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 【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精选4篇)

    上学期间,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贴心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4篇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篇一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练习十二4—8。【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正确掌握三种相关联的量之间某种量一定时,另两种量所成的比例关系。【教学难点】说出判断理由。【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1、说出什么样的量是成正(反)比例的量?2、说出成正比例与成反比例的量的联系与区别。3、判断下列各句中的两种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为什么?⑴时间一定,路程与行驶的速度。⑵每天烧煤量一定,一批煤的总数与烧的天数。⑶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⑷正方形的边长与面积。⑸三角形的面积一定,三角形的底与高。⑹用砖铺会议室的地面,每块砖的面积与用砖的块数。二、综合练习。根据下列各题中三个量的关系,确定某种量一定时,另外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1、小麦的重量、面粉的重量、出米率。2、圆柱的侧面积、高、底面直径。3、从甲地行往乙地、已走的路程、余下的路程。4、购买衣服的单价、数量、总价。5、在100米赛跑中,路程、速度、时间。三、提高练习。要求同上。6、x÷y=z7、a·b=c8、c=2πr四、总结与作业。完成书上4—8题。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篇二

    教学内容:p39~41  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四顾旧知,复习铺垫

    1、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求工作效率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一列火车1小时行驶90千米,2小时行驶180千米,

    3小时行驶270千米,4小时行驶360千米,

    5小时行驶450千米,6小时行驶540千米,

    7小时行驶630千米,8小时行驶720千米……

    (1)出示下表,填表

    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时间

    路程

    填表,思考:在填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是两个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根据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一样或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一定。

    用式子表示他们的关系是:路程/时间=速度(一定)(板书)

    (2)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填表,交流,知道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即: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2、教学例2:

    (1)花布的米数和总价表

    数量

    1

    2

    3

    4

    5

    6

    7

    ……

    总价

    8.2

    16.4

    24.6

    32.8

    41.0

    49.2

    57.4

    ……

    (2)观察图表,发现什么规律?

    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总价/米数=单价(一定)

    3、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1)比较例1、例2,思考并讨论:这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点?

    (2)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个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3)看书p39,进一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4)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怎样用字母表示出来?

    x/y=k(一定)

    (5)根据正比例的意义以及表示正比例的式子想一想:构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4、看书p40例2。

    (1)题中有几种量?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

    (2)体积和高度的比的比值是多少?这个比值是什么?是不是一定?

    (3)它们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4)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5)不计算,根据图像判断,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厘米,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225立方厘米的水有多高?

    三、课堂小结:

    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怎样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四、课堂练习:

    1、p41做一做

    2、p43~44练习七第1~5题。

    教后反思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篇三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p56—58成反比例的量,练习十一  4—7。【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成反比例的量、反比例的意义。2、能正确应用反比例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1、举例说明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2、判断下列各句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说明理由。⑴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和宽。⑵《小学生数学报》的总价和份数。⑶余下的苹果重量一定,总重量与吃去的重量。二、新授。1、教学例4。⑴出示例4,观察表格。⑵根据问题思考:表中有哪两种量?它们的变化有什么规律?⑶总结概括: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每天运的数量和时间,时间随着每天运的数量的变化而变化;规律是它们的积一定。⑷数量关系式。2、教学例5。根据书上问题自己回答总结,注意表述完整。3、揭示反比例关系。⑴揭示意义并分析。⑵运用意义分析例4、例5。⑶用字母表示:y=k(一定)4、教学例6。三、总结。什么是成反比例的量?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四、练习。1、完成练一练1、2。2、完成练习十一4。3、练习十一  5 (1—3)五、作业。练习十一  5(4—10)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p61页例7,练习十二1—3。【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正确理解成正比例与成反比例量的特征。2、能正确应用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教学重点】理解成正、反比例的特征。【教学过程】一、复习。1、说说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2、说说什么是成反比例的量。二、新授。1、教学例7。⑴出示例7两表。⑵回答问题:①表中各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②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变化规律各有什么特征?③哪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哪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为什么?⑶总结:路程、速度和时间三种量存在着相依关系。写出三道关系式。对照定义确定,某种量一定时,另外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2、教学用图像表示正、反比例关系。⑴出示两张坐标图,引导学生理解图像的含义。⑵在图上分别描出例7两张表中的数据所对应的点,说明各点所表示的含义。⑶用线将靠近的两点联系起来,可以看出,成正比例关系的各点连线是一条上升的直线,成反比例关系的各点连成一条曲线。3、比较正、反比例异同。在观察的基础上,概括出正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正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相同点两种量是相关联的,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而变化。不同点两种量变化方向相同—=k(一定)两种量变化方向相反y=k(一定)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1、2。2、练习十二1。3、练习十二2(1—5)。四、总结。说说正、反比例关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五、作业。练习十二2(6—10)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篇四

    1、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内容: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并能根据图像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你以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在教师的此导下,学生会举出一些简单的例子,如:

    (1)班级人数多了,课桌椅的数量也变多了;人数少了,课桌椅也少了。

    (2)送来的牛奶包数多了,牛奶的总质量也多了;包数少了,总质量也少了。

    (3)上学时,去的速度快了,时间用少了;速度慢了,时间用多了。

    (4)排队时,每行人数少了,行数就多了;每行人数多了。行数就少了。

    2.这种变化的量有什么规律?存在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成正比例的量。板书:成正比例的量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情境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

    生:杯子是相同的。杯中水的高度不同,水的体积也不同,高度越高体积越大;高度越低,体积越小。

    (2)出示表格。

    高度/㎝24681012

    体积/㎝3501000

    底面积/㎝2

    问: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不难发现:杯子的底面积不变,是25㎝2。

    板书:

    教师:体积与高度的比值一定。

    (2)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①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明确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因为杯子的底面积一定,所以水的体积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水的高度增加,体积也相应增加,水的高度降低,体积也相应减少,而且水的体积和高度的比值一定。

    板书出示: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子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理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②学生读一读,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正比例关系的。

    要求学生把握三个要素:

    第一,两种相关联的量;

    第二,其中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减少。

    第三,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3)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比例关系可以用正的式子表示:

    (4)想一想: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学生举例说明。如:

    长方形的宽一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

    每袋牛奶质量一定,牛奶袋数和总质量成正比例。

    衣服的单价一不定期,购买衣服的数量和应付钱数成正比例。

    地砖的面积一定,教室地板面积和地砖块数成正比例。

    2.教学例2。

    (1)出示表格(见书)

    (2)依据下表中的数据描点。(见书)

    (3)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4)看图回答问题。

    ①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

    生:175㎝3。

    ②体积是225㎝3的水,杯里水面高度是多少?

    生:9㎝。

    ③杯中水的高度是14㎝,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描出这一对应的点是否在直线上?

    生:水的体积是350㎝3,相对应的点一定在这条直线上。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有什么体会?

    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成正比例量的图像特往。

    3.做一做。

    过程要求:

    (1)读一读表中的数据,写出几组路程和时间的比,说一说比值表示什么?

    比值表示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表中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成正比例。理由:

    ①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②时间增加,路程也增加,时间减少,路程也随着减少;

    ③种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一定。

    (3)在图中描出表示路程和时间的点,并连接起来。有什么发现?所描的点在一条直线上。

    (4)行驶120KM大约要用多少时间?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课堂小结

    说一说成正比例关系的量的变化特征。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七第1~5题。

    2、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内容: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过程,发现规律,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重点: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一说成正比例的两种量的变化规律。

    回答要点:

    (1)两种相关联的量;

    (2)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相应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相应减少;

    (3)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2.举例说明。

    如:每袋大米质量相同,大米的袋数与总质量成正比例。

    理由:

    (1)每袋大米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随着袋数的变化而变化;

    (2)大米的袋数增加,大米的总质量也相应增加,大米的袋数减少,大米的总质量也相应减少;

    (3)总质量与袋数的比值一定。

    所以,大米的袋数与总质量成正比例。

    板书: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反比例。两种量是什么样的关系时,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呢?

    板书课题:成反比例的量


    【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精选4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5310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设计优秀4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