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特等奖|部编版圆明园的...
  • 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特等奖|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让同学们理解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10篇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贴心给您的好友哦。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方案 篇一

    于金玲

    一 、教学目标 :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13个生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三 教学准备:

    1、利用计算机教室,网上查询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交流网上搜集的资料;理清写作思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提出并解决部分疑难问题。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自读自悟法;合作讨论法;感情朗读法。

    教学过程 :

    一、揭题导入  。

    二、介绍、交流网上搜寻的资料。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部分资料。

    三、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

    1、找出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结合课文理解字词。

    2、默读课文,说一说当年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把写圆明园被毁灭的句子找出来。

    3、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找出疑难问题,小组提出来。

    四、检查自学情况,个人汇报与小组汇报相结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自主、合作学习课文,探究写法,练习从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合作讨论法;感情朗读法。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1、揭示课题。

    2、出示课件:圆明园平面图。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圆明园有了初步了解,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3、浏览课文,提出你不理解的问题。

    4、梳理问题。

    A为什么说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B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C、圆明园为什么被毁灭?……

    D、教师相机板书:园林瑰宝 ;建筑精华;博物、艺术;化为灰烬;不可估量。

    二、展标

    这节课,我们采用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重点来研究这几个问题。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看看课文哪些地方是写园林与建筑的。

    三、自主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一)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边读边动手划一划重点词句。

    (二)指答。

    1、如果学生说到第二自然段,引导理解“举世闻名”“众星拱月”两个词语。

    A、相机出示课件:圆明园结构示意图,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板书:众星拱月

    B、圆明园布局独特、举世闻名,真不愧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大家再读原文,读出你的喜爱、赞美之情。

    2、相机出示课件(第三自然段第一句):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A 指说理解。教师相机板书:有……也有。

    B 教师小结:景观各有特色,各有风格,大家回读体会,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C指读、范读、赛读。

    3、相机出示课件(第三自然段2—4句):

    A 指说理解。相机把描写的景物名称用不同的颜色着重显示。

    B园中景观多而优美,风格各异 ,大家回读课文,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C出示课件,欣赏圆明园有代表性的景观,教师相机介绍、激情;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景观,抒发情感。

    D学生谈感想。教师板书: 爱

    E教师小结:圆明园真不愧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智慧与才能的结晶。

    F自由读、范读、指读。

    4、相机出示课件:“漫步园内……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A指说理解。教师指导:漫步在圆明园中,你有怎样的感受呢?读出这种感受。

    B指读,范读,齐读。

    (三)、总结这一自然段先后写了什么,理清写作顺序。

    (四)、引导背诵,积累语言。

    A导语 :让我们把这些优美的语言积累起来,把圆明园的美景常留心中。

    B教师出示课件(背诵提示),练习背诵。

    C师生齐背。

    四、小组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

    (一)出示自学提纲:

    1、为什么说圆明园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划出重点词句。

    2、小组交流意见。

    3、练习有感情朗读。

    (二)小组汇报:

    1、汇报第一题。重点抓“上自……下至”、“最”等词语;相机板书:上自、下至。

    2、怎样通过朗读让大家都感受到圆明园的确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指读、评读、赛读。

    过渡语:圆明园真是太美了!然而,就是这样一座经过千千万万劳动者的双手一砖一瓦修建起来的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竟在三天之内化为灰烬。是谁毁灭了可爱的圆明园?

    五、学习第三段。

    出示课件:“他们把……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

    (1)默读,找出你认为最能突出英法联军罪行的词语,谈谈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指说,重点理解“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相机板书:掠、烧、毁。

    (3)出示圆明园毁灭的图片。

    (4)你们有什么感受?板书:恨

    (5)带着这种情感,齐读。

    六、学习第一段。

    先后出示课件:

    [A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B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与世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损失。]

    (1)指两人读,比较两段话有什么不同?抓两个“不可估量”的作用。

    (2)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你用具体事实说一说。

    (3)指读、齐读,读出惋惜之情。

    七、总结全文:从内容体会思想。出示课件“勿忘国耻,振兴中华。”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前面提到的问题解决了没有?

    八、作业 布置:现在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             复它的原貌。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课下讨论讨论。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召开小小辩论会,把个人或小组意见进行书面总结。

    教学方法:辩论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 :

    1、导入  :板出辩论主题:“重建圆明园”

    2、召开辩论会。教师指导学生辩论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A正反方分别在组内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交流意见。

    B正反方开始表述各自的观点。

    C正反方驳斥对方观点。

    D教师肯定双方观点,要求双方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写出书面总结。

    3、教师巡回指导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二

    一、课时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小节。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通过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突出它的毁灭是祖国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练说

    学生汇报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二)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这课的生字、词语,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现在我们来听记词语,有信心吗?(学生听记、订正。)

    2.检查词语,学习生字。

    3.上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的脉络,了解了文中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 课件出示: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4.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它──辉煌,谁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归纳的,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圆明园的辉煌?

    (三)品读课文

    过渡:那么,作者是怎么把圆明园的辉煌写具体的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读读句子,品品关键的词语,说说感受。

    1.走进辉煌。

    (1)品读布局。

    ①指名读,课件随机泛红:举世闻名、众星拱月。

    主要从“举世闻名”这个词体会出圆明园的地位很高,从“众星拱月”这个词可以感受到它的布局与众不同,而且也可以感受到其中的园林很多,圆明园很大。

    ②课件随机出示:圆明园分布图,然后出示《众星拱月》图。

    看着图,谁能说说“众星拱月”的意思?(“拱”就是环绕;“众星

    拱月”,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这里的“月”指的是──圆明三园;“星”指的是──许多小园。 ③这就是圆明园的总体布局。

    (2)品读建筑。

    精致的布局让人留恋,宏伟的建筑更让人感叹,默读第三自然段,有哪些景点?各有什么特点?(抓住七个“有”感受到圆明园中建筑的多,景观的多。)

    ①结合图片理解这几个关键的词语,感受风格的各异。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

    西洋景观:文中指位于长春园内的“西洋楼”。

    ②引导学生读出园内景观的奇异。是啊!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热闹非凡的买卖街,幽静的山乡村野。圆明园的景观真可以说是风格各异。

    ③圆明园既有华丽的美,又有精巧的美;既有繁华的美,又有幽静的美;不仅有灵动的美,还有典雅的美,谁来朗读这如诗如画的圆明园?(指导学生用语速的快慢和声调的高低来体现景观不同的特点。)置身其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我仿佛听到了鸟儿清脆的叫声,我仿佛看到了夕阳西下,高耸的雷峰塔,我仿佛闻到了园内百花的沁人的香气„„

    ④圆明园中的景物岂止书中介绍的这么多,圆明园内可以说是一步一景,一景一物,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

    课件出示: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⑤小结:圆明园里的建筑宏伟,风格各异,怪不得作者称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⑥根据提示背诵。

    课件出示:

    圆明园中,有( ),也有( );有( ),也有(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 ),苏州的( ),杭州西湖的( )、( );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 )建造的,如,( ),( )。园中不仅有( ),还有(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 ),饱览着( );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 )。

    (3)品读历史文物。

    过渡:圆明园不仅有华丽的外表,更有着深刻的内涵。请同学们驻足园内,一起细数园内的珍藏。

    ◆抓住“上自”“下至”感受到所收藏的文物年代跨度大──两千四百多年。

    ◆抓住“奇珍异宝”,体会珍贵。

    ①老师适当补充一些具体内容,让学生深入体会圆明园的文物价值。 从收藏时间看:先秦──清朝有两千多年。

    从收藏价值看:有两千多年前祭奠用的青铜礼器,有历代名人书画,而这些绝大部分是真迹,许多是孤本;还有很多珍宝,及外国进贡的珍稀礼品。所有这些文物,对于研究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的文明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不少都是无价之宝,所以用“最珍贵”来形容。

    ②小结:所以说它又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升华

    1.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题目为“毁灭”,作者却用大量的笔墨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这正是作者表达的巧妙之处。)

    2.在我们祖国逐渐强大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屈辱的历史。让我们永远记住历史告诉我们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要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不再重演。同学们,让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三

    一、概述

    课名是《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第九册。

    本篇课文所需课时2课时,80分钟。本课是第二课时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叙述历史的文章,主要学习内容是生字词的识记和理解,课文的朗读与理解,查阅和运用资料,课后小练笔。

    通过学习本课,可以使学生记住国耻,深刻体会民族的耻辱,并学会搜集和利用资料理解课文,加深认识和体会。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复习生字词,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会从课文中提出问题,自主探讨;

    能在课堂讨论中产生丰富的体会和联想,利用资料和图片深刻体会历史耻辱。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图片和资料进行联想和体会;

    充分利用默读,自主体会课文重点句段;

    以图文为支架,引发学生情感,形成问题进行讨论深化和拓展文本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产生了解中国历史的兴趣,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能通过学习,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将爱国情感很好的表达出来。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西海民族寄校校五年级(1)班的学生,这个班是一个基础知识学的不太扎实的班,通过半学期以来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方法有所掌握,但创新能力及丰富的语文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生对历史知识较感兴趣,喜欢研究。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不太流畅,不能说的具体。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综合运用支架式教学,辅以讲授法,启发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利用图片和资料为支架,引发学生情感,形成问题,启发讨论。启发学生抓住重点句段,交流感受,引导他们讲感受表达出来。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小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第九册新教材

    与本课有关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资源

    六、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学生空写,师逐字分析:圆(圆满无缺)明(光明普照)园(皇家园林)师怀着沉痛的心情谈话:就是这样一座圆满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在1860年被两个强盗的一把大火毁灭了。板题:毁灭

    生齐读,强调毁灭的读法。

    (二)生自读,读后交流知道了什么?

    (三)组织交流

    1学习第一段

    师: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从两个不可估量体会到圆明园的毁灭之严重,它是多么的宝贵,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是这样,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这样。

    师:从两个不可估量,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英法鬼子为了自己的利益,损害了人类的文化,很怨恨,他们这种行为是可耻的,简直是禽兽。

    师:带着这种感情去读吧。

    2、读最后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这一切的一切都化为了灰烬,包括哪些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师:再读吧,感受一下自己的心情。

    师:为什么要这样轻声读?

    生:凄凉

    师:是什么化为了灰烬(齐读)还有什么?

    生:为它的自豪感,工人的心血,智慧的结晶,历史的文物。

    师:不仅如此,更是中华民族最高的智慧,最用心的结晶。

    再读这句话。

    3. 学习中间的部分

    生默读。

    质疑:迅速找建筑宏伟的话,指名读,其他学生用笔圈。这句话用了多少个有,练读。

    生:8个有。

    师:咱们一个一个看,圆明园中有什么?第一有(学生答)第二有(学生答)……

    师:假如写出圆明园的所有建筑,还需多少个有?(生答,找根据)

    生:“还有很多”,“西洋景观”并未写,“天南海北”,“中外名胜”饱览”“流连”

    师:现在让我们走进圆明园,指名读,其他学生闭目想象。

    师范读,学生体会,

    课件出示图片

    师:这就是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漫步其中—美吗?

    可是这一切的一切,都不存在了,被两个强盗的一把大火化为了灰烬。自己默读,找问题,还想知道些什么?问些什么?

    (1)他们不后悔吗?

    (2)他们的心什么时候才会满足?

    (3)为什么当时的中国人没管?

    (4)为甚让英法联军侵入?为什么当时没有人去救火?

    (5)当时人民为什么那么懦弱,没有人去救火?

    4、课件出示资料

    师:什么留下了映像?

    生交流:(价值大,景观多,历史悠久)

    师:面对这把大火,你有什么要说的?

    (记住这笔账,这种仇恨,华为振兴中华的力量)

    (四).总结

    这把大火不仅烧毁了这座举世闻名的园林,也烧醒了中国人的崛起发展的决心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

    1、 评价内容:课堂表现评价;学习效果评价(课堂学习效果评价加作业)

    2、评价方式:自评,教师评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1) 学生自评:对文本内容基本理解,对教材中的精神领悟较深。

    (2) 教师评价:学生兴趣浓厚,乐于讨论,感悟较深。

    1、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

    项目

    A级

    B级

    C级

    个人评价

    同学评价

    教师评价

    认真

    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 参与讨论态度认真

    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依时完成,有参与讨论

    上课无心听讲,经常欠交作业,极少参与讨论

    积极

    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阅读完了

    能举手发言,有参与讨论与交流

    很少举手,极少参与讨论与交流

    自信

    大胆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作出尝试

    不敢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不敢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善于与人合作

    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能与人合作,接受别人的意见

    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进别人的意见

    思维的条理性

    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

    能表达自己的意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条理性差些

    不能准确在表达自己的意思,做事缺乏计划性,条理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思维的创造性

    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

    能用老师提供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

    思考能力差,缺乏创造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我这样评价自己:

    伙伴眼里的我:

    老师的话:

    2.教师评价:

    评价我的学生

    A(优秀)

    B(良好)

    C(合格)

    选答

    学生对统计图上的信息描述

    表达清晰

    能基本描述

    不能描述

    学生制作统计图完成情况

    全部能完成

    大部分能完成

    少部分完成

    学生对本节网络教学态度

    非常投入

    较积极

    应付式

    学生们分工合作情况

    分工明确,

    合作有效

    有合作,但分工不尽合理

    分工合作不合理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一、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二、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2.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以及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构建话题,激发情感。

    1.同学们,雨果曾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亲眼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圆明园因何有如此的美赞?我们引以为荣的圆明园又经历了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了解圆明园的昨天与今天。

    [以雨果对圆明园的盛赞,引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人们梦中的圆明园昔日究竟是怎样的辉煌?它是怎样毁灭的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走进圆明园,了解圆明园。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正音,学习生字。

    a.认读生字与写字。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如“玲珑剔透”中“剔”读tī;“掠走”中的“掠”读“lüè;要注意“损”“宋”是平舌音,“侵”、“烬”是前鼻音,“统”的右边与“流”的右边不一样,不要多写一竖,可采用形近字比较等方法,指导写好“剔”、“瑶”、“侵”、“瑰”等字形较复杂的生字。“侵”要注意中间不可多写一竖。)

    b.体会词语的含义。

    不可估量:“估量”是推算、计算的意思。“不可估量”这个词语说明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

    众星拱月:圆明园的主园有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除三园外,还有许多小园。“拱”,环绕。“众星拱月”,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许多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描绘出了圆明园的总体格局。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使透空明晰。“玲珑剔透”,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

    西洋景观:“西洋”,泛指欧、美各国。在长春园内,有一个景点叫“西洋楼”。这是一座西式宫殿建筑,建设风格为巴鲁克(洛特)式,楼房石柱的柱头柱身皆仿罗马式,庭院中的松柏树模拟欧洲几何图案修剪,围墙和道路铺装以及石雕陈设小品等也都是西洋式。第五句“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中所说的“西洋景观”指的就是“西洋楼”。这座西式宫殿建筑,占地面积达100多亩。

    三。细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读书,你对圆明园有了哪些了解?

    2、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悟课文。

    ⑴针对第二自然段

    ①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举世闻名”指什么?

    (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这里指圆明园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   )

    ②结合学生回答,flash课件演示: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课件标示出三园及周围的小园,弄清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小园的分布情况,进而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分辨哪是“月”,哪是“星”。)

    ⑵针对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①你知道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②圆明园的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印象?

    请同学们自己潜心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③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学生静心涵咏文本想象画面后生生交流,有助于对文本的理解,加深体验。]

    ④请同学谈一谈,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在你脑海中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来谈,感悟重点语句。)

    a、课件出示:圆明园中,有        的殿堂,也有         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        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          的山乡村野。

    请仿照上面的句式用上“……有……也有……有……也有……”说一句话。

    b、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①代表我们民族特色的建筑课文中列举了哪些?

    ②课文中没有介绍的景观还有很多,你知道有哪些吗?

    (同学们可以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和图片。)

    [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和图片,既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运用资料的能力。]

    ③指名读圆明园的景物,脑海里想象着画面。

    c、当我们走进这样宏伟、这样精美的圆明园心中怎能不发出这样的赞叹——学生齐读:

    漫步园中,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指名读这一句,相机鼓励有个性地读。

    3.引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欣赏、自豪、赞美之情。

    四、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1.人们梦中的圆明园只有这些宏伟而精美的建筑吗?不!远远不止这些,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圆明园,欣赏我们的圆明园。

    2.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在圆明园前填一个词。

    (      )的圆明园

    预设词语:举世闻名 、金碧辉煌、诗情画意、建筑雄伟

    3.过渡: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

    (教师引读,学生齐读。)

    二、深入领悟圆明园的历史文物。

    1.指名读第4自然段,读出自豪与惊叹。

    2、“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指哪些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3、圆明园中的文物到底有多么珍贵,他们究竟有着怎样的价值?请大家读一读阅读材料。

    课件:(出示图片、文字):

    圆明园是世界上最雄伟、精美的皇家园林。园内珍藏着不计其数的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金银珠宝,青铜礼器,古玩陶瓷,价值根本难以估算。仅原圆明园内海晏堂前喷水台上的4个生肖铜首,2000年的国际市场拍卖价就高达9000多万人民币。

    4、这些价值连城的“圆明园”中的文化瑰宝飘零在世界各地的还有很多很多。你知道哪些可以说一说。

    5、这些名人字画,这些奇珍异宝曾经就在我们的圆明园啊!所以,它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感悟语言,拓展文本,激发学生对圆明园文化的热爱。]

    三。研读“毁灭”,激荡情感。

    1.引导:这“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为何只能出现在人们的梦中呢?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2、读了这段文字,你是怎样的心情?

    (愤慨、痛恨、痛惜……)

    3、请读一读让你感觉到愤慨、痛恨、痛惜的语句,读出你的感情。

    重点感悟:

    a、课件出示: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①同学们,这些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不能,这些加点的词语更能体现侵略者的贪婪、残暴、无耻。)

    ②请大家带着你对这些残暴的侵略者的愤恨读一读这句话。

    b、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学生练读,教师范读 ,学生跟读。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读出悲怆;“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语气是高昂的;“一片灰烬”放慢速度,体会那种痛惜之情。)

    [品悟语言,以情促读,以读激情。]

    4、同学们,圆明园中化为灰烬的是什么?

    (建筑艺术的精华,文化艺术的瑰宝,中华民族的尊严。)

    这一切都在熊熊燃烧了三天的大火中化为灰烬。

    过渡:圆明园就这样化为灰烬,就这样不再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就这样只能浮现在我们的梦中。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损失吗?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体味“不可估量”的损失。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课件: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同学们,你们怎么理解这句话?

    (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估计。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惨重的损失。)

    3、这一句话,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你们的内心是怎样的滋味?

    (痛惜、痛恨、悲哀)

    4、指名读,齐读。

    五、回忆课文,感悟写法。

    这篇文章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你觉得这样写合适吗?

    (这样写可谓匠心独运,课文大量篇幅描绘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让我们更加热爱圆明园,以圆明园为骄傲。可就是这个我们引以为豪的圆明园却被英法联军,肆意掠夺,践踏,更能激发我们对侵略者的痛恨,对祖国的爱。

    六、激荡情感,课堂练写。

    1、同学们,老师这有电影《火烧圆明园》的一个片段,请你面对着这熊熊燃烧的大火,写出自己的话。

    写的时候可以用上课文中一些词语:

    举世闻名   金碧辉煌   玲珑剔透   不可估量

    宏伟建筑   奇珍异宝   瑰宝   精华  灰烬

    2、 播放《火烧圆明园》大火熊熊燃烧的情景,学生练写。

    [利用积累的词语,扣人心扉的画面,激荡灵魂,练习写话,让学生直抒胸臆,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七、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1、交流写话内容。

    2、教师总结:

    面对帝国主义曾经的欺凌,面对风雨中圆明园的断垣残壁,振兴中华、自强不息,我们责无旁贷!

    板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宏伟建筑     ……不仅……还有……

    举世闻名           化为灰烬

    珍贵文物    名人字画 奇珍异宝

    《圆明园的毁灭》语文教案 篇五

    【教学要求】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3、自学重点词语,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强盗行经的仇恨。

    2、有感情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简介圆明园昔日辉煌的历史。

    2、欣赏课件:

    圆明园今天有是什么模样?

    3、质疑:

    眼前惨景,使你想了解什么?

    4、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

    1、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什么?

    2、指名回答。

    板书:

    辉煌、毁灭。

    3、质疑:

    联系课题,你发现什么问题?

    4、指名回答,用课文里的一句话概括。

    5、齐读第一段。

    过渡:

    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自学辉煌(2~4段)

    1、小组学习:

    请你从2~4段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段话,认真阅读,提出问题与小组同学共同学习。比一比,谁是提问专家,谁是解题高手?

    2、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教师随机指导:

    ⑴ 结合课件(圆明园鸟瞰图)了解圆明园的结构布局。

    ⑵ 结合课件(圆明园四十景)了解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⑶ 结合课件(圆明园文物)了解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过渡:

    那么,圆明园的建筑是怎样被毁灭?这些珍贵文物有是怎样沦落他乡呢?让我们睁大双眼,看清侵略军的滔天罪行吧!

    四、学习毁灭(5段)

    1、演示课件(火烧圆明园)。

    2、谈感受。

    3、作者又是怎样表达这种满腔愤怒呢?自由读最后一段。体会哪些句子突出表达了你的愤怒?

    4、指名读,师生评议。你认为他读得怎样?为什么?

    五、总结

    1、演示课件(圆明园的残垣断壁)直到今天,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仍在空旷的田野上立。它不会说话,却年复一年地仰天长叹。它的毁灭向世人昭示什么?当我们站在它面前,你想说些什么?

    六、拓展

    辩论:圆明园是否有必要重建?为什么?

    《圆明园的毁灭》语文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本114页的插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残墙断壁。那么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儿,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课文主要讲了几部分内容?(两部分:(1)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2)圆明园的毁灭。)

    3.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取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方式。)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三、自学课文,小组交流讨论

    1.自学生字词,不懂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默读课文,想想当年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3.遇到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你们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1)小组讨论:每人提出自己的问题后,小组进行整理,写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大问题。

    (2)出示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并对所有问题进行分类归并,归纳整理出几个大问题。

    四、交流自己从课外书中查到的有关资料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方案 篇七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通过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品味语言去感受昔日圆明园的精美、壮观。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教学一开始,我从课文的题目入手,要求学生和我一起书写课题,并激情导入:圆,是圆满,完美的意思;明,则意在闻名,这样一座完美著名的皇家园林却被侵略者无情的毁灭了。采用这样激情的导入,首先使学生一开始就在思想上产生强烈的共鸣,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迅速融入到课文内容中去……

    一、走近圆明园

    课前学生阅读了两篇课文,一篇是《圆明园的毁灭》,一篇是《雨果致巴特莱德的信》。上课伊始,学生的学习热情便被点燃了。“英法联军把金碧辉煌的圆明园抢掠一空,焚烧殆尽,真是强盗行径。”“我读了两篇文章感受是两个词:悲愤与愤怒。”“东方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变成了断垣残壁,一片废墟,让人痛心不已。”学生在读书中真的动了感情。

    二、走进圆明园

    学生默读2、3、4自然段,画出了一系列的关联词,如“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等等。学生在读书中掌握“众星拱月”是怎样的布局,“金碧辉煌”“玲珑剔透”是什么形态,“诗情画意”“幻想境界”是何等美妙,“名人字画”“奇珍异宝”又是多么珍贵。在此基础上,再读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文章的前5段,学生被那“恍若月宫”的情景深深陶醉了。此时,只有此时,学生才真正在语言文字的载体引领下,走进了圆明园。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理直气壮地告诉自己,也告诉世人:“圆明园的价值在祖国文化史上是不可估量的,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不可估量的。”

    可是,当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之后又是怎样的情景呢?引导学生结合资料领会“统统”掠、“任意”毁、“放火”烧的强盗行径和野蛮罪行。

    三、走出圆明园

    再读课文开头段,学生永远记住了这个日子:1860年10月6日。就是从这一天以后,圆明园被摧毁成一个废墟。还有什?什么都没有了!(把黑板上所有字迹都擦去,稍留残迹。)留下的是愤怒,是泪水,是叹息,是奋发,是立志……“圆明园的毁灭是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如果历史可以改写,回到144年前,假如你是皇帝,假如你是大臣,假如你是守护的士兵,假如你是北京的普通百姓,面对英法联军的暴行,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学生在深入人物内心的体验中,进一步领文本的深刻内涵。)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贫穷受欺压,落后要挨打!”当学生感知到圆明园的辉煌后,内心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急待流落时,我们则设计了一个情感流露的环节:有学生想用优美的语言感情描述;有学生想当导游,更有同学把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制成了图文并茂的风光介绍,并辅以导游解说词,这样学生带着情感进入角色,感受到了圆明园美至极点的同时学生的情亦至了极点,同时更为后文名园被毁,将内心的愤怒与伤痛发泄至极点奠定情感基调。在这次教学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课前资料搜集和积累运用中读后感的材料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优秀的传统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并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认识贫穷受欺压,落后要挨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体会到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深入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七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和毁灭的经过,表达了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为的仇恨。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以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理论为基础,组织多元教育教学活动,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和互联网提供的有效信息,借助老师和学习伙伴的互助,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识。

    圆明园已从人类社会中消失了,昔日的辉煌已无法再现。这无疑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使抽象的文字介绍变得生动、可感,为了让学生切实有效地实现对当前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主要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于农村小学的学生能够利用的资源太少,我在学生预习前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和互联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好奇心提前告知部分信息并要求所有的学生利用极少的资料书及向老师、家长、社会收集有关资料。

    二、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要扩大知识面,要根据需要来收集信息,运用信息。课前布置了收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在教学时,又创设了一个情景,以“最近有专家提出要重建圆明园,但也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你觉得呢?”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根据学生掌握的资料就此问题展开长达8分钟的讨论,培养了学生获取、整理、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

    这节课的作业就是针对上面的问题进一步收集资料,以书面形式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报告本小组讨论结果并详细阐述重建与否的根据。这不仅有效的延伸了课堂,更重要的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了一个信息量大且颇具人文色彩的环境来辅助教学。通过课件展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如今的颓败,结合课前提出的系列问题,将学生引入求知的高潮,教学变“要我知”为“我要知”,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图片和教师对圆明园毁灭过程的渲染,把学生带向了另一个高潮,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进一步得到强化。

    这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

    一、没有仔细考虑学生接受的能力,没有周全考虑课堂新问题的生成和解决机动时间,整节课要完全按照设计意图上完需要超时10分钟,使这节课显得结构不完整。

    二、课文中的“举世闻名”一词的意思,在备课时搞丢了,上课时学生说到该词语时也没有强调。对新问题的生成和解决引导不够,主要是因为备课时考虑不周密引起的,没有时间在课堂上及时引导。

    三、语言表述不够准确、精炼。

    解决措施:

    一、根据本学区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争取更大程度地备好学生、教材(校本教材、社会教材、校本教材),在学生注意有效时间范围内完成教学活动。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环节,以期延长学生的有效注意,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活动的效能。

    二、多看名师教学课堂实录及点评,将其内化、整合为自身能力。注重平时收集资料,达到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而不是为上课而收集资料。

    三、加强语言表达训练,多看新闻、演讲及规范的泛读等。

    总之,需要加强自身文化、道德修养,与时俱进,重视现代远程教育提供的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理论,密切把握“新课标”的方向,构建和谐课堂教学环境,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教学一开始,我从课文的题目入手,要求学生和我一起书写课题,并激情导入:看到“圆明园”这三个字在你的脑子里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学生想到了它昔日的辉煌,想到了它被毁后的废墟,这样一座完美著名的皇家园林却被侵略者无情的毁灭了。正像文中所说,“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采用这样激情的导入,首先使学生一开始就在思想上产生强烈的共鸣,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迅速地融入到课文内容中去,并顺利进入课文第二部分的学习。

    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采用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圆明园这么美,但却被无情地毁灭了,在感受了圆明园的美之后,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第五自然段,让学生再次读课文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最可恨。在学生畅谈感受的基础上,指导朗读,最后回归第一自然段。面对强盗的无耻行径,面对清政府的昏庸无能,面对美的东西瞬间遭毁,学生心中肯定有千言万语,学生心中升腾起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给学生一定时间的朗读,体会作者怎样表情达意,使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唤起爱国热情,惋惜、痛恨之情,从而更进一步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课堂教学达到高潮,感情得到升华。

    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使学生对当年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还找出了文章中三个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句子──“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抓住关键词“举世闻名、博物馆、艺术馆、瑰宝、精华”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人们给圆明园这么高的评价?”在讨论中明确作者是从众星拱月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收藏珍贵文物这三个方面,来再现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为了达到本课教学的情感目标,突破难点,我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了大量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图片,让学生了解当年圆明园的辉煌之处: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使学生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它作为万园之园的独特魅力,从而萌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圆明园真的太美了”学生由衷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但在教学中,我感觉《圆明园的毁灭》再现的毕竟是历史,与学生生活的年代实在太远了。在学生的脑海里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形象思维,学生很难理解和想象这么一座历经几代皇帝辛辛苦苦设计、建立起来的美丽皇家园林就这样在三天时间里,在英法联军的手里化为灰烬,这是多么令人感到惋惜和可恨,这是我们中国人永远不能忘记的一个耻辱。为了使学生有一个具体的形象思维,我利用多媒体、图片等,此时映入学生眼帘的是圆明园的设计、建造、毁灭这一完整的历程,呕尽几代皇帝心血的皇家园林就这样化为灰烬已清晰地记入学生的脑海里。顿时引起了学生们的愤怒,激起了他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告诫他们不要像统治者们的昏庸无能,激起他们发愤图强,热爱科学技术,振兴中华民族的雄伟决心。学生们纷纷谈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是那么热烈、那么深刻、那么感人。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象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赞颂的无比仇恨。根据课文的目标,结合学校“三a”教学模式的要求,我设计了教案,在学校上了一节“三a”研讨课。课后组里的老师又一起进行了评课。下面就老师的评课和自己授课的感受反思如下:

    一、自学导航设计细致到位。《圆明园的毁灭》课文虽然不长,但内容丰富,尤其是重点段昔日的辉煌,涉及内容非常多。因此,细致、指导性较强的自学导航,更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学生自学起来也得心应手。本节课,我把学生们分成三个组:诵读感悟组,材料补充组,想象体验组。第一组都都在相应的自学导航,如:诵读感悟组,抓住最能体现景物特点的词来读。如金壁辉煌的殿堂,加点的词重读,要读得舒缓、流畅,感悟圆明园昔日的美。材料补充组抓住某一点进行补充,语言要简洁准确……

    二、展示丰富多样。由于自学导航设计的细致清楚,要求明确,可操作性强,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得充分。所以学后的展示效果也很好,有有感情地朗读,有对某些内容进行补充,有根据文中的景物进行合理的想象……精彩的语言屡屡闪现。

    三、讲解未能画龙点睛。也许是课文的内容太多,也许是学生汇报得太尽兴了。老师在讲授方面就略显单薄,尤其是重点段落处理的有些草率。其实,无论是学生的自学,还是讨论交流都是片面的,这里老师就把学生的这些散落的珠子穿起来,这就是对课文的整体感悟。

    四、启示

    1、授课的内容应以学生的接受情况来定,而不是以听课老师的感受来安排。

    2、自学、讨论、展示要在平时加强训练,让学生会学习。

    3、处理教材时要敢于联欢会,与目标无关的,与重点无关的要勇于舍弃,减少无效活动。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八

    【设计思想】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惨,爱恨交织。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因为介绍的内容都已经消失,无法再现,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使学生对当年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可以凭借插图,也可以通过收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使学生对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老师还可以紧扣语言文字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促进学生和谐、主动地发展,体现“五主”原则,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教材为主源,以学生素质提高为主旨的原则。牢固树立主体意识,训练意识,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想像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材料收集、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朗读感悟等过程,引导学生扎扎实实理解语文文字,并展开想像,多读、多想、多体会,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祖国文化的灿烂悠久,增强自豪感;了解屈辱的历史,激发不忘不了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1、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原来的样子。

    2、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

    2、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教学准备】

    圆明园园景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直奔主题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写《圆明园的毁灭》。

    2、学生读课题。

    3、读了题目,你们想了解些什么。

    4、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5、师生共同梳疑(抓住学生提出的牵涉到文章主要内容的问题)如:

    圆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它是怎样被毁灭的?是谁把圆明园毁灭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

    2、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四个人为一小组,由小组长进行组织,争取小组成员共同参与讨论。

    3、师生共议,全班交流。

    三、细读课文,达成共识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圆明园的平面图,用不同的颜色标示出三园及周围的小园,弄清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小园的分布情况。

    2、抓住“众星拱月”形象感受圆明园的宏伟。

    3、老师范读,学生充分想象,看看在你头脑中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老师读时要把学生带入情境。

    4、根据想像动手画一画圆明园“众星拱月”似的布局。

    5、学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圆明园的美景。

    6、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圆明园梦幻般的美。

    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课件出示园林中的瑰宝和精华,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

    2、引导他们把最感兴趣的景观具体并表达出来。

    3、此时,当你了解了圆明园的灿烂文化和辉煌景观之后,你对它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

    4、感情朗读课文,语气从容、自然,语气宜缓娓娓道来。通过引读、品读、想象读,把学生带入一百多年前的圆明园之中。

    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五自然段,结合本段,谈谈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2、采用换词法、删词法,引导学生抓住“闯进、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谈理解。

    3、学生看录像。

    4、看完录像后,组织说话练习:“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

    5、带着历史的悲愤,朗读中体现痛惜、仇恨之情,突出“闯进、统统、凡是、任意”等关键词要读重音。

    四、集思广益,突破难点

    1、组织讨论:

    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珍视独特的阅读体验。通过谈感想,领悟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联系当时的背景,谈谈侵略者为什么胆敢如此为非作歹?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总结:

    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反思】

    一、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张扬个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课程标准》中也特意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教者在课堂教学中这一理念显得尤为突出。学生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课文,使课堂充满生机,畅所欲言,无疑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二、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空间,平等对话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教者在教学中始终在引领学生,用语言、神情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因而在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空间里,学生学得舒心、学得轻松也学有所乐。比如:“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读了题目,你们想了解些什么?”诸如此类的充满人性化的语言,使学生一下拉近了与老师的距离,在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空间里,老师与学生平等地对话,共同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人是学生,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们应该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文本教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武装头脑,采用灵活多变扎实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引导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真正学会学习!

    《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设计 篇九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可以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景激情,以史实激情,特别是要重视以读激情,充分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通过读书,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引导他们。

    第一课时(略)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生字、新词;弄清文本脉络。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品读,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课,奠定情感基调

    1、我们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

    板书课题:让我们举起写字的手,一起写下课题:“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齐读“圆明园”。

    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被两个强盗毁灭了!被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毁灭了!齐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相信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课有许多四字词语用得十分精妙,我们再来读一读:

    大屏幕出示词语:

    举世闻名 众星拱月 金碧辉煌 玲珑剔透 亭台楼阁

    山乡村野 平湖秋月 雷峰夕照 蓬莱瑶台 武陵春色

    诗情画意 风景名胜 天南海北 奇珍异宝 不可估量

    二、走进开头,读文引发质疑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文本,细细地阅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打开书,迅速翻到第二十一课,自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自由出声读)。

    2、打开课文,映入你眼帘的第一是“不可估量”,第二还是“不可估量”,此时,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

    (悲痛、愤怒、伤心……)

    3、我们来读读这个开头,把你的心情读出来。你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圆明园被谁毁了?被怎样毁掉了?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掉?圆明园被毁之前是什么样的?)

    三、学习结尾,感受被毁之耻

    1、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画出最让你触目惊心的词语。

    2、听了这段文字的朗读,你了解了什么?

    (圆明园是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践踏、毁掉的;)

    3、他们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课件出示,根据学生回答强调“掠、搬、毁、烧”)

    4、哪些词语让你触目惊心?

    (凡是、统统、任意、毁掉、连烧、笼罩……)

    5、删词换词,体会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感受侵略者的残暴与野蛮。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了灰烬。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来到北京,进入圆明园。他们把园内能拿走的东西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运不走的,就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烧了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了灰烬。

    (1)分别读这两段话。

    (2)换掉或删除一些词语后,有什么不一样?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4、我们来看一段录像(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像)。

    我看得出,看录像中,一定有一种情感什么充满着你的胸膛,是什么情感?(屈辱、愤怒、痛恨……)

    5、价值连城的国宝被统统掠走,人拿不动的就用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他们任意破坏的哪一样不是无价之宝!最可恨的是,他们在中国的圆明园里犯下了滔天罪行后,还企图放火烧毁罪证,这就是帝国主义的嘴脸,带着你此时的感情,齐读——1860年10月6日……

    四、昔日辉煌,更添被毁之痛

    1、请告诉大家: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就会激起我们这么大的愤恨,那么大的怒火?

    2、一边读,一边思考,要静心、专心读书。

    3、根据学生回答,大投影出示

    (因为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因为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4、这就是2、3、4自然段告诉我们的。它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所以,它的毁灭,使每一个中国人痛心,会激起每一个中国人对英法联军、对当时贪腐无能的满清政府的痛恨,读一读,想想课文哪几个部分写的是建筑宏伟?(2、3自然段)

    5、找一位同学为我们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圆明园在北京西郊……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1)这句话是介绍圆明园什么的?(位置和结构)

    (2)如果让你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读这段话,你会强调哪些词语?(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知道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吗?说说看。

    举世闻名:举,全。全世界都知道。形容名望极大。

    众星拱月:群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出示课件,看圆明园的分布构成,在图上找一找,那个是“星”,哪个是“月”,体会圆明园的辉煌和宏伟。)

    (3)哪位同学查过资料,知道圆明园的面积有多大?

    圆明园的总面积350公顷,占地约5200亩,(最新制定的方案,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范围东至圆明园东路,南到清华西路,西至圆明园西路,北到规划公路一环,占地面积458.9公顷。)

    (4)我们的学校大约占地十亩,大体估计一下,圆明园相当于我们多少个学校?

    圆明园的面积相当于我们500多个学校那么大。各个大园以及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是多么壮丽的景观!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齐读第二段)

    6、如此气势恢宏的圆明园里,有多少让我们啧啧称奇、留恋往返的美景呢?快速浏览课文第三自然段,你能从中找到几个“有”?(7个)

    7、指名读带“有”的句子,相机板书:“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

    (1)这些句子让你体会到什么?(圆明园的建筑各具风格,千姿百态,既有殿堂的宏伟之美,又有亭台楼阁的秀巧之美;既有热闹的街市风光,又有幽静的自然风光,所以说它是建筑艺术的精华。)

    (2)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来展示圆明园中那宏伟的殿堂、小巧的亭台楼阁、热闹的街市与幽静的自然风光吗?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想象画面,你就会读进去,读得更好。自由练读后分男女生读。

    (3)下面,我们一起去欣赏几处名胜景观吧。(投影出示几幅圆明园美景图)你可以选择一处说说感受。

    “蓬莱瑶台”:(据书上说:海上有三座神山,其中一座叫蓬莱,还有一座方丈,一座叫瀛洲。神话传说中说的,海上三座神仙住的山,其中一座叫蓬莱。瑶台就是山上的建筑,神仙住的地方。这是根据古代诗人的文章,神话传说中的景物来建造的,这是想象。)

    “武陵春色”:(指张家界的武陵源。张家界的武陵源是根据陶渊明的一篇文章《桃花源记》来命名的。这一部分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也是想象。这样令人心旷神怡的地方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

    “平湖秋月”:宁静而美丽

    “雷峰夕照”:高高的雷峰塔直冲晚霞,瑰丽壮观!

    (4)这美丽迷人的景色只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大家知道圆明园著名的景点有多少处吗?

    (学生介绍了解的资料:圆明园著名的景点就有40处。这40处景观也是“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比如有“平湖秋月”,有“西峰秀色”,有“曲院风荷”、“观澜堂”,有“君子轩”,还有“关帝庙”。)

    (5)下面我们只选20处景观的名称,请大家读一读(投影出示):

    正大光明 上下天光 杏花春馆 坦坦荡荡 长春仙馆

    万方安和 武陵春色 山高水长 月地云居 汇芳书院

    映水兰香 远山天北 西峰秀色 四宜书屋 平湖秋月

    蓬莱瑶台 别有洞天 坐石临流 曲院风荷 江南屏乡

    ……

    仅仅读这些景观名称,你有什么感觉?

    (光读这20景的名称就需要这么长时间,如果一景一景参观得需要多少天啊!)

    (6)法国大作家雨果眼中的圆明园是怎样的呢?

    出示雨果的文章,指名读。

    “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雨果”

    (7)是啊,这是一座多么美妙、神奇的圆明园!当我们漫步园内——学生接读:“有如漫步在天南海北……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我们又怎能不惊叹,圆明园是——(出示大投影)“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8、引读,试着让学生背诵“因为,在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里,有……也有……;有……也有……;园中许多景物都是……,如……还有……;园中不仅有……还有……”(10分钟)

    9、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齐读“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从哪一段知道的?(第四自然段)

    (1)那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读第四自然段?(指名读)

    (2)从先秦到清朝大约多少年的时间?(两千多年)

    (3)经历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大约是两千三百多年的时间。想想会有多少名人字画和奇珍异宝。请用自己能想到的词语来形容。

    (应有尽有、不计其数、成千上万、数不胜数……)

    (4)在2000年4月,北京保利集团以将近4000万港元将其中的虎首、牛首、猴首买回,使他们重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4)知道了这些,你心里又怎样的感受?带着你的惊叹和自豪齐读四自然段。(4分钟)

    五、美毁对比,拓展引发深思

    1、是啊,多么恢弘,多么美好的圆明园!如果它完好无损地保存着,我们每个中国人现在看了该是多么自豪。可惜,它被英法联军掠走了,搬去了,毁掉了……圆明园里,有的是荒凉的废墟,有的是残垣断壁,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缓缓擦去板书,只留淡淡的痕迹)

    圆明园的毁灭是——学生齐读: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课件出示五幅圆明园废墟图,读下面的词条——

    圆明园是皇帝享用的。当圆明园被烧,咸丰皇帝无奈,只好带着慈禧等仓皇逃跑了。

    焚毁圆明园的前几天,英法联军列队入城,清军士兵夹道而跪。法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

    时期,一军阀又进行洗劫,圆明园最后只剩几块残垣断壁。据说,中国人龚橙——著名诗人龚自珍的儿子就是火烧圆明园的帮凶,是他带的路。

    3、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个损失吗?英法联军,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舰队不远万里驶入中国领海,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成的枪弹、炮弹屠杀中国人,然后,逼迫满清政府在中国人发明的纸上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这仅仅是损失吗?在风雨中伫立了150年的废墟,还有圆明园里残留的柱,书写着中国150年的耻辱。面对圆明园的废墟,看着这残垣断壁你想说些什么?想对谁说?是将铁蹄踏进圆明园的英法联军,还是贪腐无能的清朝政府?或者,是对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十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⑴学会课文14个生字和带生字的新词。

    ⑵把阅读、感悟和想象结合起来,在网络环境中,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能力目标:

    ⑴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⑵培养学生的归纳抽象能力和网上获取信息、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⑶通过人机交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⑷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⑴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当年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⑵在网络环境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文用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用精炼、准确的语言介绍它被毁灭的经过,前后内容一扬一抑,一美一惨,爱恨交织,抒发了强烈的情感。

    由于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文章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部分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学生对新鲜事物注意力持久,并已初步掌握了word基本操作及上网浏览、上网搜索信息、网上交流的能力。同时,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他们在一种新的学习环境下,利用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实施教学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建构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当今学生对圆明园知之甚少,为他们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好良好的具有人文的网络环境,可以使其在图、文、声、像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从而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教学策略一: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提供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的展示功能,把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和惨遭毁灭的经过真实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效地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教学策略二:

    让学生在图、文、声、像等信息的刺激下整体感知课文,操作鼠标按课文叙述的先后顺序调整三幅图的位置,理清文章脉络,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利用网络的评价功能统计学生的正确率,直观展示。

    3、教学策略三:

    提出任务,自主学习,交互学习。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之后,提出探究的问题,教师归纳整理,向学生呈现任务,作出必要的说明。学生明确任务和角色,点击相关内容,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语音交流,文字交流,实现交互学习。在同伴互教,小组讨论等协作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创新的精神。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4、教学策略四:

    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传输、广播、评价的功能,对探究问题进行反馈交流,让全体学生从中学习到自己没有研究到的学习主题;让学生相互浏览各自利用网络提供的图片资料制作的电子板报,实现资源的共享,达到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强烈情感的目的。

    【教学过程设计与评析】

    一、导语揭题

    曾经有一座园林,花了150年的时间才建成,像仙境一般美丽,像阿里巴巴的宝库一样收藏了世界上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是当时世界上最辉煌最壮丽的园林,它就是圆明园。我满怀希望地来到它的跟前,却看到了──一片废墟。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

    评:教师以抒情的导语凸显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利用情感的强烈反差使学生进入预定的情绪,产生学文的浓厚兴趣。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朗读课文,看录像,边看边听边想:课文按顺序写了哪几个内容?

    评: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提供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的展示功能,能够把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和遭毁灭的经过真实地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形象感知,融入课文特定的情境之中。

    2、学生点击“顺序”,按课文叙述的先后顺序点击鼠标调整三幅图的位置。学生操作完成,教师转播一个同学的作业,让他说说课文依次写了哪三个内容,然后公布全班的正确率,进行评价。

    评: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之后,按课文叙述的先后顺序点击鼠标调整三幅图的位置,理清文章脉络,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网络的评价功能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准确的评价,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重点探究

    1、学生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教师梳理,归纳显示:

    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⑵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评:这是“任务驱动”环节,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向学生呈现任务,作出必要的说明。

    2、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问题,点击有关内容认真阅读,结合问题找出相关的语句,把它们复制,粘贴到网上论坛。继续就不明白的问题在论坛上或通过耳麦跟同学、老师自由交流。

    评:学生明确任务和角色,点击相关内容,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语音交流,文字交流,实现交互学习。在同伴互教,小组讨论等协作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团结协作和创新的精神。

    3、交流反馈,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评: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传输、广播、评价的功能,对探究问题进行反馈交流,让全体学生从中学习到自己没有研究到的学习主题,实现资源的共享。通过交流,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总结延伸

    1、制作电子版报:学生从图片库里找出一幅最适合表达自己感受的图片,把它复制,粘贴在word上,并在图片下方输入自己学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学生完成作品,浏览其他同学的作品,教师调阅几位同学的作品,请他们分别解说,抒发情感。

    评:让学生利用网络提供的图片资料制作电子板报,使积蓄的情感得到抒发。又在网络环境中实现资源共享,交流评价。

    2、教师总结,教育延伸。

    五、布置作业

    关于圆明园的资料还有很多,大家可以自主上网查询,并参与有关是否重建圆明园的讨论。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完整课评析】

    由于经验与知识背景的缺少,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教师为其提供足够的支持,才能使这种学习真正绽开花朵,凝结果实。《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印证了这一道理。

    一、积极地引导,保证学生的探究学习科学展开

    在课堂里,提出有意义的有针对性的问题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前提,但是它们不能是深不可测的,教师在引导识别这些问题上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应当帮助学生,使他们研究的问题更为集中深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学中,学生提出的“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为什么圆明园会被毁灭?”等探究问题明显过大,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很难完成。于是,教师把它们整理归纳为:“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从而把学生导向科学的探究领域,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又丰富又有价值的调查研究结果。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对学生进行任务导引的第一阶段。学生明确任务之后,教师还得作出必要的说明。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知识和步骤,这些知识和步骤必须是便于检索和利用的,必须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样,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才能真正展开。

    二、运用现代技术,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充足的必需材料

    除了课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提供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的展示功能、传播功能,让学生进入情境,在丰富的信息刺激下,顺利完成探究活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学中,由于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当今学生对圆明园知之甚少,为他们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良好的具有人文的网络环境,可以使其在图、文、声、像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从而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于是,教师特地为学生建立了圆明园的网页,有“名园概貌”、“名园风光”、“名园收藏”、“名园浩劫”、“名园论坛”等,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文字背景资料、图片资料、录像资料,化抽象为直观,把历史重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充足的必需材料,促使探究结果顺利完成。

    三、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使探究学习更为深入

    通过自主探索,学生对获取的大量信息进行鉴别、处理,对探求的问题有了自己的认识。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进行协作探究,以达到对问题的共识,使探究活动往纵深发展。协作探究是生生、师生、生组、组组之间的互动,学生是协作的主体,教师只是协作的组织者、观察者,可以参与交互,但只是辅导或辅助人员。《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开辟了网上论坛,学生可以以文字输入或耳麦交流的方式展开热烈而大胆的探讨,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寻求答案。由于学生身处网络环境下超文本技术创造的有声有色有形的动态多维立体情境,学生思维十分活跃,大胆设疑,积极求证。如电脑屏幕上一下子出现了许多问题:“热闹的买卖街是什么样子的?真的在做买卖吗?为什么说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为什么侵略者能够在圆明园内胡作非为?”……学生纷纷点击视频资料来满足各种各样好奇的疑问,又将问题解决的答案发送到班级网络上。紧接着,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传输、广播、评价的功能,对探究问题进行反馈交流,让全体学生从中学习到自己没有研究到的学习主题,实现资源的共享。通过交流,探究的问题得到最终的解决。共4页,当前第3页1234

    第二课时,教师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圆明园的毁灭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损失,这一损失能挽回吗?学生通过酝酿,提出重建圆明园的设想。如何重建?新建的圆明园如何整体布局?景物景观如何布局?失窃的珍贵文物在哪里?如何要回?等等。根据学生的兴趣,教师将学生分为三组协作探究。由于学生兴趣高,小组讨论热烈,形成多种设计方案。如第一组同学们的总体布局就设计了三种方案,第二组同学们的景物景观布置新颖别致,还将兵马俑、埃菲尔铁塔等国内外著名景观都搬进了圆明园,第三组同学们在老师制作的网页上找到了许多珍宝的去处,对如何收回珍宝这一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方案。

    好风凭借力,助你上青云。有了教师积极的介入、指导与支持,学生必将在探究性的学习中更快、更好地发展。


    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特等奖|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优秀10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6354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复式楼装修效果图 两层|复式统计表教学反思(优秀5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