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木兰从军阅读理解及答案_《木兰从军》阅读题的参考...
  • 木兰从军阅读理解及答案_《木兰从军》阅读题的参考答案及翻译【优秀3篇】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阅读都不陌生吧,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3篇《木兰从军》阅读题的参考答案及翻译,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木兰从军》阅读题的参考答案及翻译 篇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认识1个识字部首。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并能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段,知道木兰是我国古代一位女英雄;学习文中生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够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2.紧扣“女英雄”,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齐读课题。

    2.出示第一段复习。(板书:女英雄。)

    3.引导学生看木兰女装图,让学生感知木兰的女子形象。

    4.在古代,像这样一位女子,应该足不出户。在家中,种桑养蚕,纺丝织布,绣花刺字。可是,木兰却成了女英雄。你…贴心 .net…心中的英雄是什么形象的?

    小结:发现没有,你们心中的英雄都有一颗保家卫国的心,由此可见,木兰也是一个热爱祖国的女子了。

    二、精读品味

    (一)感知爱国爱家

    过渡:让我们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第二段,找出最能体现木兰热爱祖国的句子来吧。

    1.生仔细读文后交流。

    2.出示: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理应”什么意思?(应该)这句话什么意思? (自己应该为国为家分担忧愁。)

    3.国家有何忧患,家庭又有什么忧愁呢?请你再读第二段,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读完了,我们来看这段话。(出示第二段)

    4.引导学生感悟“国忧家愁”,指导朗读。

    1)国忧是什么?(板书:国)指名读。

    a.凸显1、2句,积累词语:战事不断

    b.北方战事不断,边防将士死伤无数,情况多危急呀!所以朝廷——紧急征兵。谁来读好它?指名读。再读。

    c.此时,国家正遭受北方少数民族的侵略,敌人正在烧杀抢掠。假如是你,你怎么办?(我要为国出力……)

    对,国家的兴盛与灭亡,是关系到每一个国家成员的。没有大家庭的安宁,哪有小家庭的温馨?国家有难,作为一份子,理应挺身而出,为国效力。这就是人么常说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出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齐读)

    2)过渡:国忧如此,那家愁又是什么?(板书:家)指名读。

    a.凸显4、5句话。

    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幼小,家里情况不如人意呀。你再读。

    b.凸显“焦急万分”,读好“焦急万分”。

    师:面对这国忧家愁,木兰的内心怎么样?(焦急万分)“焦急”换个词怎么说?(十分着急)能理解这种心情吗?用朗读表达出来。

    3)指名朗读1234句。

    师生评读。

    5.木兰焦急过后想到了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她怎样去为国为家分忧的?她决定怎么做?

    指名读: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引读出坚定的语气。

    6.引导说话

    1)同学们,透过这句话的字面,你还能发现什么?(家人不同意)

    2)从哪里看出来的?“说服”就是木兰和家人讲道理,让家人同意她替父从军。

    3)铺设说话语境

    木兰的家人有哪些?

    你是她的弟弟,你同意姐姐离家吗?你有什么不理解的?

    你是她的母亲,你同意女儿从军吗?你担心什么?

    你是父亲,你同意孩子代替你吗?为什么?

    家人都不同意她从军。可是木兰一心想着国家,只好一一说服他们了,她是怎样说服家人的?想不想演演木兰?

    4)请你选择一个说服对象,同桌先练一练。

    5)说话表演。

    师:小木兰们,现在我就是你的家人,你来说服我吧!

    a.弟弟:姐姐,你为什么去从军呀?你可是家里的顶梁柱呀!你走了,爸妈怎么办?

    b.母亲:儿呀,你可不能去呀,你是个女孩子,怎么生活呀?

    c.父亲:木兰呀,国家有难,爹知道不能不去,文书上是爹的名字,还是让爹去吧。你毕竟是个弱女子呀!

    小结:你们的说服让我感受到木兰爱国爱家的高尚品质。(板书:爱)

    她能够坚定想法,为国为家分忧,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她果真是一位——女英雄。

    8.朗读第二段

    过渡:你敬佩她吗?谁能通过朗读告诉我们呢!

    指名读。你读出了自己的敬佩之情。你读出了那份焦急,那份坚定。

    (二)感知为国立功

    引读: 与亲人的离别让人伤心难过,可是为了国家的安危---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那威武的样子不亚于男儿。一路上,她---渡黄河,过燕山,不辞辛劳,千里迢迢,终于---来到了前线。大家捧起书读一读第三段。

    1.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出示第一句,指名读。

    2.我发现你重点读出了这四个字“披、跨、渡、过”,能说说为什么这么读吗? (很快)为什么要快?(战事紧急)真是个爱读爱想的孩子,能够读出自己的感受。

    3.你们读出什么感受了?(很勇敢)怎样勇敢?

    从军很辛苦,路途艰难,但木兰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勇往直前。太值得大家学习了。把你的感受送进去读吧!

    4.在木兰心中,国事当头,战事紧急。古文《木兰诗》中是这样描述木兰赶往前线的。(出示古文“旦辞爷娘去……”)师解释“旦”“幕”及大意。艰辛、困难都抛到了脑后。老师也为之感动,我也要读。

    5.老师读得如何?你们一定比我读的还好。齐读。

    评:你们读出了重点词,读出了花木兰的英姿飒爽,勇往直前。让我感觉到花木兰虽然是个女孩子,但是一点儿也不输给男孩子的气概。

    6.战场上,花木兰又如何呢?出示第二句读。你知道了什么?

    1)交流:立功了。从哪里看出来?赫赫战功什么意思?

    2)多年是多少年,你知道吗?木兰在边疆一蹲就是12年呀,她带领军队打败了敌人的许多次侵略。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齐读词语)

    7.想不想看一看这位女英雄?(出示戎装图)指导读。

    瞧,她跃马提枪,驰骋沙场,英姿飒爽,奋勇杀敌。一次又一次用智慧打败了敌人。我们送个词语给他,那就是——英勇善战。(板书:英勇善战)由于她的英勇善战,她为国立下赫赫战功,因此,她成了军中英雄,成了大将军。看,军旗上写着大大的花字,多威武呀!让我们边读边想象木兰奋勇杀敌的情景吧!。

    8. 出示朗诵第三自然段。

    9.引导背诵第三段。

    老师看到你都会背了,是吗?你怎么记住的?愿意为我们展示一下吗?

    小结:读到这里,木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木兰是名符其实的——女英雄。

    (三)体会木兰双面

    1.战争胜利了,战功赫赫的女英雄花木兰回到阔别12年的家乡,脱下了战袍,换上了心爱的女装,来探望她的将士们怎么样呢?默读第四段,画出有关词语。

    2.出示女装图交流

    师:大家看,重回女儿容貌的花木兰还是那么美。当将士们看着穿上女装的木兰时,都——惊讶。惊讶什么?(板书:文静优美)

    3.说话训练:有的将士忍不住说:天哪……

    4.是呀,将士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英勇善战的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怎么也没想到,面前这文静俊美的姑娘竟然就是战场上英勇善战的军中英雄!捧起书,让我们齐读第四段,读出那万分无比的惊讶吧!

    5.齐读第四段。

    小结:将士们,同学们,就是这么一位文静俊美的姑娘,她也同样能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女英雄啊!

    三、总结延伸

    1.指着板书小结:

    现在,我们更深入的认识了花木兰:她爱国爱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战场上,她是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生活中她又是文静俊美的姑娘。她真不愧是——女英雄。难怪她的故事千古传颂。

    2.人们以多种形式传颂着这个故事,我国豫剧《花木兰》就广为流传,课前老师选了一个精彩唱段,我们一起来欣赏。(播放:谁说女子不如男)戏中唱的好: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

    3.同学们,花木兰只是众多巾帼英雄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古今中外,在各个领域里都有许多杰出的女子。如:科学家居里夫人,著名作家冰心奶奶,巾帼英雄穆桂英……她们的故事值得我们去阅读。让我们走进课外阅读,搜集她们的故事,去领略她们的风采吧!

    《木兰从军》阅读题的参考答案及翻译 篇二

    一、教学要求: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木兰爱亲人、爱国家和勇敢、刚毅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师:在课下老师了解到许多同学喜欢听故事,今天我就请一位同学把《木兰从军》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好不好?

    2、学生讲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读课文。

    2、师:花木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学生思考发言。

    (三)再读课文,阅读理解,指导朗读

    1、师:你最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能说一说理由吗?

    2、学生自读喜欢的段落。

    3、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学生朗读,说理由。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出示课件并板书。

    第二段联系《弟子规》中的“首孝悌”,注意体会木兰的“思想矛盾,心情复杂”,读出木兰最初的矛盾和做出决定后的坚定、果敢。

    第四段联系唐诗《从军行》、《出塞》、《凉州词》引导学生构想木兰在战场上的英勇善战。

    第五段中,教师点拨:

    如果你是和木兰出生入死十二年的将士,看到一身女儿装的花将军,你会是什么表情?为什么惊呆?后来又是什么心情?为什么佩服?

    引导学生带着既惊讶又佩服的感情读。

    1、按照板书梳理木兰的成长过程。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指名读课文,同学评价。

    (四)引导评价,鼓励多角度思考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拓展

    1、你还知道我国历还有哪些女英雄?

    2、花木兰这个女英雄的形象,深得大家的喜爱。大家通过各种形式来传唱、歌颂她。下面我们来听一听由豫剧演员常香玉演唱的豫剧《花木兰》选段。(播放豫剧《花木兰》)

    3、这篇课文是由我国北朝时期民歌《木兰诗》改编的,在课下有的同学找了资料,许多同学已经会读了,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木兰诗》。(出示《木兰诗》课件)

    (六)选择性作业

    1、喜欢《木兰诗》吗?那就背一背吧!

    2、搜集女英雄的资料,开一个小小故事会。

    3、把花木兰的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4、喜欢唱歌的同学学一学豫剧《花木兰》吧!

    《木兰从军》阅读题的参考答案及翻译 篇三

    教学案例:

    张广平老师把收录机放在讲桌上,然后喜气洋洋地对学生说:“同学们,老师现在要了解一件事,喜欢听河南戏的小朋友把手举起来。”曲沃县离河南很近,同学们熟悉河南戏,机灵的孩子们知道老师要放戏曲录音,便不约而同地举起手,随后便是你一句我一句的“我喜欢”、“我喜欢”。

    老师说:“好!老师也很喜欢,不过河南戏很多,昨天老师选了一段精彩的,请大家欣赏欣赏。”

    老师放豫剧《花木兰从军》中的《谁说女子不如儿男》。

    有的学生如痴如迷地听着,有的学生竟跟着手舞足蹈地唱起来。

    老师说:“请小朋友再认真听一遍,然后试着唱唱你最喜欢的一句。”老师重放。

    这一下学生可得意了,教室里热闹起来,七嘴八舌地唱起来,有的唱:“白天去耕地,夜晚来织棉”。有的唱:“谁说女子不如儿男。”有的唱:“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有的竟能整段唱下来。学生还真是都积极地参与着。

    当学生渐渐静下来的时候。老师说:“咱们齐唱一句‘谁说女子不如儿男’吧!”师生们有滋有味地重复唱着这一句。

    老师说:“同学们看课本63页,带上感情自由读《木兰从军》,反复熟读课文,一直读到能看到花木兰站在了你的面前为止。今后我们再唱‘谁说女子不如儿男’时就更有感情了。”

    我们看到学生十分投入地自由读课文,用探究的眼光,用真诚的口气,在呼唤着花木兰快点走到自己面前。

    熟读课文大约15分钟。

    老师说:“在刚才熟读课文的过程中,谁看到了花木兰站在了你的面前?”

    学生纷纷抢着回答:“我!”“我!”“我!”

    有一个淘气的小男孩说:“老师,我看到了,花木兰是一个好好漂亮的姑娘呢!”

    教室里一阵笑声。

    老师也笑着说:“是吗?我也看到了花木兰是一个十分漂亮的姑娘,还是十分勇敢的姑娘,大家想一想,这么漂亮的勇敢的姑娘是怎么说服家里人替父从军的?”

    学生沉默片刻后说话了:

    有的说:“她肯定说,父亲,你年龄大了,跑不快,让我替你去当兵吧!我会打胜仗的”。

    有的说:“她肯定是说,爸爸、妈妈,你们放心吧,我不会给你们丢脸的。你等我的好消息吧”。

    有的说:“她肯定说,爸爸、妈妈,我才不怕吃苦呢!我女扮男装,照样会打仗”。

    还有的说:“她肯定迸会说,小弟弟,你照顾好爸爸、妈妈,我给你拿奖杯回来”。

    学生的思维在互相碰撞中不断进发出耀眼的火花。

    老师说:“小朋友想象得真好,把老师都说服了。那么大家一定会抄写好这三个生词吧!抄一抄,再各写一句话。”老师边说边把“胜利”、“将士”、“征兵”三个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写生字词,写句子,时时鼓励着学生。

    课堂小结时,老师兴奋地说:“今天同学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名字叫……”

    “花木兰”!学生也兴奋地抢答着。

    “好!让我们再齐唱三遍‘谁说女子不如儿男’吧”。

    师生在昂扬和谐的氛围中走出了教室。有的学生还边唱边比比划划地跑在操场上玩耍。有的听课老师也小声哼着走出了教室。

    案例分析:

    课后我们和授课老师一番对话:

    问:“这节课你自我感觉如何?”

    答:“我本人自我感觉还是良好的。还是听听各位老师的意见吧”。

    问:“这节课的目标你觉得把握的怎样?”

    答:“这节课的目标是反复熟读背诵课文,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学习6个生字,我觉得今天在我设置的“笼罩”里,学生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努力做一个发展的人。”

    问:“你说的‘笼罩’是什么意思?”

    答:“我先放一整段戏曲,然后重点学会唱‘谁说女子不如儿男’一句,就是给学生创设一个利于学习本文的环境,使这个环境紧紧地‘笼罩’着学生的身心,学生在这个‘笼’里面不知不觉地就‘熟’了”。

    问:“我们觉得你在语文的人文性方面做得很巧妙,能谈谈你的想法吗?”

    答:“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统一的,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想学生在熟读课文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对花木兰的崇拜之情,花木兰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是有益的。这里我不强调让学生学习花木兰的什么什么精神,而是让他自己去感悟,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嘛”。

    新课程倡导师生共同成长。从这节课里,我们确实看到了有收获的不仅是学生,老师同时也大有收获,我们这些教研员也大有收获。张老师在这里用一种环境 “笼罩”学生的身心,使我们很受启迪,对二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尽管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但没有强制性的约束是不行的,这个“笼罩”既有开放性又有强制性,还有艺术性,学生在这个“笼罩”里确实是不知不觉地“熟”了。

    反过来,我们设想一下学生,这节课一定能给他们留下难忘的印象。如果在此节课前会唱“谁说女子不如儿男”,那么他(她)在这节课上得到了深一层的感悟;如果在此节课前不会唱“谁说女子不如儿男”,那么他(她)会为这节课学会了唱而自豪。

    花木兰的形象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记忆里,成了他们崇拜的偶像。学生乐于学生字词,敢于想象,通过这节课,我们看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木兰从军阅读理解及答案_《木兰从军》阅读题的参考答案及翻译【优秀3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5519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2022党员培训心得体会300字]党课学习心得体会【优秀4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