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二年级数学教案下册人教版教案|二年级数学教案【优...
  • 二年级数学教案下册人教版教案|二年级数学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贴心整理的6篇二年级数学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一

    1、经历测量身边常见物品长度的具体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体验学习毫米、分米的必要性以及它们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2、借助直尺感受1毫米、1分米的长度,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演一演等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估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类推能力、合作意识以及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材与学生分析:

    本节课是以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为纽带,将米、分米和毫米联系起来。借助测量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种活动,建立丰富的表象,逐步形成空间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数一数尺上的刻度,动手量一量,用手势比一比,动口说生活中的实例等多种活动,感知、体验、建立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在进行估测、实际测量比较、验证的过程中强化表象,从而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每次测量时,都要先估计,再测量,让估测活动贯穿于整个测量过程之中。

    学生对测量的方法已经掌握,有一定的用直尺测量的能力。对毫米和分米虽没有正式的接触,但在生活中对毫米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由于生活中学生缺乏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又很少用到分米、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所以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表象很难建立。

    设计思路:

    鉴于学生的认识,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动脑的乐趣。这也就是让他们先自己探索获取信息的一种途径,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教师从旁引导,走出关键的一步,其余交由学生尝试完成。

    教学策略:

    本课时的一个教学难点就是学会正确测量,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自学,然后,分组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估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类推能力、合作意识以及数学学习的兴趣。单位化聚也是本课时的难点,先让学生完成练习,再讨论单位化聚的规律,突破了这个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估计并测量物品的长度。

    2、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资源:

    两人一把米尺,直尺、借书卡、1元硬币、一张光碟。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老师带来了你们的两个老朋友,大家想知道它们是谁吗?出示米和厘米并贴在黑板上。问:这两个老朋友能帮助我们做什么?这是长度单位家族中的两兄弟,米和厘米用什么字母表示?你能用手比画出1米和1厘米的长度吗?(学生比画)

    同学们还想认识多几个长度单位朋友,帮助我们测量物体长度吗?下面来进行一个小组比赛,在比赛中认识长度单位朋友。

    设计思路:

    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无处不在,我们应该和它们成为好朋友。

    一、活动一:估一估、量一量。

    (要求:合作把结果填在表格中,同时不影响其它小组的思考,最后小组评比出优秀成员)

    1、我们还学过了用尺子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同学们还记得测量的方法吗?下面我们来个小比赛,看谁能准确地测量出这三条线段的长度,不过老师有个小要求:就是在测量每条线段之前,先来估计线段的长度写在()里,再用尺子进行测量,看你的估计和实际测量是否接近。在测量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活动:测量线段。

    3、汇报发现(出现不够整厘米数怎么办?)

    导入:第三条线段比2厘米多出了5个小格,但是又不够3厘米,我们写2厘米或3厘米都不太准确,有办法解决吗?(用毫米表示)

    板书:毫米mm

    4、揭示长度单位:毫米

    同学知道得真多!你能汇报你的发现吗?(由学生说出:当

    不够1厘米时,为了测量得更精确,我们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如果学生不能说出,由老师引导)。

    二、自行探究,建立模型

    活动二:找毫米

    1、感知毫米

    1mm到底有多长呢?(课件演示)

    板书:1厘米=10毫米

    小结:量比较短或者比较精确的物体时,我们需要用到毫米,直尺上任意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由于毫米非常短,你能借助铅笔进行比画,在尺子上找出1mm有多长,告诉你的同桌吗?

    3、请找出3mm的长度与同桌互相判断找对了没有。再找5mm,8mm呢?你能找出10mm的长度吗?你有没有发现什么?

    板书:1厘米=10毫米

    1m=10mm

    4、1厘米等于10毫米,那么2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呢?3厘米?

    5、动手测量,再次感受毫米的长度。

    请每组的组长从学具盒中迅速地拿出(借书卡、1元硬币、光碟盒等)放在桌面上,组织本组同学先估一估每种物品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再进行测量。

    设计思路:让学生对一个物体的长度提前有一个不具体的感官认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测量能力,体验学习毫米、分米的必要性以及它们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合作精神)

    名称

    我的估计

    我的测量

    借书卡厚度

    1元硬币厚度

    1张光盘厚度

    三、活动三:找分米

    1、引入:除了米和厘米外,我们今天又学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量比较短或者比较精确的物体时,我们需要用到毫米,那如果要测量书桌面的长,我们选择毫米做单位,大家认为合适吗?有更好的选择吗?

    测量稍长的物体时,我们用分米做单位会比较方便。

    板书:分米dm

    1、1dm到底有多长呢?(课件演示)

    板书:1分米=10厘米

    1dm=10mm

    2、用手比画出1分米大概有多长。

    3、1分米=10厘米,即10厘米就是1分米,你能找出1米有多少分米吗?请四人小组在米尺上找一找。

    4、介绍1柞和中指尖到手臂肘窝的长度。

    5、闭眼回想四个长度单位有多长,再听老师口令比画它们的长度。

    四、活动四:说一说、排一排、选一选。

    1、说一说:我们一共有几个长度单位朋友了?

    2、排一排:请四个学生扮演长度单位家族中的几兄弟,让学生把他们从大到小排一排。

    3、选一选: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练习本长约2()课桌宽约4()

    一栋楼房高24()数学书厚约5()

    小亮身高是135()一把直尺长约20()

    4、下面的说法对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跳绳长2厘米

    课桌高7米

    粉笔长75分米

    五、活动五:说一说,评一评

    1、你有哪些收获?

    2、你觉得本节课哪些地方最吸引你?为什么?

    2、估一估,量一量。小组评价(在选中的脸旁边打:)

    名称

    我的估计

    我的测量

    借书卡厚度

    1元硬币厚度

    1张光盘厚度

    3、选一选:小组评价(在选中的脸旁边打:)

    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

    练习本长约2()课桌宽约4()

    一栋楼房高24()数学书厚约5()

    小亮身高是135()一把直尺长约20()

    4、下面的说法对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跳绳长2厘米

    课桌高7米

    粉笔长75分米

    二年级数学备课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2、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能力点: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计算:36+21= 23+75 56+30 4+52

    二、自主探究:

    1、出示35+32=,学生试算。交流算法。

    2、摆小棒:小组说摆法。问:怎么多了一捆?捆好的一捆放在哪?单根还剩几根?整捆的有几捆?合起来是多少?

    3、怎样列竖式?要注意什么?从哪一位加起?6+5超过了10怎么办?师:我们一般在十位的右下角写上一个小小的“1”字表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在加十位时不要忘记加上这个1,也可以从这个1加起。

    4、比较36+21与36+35有什么不同?

    5、计算46+24,试算,可以借助于小棒。个位的0可不可以不写,为什么?

    6、小组合作讨论: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你认为还应该提醒同学们什么问题?

    三、拓展运用:

    1、“做一做”,图中有什么信息?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2、猜一猜十位上是几。

    3 8 6 7 1 7 9

    + 3 9 + 4 +5 3 +3 6

    3、数学医院:

    4 9 2 1 6 5

    + 4 4 +3 9 + 3 5

    8 3 6 1 0 0

    说明理由。第三题个位和十位上的“0”是怎么得来的?

    4、图形计算。

    =5 =3 =4 =7

    + =( ) + =( )

    + =( ) + =( )

    4、看谁加上一个相同的加数算得快。

    开放题:谁先正确算出五星表示的数,就奖励给谁。

    2 4 7 3 2

    + 6 9 + 9 + 2 8 + 6 +

    9 4 8 6 6 0 5 5 9 9

    教学反思:

    存在的问题是部分学生数位对不齐,进位之后忘记向十位进一位了。

    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6~P7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初步运用乘法解决简单问题,进一步体会加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加深理解乘法的意义。

    2、能力目标: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在情境中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直接用乘法算式表示。

    教学难点:

    从乘法意义的角度解释乘法列式的理由。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有几块积木的挂图”或课件动画显示。

    教学过程:

    一、情境诱思

    课件显示一堆摆放整齐有序的积木,教师顺势诱导:“这么多积木,怎样数才能数得又快又准呀?”(板书:有几块积木?)

    二、解决问题

    1、学生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积木的块数。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数的,所列的算式中每个数各代表什么意思?

    3、汇报情况。

    加法乘法

    5+5+5+5+5+5+5=35(人)5×7=35(人)

    7+7+7+7+7=35(人)7×5=35(人)

    4、你喜欢那种计算方法?为什么?(绝大部分学生会喜欢用乘法计算)

    因此得出结论:直接用乘法计算会简便的多,因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5、从上面的两道乘法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乘数前后调换位置,积不变。

    三、巩固应用

    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2、3、4题。

    要求:

    1、独立读题、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每个乘法算式中各个乘数的意义;

    3、汇报,订正答案。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中乘数的可交换性”、“乘法和加法的联系”

    五、作业:

    教科书P11“练一练”1、2、3题。

    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四

    活动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方法

    表演前请观众心里想好一个两位数,再请观众将自己想的两位数乘167,然后加上2500,请观众把最后得数报出来,表演者就知道观众心里想的是哪一个两位数.

    例如:观众想的是59,他按规定计算出

    59×167+2500=12353

    表演者根据报的得数计算

    53×3=159

    于是就知道观众想的是59.

    活动过程

    1.教师进行表演

    2.学生探讨其中的奥妙

    3.学生自己设计这样的几个游戏.

    猜数方法

    将得数末两位乘3,取乘积的末两位就是观众心中所想的两位数.

    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新课教授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第11页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子。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2、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3、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4、完成练习二第3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再列竖式计算。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5、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算理。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P14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

    2、完成P14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订正,指两道题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学生能更为熟练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认识计数单位“万”以及万以内数的读写。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策略。

    通过用数来描述现象,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以及万以内数的读写。

    解决策略:引导学生运用正方体学具,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的方法理解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同学们,城市里的学生也要到农村参加手拉手活动了,今天就让我们随他们一起到学校里看看吧!师: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看图回答。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看图提问题。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先解决“一万是多少呢?”的问题好吗?

    一、摆学具认识一万是多少。师:你认为一万是多少,谁来说一说?

    生1:我们村有一万多人,一万就和我们村的人数差不多。

    生2:一万就是10个一千。

    生3:一万就是100个百。

    生4:2个5000是一万,5个0也是一万。

    生5:1个4000和1个6000合起来是一万。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下面请大家利用学具盒里的学具摆一摆数一数。

    学生动手拨计数器。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倾听并指导。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上节课的知识的学习,本节课将知识进行迁移,充分感知什么是“一万”

    二、教学读数、写数及数的组成。

    师:刚才的问题大家解决得非常好,我们再来解决另外一个同学提出的问题:(怎样写一千二百五十六呢?)。

    教师统一教授后,学生自行进行讨论学习,巩固知识。

    师:请同学们联系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知识,试着在老师发给你的练习纸上写出这个数,谁想在黑板上写一写?

    教师指定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写。

    师:大家觉得她写得怎么样?

    学生互相。利用学生互相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师:再想一想,1256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1256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师:1256大家会写了,一千五百和三千零五十、六千零五会不会写?(板书)如果不能直接写出,可以先在计数器上拨出来,然后再写。大家试着在练习纸上写一写,谁来黑板上写?

    师:1500中的“1”“5”各表示多少呢?

    学生相互说,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桌相互说一说3050和6005的组成。

    学生回答

    学生说,教师倾听并指导。指定一对同桌汇报说。

    学生试拨,教师指导。

    让学生动起来,多动口动手。

    作业设计:17、18页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万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面有10个一千

    课后:


    二年级数学教案下册人教版教案|二年级数学教案【优秀6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6049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识字教学反思简短]识字教学反思(精选5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