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
  •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5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一

    设计说明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特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1.注重动手操作,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本节课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填一填,说一说每种文具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元,是几元几角几分,使学生初步建立元、角、分与小数之间的联系。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重视合作学习。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动手操作、观察猜想、自主探究小数的意义。

    3.找准起点,促进知识的迁移。

    小数的意义借助元、角、分来掌握,必须经历感悟十进分数与小数之间联系的过程。教学中让学生结合文具的单价初步感受同一个数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实际意义的不同,引导学生运用迁移的方法理解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感悟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迁移在数学学习中的价值。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

    人民币学具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上课都带了哪些文具?说一说你买文具花了多少钱。

    学生自由汇报。

    2.今天我们就去看一看文具店里有哪些数学知识。

    (板书课题:文具店)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生活情境,引出学习对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经验,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

    ⊙探究新知

    1.填一填,说一说。

    出示教材80页文具店的主题图。

    师:从这幅图中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自由汇报。

    师: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图中文具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元,是几元几角几分。

    学生和同桌交流后汇报。

    组织学生填一填铅笔、直尺等文具的单价。

    预设

    生1:每本笔记本3.15元,是3元1角5分。

    生2:每支铅笔0.50元,是5角。

    生3:每把尺子1.06元,是1元6分。

    生4:每支钢笔6.66元,是6元6角6分。

    2.认一认,读一读。

    (1)正式认识小数。

    课件出示智慧老人的话:像3.15,0.50,1.06,6.66,…这样的数,都是小数。

    师:仔细观察这些小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

    预设

    生:多了一个小圆点。

    师:这个小圆点就叫作“小数点”。通常把小数分成两个部分,小数点前面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是小数部分。小数前后两个部分的读法不同,整数部分的读法不变,小数部分和整数部分的读法不同,看见什么数就读什么数,不用读出每个数所在数位的计数单位。

    (2)组织学生试读3.15,0.50,6.66。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读一读,互相纠正。

    组织学生交流明确小数的读法和表示的实际意义。

    师:6.66元,这里面的三个“6”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学生同桌交流后汇报。

    预设

    生:这里面的三个“6”表示的意义不一样。整数部分的“6”表示6元,小数部分的“6”分别表示6角和6分。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篇二

    《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内容:练习一的第3-7题。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加深对毫米、分米的认识。

    2、能力目标: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计算。

    3、思教目标: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间十进关系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2、难点:不同单位的数相加、减。单位不相邻的两个数的换算。

    教(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知识准备

    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请你按从大到小的顺序

    排列。

    2、填空

    1米=( )分米=( )厘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你们是怎么想的?

    二、导学阶段:

    1、教师发7厘米的纸条。注意提醒学生量的方法。这张纸条长多少?如果改用毫米做单位,该怎样表示呢?

    先讨论,再各抒己见。

    学生想的方法可能不同,有的用进率推算出来,有的用数的方法,只要是正确的,教师都要予以肯定,但要让学生明白:用进率推算比较简便。应该这样想:

    1厘米=10毫米,7厘米就是7个10毫米,所以

    7厘米=70毫米。

    (板书:1厘米=(10)毫米)

    2、量一量课桌高度。

    提问:

    这个课桌的高度是多少厘米?谁能说一说用分米作单位怎样表示?你是怎样想的?

    用迁移类推的方式就可推出80厘米=8分米。

    自己做,订正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说明:

    长度间的十进关系正、反两方面都可以用。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的第3、4 题。

    (1)第3题

    (2)第4题

    重点观察第1小题:

    1米-2分米=( )分米

    师:长度单位不同,不能直接计算,要把1米变换成10分米再计算。

    2、小测试:

    5分米=( )厘米

    43毫米+17毫米=( )毫米

    4分米=( )厘米=( )毫米

    60米=( )厘米

    22分米+8分米=( )分米=( )米

    30厘米=( )毫米

    90毫米=( )厘米

    45分米-36分米=( )分米=( )厘米

    86厘米-46厘米=( )厘米=( )分米

    3、第5-7题练习。

    四、小结。

    板书设计:

    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

    7厘米=(70)毫米

    80厘米=(8)分米

    1米-2分米=10分米-2分米=8分米

    教学后记: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圆,正方,长方形,三角形活动重点: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能够数出来

    活动难点:

    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能正确数出多少种图形

    活动过程:

    1、初步认识长方体。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拿出一个纸盒)。大家看,这是一个纸盒,谁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板书:长方形。

    让学生数一数纸盒有几个面?教学生有顺序的数法:上下,左右,前后各两个面,一共是六个面。

    再出示一个长方体实物,其中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要求学生看一看长方体的各个面和相对面有什么特点。

    这样使学生明白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两个面的形状相同。

    2、初步认识正方体。

    出示一些正方体的实物。问:谁知道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板书:正方体。让学生数一数正方体有几个面?并且指出正方体的六个面有什么特点?

    3、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

    4、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

    5、认识球体和三角形也同样列举出一些道具,例如:乒乓球、篮球、三角尺等。让幼儿在很直观的辨认出各种图形,并让幼儿自己列举出生活中都看见过哪些实物是什么图形?

    二、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五的第1—4题。

    三、小结

    回忆长方体有几个面,相对面一样吗?

    正方体、球体、三角形呢?

    课题10以内连加法第11周第4—5课时

    活动内容:10以内连加法活动目标:1、学会连加法2、能够准确计算

    活动重点:学习计算方法,能准确计算活动难点:正确,快速的计算活动过程:一、口算练习

    4+4 2+3 5+2 2+5 6+2 7+1 8+1 7+2 7+3 10+0 9+1 4+4 2+8 2+6 2+7 6+4 4+3 5+5二、新课学习

    教室里有2个同学,不一会来了3个同学,又来了2个同学,现在教室里共有多少名同学呢?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四

    单元内容:教材第2-8页的内容。

    单元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2、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单元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第一课时时、分、秒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重点:

    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

    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①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

    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

    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

    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

    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⑥感受几秒

    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

    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课本第6页第2题。

    2.课本第6页第1题。

    3.课本第6页第3题。

    4.课本第7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

    1.课件播放《长歌行》,说说你从中知道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实验数学)第五册、第118120页例1-例3。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的特征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通过对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贴心●(学难点: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机、投影片、铁丝等。

    教学过程:

    一、准备

    教师出示动物园篮球场平面图,提问:动物园篮球场是什么形状?长方形有几条边?有什么特征?

    二、诱发

    投影:例1 动物园篮球场长26米,宽14米,小狗花花绕篮球场跑一圈,它跑了多少米?

    课件展示:小狗花花围着篮球场走一周。教师:它走了多少米?怎么计算出来?(激发学生动脑筋想办法)

    26+14+26+14=80(米)

    长 + 宽 + 长 + 宽 =长方形的周长

    三、释疑

    1、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小狗花花走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四条边的总和。教师板书:长方形四边长度的和叫做长方形的周长。

    2、让学生比划周围一些长方形的周长。例如:黑板、桌面、课本等。

    3、展示:长方形对边相等。教师:根据长方形的特征,我们能不能找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其他方法。学生推导出下面的计算方法(利用对边相等)。

    26X2+14X2=80(米)

    长方形的周长= 长 X2+ 宽 X2

    4、展示:小狗花花先走一个长,再走一个宽。提问:这时它走了多少米?是长方形的周长的多少?展示:小狗花花接着走完全程。教师提问:剩下的路程是长方形的多少?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学生进一步观察后,推导计算长方形周长的第三种方法。

    (26+14)X2=14(厘米)

    长方形的周长=( 长 + 宽 )X2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板书几种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让学生观察以上几种计算方法,比一比发现第三种方法最简便。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5、让学生议一议: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几个条件?

    6、教师出示例2(投影),学生独立解答。

    7、教学例3,学生读题后,教师操作:拿一段长50厘米的铁丝,先量出一个长,用铁钳拧成90度角,再量出一个宽,用铁钳拧成90度角拧成一个长方形后,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剩下的部分等于什么?(铁丝的长度-长方形的周长)然后让学生根据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答此题。

    8、投影:(让学生在课堂独立做两道题)

    四、转化和应用

    投影:

    1、数一数,下图中有几个长方形。

    2、量一量各个长方形的边长,计算各个长方形的周长。

    课件:展示黄、红、蓝三个长方形。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5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5016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入团志愿书|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入团誓词范文【优秀4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