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认的拼音|认 识 图 形【5篇】
  • 认的拼音|认 识 图 形【5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3-04-11 19:41:44
  • 移动端:认的拼音|认 识 图 形【5篇】
  •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5篇认 识 图 形,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认 识 图 形 篇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二册第56~57页“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摸、找、画、说、拼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在拼图实践活动中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使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初步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它们的特征从具体的情境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教学过程

    活动一运用现实素材引入新知。

    师:我们学习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说说日常生活中你所见到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同学们也可以看看我们上课的这个礼堂的周围有什么形状的物体。

    生:在老师的讲台上有长方体,有正方体,还有圆柱体。

    生:讲台上的黑板是长方体。

    生:易拉罐是圆柱体。

    生:我的笔盒是长方体。

    ……

    师:你们的桌面上也有很多物体,请找出你喜欢的物体。

    (学生在桌上各自拿起自己喜欢的物体)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拿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

    生:我拿的是长方体。

    生:我拿的是圆柱体。

    生:我拿的是正方体。

    生:我拿的是三角体。

    师:你为什么说这是三角体呢?

    生:因为这个物体有一个面是三角形,所以我就叫它三角体。

    师:你能给它起这么一个名字真不错,其实这个物体叫三棱柱。

    (教师根据学生所拿出来的物体,随机性地在黑板上粘上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师:这些都是我们自己认识的物体,请小朋友摸一摸这些物体的面,有什么感觉?把你的感觉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学生摸各物体的面,并和同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感觉)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有什么感觉。想说的就站起来说。

    生:我觉得这些面摸起来滑滑的,如果不小心,它还会从手上掉下来。

    生:我觉得这些面摸起来冰冰的。

    生:我摸的是圆柱,它的上下两个面摸起来感觉平平的,中间这个面摸起来是圆圆的、弯弯的。

    师:小朋友通过摸一摸,发现这些物体有的面是平的,有的面是圆圆的、弯弯的,也就是曲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平面图形。

    (教师出示课题:)

    评析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导入  新课的活动中,教师并没有局限于书本,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来选择学习的素材。教师所选的素材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物品,这些形状多样的素材,体现了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信息的多样化,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这样就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教师创设了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摸一摸的学习活动,既注重让学生以自己内心的体验来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又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在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出“面”在“体”上,作了很好的铺垫。

    活动二感受“面”从“体”得。

    师:哪一位小朋友知道长方体的面是什么图形?

    生:(齐)长方形。

    师:对了,我们可以从长方体的一个面上找到长方形。(从长方体的一个面上拿下一个长方形纸片,贴在黑板上长方体模型的旁边,并板书:长方形)

    师:下面请每个小朋友从桌面上找一个长方体。

    (学生动手找)

    师:请把你找到的长方体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有的学生举的是教师给的学具,有的学生举的是自己的书或笔盒)

    师:你能从自己手中的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吗?找找看。

    (学生认真地从自己手中物体的面上找长方形)

    师:谁找到了?

    生:我从这块橡皮上找到了长方形。

    师:在哪儿呢?你能摸给大家看看吗?

    生:(边说边摸)在这里。

    师:还有谁找到了。

    生:我在笔盒上找到了6个长方形。

    师:你真了不起,在长方体上找到了6个长方形。其他的小朋友呢?

    生:(齐) 找到了。

    师:好,下面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找到的长方形。

    (学生认真地摸自己找到的长方形)

    师:好,大家都很能干,都能从长方体上摸到长方形,那么你们能不能从其他的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

    生:(齐)能!

    师:好。大家找找看,并把你找到的图形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学生从物体的面上边找图形边告诉同组的同学找到了什么图形)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图形?

    生:我在圆柱上找到了圆形。

    生:我在正方体上找到了6个正方形。

    生:我在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生:我在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生:我在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还找到了正方形。

    师:这个小朋友真能干,在同一个物体上找到了两种不同的图形。

    师:刚才大家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正方体的一个面上拿下一张正方形纸片,贴在黑板上正方体模型的旁边,并板书: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从圆柱的一个底面上拿下一张圆形纸片,贴在黑板上圆柱模型的旁边,并板书: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拿出一张三角形纸片贴在黑板上,并板书:三角形)

    师:(指着贴出的图形)这些都是小朋友找到的图形,认识它们吗?

    生:(齐)认识。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生:一种是形,一种是体。

    生:长方体突突的,长方形扁扁的。

    生:长方体能站起来,长方形站不起来。

    生:正方体有6个面,正方形只有1个面。

    师:大家都很了不起,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都是平平的,它们都是物体的一个面。

    评析在此教学活动中,教师先引导学生从一个长方体物体上找长方形。接着让学生从各种各样的长方体上找出不同的长方形,之后,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那么你们能不能从其他的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

    ”体现了教师先扶后放的策略,有效地突破了学生探索的难点。教师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想像力,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活动,将原有的生活经验数学化。教师还注重了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了从“体”上找“面”的方法。教师又通过引导学生比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异同,深化了对两类图形特征的认识,使学生从具体实物操作和形象感知发展到抽象地,进一步体验到“面”由“体”得和“体”与“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特别是通过让学生充分参与操作性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三:学会用“体”描“形”。师:下面,请小朋友利用桌面上的物体在纸上描出今天学过的图形。同一小组的小朋友也可以互相合作。

    (学生有的自己描,有的两个人合作描,不会的学生有的主动请教会的学生,有的自己打开课本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描的)

    师:这个小组的小朋友描得最快,我们就请他们来把描的图形展示一下,并说说是用什么物体描的。生:我用圆柱描出了圆形。

    生:我用三棱柱描出了三角形。生:我用正方体描出了正方形。

    师:你们真能干。

    评析教师在学生初步学会了从“体”上找“面”的方法,弄清了“体”与“面”关系的基础上,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尝试找出怎样利用物体来描出平面图形的策略,既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层次性,又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图形特征的认识。同时,由于摆在学生面前的几何形体是多种多样的,学生描图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学生要描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必须懂得从各种各样的几何形体(多种信息)中寻找自己喜欢的几何形体(

    有效的信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描,这样,学生学会了探索性的学习方式,感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化的,每个人都从众多解决问题的策略中选择了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法。

    活动四:体现知识应用于生活。

    师: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小朋友相互说说。(同组的学生互相说出自己在哪儿见过这些图形,场面非常热烈)

    师:谁来向大家说说?想好了就说。

    生:我家电冰箱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铅笔上下的面是圆形的。生:电脑的显示屏是正方形的。生:窗户是长方形的。生:黑板是长方体。

    师:对,那黑板的面是什么形?

    生:长方形。

    生:有些屋顶的面是三角形。

    生:有些窗帘是长方形的。

    师:确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这些图形,小朋友要学会仔细观察。

    评析教师通过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活动五:注重探索与实践。

    师:小红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电脑出示奔跑的动物和节奏感强的音乐,接着屏幕中出现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小女孩说:“小朋友,你们好,我是小红,我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们能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

    师:找到的小朋友请说说。生:屋顶是三角形的。生:屋子的门是长方形的。生:屋子的窗是正方形的。生:太阳是圆形的。生:树的叶子是三角形的。生:草地是长方形的。师:对,这幅图的草地是长方形的。师:下面请小朋友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可能和小红的不一样。

    (学生合作拼图形,教师巡视,并把拼好的图画展示到黑板上)

    师:(问其中一组同学)你们拼的是什么图形?能上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该组的学生选派了一名代表上台说:“我们组拼的是一枝铅笔。用了圆形、长方形和三角形。”接下来各组小朋友都各自纷纷派了代表上讲台来向大家说明本组拼的是什么,用了什么图形)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拼出了这么漂亮的图画,你们个个都成了小小的发明家和设计师了。

    评析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学习,从事“再创造”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教师在此教学活动中,先呈现出一幅漂亮的图画,创设出一个具有较强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在各组学生发现并找出图画中的各种图形后,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转向下一个实践活动,让各组学生讨论,寻找设计出本组拼图的方案,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拼图。再让各组学生将本组所拼得的图画向全班展示,介绍制作的方法和所用的材料。学生表现主动,拼得的结果丰富多彩,而且能把拼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样组织教学,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智慧,体现出了学生间的合作与互助、探索与创新,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活动六:体现课内向课外开放。师:这节课我们都认识了什么图形?

    生:(齐)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师:下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学生闭眼想图形)

    评析让学生闭目想像所学的图形,是培养学生空间想像力、发展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

    师:小朋友都记住这些图形的形状了吗?生:(齐)记住了!师: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小朋友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生:(齐)好!

    小班数学教案:图形 篇二

    活动目标:

    1、能正确辨认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并能说出图形的名称。

    2、知道三种图形的特征,并能利用三种图形组合变化出新形象。

    3、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发展创造力及动作表现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三种图形的大小卡片若干、自制图形拼摆图2幅、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今天吴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和图形宝宝做游戏,猜猜会有谁呢?(幼儿根据已有认知大胆猜测)喔,小朋友认识这么多图形,下面我们就和图形宝宝做游戏。

    二、逐一出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大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形特征。

    先请出第一个图形宝宝(教师出示大卡片,逐一让幼儿观察并摸一摸,并分别立体粘贴在三张桌子前面)。

    1、圆形宝宝长得什么样?(圆圆的),它有一条边。

    请你用身体表现圆形的样子。(幼儿动作表现)请小朋友想想你吃过、玩过、见到的什么东西是这种形状的?(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2、三角形宝宝长得什么样?(通过观察引导感知三角形有角、有边)我们数数三角形有几条边?(师生点数)有几个角?噢,有三条边,三个角。

    请你用身体动作表现三角形的样子(如:双手指尖相对举过头顶,代表三角形等)。

    请小朋友想想你吃过、玩过、见到的什么东西是这种形状的?(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3、正方形宝宝有几条边?几个角?谁来数一数(幼儿点数,回答)师:正方形有四条边,并且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

    请用身体动作表现正方形的样子。

    请小朋友想想你吃过、玩过、见到的什么东西是这种形状的?(引导幼儿进行联想)你们真是善于观察、善于表现的好宝宝。

    三、通过游戏“送图形宝宝回家”,加深幼儿对三种图形的认知,体验学习的乐趣。

    小朋友喜欢捉迷藏吗?(喜欢)图形宝宝最爱捉迷藏了,它们藏到哪里去了呢?(出示准备的物品)噢,原来它们藏在下面这些物品里,请你把它们找出来,放到和它们长得一样的大图形宝宝的家里好吗?(三张贴有大卡片桌子)幼儿放好后,要让幼儿自己检查一下有没有送错的,如果有,帮忙送到正确的图形宝宝家里。

    四、图形宝宝变魔术——巩固认知,提升目标。

    1、图形宝宝不仅喜欢捉迷藏,还会变魔术呢!请小眼睛看仔细,大家一起数123,奇迹就会出现!

    2、教师分别出示自制图形拼摆图1(热带鱼)、图2(小房子),请幼儿仔细观察并找出藏在图中的图形,并上前进行拆分、组合。

    (1)这条鱼由哪几个图形组成的?请一个小朋友过来指给大家。把小鱼取下来分开看看说的对吗?(根据情况幼儿回答)你想不想把小鱼再变回去?(幼儿回答)看到XX小朋友会变魔术,吴老师也想变魔术,看老师把小鱼变成了什么?(在孩子拼摆的小鱼的基础上,再拿一个三角形,变成一颗小松树,拓展一下孩子的思维空间。)

    (2)图形宝宝继续变魔术,数123,奇迹就会出现!(出示拼摆小房子)这座小房子是由哪几个图形宝宝组成的?请一个小朋友过来指给大家。

    你们想不想和图形宝宝一起变魔术?(想),现在就和后面桌子上的图形宝宝们一起变魔术吧!魔术表演成功的小朋友老师会给你惊喜呦!

    3、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自由拼摆、组合,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放轻音乐)

    4、将幼儿拼摆图形及时拍照,并在大屏幕上展示。

    5、播放PPT,欣赏几种图形拼摆组合。

    活动小结:

    哇,图形宝宝们能变出这么多神奇的造型,你们还想不想试一试呢?(幼:想)今天就带图形宝宝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继续变魔术,好吗?(幼:好)祝你们表演成功!(鼓掌)

    活动延伸:

    游戏——魔术表演,回家给爸爸妈妈表演图形拼摆,结束。

    小班数学教案:图形 篇三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幼儿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能按图形特征分类。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相互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图形妈妈各一,魔术箱一个。

    学具: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图形娃娃各一。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组织教学,师幼问好。

    2、引题: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图形妈妈,想请小朋友认识一下。现在,我们欢迎图形妈妈的到来。

    二、基本部分

    1、播放课件,引导观察。

    这是什么图形?

    2、摸图形

    老师和个别幼儿从摸箱里摸图形,其他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从桌子上找出相应的图形。

    3、游戏:“送图形宝宝回家”

    图形妈妈怎么啦?为什么哭啊?原来它们想它们的宝宝了,我们把图形宝宝们送回图形妈妈身边去。

    (1)我们先去找一找图形宝宝的妈妈在哪。让我们一起学袋鼠跳到圆形妈妈身边去吧!再让我们一起学小乌龟爬爬到三角形妈妈身边去吧!最后我们一起跑到正方形妈妈身边去,看一看是谁先到正方形妈妈身边。

    (2)个别幼儿示范送图形宝宝到妈妈身边。

    (3)幼儿集体游戏,送图形宝宝回妈妈身边。

    三、结束部分

    1、小结本节内容,讲评幼儿活动情况,提出希望。

    2、听音乐出教室。

    小班数学教案:图形 篇四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体的前后和上下方位。

    2、复习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尝试区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集合。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小篮子5个苹果、草莓以及菠萝、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与幼儿人数相等(反面贴好双面胶),遮盖的报纸、教师相应的教具,大篮子3个,贴好三个图形标记。

    活动过程:

    一、趣味游戏

    1、今天教室里好热闹啊,许多水果宝宝要来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了。看看谁来了?小朋友和他们打个招呼(出示苹果、草莓、菠萝)。

    2、还有谁来了(出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图形宝宝也来了,小朋友也和他们打个招呼。我们和他们一起玩个捉迷藏的游戏好吗?找找哪个图形宝宝不见了?(先是一个,后增加到二个不见了。)

    3、接着和水果宝宝做游戏。给水果宝宝排排队。你想怎么排?

    (1)请一名幼儿上来排,其余幼儿说说他是怎么排的?谁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感知前后方位。其余幼儿也可以学他的样子排排,还有什么不同的排法吗?

    (2)全班一起尝试竖排水果,感知上下方位。

    二、水果和图形配对操作

    1、现在我们来换个游戏了,大家给一个水果找一个图形宝宝做一对好朋友好吗?是这样的,你觉得苹果和谁长得比较像就和谁做好朋友。比如:找到了苹果和圆形长得比较像,背对背贴在一起做一对好朋友。

    2、幼儿操作,把水果和图形配对粘贴好。教师巡回观察与指导。

    3、全班一起校对:苹果和圆形是好朋友,草莓和三角形是好朋友,菠萝和正方形是好朋友。

    三、游戏:送图形宝宝回家

    1、今天小朋友和水果宝宝还有图形宝宝玩得开心吗?天黑了,它们的妈妈叫它们回家了,我们把它们送回家里去好吗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图形宝宝的家在哪里?(展示三个贴好图形的盒子让幼儿认识)

    2、小朋友千万不要送错地方啊,圆形宝宝要送到圆形的家里,不可以送到三角形的家里,记住了吗?

    3、请一名幼儿试试,老师和幼儿观察他是否送对。

    4、全班幼儿一起送水果。

    5、教师检验幼儿送的结果并作小结。

    6、全班和水果宝宝、图形宝宝再见,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产生是根据本月的主题“好吃的水果” 来设计的,其基础是前阶段学习认识了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孩子对这三种图形有了基本的了解,同时对活动中的三种水果也十分熟悉了。根据小班幼儿喜欢游戏的年龄特点,教学形式采取三个游戏寓教于乐地贯穿在整个活动。本节活动有复习巩固,有趣味游戏、也有探索操作,充分发挥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孩子始终处在一个愉快而又积极的学习体验中。只有在游戏和操作的情境中,孩子们的学习才是最主动的、最自然的,孩子们也大都能达到老师的要求。但是,由于小班孩子年龄小,探索的水平还不是很高,因此他们还不能探索出水果竖排的规律来,这就需要老师给孩子再多点时间给孩子充分地操作和探索,这样或许效果更好些。

    认 识 图 形 篇五

    自主探索    实践创新

    【背景介绍】:

    根据新课程标准,为了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主动,学得有个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力求体现新课改革的理念,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给学生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轻松;力求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

    《认识图形》是继“认识立体图形”之后的一个教学内容。学生在上节课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我主要采取观察讨论法和实验操作法,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且融观察、实验、操作、交流、合作等多种学习方法为一体,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

    【案例描述】:

    片断一:动手操作,感受新知。

    师:你能不能把这些图形请在白纸上呢?

    生:能!

    师:老师请你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积木,用它的一面在纸上画一个图形。

    学生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积木,用它的一面在纸上画一个图形。

    师:小朋友们动作真快啊!现在请你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你画了个什么图形,好吗?

    生互说。

    (出示图形屋)

    师:看,这里有什么?

    生:屋子。

    师:是谁的屋子呢?

    生1:长方形。

    生2:正方形。

    生3:圆形。

    生4:三角形。

    师:嗯,真好!这些屋子真漂亮啊,你想不想让你画的图形住到这么漂亮的家里去呢?

    生:想!

    师:那就请你自己上来帮它们找到自己漂亮的家。

    生分小组上来,为画好的图形在黑板上找到自己的家。

    师: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找对了家?我们来看看这间漂亮房子里是不是住的全是长方形呢?

    生:是的!

    师:这个呢?都是什么图形啊?

    生:正方形。

    师:这间屋子呢?

    生:全是圆形。

    师:我们再来看看最后一间漂亮房间,它们找对了吗?

    生:对了。

    片断二:自主探索,发现特征。

    师:看,老师手里有个信封,你们知道里面住着谁吗?

    生:不知道。

    师:那你想不想知道啊?

    生:想。

    师:请小组长拿出打开信封,看看里面住着谁?

    师:你认识它们吗?

    生:认识。

    师:拿起图形,大声地叫它们一声。

    生:长方形。

    生:正方形。

    生:三角形。

    生:圆形。

    师:你们的眼睛真亮啊!

    师:现在请你拿出长方形,我们来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你发现了长方形的什么秘密?说给你边上的小朋友听听。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里自己交流。

    师:你们发现了长方形的秘密了吗?谁能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呢?

    生1:我发现长方形是长长的,方方的。

    生2:我发现了长方形有4条边。

    生3:我发现长方形有4个角。

    生4:我发现了长方形有2条边是长长的,2条边是短短的。

    生5:我发现长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直的。

    师:我们小朋友真能干,发现了那么多的秘密。那你想不想听听长方形它自己是怎么说的吗?

    生:想。

    (课件演示)

    师:刚才我们发现了长方形的秘密,那你能不能找到另外三个图形有秘密呢?现在请你从另外三个平面图形中挑一个自己喜欢的找一找它有什么秘密。把你发现的秘密悄悄地告诉小组里的其它同学。好吗?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然后小组内交流。

    师举卡片问:哪些小朋友研究了正方形,谁来说说你发现了它的什么秘密?

    生1:我发现了正方形是方方正正的。

    生2:我发现正方形有4条一样长的边。

    生3:我还发现了正方形也有4个直直的角。

    师:我们的小侦探真厉害啊,那么哪些小侦探是研究三角形的啊?

    生1:我发现三角形有3条边。

    生2:我发现三角形只有三个角。

    师:真棒!老师发现我们研究圆形的小侦探们有点耐不住了,要来一展身手了。那好,你们谁来跟大家说说你们发现了圆形的什么秘密啊?

    生1:我发现圆形是圆圆的。

    生2:我还发现圆形是没有角的。

    ……

    师小结:我们小朋友真能干,找到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秘密。

    师:现在老师请你找一找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平面图形。

    学生离开座位找。

    师:好,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啊?

    生1:我发现黑板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2:我发现书本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3:我发现电灯开关的面是正方形的。

    生4:我发现流动红旗的面是三角形的。

    生5:我发现粉笔的两个面是圆形的。

    ……

    片断三:实际应用,探索创新。

    师:你别小看这些小小的图形哦,它们的用处可大了。看这些图案你认识吗?(出示小人,自行车,树,鱼)

    生:认识。

    师:那你有没有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这些好像都是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拼成的。

    师:你的眼睛真亮啊!我们这些图形还可以拼出很多漂亮的图案呢!

    师:你们会拼这些图案吗?试试看。

    学生拼图案。

    师:老师发现我们班小朋友的双手都非常能干。那么,除了这些,你还会拼其它的图案吗?

    生发挥想象自主拼图案。

    师:你拼好了可以离开座位去参观一下其它同学的作品。

    学生活动。

    师:欣赏了这么多,老师真惊讶我们有这么多的小巧手!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啊!

    【教学反思】:

    本课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在活动中让学生亲自感知、亲身体验。在感知体验中进行思考和探索,通过思考和探索发现新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合作意识。使学生尝到了由于自主学习而获得新知的喜悦。

    1、提供观察操作的机会,鼓励积极探索。

    本课利用实际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创设大量的观察、操作的机会。通过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各种物体形状的体验,从而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探索。在“片断一”中,由于摆在学生面前的几何形体是多种多样的,学生描图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学生要描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必须懂得从各种各样的几何形体(多种信息)中寻找自己喜欢的几何形体( 有效的信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描,这样,学生学会了探索性的学习方式,感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化的,每个人都从众多解决问题的策略中选择了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法。

    2、提供数学交流的环境,培养合作意识。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方式,我认为同龄人之间的启发和帮助会使大家得到共同的提高。因而在教学中我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交流情境,如“片断二”中,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和交流中,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通过“在教室里找这些平面图形”这一活动,创设了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开展自评和互评,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以及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能力。

    3、提供再创造的空间,锻炼创新能力。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学习,从事“再创造”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如在“片断三”中,我先呈现出一幅幅图案,创设出一个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然后放手让学生用图形进行拼组。有的学生拼出了一辆坦克;有的拼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有房子、有花草、有小鸡,烟囱还冒着烟;有的拼出了挺奇怪的汽车,好长好长的车厢,他说,我要在这儿安我的家,我住这儿,小猫住这儿,等等,我们想到哪儿,马上就可以出发……在学生的作品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学生那极其丰富的想像和不受拘束的创造。而这,无不得益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教学开放式的组织。拼好后,学生们离开座位互相参观学习。有的学生看见了别人的作品,很快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修改自己的作品。可见学生的互相学习是多么的有效。再在学生广泛参观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认的拼音|认 识 图 形【5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5687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雨霖铃|雨 巷(优秀10篇)
  • 推荐专题

    猜你喜欢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