶巾—————风度翩翩儒雅潇洒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指挥若定,战功卓著

    6、词人那里“小乔初嫁了”有何深刻含义?

    明确: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其指挥战争时,年纪很轻,才华横溢;以美人衬托英雄,更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小乔之姐大乔系孙策之妻,故周瑜能取得孙权绝对的信任,这也是他能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7、“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怎样理解?作者从几个方面将周瑜与自我进行比较?

    明确:“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的句式应是“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

    周瑜————苏轼

    年龄:34岁47岁

    生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际遇:功成名就壮志未酬

    8、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进取还是消极?

    明确: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肯定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年华老大,功业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垂青史,已经立下赫赫战功。而自我还可能如周瑜那样吗?想到这,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可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并没有真正消沉,他又异常想得开,苏轼可能在想,如画的江山,儒雅的英雄,多情的美人,还有流传千古功业,即使周瑜这样的风流人物不也是被“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梦境一般,何x于执着呢?不如意事十之x,所以他异常洒脱,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所以,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达观豁达态度。

    四、拓展从这首词中你得出怎样的人生思考?

    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境,人生不如意事十有x,当你遇到人生苦难时,抱怨无济于事,伤感徒增烦恼,所以要学会自我解脱和心灵释放。

    五、布置作业:

    苏轼,我想对你说——————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赏析诗词的步骤方法,提高学生理解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为一体的手法。

    2、通过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拍岸”“裂岸”“强虏”“樯橹”的不同以及结尾的理解。

    3、通过朗读,理解豪放词特点及词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苏祠豪放的特点,体会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感和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旷达的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猜猜作者

    中国著名作家林语堂曾评价一个人。我们今天就上他的课,猜猜他是谁?

    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一个大书法家,一个创新的画家,一个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一个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一个酒仙,一个小丑(幻灯片投影)

    2、学生介绍苏轼、了解苏轼

    二、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配乐)

    2、明确词牌名、题目及词的类别:怀古诗

    明确怀古诗特点:观眼前之景写历史故事抒一己之怀

    3、速读上阙。提问:(观眼前之景)最有气势的是哪句?(自由发言)

    明确:“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推雪”

    提问:哪几个字富有表现力?来说说看。

    分析:“穿”写出乱石高耸入云的动态,化静为动。描摹出山势之险要、高峻。“拍”描摹出赤壁水势汹涌澎湃。“卷”表现出惊涛惊天动地、波澜壮阔的气势。

    三句运用夸张、拟人、比喻等手法,从形状、声音、颜色等方面写出赤壁雄奇壮美、波澜壮阔的景象。(板书:描壮美之景)

    提问:有版本作“惊涛裂岸”,试和原文比较,你认为哪个更好?(自由阐述)

    明确:“拍”更好些,“拟人”的使用,使得更形象,动态感强,而且其中还暗含声响。“裂岸”是从“形”上来写,这和第一句的视角重复了。三句分别从形、声、色三个角度写的。所以不能用“裂岸”。

    生齐读感受赤壁的壮美,领略苏祠的豪放。

    4、提问:作者在描摹了壮美之景后,用了一句过渡句过渡到写什么上?

    明确:由“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过渡到历史人物上。

    5、提问:作者站在赤壁古战场上想到了谁?他有何特点?(依文找特点)

    明确:英俊潇洒文武双全年轻有为镇定自若……

    “小乔初嫁了”衬托出周瑜年轻有为,春风得意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表现周瑜的儒雅、风度翩翩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刻画了周瑜从容自若,指挥若定的形象。

    6、提问:“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有版本作“樯橹灰飞烟灭”,你认为哪个更好?

    明确:“强虏”是突出敌方强大,衬托周瑜的英雄形象。“樯橹”是借代,代指曹操的八十万水军,更能体现水军的特点。

    7、提问:三国时期,有很多的风流人物,为什么苏轼想到的却是周瑜?(出示图表,学生分组讨论)

    人物周瑜苏轼

    年龄3447

    生活幸福美满贫困潦倒(妻子早亡)

    外表英俊潇洒早生华发

    职位东吴大都督黄州团练副使

    成就功成名就一事无成

    明确:感叹自己虽身怀报国之志却得不到统治者的信任和重用。借周瑜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所以才有了“多情应笑我”的感叹。(板书:叹风流之人)

    8、提问:对词人情感的理解,有人认为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我安慰,比较旷达;也有人认为此时的苏轼比较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你怎么看?(学生讨论)

    明确:旷达多于消沉

    苏轼和周瑜相比,苍凉和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他没有真正消沉,他特想得开。他在想:所有风流人物都将随历史的潮流而被涤荡了,即便周瑜这样的风流人物不也被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梦一般,何必过于执着呢?,所以特别洒脱,把酒洒在地上祭祀江月,这其实就是林语堂评价的“他是天生的乐观派”。(板书:抒旷达之情)

    9、齐读下阙并自由朗读试着背诵这首词

    三、小结并布置作业:

    怀古诗:观眼前之景写历史故事抒一己之怀

    课后阅读(1)林语堂《苏东坡传》(2)余秋雨《东坡突围》

    四、在齐声朗读中下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全国一等奖|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优秀5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4979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母亲节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教案]母亲节主题班会教案优秀5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