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我的第一本书》原文】《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 【《我的第一本书》原文】《我的第一本书》教案【优秀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贴心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8篇《我的第一本书》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掌握幽默、马鬃、磨蹭、凄惨、翻来覆去、挎等几个生字词。

    2、通过重点语句结合文章内容的研读方法,理解第一本书的深层含义。

    3、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真情,理解人生苦难的经历并重视铺垫人生发展的基础。

    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诗人牛汉写的散文《我的第一本书》,大家猜猜当代著名诗人牛汉所

    钟爱的第一本书,会是什么书?会是什么样子的呢?答案可能会出你意料的,那只是一本普通的小学国语课本。这么普通的一本书到底有何力量,能让作者历经60年之后仍牵挂在心呢?请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

    2、整体感知课文

    ①默读课文,请一学生快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②跟这本书有关的有哪些人?课文写了哪些事呢?

    (人物有:我、父亲、乔元贞、弄不成等。父亲和我送书给乔元贞,父亲带我到崔家庄念书,我带狗去上学以及交待乔元贞和二黄毛的命运。其中我和父亲之间的故事是文章的主体。)

    ③围绕书为什么让作者牵挂的思考问题。

    (书的内容很普通,但它的经历可不一般,它见证了作者少年时代的`艰苦岁月,还凝聚了父子之间、少年朋友之间以及乡邻之间浓浓的情谊。所以说难忘的并不是书本身,而是跟这本书有密切关系的人和事。)

    3、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①研读第一段中的:可是这一本却是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布劳恩《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先介绍布劳恩作品,然后让学生欣赏布劳恩系列漫画《父与子》。漫画中一个慈父、一个稚子,他们之间不断地发生着各种使人忍俊不禁的小故事,善良和爱是其中永远不变的主题。)请学生朗读2-10段(父子之间的故事描述),围绕着书写了哪些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呢?

    (让学生合作讨论,概括出文中的故事情节,并从文眼入手层层深入的探究课文。

    (A.事情可概括为:查书分书补书送书转学。)

    (B.父亲和我都善良、富有同情心并且非常重情重义,父子之间相互信任、理解,彼此尊重关爱,这些多像漫画中的那对父子。至于很难笑起来是因为那一段岁月多么艰苦啊,一本课本要撕成两半,两个聪明好学的小朋友一学期只对着半本书读,一个学期后,聪明的乔元贞因贫困而退学。)

    ②你喜欢文中的父亲吗?思考一下他会给孩子怎样的影响?

    (文中的父亲没有摆出父亲的威严,也没有说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他关心孩子但给孩子独立的生活空间,他期望孩子有出息但并不急迫,他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珍视孩子们在贫困中互相帮助的友情。父亲给的影响是巨大的,父亲是我生活的引路人:不仅把我带进新的读书生活中去,避免了被贫困淹没的命运,又给我以品德的良好影响,为我的人生发展铺了坚实的基石。)

    ③纵观全文,除了父亲,还有哪些人和事给过我有益的帮助和启发?

    (贫穷的生活给我以磨练,也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乔元贞的失学使我更加珍惜学习机会;而父亲和弄不成等父辈看重的村邻之间的友好情谊的作风使我成为一个重情重义的人。这些都对我的人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④品读文中两句话,理解它们的深刻含义:还应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通过前面的探讨,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和人不能忘本,不是因为书的内容,而是为了它的经历,言之有理即可。还应该引导学生理解我的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它不仅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事,那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谊,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

    4,拓展与延伸

    文中有一句话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恐怕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因为人生起点上的这个区别,乔元贞的人生与我截然不同,如果现在去采访他,他会深有感慨呢?请假设你就是乔元贞,写一段回顾人生时心里话。

    5,全文总结,布置作业

    少年的时光虽然不长,可却像绚丽的鲜花,开放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足以使人馨香一辈子,所以请同学们好好珍惜自己的生活。

    作业设计:

    ①抄写生字词。

    ②作者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③作者回忆了少年时的经历,承欢于父母膝下的日子和人生起步的经历,是每个人的美好记忆,作者趣味盎然的记叙和深刻的思考,给了我们许多的教益。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课文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教学过程 篇二

    一、导入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那么,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记忆,同诗人牛汉一道去感受那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去感悟读书对人生的意义。

    (板书课题及作者: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二、明确自学任务

    1、自读----复述“第一本书”的事。

    2、精读----理解语句含义。

    3、品读----感悟对人生的体验。

    三、感知文本

    1、自由朗读课文,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复述时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2、在朗读课文和复述故事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①“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做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②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四、与文本对话----精读文段,质疑解疑

    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精读课文,同学们就有疑问的地方或不懂的句子找出来,记在练习本上,向其他同学提问。

    (此环节用擂台赛的形式,分南北两队,待找出后,互相向对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就对方提问及时作出回答。)

    示例: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请学生用情阅读全文,思考: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2)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五、畅所欲言

    学生自主思考,自由发言:

    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一所大学,许多人正是在逆境中奋发,成就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你怎样看待人生中的苦难?

    参考示例: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苦难是流动于地底的地火,苦难是在磨砺你的品格,屈服于苦难,那就在认命的同时也毁灭了自己;不屈服于苦难,用坚强作锄,用乐观作铲,用深邃的思索作锹,坚韧不拔地挖掘,苦难的背后肯定会有惊喜和意外发现。勾践卧薪尝胆终吞吴;孙膑受刖足之刑而成兵法……从古到今,不胜枚举。人生在世,酸甜苦辣都是营养,风雨雪霜皆为滋润,苦难成了奋进的动力,前进的基石,向上的台阶。

    六、比较阅读

    1、张洁的“第一本书”(见附页)与牛汉的“第一本书”有什么不同?

    2、读了张淑梅的《给我未来孩子的信》(见附页),你又有什么启迪?

    教师提示:阅读文章得到的感触是因人而异的。《我的第一本书》中一本国语教材给了作者人生成长历程中独特的人生体察,而张淑梅《给我未来孩子的信》中寄寓着作者对未来孩子的关爱和期望,使人感触到的是父母的良苦用心,思考对待人生、对待生活的积极心态。

    七、感同身受

    1、读了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难道仅仅是第一本书的故事吗?下面,请你用“从……中,我感受到了……。”的句式,说说你从文中品读到了哪些情感。

    2、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有一本书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把书名、作者、主要内容写下来,并且谈谈这本书对你的影响或由它所引发的与你的故事。

    八、课堂小结

    同学们,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的确,恰如一位哲人所说,生活是—所大学。无论其中是不幸,还是喜悦,那都是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风景,我们只要用心去体悟,亮色总是会有的,而且是扩展着的。这难道不就是人生的本色吗?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翻来覆去”等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3、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

    4、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教学重点

    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程序及师生双边活动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提及诗人牛汉,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他笔下的那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的形象。(教师引领学生诵出: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板书文题、作者)

    二、学生回忆诗人牛汉的创作经历教师视情况进行补充、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请同学们默渎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积累词语。

    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幽默凄惨翻来覆去温厚

    2、学生再读课文,揣摩、理解课文内容。

    思考: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二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

    学生跳读课文3至8语段,简要复述“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教师提示注意其中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的真挚情意。

    3、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研讨:

    (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学生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

    (1)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如果说课文主体部分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书”,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不幸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四、研读探究

    (1)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请学生感情阅读全文,思考: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掏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2)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2、教师导学:阅读本文,我们不仅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具体深入地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小组交流,并推举代表在班上发言,教师归结。

    3、学生自由诵读全文,研讨: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让父亲装订完整的书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奉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说法。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的确,恰如一位哲人所说,生活是—所大学。无论其中是不幸,还是喜悦,那都是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风景,我们只要用心去体悟,亮色总是会有的,而且是扩展着的。这难道不就是人生的本色吗?

    六、布置作业

    离别、送别在文学描写上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描写离愁、别绪的名篇佳作无以计数,请你写出三个写离别、送别的诗句

    课后反思:《我的第一本书》。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是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文章似是信笔写来,实际上每一个片段都耐人咀嚼。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这篇文章更容易引起共鸣;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可能觉得离自己生活相距甚远,但是可以通过文中所描写的情境,展开想象,去感悟那个时代的生活境况。总之,在教学中,要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使学生读有所感,学有所悟,进而思考生活的苦难对于人生的深刻影响──既可以构成对人生的戕害,也可以增添人生的厚度。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篇四

    1、学习目标:

    ⑴ 速读并复述课文,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⑵ 分析本文的重点语句,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重点的语句,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

    3、教育目标:

    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环境,努力学习,用心感悟生活中深蕴的人间真情。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

    投影仪。

    【课文感知】

    本文充满了作者来自对于苦难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独特的感受,作者不仅要表现得是作者关于童年生活中关于第一本书的感人故事,而是与书有关的或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那浓浓的真挚的情感,是上个世纪二三年代遥远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那份独特的感受。

    【课前二分钟】

    简介《死魂灵》。(体会果戈理独特的幽默风格,感受讽刺文学的魅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由《我的第一本书》的悬念导入,作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看完题目,我们会想到些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文章的题目)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

    设疑:作者为什么要饱含深情的描绘自己求学来用过的第一本书?作者创作的目的在于什么?

    识记重点字词:

    幽默 凄惨 奥秘 翻来覆去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二、复述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组织同学复述这“第一本书”的故事,探讨下面的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3、情感丰沛是本文的主要的特色,本文除了赞美了父子之间的深情,还赞美了哪些人间真情?请加以概括,并进行简要的分析。父子情、师生情、同学情、生活趣味。

    三、揣摩与感悟

    1、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2、朗读文中描写父亲为“我”抄写、装订课本的段落(3~8自然段)。

    问题探究:

    1、父亲看见我的课本,为什么会显得那样的愁苦?

    2、父亲听见“我”的解释,为什么只是“深深叹着气”,而且说“元贞比你有出息”?

    四、拓展与延伸

    1、阅读训练:

    ⑴ 选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你用简明的话语加以概括。

    ⑵ 请你猜一猜,父亲为什么没有揍我?其中蕴含着父亲的什么感情?

    ⑶ 文中的“居然”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⑷ 请你想象一下,“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个人可能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用“我”的口吻写一段话,表现出我当时的感受。

    ⑸ 选文中最后写道“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还值得我们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为什么说“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2、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请你在课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故事》) 。

    五、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将课堂拓展口头练习整理一下,写成短文。

    【课后记】

    本文重在调动学生的情感储备,由于年代相隔比较的久远,学生对与文章内容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我注重从第二自然段的分析使学生能够整体的感知文章的创作背景,在与学生合作探究本文的思想感情的过程中,我注重从本文的情感特色入手,注意用情感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牛汉《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篇五

    牛汉对自己小时候读到的第一本书的情愫也是如此,尽管这只是“一本简单的一组画”、曾经凄惨地“简直是一团纸”。但沉淀在心底,随着岁月的牵扯却不断地酝酿着、发酵着……

    “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

    “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他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从文本呈现的这些词句中,不难看出这本书在牛汉心中的地位和价值:它是作者无法忘记的瑰宝,伴随一生的醇醴,甚至可以说这第一本书一直萦绕着作家的思绪,是他为人处事的圭臬。所以作者在文中不仅由衷地感慨,要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更是把它作为人之根本在铭记着。

    教学目标

    1、识记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把握人物心情。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

    4、引导学生从人物思想中受到启示。

    一、课前准备

    1、自读文章,扫清文字障碍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2、布置学生查阅,了解牛汉的有关资料,以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3、回忆自己拿到第一本书时的心情和场景,把它写成文字。

    二、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

    (1)想一想围绕着这第一本书作者写了哪些人和事?

    (2)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3) 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文中还写到了那些人物之间的感情?

    (二)、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并谈谈你的感受?

    预设: ⑴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⑵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3)其它

    (4)研讨: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三)精讲点拨

    (四)拓展延伸:“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人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想象一下,然后揣摩人物的心理,对一段话。

    三、课后提升

    推荐阅读张淑梅的《给我未来孩子的信》、冰心的《一只木屐》。教师提示:阅读文章得到的感触是因人而异的。《我的第一本书》中一本国语教材给了作者人生成长历程中独特的人生体察,而张淑梅《给我未来孩子的信》中寄寓着作者对未来孩子的关爱和期望,使人感触到的是父母的良苦用心,思考对待人生、对待生活的积极心态。《一只木屐》是以回忆中的两组画面结构而成的,一组是情景画面:码头、落日、夜色、晚风、海浪、漂浮的木屐;一组是联想的画面:嘎达嘎达的木屐声,声音中流动的不同表情的脸。这两种画面被一种忧伤愁情紧紧裹住,这是一篇典型的忧伤美文。流动着一种泱泱的忧伤与愁绪是冰心早期散文的最大特色。不过,在这篇散文中还有另外一种东西,这就是木屐的另一种含意:木屐踩在地上坚实的声音,木屐向前行走的本能,作品中特地引用了鲁迅关于路的一段话,从而现出了一种光明与希望的企盼。我以为,这也是我们在阅读这篇散文时所必须把握的。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篇六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目标定向:

    1、通过课文,认识和了解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广大乡村普通百姓的苦难生活,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3、感受作品中蕴含的父子之情、同学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培养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互助友爱的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重难点:

    1、重点:抓住重点,有条理地复述故事。

    2、难点:认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广大乡村普通百姓的苦难生活,体会苦难生活之于人的意义。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入境生趣:

    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谁都离不开书籍。

    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请学生说说,并谈谈阅读感受)不少同学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但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那么,他读的第一本书到底是一本什么书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牛汉去了解围绕着第一本书演绎的故事,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二、自学生疑

    1、速读课文,字词练习。

    (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酷(kù)似 掺(ch1n) 脊(jǐ)背 枉(w3ng)读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2、播放媒体资源中的动画,在美妙的音乐中欣赏《我的第一本书》的朗读,初步感知全文。

    3、默读课文,请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看书——逼书——送书——读书)。

    要求:

    A. 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思考下列问题:

    (1)说说“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

    明确:“我的第一本”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呢?

    教学重点、难点 篇七

    1、联系自己的学习经历,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2、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品味苦难对人生意义。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1、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可是诗人牛汉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二、检查预习

    1、走近作者: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蒙古族。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牛汉诗选》等。牛汉在“文革”期间,诗从悲愤的心灵里突然升起,写下了不少诗作。例如:我们在七年级学过的《华南虎》。

    2、读一读。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怎样的书?

    2、围绕这本书发生了那些故事?

    3、你感受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同学情真、父子情深、生活情趣)

    四、品味语言,探究人物

    1、文中刻画的几个人物,你认为哪个人物刻画得最好呢?

    2、教师进行学法示例,与学生一起品味“爸爸”这个人物形象:

    (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

    3、运用这种方法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刻画得最好的人物,谈谈文章是如何刻画人物的,人物的性格及人物的命运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例如:我、二黄毛、乔元贞、老师“弄不成”)

    五、重点研讨、局部雕琢,深化主题

    提问: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掏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2、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 (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3、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六、多元感悟,拓展提高

    布置课下作业: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人选一个,在课文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七、作业

    展开想象和联想续写故事,可以是关于乔元贞,也可以是关于二黄毛的。


    【《我的第一本书》原文】《我的第一本书》教案【优秀8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6030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学生家长建议怎么写?]学生家长的评语最新5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