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高中生物说课课件及说课稿|高中生物说课稿【优秀3篇】
  • 高中生物说课课件及说课稿|高中生物说课稿【优秀3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3篇高中生物说课稿,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高中生物说课稿 篇一

    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说课内容包括说课标,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作业设计和说板书,最后简单说一下教学反思。

    一、说课标

    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的最主要依据,课标对本节的知识点表达为: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概述”属于理解水平,理解水平的要求比了解水平要高,比应用水平低,所以要求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难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说教材

    第一,本节在教材中的作用。

    蛋白质生物说课稿必修1整体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从分子水平认识生命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其中蛋白质知识是重点部分。本节较全面的介绍了蛋白质的分子组成和结构,为后面学习载体蛋白、酶等知识做铺垫。物质的结构决定其功能。蛋白质种类繁多,功能多样,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对理解细胞的结构基础有着重要作用,为必修2关于基因的表达部分奠定基础。本文涉及的氨基酸及其种类,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蛋白质的功能等三部分知识,我计划利用2课时来完成。

    第二,教学重点、难点和三维目标。

    重点: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多肽链、蛋白质的过程。 难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知识目标为: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教材中并没有直接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而是让学生观察4种氨基酸的结构,通过思考与讨论,找出氨基酸的共同特点,加深对氨基酸结构的理解。这种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得出结论的处理方式,是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落实探究性学习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关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教材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在获取形象、丰富的信息内容的同时,培养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内容恰好说明了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的重要方面——许多生命活动是靠蛋白质来完成的,因此,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就确定了“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的诞生,是我国科学家在生物学史上创造的奇迹。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是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的又一项大规模的国际性科技工程,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领衔国际重大科研协作计划。科学史话和科学前沿分别介绍了这两项重大科研成果,让学生在了解蛋白质研究有关的科学史和前沿进展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说学生

    第一,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高一学生还没有学习有机化学,缺乏有关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化学知识,而细胞的分子组成是微观、抽象的内容。考虑到分子水平的内容比较抽象,为了加强学习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编入了联系生活的内容。如:“大头娃娃”、“三鹿”奶粉事件、“皮革奶”;有关这些内容学生都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如果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教学,有助于增加教学内容的亲和力。

    第二,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

    蛋白质的知识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内容比较多。在学习时介绍甲烷的结构式,从甲烷的分子式进行推导分析出α—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从易到难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解脱水缩合反应。再由结构到功能循序渐进,从而逐步理解掌握。 第三,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四、说教法

    本节课氨基酸的脱水缩合的过程,抽象难懂,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仔细设计教学过程,加强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尤其是分析图中的关键信息的能力,另外加强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

    第一,设计问题情境,层层设疑。

    第二,运用多媒体技术,适时展示动画过程,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第三,将抽象复杂的过程及时进行比较、归纳和总结。

    五、说学法

    利用学案帮助学生理解书本知识及知识点的联系;帮助学生正确阅读和分析图表,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逐步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

    六、 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前准备。

    因为蛋白质的化学结构和功能,是以往没有接触过的,所以课前布置预习是有必要的,通过预习学生能对这一节的知识有部分了解,同时会遇到一些问题,使他们对进一步认识蛋白质产生兴趣,但是要给出一定的题目,否则学生预习的质量不高或者不预习。我的题目是:以课本P20上给出的四种氨基酸画出氨基酸形成多肽链的图形。这一个题目比较明确的提出了这一节知识的重点。

    第二,导入新课。

    提供素材:20xx年阜阳市出现全国有名的事件——“大头娃娃”,案件中多名儿童因食用劣质奶粉,婴儿出现四肢短小、身体瘦弱、头部浮肿甚至死亡等症状。劣质奶粉除生产过程中毫无卫生可言,就是蛋白质含量极为低下;2008年又出现“三鹿”奶粉事件,也是因蛋白质含量及其低下,引起婴幼儿出现病症。

    提问:同学们如何看待这一系列事件呢?从我们人体生理方面出发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参考:我们的食物中应该富含蛋白质,蛋白质是我们人体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等。(学生也可能得出关于法制、道德问题)

    引出本节课的标题: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第三,学习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指导学生阅读P20的思考与讨论,找出四种氨基酸的结构特点,请一位学生上讲台,伸开双手,两脚并拢,面向同学演示,如果我们人体来表示氨基酸,左手是氨基,右手是羧基,头是一个氢原子,下肢则是R基团。然后要求同学们把教材上的四种氨基酸上的R基团标示出来。检查一下。再请一位同学总结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抽出三位同学板演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并加以点评。

    通过课堂的模拟,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第四,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过程。

    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及有关计算,是教学一个难点。同样利用学生的动作模拟过程(或使用课件)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提问:我们的左右手分别代表什么? 参考:一个是氨基,一个是羧基。

    要求四位同学分别代表P20的四种氨基酸。准备三条有水的湿巾,要求学生相互握手的那一只手拿着,当一个学生手握着他的手,用力将纸巾中的水挤出,表示脱水过程。

    提问:反应过程有什么产生?原来的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形成了什么? 参考:水、肽键。

    提问:什么是二肽呢?三肽、多肽、肽链呢?

    7个同学手拉手形成一个多肽链,脱去多少水分子呢? 12个同学拉手形成一个多肽链,脱去多少水分子呢? 要求同学们总结归纳出P22的"旁栏思考题。

    参考:n-1,n-1,n-m。

    通过现象直观的模拟,学生非常容易掌握计算方法和规律。

    顺便提出一个更高的思考题:如果n个氨基酸形成了一个环状的分子,脱去多少个水分子,形成多少个肽键呢?

    结合学案上的练习,分析两个例题。

    第五,蛋白质的功能。

    蛋白质功能具有多样性,由学生对照教材,进行总结。为什么蛋白质有那么多功能呢?根据我们学习生物学的经验可知道:生物的结构决定功能。再要求刚才的那四个同学上台组合多肽链。以不同位置组合,就会形成很多种多肽链,进而形成很多种蛋白质。每一种蛋白质都有其特定的功能,所以蛋白质具有多样性,其功能也具有多样性。

    第六,总结。

    蛋白质是细胞和生物体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多样性是形形色色生物和绚丽多彩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可以由学生总结)

    第七,教学评价。

    由于只有一节课时间,课堂上对重点、难点知识的解析还不能做到举一反三的深度,因此尽管学生课堂反应热烈,对知识点的接受程度也达到了预期的要求,但在做课后练习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传统的讲练结合还是要结合起来运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为此本节内容需要2课时来完成。

    七、说作业设计

    我印发了本节课的学案。学案既包括主干知识的网络图,也包括基础题和一般提升题。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知识点。

    八、说板书(略)

    九、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针对知识点比较微观抽象,知识点也较难理解的情况,重视利用“形象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对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要更多与日常生活、现代相关科学相联系,了解蛋白质的应用价值,给学生提供教学拓展的空间。综合来看,要学生感到心情愉悦,思维才能活跃,这样才能接收新知识,让他们有不断深入学习的愿望,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高中生物说课稿 篇二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的内容。接下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这一节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细胞呼吸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生命活动。教材首先简要概括地介绍了细胞呼吸的概念,然后重点讲述了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四大部分内容,为我们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础;它与第三章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第四章的主动运输和本章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第四节的光合作用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了基础,因此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中高中生物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新课程标准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四个基本理念,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①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②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和图解

    ③掌握有氧呼吸中物质及能量变化的特点

    ④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以及在工农业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引导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培养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能技巧

    ③学会用化学反应式表达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领会细胞呼吸的实质。

    ④通过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与联系,培养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的思考能力

    ⑤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联系生活与工农业生产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在教学中,通过联系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等实际,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关心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②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的、变化的观点来认识生命的奥秘。

    (三)教学重点、难点(有氧呼吸部分)

    1、教学重点及突破策略

    有氧呼吸过程的知识是学生理解其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产生ATP的本质的基础。

    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

    突破策略:

    1通过自主阅读、提问、思考、理解反应式及图解、课堂练习来突破。

    2通过简表列出有氧呼吸三阶段的比较栏目,简明地抓住要点

    2、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学生的化学知识功底不深,尤其是有机化学知识还未学习。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葡萄糖的彻底分解,需经过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些反应所伴随的能量变化,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度。

    教学难点:有氧呼吸三阶段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突破策略:

    1、利用多媒体形象地说明有氧呼吸过程的三个阶段和两个场所,通过引导、思考,学会写相关反应式,使学生清楚须有"能量"栏才能表达其完整性和科学性。

    2、利用化学反应式理解有氧呼吸的实质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在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但"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课堂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活动中也须起主导、引导作用。所以本课利用直观教学手段,采用以下几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阅读能力。

    (一)自主阅读:自主阅读有氧呼吸三阶段内容,明确有氧呼吸的场所、反应物、生成物和释放的能量状况等内容。

    (二)直观教学: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启发性

    (三)比较法:学生参与完成有氧呼吸三阶段区别的表格,进行教学反馈;比较有氧呼吸和有机物体外燃烧的不同,进一步认清有氧呼吸的。特点。

    (四)归纳法:归纳有氧呼吸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分析

    步骤一:导入新课

    通过问题探讨导入本节内容

    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步骤二:联系生活(酵母菌可用于发面和酿酒)介绍细胞呼吸概念

    一、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步骤三:回顾第三章细胞器的知识,学习

    二、(一)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的结构

    步骤四:用下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培养自学能力:

    有氧呼吸的阶段 场所 反应物 产物 释能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步骤五:讲授二、(二)有氧呼吸的过程

    主要学习三个阶段的化学反应式和过程图解(略)

    通过学习三个阶段的化学反应式和过程,理解和掌握有氧呼吸三阶段的物质变化、能量释放特征和进行场所。

    步骤六:比较有氧呼吸三阶段:场所、反应物、产物、释能等方面的内容。

    步骤七:归纳(三)有氧呼吸的概念——通过对有氧呼吸概念的归纳,锻炼学生聚合思维力。

    步骤八:分析(四)有氧呼吸的特点。通过和有机物在体外燃烧做比较的方法,了解有氧呼吸过程反应的条件温和性、能量逐步释放的特征和能量的部分贮存特征。

    步骤九:有氧呼吸小结:场所、能量去向、总反应式、概念。

    步骤十:练习巩固(略)

    板书设计(略)

    高中生物说课稿 篇三

    一、说教材:

    这节课的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圈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是所有生物的生存、延续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应该了解和爱护这个家。这节课在本单元以至整个义务教育生物课程中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建立学生的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保护生物圈的理性认识,成为生物教学的首要任务。尤其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生物圈已面临空前危机,因此了解生物圈,培养对生物圈这个所有生物的家的情感,对于保护生物圈、实现人类与生物圈共同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也是唯一的家,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二)能力目标:

    1、使学生了解收集资料的方法,并初步尝试进行资料的分析和处理。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表达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基本条件。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2)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2、难点:

    收集和分析资料(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常用的重要方法,在本节课中如何对图片资料进行分析,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和表述,都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四、说教法:

    在教学中能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兴趣和激情,通过思考、讨论、分析资料等活动,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培养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

    五、说学法:

    根据新的课程理念和目标要求,改变以往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而应努力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激情,通过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导入课题。

    通过展示课件,把美丽的夜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地球等图片展示在学生面前,提出问题:其它星球上也有生命吗?引起学生的思考、讨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然后从地球上哪些地方有生物生存,引出课题:生物圈。

    紧接着教师再让学生拿出地球仪,让学生从直观上了解生物圈的概念。

    (二)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开展讨论、分析资料等活动,学习新知。

    1、学习“生物圈的范围”这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

    ⑴说一说:地球上哪些地方有生物?阅读教材第11、12页“生物圈的范围”。

    引导学生概括出:以海平面为标准划分,向上可达到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约10千米的深处,整个厚度约为20千米。

    ⑵想一想:在这个20千米的厚度中,可以把生物圈划分为几个圈层呢?生物圈的每个圈层各有哪些生物?在生物圈的哪些地方生物分布最多?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生物圈的范围及分布。

    ①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②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

    ③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⑶议一议:生物圈的三个圈层是截然分开的吗?三者绝不能截然分开,如:水圈中有空气,岩石圈中有空气也有水等。

    2、关于“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从地球上人口膨胀,能否将人类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丰富想象,然后引导学生探讨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基本条件?

    设疑:为什么生物圈中有生物,其他地方没有吗?你是否能看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基本条件?分析课本第12-13页的图片资料,教师除了用课本上的6幅图片外,可多展示一些学生在课下收集的图片资料,并且思考资料后面的讨论题(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观察、比较和综合归纳的能力,本节课收集和分析资料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教师应加以重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地球上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都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这也是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如果将来有一天你有机会乘坐宇宙飞船遨游太空,那么你必须从生物圈携带哪些维持生命的必需物质?有氧、充足的食物和水。

    3、完成以上探究后,适当进行知识的迁移、拓展和深化,使学生在对知识的理解、情感态度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

    设问:生物有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就一定能生存下去吗?当这些条件发生改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恶化时,对生物有什么影响?人类应该怎么做?

    4、巩固与延伸:

    指导学生对本节的资料的收集与分析进行小结,布置学生课外收集“生物圈2号”的有关资料,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收集资料的方法,引导学生对生物圈的进一步关注。

    5、巩固练习。

    (1)我来填一填。

    (2)我来试一试。

    我们在养花的过程中,经常给花松土、施肥、浇水、放在阳光下,天气冷了,还要把花搬到屋里,而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种植物,这体现了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与上述顺序相对应,分别是()

    ①阳光②水③空气④营养物质⑤适宜的温度⑥一定的生存空间

    A、①④⑥⑤②③ B、③④②①⑤⑥

    C、②①⑤⑥③④ D、⑤②①④⑥③

    6、课后作业

    目标检测题


    高中生物说课课件及说课稿|高中生物说课稿【优秀3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5706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小学体育教师工作计划|小学体育教师个人工作总结【优秀10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