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最后一课教案优质课】最后一课教案(优秀10篇)
  • 【最后一课教案优质课】最后一课教案(优秀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10篇最后一课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篇一

    情节 人物 形象

    上课前(1—10) 小弗郎士

    上课时(11—23) 韩麦尔先生

    下课时(24— )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通过理解小说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的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重点〗

    要点1

    〖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述基本情节

    要求:能体现情节发展的脉胳。

    二、阅读前10段

    1、小弗郎士上课途中见到、听到、想到了什么?文中为什么不直接从上课写起?

    2、这最后一课的上课前与往日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表现了什么?

    二、阅读11至23段

    讨论:

    1、听到韩麦尔先生说“今天是最后一堂法语课了”小弗郎士明白了什么?他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变化?

    2、小弗郎士没能答出分词的用法,老师说了什么?由此可看出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3、老师讲到法语是对法语有什么评价?用了什么比喻?这个比喻的深刻意义是什么?为什么小弗郎士这次听讲全都懂?

    明确:监狱的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与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敌人,求得民族的解放。

    4、上习字课时,老师是怎样安排的?有什么用意,产生什么效果?

    5、小弗郎士以怎样的心情观察老师,联想到了什么?

    6、为什么小弗郎士永远忘不了“这最后一课”?(总结)

    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见课后练习三、四)

    三、朗读最后一个部分

    讨论

    1、这段文字对韩麦尔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为什么他听到钟声,脸色惨白?我又为什么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明确:钟声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结束的时间已经到了,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而我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一册(修订本)教学设计先生的脸色中感到他对祖国的爱,对失去祖国的痛苦心情。他的爱国精神,使我觉得他的形象高大了,我认识到他不仅仅是一位教师,更是一位爱国志士。

    2、文中有哪些动词很好地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

    3、找出表现他内心极度悲痛的词语,简要分析它的表达作用?

    4、“使出全身力量”这句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1)神态、语言、动作

    2)转 拿 使 写 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了他的痛苦心理,倾注了他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

    3)“脸色惨白”、“他哽住了”写出了他对侵略者的强烈的愤恨和丧失国土给他的沉重的打击。表明他具有强烈的爱国感情。

    4)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早日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

    四、板书总结

    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分别是怎样的人?小弗郎士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人物 形象

    小弗郎士 由一个贪玩、不爱学习、怕老师、幼稚不懂事的孩子变成一个爱学习、同情理解老师,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的孩子

    韩麦尔先生 有40年教学经验的笔循循善诱、受人尊敬的老师,有着崇高的爱国感情。

    五、作业

    小弗郎士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请就此发表你的意见,写一段话。注意要从文章中找根据。

    六、后记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篇二

    【学生分析】

    这是一篇传统的经典篇目,有出色的写作技巧与深刻的主题表现。作者都德是法国19世纪后半叶杰出小说家。作品以普法战争法国惨败,割地赔款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作品,古今中外不胜枚举,但这篇小说却别出心裁,既没有揭露敌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写法国人民的反抗,而是巧妙地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把沦陷区人民对祖国的眷恋、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都倾注在最后一课中。

    需要注意的是,这篇文章所写的故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距离,初一的学生不大容易体会主人公的悲愤与沉痛。同时,因文章篇幅较长,学生容易被故事情节所吸引,而忽略了对细节的咀嚼品味和深层次的探究,教师应注意引导。

    【教学建议】

    一、教学理念

    1、“长文短教”抓住文章重点,突出文章精髓。这篇文章的篇幅较长,可学点、可教点较多,教学设计时教师的取舍尤为重要,应力求抓住最主要的内容,突出最精华的部分,在有限的课时内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2、读写相联系,以读促写作。这篇小说在写作技巧上有着许多值得借鉴,值得学习的地方。如:以小男孩为主人公的叙述角度,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诙谐幽默又不乏表现力的语言等等,应力求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综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二、学习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⑴ 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⑵ 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⑶ 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2、情感目标:

    领会文章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发展目标:

    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引导学生创新写作,激发想象力和发展思维的能力。

    三、教法

    1、文献法:指导学生预习时搜集作品写作背景、了解作家及历史。

    2、诵读法:通过默读、品读、理清思路、熟悉情节,并用简要语言复述出来。

    3、探究法:在边读边议的过程中,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发展与变化,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而理解人物的品质、个性特征及社会意义。

    4、创新法: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写作迁移。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完成积累

    1、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反映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最后一课》。题目为什么叫最后一课呢?请同学们跳读,用课文原句回答──原句在第11段中。

    (板书:《最后一课》)

    2、作者于1873年写下了这篇文章,你知道这段历史吗?本文体裁是什么?

    师生交流:本文写于1873年,反映的是1870~1871年间普法战争后发生的故事。

    (板书:小说)

    3、本文作者是谁?

    都德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一位杰出的小说家,一生共创了13部长篇小说,两部回忆录,一部剧本和四部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板书作者:都德)

    4、出示投影仪,检查课前预读情况:

    注音:哽( ) 赚( ) 踱( ) 捂( )

    惩罚( ) 祈祷( ) 诧异( ) 宛转( )

    二、教学过程

    1、第一个教学板块:听读──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

    ⑴ 听读课文,感知主要人物:

    放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本人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让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去了解。

    小结: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这是本文的两个主要人物,课文正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见闻与感受以及韩麦尔先生的高度民族责任感来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爱国热情的。

    (板书: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⑵ 默读全文,说说文章思路:

    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默读全文,不动唇、不指读,边读边思考,了解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以上“最后一课”为重点,让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用简要的语言表达文章的思路。可能有如下几种:

    ① 课前、课上和下课。

    ② 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下课。

    ③ 上课前,上课时。

    小结:以上故事情节的三种划分法,都有道理,但比较而言,第一种更为妥当,因为:它将故事情节分为三个部分:课前、课上和下课,突出了“课上”的情景;而第二种将故事情节分为四个层次: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和宣布下课、其中一、二部分意思相同,可以合并,都指上课之前,不必单独划开;最后一种划法将故事情节分为两个部分:上课前、上课时,但不包含“下课”的情景,缺少了故事的完整性。所以课文按第一种分法为好:第一部分(1~10):写上课前,小弗郎士在路上所见的典型环境和课堂气氛;第二部分(11~23):写最后一课的经过,重点写了法语课,其次还写了习字课、历史课与拼音课;第三部分(24~29):写下课时的情景。

    (板书:课前、上课、下课)

    2、第二个教学板块:品读──体味语言 感悟思想:

    ⑴ 品读小弗郎士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

    边读边用笔勾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重要语句,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按小弗郎士的三个思想感情变化,分成三组,每组回答一个问题:

    ① 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语法。

    ② 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③ 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小结:小弗郎士是个顽皮的孩子,学习上要求自己不严,怕老师骂就想逃学。但在最后一课上,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原本就不是个坏孩子,他贪玩,但“还能管住自己”。他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的一言一行对他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震撼,是“最后一课”的典型环境,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成了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

    (板书:语言 动作 心理)

    ⑵ 品读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

    集中讨论、学生评析、教师小结归纳。从以下三个重点问题入手:

    ① 韩麦尔先生为什么在最后一课穿上节日盛装?

    ② 监狱大门和钥匙分别比喻什么?整句的含义是什么?

    ③ 韩麦尔的动作、神态表现了韩麦尔怎样的感情?

    小结:韩麦尔先生是一位有40年教学经验的循循善诱的、受人尊敬的老师。他是一位把自己的职业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国者。他怀着巨大悲痛,穿戴那套只在督学视察或发奖日子才穿戴的绿色礼服和绣边丝帽,体现了崇高的爱国感情。在对自己工作的深深自责和对阿尔萨斯人的弱点的直率批评中,他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得到细腻的表现。他的关于牢记祖国语言的精辟见解,表现出他对战胜侵略者的执着信念。“法兰西万岁”这两个饱含激愤的大字,表现了他对祖国必胜、法国人民必胜的坚强信心。

    3、第三个教学板块:运用──激活思想 创新写作:

    ⑴ 激活思想:

    ① 小结全文:

    这篇小说以小弗郎士在法国沦陷时“最后一课”中的见闻感受为线索,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② 提问:

    同学们学习了《最后一课》后,你受到了哪些教育?(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学生明确:失去国土的法国人民这样热爱他们的民族语言,这样热爱他们的国家!他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要热爱中华民族的语言,我们要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时,在写作上,我们要学习本文通过典型环境,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突出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的写法。

    ⑵ 创新写作:

    续写提示:

    ① 题目设计为《〈最后一课〉之后》。

    ② 紧承文末一句话,围绕爱国主义的主题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如:愤怒的人们久久不愿离开教室,人们高呼:“我们要法语,不要德语!”“打倒普鲁士!”“法兰西万岁!”……普鲁士兵凶补恶煞的冲进教室,与人们厮打起来……人们含恨离去……几天后,大人、小孩、男人、女人聚集在一起,韩麦尔先生又给人们上法语课……

    ③ 结构要完整。

    〖教学反馈

    1、填空: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作家___________,这篇小说描写的是故事发生在法国同___________王国之间战争后,法国阿尔萨斯地区遭受普军侵占,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___________上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法国人民在国土沦陷时的___________心情和强烈的___________精神。

    2、选择:

    ⑴ 我不上学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 我去得晚,迟到了怕被韩麦尔先生责骂。

    ② 我热爱大自然,想到野外去玩玩,欣赏春天美景。

    ③ 韩麦尔先生说还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

    ⑵ 上学路上,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鸟在树林边宛转歌唱,还有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物描写队表现主题起到的作用是( )。

    ① 反映了小弗朗士无忧无虑、纯真幼稚的心理状态。

    ② 描写了阿尔萨斯的美丽风光,使文章更为优美,突出了爱国的主题。

    ③ 为以后小弗朗士思想感情的转变作铺垫。

    ④ 突出了文章轻松的基调,同时写出了小弗朗士是一个兴趣广泛的孩子。

    3、用“惩罚”、“懊悔”、“祈祷”连成一段(或几句)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教学反思

    本课是篇教读课文,依据“读写说”综合教学实验方案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本教案在教学中充分突出学生发展的本体地位,努力实现积累、运用、实践、创新的实验目标,用三个教学板块强调了读写说的综合教学。第一个教学板块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导地位,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让学生边读边议,在听读中理清思路,注重了学生的读与说。如其中的“讨论与交流、小结”这两个教学中学生必须要说,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第二个教学板块,注重把学习方法的传授落实到具体的课文分析中,使学生轻易掌握了阅读分析的方法,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境界。而第三个教学板块中“激活思想”这一教学环节,注重了学生情感的引导与培养,使教材的思想性得以充分体现。“创新写作”则将学生的语言运用的能力置于实践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开启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源泉,真正突出了“写”的重要性。根据本教案教学,发现学生能大胆表述,勇于思考,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激发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练习题库】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祈祷(qǐ) 诧异(chà) 和蔼(ǎi) 宁可(nìng) B、膝头(qī) 督学(dū) 懊悔(ào) 夹缝(jiá) C、惩罚(chěng) 宛转(wǎn) 郝叟(hǎo) 哽咽(gěng) D、踱步(duó) 号角(hào) 喧闹(xuān) 钥匙(yào)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⑴ 春回大地,天气渐渐_________ 起来了。

    ⑵ 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_________地说:“快坐好……”

    ⑶ 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_________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

    ⑷ 天气那么_________,那么晴朗!

    A、柔和 暖和 温和 晴和

    B、暖和 柔和 温和 晴和

    C、温和 暖和 晴和 柔和

    D、晴和 温和 柔和 暖和

    3、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 )。

    A、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B、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C、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所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D、这些字贴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好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4、下列事例不能说明韩麦尔先生是一个爱国者的是( )。

    A、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

    B、直率地批评阿尔萨斯人并自责。

    C、听到教学钟声,他脸色惨白,并使出全身力量写下“法兰西万岁!”

    D、看见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

    5、《最后一课》中的小弗郎士是个( )。

    A、贪玩,学习不用功,不遵守纪律的学生。

    B、不关心国家大事,没有爱国意识的学生。

    C、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学生。

    D、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意识得到了升华,最后成为一个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学生。

    6、朗读下面四个含“最后一课 ”一词的句子,说说它们分别应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⑴ 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读出_________的语)

    ⑵ 他穿上那件漂亮的绿色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读出_ ________的语气)

    ⑶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读出_________的语气)

    ⑷ 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读出_________的语气)

    二、理解鉴赏

    (一)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 )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 )穿戴。( )整个教室有一种平常的严肃气氛。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 )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1、在选文的空格中依次填上恰当的关键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A、只要 就 虽然 却

    B、只 才 而且 还

    C、只 才 但是 而且

    D、只 就 因为 所以

    2、选文描写了镇里的人在教室中的表现,意在说明( )。

    A、对韩麦尔先生的留恋

    B、镇上的人对学校教育极为关注

    C、预示着将要发生惊心动魄的事件

    D、要指责小弗郎士的迟到

    3、从下列哪方面看不出“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气氛。”( )。

    A、老师穿了礼服

    B、“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

    C、教室里坐满了镇上的人

    D、个个脸上都很忧愁

    4、本段为故事情节的展开起到的作用是( )。

    A、埋下伏笔,设置悬念。

    B、与“我”不认真学习形成对比。

    C、烘托气氛,作好铺垫。

    D、刻画人物性格,突出文章主题。

    (二)

    ①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②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⑴,我多么懊悔!我这些⑵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⑶,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1、“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单句独立成段,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描写,共中有4个感叹句,集中表现了小弗郎士__________________的深厚感情。

    3、“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中的“现在”与本段中的_________一词相照应。

    4、第②段中有3个“这些”,请写出分别指代什么。

    5、对选文最后一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弗郎士是个单纯幼稚的孩子,尽管韩麦尔曾经惩罚过他,用戒尺打过他,但他并没有怀恨在心。

    B、对于韩麦尔先生的惩罚,小弗郎士已经习以为常,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

    C、小弗郎士是个懂事的孩子,当他知道这是最后一课时,他懊悔极了,心中充满了对学习的留恋,对老师的敬意。

    D、小弗郎士无忧无虑的天性,使他忘了曾经受的惩罚和挨的戒尺。

    三、拓展延伸

    下边这段文字节选自老舍的《四世同堂》,描写了北平被日军占领后,某学校的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的情景。

    铃声,对于一个作惯了教员的,有时候很好听,有时候很不悦耳。祁瑞宣向来不讨厌铃声,因为他只要决定上课,他必须已经把应教的功课或该发还的卷子准备得好好的。他不怕学生质问,所以也不怕铃声。今天,他可是怕听那个管辖着全校的人的行动的铃声,像一个受死刑的囚犯怕那绑缚刑场的号声或鼓声似的。他一向镇定,就是十年前他首次上课堂讲书的时节,他的手也没有发颤。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

    铃声响了。他迷迷糊糊地往外走,脚好像踩在棉花上。他似乎不晓得往哪里走呢。凭着几年的习惯,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低着头,他进了课堂。屋里极静,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上了讲台,把颤动着的右手放在讲桌上,他慢慢地抬起头来。学生们坐得很齐,一致的竖齐了背,扬着脸,在看他。他们的脸都是白的,没有任何表情,像是石头刻的。一点辣儿堵塞住他的嗓子,他咳了两声。泪开始在他的眼眶里转。

    他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的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们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较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学生们的眼睛开始活动,似乎都希望他说点与国事有关的消息或意见。他也很想说,好使他们或者能够得着一点点安慰。可是,他说不出来。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狠了狠心,他走下了讲台。大家的眼失望地追着他。极快地,他走到了屋门;他听到屋中有人叹气。他迈门槛,没迈利落,几乎绊了一跤。屋里开始有人活动,声音很微,像是偷手摸脚的那样往起立和往外走呢。他长吸了一口气,没再到休息室去,没等和别的班的学生会面,他一气跑回家中,像有什么鬼追着似的。

    1、本文描写了北平被日军占领后祁瑞宣老师上课时的情景。试与《最后一课》相比较,想一想,为什么两个国度,不同的时代,课堂上的气氛和老师的"情绪却如此相同呢?

    2、祁瑞宣老师“一向镇定”,“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这种反常的表现说明了什么?从《最后一课》里找出韩麦尔先生一反常态的表现,作个比较。

    3、韩麦尔先生在最后节法语课,“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前全教给我们…… 语法课上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而祁瑞宣老师在第一堂课上,只“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对于这截然相反的表现你有什么感想?

    4、画线的一段连用了四个问句,请你给它换一种表达方式,看看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5、如何 理解“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变成了木头”这句话?

    最后一课教案 篇三

    一、大纲对初中阅读的要求

    大纲对初中阶段在文学作品方面的阅读要求主要有:

    1、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2、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二、教材分析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选材巧妙,以小见大,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以及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篇文章在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同时,成功地把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行动描写结合起来塑造人物,而且还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把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细腻地表现出来了。

    三、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识目标:

    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这样,才能更好体味和推敲作品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

    2、人生态度:我们通过这课两个主人公的分析,不失时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非常自然地把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3、发展目标:在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他们创新写作。

    四、学重难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向学生传播新知识的同时,应考虑到教学对象原有的知识基础,有针对性确立重难点。对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整体感悟一篇较长的文章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这个情况,我确立以下的教学的重点、难点。

    1、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前后的变化,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感情。

    2、《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时上课不一样的具体表现。

    难点:文章中重要语句含义的分析和文章中处处照应是本文的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加以启发和点拨。

    五、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就要制定合适的科学的教法、学法。首先要把握两个原则:

    1、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

    2、重视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其次采取以下的方法:

    第一,文献法。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资料,充分预习,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理清层次。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

    第二,主要采用讨论式和对话式,让学生学会与老师对话与文本对话。

    第三,为了加大课堂容量,我将使用投影和录音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六、下面是我的具体的教学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将分为三个环节,三个课时来完成。由于本篇是教读课文,在每个教学环节里,我都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导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将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完成知识的积累。

    首先谈一下我是怎样导入新课的:从现实生活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我将播放北京申奥成功的宣传片,让学生感受申奥成功后全国上下欢庆的景象,引入什么是爱国主义精神,然后说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爱国主义题材的文章。

    第二:检查预习情况:出示投影,给生词注音,初一的学生还处于识字认字过程,这一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

    第三:提问学生,了解他们课后查阅资料的情况:作者的情况,故事发生的背景。

    完成了以上的知识积累的过程后,将进入第一个教学环节:听读──整体感知课文,理请文章思路。

    1、听读课文,感知主要人物。放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思考:本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

    (板书: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2、默读全文,讨论文章思路:

    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默读全文,不动唇、不指读边读边思考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用简要的语言表达出来。最后老师要明确全文按情节分为三部分:1~6为第一部分、7~23为第二部分、24~29为第三部分。

    在这个环节里,完成了知识目标的第一点。

    第二课时

    进行第二个教学环节:品读课文──体味语言,感悟思想。这个环节把学习方法的传授落实到具体的课文分析中,使学生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

    〖教学要点〗

    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教室中异常情景的描写;,小弗郎士心理反应和思想感情变化的描写。如何在这一步里突破重难点呢,我把握的方法是讨论,交流对话,给学生搭知识的台阶,引学生思维上路。首先先让学生阅读第一、第二部分,,从以下几个话题入手:小弗郎士在上课如中见到、听到、想到了什么?文中为什么不直接从上课写起?教师在这个话题中需要明确:直接描写小弗郎士的同时,也间接表现了先生的严厉,对下文写老师态度的变化,突出主题,有烘托作用。不直接从上课写起,而是着意渲染一种和平的气氛,跟下文的悲剧气氛形成鲜明对比。

    第二个话题是:《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日上课时大不一样,你能从文中找出不一样的具体表现吗?并说说这种不一样说明了什么?教师要向学生明确以下几点:首先是气氛不一样、学生不一样、老师不一样,这种种不同为最后医科渲染了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为下文蓄足了气势。

    第三个话题是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明显变化,你能丛冢找出这种变化的具体表现吗?并说说变化的的原因吗?在与学生讨论以上话题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用笔勾画出一些重要的句子。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和交流的同时,也对作品进行了品读,我们突破了重点,把握了小弗郎士这个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三个课时

    继续第二个环节的主题──品读课文。但是教学要点是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形象。在这步里,我把握的方法是朗读法和讨论法。让同学接力读11~19段,引导同学对下面的问题进行分析:

    1、在最后一课里韩麦尔先生为什么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2、韩麦尔先生讲话,连用了两个“最后”,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表达了他什么样的心情?

    3、“小弗郎士每次胎气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象把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让同学猜想他现在在想些什么?

    4、他写出“法兰西万岁”这几个字时,为什么要使出全身的力量?以上几个问题分别从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进行分析的,解决了这几个问日,也就突破了重点的第一点。

    然后请译名同学读第20自然段,引导同学进行分析:怎样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教师在小结时要指出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在分析完主要人物形象之后,要对这篇文章的中新思想和写作特点进行归纳,和进行创新写作,这是我的第三个教学环节──运用,激活思想,创新写作。归纳本文通过典型的环境,如在上学路上,小弗郎士见到了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广告牌等等,这些描写实际上是告诉我们故事的背景,运用语言、表情、动作等的描写,突出典型任务的性格的写法。这些在写作上都要会学习和运用。布置作文,题目设计为《最后一课》之后,要求学生展开合情的想象,紧承文末的一句话进行续写。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对汉语的热爱。

    〖教学重点〗

    目标1。

    〖教学难点〗

    此文的背景和对热爱祖国语言是一种爱国的理解。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掌握重点的字词

    2、理清小说的基本情节、训练复述能力。

    3、大致掌握小说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简介背景及作者。(对于此文来说,背景理解相对重要,不可忽略)

    提问:最后一课,是指在什么时候上的一节什么课。老师是谁,有哪些学生,“我”对这节课的感受是什么?

    二、检查预习

    抽查:预习提示中的注音。

    补充:懊悔、喧闹、惨白

    三、整体理解

    1、这篇小说的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写了哪些人?主要写谁?

    [第一问训练学生概括复述,第三问只需学生有所思考,具体留待后面讨论主题时解决。]

    2、讨论课后练习一

    补充:按这三种划分法,各自的起讫段落。

    点拨:按情节发展划分层次的方法;划分层次的多可能性。

    明确:三分法最为合理及其理由。

    四、默读全文

    1、划出能回答课后练习二的语句。

    2、划出文中写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词句,并思考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五、讨论课后练习二

    六、作业布置

    将本文缩写成一篇两百字左右的故事梗概。

    六、板书设计

    最后一课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充分理解文章表现重大主题的途径和方法;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深深地受到形象感染和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同“教学目标’的前一项。

    课型:

    议读课。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为什么要以《最后一课》为题?

    (二)默读第一部分,找出交代社会环境的语句、激疑:不要这些语句效果怎样?(提示:通过简练的语句巧妙地安排社会背景,把小的事情置于大的背景之中。这样,为小说人物的出场、情节的展开和主题的表现作了必要的铺垫和交代。)

    (三)范读,学生讨论:不写镇上的人效果怎样?(提示:作者安排了郝叟等镇上的人,并且在写法上做到了以点带面,似实衬虚,让读者从最后一课联想到法国人民广泛而深入的爱国义举。)

    (四)品读课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画出关键词句。

    第二课时

    (一)默读第三部分,说说印象最深的细节。(提示:学生上习字课时金甲虫和鸽子的细节,郝叟老头拼读字母时古怪的声音等。这些真实感人的细节描写,收到了“见微知著”的功效。)

    (二)读,议:课文为什么要以第一人称作为结构线索?

    (三)充分展开想象,以《韩麦尔先生》为题进行再创作。

    最后一课教案 篇六

    课题:最后一课

    教学内容:了解课文结构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了解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以及采用第一人称所起的作用;领会本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主要通过对课文本身的学习来体会,井在思想情感上产生共鸣。

    教学难点:同“教学目标”的前一项。

    课型:练读课。

    教学方法:通过复述、评议、讨论、品读等提高语言与思维能力。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以抗战时期沦陷故事导入

    二、初步感知课文

    (一)教师表情朗读全文,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想象出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二)分别请学生到台前复述。

    1.请学生概括出小说的环境。(提示: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方面来考虑)

    2.请一学生以第一人称复述“最后一课”,重点表现它与平时气氛的不一样;然后请一同学以第一人称复述韩麦尔先生上课的内容以及,“我”的。心理活动。教师主持全班同学对两项复述的修正与评议活动。

    (三)全班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部分。

    (四)指导学生用色笔画出重点词。

    宛转、诧异、懊悔、祈祷、气氛。

    三、研读课文

    1、思考并回答为什么要以《最后一课》为题?

    2、默读第一部分,找出交代社会环境的语句、激疑:不要这些语句效果怎样?(提示:通过简练的语句巧妙地安排社会背景,把小的事情置于大的背景之中。这样,为小说人物的出场、情节的展开和主题的表现作了必要的铺垫和交代。)

    3、学生讨论:不写镇上的人效果怎样?(提示:作者安排了郝叟等镇上的人,并且在写法上做到了以点带面,似实衬虚,让读者从最后一课联想到法国人民广泛而深入的爱国义举。)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朗读,你知道这篇文章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吗?

    五、作业

    试着找出小说的人物、环境、情节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篇七

    【创意说明】

    《最后一课》是一首爱国主义的交响曲,对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描写是这首交响曲的主旋律,本文对郝叟、镇长、邮递员以及班上学生的描写则起到了配合主旋律的作用。因此,教学这篇小说时应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真正属于民族的东西唯有语言,语言是民族的根基。《最后一课》让我们听到了一首爱国的壮歌。

    二、自主感悟,检查预习

    1、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本文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把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划下来 ,说说你为什么被感动?

    2、听写字词,矫正读音。

    三、听读──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

    放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的?

    让学生分组讨论,用简要的语言表达文章的思路。

    (课前、上课、下课)

    根据讨论结果,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10):写上课前,小弗郎士在路上所见的典型环境和课堂气氛。

    第二部分(11~23):写最后一课的经过,重点写了法语课,其次还写了习字课、历史课与拼音课。

    第三部分(24~29):写下课时的情景。

    (板书:课前、上课、下课)

    四、品读──体味语言 感悟思想

    师:小说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和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的,下面我们就这些问题来品读

    1、品读小弗郎士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

    要求:学生边读边用笔勾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重要语句,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2、小组讨论:

    按小弗郎士的三个思想感情变化,分成三组,每组回答一个问题。学生讨论后明确:

    ⑴ 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语法。

    ⑵ 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⑶ 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从这些思想感情的变化中,你明白了小弗郎士是个什么样子的孩子吗?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小结。

    小弗郎士是个顽皮的孩子,学习上要求自己不严,怕老师骂就想逃学。但在最后一课上,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原本就不是个坏孩子,他贪玩,但“还能管住自己”。他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的一言一行对他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震撼,是“最后一课”的典型环境,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成了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 。

    2、品读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品读方法同上,学生边读,边从课文中划出这些句子品读)。

    中讨论,从以下三个重点问题入手:

    ⑴ 韩麦尔先生为什么在最后一课穿上节日盛装?

    ⑵ 监狱大门和钥匙分别比喻什么?整句的含义是什么?

    ⑶ 韩麦尔的动作、神态表现了韩麦尔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后明确:

    ① 外貌描写:“穿……打……,戴着……这套衣服只有……”在上最后一课时,穿上节日的盛装,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② 神态:结尾部分“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就脸色惨白?小弗郎士为什么感到其形象高大?

    ③ 语言描写:“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其含义: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击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解放。

    ④ 动作与神态描写:“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

    3、理解:

    一方面表现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另一方面写出了他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

    4、小结:

    韩麦尔先生是一位有40年教学经验的循循善诱的、受人尊敬的老师。他是一位把自己的职业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国者。他怀着巨大悲痛,穿戴那套只在督学视察或发奖日子才穿戴的绿色礼服和绣边丝帽,体现了崇高的爱国感情,他的关于牢记祖国语言的精辟见解,表现出他对战胜侵略者的执着信念。“法兰西万岁”这两个饱含激愤的大字,表现了他对祖国必胜、法国人民必胜的坚强信心。

    五、体验反思

    《最后一课》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它充分体现了被占领区域人们的爱国热情,在我们今天生活的和平年代,我们应该怎么去表达和实现我们的爱国热情?

    在阅读本文后,哪些地方让你收获很大?

    明确:通过典型环境,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突出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的写法

    六、作业

    练笔:

    1、读《最后一课》有感。

    2、“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谈谈你对祖国语言的理解,并把它写下来。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运用快速阅读和品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体会小弗郎士的心理反应和思想情感的变化,通过分析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的描写,感悟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从而领悟文章主旨。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完成知识的积累。

    二、听读课文,感知主要人物

    放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思考:本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板书: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三、默读全文,讨论文章思路

    指导学生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用简要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品读课文──体味语言,感悟思想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小弗郎士,韩麦尔(贴心☆)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来仔细品读,分析人物形象,感悟课文主旨。

    五、总结全文

    这篇小说选材巧妙,以小见大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以及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在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同时,成功地把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行动描写结合起来塑造人物,而且还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把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细腻地表现出来了。

    《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

    2、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3、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4、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5、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6、利用小说对不家务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践踏,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

    2、简介课文背景

    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3、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即完成课后练习一)

    明确:

    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开头——"小院子里"1—6)序幕。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镜"7—10)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课前

    第三个阶段("我看见这些情形"——"忘记不了"11—23)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课上

    第四个阶段("忽然教学的钟声"——结束24—29)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下课

    4、学生有目的地在每一个阶段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1)分析第一阶段。——幼稚、怕提问

    x“我想就别上学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明确:怕提问。

    x“这些景象”指什么?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说明了什么?

    明确:指“画眉在树林……正在操练”。幼稚。

    x“又出了什么事啦?”设置悬念,

    x这一部分内容与文章中心的表达有什么关系?

    明确:巧妙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并且为下面的情节和小弗郎士的性格

    发展埋下了伏笔。

    (2)分析第二阶段。——疑惑、诧异

    今天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区别?说明了什么?

    平时上课 最后一课

    气氛 “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一切都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氛。”

    学生 “开课桌啦,关课桌啦,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 “上课前,学生们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

    教师 “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我”迟到,会遭到先生的责骂。 “韩麦尔先生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的穿戴。

    今天迟到,先生却很温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

    极端肃静代替了往日的嘈杂;严厉的先生正温和地等着他来上课,穿着"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服饰;最令小弗郎士吃惊的是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3)分析第三阶段。——难受、懊悔

    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与平时有哪些不同?结合课后练习二找出有关语句。

    x"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

    x课后练习二:

    1、说明小弗郎士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被唤起,开始认识到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性。

    2、表明小弗郎士增强了民族自尊心,产生了学好语言的责任感。

    3、表明小弗郎士的爱国主义感情已经升华,化为一种学习祖国语言的强烈愿望和巨大动力。

    4、这联想是对敌人的讽刺,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自由的渴望。

    (4)分析第四阶段。——悲愤、懂事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

    明确:指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显得崇高、伟大。

    (5)小结:

    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重点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变化的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充满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感情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5、板书设计:

    情节 人物

    小弗郎士

    上学路上(序幕) 幼稚、怕提问

    课前(开端) 疑惑、诧异 线

    课上(发展) 难受、懊悔 索

    下课(高潮和结局) 悲愤、懂事

    心理

    第二课时

    一、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心理活动了解了小弗郎士。今天,我们再来看看小说的另一个主人公——韩麦尔先生。

    3、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

    (1) 讨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明确: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

    动作描写:……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

    语言描写:……

    x指导朗读:

    深沉缓慢的语调来读,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x"我们必须把它牢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的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除了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外,还表达了对学生的无限期望,对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

    x结尾部分三个破折号的作用:

    明确:解释说明;声音的延长;意思的递进。

    (2)完成课后练习三。

    (3)讨论: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上课一开始,他用"柔和又严肃"的语调说话。"柔和"表明他对祖国、同胞、学生的满腔深情;"严肃"说明亡国的悲痛。当课上小弗郎士背不出书来的时候,他不责备学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带着内疚的心情勇敢真诚地作自我批评,痛心地检查自己的过错,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接着,又深情地赞美了祖国的语言,赞美了祖国。当学生专心书写的时候,他又陷入了沉思,体味着深沉的亡国之痛。当"最后一课"结束时,他尽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愤。

    最后一课教案 篇九

    一、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心理活动了解了小弗郎士。今天,我们再来看看小说的另一个主人公——韩麦尔先生。

    2、 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

    (1) 讨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有关韩麦尔先生的衣着描写。表现了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哽咽得说不出话来,”表现了韩麦尔内心的凄苦愤懑已到了难以言状的境界。

    动作描写:……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

    语言描写:……

    指导朗读: 深沉缓慢的语调来读,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 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我们必须把它牢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的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除了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外,还表达了对学生的无限期望,对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

    ◎结尾部分三个破折号的作用: (解释说明;声音的延长;意思的递进。 )

    (2)完成课后练习二。

    ①韩麦尔先生就要离开自己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了,他和自己的学生就要对自己的祖国做最后的告别了,他是在万分悲痛之际,保持着自己的镇定,维持着自己的形象,表现韩麦尔先生是一位平时严厉,关键时候表现出庄重、无畏、深情,是一位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的教师。

    ②可能在想:“自己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突然要离它而去;一生与之相伴的母语,突然要从此放弃。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啊!”

    ③作者是从第三人的视角来写韩麦尔先生的。无法直接涉及人物的内心活动,分别从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进行描写,表现人物悲壮和不屈的精神。。

    (3)讨论: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上课一开始,他用柔和又严肃的语调说话。柔和表明他对祖国、同胞、学生的满腔深情;严肃说明亡国的悲痛。当课上小弗郎士背不出书来的"时候,他不责备学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带着内疚的心情勇敢真诚地作自我批评,痛心地检查自己的过错,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接着,又深情地赞美了祖国的语言,赞美了祖国。当学生专心书写的时候,他又陷入了沉思,体味着深沉的亡国之痛。当最后一课结束时,他尽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愤。

    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感情的变化,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 )

    形成板书:

    情节人 物

    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上学路上(序幕)幼稚、怕提问∕

    课前(开端)疑惑、诧异深情、悲痛

    课上(发展)难受、懊悔思索、内疚

    下课(高潮和结局)悲愤、懂事沉思、悲愤

    描写方法心理肖像、动作、语言

    3、环境描写在本中的作用。

    (1) 找出序幕中的两处环境描写: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2)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 (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法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 )

    (3) 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

    (4)“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描写的作用? (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 )

    (5) 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4、体会重点句的深刻含义。

    ①为什么说“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明天永远没完,拖的结果是连祖国的语言都还不会说,却已经失去了学习祖国语言的权利。表现了十分痛苦的心情。)

    ②“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如果牢记祖国语言,就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就会激发爱国心和对敌人斗争的意志,不会忘记恢复国土,争取自由,所以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③为什么小弗郎士今天听讲会全都懂,感到挺容易?

    (小弗郎士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自觉地努力学习,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该学的祖国语言都学好。)

    ④怎样理解“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和写出的“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字的含义是什么?

    (在最后分手时有很多话要讲,但激动得说不出来,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这两个字表示坚信法兰西祖国必胜,让人们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这是韩麦尔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

    5、问题探究

    ◎1小说为什么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手势作结?如果换成极其慷慨激昂的 言语不是更激动人心吗?(小说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痛苦的表情和手势结尾,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比慷慨激昂的言语更为真实,更为深沉,更能震撼读者的心灵。)

    ◎2小男孩“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以小男孩我为主人公的叙述角度,表现他在自己成为亡国奴后的悲愤与沉痛。 贯穿故事情节的作用。 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

    6、 拓展阅读:

    ◎中国的历史是一部被侵略和反侵略的历史,《最后一课》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很容易引起我们的共鸣,请以例句为范,列举中国人在抗击外族侵略时所表现的高昂气节的句子。

    民族气节是韩麦尔“法兰西万岁”呐喊声中的坚定信念!

    民族气节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

    民族气节是陆游“事定犹须待阖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高尚情操!

    民族气节是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凛然不惧!

    民族气节是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豪情壮志!

    【教学反思】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篇十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是法国作家都德给我们带来的一篇小说。

    师:既然是小说,找个同学回答一下什么是小说?

    生: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师:我们已经看到了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这节课我们就重点认识一下文中的人物。

    二、学习目标

    师:在听故事前先请同学们了解下我们的学习目标

    屏显:

    1、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2、激发爱国情感,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

    三、原来的小弗郎士

    师:故事的开头是最这样的

    屏显:

    在一个暖和又晴朗的早晨

    我们故事的小主人公小弗郎士

    由于上学很晚怕老师韩麦尔先生骂自己

    又担心老师提问分词,

    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

    就想不上学了,到野外玩玩。

    此时此刻

    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

    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些景象在小弗郎士的眼里比分词语法有趣多了;可是小弗郎士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师:从故事的开头看出小弗郎士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贪玩;不爱学习;幼稚不懂事;有一定的自制力

    四、今天的异乎寻常

    师:正因为这点意志力,小弗郎士还是战胜了自己,选择了去上学。可是,小弗郎士来到学校却发现今天的情况却异乎寻常,请同学们自读一下7----10段,找出今天异乎寻常的地方。

    屏显:小弗郎士赶到学校后,发现学校和课堂里出现了哪些异乎寻常的情况?

    (提示:从气氛、学生以及老师等角度思考)

    生:气氛 安安静静

    学生 安静、今天来上课的人特别多

    老师 穿戴正式、对小弗郎士的态度不同与往常

    师:看到这异乎寻常的景象小弗郎士的惊讶可想而知,是谁给小弗郎士解开了疑团?

    生:韩麦尔先生

    师:答案在课文的第几段?

    生:11段

    师:让我们设置一个小情境,更加深刻地体会一下此时此刻韩麦尔先生的心情。

    ( 情境:老师扮演小弗郎士;一学生扮演韩麦尔先生

    师(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今天为什么这么异乎寻常。

    师:疑问解开了,原来这是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以及镇上所有人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屏显:最后一课

    生:深情朗读11段)

    五、写作背景

    师:为什么这成为最后一堂法语课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当时的写作背景。

    屏显:《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时期,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当时法国政治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土。普鲁土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让两个州的学生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这篇短篇小说反映了当时这一时代背景。

    六、小弗郎士的“最后一课”

    师:当听到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时候,小弗郎士有何表现?他的“最后一课”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最后一堂法语课上对小弗郎士的描写并说出从中看出了什么?

    (生在文中找出对小弗郎士的所有描写并说出作用)

    师:当得知这是最后一课的噩耗后,小弗郎士发生了巨大变化。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分析的内容,以:““小弗郎士过去 ;今天 ”的句式说句话。(四人一组讨论后回答)

    例如:小弗郎士过去逃学,不专心听讲;今天表现出色,作业完成认真,全都听懂了。

    (生讨论并回答)

    生:过去讨厌课本;今天不舍得与它分开。

    生:过去不珍惜学习时间;今天觉得这几节法语课过得太快。

    生:过去对自己的学习毫不在意;今天懊悔自己的过失。

    生:过去对普鲁士兵的操练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得多;今天充满了对侵略者的愤恨。

    生:过去厌恶法语;今天喜爱法语,认为它是世上最美的语言。

    生:过去幼稚不懂事;今天有了爱国情感,热爱自己的祖国

    生:过去厌恶学习法语;今天暗下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学好它。

    生:过去在课前与同学在一起吵闹;今天迟到后安静地溜到座位上。

    生:过去害怕老师;今天同情、理解、热爱老师。

    师:从前后的对比,我们看出小弗郎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屏显:从天真贪玩到认真学习、热爱法语

    从害怕老师到留恋、理解、同情、敬爱老师

    从无忧无虑的幼稚到懂事、热爱祖国

    师:小弗郎士思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他原本就不是一个坏孩子。

    生:亡国惨痛的震撼,激发了他心灵深处爱国情感

    生:受到韩麦尔先生的感染。

    七、韩麦尔先生的“最后一课”

    师:在小弗郎士的变化过程中,韩麦尔先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那么韩麦尔先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在文中找出对韩麦尔先生的所有描写‘

    并用“从 这段 描写中;我看出韩麦尔生 的句式概括出韩麦尔先生的形象。

    (生讨论,跳读课文并概括)

    生:

    ①是一个可怜的人

    ②是一个原先不大负责的人

    ③是一个严厉的人

    ④是一个普通的人

    ⑤是一个温和而严肃的人

    ⑥是一个有勇气的人

    ⑦是一个恪尽职守的人

    ⑧是一个爱国的人

    ⑨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

    师:故事讲到这里,难道只有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热爱自己祖国的语言热爱自己的祖国么?

    生:还有镇上所有的人。

    生:还有所有的法国人。

    八、拓展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故事,我们见证了法国的普通人民对于自己祖国语言的热爱,自己对祖国的热爱。而我们中国千千万万的普通大众是如何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呢?让我们一起倾听一下以下两个小故事:

    屏显:金晶舍身救火炬的故事;胡达拜地依明22个春秋坚持每天升国旗的故事。

    师:通过以上故事可以看出爱国并不难

    作为一名火炬手,舍身守护手中的火炬是爱国

    作为一名普通老人,22载每天让国旗冉冉升起是爱国

    作为一名教师的我,此时此刻也明白了倾尽自己所能教书育人就是爱国

    那么作为青少年的你,怎么算是爱国呢?

    生:好好学习是爱国

    生:维护班级的秩序是爱国

    生:保持好学校卫生是爱国。.。.。.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看到了你们对国家的热爱,也看出了你们报效祖国的决心,最后我们就全体起立,高声朗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向所有的人呼喊出我们的决心与勇气。

    全体学生起立高声朗读《少年中国说》

    附: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最后一课教案优质课】最后一课教案(优秀10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5953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家常菜的主要烹饪方法_家常菜的简单烹饪方法优秀2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