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5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贴心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能在方格纸上准确建立一个点和一个数对得对应。理解图形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2、过程和方法: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展示等活动,体会图形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研究图形的放缩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图形的相似。感受学习比例尺的必要性。欣赏图形的美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照片:集体照

    师:谢老师想把咱们班的集体照放进想框里,怎样把它放进去呢?(复制粘贴)

    师:看着这张照片,有什么感觉?

    师:是的,生活中有很多缩小和放大的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投影出示课题:图形的放缩)!

    二、笑脸图大变身

    1、初步感受图形的放缩

    师:(出示1张贺卡图片)这是一张贺卡,(边说,边操作,得到的三张贺卡)与原来的贺卡相比,怎么样?

    生:一样(不一样)。

    师:看完之后,你想说点儿什么?你认为哪一张跟原图最像?为什么?(记住和原图比:都是长方形的,是长变了还是宽变了?)

    学生小组讨论,发言。

    2、深入探究图形的放缩

    师:为什么同样的贺卡,在进行了变化之后,有的与原图相像,有的不像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这其中的奥秘。(教师出示将方格图照贺卡图片。)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并结合相关数据思考并分析:谁画得像?为什么?

    请代表把你们刚才交流的想法与大家分享。

    代表发言,集体指正。

    师:看来只有长和宽都按照相同的比来画,才能画得和原图相像。

    (说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适当的板书写出比。)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三幅图研究所画图的长和宽与原图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让学生体会只有按照相同的比来画,画的图才像。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它的实际意义。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领悟图形放缩的规律和奥秘。

    三、画一画

    师:有了图形放缩的经验,接下来我们要画一画。拿出自己的作业纸,自由设计图案,并将图形进行一次放大或缩小,画完后,在四人小组里面把你自己画的情况、画的方法向组内同学介绍一下,同时告诉大家你所画的这个图长和宽与原图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开始吧。(作业纸上分别有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活动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集体展示、反馈。

    【设计意图】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画图过程,培养了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学生在思考中去操作,在操作后再思考,不但形成了技能,而且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四、生活中的应用

    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研究了图形的放缩,请同学们想一想,你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会应用到图形放缩的知识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在生活中,把物体放大或缩小的现象是经常遇到的,学习并运用这些数学知识可以给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

    五、神奇的小猫

    师:看来同学们是非常留心生活中的数学,现在,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到游戏中去体会图形的放缩。(出示探究活动)

    师:这是一只名叫乐乐的小猫。根据我们学过的数对的知识,你能将表示小猫乐乐轮廓的点的数对正确的填写出来么?(可尝试标出相应的坐标图,便于找出具体的位置)

    教师指名补充表示小猫乐乐轮廓的点的数对。

    师:小猫家族中还有三只小猫:天天、晶晶和欢欢,(表格中呈现名称)请你根据具体的要求讲表示它们轮廓的点填写在表格中,并观察数对的规律,猜一猜:哪只小猫最像乐乐?之后通过在方格纸上描点、连线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学生活动、探索。

    汇报展示(说一说你的猜测、依据以及验证结果)。

    【设计意图】本环节结合具体的活动和实例,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了“神奇的小猫”的探究活动,通过在方格纸上画小猫图,以及讨论哪只小猫长得更像乐乐,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比例尺的广泛应用。

    六、小结

    今天我们在活动和游戏中体验了图形的放缩,下课后就请同学们到生活中继续去体验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75~76页。

    教学目标:

    1、认识弧、圆心角以及他们间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认识扇形,并能准确判断圆心角和扇形。

    2、理解扇形概念知道扇形有一条对称轴以及圆心角的大小决定扇形面积。

    重点难点:

    认识弧、圆心角、扇形,能准确判断扇形。

    教学设计:

    一、导入。

    请将手中的两个圆一个平均分成4份剪下其中的一份,另一个平均分成2份剪下其中的一份,观察手中的图形,他们像什么?(像扇子)

    今天我们就一起认识扇形。(板书课题:认识扇形)

    二、新授。

    1、认识弧:出示一个圆,在上面任意点两个点A、B。

    (1)A、B两点在什么位置?(圆上)

    (2)师:圆上A、B两点间的部分叫弧。课件演示。

    (3)追问:圆上A、B两点间的部分叫什么?什么叫弧?

    (板书:弧:圆上A、B两点间的部分)读作:弧AB。

    (4)请在圆上用彩笔画一条弧。你是怎样画的?(边用手指描弧边说弧AB)

    2、认识圆心角:课件演示连接OA和OB 。

    (1)线段OA 、OB是圆的什么?(半径)

    半径OA 、OB所夹的部分叫什么?(角)

    这个角的顶点在圆的什么位置?(圆心)

    师: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什么叫圆心角?

    (板书 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

    (2)请学生在圆上标出圆心角。谁是圆心角?(∠A OB是圆心角)

    (3)练习:教材76页1题 (略)

    3、认识扇形。

    (1)画出扇形一圈,我们把围成的图形叫扇形,什么叫扇形?交流

    由圆心角的两条半径和圆心角所对的弧围成的图形叫扇形。(板书:扇形)

    (2)同学之间用手描一下自己手中的圆,互说哪一部分是扇形。

    (3)观察桌上剪好的图形,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图形说一说,它是扇形吗,为什么?

    (4)师课件演示:黄色部分是什么图形?(扇形)为什么?

    4、说一说。

    (1)演示:活动的扇形。圆心角一条半径不动,另一条半径不断转动,呈现不同的扇形。当两条半径重合时,形成一个圆。

    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扇形是圆的一部分)

    (2)在生活中,你见到哪些物体的外形是扇形?

    (如:扇子外形、贝壳外形、树叶外形等)

    (3)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扇形的。图片,请大家欣赏一下。

    5、第三次用剪好的扇形:请将桌上的每一个扇形对折,你有什么发现?

    (扇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2页~3页的例题和“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7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位置,并会用数对表示位置。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全班有54名同学,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三、练习

    1、练习一第4题

    (1)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

    2、练习一第3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五、作业

    练习一第1、2、5、7、8题。

    六、教后记:

    通过呈现确定多媒体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个情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积极引导与点拨,加深了学生对数对的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3页例2,练习一第3、4、6、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数对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通过课堂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3、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在方格纸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用具:动物园示意图的方格纸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复习:先用数对表示班级某一位同学的位置,再说说数对的第1个数字表示什么?第2个数字表示什么?

    2、 揭题,提出学习目标。

    让学生先说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方格纸上什么线表示列,什么线表示行。

    (2)利用方格纸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二、展示学习成果

    1、认识方格纸的列与行。

    竖线是列,横线是行。

    2、 自主学习,小组内展示。

    (1)独立学习课本3页例2,并完成问题1和问题2。小组之间互相交流、探讨。(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

    (2)指名学生板演。

    3、全班展示。

    (1)问题1:熊猫馆在第3列第5行,用(3,5)表示;海洋馆在6列第4行,用(6,4)表示;猴山在第2列第2行,用(2,2)表示;大象馆在第1列第4行,用(1,4)表示。

    (2)问题2:让板演的学生说说是怎样标出各个场馆的位置。如:飞禽馆(1,1)在第1列第1行交x点上……

    三、拓展知识外延。

    1、完成练习一第3、4题。

    2、完成练习一第6题。

    (1) 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数对的哪个数字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数对的哪个数字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小组内互相交流、探讨。)

    (4) 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5)汇报:图形不变,右移时,列变了,数对的第一个数字改变了,上移时,行变了,数对的第二个数字改变了。

    (6)学生质疑问难,激发知识冲突。

    a、针对同学的汇报,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b、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习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有什么想法与建议吗?

    四、归纳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五、作业:练习一第5、7题。

    六、教后记:

    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四

    生活中的比练习课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比练习,完成课本第51页的第3题和实践活动。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

    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教学重、难点: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教学具准备:课件,学生准备软尺。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说一说你对比有哪些了解?

    二、基础练习

    (一)填一填。

    1、甲、乙两种方砖,边长分别是80厘米、30厘米。它们边长的比是():();它们个

    积的比是():().

    12、一辆汽车小时行驶20千米。这辆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是():(),比5

    值是().

    3、美术小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相等,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4、小明家养15只鸡,5只鸭。鸡和鸭的只数比是():(),比值是(),

    表示()是()的()。鸭和鸡的只数比是():(),比值是(),表示()是()的()。

    85、=():()=()÷() 9

    16、():()==()÷6=6÷() 3

    (二)对还是错。

    1、六(1)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24:23,那么女生和男生的人数比是23:24.()

    2、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2,甲数和乙数的比是3:2.() 3

    3、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比是2:3,就是说这个长方形的长是2分米,长是3分米。

    4、小红的身高是1米,妈妈的身高是158厘米,那小红和妈妈的身高比是1:158.

    5、糖和水的重量比是1:50,糖是糖水的

    (三)求比值

    28226:390.25:1.21::250克:1.2千克39151.() 50

    (四)练一练

    课本第51页的第3题。

    1.独立思考、组内讨论、汇报交流

    2.独立思考后交流

    说说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正确区分比和比值)

    3.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比值越小,坡度越平缓。)

    三、实践活动

    量一量,找出你身体上的“比”。

    组内合作测量、写出找到的比并计算比值、汇报交流。

    四、拓展知识

    教师介绍黄金分割比。展示雅典古城的巴台农神庙和它的剖个图。

    五、全课总结

    对比你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六、布置作业。

    在教室里,找一找“比”,与同伴说一说

    教学反思

    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等活动过程,体会物体是占有空间的,而且占有的空间是有大小的,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能直观比较物体体积或容器容积的大小。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发展观察、操作和想象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课前准备:

    直尺,木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6

    1、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

    教师按书中过程操作。问:为什么会剩一些水?引导学生认识到桃子占有一定的空间。

    如果改用其它的物体呢?再实验。

    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

    2、通过实验使学生体会到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小的。

    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边操作边讲述:一个里边放荔枝,一个里边放桃。想一想:哪个里面放的水会多些?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想一想,两个杯里都装了物体,为什么倒进去的水有多有少呢?

    学生交流。

    小结:物体不仅占有空间,而且占有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

    3、揭示体积的含义

    出示3个大小不同的水果,问:哪个占的空间大?把它们放在同样大的杯中,再倒满水,哪个杯里水占的空间大?

    学生独立思考后让同组的同学交流。

    通过刚才的三次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揭示体积的含义,并让学生举例。

    二、教学例7

    1、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书盒子,拿出书盒里的书,问:你能看出哪个盒子里的书的体积大一些吗?

    教师讲述容积的含义,并问:这两个盒子,哪个的容积大,为什么?

    2、完成“试一试”。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三、巩固提高

    1、完成“练一练”第1、2题。

    先做第1题:直接判断,并让学生从体积、容积的含义上说明原因。再做第2题,让学生从容积的含义上进行解释。

    2、完成练习三第1-4题

    四、全课小结: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5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5408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初一生物教学反思20篇简短】初一生物优秀教学反思【优秀5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