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_小学数学教案(优秀6篇)
  •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_小学数学教案(优秀6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3-03-07 18:20:38
  • 移动端:小学数学教案模板_小学数学教案(优秀6篇)
  •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贴心整理的6篇小学数学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物体有轻有重,逐步加深对轻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学生体会到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体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够分辨什么样的物体轻,什么样的物体重.

    教学难点

    1.通过中介物体、等量代换比较物体的轻重.

    2.运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用具

    弹簧秤、皮筋、简易天平、水槽和托盘、蓝、绿、黄、红四种颜色的盒子各九个(绿的和蓝的为空盒子,绿的比蓝的轻,黄和红盒子中装东西,轻重相近,比白蓝盒子都重,四个盒子中绿的最大,蓝的最小,黄的和红的大小中等且相近.)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掂球游戏”感受轻重

    (一)游戏

    教师介绍游戏:游戏叫“看谁扔的远”.同学们每人拿一个球在同一条线后面往前扔,如果有两个球让你挑,为了扔的最远,你会怎么挑呢?

    (二)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轻重不同的球,让一个学生到前面挑一挑.教师双手端平并同时递给学生并给予协助,让其他学生看到掂的过程.

    (三)小结

    看来物体是有轻重的,有的比较轻,有的比较重,而且有时候,分辨他们的轻重,是很重要的.并且用我们的两只小手,就能感受到它们的轻重,你们想不想都来感受感受?

    二、活动二:掂自己身边的物体,感受轻重

    (一)请你从你身边选两样物品,用手仔细的掂一掂,感受一下谁轻谁重,并把你的感受告诉给你同组的同学听,看谁选的物品和别人不一样.

    (二)小组汇报

    教师:哪个组已经掂完了,愿意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三、活动三:掂不同的盒子,感受轻重

    教师:看来你们的感觉非常准.老师有几样物品,想借你们的小手感受一下,判断一下他们的轻重,愿意吗?

    (一)实验一

    教师:我看到想参加我们活动的同学,现在都已经坐好了,在等我把东西发给他.

    1.发蓝盒子和绿盒子

    要求:绝对不许动,只能看,观察观察 ,猜一猜这两个盒子哪个比较轻,哪个比较重,但你猜的一定要有道理,一会说给大家听一听.

    2.你觉得他们两个比,谁轻谁重?为什么?(大的重)

    3.到底谁轻谁重,赶快试一试!(学生动手掂.)

    4.说说你的感受?还想接着玩吗?

    (二)实验二

    教师:想玩的同学又已经做好准备了,眼睛都看着老师呢.

    1.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黄色的盒子,还是不能动手,你再猜猜看.这3个盒子中谁比谁重?谁比谁轻?可以四个人小声的商量商量,一会把你猜的道理说给同学听听.

    2.教师请同学说自己的猜想.

    3.到底谁猜的对呀?你们是不是特别想知道.动手试试吧!

    4.教师提问:这个绿盒子怎么一会儿轻,一会儿重?它到底是轻还是重?

    5.这次为什么很多同学没猜对呢?

    6.小结:看来,并不是物体越大就一定越重,越小的物体就一定轻.

    (三)实验三

    教师:如果还想玩就请把绿、蓝盒子轻轻放到位子里,看哪个组的动作又快又轻!

    1.老师这儿还有一个盒子,还是不能动,你能判断出他们谁轻谁重吗?只凭观察,你们能判断吗?

    2.怎么这次有很多同学都不做判断?怎么不发表意见了,有什么困难吗?

    3.同学们都认为,只凭观察已经不能判断它的轻重了,你们想怎么办?(动手掂一掂)

    4.说说你的感受,有不同的感受吗?换手再掂一掂.

    教师提问

    (1)你们有同样的感觉吗?(学生出现分歧.)

    (2)咱们的意见不一样了,这可怎么办呀?

    (3)看来,在有的时候用我们的一双小手也不能准确的判断出物体的轻重了,那么有没有办法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结合“摆碗筷”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会学习乘法口诀的学习过程与方法。

    2、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做家务”(2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以及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呈现孩子“摆碗筷”的情境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探索筷子的双数与根数之间的对应,填表表示这一对应关系,再根据这个表,写出乘法算式,编制2的乘法口诀。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不仅学习了2的乘法口诀,而且体验了乘法口诀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将对学习后继的乘法口诀产生积极的迁移和影响。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校为乡镇村办中心小学,学生的学习条件、学校的教学条件有待于完善,如缺少多媒体教室,不能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主要还是以挂图和准备好的小黑板以及教师自制的教具为主要教学手段。由于本地区属于城乡结合地带,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家长大多都是以经营小生意为主,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检查和辅导自己孩子的功课,以至于本班有部分学困生。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平时对这些同学总是耐心辅导,给予他们帮助,使得这些学生也都能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在家里会做家务吗?(展现挂图)

    星期天,家里来了好多客人,爸爸妈妈都忙着招待客人,烧菜、做饭,小明也过来帮着做家务活,你们看(老师指着挂图,让学生观察)小明在做什么呢?(生:帮着摆碗筷。)

    师: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做家务(摆筷子)”这一情境来学习2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做家务)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看图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明摆碗筷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同桌互相说说,再汇报。)

    生:桌上摆了9个碗,3双筷子,可能吃饭的有9人,应该摆9双筷子,已摆好了3双,还要摆6双……

    师:请同学们看看小明是怎样摆筷子的呢?(一双一双地摆)你们能帮助小明把其余的筷子摆好吗?

    生:能。

    2.摆一摆,数一数。

    (1)请每位同学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想一想:共要摆几次。(9次)要求边摆边说:一双筷子有2根,2双筷子有4根……

    (2)学生自己动手摆,边摆边说。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帮助,请个别同学示范。)

    (3)汇报。你摆了几双筷子?共几根?你是怎样数的?

    (4)比一比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有的学生一根一根地数:1,2,3,4,…,18根;有的学生两根两根跳着数:2,4,6,8,…,18根。)

    先让每个学生看着摆的小棒与同桌互相说,然后全班闭着眼睛说,小组内说,个别说。

    3.填一填。(用小黑板出示这个表格)

    几双筷子

    1

    2

    3

    4

    5

    6

    7

    8

    9

    几根筷子

    2

    4

    (1)观察思考。这个表格表示什么意思?

    (2)试一试。独立把书上的表格填完整。

    (3)交流订正。“你填的数是几?为什么填这个数?说说你的算法。”

    生1:我是边摆小棒边数边填表。

    生2:我是先数一双2根,2双就是在一双的基础上加2根,即用2连加的方法。

    4.试一试。

    (1)根据表格写乘法算式。

    师:1双筷子2根也就是几个2?(1个2),那么1个2是2,用乘法算式表示,你们会吗?

    (同桌交流、汇报。老师板书:1×2=2。)

    师:2双筷子呢?(2个2)

    2个2是4,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又是怎样的呢?

    (交流、汇报。老师板书:2×2=4。)

    师:同学们很聪明,那你们能根据表格写出3双、4双、5双……9双所对应的乘法算式吗?

    (学生同桌交流后,独立填写算式,再汇报;老师按顺序板书乘法算式。)

    (2)根据乘法算式,编一编乘法口诀。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学了5的乘法口诀。想一想,5的乘法口诀是怎么编的呢?你们能根据这9个乘法算式编出对应的2的乘法口诀吗?(能)

    (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

    (3)交流订正。可让个别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其他小组同学补充,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按顺序写出乘法口诀。

    (4)学生齐读乘法口诀。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2的乘法口诀”;仔细观察,同桌讨论“2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学生口述发现的规律,老师用彩色粉笔圈注。)

    5.读一读、记一记。

    (1)按顺序齐背。

    (2)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口令。

    (3)教师指表格中任一组信息,学生说口诀。

    (三)巩固新知、拓展思维

    1.游戏(对口令)。

    形式多样:可以师生对口令,小组之间对口令。内容是:两道乘法算式与一句口诀对。如,2×3,3×2,对口诀二三得六。

    2.圈一圈。

    (把第15页练习第2题写在小黑板上展示)先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然后反馈订正。

    提问:(指着小黑板上已填完的表)观察这些圈起来的数,你发现了什么?(双数)没有圈起来的数呢?(单数)

    3.比一比,哪一组获胜。

    规则:每一个同学先独立完成第15页第3题,然后老师选两组同学进行接力,其他同学当评委。接力同学每人只做一题,然后按顺序传给下一位同学,最先完成又全对的小组获胜。让同学说说比赛的感想。

    4、综合拓展题。

    出示15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反馈订正。要求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总结

    请小朋友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及操作、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建立分数概念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寻求分数,能自己往下写分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成功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初步建立几分之一分数的概念。

    教学用具:

    各类卡片图,各类折纸。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T: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在奥运赛场上有公平、公正的裁判员,在法庭上有公平、公正的大法官,在学校里老师又用公平、公正的方法来教育我们,你也想做一个公平、公正的裁判员、小法官和小老师吗?(想!)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出示:小华、小丽两个小朋友。

    a:出示6个大苹果,怎样公平、公正来分一分。(要求学生说出平均分成两份,学生上去分好。)

    b:出示四罐牛奶,怎样公平、公正来分一分。(平均分成两份,学生分。)

    c:出示两个汉堡,又该怎样来分?(齐分,学生上去分。)

    (小结:我们都把它们进行了平均分板书。)

    d:出示一个大饼,你能公平公正地来分一分吗?你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数来表示吗?

    揭题:我们要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它叫做分数(板书)

    (二)探究新知,不断摸索:

    1.认识。

    T:刚才我们把一个大饼通过平均分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我们就可以用一个分数来表示,这个分数就是。那怎么来书写呢?跟着老师一起写(学生举起手指一起写),先写──表示平均分,再写2表示把大饼平均分成了2份,再写1表示其中的一份,读作二分之一(齐读两遍,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边演示边说:把大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教师拿起分好的大饼:左边这一份是整个大饼的,那右边这一份呢?(齐说:)

    同桌活动:从信封中拿出各种折纸,你能折一折这些图形的吗?(请学生交流,注意语言的表达。)

    T:老师也忍不住想来折一折了(拿起一个正方形的折纸,随便一折,将它剪下,举起一块说是。)(学生反对,强调没有平均分不能用分数来表示。)

    T: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没有碰到过的例子?(学生交流。)

    2.自己再想一个分数,把这个分数折出来,画出来。

    请学生同桌合作,利用折纸,折出自己想出的一个分数,用画阴影部分的方法表示好,并请画得最快的几个小朋友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写上你所表示的分数。(教师选取部分,一起评价,并说说这个分数所表示的意思,注意学生语言的表达)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一口气来说一说:

    2.用手势来判一判:

    3.根据分数在图中涂阴影,仔细观察,比较一下这些分数的大小:

    4.它是一个长方形,把它这样对半平分,再平分在每一块上涂上颜色,你知道每种颜色是整体的几分之一吗?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今天,你收获了多少,能一起来分享吗?

    2.课外,请你再去折一折,你还能折出多少分数来?

    3.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四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的小学生活,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习的习惯和常规。但孩子们由于存在着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让他们达到学段目标。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四个领域,八个单元。

    1、数与代数:

    a、主要学习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口算、笔算。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会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两步运算。

    b、学习质量单位千克、克、吨。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千克、克、吨的实际大小。掌握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c、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

    a、学习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b、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统计与概率:学习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4、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搭配中的学问交通与数学时间与数学(一)时间与数学(二)四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这一阶段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主要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后进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学习的有心人,点点滴滴地学习,可以把学习变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谢谢大家阅读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左和右,体会左、右的相对性.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2.不断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3.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办事效率.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上下楼规则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教学难点

    体会左和右的相对性.

    教学设计

    一、初步认识左和右.

    (一)活动一:认识汉字.

    1.教师:老师早知道你们没上学的时候就认识好多的字,对不对?

    出示汉字:左右

    2.教师:谁认识?都谁认识左和右?把手举得高高的.

    3.教师:你们真棒!那么多同学都认识!你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那只手呢?你用右手做什么?

    (二)活动二:通过左和右介绍自己

    1.教师提问:谁能把你的手举得高高的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哪是你的左手,哪是你的右手?你的左手和右手可以帮你做什么?

    2.教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的身上还有没有这样成对的好朋友,想不想向同学们介绍介绍?(眼、耳、脚……)

    (三)活动三:找朋友游戏.

    1.教师:我们的。身上有那么多的好朋友,下面咱们就来找一找这些好朋友,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

    2.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我一说左手,你立刻把左手举起来,一说左腿立刻指左腿,说哪指哪,看谁反应最快,指得最准确.

    3.放“找朋友”的音乐,慢到快,由有规律到无规律:右手、左手、左腿、右腿、右肩、左手(空)摸左耳,右手(空)摸左耳……

    (四)活动四:找位置.

    教师过渡语:爱吃水果吧?桌面上每个袋子里都装了一些水果,轻轻倒出来.

    1.看见什么了?

    2.请像我这样摆上三种水果.(苹果、桔子、梨)

    教师提问:最左边是什么?最右边是什么?

    3.拿出香蕉,把香蕉和苹果挨着,放在苹果的右边.再拿出西瓜,西瓜和梨挨着,你们说放在哪儿?桔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4.盖住三个水果贴在右边,告诉学生从右数梨是第四个,能猜猜白纸后面藏着几个水果?为什么?现在一共有几种水果?

    (五)活动五:找同学家.

    教师过渡语:左和右的用处太大了,你们看生活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1.出示图片:找朋友

    教师:小龙到好伙伴小明家去玩.只知小明家在左边,到底是几号呢?他犯难了,你们能不能帮帮他?

    二、进一步认识左和右,使学生明白左和右是相对的.

    (一)活动一:讨论.

    1.指定学生和老师一起玩.

    2.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右边正好反着,到底谁做错了?

    3.把你们的右手举起来,判断一下我们俩谁做得对?

    4.怎么办?

    教师:由于老师与你们站的方向是相对的,所以咱们的右手刚好相反.(玩拍手游戏.)

    (二)活动二:帮一帮.

    1.出示图片:上学路口

    教师:小明上一年级了,他想我都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我要自己去上学,于是,妈妈欣然同意了,妈妈把上学的路线告诉了小明.到了路口,可把小明难住了,你们能帮帮他吗?

    2.找人来指一指.像小明这样站好指右边.

    (三)活动三:上下楼梯.

    1.出示图片:少年宫

    1.教师提问:这些小朋友是靠右边走的吗?

    2.展开讨论.

    3.学生体验.五人模仿上楼,五人模仿下楼.想想靠哪边走.中途停.

    (1)老师提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2)老师提问:(亲自体验上下楼的同学)你们是靠右走的吗?

    那你的右边怎么一会儿在这边,一会儿又在那边呢?

    4.除了在楼道里行走时我们要靠右行之外,还有干什么的时候我们也需要靠右?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页,当前在第1页123

    小学数学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继续复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能够正确地观察日历,回答问题。

    2、复习可能性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3、复习有关搭配的知识,能够按照题意进行正确搭配。

    4、能够根据已知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通过复习加强巩固,进一步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在以前的复习中,我们都复习了哪些知识?

    本学期我们学的内容除了刚才说到的,你认为还有哪些知识我们应该再复习整理?

    我们一起来整理回顾这些内容,看谁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最棒!最棒的同学我们可是有奖励的!

    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赛一赛好吗?

    二、巩固探究

    1、回顾整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同学们,你还记得有关年、月、日的哪些知识?

    出示第16题:一年365天,合几个星期零几天?

    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做一做。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92页第18题的图片及文字。

    请同学们认真看图,谁能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告诉了我们什么?

    你是怎样设计住房方案的?

    3、复习“搭配中的学问”

    出示第20题:我们刚才解决了住宿问题。现在我们在一起来解决穿衣的问题好不好?

    这是我们学过的搭配中的学问。你能不能自己试着解决呢?

    如果解决得好、搭配得棒,我们将评选它为“出色设计师”。

    自己解决,评选“出色设计师”。

    4、回顾整理“可能性”

    出示第19题,指名读题,自己解答,指名回答。

    5、整体回顾:

    在这一学期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_小学数学教案(优秀6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5127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我的初中生活作文400字|我的初中生活作文600字9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