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小学英语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周长》公开课教学...
  • [小学英语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周长》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8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贴心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8篇《周长》公开课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三年级数学教案《周长》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想一想、指一指等活动感知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形式给予学生探索求周长的策略。

    2、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并在过程中体验成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并通过探索求周长的策略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通过操作活动,能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学会与他人合作。

    重难点

    理解周长的定义,掌握求图形周长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揭示新课

    师:孩子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在一个农庄里住着一位王老伯,他种了许多的蔬菜,还养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可是,这群淘气的小动物经常跑到菜地里偷吃庄稼,看着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庄稼被小动物们糟蹋了,王老伯非常着急。为了保护这些蔬菜,王老伯想了一个办法,他打算用篱笆将菜地围起来,怎么围呢?唐老鸭帮忙设计了两种方案,仔细观察一下,你认为哪种方案最合理呢?(第一种封闭,第二种没有围完,不封闭,学生交流后认识到第一种最好。)

    师:经过同学们的认真分析,王老伯也选择了第一种方案。在菜地的一周围上了篱笆,保护了蔬菜。菜地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菜地的周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周长的认识(板书——周长的认识)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菜地的周长,现在你能找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吗?谁来试一试。

    1、(重点引导学生画出树叶的周长,指出国旗的周长、数学书、钟面的周长。)

    师:不管从哪里开始,只要沿着图形的边线画满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2、描周长

    师:刚才我们指出了图形的周长,你能用笔描出图形的周长吗?

    请用红线描出下面图形的周长,看谁描的最漂亮。(老师巡视)

    师:现在我们看看唐老鸭又是怎样把周长描下来的。(课件演示)

    3、初步概括周长定义。

    师:现在,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什么是周长,你觉得该怎么说?

    生: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教师同时板书)。

    4、完善周长概念。

    师:米老鼠看到唐老鸭把图形的周长描得这样好,也不甘落后,找来了4个图形,我们一起看看:下面那些图形能找出他们的周长,哪些不能找出它们的周长?(课件出示)

    师:像第二、第四这样没有围拢,有缺口的图形,我们叫做不封闭图形,它们没有周长。第一、第三这样首尾相连,围拢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他们才有周长。

    师:现在你觉得“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这句话完整吗?如果不完整,还应该加上什么词语才准确。

    生: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师适当板书封闭图形,完善周长概念,然后读一读,要求读出里面的重要词语)

    三、实践交流、突破重难点

    1、师:现在我们认识了周长,现在能不能利用周长帮王老伯算一算,到底要准备多长的篱笆才能把菜地围好呢?

    (引导学生计算三角形的周长)

    2、小组合作完成正方形、五角星、圆的周长。

    师: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们帮王老伯解决了难题,现在老师还有一个难题:下面3个图形的周长怎么计算呢?

    四、回顾小结,鼓励发现

    师: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周长,其实周长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希望大家能多把学到的知识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数学知识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周长》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教学准备:

    课件、绳子,直尺等、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 课件出示(树叶、甲虫) 问:这是什么

    让学生仔细观察:它在树叶上是怎样爬的 沿着什么路线爬的 (树叶的边线)

    请问:树叶一周边线的长又叫做树叶的什么 (周长)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周长、(板书课题)

    认识周长

    1、下面老师先带同学们到儿童游泳池去看看(课件出示游泳池图片)

    谁愿意上来指出池口的边线 它是从哪里到哪里 刚才这位同学指出池口黑色边线的长也就是池口的什么 (周长)

    其实,周长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请看,出示数学书、

    2、让学生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举例:你还能指出哪些物体表面的周长 (如桌面,三角板等)

    3、刚才同学们指出的都是物体表面一周的边线,那老师还有一些平面图形,你能描出它们的边线吗 请你描一描、

    有谁愿意把你描好的边线展示给大家看看、(展示学生作业)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刚才你们描的这些图形边线的长其实也就是这些图形的什么 (周长)

    那么谁愿意上来指出这个图形的周长

    [评析:把对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分解为认识边线,认识周长两个阶段,并创造性地把对边线的认识融于学生熟悉的儿童游泳池,数学书,课桌面之中,使学生的认识经历了丰富的感知过程、并通过指一指,说一说,描一描等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环环相扣的探索活动中充分地实践着,思考着,感受着……如此丰富的感受之后,周长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

    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了周长,那么老师现在想知道一些物体的周长、

    4、出示树叶、

    老师想知道这片树叶的周长 你有什么好办法 指名说(课件演示测量方法)谁来说说我们在用毛线测量树叶周长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

    请同学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物品开始测量,并记录下来、

    指名汇报

    刚才同学们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测量出物体的周长,那现在我想知道这张明信片的周长、你有什么好办法 (指名说)

    师:像明信片这样规则的几何图形我们可以直接用尺子量出边长,再算出四条边长的总和就可以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

    [评析:课堂的生命活力体现在教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之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小组成员讨论如何测量树叶,纸牌和明信片的周长,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思考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

    计算图形的周长、

    乌龟给我们准备了一些规则的图形,请看,它还细心的给我们量出了每条边的长度,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形的周长、

    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这么快知道这个图形的周长 谁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小结: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图形的周长,由此可见,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探讨不同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提升认识

    通过刚才的比赛,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都是聪明爱思考的好学生,所以老师想出了一道比较难的题目想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1、老师这里 2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们的周长一样吗 老师把第2个正方形剪掉一个小正方形,变成了这样,它的周长应该从哪儿到哪儿呢

    2、请问:现在这2个图形的周长还一样吗 (指名说)看来同学们的想法不一样,下面请同学们取出这两个图形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指名汇报讨论结果、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认识了什么 (周长)其实周长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欣赏短片: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

    谈话: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一定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周长》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 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准备

    一元硬币、圆形纸片等实物以及直尺,测量结果记录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猜想:

    (一)激发兴趣

    小黄狗和小灰狗比赛跑,小黄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灰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灰狗获胜。小黄狗看到小灰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二)认识圆的周长

    1、回忆正方形周长:

    小黄狗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

    2、认识圆的周长:

    那小灰狗所跑的路程呢?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

    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币,互相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三)讨论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

    1.我们要想对这两个路程的长度进行比较,实际上需要知道什么?

    2、 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 那也就是说,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哪部分有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几倍?

    (四)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讨论方法: 刚才我们已经解决了正方形周长的问题,而圆的周长呢?

    如果我们用直尺直接测量圆的周长,你觉得可行吗?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手里的圆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来测量它们的周长?

    2、反馈:(基本情况)

    (1)“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2)“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

    (3)初步明确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3、小结各种测量方法:(板书)

    化曲为直

    4、创设冲突,体会测量的局限性

    刚才大屏幕上小灰狗跑的路线也是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还能进行实际测量吗?如果不能那怎么办呢?

    5、明确课题: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

    (五)合理猜想,强化主体:

    1、请同学们想一想,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关系,而且总是边长的4倍,所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我们能不能像求正方形周长那样找到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小组讨论并回答

    2、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你认为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

    向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再看这幅图,猜猜看,圆的周长应该是直径的几倍?(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相等,直接观察可发现,圆周长小于直径的四倍,因为圆形套在正方形里;而且由于两点间线段最短,所以半圆周长大于直径,即圆周长大于直径的两倍)

    4、小结并继续设疑:

    通过观察和想象,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4倍之间,究竟是几倍呢你还能想出办法来找到这个准确的倍数吗

    <二>、实际动手,发现规律:

    (一)分组合作测算

    1、明确要求:

    圆的直径我们已经会测量了,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确定好测量对象,实际测量出圆的周长、直径,并利用计算器帮助我们找出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填入表格里。

    提一个小小的建议,为了更好的利用时间,提高效率,请你们在动手测算之前考虑好怎样合理的分配任务。

    测量对象 圆的周长(厘米) 圆的直径(厘米) 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2、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收集信息。

    3、集体反馈数据(选取3~4组实验结果,黑板板书展示)

    (二)发现规律,初步认识圆周率

    1、看了几组同学的测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2、虽然倍数不大一样,但周长大多是直径的几倍?

    板书: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三)介绍祖冲之,认识圆周率

    1、这个倍数通常被人们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

    2、早在1500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曾对这个倍数进行过精密的测算,他最早发现这个倍数确实是固定不变的,知道他叫什么吗?

    3、这个倍数究竟是多少呢?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方法,把圆的周长分成若干份。分的份数越多,正方形的周长就越接近圆的周长。最终通过计算正多边形的周长来计算圆周率。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不但在当时是最精密的圆周率,而且保持世界记录九百多年……)

    4、理解误差

    看完这段资料,同学们都在为我们国家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数学家而感到骄傲,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的测算结果都不够精确呢?

    5、解答开始的问题

    现在你能准确的判断出小黄狗和小灰狗谁跑的路程长了吗

    (四)总结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1、 如果知道圆的直径,你能计算圆的周长吗?

    板书:圆的周长 = 直径× 圆周率

    C =πd

    2、 如果知道圆的半径,又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

    板书:C =2πr

    追问:那也就是说,圆的周长总是半径的多少倍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判断并说明理由:π = 3.14 ( )

    2、选择正确的答案:

    大圆的直径是1米,小圆的直径是1厘米。那么,下列说法正确是:()

    a.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b.大圆的圆周率小于小圆的圆周率;

    c.大圆的圆周率等于小圆的圆周率。

    3、实际问题:老师家里有一块圆形的桌布,直径为1米。为了美观,准备在桌布边缘镶上一圈花边。请问,老师至少需要准备多长的花边?

    <四>、课外引申,拓展思维

    如果小黄狗沿着大圆跑,小灰狗沿着两个小圆

    绕8字跑,谁跑的路程近

    《周长》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周长。

    3、了解借助生活媒体测量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4、感受周长与生活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建立周长的概念。

    教学难点

    能从各种具体物体中正确找出物体表面的周长。

    教学准备

    课件、带图形的练习纸40份、教具图形4个、水彩笔(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从字面上理解,你觉得什么是周长?(指名回答)

    过渡:物体外围的边线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那么树叶的周长是指它的哪部分?

    (示课件)

    二、感受周长

    1、感受实物的周长

    学生看四只甲虫爬过树叶的动画,并说说三只甲虫爬过的痕迹有什么不同,指出树叶的周长是指哪部分。

    (提示: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

    结语:小甲虫从树叶的某一点开始,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周,又回到了起点,这一周的长度,我们就把它叫做树叶的周长。

    板书:边线周长

    过渡:树叶有周长,那么天天陪伴我们学习的课桌,数学书,(偏板书:课桌、数学书)它们的周长又是指哪部分呢?

    摸一摸课本、课桌的边线,摸时用指尖去摸,并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分别是指哪部分。(我从这里开始摸一圈,经过的边线就是书的封面的周长。)(几名学生重复说)

    2、感受图形的周长

    (1)刚才我们摸到的都是物体表面一周的边线,那么这里有一些平面图形,(师示教具图形)

    ()你能描出它们的边线吗?试试看。

    学生自己描,师巡视(在巡视过程中了解学生情况,寻找提高的对象)

    描好后,师先取两名同学的作业展示,并对全班的作业作出简单评价。

    师相机问:在这几个图形中,你最喜欢描哪一个?为什么?

    根据生说的图形特点,师板书:曲直

    小结: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周长。

    图形内部边线是否也为周长(书P45第一题,说一说它们的周长是指哪部分?)

    三、感知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那么,刚才所描的四个图形当中,三角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里?(三条边的长度之和)正方形呢?圆形呢?花形呢?

    请你从四个图形中选择两个图形,量一量各边的长度,再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它们各自的周长。

    学生独立测量、试算,师巡视个别指导。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及结果(学生把计算过程板演在黑板上对应图形的下方)

    问:你是怎么计算三角形周长的?(根据学生所说,师板书:量算)

    剩下的两个图形()大家怎么没有选择呢?(学生自由说)

    追问:难道我们就没有办法知道曲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吗?

    学生思考、交流后,汇报。师整理学生发言并形成板书:圆滚

    课件演示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小结:由直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只要知道各边的边长,再将围成图形的所有边的边长加起来,就能知道图形的周长。(板书:各边长之和)

    而由曲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想办法把它们一周的边线化曲为直,测量出它们的周长。(板书:化曲为直)

    四、练习

    1、判断:课件

    2、口算周长。课件。

    3、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们的周长一样吗?出示:

    (师现场演示:第二个正方形剪去四分之一)

    课件演示。

    小结:都看清楚了吗?移动这种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观察与判断图形的周长。

    2、指导完成书P45第三题的图(1)

    这里还有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经过裁剪,变成书P45第三题的图(1)的样子,它们的周长一样吗?

    看一看,议一议。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周长,你现在觉得周长就是什么?

    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方面用到周长吗?(腰围、鞋底等)

    六、生活中的数学(课件演示)

    根据头围的大小,选择大小合适的帽子。

    根据胸围的尺寸,选择合身的衣服

    板书:

    周长

    曲化曲为直

    圆滚

    边线周长

    直各边长之和

    直量

    《周长》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周长含义,建立周长概念,能初步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优选活用多媒体课件及教具、学具,创设直观、愉悦的教学情境,逐步深化学生对周长的认识;

    (2)通过“描一描、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等操作实践环节,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培养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3)通过“想、算、练”等实践训练环节,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空间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从孩子们感兴趣的情境入手,广泛发掘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参与机会,使他们切实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2)通过“小组合作测量树叶的周长和腰围”,培养孩子们实事求是、与人合作的精神和态度;

    (3)通过“智力大闯关”活动,让孩子们体验思维和想象的魅力,享受成功的愉悦和探索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难点:

    正确建立周长的概念。

    四、教具:

    多媒体课件、自制树叶、双面胶带等。

    五、学具:

    水彩笔、线绳、皮尺、直尺。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知道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什么知识吗?(学生观察后发现信息,提出课题,教师板书。)在这节课上,你想学到什么知识?(教师把学生提出的学习目标简要板书。)

    (二)、感受周长

    什么是周长呢?我们先来感受一下吧。

    1、出示镶边图。

    发现了什么信息?阿姨是怎么围的呢?看动画。那什么是桌布的周长呢?(生说)

    2、出示量树桩面图。

    哎哟,这么好的一棵树被砍了,有什么感受?(生:可惜)以后我们可要保护好树木。小姑娘想知道这棵树有多大,得量一量,怎么量的呢?看动画。那什么是树桩面的周长呢?(生说)

    3、教师了解学生对周长的理解。

    现在知道什么是周长了吧? 抽生说一说。

    其实,要真正认识周长,我们还得具体研究。

    (三)、描一描,感受一周

    不管是给桌布镶边,还是量树桩面,他们都是怎样围的?(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是沿边线围一周。教师板书:围 一周)

    生活中,很多图形也有这样的一周,我这里有一些,来看看吧。

    1、认识图形。

    2、抽生描。

    你们能一笔沿边线描出图形的一周吗?请两位同学上台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在黑板上描。

    要求:台上同学描的时候记住,你是从哪一点开始的,又是到哪一点结束的。

    台下同学可以选择一个图形,用手书空,与他们一起描。

    汇报结果,同时抽一个学生说还可以从其他点开始描吗?

    3、辨别一周。了解知识建构情况。

    大家知道什么是一周了吧?看这一个图形,红色线条围的是它的一周吗?

    逐一汇报,并说理由。重点讲两个小长方形拼成大长方形图。让学生明白沿大长方形边线围一周,才是它的一周。

    4、集体动手描一周,强化“一周”。

    出示课件,学生在书上用水彩笔描。

    (四)、摸一摸,感受长度

    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也有这样的一周,你能找到这样的一周吗?并用手摸一摸,看谁找得最多?

    1、学生活动。

    2、汇报。 你找到什么面的一周?动手摸一摸。

    3、有没有比桌面一周更长的一周?

    有没有比桌面一周更短的一周?

    同学们通过观察、比较,知道很多物体的面也有这样的一周,这一周也有长度,这一周的长度,在数学上,人们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周长。 教师板书、完善概念。(生读)

    4、说物体面的周长。

    围黑板面一周的长度,就是黑板面的周长。你还能说围什么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生自由说,再汇报。

    5、比一比,周长是一样的吗?

    (五)、量一量,再认识周长

    大家知道周长的意思了,要知道周长有多长,可以用什么办法?(测量)

    老师给每一组准备了长方形、圆、五角星三种图形,你能测量他们的周长吗?

    你觉得太难了,就可以选择简单些;觉得太简单了,挑战一下难一点的。

    1、 提出测量要求。

    2、 学生汇报。 你是怎样求周长的?按图形抽生,寻求不同的方法。

    总结,在测量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图形灵活选择测量工具。

    (六)、拓展,强化认识

    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这两个图形周长一样吗?

    1、出示课件,(展示方格纸中的长方形和台阶形)用手指图形的周长。

    2、学生思考。

    猜测——验证——结论

    3、汇报。

    今天,这节课就要结束了,看黑板,现在明白什么是周长了吧,那周长,又有什么用处呢?它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可大了,让我们在图片与音乐的欣赏中结束这节课吧。

    《周长》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内容:

    圆的周长

    教学重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探究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观看后提问:

    1.谁获胜呢?

    2.它们对自己跑的距离产生了怀疑,都说自己跑的远……

    3.拿起一个圆用手模一摸感知什么是圆的周长。

    二、新课

    (一)介绍测量方法:

    1.绳测法。

    2.滚动法。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化曲为直”的思想,知道绳测法和滚动法测量圆的周长,并让学生感知这两种方法的局限性

    (二)猜想。(三)实验。

    1.小组协作。

    周长c (厘米)

    直径d (厘米)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保留两位小数)

    ……

    ……

    ……

    2.汇报测量和计算结果。

    提问:通过这些实验和统计,你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有没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发现每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四)验证结论。

    (五)阅读理解有关圆周率的知识。

    三、练习

    计算方法:

    1.能说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吗?

    c=∏d c=2∏r(板书)

    2.根据条件,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d=10cm r=10cm

    3.(略)

    4.现在你明白小龟和小兔谁跑的路程长吗?谁跑得快?

    5.拓展练习。

    四、总结。

    你学会了什么?请主动用你学会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有关圆的周长的问题。

    附:教学设想

    一、选择与新知识最佳关系的生长点,巧制课件,导入新课。

    “周长”是已学过的概念,但以前讲的长、正方形的周长是指封闭折线的长度,而圆的周长是指封闭曲线的长度。一“直”一“曲”既有联系亦有区别。我抓住这一新知识的连接点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例:课件演示与实验相结合,个别实验和小组实验相结合,讲与练相结合,计算与测量相结合,谈话与板书相结合,讲与练相结合,计算与测量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充分的探索时空,并且探究的题材对学生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的角色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构建者。

    三、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数学交流能力。

    小组探索通过测、剪、量、算一系列操作认识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一定的倍数关系,巧用课件,概括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附:教后感:

    这次“三新一整合”的活动促使我重温《新教材标准》,改进自己教学观念,学习有关信息技术整合的新模式。本节课体现了我教学观念的一些改变。主要体现在:

    一、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探索时空。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偏重于“学”的研究(三新活动中的“新学法”)。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传授者,而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数学知识的建构者。师生角色的的变化,使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有了质的飞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这题材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也就是和学生的现有认知状态有一个适度距离(潜在距离),学生在这种状态下的探究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本节课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探索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二、利用课件,激发探究兴趣、提高探究效率和培养探究能力。

    课件动感的龟兔赛跑把全体学生引入课堂,理解了课题的含义、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性,激发了探索的兴趣。课件的几次龟兔赛跑的介入,并逐级演示,再加上老师的启发引导和学生的观察思考有机结合,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圆周长的含义,明确学习目的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运用课件设计自学内容,大大节省了板书所用的时间,使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效率得以提高。正方形周长和圆周长比较,大圆周长和几个内切小圆的周长和比较。通过课件的演示,对于引导学生说理,理解疑难问题,培养学生解决新问题的探究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巧妙设计练习,照顾全体,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本节课的练习全部是要利用课堂所学的内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特别是通过小组学习形式让学生利用圆周长的知识举出能解决生活中哪些有关圆周长的知识这一开放性题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照顾了不同层面的学生。学生所举的例子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运用了探究式课堂教学。上课后,也有许多地方值得我进一步深思。例如怎样设问、问题开放到什么程度、信息技术怎样完美地和课堂整合、教学理念的进一步改变……

    探究式课堂是否取得实效,归根到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同时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才能让课堂充满生机。

    附:评析意见:

    对于刘老师上的《圆的周长》一节课,我们可以用九个字来概括,“观念新,意识强,效果好”。从教学设计中和教学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刘老师的教学理念很先进,对“新课程标准中的数学学习和数学教学”有深刻的认识,也体现出较好的效果。

    一、教学观念上,刘老师的“个性教育意识”强

    刘老师的“个性教育意识”强,可以从刘老师的课堂设计、课堂结构上都可以体现出来。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过程都是以小组的形式来开展的,学生之间通过协作、交流来共同实现学习目标。这种组织形式就能保证了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许多的学习机会,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人人都能得到发展,不同的人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二、教学关系上,刘老师的“学生的主体意识”强

    刘老师的“学生的主体意识”强,这一点不仅可以从教师的角色的转变中可以看出来,还可以从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得到体现。首先教师的角色在课堂上有很大的变化。教师不再一个人主导课堂,她把教学主阵地让位给学生,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老师是不仅一个引导者,通过“龟兔赛跑”的故事,配合课件动画的演示,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探究问题的学习环境之中来。老师还是一个组织者,给学生分工,给学生目标和任务,其余工作都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学生都很好地利用这些时间和空间,动手操作,通过操作去探究和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老师不只是注重结论的学习,更是让学生去经历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探究问题的乐趣。老师更是一位与学生平等的合作者,老师适时的点拨与启发“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有关,大胆地让学生猜一猜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再如,老师艺术地把自己的测量结果与学生平等地呈现在一起,没有一点强加给学生的味道。另外,为了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流于形式。刘老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如探究和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学生用了12分钟。这就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参与学习活动,尽可能地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人人动脑、动口、动手,从而真正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还学生学习的主人地位。

    三、教学模式上,刘老师的“创新意识”强

    在教学活动中,刘老师很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其中练习的设计很有新意,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起着很大的作用。小组之间互相提出问题,或独立解答,或讨论交流。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感觉到学生的创造力很强。如有的提钟的时针转一圈的长度、单车的车轮的周长、呼啦圈的周长等,还有地球的周长,大树干的周长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生活当中所常见的现象。学生就可以利用今天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学生的收获真的很大。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生活当中的数学就是有价值的数学,有趣的数学,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数学就是有价值的数学。

    四、建议

    课件整合方面,为了让学生从更深层次上接触科学的真理,培养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精神。可以在学生操作得到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关系以后,设计一个较精确的计算圆周率的课件,让学生对圆周率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

    《周长》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七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六年级“圆的周长”,教学确立基础与发展并重的教学目标,着眼点不仅仅关注学生有没有理解圆周长的意义。能不能运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而是如何来激疑,把学生身边的问题数学化,并以“问题”为主线,通过“猜想——验证”“探索——发现”来展开学生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从而发现知识的一些规律和方法,并努力为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实际运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学生通过猜想、尝试、验证、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运用计算圆的周长和解答有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理解圆的周长公式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A、创设情境·激疑——提出问题

    (出示摩托车里程表)(1)师:这里为什么能反映摩托车行的路程呢?

    (学生思考后师出示有计数器的跳绳作提示)

    (2)师:你们跳过绳吗?你想到了什么?生答:和车轮滚动的圈数有关。

    (3)师:你们知道滚动一圈的长度是什么吗?生答:圆的周长。

    (4)师:用硬纸板表示车轮,请你摸摸它的周长(揭示课题)。

    (5)用直尺测量圆的周长,你感到方便吗?能不能找到比较简便的方法?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以往在教学圆周长的过程往往比较注重公式的运用,比如计算圆形水池的周长等等,看似和学生比较贴近,但实际有几个同学看见过圆形的水池,而且计算圆形的水池又有什么作用,这样所谓的实际问题是为了应用而应用,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因此,我设计这样一个情境,摩托车的里程表为什么能反映摩托车行的路程,并引导学生从跳绳的计数器上去思考,把学生身边的问题数学化,为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所学的知识能运用于生活。

    B、师生共同提出假设

    (1)请学生回忆正方形周长和边长的关系(边长×4)。

    (2)师:能不能求圆周长时也找到这样的倍数关系呢?

    (3)师:测量的圆的什么比较方便呢?生答:半径、直径

    (4)师:请学生先画几条长短不一的线段作直径画圆

    (5)师:观察自己画的圆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仔细观察分小小组讨论研究圆的周长和直径是否存在倍数关系

    (6)师:你估计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学生猜想:生1:3倍左右,生2:2倍左右,生3:5倍左右

    (7)师:你有办法验证吗?学生讨论

    演示:用绳绕的方法验证(3倍多一点)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关联知识的迁移是很有经验的,比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都是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面积计算公式的,求正方形的周长可以用边长乘以4,圆的周长和直径或者半径有没有这样的关系呢?通过学生画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感到圆的周长和直径可能有一定的倍数关系,在学生的猜想后,通过绳绕的方法加以证明,使学生确信周长和直径存在着一定的倍数关系,到底是3倍多多少呢?是不是一个固定的数?需要通过比较精确的测量、计算才能证明。整个过程是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我想“猜想——验证”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我认为运用这种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C、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发现——构建新知

    (1)师:你还有别的办法研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吗?

    (可以用绳绕滚动的办法分别测量一些圆的周长)

    (2)学生在小小组内动手操作、测量进行验证

    直径(厘米)周长(厘米)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26.23倍多一点

    39.13倍多一点

    412.93倍多一点

    (3)小结

    a、圆的周长÷直径=3倍多一点经过科学家精密的测量,计算发现这个3倍多一点是一个固定数叫圆周率3.1415926……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在计算时通常取3.14,用字母л表示,(请学生写一写л)

    b、结合圆周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师生共同推导计算圆的周长公式:(C=лd或C=2лr)

    D、运用新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1)学生尝试例题求圆的周长

    (2)基本练习(略)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计算,确认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在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小组合作形成的合力的作用。师生共同推导出求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通过一些基本题的练习使学生形成基本的技能。

    E、评价体验

    (1)师:这节课研究了什么?

    生1: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生2: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即C=лd或C=2лd

    (2)师:(出示一棵古树图片)你能测量它的直径吗?

    生答:砍下来量一量

    师问:这个方法简单,你们同意吗?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1:用绳子绕一圈,这就是周长然后用周长除以л就得到直径

    生2:在古树中间钻个小孔,量一量

    生3:用四个木头搭成一个正方形,边长就是直径

    (3)师:你能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计算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吗?(用计数器的跳绳作提示)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1:量一量车轮的直径算出周长,再数数车轮转动了几圈,算一算就行了。(师提醒:那不是最安全)

    生2:用根长绳让它跟着轮子转

    生3:装一个象跳绳一样的计数器,再算一算。

    师:对!摩托车的里程表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它就像一个乘法运算机器,车轮的周长是固定的,转数是变动的,从你家到学校的距离之所以能显示在里程表上,就是车轮周长乘以转动的圈数得到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自主地探究知识,发现已知直径(半径)求圆周长的方法,并通过一定的基本训练后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技能,如何再让这些数学知识回到生活,让学生感到所学的"数学知识有用呢?我设计了测量一棵古树的直径和计算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这样两个问题,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讨论空间,因为这些问题就在学生的身边,会让学生感到“有想头”、“有意思”,学生也愿意反复讨论这些问题。这样可以点燃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三、实践反思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华罗庚指出,对数学产生枯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本节课一开始出示摩托车的里程表,有计数的跳绳,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体会到“圆的周长”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为后面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埋下伏笔。

    2、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P.Rhalmos)有句名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也说过“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学问就是要学会问”。但是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到有问题呢?教师必须启发学生主动想象,去挖掘去追溯问题的源泉,去建立各种联系和关系,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我在本节课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使学生感悟到:必须先要知道圆的周长,而直接测量圆的周长很麻烦,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促使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猜想——验证”“探索——发现”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又提出测量一棵古树的直径你有什么好主意?如果测量你家到学校的距离你有什么办法?这是两个和学生生活紧密结合的问题,学生有感而发的方法有很多,学生的回答应该说是非常精彩的,这既让学生灵活运用了圆周长公式(可以测量周长再计算直径)并呼应了课堂的导入,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效果真可谓“鱼与熊掌”兼得。

    3、提高应{NIUBB.NET}用意识,努力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我们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本领,我在本节课的最后部分安排了两个生活问题,并都是“以你……”的语气陈述,努力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当解决问题的主人,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由于我们身边的问题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如计算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许多同学都想到先数自行车车轮转了多少圈,用周长乘以圈数,对于怎样数车轮有的同学提出直接数,还的同学甚至想到了用一根长绳让它跟着轮子转,看看它转了多少圈(这些都是学生直接的生活经验),也有一些同学提出了在自行车上装一个计数器的办法,不但培养了学生开放型的思维方式,还激发了学生去动动手的愿望。

    4、要讨论和研究的问题

    (1)在用绳绕的方法验证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有没有必要再让学生去实践,通过计算再验证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2)如果在发现知识过程中人有一小部分同学得出了方法,教师是想设法再让其他学生继续探究、发现,还是让这些同学代替老师把答案告诉大家呢?

    三年级数学教案《周长》 篇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周长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围、量、算等具体的活动,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周长

    1。剪一剪。

    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非常可爱的卡通头像图片(电脑演示:三幅卡通头像图片),认识它们吗?在三幅卡通头像图片中,你最喜欢谁就把它从纸上剪下来,看谁剪得又快又好!

    学生拿出图片,剪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卡通头像。

    2。说一说。

    讨论:你是怎样剪的?(沿着头像的边剪的)学生互相评价剪出的作品,体会头像的边的意思。

    小结:沿着头像的边剪,就是沿着头像四周的边线剪。你能指一指你剪出的头像四周的边线吗?(先指名指一指,再在同桌间互相指一指)

    揭示:头像四周边线的长就是头像的周长。(板书:认识周长)

    二、提供实例,认识周长

    1。教学例题。

    出示游泳池图:这是一幅儿童游泳池图,你能指出它四周的边线吗?

    指出:游泳池图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池口的周长。

    出示树叶图:你能指出树叶四周的边线吗?

    指出:这片树叶四周边线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

    2。练一练。

    (1)“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你还能指出我们身边一些物体某一个面四周的边线吗?

    学生可能指出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上面、黑板面、课桌面等一些熟悉的物体的面的边线,并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分别指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

    谈话:你能描出这些图形的边线吗?请同学们拿出水彩笔,在书上第62页第2题上描一描。

    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业,互相评价。

    提问:我们描出的每个图形的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什么?

    三、引导探究,测量周长

    1。自主探究。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怎样测量物体的面或平面图形的周长呢?请同学们看这三件物品。(出示长方形的名片、五角星纸片和1元的硬币)先在小组里讨论怎样测量它们的面的周长?你能想到哪些好方法?

    学生可能想到量、围、滚等不同的方法。

    组织活动: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这三件物品,小组分工合作,用你认为合适的方法,分别量出它们的面的周长。

    学生按要求测量长方形名片、五角星纸片和1元硬币面的周长,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2。反馈。

    提问: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测量长方形名片的周长的?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1)量出四条边的长,再相加。

    (2)量出名片的长和宽,再计算。

    (3)用一根细线沿名片的边线围一周,再量细线的长。

    (4)把名片沿直尺的边翻动一周。

    比较:大家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名片的周长,在这些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提问:你是怎样测量五角星纸片的周长的?有不同的方法吗?

    再问:你认为测量五角星的周长,用什么方法比较合适?(量出其中一条边的长,再用这条边长乘10)

    提问:你是怎样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的?(学生可能会用围或滚的方法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

    追问:为什么不能直接量出1元硬币的周长,而要用围或滚的方法呢?

    3。小结。

    提问:你学到了哪些测量周长的好方法?在测量周长的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

    谈话:看来测量周长要根据物体形状的不同,灵活地选用合适的方法,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4。教学“试一试”。

    出示题目。

    提问:你有办法知道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吗?自己先试一试。

    反馈:你是怎样知道的?把你的方法和同学进行交流。

    5。“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题目。

    提问: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吗?(学生抢答,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6。“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不同的算法,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拓展延伸,提升认识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这样的一片树叶,你有办法量出这片树叶的周长吗?(在讨论不同方法的"基础上,明确用围的方法测量树叶的周长)

    谈话:请同桌同学合作,用围的方法测量这片树叶的周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反馈测量的结果,并说一说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

    课件演示:用细线沿树叶的一周围一圈,最后展开细线,量出树叶的周长。

    五、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共同认识了周长,你有收获吗?如果用一句话表达你对周长的认识,你想说些什么?

    谈话:认识了周长,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其实,周长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极为广泛的,你发现了吗?

    欣赏短片: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

    谈话: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一定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总说明:

    “认识周长”的教学设计凸显了先进的教学理念,赋予教学内容更丰富的内涵,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开拓了十分广阔的空间,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课堂的生命活力来自于学生对事件或事实的感受、体验,来自于对问题的敏感、好奇,来自于丰富活跃的猜想、假设,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辩、启迪、认同,更来自于探究过程中的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的惊奇和喜悦。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灵活使用教材,把对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分解为认识边线、认识周长两个阶段,并创造性地把对边线的认识融于学生熟悉、喜爱的卡通图画之中,使学生的认识经历了丰富的感知过程。剪一剪、指一指、说一说、描一描等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环环相扣的探索活动中充分地实践着、思考着、感受着……如此丰富的感受之后,周长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

    课堂的生命活力体现在教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之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小组成员讨论如何测量长方形名片、五角星纸片和一元硬币的面的周长,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思考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在这样开放的探索空间中,教学过程呈现出双向的交流、动态的建构,师生分享着发展的快乐,成长的愉悦。

    课堂生命的活力更要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发现、提升数学的美,使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享受的家园。本课的结束环节,教师安排了“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短片欣赏,一个个鲜活的画面,使学生对周长的理解进一步得到深化,学习数学的情感也由此被进一步激发。


    [小学英语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周长》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8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5596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说课稿】《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说课设计优秀9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