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我不是最弱小的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我不是最弱小的 ...
  • 我不是最弱小的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我不是最弱小的 教学设计优秀4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贴心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4篇我不是最弱小的 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我不是最弱小的 教学设计 篇一

    教材简析: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文章情节简单,文字鲜活,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课文讲述的是小萨沙与一家人外出度假,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一家人手无足措。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因为出门时只带了一件雨衣,所以父母亲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而萨沙在父母亲的影响下,也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蔷薇花上。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这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文本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更体现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教学重点: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现在虽然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可老师今天却提前给你们带来了夏天的问候,想听吗?好,那就让我们到夏天的一个森林里去走一走、看一看吧!(播放音乐)

    师:伴着音乐,我们美美地读读这样几句话,(随机出示句子)看看夏天的森林带给我们怎样的享受。

    师:听着这么美的音乐,读着这么美的语言,你们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师:是呀,就在这美好的森林里,就在这甜蜜的一家人当中,发生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它的题目叫《我不是最弱小的》,仔细看老师写课题。

    师板书课题,   随机学习 “弱”,师提醒字的写法。

    二、 释题问难,感知文本。

    1、什么样的人是最弱小的?(师小结每个人的看法、理解不一样)

    2、那究竟什么样的人是最弱小的?这句话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要想弄清这些问题,咱们还得好好读读课文。

    3、大家自由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读准词语:闷热    掀起    倾盆大雨   娇嫩纤弱

    5、那通过初读课文,知道“我不是最弱小的”这句话是谁说的了吗?

    过渡:那他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我们还是先看看事情的起因吧!

    三、读中感悟,真情体验。

    1、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①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师:嗯,一场大雨破坏了先前森林里那美好的画面。你从哪儿知道这场雨很大呢?

    ②指导朗读。

    师:这时在来得这样快,下得这样急的大雨面前,什么显得尤其重要。

    板书:雨衣

    ③可一家四口仅有一件雨衣,他们是怎么做的呢?谁能找到这一段中有关句子读一读。

    板书:爸爸——妈妈——萨沙

    2、爸爸把雨衣让给妈妈,妈妈又把雨衣让给了萨沙,当你们

    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疑问?(爸爸为什么把雨衣给妈妈,而不直接给萨沙;妈妈为什么把雨衣给萨沙,而不给托利亚……)

    3、 萨沙跟你们一样也不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实你们和萨沙的疑惑归结到一点就是这件雨衣究竟应该给谁?那就赶快读读3——6自然段,来弄明白吧。

    4、出示句子(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齐读。

    5、再看他们让雨衣的行为,那你对刚才的疑问怎么看?(小组交流。)

    6、 师小结:看来爸爸认为妈妈比自己弱小,妈妈和托利亚认为萨沙比自己弱小,萨沙成了大家眼中最弱小的人。

    7、到底什么样的人是比自己弱小的人,什么样的人是最弱小的人,再读对话部分(分角色读)

    8、萨沙在妈妈的眼里谁也保护不了,是最弱小的人,那他为什么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谁能找到课文有关段落读一读。

    9、指名读第七自然段。指名回答。

    板书:蔷薇花

    师:你怎么看出来蔷薇花比萨沙更弱小?(指名回答)现在妈妈眼中最弱小的萨沙也能保护蔷薇花了,难怪他会对妈妈说—(指导朗读萨沙的话)

    10、见到这雨中感人的一幕,你们最想为他们当中哪个人的行为而鼓掌,你们的掌声最想送给谁?(生交流)他们让雨衣的行为又何尝不是一种爱的传递。老师的掌声想送给他们这一家可爱的人。同时,这掌声也应该送给在座的每一个同学,因为你们也明白了——齐读(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四、联系生活,升华情感。

    1、实际生活中,有没有遇到比自己弱小的人,你又是如何保护弱小者的?

    2、那你是否也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和保护呢?

    3、师总结:所以,没有绝对最弱小的人,当你竭尽所能去帮助比你更弱小的人,你就已经骄傲地证明了——我不是最弱小的(齐读课题)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篇二

    【江苏省吴江市南麻镇中心小学 顾红云】

    课文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课文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出来的,它来源与生活。只有把学生引向生活,再现文中的生活,才能充分、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才能真正学会课文。

    在教《我不是最弱小的》,我先让学生去预习,课上,再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分小组来表演课文内容,根据自己的学习所得,再现文中生活。也许是学生在上一学期有了编演课本剧的基础,在萨沙一家人如何保护弱小者的情节,他们表演得惟妙惟肖。把在大雨如注中爸爸“赶忙”把雨衣给妈妈,妈妈“又”给了托利亚,而托利亚“却”给了弟弟萨沙,萨沙把雨衣“盖在”蔷薇花上。这一次一次地谦让,让学生们深深地领悟到了萨沙一家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特别是萨沙与母亲的一段对话,当时扮演母亲的小琦演后说出了这样一番感人的话语: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护弱小的,要发扬人道主义。现在美伊战争正在激烈之中,受伤的是无辜的老百姓,在这场战争中,他们是最弱小的。希望布什总统停止战争,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演小萨沙的楠楠也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发表了一番“高论”:在爸爸、妈妈眼里,我们是弱小的,但我觉得自己并不是最弱小的。在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比我们更弱小的……再现了课文内容,贴近了学生感知。当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课文的清节中,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同时又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去体会,去评价。这些都是他们自己获得的,记忆也就更深刻,相信在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会有一定的帮助。

    【江苏省扬州大学附属小学 陈 岚】

    教师要挖掘教材本身特点,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参与兴趣和创新精神。

    《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二自然段。“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与眼前一片形成鲜明对比,教师先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录相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而后用舒缓的音乐表达关心他人的真诚,学生的情感随文章起伏。这时他们读书与表达的欲望非常强烈。学生读时能动情地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并且对这一部分内容。也有了深刻的理解。有的说:“我看到的春天是那样美,有五颜六色的花朵,有漂亮的小鸟。而在这样的一个天气里居然要下雨,真扫兴。”还有的说:“这时,爸爸、妈妈、姐姐互相关心,体现了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以情唤情,能将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要求。使他们的阅读活动更加积极主动,能激发其创造力。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实验小学 孙立虹】

    为了培养学生释疑的兴趣,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去探究。

    如在教完《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时,教师提问“‘我不是最弱小的’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比我们更弱小的?”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得出了许许多多的答案。有的说这句话是萨纱跟妈妈说的,有的说这句话是萨纱自己对自己说的,有的说是跟我们说的,我认为都可以。萨纱用事实证明了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他在大声地,自豪地告诉我们呢。说到身边的事例,学生又像开了泄的水闸,滔滔不绝。

    【江苏省江阴市实验小学 聂荣才】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新课标对阅读的基本要求。由于学生的个性特点,特长爱好,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对事物的认识有不同方向的选择。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考方向,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不同体验。

    如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疑问,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鱼中蔷薇”这一部分。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应该读出对柔弱的蔷薇被风吹雨打的同情,可有一位同学认为应该用自豪的语气来读。原来,他认为作者找到了自己可以保护的对象──蔷薇,自己不是爸爸妈妈眼中最弱小的应该保护的对象。这种不同的情感体验,似乎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只要是合乎常理的。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例谈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海门小学 苏 琴

    一、对比读,感受蔷薇花的弱小

    文中有两段具体描写蔷薇花的语句,如何让学生在对语言的解读中真正感受蔷薇花的娇美、柔弱,真正让学生对蔷薇花产生一种爱怜?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板书“弱小”后,我问;生活中,比我们弱小的都有什么?课文中说什么是最弱小的?学生结合读,了解到蔷薇花是最弱小的。接着我让他们找出描写蔷薇花的具体语句,品味,说一说感受。有的孩子说:“雨前的蔷薇花娇美动人,芳香扑鼻。雨中的蔷薇花流泪了。”有的说:“雨前的蔷薇花美丽动人,雨中的蔷薇花花瓣都落了,真可怜。”这样教学,拉近了孩子与蔷薇花的距离,让蔷薇花成为孩子可以感知、可以触摸的具体形象。在这个基础上,再感情朗读,雨前与雨中蔷薇花的不同形态“雨前娇美、芳香扑鼻;雨中娇弱,让人怜惜。”就会深深的留在孩子的脑海里。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我用心倾听,用具体的语言评价交流我听朗读后的感受,引导孩子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灵。

    二、联系生活实际,让“保护弱小”成为孩子的自觉行动

    文章的3~6节是本课的重点。教学中,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让孩子理解“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及“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

    师:看到弱小的蔷薇花受到倾盆大雨的摧残,萨沙不禁动了怜悯之心。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如果是你,你会这么做吗?实话实说。(让孩子自由发言,并说说为什么。)

    萨沙刚开始也是和你一样。他是怎么想到要把雨衣盖在蔷薇花上面的?

    (让孩子找到3~6节,并练习朗读,直到读准每个人的语气,读懂妈妈的用意为止──教育孩子做一个自觉保护弱小者的人)

    1、完整读课文,想象画面,把心放进去用心体验。

    2、联系实际,展开谈话:

    师:其实,生活中需要比我们弱小的人、物还有很多很多。谁来说一说?

    生:小草;小花;小树;小动物;比我们小的同学、小弟弟、小妹妹;女同学……

    师:我们应该怎样自觉保护他们(它们)?

    生各抒己见,鼓励好的发言、好的行为。

    三、实践活动

    做一件“保护弱小”的事情,体验给予带给我们的快乐,如果愿意,把它作为日记写下来。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模式:

    初读划关键词句——品读体验文本情感——感情朗读加深感悟——积累迁移表达情感

    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思维和情感熏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师生、生生与文本多向交流的`对话状态中,让学生领悟语言的魅力,激起语言思维的火花,让学生获得语言的训练,生命的体验。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习运用几个词语说一段描写雨景的话。

    3、联系上下文品读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4、通过品读理解课文,体会萨沙一家人关爱弱小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品读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3、通过品读理解课文,体会萨沙一家人关爱弱小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读题:

    1、板书:我不是最弱小的,指读

    你认为什么样的人就是最弱小的?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一家人中最小的孩子——四岁的萨沙说的一句话。他为什么这样说,怎样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他是一个什么的孩子?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美好的假日,走进萨沙的内心世界,相信大家会对弱小,对萨沙一家的美好品质更深刻的理解。(齐读课文)

    二、学习第2自然段

    假日里萨沙一家人到森林里度假,森里是那么美好。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森林的美好?

    2、学生自读

    3、组织交流,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是野蔷薇美;二是一家人非常温馨和谐。)

    4、小结:是啊,森林里的景美,相应投影出示图、文: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看着这一朵粉红粉红娇嫩的蔷薇花,闻着它一阵阵沁人心脾扑鼻芳香,你情不自禁的相对他说句什么话? 带着你的这种情感在读这句话。

    在森林中有这美丽的蔷薇花陪伴,萨沙一家人聊天、看书,生活是那么温馨美好。

    6、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正在这时一场大雨突然来临,请同学们读描写雨景的语句,划出体现雨大的词。

    ①相应出示 :大雨如注,“注”是什么意思?(灌入)“大雨如注”就是……?

    ②形容雨大的四字词语,你能说出几个吗?(生回答后再适当补充:)

    滂沱大雨 倾盆大雨 瓢泼大雨

    狂风暴雨 疾风骤雨 暴雨如注

    ③课文虽只有寥寥三个词,却把雨前、雨中的情景描写得生动逼真。谁能选用大家提供的这些词说一段描写雨景的话?

    指名说,点评。

    7、就在这雨中,一场温馨的关爱弱小的传递开始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划出萨沙说的话,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说每一句话时心里在想什么?试着在书上做标注。

    三、品读对话、体验真情

    1、学生默读自学。

    2、组织交讨论:

    谁来和大家交流第一句?生读后交流。

    面对萨沙的疑问,妈妈做出回答大家读-----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板书)

    面对妈妈的回答萨沙又说了什么?

    交流第二句,这是什么句?(反问)可以把它变成这样吗?为什么?(不甘弱小----)

    投影出示: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

    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

    这就是反问句的魅力---表达丰富而强烈的情感。

    面对萨沙的反问,妈妈笑着说---生读,这下萨沙该怎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

    生回答,出示投影语段和图

    萨沙是一家中最弱小的,把雨衣让给他,我们是懂得的,那萨沙为什么要把雨衣让给野蔷薇呢?

    我们来看看雨中的野蔷薇是怎样的?

    投影出示图和文: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指名读,并说说:看,雨中的蔷薇花正向我们呼喊什么?你想说什么,你更想做什么?

    此时的萨沙做了什么?谁来读?

    是啊,作者在第二自然段写了蔷薇花带给我们美丽和芳香,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第7自然段又写了大雨中的可怜蔷薇花,需要我们的保护。这样前后照应是要告诉我们弱小者不仅仅是年龄、力气、身体比我们弱小的,一切身处困境急需帮助的人或其他事物都是弱小的,都需要我们的保护。(删掉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中“人” 副板书)

    萨沙保护了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他又说了什么话?

    生读----你会把它变成带句号的句子吗?对比读,你认为他这句话里饱含着什么意思?

    妈妈又将怎样回答他?你会怎样称赞他?(自豪、自强、自信、善良)

    (爸爸把雨衣让给妈妈,妈妈把雨衣让给萨沙,萨沙又把雨衣披在了野蔷薇身上,因为他们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他们这种自觉保护弱小者的精神让人感动。现在让我们再次用心用情读这一段话)

    分角色朗读萨沙的三次对话

    投影出示三次对话 分角色读,读好母子对话。

    ④总结:父母言传身教,用自己保护弱小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萨沙;而年仅4岁的萨沙内心不甘心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别人给予的保护,而努力的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者更让人感动、钦佩、学习。

    三、联系生活,检测导结

    1、你会用那些词形容萨沙 ( )( )( )( )

    萨沙只是四岁的孩子,他已经不甘心做弱小者,尽一份自己绵薄的力量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那么你们是否也曾伸出过援助之手,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者其他东西呢?

    2、投影出示仿写语段:一棵小树正在狂风中剧烈摇晃,它是弱小的,我要保护它,于是······

    3、总结:许多都会事物发生了变化,也许原来的强者会变成弱者,而原来的被关爱者又变成了主动关爱别人的人,但是不管怎样,唯一不变的是要有这样的意识——(齐读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我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去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板书:

    14 我不是最弱小的

    让雨衣:爸爸→妈妈→萨沙

    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 ·····蔷薇花······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武冬梅

    爱,是人类文明永恒的主题,在家爱父母,在校爱老师、同学,在社会关爱别人。因为有爱,才会甘于奉献、乐于助人。《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把爸爸、妈妈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的蔷薇花上的事,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

    1、借助文本内容,强化语言表达训练。

    学语文的终极目标就是用语文,我在执教中紧扣文本内容多处进行语言训练:

    其一、围绕雨前的蔷薇花和雨后的蔷薇花进行语言训练 。

    投影出示图文:看着这一朵粉红粉红娇嫩的蔷薇花,闻着它一阵阵沁人心脾扑鼻芳香,你情不自禁的相对他说句什么话?

    投影出示图和文: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指名读,并说说:看,雨中的蔷薇花正向我们呼喊什么?你想说什么,你更想做什么?

    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想像说话,既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得到训练,又使学生进入文章的角色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其二,围绕描写雨景的语段进行词语积累和说话训练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正在这时一场大雨突然来临,请同学们读描写雨景的语句,划出体现雨大的词。

    ①相应出示 :大雨如注,“注”是什么意思?(灌入)“大雨如注”就是……?

    ②形容雨大的四字词语,你能说出几个吗?(生回答后再适当补充:)

    滂沱大雨 倾盆大雨 瓢泼大雨

    狂风暴雨 疾风骤雨 暴雨如注

    ③课文虽只有寥寥三个词,却把雨前、雨中的情景描写得生动逼真。谁能选用大家提供的这些词说一段描写雨景的话?

    这样设计既当堂进行了语言训练,又为学生在平时独立阅读中积累词汇、仿写做了示范,一举两得。

    二、紧扣萨沙的两次反问,反复研读“对话”,让学生获得语言的训练,情感的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熏陶中获得思想启迪。所以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以“弱小”一词为文眼,抓住文章的明线——“谁是最弱小的”;以“保护”一词为情眼,抓(贴心☆)住文章的情感暗线——“保护比自己弱小的”。紧扣萨沙的两次反问,通过反复研读“对话”,在联系上下文品读反问句,反问句与陈述句对比读的过程中揣摩萨沙的心理活动,在师生、生生与文本多向交流的对话状态中,深化学生对文本情感的体验,激起语言思维的火花,既让让学生获得语言的训练,又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语文课堂追求的境界吧。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篇四

    爱,是人类文明永恒的主题,在家爱父母,在校爱老师、同学,在社会关爱别人。因为有爱,才会甘于奉献、乐于助人。《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情节简单,文字鲜活,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记叙了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因为出门时只带了一件雨衣,所以父母亲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而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把爸爸、妈妈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的蔷薇花上的事。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这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文本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更体现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熏陶中获得思想启迪。所以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以“弱小”一词为文眼,抓住文章的明线——“谁是最弱小的”;以“保护”一词为情眼,抓住文章的情感暗线—— “保护比自己弱小的”,通过“对话”的形式,深化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在师生、生生与文本多向交x的对话状态中,让学生产生领悟,激起语言思维的火花,让学生获得生命的体验。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四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的了解,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反复品读对话,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理解课文;

    (3)学习运用几个词语写一段描述雨景的话;

    (4)向萨沙一家人学习,有不甘为弱者,自觉保护弱小的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难点: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

    文章中语言是外在的,情感是内含的,在教学中,我本着让学生领悟课文精炼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史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力求凸显学生阅读的独特体验,体现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阅读这样的教学理念进行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读”是语文学习最有效的方法。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和课文的特点,遵循学生的阅读规律,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以读为主,读写结合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配乐范读及学生自由读、默读、对比读、边读边做记号等形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在由读至写的倾吐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的知识习得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而自主探究又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情况下,组织开展小组学习、同桌交流等活动,就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

    3、想象体验,发展个性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学生在读书时的联想、对生活的回想、转换角色时的畅想及创编故事的遐想中,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物内心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将课堂与生活“链接”,感受到了今后怎样做人,从而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学法指导:

    1、自读自悟法:以读促讲,以读促悟,以读悟情。

    2、不动笔墨不读书法: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勤于动笔,乐于思考。

    3、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

    根据以上教学策略,我准备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 激qing导入,揭题质疑

    成功的导入,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为整节课奠定基调。在设计中,首先出示课题,“谁来读课题?”,“你重读了‘我’这个字,读出了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和滋味,谁再来读?”有了这样的引导,学生有的突出“不是”;有的突出“最”……通过不同的语气,读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意在尊重学生初读课文的独特体验。其次,再问:“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质疑:“我为什么不是最弱小的?”、“谁是最弱小的?”,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生发探究问题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 初读释疑,整体感知

    通过自由读课文,给课文标自然段,感知课文大意;通过检查字、词,扫清阅读障碍;通过释疑“我为什么不是最弱小的?”、“谁是最弱小的?”把握文章的脉络,了解故事内容,说说读后的整体感受。

    (三) 读中感悟,真情体验

    本篇课文通俗易懂,但学生虽然很容易读懂课文内容,却不能让自己感动,不能有所体验。在教学时,变一种方式,让学生以文中角色的身份体验感动,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

    2、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写蔷薇花的?找到后,用自己喜欢的记号标一标。

    [学生充分自读,是有效开展语文学习的基础,而边读边思、边读边画则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老师相机出示: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芳香扑鼻。

    (2)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他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这两个句子尽管都是描写蔷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过朗读感受花儿娇嫩美丽,惹人喜爱;而第二句则重在体会花儿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了。在这种对比中,激起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

    4、你看到了这一株野蔷薇,会怎么想?

    [亲身的朗读实践,奠定了学生关爱野蔷薇的情感基调,适时想象,启发学生和蔷薇花对话,则引导他们走进教材,走近萨沙。]

    5、萨沙是怎么做的呢?(依据学生回答,揭示描写萨沙做法的句子:“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并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这是教学的一个切入口,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

    6、静静地读读课文,想想萨沙为什么这样做,边读边把你的体会在书上空白的地方写一写。

    [语文课需要学生静心体会,这也是一个自主探究、知识自我建构的过程,同时也是与人合作、开展交流的基础。]

    7、小组交流各自的体会,要求结合课文内容来谈。

    8、大堂交流,相机出示重点句,指导感情朗读。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体验这样两点:

    (1)父母亲言传身教,用自己保护弱小者的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萨沙。这里要联系上文他们的做法来谈。

    (2)萨沙内心不甘于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别人给予的保护。这里要抓住萨沙的答话,引导学生通过读,通过想象,感受到萨沙在妈妈眼中是弱小的;此外要抓住萨沙反问的话语,体会萨沙内心不愿意做一个最弱小的人,因此他要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

    [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则要做个好舵手,围绕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堂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主要借助读读、议议的阅读策略,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无声的对话与有声的交流。一方面凸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样的阅读新理念,一方面主张通过阅读使学生学会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

    (四) 拓展思维,升华情感

    1、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体会。

    其实萨沙和你们一样,只是一个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可他却不甘心做弱小者,不愿只享受别人给予的关爱,那你们是否也曾伸出过援助之手,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其他东西呢?

    (同桌交流后,再指名说说自己生活中保护弱小的事。教师适时点评,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萨沙的做法,将同学的话拓展为“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植物、动物或其他的东西。”)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凭借教材中的萨沙这个同龄人的形象,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来感受、体验萨沙的话,就能让学生和萨沙产生心灵的共鸣,满怀和萨沙同样的感情走出教材。

    2、遐想三四十年后的景象。

    人们常说“时光如梭”“岁月如流”,假如时光已经过了三十年、四十年,还是这么一家子,还是在这样的日子里,还是在这样的森林里,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3、评点小结:时光往往会令许多事物发生变化,也许原来的强者若干年后会变成弱者,而原来的被关爱者又变成了主动关爱别人的人,但不管怎样,唯一不变的是要有这样的意识——“我不是最弱小的”,并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去“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4、齐读课题,并把创编的故事写下来。

    学生通过想象练说、练写,将所有的积淀在此倾吐,将所有的体会予以表达,将课本知识与自身发展紧密结合。

    教学设计中不但要重视文章中萨沙的情感世界、精神风貌,还要着重学习者(学生)通过学习内化的情感、精神。这里主要借助于说话、写作的方法实现读者与作者心灵的对话。说话是为了积淀文本中流淌的情感因素,而习作则是倾吐学生心中积蓄的情感。

    整个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文中对野蔷薇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第二段描写了野蔷薇的美;第八段写出了雨中野蔷薇的娇嫩与弱小。课文通过前后描写的对比,让学生来理解萨沙那颗对美好而弱小事物关爱保护的童心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在突破这一难点的设计中,我引导学生先抓住重点词“簇拥”“随风舞动”“芬芳扑鼻”感受野蔷薇的美,在抓住野蔷薇“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感受野蔷薇的弱小。再重新回到第二段。在对比读中问:“你若是萨沙,看到这么美的花渐渐凋零,你会怎么做?” 让学生有一种发乎内心的“舍不得”、“可惜”、“不忍心”之情,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强化学生悲天悯人的情怀,实现生命体验。我这样处理教学的难点,为有助于学生更好、更准确地把握文本的内涵,但决不是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以篇盖全,而是从整体把握入手,由整体到部分,将整体看作局部意义的整合,将部分看作整体把握下的结构,做到整体与部分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你中有我、互为所用,这便是整体与部分的平衡。

    在板书设计上力求简洁,让人一目了然。

    15   我不是最弱小的

    让雨衣

    爸爸——妈妈——萨沙——蔷薇花

    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我不是最弱小的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我不是最弱小的 教学设计优秀4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6067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藤萝为枝】藤 野 先 生(优秀10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