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2023】六年级下册的数...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2023】六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优秀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5篇六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是小学数学最后教学的形体知识。与长方体、正方体一样,圆柱和圆锥也是基本的几何形体,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经常能够看到这些形状的物体。教学圆柱和圆锥,能够扩大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范围,丰富对形体的认识,有利于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教学圆柱和圆锥,也能够丰富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活动经验,深入理解体积的意义和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利于完善认知结构,发展空间观念。教学圆柱和圆锥,还能够给学生提供探索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机会,有利于转化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全单元编排五道例题,具体安排见下表:

    例1 圆柱、圆锥的形状特点

    例2 圆柱的侧面积

    例3 圆柱的表面积

    例4 圆柱的体积

    例5 圆锥的体积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知道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举例说明。圆柱和圆锥,能判断一个立体图形或物体是不是圆柱或圆锥。

    2、使学生知道圆柱侧面展开的图形,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计算方法,并认识取近似数的进一法。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10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圆柱和圆锥

    教学内容:教材第9~10页的例1和第10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及空间观念的形成。

    教学准备:1、多媒体 2、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或一个圆锥形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示意图

    2、教师:这么多物品,你知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吗?

    指名学生分别说。

    谈话:回忆一下学过的图形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

    谈话:不论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它们都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你知道图(4)是什么形状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

    图(5)是什么形状?板书:圆锥

    你能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你见过那些圆柱和圆锥?(指名学生说,如铅笔、烟囱、套管、铅锤等)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

    二、合作探究,认识特征

    (一)认识圆柱的特征

    1、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谈话:对于圆柱和圆锥,你想知道有关它们的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把有关圆柱、圆锥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谈话:同学们真聪明,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圆柱、圆锥的特点,其它问题我们以后再来研究,好吗?

    2、认识圆柱的底面和侧面

    教师出示圆柱实物并将直尺靠在圆柱实物边上,告诉学生上下粗细相同的圆柱叫直圆柱。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实物,仔细看一看。

    ①先看一看,你认为它有几个面?

    ②再摸一摸每个面有什么特征?

    ③然后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手中的实物和同学的实物有什么特点?

    教师巡视解答疑惑。

    汇报观察结果:

    谈话: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先指名学生拿着实物到前面介绍自己的发现,再指名不拿实物说发现。师生及时共同进行评价)

    谈话:你是怎么知道上下2个面大小相同的?

    指名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确: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圆形,大小相等,叫圆柱的底面,中间有一个曲面,叫圆柱的侧面。

    课件随时演示,将茶筒的底面和侧面抽象出的圆柱立体图形

    板书:底面 2个完全相同的圆

    侧面 1个曲面

    高 两底之间的距离

    3、认识圆柱的高

    教师从学生拿来的圆柱中随便找两个高矮、粗细不同的圆柱,让学生观察比较。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底面大小决定圆柱粗细,高决定圆柱的高矮

    谈话:哪是圆柱的高,谁来指一指?

    谈话:你知道你手中的圆柱形有多高吗?想知道它的高有多少条吗?

    小组合作动手量一量圆柱的高,记下测量数据,多量几条,你能发现什么?

    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测量结果。指名一组到讲台前演示,

    使学生明确:圆柱的高长度相等,有无数条。

    提问:什么是圆柱的高?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板书:高 上下两底面之间的距离(无数条)

    教师出示课件演示圆柱的高

    (二)认识圆锥

    1、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圆柱,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锥形物体,观察圆锥体,摸一摸、量一量,和圆柱比一比,它与圆柱有什么不同?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看到的、摸到的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

    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观察结果。

    使学生明确圆锥有一个底面是圆形,有一个侧面是曲面。圆锥是尖的有一个顶点。

    教师出示圆锥实物课件

    思考:圆锥有几条高?

    怎样测量圆锥的高?

    学生讨论,教师启发学生用平移的方法将藏在圆锥中的高平移出来测量,学生合作动手测量圆锥模形的高并指名上台演示。

    板书:底面 1个 圆形

    侧面 1个 曲面

    高 1条

    2、交流对圆锥的认识

    3、小组讨论比较圆柱与圆锥的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4、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物体是圆锥形的?

    5、学生阅读课本9、10页的内容。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回顾新知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点,巩固圆柱与圆锥的区别与联系。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3题。

    板书设计:

    认识圆柱和圆锥

    观察—比较—归纳

    第二课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的例2、第12页的例3和第12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二第4~6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和推理,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探究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培养创新意识及合作精神,以及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意义,正确计算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师生各备一易拉罐,并把上下面用彩纸包好,剪刀、胶水、圆规、白纸一张、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渗透思想

    ⒈(出示一张长方形纸)老师这儿有一张长方形纸,我想让它站起来,你有什么办法吗?

    小结:原来在一定条件下平面可以“化直为曲”。

    ⒉把这个圆柱形的纸筒打开后是什么形状?

    小结:同样地,在一定条件下曲面可以“化曲为直”。

    ⒊揭题:这节课将运用这个知识来研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板: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

    老师发现同学们特别爱喝饮料,今天我们共同带来了一瓶椰子汁,看到它,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来?

    师引导:我们就来先来解决这位同学提出的商标纸问题,其实就是求什么?(圆柱的侧面积)

    1、引导探究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①设疑: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样计算商标纸的面积呢?

    ②全班交流:沿着接缝把商标纸剪开,再展平。

    ③小组合作探究: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听清要求:先独立剪开商标纸展开,再观察展开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接头处忽略不计。

    ④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指名上台拿着学具汇报,生。(师再追问:通过刚才同学的汇报,我们知道了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呀?学生回答,师适时板书)

    ⑤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再次追问:为什么?(补充板书)

    ⑥小结:你们真不错,巧妙地运用化曲为直,探讨发现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①现在请你计算一下这罐椰子汁所用商标纸的面积(出示椰奶罐的底面周长约是 厘米,高约是 厘米)你是怎样算的?

    ②解决例2:

    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不直接告诉你底面周长,例如怎么算?学生独立做在书上,指名一生板演,集体反馈。

    ③思考:要求一个圆柱的侧面积,通常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④小结:如果没有直接告诉底面周长,应用已知直径(或半径)求周长的方法,然后求侧面积。

    (二)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①动手贴出圆柱表面积:拿着实物,光这样一个侧面能装饮料吗?还需加上(两个底面)我们把这个圆柱饮料罐各部分一一展开粘在纸上(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发现两种常见粘法)交流展示,最好这样放。

    看着圆柱展开图,让它在头脑中动起来(长方形的长等于…宽等于…)这样我们可以更清楚地想象出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

    指着图,由这些些部分组成了圆柱的表面积,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板书)

    ②动手画出圆柱表面展开图:下面我们要画圆柱的展开图,画前先算一算,学生算好后回答,师板书。

    要求画在书上的方格纸上,友情提醒:一要想要画出圆柱的哪几个面?二要注意每个方格纸边长厘米,根据算的数据合理布局。(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作评价)

    3、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①例3中的圆柱表面积会算吗?

    独立做在书上,交流反馈:每步求出的是什么?指出:解答时为清楚最好分步算出各部分面积。

    ②出示易拉罐的数据,图例:半径:2.5厘米,高:12厘米,求铁皮用料。

    ③要求一个圆柱的表面积,通常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三、应用练习,巩固深化

    过渡: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圆柱体实物,你会根据实际算出它们要求的面积吗?

    1、教材第12页“练一练”(理解题意要求的是圆柱的哪部分面积后独立做)

    2、练习二第6题。(通过填表帮助学生进一步区分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表面积三个不同的概念和不同的算法;整理侧面积、底面积与表面积之间的联系,使计算圆柱表面积的思路更加清楚)

    四、全课总结,认识升华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4、5题。

    六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78——79页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不超过两步),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2、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难点:

    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并出示例题。

    学生自由读题,了解题意。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2,问: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说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谈话:为了使已知条件之间、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更清楚,可以先画线段图。

    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画线段图的过程,学生和教师一起操作,完善线段图。

    2、问: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么?在图上指出来。

    各自列式解答,指名板演,期于学生同时列式解答。

    集体评讲。

    探讨其他算法

    设问:想一想还可以怎样算?

    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适当评讲。

    三、巩固深化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先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列式解答。

    集体评讲。

    2、完成“练一练”第2、3题。

    学生弄清题意后独立解答。(要求学生画出线段图)

    集体评讲。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三第1、2题。

    教学反思:

    六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比例的意义: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什么是比?什么叫比值?怎样求比值?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3/4:1/8

    4.5:2.7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实物投影呈现课文情境图。(不出现国旗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

    ②图中有什么相同之处?

    (2)这几面国旗的形状一样,但长和宽却各不相同。请大家算一算它们长和宽的比,看看能发现什么?

    (3)(指教室里的国旗)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60:40=3/2

    操场上的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与这面国旗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长、宽比值。

    2.4:1.6=3/2

    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2.4:1.6=60:40

    也可以写成:2.4/1.6.=60/40

    (4)找比例。

    师: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等式?

    如:5:10/3=15:10

    5:10/3=2.4:1.6

    15?10=2.4/1.6

    15/10=60/40

    (5)什么是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6)1:2是是比例吗?你能把它组成一个比例吗?

    (7)完成教材“做一做”。

    第1题。

    什么样的比可以组成比例?

    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检验各自所写的比例。

    第2题。

    学生独立写比例,看谁写得多。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一共可以写多少个不同的比例。

    3、课堂小结。

    (1)什么叫做比例?

    (2)一个比例式可以改写成几个不同的比例式?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六第1~3题。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复习环节发现部分学生对求比值出现知识遗忘。特别是对于如何求两个小数或两个分数的比值,而这部分知识是本课判断能否组成比例的关键,所以在复习中必须舍得花时间,夯实基础后才能继续推进新授学习。

    在总结比例概念的时机上,我对教材稍做修改。因为仅从一个例子就要求学生概括出比例的含义,对他们而言难度较大。因此,我在教学完2.4:16.=60:40后,请学生们把四面国旗长和宽的比,也根据比值相等的 https:/// 组成等式。在此基础上再提问“怎样的式子叫做比例?”明显感觉学生们能够根据实践经验较准确地抽象出概念。同时,建议在巩固练习中补充概念的判断题,如:6:10和9:15,(虽然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但因为没有组成式子,所以不是比例。)

    做一做第2题隐含着初中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教参给出了4个比例,“2∶4 = 1.5∶3、4∶2 = 3∶1.5、2∶1.5 = 4∶3、1.5∶2 = 3∶4。”其实应该共可写出8个比例。交换等号两边的比,还可以组成4个不同的比例1.5:3=2:4、3:1.5=4:2、4:3=2:1.5、 3:4=1.5:2。为什么仅仅相换了等号两边的比,就应该算作不同的比例呢?(必须结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来解释)怎样才能将4个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写出8个比例来呢?(我觉得在学习完比例的基本性质后更容易理解)。因此,将此题下移至比例的基本性质一课完成。

    练习六第1题必须特别关注,因为其中第2、4小题体现了正比例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我不仅要求学生判断“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能否组成比例”,还补充要求他们回答相应两个量的比值表示的含义。如第2小题,有的学生用箱子数量:质量,那么比值的含义应该为每千克的箱子是多少个。也有的学生用质量:箱子数量,那么比值的含义则为每个条子的质量。通过练习,强化数量关系,为后继学习作好铺垫。

    练习六第2题,如果将4个数两两排列求比值,有12种情况,再从中找出比值相等的组成比例太麻烦,有没有比较方便快捷的方法呢?有!孩子们发现:将的数与第二大的数组成比;将剩下的两个数也按大数比小数组成比,就能够较快判断出所组成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六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课本第31页例3和“练一练”,练习五第10-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继续学习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丰富对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认识,拓展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出示例3中的条形图。

    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用分数描述图中的数量关系。

    如:把黄花看作单位“1”,红花是黄花的11/10,绿花是黄花的6/10(3/5);把红花看作单位“1”,,黄花是红花的10/11,绿花是红花的6/11等。

    二、组织探究

    1、教学例3。

    出示题目:黄花有50朵,(1)红花比黄花多1/10,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

    引导学生看图思考: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是图中的哪个部分?它是那种花朵数的1/10?也就是多少朵的1/10?

    追问:50朵的1/10是什么?指出:“红花比黄花多1/10 “,是把黄花朵数看作单位”1“,也就是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是50朵的1/10 。

    指名列式。

    问:列式时是怎样想的?

    学生完成计算。

    2、学第(2)小题。

    出示:绿花比黄花少2/5,绿花比黄花少多少朵?

    学生尝试解答,指名板演。

    追问:绿花比黄花少2/5这个条件中,要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要求”绿花比黄花少多少朵“,就是求多少朵的2/5?

    反思:你认为理解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时,关键是什么?

    指出:理解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时,关键是弄清这个分数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

    3、做”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学生,提示可以先按要求画一画,再完成填空。

    三、巩固训练

    1、做练习五第10题。

    先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再把数量关系写完整。

    2、做练习五第11、12题

    独立解答,交流思考过程,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在今天课堂上的表现怎样?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13-15题。

    教学反思:

    通过填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3、练习五第6、7题。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那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那些收获?还有那些疑问?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8、9题。

    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教材55页的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二的第3--5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究根据给出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上画出相关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并能根据给出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准确画出相关物体的位置。

    重点难点: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以灯塔为中心的平面图。

    (1)以灯塔为中心,灯塔的上、下、左、右分别表示什么方向?

    相机指出:东——E 西——W 南——S 北——N

    (2)在图上指出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的方向。

    2、如果知道灯塔北偏东40°方向20千米处是清凉岛,你能在图上表示出清凉岛的吗?这节课我们就研究根据给出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准确画出相关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二、展开

    1、明确清凉岛的位置。

    (1)题目中告诉我们清凉岛在哪里?

    (2)你能在图上指一指清凉岛的大致位置吗?

    自己在图上指出来,并和同学交流一下。

    2、探究操作。

    (1)怎么在图上画出清凉岛的位置呢?

    在小组中讨论后全班交流。

    使学生认识到要先画出表示方向的射线,再确定灯塔到清凉岛的图上距离。

    (2)怎么画出北偏东40°的射线?

    各自用量角器在图上画一画,边画边思考:应该怎么摆放量角器,怎么看量角器上的度数?

    指名上黑板画,注意引导学生正确摆放量角器。

    让学生说说画表示方向的射线时要注意什么?

    (3)怎么确定灯塔到清凉岛的距离?

    图中告诉我们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

    清凉岛在北偏东40°方向20千米处,图中清凉岛的位置在灯塔处沿北偏东40°方向的射线几厘米的地方?怎么想?

    各自计算后指名汇报:20÷5=4(厘米)

    追问:为什么用20÷5就是图上距离了?

    引导学生在图上标出清凉岛的位置,并与同学交流。

    3、试一试

    (1)出示题目要求:在灯塔南偏西30°方向15千米处是红枫岛,你能在图中表示出它们的位置吗?

    (2)各自独立完成。

    (3)组织全班交流,重点交流画南偏西30°方向的射线的方法和所确定的位置。

    三、练习

    1、讨论“练一练”

    (1)看图说一说:图上熊猫馆在猴山的什么方向,距离是猴山多少米?孔雀园呢?

    自己先算一算实际距离,然后与同座位的同学说一说。

    汇报交流:熊猫馆在猴山的什么方向?距离猴山多少米?怎么算出来的?连起来怎么说?

    孔雀园呢?

    引导学生说出:熊猫馆在猴山北偏西60°方向120米处。孔雀园在猴山南偏东35°方向90米处。

    (2)蛇馆在猴山南偏西45°方向150米处。怎么在图上表示出它的位置。

    各自在图上画出表示南偏西45°方向的射线,再算出图上距离,最后标出蛇馆的位置。

    练习后交流思考的方法和具体的画法。

    2、讨论练习十二第3题。

    (1)出示题目,理解题目所包含的信息。

    (2)飞机A在机场的什么位置?

    (3)飞机B、C、D、E分别在机场的什么位置?你能在途中表示出这四架飞机的位置吗?

    各自在图上表示出来,然后汇报交流。

    四、课堂作业:练习十二第4题和第5题以及补充习题相关练习。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2023】六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优秀5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5311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五菱宏光_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3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