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小小智慧树快乐大扫除|快乐大扫除优秀3篇
  • 小小智慧树快乐大扫除|快乐大扫除优秀3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3-04-03 19:47:50
  • 移动端:小小智慧树快乐大扫除|快乐大扫除优秀3篇
  • 快乐作文 篇一

    快乐作文

    天津市第五十五中学 郭可慈

    前 言

    人有时候挺奇怪的,非得受点刺激,才肯做点事情。我就是这类人:没刺激不做事情。

    2007年3月中旬,接到天津市中学语文学会的负责人打来的电话:请你作报告,报告的内容是初中作文教学。

    真的受了刺激了!我都退休13年了呀!怎么还找我? 1987年,我参加了全国第四届中学语文年会,提交的论文就是关于初中作文教学的,回到天津后,作了多次报告。过去20年了,那个论文还有用吗?我难道还讲那个论文?我又想,我从前的报告一定有问题,难以操作,所以,没反应。

    禁不住负责人的动员,我同意了。但是有点难度,我必须重新调整思路,补充新的内容,让我的报告“变”得可以操作。我是个不安分的人,喜欢尝试从没做过的、有点难度的事情,在快70岁的时候,又尝试了!

    我要尝试用我认为的新的思路、新的内容写报告。用了两周,我把从前的论文“砸碎”,写一个全新的、有可能操作的报告。

    全新的报告有了反应,我的博客上有了老师的留言,说:“我正在按您的办法教作文,很不错。”

    大受鼓舞!受鼓舞,绝不是因为有老师按我的办法教作文,是因为有人开始教作文了!我在报告中,非常明确地提出:我提供的只是一个“框架”,大家完全可以且必须推翻我的框架,按照学生的情况自行设计,但是,必须有框架,有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特点的框架。

    有了“有反应”的刺激,就有了这本书了。希望它不是纸上谈兵,希望它可以为老师的操作提供帮助,不再视作文为“畏途”。更希望所有的语文老师都来教作文,我们的学生就有真正的收获了:九年或十二年的语文课没有白上。

    教学工作,不是流水线,不是重复劳动,不是机械劳动,是创造性极强的工作,是“个性化”劳动,谁都不能按别人的方法教书,作文教学也是如此。老师是有个性的,学生是有个性的,师生所处的环境也是个性的,还有其它的“个性”;作文又不像数学、物理、化学等有统一的教材,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教材。一次方程、二次方程、高次方程,不要说在全中国,就是在全世界都“畅通无阻”的。而作文不同,城市和农村不同,又有地域的不同及各校学生水平的差异,等等,作文真的必须是“个性的”,必须依照学生“量身定做”。

    “量身定做”,是按教学大纲、教学理论“做”,目标是教会学生写教学大纲规定的、中学生应该掌握的文体。

    多年来,我一直探索“量身定做”:(1)如何协调“个性”与“共性”。“个性”指的是老师作文教学的过程,“共性”指的是教学大纲规定的、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几种文体的要求。(2)如何以共性指导“量身定做”,教会学生写“个性作文”。大家将看到的是我的“个性作文教学”,大家应该注意的是“共性如何指导个性”,“个性如何满足共性”。

    “个性作文教学”、“学生个性发展”,满足“共性要求”,要有教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学法、美学,等等的支撑。

    “殊途同归”,“条条大路通罗马”,语文教师教作文,要记住。 作文是能教的!不信,试几年!作文是快乐的!是老师学生都快乐的!不信,试试!

    也许,这本书对家长和中学生也有点帮助,这也是我希望的。 究竟如何,是否真的能操作,不得不借用一句老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虽然我说的道理距真理很遥远,但总是一个道理,所以,借用了这句名言,大家一定能理解的。

    我教作文的时候,有教学大纲(现在没有了),所以,我的书里,离不开“教学大纲”的概念,教学大纲是我教作文的指南,我不能没有它。

    欢迎大家批评,真心欢迎!

    (一) 不快乐的作文

    2007年6月3日写完了书,才4个多月,语文教材有了大变化,我不得不修改第一部分——“不快乐的作文” ,而且大修大改。

    前国家足球队教练米卢蒂诺维奇说:“快乐足球!”说到了足球的本质;他又说:“态度决定一切。”说到了决定足球是否快乐的根本——态度。态度好,足球就会是“快乐足球”,态度不好,足球就会是令人厌倦的、讨厌的东西。

    老米的话,很深刻!不只是足球要快乐,所有领域都需要快乐!作文就是需要快乐,且非常需要快乐的,而决定作文教学能否快乐,能否有效,恰恰也是“态度决定一切”的!

    现在,老师和学生面对作文都不快乐。主要是老师不快乐,老师一沾作文就愁眉苦脸,怕得很。老师这般模样,学生还能快乐吗?当然不能。

    先说说“全国性”的不快乐。

    现在没有教学大纲了,取代大纲的是“语文课程标准”,名称改了,无所谓,内容好就行。借了初中、高中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又借了一套初中和高中的第一学期教材,共六册,仔细看看,发现“语文课程标准”与旧的教学大纲、新的语文课本与旧的语文课本相去甚远,我指的是作文。

    旧的教学大纲,对作文有明确的要求,初中学生要掌握什么文体,高中学生要掌握什么文体,虽然只几句话,但是很明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所谓的“课程改革”——简称“课改”,初中部分,对作文提出了要求,但很笼统,高中部分对写作几乎没要求,三言两语、只言片语谈到了作文,和没说一样。旧的教科书,有中学生必须掌握的文体的知识短文,可以指导老师和学生,“课改”后,知识短文没了。有目标,有指导都很难完成,没目标,没指导,更糟了。

    我的观点是:语文课的本质是工具课,学语文就是为了掌握正确使用文字,写,是最重要的能力。中学毕业(含中专、技校),不会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作文,不能掌握最基本的文字表达方式,语文教学是失败的!

    已故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对语文教学忽略作文,非常不满意,他说“学生学了十二年语文,从小学到高中,一千七百个学时,不会写作文,浪费多少时间!”(大意)

    鲁迅先生说:“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自杀;无端消耗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

    我既不希望老师自杀,也不希望老师谋财害命!

    我能做的,就是说说作文教学。 从“课改”前的高考命题说起。

    看了下面的介绍,大家一定会得出结论:“‘课改’前,教学大纲对作文是有要求的。有要求,作文教学还不怎么不好,‘课改’后,作文没要求了,会怎么样呢?”

    1984年的高考命题是“关于怎样写作文”,我有幸参加了阅卷。这是一篇给材料作文,一共有两段话,第一段是学生的话,第二段是老师的话,两段话归纳起来的意思是:师生双方对作文教学均不满意。希望学生各抒己见,探究师生双方都苦恼的原因,给作文教学提意见和建议。

    按说,这个题目挺新鲜的,几乎是“押”不着的,似乎更容易说实话。但是,学生仍然说空话、假话、谎话,不说实话。为“稳妥”起见,他们在作文里开了“中药铺”,检讨“

    一、二、三”,把作文的问题,都归咎于自己,要多没意思有多没意思,看得我头疼。 后来,我问一些学生:为什么你们写检讨而不提意见?学生说“怕!怕阅卷老师不高兴,不给分!”有几个斗胆提意见的,竟吓坏了,以为要倒霉了。

    学生的反应,当然不只是作文的问题,还有很复杂的心理障碍。这里,不分析心理障碍,只分析作文题。

    题目太大,一个大论文都说不清,况且,学生根本不懂作文教学,他们根本没有探究的能力,能给老师提出可行的意见吗?此为其一。其二,也是最要紧的,命题中心的专家们找错了目标,这个题目,应该是老师回答的,是老师负责教作文,不是学生!

    命题专家的失误,导致参加高考的学生都不快乐,教师看着一篇篇一个模样的检讨书,当然也不快乐。

    还有更离奇的命题。

    有一年(忘了哪年,只知道那年我已经退休了),高考是全国性命题。考试中心提供了两幅漫画,一幅的标题:《给六指作整形手术》医生给“六指”做手术,该切的、多余的六指没切,切掉了拇指。另一幅标题是《截错了》,本应截有病的左腿,医生截了没病的右腿。

    作文的要求有两个,第一个可以接受,要求考生用说明文介绍两篇漫画的内容。第二个要求就很奇怪了,要学生比较两幅画,写一篇“议论文”,题目是:“我更喜欢??画”。

    天方夜谭呢!

    1、两幅画的内容都不好,五十步笑百步。命题的老师,让考生比哪个医生的错误小一点,小一点,就好一点,莫明其妙。有比毅力的,有比意志的,有比智慧的,还有比错误哪个大,哪个小的!笑话!根本没有比较的意义!

    2、“我更喜欢??画”是典型的记叙文的题目,怎么能写成议论文?就好比用平面几何的公式演算立体几何呢!

    当天晚上,许多在我这里上作文课的学生打电话,请我给他们的作文估分,我的回答是:“无法估分!这是一道无法完成的作文题,南开大学阅卷中心正乱作一团呢!”

    果然乱作一团:阅卷老师无所适从。

    为高考命题的,都是精英,精英们经过数月的切磋,竟然出了一个从内容到形式都荒唐到极点的作文题。他们难道不知道“比错误大小”多可笑?难道缺少各类文体的常识?难道命题后大家不集思广益试着写一篇,看看能完成吗?论说文的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方式。依照命题,“我更喜欢??画”的论点如何确立?大约有几个角度?用什么论据支撑论点?论证结构又是哪种?假如充分讨论,试着写一篇,就会发现是不可操作的,写议论文是根本不可能的,也就不会有这个荒唐的命题了。

    因此,语文老师有理由不快乐。指导语文教师教作文的,是一些态度不好,基本概念也不清楚的专家!

    全国性的不快乐还有呢。

    历届中考、高考和各类模拟考的作文题的要求,往往是:除了诗歌,文体不限。“文体不限”,什么意思?文体多了,散文、小说,杂文、文学评论等等,学生都得学会?文体就得有限制,初中学什么文体,高中学什么文体,教学大纲明明有要求的,应该是学什么,考什么,而不是“文体不限”。都说考试是“指挥棒”,“指挥棒”必须按“乐谱”指挥,“乐谱”由教育部“谱写”,从前,有教学大纲“管”着,命题的专家还出错呢,如今连最简单的乐谱都没了,瞎指挥了,岂不更糟了?

    以上的情形,让老师教作文不快乐。所有的不快乐都是和态度有关的。“最高指挥部”的态度就不好,不认真。

    “课改”前,“最高指挥部”对作文的态度就不好,现在,“最高指挥部”的态度更不好了,中学作文教学前景更堪忧了。

    张赛琴快乐大作文《气象预报》 篇二

    作文观摩课

    作课人:张赛琴(江苏省特级教师)

    快乐作文《气象报告》

    师:很多人都说我是专家,你们说我是不是,专家是什么意思? 生:懂很多知识的人。

    师:就不对,我就是专家--专门在家,因为我已经退休了。今天专家给你们上课,专门在家的人出来给你们上课啊。今天上作文课,今天要写什么呢?

    生:气象报告

    师:这个气象是今年暑假8月27日我的家乡无锡的天气预报,请齐读。 生:上午多云,中午多云转阴有雷阵雨,雨量大,午后晴转多云。 师:读完这份报告,你认为这如果写成作文要分成几段写?一段?两段?三段?(学生同意)分别写什么?

    生:第一段写上午多云。

    生:第二段写中午多云转阴有雷阵雨,雨量大 生:第三段午后晴转多云

    师:多好啊,这是什么顺序啊? 生:时间顺序

    师:怎么这么聪明,那我们先写上午多云。上午多云,云在哪呀?我们这个地方的云在哪?

    生:天上。

    师:我们这里有天吗?天在哪?在这里,不要把这看成黑板,要把它看成天空,(在黑板上画一朵云)这是一朵云,兰天上飘着一朵云这不叫多云,什么叫多云?云多一点,想不想画,每个同学来画一个,要画的大一点,美一点,奇一点,就是有一点形状,平时我们看云都有像什么形状。(请所有学生都到黑板上画云,一人一朵)一朵云只能画三秒,要很快,开始。

    师:现在两个字:多云,这是哪里? 生:天空

    师:现在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你在哪里看云,不能说在会堂。(让学生充分想象充分发言)

    生:我在海边沙滩看天空,我在学校的操场上,我在草地上,我在海边的沙滩上,辽阔的田野里,家里的阳台上,山顶??

    师:把它说的美一点

    生:我在绿油油的草地上看天空 生:我在大自然里看天空

    师:我比较喜欢空旷的地方,如海边的沙滩上。请你想象,你就在那个比较空旷的地方看天空,你看到了什么?你的耳朵里听到了什么?

    生:我躺在沙滩上,澎湃的海浪声传来(师引导生说) 师:还有谁,在哪听见了什么?

    生:我在大草原上听见了蜜蜂嗡嗡的叫声,小鸟的叫声,还有骏马的声音,还有羊的叫声

    师:你现在到了那个空旷的地方,你仔细听,你听到了这些声音,然后是仰望天空,天空的云真

    生:多呀

    师:怎么多? 生:密密麻麻

    师:不准确,密密麻麻是小东西,怎么多? 生:层层叠叠 师:太好了,天空的云真多呀,层层叠叠的,左边一朵,右边一朵,前边一朵,后边一朵,排比句。天空的云真美呀,怎么美?看了这一朵像??那一朵??,上面那朵像??,还可以说天空的云千变万化,一会儿变成??一会儿变成??

    师:课上到这,上午多云可以分几段写? 生:三段,四段

    师:第一段交代在哪怎么看,听到什么,第二段写云的多,第三段写云的美,第四段写云的多变。

    师:第一段可以用时间,地点,或者用当时的声音、景象来开头。给大家9分钟时间写一写,不抬头,不停笔,不说话,专心写。

    与后面的老师们交流:写云象星象的作文,写自然界的现象,有点难,要进行长时间的观察,没时间去观察,让学生画云,有体验,会思索画什么样的云,少用声光电,会减少体验。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席地而坐,根据坐的地点不同会展开想象在什么样的地方,如坐在台阶上会想象我坐在山坡上。想象作文真正的想象还是源于生活的,我们在课堂上要创造情境让他想象,如果你让他随便想他会胡思乱想,看的你天花乱坠,一头雾水。还要帮学生整理逻辑,顺着学生的思维去往前走,而不是简单的让他再想想,他想不出来的。评讲作文最好在学生写作中间,点评潜词造句。

    继续课堂:

    学生读写好的作文,师随时点评潜词造句,表扬“仰望”“凝视”。

    师:上午多云写完了,该写什么了――中午多云转阴,怎么转?阴天还看的见云吗?我让一位同学上来把多云转阴。你就想你怎么让多云转阴

    一生上来擦云朵,但不擦干净

    师:现在什么看不清了,用个词语,天空变模糊了,云看不见了,继续再看,还在转,天色(暗了),一下就暗了吗?先是变得灰蒙蒙了,再过一会儿天色就暗了。中午先是??,模模糊糊的,再变得??转阴清楚了吧。有雷雨,打雷之前有什么,闪电,现在谁来在天空里画闪电,同学们给他一个建议这个闪电怎么画。闪电是从天上到地下,闪电是什么形状的?

    生:斜的,有分叉。

    师:像什么?剑,锋利的剑。画得什么要怎么样?要快还是慢,还有什么?有人建议要直一点。还有什么?画得什么要深一点还是浅一点,?好集合大家的意见,这个闪电画得要快,要斜,要直,要深,要从天到地。

    从天到地,闪电劈下像什么?像山崖??

    亮不亮?怎么亮?天地一片??亮如白昼??

    我们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这个闪电呢?它从哪里来的?它劈得快不快?亮不亮。闪电会写了吧。

    接不来,闪电完了该是雷来了,我们来模仿雷声好不好,我说闪电来了,你们一起拍桌子模仿好不好。

    雷声像什么?像鼓声、炸弹、鞭炮、像一个巨大的铁盆掉地上的声音?? 一阵炸雷过后,雷声会怎么样?渐渐远去,我们来模仿一下 闪电来了,模仿雷声渐渐远去。 像什么?思考。

    刚才我们模仿了什么?电闪雷鸣。如果写成文章可以写几段?写 2 段一段写云转阴,一段写雷电。能不能写3段,4段、7段呢,7段都写什么?黑板上有闪电的“大、形、快、亮”,分别是四段,五段写炸雷,六段写雷声远去了,七段呢,七在哪里?你说,总结,没让你总结,七在哪里?七应该在中午多云转阴,应该先写转阴,再写闪电再打雷,谁来说说过渡怎么写?这次还是用9分钟来把这一部分写一写。中午开始过渡,接着写。

    与后面的老师们交流:到了这一块已经到了重点段,而且写的时候会发现闪电角度多更具体,雷就写声音。新课标有一个语文训练体系,二年级乐于表达,会写通顺的句子,三四年级乐于书面表达,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到了五六年级是学会表达,要会写文章,选择自己观察清楚,感受具体的内容写生动写具体。五六年级一定要有细节要写具体的内容,在这个课堂上是落实到闪电,要让学生来体验,今天这课堂上让学生来画闪电时是模糊的,其他学生也是模糊的,这个时候我们要给学生启示,闪电从哪里到哪里,形状是什么,学生感觉大概是尖尖的,最后该画粗还是细,画快还是慢。为什么学生作文写不具体,是因为观察不具体,为什么观察不具体,是因为我们指导不具体,为什么我们指导不具体,是因为我们自己心里也不具体,是因为我们老师头脑中对事物的认识或活动的过程体验不具体,因为我们的不具体变成他的不具体,最后还要说他为什么写不具体。我们通过指导帮学生整理,就让学生把这个闪电就从四个方面认识了,位置、速度、亮度、形状,这就具体化了,然后再写雷声的时候,让他模仿雷声,一次一次感受,只要他一拍他对声音的思维就出来了,炸雷过后接着就滚滚而去了。这一课的启发:学生写不具体的时候,我们要创造教学情境,让抽象的教学要求变成具像的教学内容,然后在具像的教学内容中间进行逻辑整理进行语言指导。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点拨不要比较虚无的说不错,不好,要说清楚你好好在哪,不好在哪,要进行有内涵的对话。我们在指导时不要想他的回答是不是符合我心中的答案,而是要想他的思维在哪。上课过程要动脑子。

    继续课堂:

    已经写好的可以读了。生读师具体点评。

    下面我们要写什么了?有雷雨,要写雨,先写什么雨?雨量大,我们来下雨吧,下大雨,撕一张纸,抖,开始,大雨,这时你想起了什么词?倾盆大雨、滂沱大雨,想不出来就一直抖。这时什么声音,啪啪啪,刚才雨大,现在慢慢小了,雨像断了线的珠子,再后来啪啪的声音没了,雨??停了,先是暴雨到大雨到中雨再到小雨到后来没了,你能想出什么象声词来形容不同的雨。

    之后就到午后了,晴转多云,如果我让你来画,你怎么表现晴转多云,云后出现了什么,太阳,还有什么?彩虹,请大家在空中画一道彩虹,一边画一边说,天空架起了一道红一道橙一道??一道紫的彩虹,天空中像什么一样,梦幻仙境,我们可以画一个红红的太阳,还有金色的光芒,太阳上还可以加上什么?笑脸,写写它的心情。这边是色彩,这边是神态,这就叫雨过天晴,云开雾散。

    下面就是写雨,大雨暴雨小雨雨过天晴,还少个作文题目,你们说说。多变的天气,多变的天空。

    从现在开始你们要注意观察,中央气象台是怎么报天气的,跟我们今天的肯定不一样。

    没有声光电的幻灯片出示,但学生的想象力一点儿也不受限制。 张老师说声光电的视觉体验是瞬间的,有时学生根本想象不出来,但若给学生创设一个场景,学生的思维就能全方位地打开,真正的想象源于生活。我们老师经常抱怨学生写得不具体,是因为孩子观察不具体,为什么观察不具体是因为老师指导不具体,为什么指导不具体是因为我们老师头脑中对事物的认识或活动的过程体验不具体。作文课堂上给学生创设生活的场景,每个版块中都要有目标,也就是观察的重点和细节是什么。在作文指导时我们老师心中必须有谱,老师应当是首席学生,孩子们很可爱的,他们乐此不彼地被老师“欺骗”,你就是在游戏中让孩子学会观察,然后才能写具体。张老师告诉大家:我们千万不能为了玩而玩,要有目的地让孩子们玩,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花心思设计玩的过程了,明确玩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内容写,细节让孩子们重点体验。

    张老师还给我们讲述了吃月饼和抢纸团的游戏,大家真正体会到了沉浸在游戏中的那种快乐,说实话当张老师描述领着学生品尝月饼的过程时,我真想立马吃到月饼。张老师提示大家观察在等待吃月饼时学生的动作、表情,以及在等待和吃的过程中你都想到了什么,这样还发愁学生写不具体吗?

    我很赞同张老师说的一句话:学生写不好是我们老师指导不到位,写之前老师心里没底,不知道怎样给学生创设写作的场景,只是在理论上要求学生写具体,分出层次。关键是该怎样操作。你给学生创设一个场景,写具体,分出层次都不再是问题,在活动中慢慢地学生就能列出写作提纲。

    讲座结束后我在网上查找了张老师的一些课例,无意间也找到了李白坚老师的精彩课例,原来真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爱上写作文呀?可见在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中作文教学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让生活的场景在课堂上“再现”,领着学生先体验,再下笔,学生才能会写作文,并慢慢地喜欢上写作文。

    指导学生写作文也需要学习,刚开始不知如何下手时,我们完全可以借助网络来研读这些专家的课例,先模仿,后创新。和学生一起做做游戏,就能让学生燃起写作的欲望,我们也可以去尝试呀!

    《快乐作文》 篇三

    谈“快乐作文”

    目前有一种倾向,总认为语文教学难,作文教学更难。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把教师怕教,学生怕写的现象统统归罪于语文教材中的每单元课文与作文训练不一致,埋怨教材在写作训练方面的安排不利于学生写作等。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种误区,我们在教好语文教材的内容时,更应该在作文教学中贯穿快乐作文的理念,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做更加深入细致的指导。

    快乐作文的第一步是自主。 作文首先要让学生能主动去写,也就是让学生写作文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弄明白,是学生自己要写,而不是老师,家长要学生写。这样就能从作文中体会到乐趣与快感。然而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事实却恰恰相反,学生作文更多的是遵命写作,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是训练系列中的一个环节。教师为了升学有很强的理由,学生则有太多的无奈。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不能自主,写出的作文也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内心情感,而这样的写作也不是一种内在的需要。因此交还学生写作的自主权,让学生真正喜欢作文,自由地“以我手写我心”。这是快乐作文的第一步。

    自主作文首先体现在写作时间和作文形式的自由。限时限量的作文训练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甚至会产生畏惧和抵触情绪。因为每个人的写作动机都不是永恒不变的,有些知识稍纵即逝,是在特定情境中自然流露和表达,要教会学生捕捉那些不期而遇的真实感受,比如那些随笔,日记,读书笔记等应该是练习的常用形式,或洋洋晒晒,或三言两语,兴之所至,挥洒即就。这样,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情绪就随机消退。

    自主作文还要保障学生在写作空间上的自由,学生想写什么,不想写什么。完全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应该了解学生,从多角度去了解生活,观察事物,切不可鼠目寸光。眼光该放得长远,不只囿于校园和家庭,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全心身投入到自然的怀抱,用自己的心灵体会现实生活。强调观察,体味,思考,反对被动的,机械的模仿和重复,对现实作出真善美,假恶丑的判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一种自由和快乐,凭借自己的天性挖掘出生活,感受周围的事物。信心十足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颂扬。

    自主探究和发现的写作技巧和规律要比被动接受快乐。写作的规律和技法不是靠教师灌输得到。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叫人发现真理。”学习就是依靠 发现,探究,要求学生利用教师或者教材提供的材料,主动的进行学习,强调学生自我思考,探索和发现事物,从而找出其中的规律,而不是消极地接受知识。如果教师只满足在课堂上传授写作技巧,他肯定不是一个好的语文老师。美国著名的认知学派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的“发现”与科学家的“发现”,只是形式和程度的不同,性质是相同的,都是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而发生的,其智力功能和发展价值是相通的。因此,写作的经验,技巧及其规律都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写作的乐趣也就在此,否则它就成了别人嚼过的馍馍。长期以来,教师是在做学生的事情,剥夺了学生探索发现的乐趣,结果教师“喂”的津津有味,学生却饥肠辘辘。

    快乐作文的助燃剂——激情。

    学生作文的激情首先是源于对生活的激情。这就要求学生热爱生活,仔细体味生活。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写作。彻底打消学生为考试而写作的想法,要让他们明确写作是生活的需要。美国学者认为:“写作技能是未来公民生存的第一技能,也是每一个人必需具备的技能。”再说,我们的作文教学目的也不是为了培养少数的几个作家,而是千千万万普通的劳动者,他们所需要的并非创造文学作品的技巧,而是具有广泛意义的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叶圣陶也说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认识文字,练习写作,并不是为着给自己一个“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头衔,而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更见充实。既然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就有责任把生活的激情引向作文教学,让学生像热爱生活一样去热爱作文。也就是说,作文的激情源于生活,生活也给自己的写作提供无穷无尽的源泉,相辅相成。初中学生大都处于青春时期,他们对生活的激情可以用大海来形容,如果生活的激情能成为他们作文的源头活水,再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那么学生作文的快乐是可想而知的。

    教师是蜡烛,心中时时燃烧着激情的熊熊烈火。有人把教师比作火把,这样并不过分。那么学生作文的激情就需要教师去点燃。教师要想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得打铁靠本身硬。语文老师对写作要热爱,要率先垂范,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经常“下水”作文,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如果一个语文老师只会整天谈经验说技巧,多少显得有些滑稽。不亲自“下水”试试,怎么能体会得了写作的艰辛与快乐。鲁迅先生当年曾经讽刺过那些专职的“批评家”:“你这么会说,那么你倒来做一篇试试看!”如今我们不少的语文老师也只是会说而不能写,甚至因为不会写而只能空洞说教。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一个以写作见长的语文老师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也只有这种老师,才能说得出经验和技巧,而且是同学们所乐意接受的。师生之间能就写作的 具体感受进行交流,共享成功喜悦,达成心灵的撞击,共鸣,磨合与默契。试想,当一个班级及至一座校园形成了一股热爱写作,交谈写作经验,探讨写作经验的风气,谁能相信写作在这个班级或者这座校园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呢?

    快乐作文的最大奥秘——分享成功。 作文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热爱写作,共同分享成功的一种活动。首先教师要能写,能起示范作用,学生就能容易学。教育心理学表明,生活使人面临难度不同的任务,他们必然会评估自己成功的可能性。力求成功的人,旨在获取成就,并选择能有所成就的任务。如果他们任务成功完全不可能,或者胜券在握,动机水准反而下降。所谓“跳一跳”,摘桃子,如果使劲跳了,“桃子”还是遥不可及,那再次跳起来的动力就丧失了。学生学习数理化的兴趣往往高于语文学习兴趣,解答理科习题的劲头要比写作文的劲头足,原因在于一道理科习题解答出来,学生就摘到了“桃子”,能尝到成功的甜头。而作文写出来了,只有少数同学有“摘桃子”的感觉,大多数学生换得的是老师的冷冰冰的评语,甚至是讽刺和挖苦,有太多的失败和苦水。在此,我们所有一线的语文老师,不要高悬你们的“桃子”,不要拿“思想深刻,构思精巧,风格独特,语言优美”的要求苛刻学生的作文。

    对学生作文的起始状态老师要进行摸排,定位,建立档案。作文评价要重过程,看发展,不搞一刀切,不搞一言堂。而是充分发扬民主,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等多种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成功。

    快乐地作文,又因作文而快乐,这是广大师生的共同追求。在新课改的形势下,一线教师要尽快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创新,与日俱进,努力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转变态度,培养习惯,视作文为乐事。这样作文教学才能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写。


    小小智慧树快乐大扫除|快乐大扫除优秀3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5570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作文美文摘抄|美文作文(4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