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_《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_《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精选9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篇一

    一、设计指导思想

    本课的教学是以“以学生自读自学、合作探究为主线”的指导思想而设计教学的,注重教师引导的过程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为目标,注重为学生的理解、感悟,积累搭好桥梁,拓展、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道阅读的兴趣,体会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学会正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扎扎实实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有一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感人故事,文章虽然语言比较平实,但描写具体,情感真挚。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课文内容并不难,而真正理解父子之间的真情,是有一定难度的。

    三、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以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父亲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为主线,写出了父与子各自的了不起,思路清晰非常便于教学。

    但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是教学本课的一个关键,好在四年级的学生正是自我意识强烈,而且感情比较丰富的年龄,这篇课文课文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我感觉只要方法得当,这篇课文的教学是对他们尽行感恩教育的好选择。

    四、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五、教法学法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利用课文中的情感资源,设计有感情的导语,把学生带入到课文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丰富想象后的语言训练为主线,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资源,抓住课文中的两条线,一是在父亲挖掘过程中的表现和其他父母进行对比,二是夫妻的挖掘表现与儿子在黑暗的废墟底下的对照。让学生在这样的对比中体会父亲的伟大、了不起以及儿子的了不起。

    六、媒体选择

    幻灯片、地震录像片段

    七、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体会地震带来的巨大灾难。教师安排了汶川地震中的一段视频录像,学生观看。观看后,提问:“你们想对地震中失去生命的孩子说些什么?”接着提问“假如你在黑暗的废墟中会怎么想,怎么做?”

    (二)回顾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再次默读课文,说说对课文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印象最深的是那句话?

    (三)再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学习。

    1、学生很快就会找到父亲挖掘的那句话“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我就用导语引导:突如其来的地震,把很多孩子都埋在废墟地下,哪有父母不心痛孩子的,他们都无比悲痛,看到这样的废墟,他们都怎样啦?(读第5自然段)而这位父亲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2、在学生回答后,我让学生对过去的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后的父亲的想法、儿子的想法进行想象。时间一分一秒地流失,父亲的意志受到了考验,儿子的生命也受到了考验。引导学生思考:儿子在这个过程中,为什么能这样顽强的坚持下来,从而引导学生说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是儿子生存下去的精神力量,也是父与子相互信任基础。教学中,不是穿插学生的朗读,更好体会父亲的伟大父爱父与子之间的相互信任。

    3、在理解父亲挖掘过程中那种坚定的信念时,让学生对“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进行讨论。这时候的父亲到底有没有精神失常。学生通过讨论,明白了父亲心中坚定的信念。

    (四)总结课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延伸、这对父子不仅感动了我们,更感动了周围的人,想象周围的人看了后会怎么说?

    八、教学评价设计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在交流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能够正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梳理出父亲的爱与执着。在交流“他挖了8小时,12小时……”这个段落时,我采用了让学生回答为什么不直接用挖了36小时这种方法,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父亲的了不起。

    在交流“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这一段落时,我采取了我叙述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的环节,然后说出在废墟底下整整煎熬地等待了38小时的阿曼达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这样既能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初步学会揣摩人物的心理,舍身处地的思考问题,初步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又能使学生受到高尚道德情操的熏陶。实现了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这一目标要求,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再次质疑完毕后,我主动引出有父爱老师想到了母爱,并配乐朗读我搜集的一篇文章,然后联想自己的父母为自己做的日常琐事,并布置把其写成文章,最后向学生推荐书目。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拓展学生的思维,加强学生的积累,让学生见识各种方式的爱;二是《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描述的父爱是必较外显的,而且是用地震这一特殊情况来展现的,可以说比较惊天动地,学生可能误以为只有那样才能称的上爱,我讲述文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平实中也能见真情,让学生懂得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事虽然平凡,并且他们认为是很平常、很应该的事,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的,这简单、平凡中蕴含着父对他们深深的爱与浓浓的情。从而使他们受到更加深的感恩父母的教育。

    总之,无论是教学的总体设计,还是某一问题的确定。我都始终注意力争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关注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与落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进入更高年级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 篇二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描写具体、情感真挚,讲述的是在美国的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所以在本课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来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一)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四)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一)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二)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重点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一)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本课生字。

    (二)教师准备课件。(用PPT制作的有关课文内容的文字片和与地震相关的图片与音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一)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进入第六单元的学习。这一单元,将让我们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第17课(师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三)检查生词

    (四)整体感知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儿呢?

    (五)文中的父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了不起父子)

    二、披文入情,感悟语言

    (一)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看看,文中的父亲为什么了不起。请大家默读课文1-12自然段,看看文中哪些文字让你感到了父亲的了不起?用波浪线把它们画出来,在旁边用一两个词简单地写下你的感受。

    (二)重点引导学生感悟朗读以下重点句段

    1、第3自然段

    (1)从哪里体会到了父亲的了不起?

    (2)从哪看出痛苦?为什么?痛苦到什么程度?用一个词来概括父亲此时的心情。

    (3)尽管痛苦,但他还是坚定地站了起来,透过“坚定”这个词,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

    (4)朗读,读出父亲的痛苦与坚定

    2、第5—11自然段

    (1)谁阻挡过他?是怎样阻挡的?

    (2)为什么父亲反复只说这一句?

    (3)分角色读课文。

    3、第12自然段:第一句:“他挖了8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1)从哪里体会到了父亲的了不起?

    (2)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

    (3)为什么说没人再来阻挡他?(引导学生学习5-11自然段)

    4、第12自然段:第二句:“他满脸灰尘……到处都是血迹。”

    (1)从哪里体会到了父亲的了不起?

    (2)体会外貌描写的作用。

    (3)你觉得这是一位什么样的父亲?(师板书:坚强执著)

    (4)联系生活,出示地震灾害图片。

    (5)用一句或者几句话写下你的感受。

    (6)小结全课

    (7)这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为什么说他的儿子也同样了不起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三、布置作业

    (一)写生字

    (二)摘抄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父亲的形象已经刻在我的心中,让我们深深感动。那么,他的儿子又为什么了不起呢?请大家自由读13至23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儿子的哪些画面感动了你?

    二、自读自悟,交流体会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感悟如下句段:

    (一)“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二)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三、展开联想,即时练笔

    (一)讨论

    大家设想一下,刚才有个同学谈到,当时埋在废墟底下的阿曼达也可能害怕,他害怕还是不害怕?请大家讨论一下,可以想象,可以用书上的语言来证明。

    (二)想象

    师:同学们,让我们跟随记录片,再亲自看看1994年美国发生地震的一刹那。就在灾难发生的这一刻,忽然楼房晃动起来,身体也跟随着晃动,教学楼象山一样向我们压下来,把我们送进了漆黑的废墟底下:

    师:只听见四周是────(生阐述想象)

    只看见──(生阐述想象)

    (三)练笔

    1、阿曼达是那样的了不起!他在废墟底下整整煎熬地等待了38小时啊!在这38小时里他都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用你的心去写,用你的想象去写,把了不起的阿曼达用说手中的笔写出来。

    2、请几位写得有代表性的同学朗读。

    四、诵读经典句段,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感情朗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二)分角色朗读父子对话

    (三)小结全课,拓展延伸

    推荐课外书《感悟父爱》

    五、作业

    (一)完成练笔

    (二)课外阅读《感悟父爱》

    (三)复习生字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描写具体、情感真挚,讲述的是在美国的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所以在本课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来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一)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四)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二)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重点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这句话的含义。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准备

    (一)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本课生字。

    (二)教师准备课件。(用PPT制作的有关课文内容的文字片和与地震相关的图片与音乐)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一)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进入第六单元的学习。这一单元,将让我们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第17课(师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三)检查生词

    (四)整体感知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儿呢?

    (五)文中的父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了不起父子)

    二、披文入情,感悟语言

    (一)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看看,文中的父亲为什么了不起。请大家默读课文1-12自然段,看看文中哪些文字让你感到了父亲的了不起?用波浪线把它们画出来,在旁边用一两个词简单地写下你的感受。

    (二)重点引导学生感悟朗读以下重点句段

    1.第3自然段:

    (1)从哪里体会到了父亲的了不起?

    (2)从哪看出痛苦?为什么?痛苦到什么程度?用一个词来概括父亲此时的心情。

    (3)尽管痛苦,但他还是坚定地站了起来,透过“坚定”这个词,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

    (4)朗读,读出父亲的痛苦与坚定

    2.第5—11自然段:

    (1)谁阻挡过他?是怎样阻挡的?

    (2)为什么父亲反复只说这一句?

    (3)分角色读课文。

    3.第12自然段:第一句:“他挖了8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1)从哪里体会到了父亲的了不起?

    (2)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

    (3)为什么说没人再来阻挡他?(引导学生学习5-11自然段)

    4.第12自然段:第二句:“他满脸灰尘……到处都是血迹。”

    (1)从哪里体会到了父亲的了不起?

    (2)体会外貌描写的作用。

    (3)你觉得这是一位什么样的父亲?(师板书:坚强执著)

    (4)联系生活,出示地震灾害图片。

    (5)用一句或者几句话写下你的感受。

    (6)小结全课

    (7)这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为什么说他的儿子也同样了不起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三、布置作业:

    (一)写生字

    (二)摘抄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父亲的形象已经刻在我的心中,让我们深深感动。那么,他的儿子又为什么了不起呢?请大家自由读13至23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儿子的哪些画面感动了你?

    二、自读自悟,交流体会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感悟如下句段:

    (一)“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二)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三、展开联想,即时练笔

    (一)讨论

    大家设想一下,刚才有个同学谈到,当时埋在废墟底下的阿曼达也可能害怕,他害怕还是不害怕?请大家讨论一下,可以想象,可以用书上的语言来证明。

    (二)想象

    师:同学们,让我们跟随记录片,再亲自看看1994年美国发生地震的一刹那。就在灾难发生的这一刻,忽然楼房晃动起来,身体也跟随着晃动,教学楼象山一样向我们压下来,把我们送进了漆黑的废墟底下:

    师:只听见四周是────(生阐述想象)

    只看见──(生阐述想象)

    (三)练笔

    1.阿曼达是那样的了不起!他在废墟底下整整煎熬地等待了38小时啊!在这38小时里他都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用你的心去写,用你的想象去写,把了不起的阿曼达用说手中的笔写出来。

    2.请几位写得有代表性的同学朗读。

    四、诵读经典句段,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感情朗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二)分角色朗读父子对话

    (三)小结全课,拓展延伸

    推荐课外书《感悟父爱》

    五、作业

    (一)完成练笔

    (二)课外阅读《感悟父爱》

    (三)复习生字

    作者简介:

    高娃,女,1973年10月出生,现任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内蒙古自治区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能手,全国优秀教师。论文《把握教学重点上好语文园地》获全国语文教学研究论文一等奖。

    《父与子》美国作家马克。汉林

    马克。汉林:mark victor hansen(马克·汉林)是一个专业演讲者,他在近二十年中,在三十二个以上的国家二百万人作了四千次演讲,演讲内容包括优秀销售策略,个人能力与发展等。他一直鼓舞人们创造一个更加强大、更有自己的未来,他给各行各业的人带来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原文

    曾经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

    在混乱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跑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楼的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

    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地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起火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

    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来帮忙。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出来。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在经过巨大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小学五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使学生受到父子亲情的感染,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件事怎样体现出父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秋天的怀念》,体验到了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今天,我们再来体验一下生命中的另一份重要的、伟大的爱──父亲的爱。

    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初读课文

    1、读通课文,注意读音。

    2、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后,一位父亲在希望非常渺茫的情况下救出了自己的儿子。)

    三、小组自学课文

    1、理清课文脉络。

    2、课文结尾说这对父子了不起,为什么这样说?谈谈你的看法。

    思考课文应该分成几大段?每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四、讨论交流

    1、课文结构:

    第一段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人们受到了伤害。

    第二段一位父亲去儿子的学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把儿子及其同学救了出来。

    第三段父子紧紧拥抱在一起。

    2、读文章的第2~23自然段,具体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找出重点的词。

    父亲了不起是因为:坚定、疾步、埋头、满脸灰尘、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

    儿子了不起是因为:不要害怕,我不怕藏(板书)

    3、通读全文,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⑴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⑵学生参照板书,逐步思考,独立概括中心思想。

    五、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1、结合生活实例,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别人,尤其是父母。

    2、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父亲节、母亲节的具体日期。

    3、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报父母恩情的事。

    教案点评

    本课通过教学最终要让学生深知为人父母,最疼爱的是自己的子女,而作为子女,最应报答父母的恩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基本独立学习了《秋天的怀念》之后,这篇课文更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主要通过阅读、思考、自学、讨论、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清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件事怎样体会出父亲对儿子的爱有。同时还要将这种德育和美育的渗透落实到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教师又有意识地安排了“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父亲节、母亲节的具体日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报父母恩情的事。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篇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预习时学习新字词,对于不懂的借助字典或者小组讨论等各种方法,解决难题。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昔日、废墟、 爆炸、瓦砾、破烂不堪”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3、积累描写人物佳句,初步领悟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认识八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如:“曼 墟 砾 爆”等生字。

    教学难点:积累描写人物佳句,初步领悟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入情入境

    1.PPT展示一系列有关四川汶川大地震时感人照片,特别是关于地震中父母和儿女之间的感人照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图片中认识地震,感受父母之爱,紧扣主题,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2、图片后感分享:

    a.指名让一两个学生说说看照片后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感情。

    b.师:同学们看了照片都有自己的感受。正所谓“地震无情,人有情”,地震虽然带给人们无尽的灾难,但在灾难面前,我们不放弃不抛弃,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在一起。无论是图片中的他们,还是课文中的这对父与子都是如此。今天我们要学习新课文,请打开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学习课文,击破生字词

    1、听课文录音,自由朗读课文划出不懂的生字词,不懂的生字可查字典或小组讨论,实在解决不了生词,再向老师提问解决。

    2、针对学生情况和生字词的难度,自主选择重点字词讲解。 如:“曼 爆 颤 砸 ”等字。如:

    爆 :注意偏旁是“火”,根据偏旁懂得区分“爆瀑 曝”,并以此对比联想记忆。可组词“爆炸”等。

    砸:读音是zá,平舌音。

    颤: 读音chàn 翘舌而且是前鼻音,可组词“颤抖”等。 读音zhàn 时,翘舌,可组词“颤栗”等

    砾:注意读音不能成“乐(lè)”,而是读li。可组词“瓦砾”等

    3、 学习多音字,对比记忆。先让学生查字典并组词,在黑板上板书出来,最后让他们读两遍。

    混 : hún(混话) 难: nán(困难) 颤:chàn(颤抖)

    hùn(混乱) nàn(遇难) zhàn (颤栗)

    4、讨论记忆生词方法

    【设计意图】: 讨论记忆生词方法,既加深学生的记忆的同时,又能让学生消化生字词,激发学生学习思维。

    5、检查生字,抽取同学,要求给出字词,读出读音并解释意思。

    昔日:xī rì 以前的日子,曾经,从前,大多用于写回忆文,书面语等

    爆炸:bào zhà 物体体积急剧膨大,使周围气压发生强烈变化并产生巨大的声响

    瓦砾:wǎ lì 碎掉的砖瓦石块。比喻没有价值的东西

    废墟:fèi xū 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破烂不堪: pò làn bù kān 破破烂烂的不成样子。

    颤抖:chàn dǒu 颤动,发抖

    6齐读生字词,巩固记忆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朗读课文,通过分组读,自读,齐读,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感知课文,知道故事大概梗概。

    2、在朗读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式,各小组找出描写父亲与孩子的语言、外貌、神态、心理的词句。

    3、有感情朗读找到的句子,看那个小组找得有快又多,并且读得最好。生评,师评。

    【设计意图】竞赛的方式会让学生更活跃地学习,同时也能更好达到“初步领悟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的教学目标。

    总结回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11个生字词,并学习了三个多音字,而且大家在学习中发现了一些记忆生字词方法,你们都很厉害,希望能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保持,现在我们再次齐读课文,看你们能否读准生字词了。

    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预习课文,并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多音字:

    混 : hún(混话) 难: nán(困难)

    hùn(混乱) nàn(遇难)

    颤:chàn(颤抖)

    zhàn (颤栗)

    【设计意图】由于其他的生字词是在PPT上演示的,所以黑板上只板书多音字。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复习生字词

    2、学会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能大概复述课文中的故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父亲抢救儿子的一切经过,解读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2、 学会理解父母之爱,懂得感恩。

    教学重点:了解父亲抢救儿子的一切经过,解读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难点:学生解读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1、出示练习,让学生复习上节课的生字词。

    a多音字填写练习(抽个别学生回答)

    混 : hún( ) 难: nán( ) 颤:chàn( )

    hùn( ) nàn( ) zhàn ( )

    2、让学生默读课文,请一两个学生口述故事的大概情节。

    【设计意图】这样的导入,有利于学生消化上节课遗留下的知识难点,同时让学生复述故事,既达到锻炼口语和胆量,也让学生更加深这篇课文的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以读导学,感悟父亲

    1、自由朗读,把上节课找出描写父亲的句子再读几次,用口头语描述父亲的形象

    2、分角色朗读父亲与阻挡的人之间的对话。讨论“父亲真的是精神失常”?

    3、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父亲了不起的句子。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读自悟,读出个性,读出自我。

    4、抓重点句子,设计提问,重点解读

    a:“不论发生什么事情,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板书“父亲 爱”)

    b:“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而是要从8小时写起?

    (板书“挖”)

    5、“体验一分钟”,让学生闭着眼睛体验一分钟,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深深地体会36小时的艰辛。

    6、创新提问:假如父亲挖了36个小时之后,却发现儿子已经死了,这个父亲还是“了不起“吗?”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去解读课文,当这个残酷的结局呈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的感情是一种冲击,但却让学生思考,更能坚定学生明白自己为什么而感动。

    (三)高潮迭起,感悟儿子

    1、 通过分角色朗读,齐读,竞赛读等方式,再次让学生感受父子之间的“了不起”。

    2、 在各种“读”的基础下,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能表现儿子的“了不起”,为什么?

    3、分角色朗读父子之间的对话,并模拟情境。

    4、抓重点句子,设计提问,重点解读。如:

    a: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先出吧!”

    师:儿子坐作出这个决定,他了不起吗?是什么力量促使他这么做的?

    b:“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师:表达了儿子的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板书:信任)

    5、个性阅读,畅所欲言。学完本篇课文每个人都有很多感受,让学生抒发感情,深化对文本的认识。

    (四)拓展延伸

    播放防震知识,让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用,作用生活。

    (五)总结回顾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这对父子的“了不起“,感受到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无私。今天这节课,只是一个开始,以后我们都要懂得珍惜回报父母之爱,向这篇课文的小主人公学习,做一个勇敢又了不起的儿女。好不?

    (附)板书设计

    父 了不起 子

    挖---------------→ 等

    爱 信任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感受父亲对儿子的无私而真诚的爱;感悟儿子对父亲的信赖。

    2、从读中感悟,从对比中体会地震中父与子的伟大。

    3、在创设的口语交际活动中,学生恰当地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

    1、师述:

    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了一场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30万人受到伤害。那是怎样的灾难哪?地震太可怕了!震后的废墟更危险,因为那里随时可能发生xxxx。课文讲的就是发生在废墟的事。让我们来读读课文。

    2、(引读)在混乱中(读第2节)。

    3、读议:

    此刻,父亲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出父亲的话吗?(极度悲痛,撕心裂肺地喊叫声)

    4、读中体会重点句:

    (引读)跪在地上大哭一阵后,他猛地想起……(点击句子1)出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你读懂这句话了吗?好!我来把前半句改一下,你们说后半句,谁来试一试?

    ⑴ 阿曼达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很苦恼──

    (父亲和阿曼达在一起商量如何解决。)

    ⑵ 阿曼达在和同学踢足球,腿骨折了,疼得直流眼泪──

    (父亲带着阿曼达去医院,帮助他恢复健康!)

    ⑶ 对!说得真好!大家说说,现在阿曼达被压在废墟下,生死未卜──

    (父亲想办法找到他。)

    5、小结:

    对!如果他还活着,父亲一定要马上见到他,看他是否受了伤;万一死了,也一定要见到他!这就叫──(再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二、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4~24自然段,划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

    ⑴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① 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的爱是多么伟大。

    ② 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

    ③ 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④ 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⑵ 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学们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

    ① 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难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

    ② 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生说。

    ③ 指导读:

    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他们心中似有千言万语,让我们用朗读来表现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吧。请大家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⑶ 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源于那朴实而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

    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三、口语交际,升华感情

    1、是的,大家都觉得这对父子了不起,周围的人们包括那14个孩子的父母就更加觉得这对父子了不起了,我相信他们之间一定会谈论些什么,或者对这位父亲说些什么。

    2、自由选择角色,同桌进行对话练习。

    3、师:千言万语化作我们真诚的祝福,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对了不起的父子,齐读课题。

    四、拓展阅读,布置作业

    1、回忆孟郊的古诗《游子吟》。

    2、补充表现伟大母爱的文章《娘》。

    3、布置作业:

    记下生活中父母为我们做的看起来微不足道,却又饱含深情、饱含母爱的事。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爱 信赖

    了不起

    四年级下册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请你讲一讲生活中父母对你的爱。

    2、是啊,父母的爱是平凡、朴实、无私的。母爱如太阳,热烈而温暖,父爱如海洋,深沉而含蓄。或许,我们并不在意他的存在。可是这种平凡的爱在我们生命遇到危险时会创造出惊人的奇迹。今天我们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和作者一起去体验伟大而无私的父爱。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并互相检测生字。

    3、教师检测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名读课文,检测学生是否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再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2、汇报交流读书情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课文,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2、汇报交流读书体会,随机指导学生朗读。

    五、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1、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描写了这对父子了不起,这些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为什么文中反复三次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回顾课文内容。

    2、1994年1月17日凌晨美国洛山矶西北部发生的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桥梁坍塌,公路断裂。繁华的城市瞬间变成一片荒原。是父亲的坚定与绝不放弃,在儿子生命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创造出了惊人的奇迹。(板书课题)

    二、品读体验

    1、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对父子了不起,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旁边。

    3、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并带着自己的感受练习朗读。

    父亲的了不起

    (1)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学生读出坚定的语气。)

    (2)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作者不厌其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儿子的了不起

    (1)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是你吗?”(儿子凭什么认为来救他们的人是他的爸爸?)

    (2)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指导学生读出兴奋的语气。)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三、感悟写法,读写结合

    1、引导:这篇课文生动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歌颂伟大的父爱,赞扬深厚的父子之情的。

    让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具体句子感悟。

    2、今天我们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伟大无私的父爱,可是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这种惊心动魄的事。父母的爱啊就是早起为我们热好的牛奶,就是上学路上一声声的叮咛,就是风雨中加在我们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们都感受着父母那种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请把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选一件写下来,送给你的父母吧!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难点: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新导入课

    同学们齐读《父爱》这首诗歌,并谈谈读后的感受。

    师:是的,父亲是一棵大树,用枝枝叶叶给予我们世界上最安全、最温暖的庇护。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深沉而宽广的父爱。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 整体感知课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地震中父亲与儿子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在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三、认读生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交流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并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

    2、观看洛杉矶大地震留下的图片,并从中认识课文中必须掌握的生词。

    3、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 品读课文,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1、 快速浏览课文,文中告诉我们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2、 学生齐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 学生静心默读课文的1—12自然段,体会父亲的了不起,并找到相关的语句写上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4、 交流:

    <1>抓住父亲面对不同的人的劝告,回答的却是同样一个意思的三句简单的问话,“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体会父亲不同的心情。创设情境,指导朗读,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2>抓住“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这句话中的 “挖”字体会父亲的了不起。指导朗读。

    讨论: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父亲挖了36小时,而要这样罗列时间的进程?

    创设不同的情境,指导朗读这句话,在读中感受如山的父爱。

    〈3〉抓住“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句外貌描写,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5、 小练笔:36个小时过去了,可儿子仍生死未卜,父亲会对儿子说些什么了?

    五、 总结

    同学们动情的话语,让我们再次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下节课我们走进阿曼达,看看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又有怎样一位了不起的儿子。

    板书: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了不起

    儿子

    小学五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篇九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中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与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课文中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与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学生观看地震场面的录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出示课文的第一段,生读:

    30万人,四分钟,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如此强烈的对比,你该怎么读出它。

    洛杉矶大地震已经过去了12年,但这幅画面却定格在了人们的心中:出示课文主题画。

    3、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在这对父子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反馈交流: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旁人的劝阻,经过38小时拼命地挖掘,终于在地震的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14个孩子的故事。

    三、学习生字新词

    1、指名学生读课文,正音:

    学生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相机指导释词的方法。

    同桌互相生字新词,互相纠正。

    2、指导书写:

    矶:最后一笔像“飞”字的第一笔。

    砸:注意笔顺。

    颤:结构要紧凑谦让。

    四、再读课文

    默读。

    在你有话想说的地方做上批注。

    交流反馈。

    五、总结

    这是一个感人的真实故事,故事中处处流淌着真情,父亲使你发出的感慨又何止这些呢,随着下节课的深入,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思考。

    第二课时

    一、走进父亲的内心

    找出集中描写父亲外貌的语句:(第12段)

    指名读。

    学生反复朗读,读到你想说话了就停下来。

    父亲总共挖了38小时,38小时整整一天半还多两个小时,文中这样排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生读。

    哪些人阻挡过他?

    孩子们的父母劝阻道:“……”

    把父亲的念头读出来:“儿子在等着我。”

    消防队长挡住他:“……”

    父亲的信念是:“儿子在等着我。”

    警察走过来告诉这样做很危险,让他马上回家。

    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引读:“他埋着头挖了8小时,12小时……”

    在这漫长的38小时艰难地挖掘中父亲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精神、身体)指名读。

    38小时不吃不喝不睡还要在进行这样超强度的挖掘,如果是你会怎么样?再读。

    是什么让父亲如此的勇敢?是什么让父亲变得如此的坚强?又是什么让父亲变得如此执着。(坚定的信念 父爱)

    二、感受父爱的力量

    1、品读描写语言的句子。

    2、父亲挖到了,儿子还活着,阿曼达被困时与其他孩子的表现有什么不同之处?

    3、阿曼达有一个活下来的信念:无论发生什么,父亲总会和我在一起。

    4、父亲对子女宽广深厚的爱,让儿子在困境中拥有希望,儿子的这种态度也影响着周围的孩子,他们都获救了!

    三、体会父爱的伟大

    如果让你给父爱作个比喻的话,你会说:父爱像……

    四、拓展

    阅读同步阅读相关主题的文章。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坚定的信念 儿子

    父爱

    如:山、海……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_《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精选9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5034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精选100篇】第一朵杏花语文教学设计(精选8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