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人教八年级数学上册电子版教材】人教新版八年级...
  • 【人教八年级数学上册电子版教材】人教新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4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内容是贴心为您带来的4篇人教新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贴心给您的好友哦。

    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理解方差概念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

    3、会用方差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的突破方法:

    1、重点:方差产生的必要性和应用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理解方差公式

    3、难点的突破方法:

    方差公式:S = [( - ) +( - ) +…+( - )]比较复杂,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个公式都会有一定困难,以致应用时常常出现计算的错误,为突破这一难点,我安排了几个环节,将难点化解。

    (1)首先应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方差和方差公式,目的不明确学生很难对本节课内容产生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多举几个生活中的小例子,不如选择仪仗队队员、选择运动员、选择质量稳定的电器等。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生活中为了更好的做出选择判断经常要去了解一组数据的波动程度,仅仅知道平均数是不够的。

    (2)波动性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第一环节中点明了为什么去了解数据的波动性,第二环节则主要使学生知道描述数据,波动性的方法。可以画折线图方法来反映这种波动大小,可是当波动大小区别不大时,仅用画折线图方法去描述恐怕不会准确,这自然希望可以出现一种数量来描述数据波动大小,这就引出方差产生的必要性。

    (3)第三环节教师可以直接对方差公式作分析和解释,波动大小指的是与平均数之间差异,那么用每个数据与平均值的差完全平方后便可以反映出每个数据的波动大小,整体的波动大小可以通过对每个数据的波动大小求平均值得到。所以方差公式是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统计量,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程度和课堂时间决定是否介绍平均差等可以反映数据波动大小的其他统计量。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教材P125的讨论问题的意图:

    (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为引入方差概念和方差计算公式作铺垫。

    (3)。介绍了一种比较直观的衡量数据波动大小的方法——画折线法。

    (4)。客观上反映了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求平均数或求极差等方法的局限性,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方差的意义和目的。

    2、教材P154例1的设计意图:

    (1)。例1放在方差计算公式和利用方差衡量数据波动大小的规律之后,不言而喻其主要目的是及时复习,巩固对方差公式的掌握。

    (2)。例1的解题步骤也为学生做了一个示范,学生以后可以模仿例1的格式解决其他类似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引入:

    除采用教材中的引例外,可以选择一些更时代气息、更有现实意义的引例。例如,通过学生观看2004年奥运会刘翔勇夺110米栏冠军的录像,进而引导教练员根据平时比赛成绩选择参赛队员这样的实际问题上,这样引入自然而又真实,学生也更感兴趣一些。

    五。例题的分析:

    教材___例_在分析过程中应抓住以下几点:

    1、题目中“整齐”的含义是什么?说明在这个问题中要研究一组数据的什么?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回答出整齐即波动小,所以要研究两组数据波动大小,这一环节是明确题意。

    2、在求方差之前先要求哪个统计量,为什么?学生也可以得出先求平均数,因为公式中需要平均值,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明确利用方差计算步骤。

    3、方差怎样去体现波动大小?

    这一问题的提出主要复习巩固方差,反映数据波动大小的规律。

    六。随堂练习:

    1、从甲、乙两种农作物中各抽取1株苗,分别测得它的苗高如下:(单位:cm)

    甲:9、10、11、12、7、13、10、8、12、8;

    乙:8、13、12、11、10、12、7、7、9、11;

    问:(1)哪种农作物的苗长的比较高?

    (2)哪种农作物的苗长得比较整齐?

    2、段巍和金志强两人参加体育项目训练,近期的5次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谁的成绩比较稳定?为什么?

    测试次数1 2 3 4 5

    段巍13 14 13 12 13

    金志强10 13 16 14 12

    参考答案:1.(1)甲、乙两种农作物的苗平均高度相同;(2)甲整齐

    2.__的成绩比__的成绩要稳定。

    七。课后练习:

    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 篇二

    一、制定计划的目的

    为使学生学好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具备当代社会中每一位公民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社会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特制定本学科教学计划。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数学教材内容包括:

    第一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第二章《勾股定理》、第三章《实数》,第四章《概率的初步认识》,第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六章《一次函数》,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一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的主要内容是研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及其应用。其重点是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第二章《勾股定理》的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的探索和应用。其中勾股定理的应用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第三章《实数》主要内容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实数的概念和运算。本章的内容虽然不多,但在初中数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教学难点是算术平方根和实数两个概念的理解。

    第四章《概率的初步认识》主要内容是通过可能性的大小认识概率,并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概率计算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第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主要讲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确定,会找出一些点的坐标。

    第六章《一次函数》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函数的概念,以及一次函数的图像和表达式,学会用一次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其中一次函数的图像的表达式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要求学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一些实际的问题。

    三、学生情况分析

    初二(3)班共有学生44人,从上学期期未统计成绩分析,及格人数为人,优秀人数为人,这个班的学生中成绩特别差的比较多,成绩提高的难度较大。从上学期期末统测成绩来看,成绩是分,差的分,这些同学在同一个班里,好的同学要求老师讲得精深一点,差的要求讲浅显一点,一个班没有相对较集中的分数段,从几分到多分每个分数段的人数都差不多,这就给教学带来不利因素。

    四、教学目标

    第一章生活中的轴对称

    1、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折叠剪纸图形欣赏与设计等数学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

    3、探索并了解基本图形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

    4、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探索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并能指出对称轴。

    5、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能利用轴对称进行一些图案设计,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

    第二章勾股定理

    1、经历探索勾股定理及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掌握勾股定理,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掌握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通过实例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和应用,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第三章实数

    1、让学生经历数系扩张探求实数性质及其运算规律的过程;从事借助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

    3、了解平方根立方根实数及其相关概念;会用根号表示并会求数的平方根立方根;能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运算。

    4、能运用实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四章概率的初步认识

    1、经历“猜测——验证并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活动过程。

    2、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了解概率的意义,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发展随机观念。

    3、能对两类事件发生的概率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设计符合要求的简单概率模型。

    4、进一步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发展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第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从事对现实世界中确定位置的现象进行观察分析抽象和概括活动,经历探索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形状变化之间关系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2、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3、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能结合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4、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变化后点的坐标的变化合格点坐标变化后图形的变化。

    第六章一次函数

    1、经历函数一次函数等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经历一次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的探索过程,在合作与交流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2、经历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经历函数图像信息的识别与应用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3、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理解一次函数及其图像的有关性质;初步体会方程和函数的关系。

    4、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会做一次函数图象,并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发展学生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会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检验解的合理性。

    3、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像解法,初步体会方程与函数的关系。

    4、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思想,从而初步理解化未知为已知和化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的化归思想。

    五、教学措施及方法

    1、理论学习

    抓好教育理论特别是最新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和课改动向,转变教学观念,形成新课教学思想,树立现代化、科学化的教育思想。多听听课,向其它老师借签学习一些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2、做好各时期的计划

    为了搞好教学工作,以课程改革的思想为指导,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以及初二的数学教学任务和内容,做好学期教学工作的总体计划和安排,并且对各单元、各课题的进度情况进行详细计划。

    3、备好每堂课

    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做好初中各阶段的总体备课工作,对总体教学情况和各单元、专题做到心中有数,备好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写好每节课的教案为上好课提供保证,做好课后反思和课后总结工作,以不为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4、做好课堂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曾经说过:“兴趣是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教学内容,选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教学组织合理,教学内容语言生动。相尽各种办法让学生爱听、乐听,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立学习小组,实行组内帮辅和小组间竞争,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及自学能力。注重双基和学法指导。积极应用尝试教学法及其他新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

    5、批改作业

    精批细改好每一位学生的每份作业,学生的作业缺陷,师生都心中有数。对每位同学的作业订正和掌握情况都尽力做到及时反馈,再次批改,让学生获得了一个较好的巩固机会。

    6、做好课外辅导

    全面关心学生,这是老师的神圣职责,在课后能对学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解答学生在理解教材与具体解题中的困难,指导课外阅读因材施教,使优生尽可能“吃饱”,获得进一步提高;使差生也能及时扫除学生障碍,增强学生信心,尽可能“吃得了”。积极开展数学讲座,课外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发展智力水平,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解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意义,理解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会进行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

    能力目标:

    (1)经历探索乘法运算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2)体会乘法分配律的作用与转化思想,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学重点】

    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

    推测整式乘法的运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引入课题(学生作答)

    1、请说出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出现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系数×系数)×(同字母幂相乘)×单独的幂

    例如:( 2a2b3c) (-3ab)

    解:原式=[2· (-3) ] · (a2·a) · (b3 · b) · c

    = -6a3b4c

    2、说出多项式2x2-3x-1的项和各项的系数项分别为:2x2、-3x、-1系数分别为:2、-3、-1

    问:如何计算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例如:2a2· (3a2 - 5b)该怎样计算?

    这便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二、新知探究

    已知一长方形长为(a+b+c),宽为m,则面积为:m(a+b+c)

    现将这个长方形分割为宽为m,长分别为a、b、c的三个小长方形,其面积之和为ma+mb+mc因为分割前后长方形没变所以m(a+b+c)=ma+mb+mc

    上一等式根据什么规律可以得到?从中可以得出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该如何表述?(学生分组讨论:前后座为一组;找个别同学作答,教师作评)

    结论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

    用单项式分别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用字母表示为:m(a+b+c)=ma+mb+mc

    运算思路:单×多

    转化

    分配律

    单×单

    三、例题讲解

    例计算:(1)(-2a2)· (3ab2– 5ab3)

    (2)(- 4x) ·(2x2+3x-1)

    解:(1)原式= (-2a2)· 3ab2+ (-2a2)·(– 5ab3) ①=-6a3b2+ 10a3b3 ②

    (2)原式=(- 4x) ·2x2+(- 4x) ·3x+(- 4x) ·(-1) ①

    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 篇四

    第三环节: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

    内容:

    例题 如图所示,一棵大树在一次强烈台风中于离地面10m处折断倒下,树顶落在离树根24m处。 大树在折断之前高多少?

    (教师板演解题过程)

    练习:

    1、基础巩固练习:

    求下列图形中未知正方形的面积或未知边的长度(口答):

    2、生活中的应用:

    小明妈妈买了一部29 in(74 cm)的电视机。 小明量了电视机的屏幕后,发现屏幕只有58 cm长和46 cm宽,他觉得一定是售货员搞错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吗?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意图:练习第1题是勾股定理的直接运用,意在巩固基础知识。

    效果:例题和练习第2题是实际应用问题,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意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内容:

    教师提问:

    1、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和思想方法?

    2、对这些内容你有什么体会?与同伴进行交流。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

    1、知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用 , , 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 。

    2、方法:(1) 观察—探索—猜想—验证—归纳—应用;

    (2)“割、补、拼、接”法。

    3、思想:(1) 特殊—一般—特殊;

    (2) 数形结合思想。

    意图: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发言,可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效果:通过畅谈收获和体会,意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增强不断反思总结的意识。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内容:布置作业:1.教科书习题1.1.

    2、观察下图,探究图中三角形的三边长是否满足 ?


    【人教八年级数学上册电子版教材】人教新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4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5247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部编版电子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优秀8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