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夜莺的歌声》读后感】《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 【《夜莺的歌声》读后感】《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优秀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4篇《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到您,就是贴心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课文首尾呼应应写法。

    3、学习生字新词。会用宛转、兴致勃勃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照应的关系。

    三、课前准备:课件。

    四、教学时间:二教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文。

    1、学生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的每个段落概括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要求:

    1、在这一段中你了解了什么?

    2、怎样理解课文中的几句话:

    (1)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搭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着一件颜色和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这个孩子是夜莺,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有意地吸引敌人)

    (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在敌人不易察觉中戏弄敌人,体现出他的聪明。)

    (3)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体现出他的机智勇敢,镇静。让敌人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他,让他带路。)

    3、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什么感受?(勇敢机智聪明活泼能干自信)

    4、小结。

    五、作业。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1、继续学习课文,学习小夜莺的品质及爱国的精神

    2、学习课文的写作特点。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学课文,思考:

    (1)一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了麻痹德国兵,以便后来他用鸟叫同游击队联络是不引起敌人的怀疑。)

    (2)为什么夜莺有时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为了麻痹德国兵,让他们觉得夜莺还是个孩子,顽皮又贪玩)

    (3)夜莺回答德国军官的突然问话,表现了他的什么?(机智,灵活)

    2、交流,朗读。

    3、小结。

    二、学习第三段。

    1、学习这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从中能了解到夜莺的什么?(主要讲了游击队是怎样从夜莺那里了解到德国军情况的。从中了解到夜莺与游击队配合的默契,游击队与夜莺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密。)

    2、读一读表现夜莺机智的句子和游击队的对话,加深理解。

    3、小结。

    三、习第四段

    1、 从松树林里发出一声口哨响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游击队发给夜莺的暗号,让他迅速隐蔽)

    2、游击队是怎样消灭德国兵的?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想一想游击队为什么会全歼敌人。

    3、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夜莺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河岸边?他在望什么?

    4、课文为什么写孩子穿的衣服是跟树叶差不多的绿颜色呢?(当孩子把敌人带进伏击圈,接到游击队发出的暗号时便于迅速隐蔽。)

    5、小结。

    四、总结全文。

    1、课文紧扣题目,请把出现夜莺的地方划出来。

    2、夜莺的歌声的含义:

    一是小孩叫夜莺,他把敌人带进游击队的埋伏圈,让游击队消灭敌人,夜莺的歌声是胜利的歌声;

    二是小孩用夜莺的叫声报告敌人的情况,夜莺的歌声是传递情报的声音;

    三是小孩是个爱祖国、恨敌人,机智勇敢的小孩,夜莺的歌声是热爱祖国,勇敢地和敌人斗争的颂歌。

    3、通过一件什么事反映什么?(通过对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小男孩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侵略者经过的`记叙,反映了苏联少年的机智勇敢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4、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互相呼应)

    五、作业。

    板书设计:

    夜莺的歌声

    起因:引敌发现 主动接近

    巧答盘问 取得信任

    经过:诱敌进伏击圈 机智勇敢的

    巧妙报告敌情 爱国主义精神

    结果:全歼敌人

    夜莺又叫

    《夜莺的歌声》教案 篇二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有关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及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能力训练点

    1.继续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重点句子的能力。

    2.引导学生体会文中首尾照应的写法,并培养学生巧妙安排文章思路的能力。

    3.培养朗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到“夜莺”机智、勇敢的美好品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小夜莺美好的形象。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情境朗读法。

    (二)学生学法

    朗读法。(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表达。)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二)难点

    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之间互相照应的关系。

    (三)疑点

    小夜莺对一群德国强盗的提问为什么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四)解决办法

    l.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利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方法弄清首尾照应的写法和作用。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介绍时代背景。

    2.根据学生的质疑,提出主旨问题,组织学生精读课文,讨论、交流、理解内容。

    3.引导学生体会首尾照应的写法。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课文前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2.围绕大家共同提出的主旨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以真正理解课文内容。

    3.读中理解,理解中感情朗读,读思交融。

    4.学习首尾照应写法。

    五、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介绍时代背景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段很好听的音乐,你们愿意听吗?大家仔细听一听,谁在唱歌?是的,在寂静的田野上,在茂密的树林里,这歌声是那样的清脆悦耳,是那样的宛转悠扬。如小溪流水,似鼓乐丁冬,给人以美的享受。但夜莺宛转的啼鸣,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却有着深刻的含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课。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通过预习,谁说说你怎么理解这个题目?(一个化名夜莺的小男孩模仿夜莺的叫声。)

    《夜莺的歌声》是一篇外国作品,主要讲的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个故事。苏联的卫国战争就是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争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二)检查预习

    1.指读全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一个叫夜莺的男孩把一群德寇引向游击队的埋伏圈,协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

    (三)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夜莺”是怎样巧妙地帮助游击队报送有关敌人情报的?你从中体会出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抓住重点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2.检查自学情况。

    夜莺是个勇敢、机智、热爱祖国、仇恨敌人。沉着冷静的孩子。

    (1)夜莺会用白桦皮做成口哨,会学夜莺和杜鹃叫。

    “他坐在离德国兵很近很近的地方”说明他是主动和敌人接近的。

    当孩子把口哨递给德国兵时,“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说明孩子在敌人面前一点也不害怕。

    (2)当德国军官问他“村子里就剩你一个了吗?”“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孩子故意打岔,避免正面回答。这是夜莺在人不易察觉的时候戏弄敌人。反映了孩子的冷静、机智、沉着。)

    (3)“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一就都跑了。”

    (这里的野兽其实指的是德国强盗。说明孩子爱憎分明,前一句保护了群众,后一句痛骂了敌人。由于他巧妙地回答了德国军官的盘问,德国军官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并且让他带路。德国军官轻蔑地认为它是蠢东西,其实德国军官自己才是真正的蠢东西。因为夜莺骂他们的话他都没有听出来。)

    (4)夜莺在带路时,有时学夜莺唱,有时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后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这句话讲他好像沉浸在大自然当中,天真自然,这样做实际是在迷惑敌人,使他们觉得他只不过是个顽皮、贪玩的孩子,以取得的敌人的信任。他学夜莺和杜鹃叫,是在麻痹敌人,以便后来他用鸟叫同游击队联络不致引起敌人的怀疑。)

    (5)“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敌人问树林里有没有游击队,孩子用话岔开,用蘑菇来回答,答非所问,装作什么也不知道,再一次体现了他的机智。)

    (6)夜莺用夜莺和杜鹃的叫声给游击队传递情报。一声夜莺叫代表一个敌人,一声杜鹃叫代表一挺机枪。

    (从这里可以想见用这种办法已经不是一次了。他曾多次协助游击队消灭敌人。)

    (7)“孩子突然站住,转了个身,钻到树林里不见了。”

    (夜莺刚刚听到信号动作极快,钻进树林里。也说明夜莺对这里的环境极为熟悉。也正是由于夜莺准确的传递情报,才使游击队员充分地做好了战斗准备,最后彻底地消灭了敌人。)

    (8)大家想一想,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为什么还能应变自如,毫无惧色?

    (卫国战争中,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保卫家园的斗争中,全国人民怀着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与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小孩就是由于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才能临危不惧,坦然自若。)

    3.此时,你最想对小夜莺说些什么?

    (四)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

    指名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的三个自然段,想想,这几个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的两个自然段是互相照应的的关系。

    你从哪看出来的?都是说小孩在发出夜莺的歌声,以配合游击队歼灭敌人。这样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使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十分完整,同时也强调了夜莺又在执行新的任务。我们今后在写作文的时候要认真运用这种首尾连贯、前后照应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

    1.把《夜莺的歌声》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写一篇读后感。

    四年级语文下册:《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屑、拧”等11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默、盘问、口哨、埋伏、凝神、烧毁”等问题;会用“宛如、兴致勃勃”造句。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一边读一边体会作者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2、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一边读一边体会作者的心情。

    教学准备:

    1、通过互联网,书籍等搜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

    2、没见过“杜鹃、夜莺”的同学,通过查字典,了解一下这两种鸟。

    3、留有作业和写有含义深刻句子的小黑板或幻灯。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学案

    战争是无情的,是残酷的,它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极其惨重的损失。在古今中外的战争中,侵略者总是没有好下场的。保家卫国的勇士们,上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下有七八岁的孩童,他们不怕牺牲,不怕流血,千方百计地打击敌人,有些侵略者直到全部被消灭了,还不知道是怎么落入了抵抗组织巧妙地设下的陷阱中的。不信,我们一起学习《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

    一、我会读:将文中的生字生词自学一下。

    剥削  呻吟  喂养  挺拔  愚蠢   习惯  毁灭  防卫   婉转

    凶恶   甩掉  机枪  堤防   埋伏  蘑菇  踢球    兴致勃勃

    翻滚二、这个故事真有趣,我要好好读读,并在小组讨论一下:“夜莺”是怎样巧妙的和敌人周旋,为游击队员传送情报的。

    三、文中有很多句子含着一定的意思,如: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 ”—就都跑了。我要把这样的句子都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战争是无情的,是残酷的,它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极其惨重的损失。在古今中外的战争中,侵略者总是没有好下场的。保家卫国的勇士们,上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下有七八岁的孩童,他们不怕牺牲,不怕流血,千方百计地打击敌人,有些侵略者直到全部被消灭了,还不知道是怎么落入了抵抗组织巧妙地设下的陷阱中的。不信,我们一起学习《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你们了解“夜莺”吗?谁来说一说。

    3、抽生答。

    4、教师小结: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空,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本课夜莺的歌指的是什么?

    二、检查预习

    1、默写生字。

    2、初略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3、课文是如何将这一生动事例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再读课文,读时注意本课的生字词。

    要提醒同学要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屑”读xiè,不读xuè;“挺”读tǐng,不读tǐn;“拧”不读nǐng,不读nǐn;“呻”读shēn,不读sēn。钉“(dìng)的韵母是后鼻音,也是多音字,还读dīng;还有“削、空、塞、还”都是多音字。

    交流字节解决的词语。

    在理解词语的同时,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能运用这些词语,特别是“宛如、兴致勃勃”。

    (1)“宛如”是一个比喻词,可以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①读文中的句子。谈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②回忆以前的课文。桂林的水真绿啊,绿得宛如……

    ③学生自己练习说话

    (2)读文中有“兴致勃勃”的句子。“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学生仿照文中句式练习造句;

    (谁,什么时间)兴致勃勃(做什么)

    三、简介情景  加深印象

    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苏联红军作战,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四、再读课文  互动交流

    课文是如何将这一生动事例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再读课文,读时注意本课的生字词。

    1、简单交流 “夜莺”是怎样与喜人周旋的。

    2、简单交流自己找的含有特殊意义的句子。

    五、留下悬念  布置作业

    孩子们读了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那么“夜莺”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我们下节课再仔细读课文,通过讨论得到答案。现在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作业:

    目标检测:

    1、抄写课后要求写的生字,注意以下字的写法。(老师在黑板上范写)

    喂    挺    甩    滚   毁   惯

    2、组词

    削(     )   挺(      )    斯(      )  甩(      )

    哨(     )   庭(      )    期(      )  用(      )

    抢(     )   防(      )    汉(      )  惯(      )

    枪(     )   仿(      )    汗(      )  贯(      )

    3、造句

    宛如:

    兴致勃勃:

    第二课时

    一、激趣谈话  引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同大家一道初步阅读了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但还不够,要想把这个故事讲得精彩些,我们这节课还得进一步地理解课文,通过讨论,看“夜莺”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孩子,特别是要把课文中没有明明白白写出来的内容想象出来。如“夜莺”这样做、这样说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德国兵又会怎么想。

    二、粗读课文  理清脉络

    1、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们首先弄清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课文中已自然地分好了段。现在请孩子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看每段写了什么内容。

    2、学生默读课文。

    3、讨论后板书:(诱敌入林,林中传信,歼灭敌人,再行任务)

    三、精读示导  理解内容

    1、读了课文,文中的“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机智、勇敢)

    2、请孩子们认真读课文,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可体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用“——”画出来。可以边读边画,也可读完后再画,还可以批注自己的理解。

    3、小组交流自己画的内容,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4、全班交流,孩子们无论谈到哪里,老师都要引导孩子们理解,并指导朗读。

    下列句子应组织全班孩子讨论(学生说到哪句,就出示幻灯或小黑板)

    ①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从表面上看,这两句话在描写夜莺的歌声,但联系上下文,便可发觉其中还有其他的意义,“停了一会儿”、“新的劲头唱起来”,机警的小夜莺已发觉了敌人,经过思考,他决定去接触敌人,把敌人引入游击队的埋伏圈,消灭敌人。

    ②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快活”是小孩子的性格特点,“快活”,快乐、活泼,在这里反映了“小夜莺”在敌人面前表现出超乎寻常的镇静、坦然。孩子在凶恶的敌人面前表现得如此镇定自如、依然快活,可见孩子的胆量。

    ③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下?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这是小夜莺在回答敌人盘问时,说的几句一语双关的话。乍一听,纯属小孩儿天真的话语,把自己当作小动物。小夜莺正是凭借自己天真的话,加之自己一系列貌似顽皮的动作,在敌人不易觉察中戏弄、漫骂敌人,“麻雀、乌鸦、猫头鹰、野兽”都指的是敌人。德国兵虽然也“想着,轻蔑地微笑了一下”,但听、看小夜莺的言行,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小夜莺,并且让他带路。这些话语体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和对敌人的憎恨。

    ④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脯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欢快的鸟鸣,无所顾忌的游戏,多么顽皮的小孩啊!其实,这是在麻痹敌人。既进一步让敌人确信自己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又为后面同游击队联络做准备,“学夜莺唱,学杜鹃叫”,以便后来他用不同的鸟叫同游击队联络时不致引起敌人的怀疑。

    ⑤你说的是一种磨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磨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如果说前面小夜莺的回答还多少有一点“实答”的话,小夜莺这时的回答全然是“虚答”,答非所问。把两个完全不沾边的东西扯到了一起,正是小夜莺的这一回答,使敌人完全相信了小夜莺。前面敌人多少还有点疑虑,有点警觉,这时敌人只认为小夜莺是个什么都不懂、顽皮的孩子,所以“就不再问了”。

    ⑥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

    胜利后的“小夜莺”又投入了新的战斗中,“小夜莺”又在坚守岗位,察看敌情了,以便通知游击队再次歼灭敌人。

    四、感情升华   角色朗读

    ①过渡 m.chayi5.com :刚才,我们一起讨论了几个句子,通过讨论,你有什么新的感受?(板书:爱国)

    ②是呀,我们越读越感到小夜莺真是机智、勇敢、爱国,请孩子们带着这份感受分成小组,分角色读读全文。

    ③组织全班性的分角色朗读或表演对话片断。

    五、前后联系  体会写法

    孩子们读得很好,一个机智、勇敢、爱国的孩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为什么呢?请孩子们把课文前三个自然段与结尾的两个自然段联系起来读读,再讨论它们有什么联系。(写的内容大致相同:小“夜莺”穿着同样的衣服,坐在同一个地方做同样的事。)这就叫首尾照应。这样写,往往能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在习作时,也可以学习运用这样的写法。

    六、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1、在苏联的伟大的反法西斯的战争中,所留下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不仅仅是小“夜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同时也涌现出了许多卫国英雄,在众多的英雄人物中,有一位就是她,他的名字叫卓娅。同学们可以上网查阅或查阅有关书籍,读读她的故事。

    目标检测

    1、照样子,写词语。

    例:越来越密

    弯弯曲曲

    2、填空:

    文中的“夜莺”指        ,“歌声”指        ,用这种“歌声”是为了告诉游击队      ,表现小“夜莺”       。

    3、写一组对话。(从对话中能表现一个人的品质)

    板书设计:

    17 、夜莺的歌声

    诱敌入林

    机智  勇敢

    爱 国

    林中传信

    歼灭敌人

    再行任务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篇四

    在《夜莺的歌声》(五年制第10册第18课)一课中,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叙述了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小孩子运用计谋,协助游击队战士歼灭敌人的事迹,突出地表现了他面对凶恶的敌人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品格和强烈的爱憎情感。

    1.拟人。

    在文章的开头,作者描写了一场战争后的破败情景:特别是用“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地弯着腰”的拟人,来形象地突出敌人的侵略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破坏,连树木都“垂头丧气”起来。这里,也饱含着人们的无比愤慨。

    2.双关。

    当敌人问小孩子“你们这里有没有人”时,小孩在回答中有一句,“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里的“野兽”明里讲,是真的野兽,战争一开始,枪炮轰鸣,野兽都跑出了树林,跑进了村子,而实际上,是把敌人比作“野兽”,人们见他们来了,“就都跑了”。作者在这里运用“双关”,一方面表现了小孩子的机智聪慧,一方面突出了小孩子对敌人的强烈憎恨之情。

    3.排比

    小孩子给敌人“领路”时,“有时候学夜莺叫,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你看,他天真活泼,好像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其实,他是在迷惑敌人。况且,他的“学夜莺叫”“学杜鹃叫”正是给游击队的同志们报信呢!这里的“排比”用得多好。

    4.借代

    听鸟叫的那个人说:“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课文中还有这样的叙述:“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这里的几个“夜莺”实际上都是指那个机智勇敢的“小孩子”:他学夜莺叫给游击队报信,就像小夜莺那样机灵活泼,惹人喜爱。

    5.反复。

    课文的题目是《夜莺的歌声》,课文中多次反复出现“夜莺的歌声”,开始是“打破了夏日的沉寂”,中间是“越来越响了”,最后是“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不仅题目是很好的“照应”,而且像一根红线贯穿全篇,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小“夜莺”用“夜莺的歌声”给亲人报信,消灭了敌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夜莺的歌声》读后感】《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优秀4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5463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圆的面积》优秀教学设计]《圆的面积》教学设计最新5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