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雨巷教案优秀教学设计]《雨巷》教案优秀5篇
  • [雨巷教案优秀教学设计]《雨巷》教案优秀5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3-05-28 19:12:32
  • 移动端:[雨巷教案优秀教学设计]《雨巷》教案优秀5篇
  •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贴心整理的5篇《雨巷》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贴心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雨巷》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品味重点语句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内涵,把握作者感情。

    2.通过自主思考,探讨交流,了解诗人创作风格,品味语言,把握意象,领会表达技巧,领悟作者感情。

    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表达技巧,品味语言,分析意象,体会情感。

    2.难点:理解“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领悟作者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在这个诗歌的王国中有异彩纷呈的各种形式的诗歌,曾有一个诗人写了一首诗叫《雨巷》,就因为他写了这首诗被冠以“雨巷诗人”的称号,大家知道这个诗人是谁吗?——“戴望舒”。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戴望舒一起走进这条《雨巷》。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听名家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

    2.听完朗读有什么样的感受?

    明确:诗人的哀愁与怅惘。

    (三)深入研读

    1.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这些优美的图景主要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的?

    明确:雨巷这首诗描写了江南的梅雨时节,在一个无名小巷之中,矗立着一个彷徨孤独的人,渴望遇到一个像丁香一样的姑娘。但这位姑娘却如梦一般,出现又消失。

    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姑娘、篱墙、我。

    2.这个丁香姑娘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明确:这是一个忧愁迷茫,优雅的、楚楚动人的、惹人爱怜的小家碧玉,像梦一般出现又消失的姑娘。

    3.作者创设的这些意象究竟指什么?(小组讨论)

    明确:

    雨巷:黑暗的社会现实。

    油纸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

    我:孤独者。

    丁香姑娘:我在孤寂中的美好的希望理想。

    篱墙:社会的黑暗困顿的大环境。

    教师小结:所以说这首诗不仅是表达了作者的一种爱情理想也表现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虽然这个过程是痛苦惆怅的。

    (四)拓展延伸

    提问:你们觉得这样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是否真的存在?这个姑娘象征什么?请大家讨论一下。

    明确:

    ①存在,象征诗人心中那美丽心爱的姑娘,年轻人爱情的苦闷和追求。

    ②不存在,大革命失败,1927年4月12日反革命政变发生,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者遭到屠杀,戴望舒也遭到通缉,诗人革命理想幻灭,“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了诗人美好的革命理想。

    同学们自由发挥,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不同见解,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教师引导,跟同学们一起分享自己的感受。

    (五)小结作业

    在优美的画面中,我们走进了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诗人自己在其中孤独地彳亍彷徨。他在孤寂中渴望遇见“丁香一样的”姑娘。然而诗人知道,这美好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她和自己一样充满了愁苦和惆怅,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梦一样。留下来的,只有诗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现实中彷徨!希望通过学习本文,大家都能学会用心品味诗歌,学会诗歌朗读的方法,感受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作业:背诵《雨巷》。

    《雨巷》教案 篇二

    【案例设计】

    高中语文新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教师应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把语文学习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联系起来。设计者以戴望舒《雨巷》为教材,重新认识诗歌阅读欣赏模式的构建。采用“初读、精读、研读”(三读)的方法,把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多种感官参与阅读欣赏,把阅读、理解、体验、表达、延伸、拓展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牢固掌握教材内容,学会诗歌阅读欣赏的方法,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学习过程】

    【走近雨巷】

    1.播放视频:江南雨巷、《雨巷》诗朗诵

    2.诵读课文,留心下边三个问题:

    ①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

    ②诗中写了哪几个“意象”?

    ③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句诗?

    3.讨论明确:

    课文悟读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

    明确:这是一首爱情诗,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知人论世

    戴望舒,现代派诗人。前期的诗轻盈流丽,重象征、意象,追求诗意的朦胧、含蓄。后期的诗,因受抗战激发,诗风变得厚重、刚健,语言也更为洗练纯朴。《雨巷》是[]用象征手法写的一首抒情诗。

    课文悟读诗中写了哪几个“意象”?

    明确:诗中写了油纸伞、我、雨巷、丁香花、丁香姑娘、篱墙等意象。

    课文悟读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句诗?

    明确:我喜欢“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这句诗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写出了丁香姑娘美丽的外貌、高尚的品格,忧愁的心境。“彷徨”写出了诗人在黑暗的现实中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

    明确:“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前后呼应,富有音乐感、节奏美。

    明确:“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背景是黑暗的。

    《雨巷》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分析诗中丰富的意象来把握全诗的意境

    2、体会“丁香姑娘”的象征义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难点、重点

    1、学习象征的用法

    2、体会本诗的象征意义

    (二)教学方式:感悟法、朗读法、启发式、分析法

    (三)课时安排:1课时(45min)

    一、导入

    以图导入,提问:面对这幅图,大家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二、作者介绍

    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复旦的前身)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

    《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三、教学步骤

    (一)听录音,整体感受,体会诗中沉挚的感情。

    生字词:彳亍:chìchù行走的意思

    (二)写作背景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望舒草/序》)

    (三)由意象体验意境

    我们体验到了这首诗的低沉、哀怨和无奈。那么,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了?(意象)诗中究竟出现了哪些意象?

    意象:油纸伞、雨巷、我、丁香、姑娘、太息般的眼光、颓圮的篱墙……

    其中主要意象有三个:

    油纸伞:复古,怀旧,神秘,迷蒙……使全诗充满了一种朦胧美。

    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而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在作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映象。

    丁香:整首诗朦胧、深遂的意境主要来自“丁香”这一意象。诗中的姑娘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那作者为什么要选用丁香来比喻其笔下的姑娘呢?

    明确:丁香形状像结,开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为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李商隐《浣溪沙》: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独自愁。

    李璟《代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意象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术语。“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和感兴,“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是“意”和“象”的统一。在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这些特定的意象,我们称之为“传统意象”或“象征性意象”,也有人称之为“公共意象”。例如,2002年高干中出现了对“折柳”寓意的考查,大家都知道,“折柳”与思乡、送别等有关。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古代的歌曲名称,一名折叠杨柳、杨柳枝,原来为两汉乐府横吹曲辞,六朝诗歌多为伤别怀人之作,在唐代,也有人翻唱新曲。例如,白居易《杨柳枝》“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2002年高考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中“折柳”就是这层含义。另外,汉代送客到霸桥折柳赠别,到唐代,旅人将行送至长亭,往往要折柳以赠别,取其“柳”与“留”同音,以表达“挽留”之意,例如赵嘏的《忆山阳》“折柳城边起暮愁,可怜春色独怀忧”)

    浮云

    浮云一般指漂泊不定的云。在诗词中,浮云往往与远行的游子相联系。例如,李白《送游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把天空漂荡的白云看成是行踪不定、任意东西的游子。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也是典型的例子。另外,浮云还有一层意思,往往比喻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例如,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其中的“浮云”比喻一切邪恶的势力。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中“浮云蔽日”比喻奸臣蒙蔽皇上。

    (四)分析姑娘的象征含义

    1、有人说;本诗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是成功运用象征手法,使诗的意境深邃、丰富,并具有含蓄美。

    2、《雨巷》想象了一个如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个新的形象包含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包含了作者美好理想幻灭的痛苦。

    3、诗人在诗歌中运用的新鲜的现代语言,来描绘这一雨中姑娘倏忽即逝的形象,表现了更多的新时代的气息。

    4、在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重要的一个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意象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形象而服务的。那么诗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什么?

    明确:诗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的一个姑娘,这位姑娘和我有着相似的心境,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也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最终却仍旧彷徨在这雨巷,象征着对美好希望的追求和理想的最终幻灭。诗人把美好生活虚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象梦一样来,又象梦一样地飘逝。

    (五)艺术特色

    1、变幻文法结构,经过巧妙组合,实现由散文到诗的转化。

    此诗中,诗人遵循语音原则,强调语音的节奏和音调,绝妙地切割散文式长句组成了神形兼备的现代诗。以第一节为例

    2、音节特色及其用韵。(叶圣陶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①复沓句式的妙用。以第三节为例“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连贯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再如首尾两节,使整首诗节奏显得整齐和谐;

    ②词的重叠运用。如二、三节间的“彷徨”。音节上灵动、变化而富生命力,形成舒缓悠扬的节奏;

    ③《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诗歌的外在形式是要为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和内容而服务的,不但使用“ang”的韵尾,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的情调很好的的融合起;

    ④排比手法的运用:“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这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以排比的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空蒙的意境;

    ⑤诗歌的用词:别具特色。用了大量很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等无不透露出朦胧感伤的诗情。

    附:课后练习:1、将《雨巷》这首诗改编成一篇散文(或者小说)。

    2、课外拓展:分析戴望舒的另外一首象征诗《秋天的梦》。

    迢遥的牧女的羊铃/摇落了轻的树叶。

    秋天的梦是轻的/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

    于是我的梦静静地来了/但却载着沉重的昔日。

    哦,现在,我有一些寒冷/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

    《雨巷》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在诵读中感悟诗歌意象,把握思想情感。

    2.朗读、背诵全诗,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学习诗歌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

    【导入】

    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跟随日本著名作家青冈卓行披文入里,从独特的视角欣赏到了维纳斯雕像的神韵之美,也学会了如何用审美的眼光去发现、欣赏艺术的美;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审美眼光,走进戴望舒先生朦胧优美的诗境,沐浴诗的光辉,接受诗歌艺术的陶冶吧!

    【教学目标】(多媒体展示)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戴望舒

    1.请一位同学根据预习简要介绍戴望舒,另一位同学予以适当补充

    2.教师精要简评(屏幕显示)

    二、走进“雨巷”—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情调,理清思路,

    1.教师明确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情感。重点字音检测(课件展示)

    2.个性化朗读

    (1)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文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安排两位同学读全诗)

    (2)阅读评议学生讨论交流朗读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3)学生在评议感悟的基础上再次朗读,展示阅读。

    3.播放视频:江南雨巷、《雨巷》诗朗诵

    学生观看视频,听配乐朗诵,整体感知诗歌

    4.交流视听感受,学生结合预习谈谈自己对诗歌的整体感受。

    (1)从诗文中看到了什么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篱墙、“我”、姑娘)

    (2)从诗文朗诵及视频画面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调?(朦胧、忧伤、凄婉动人)

    (3)理清诗文思路[找出体现思路的语词](教师依次逐步屏显下列内容)

    我希望逢着丁香姑娘走近我

    (追求)飘过我身旁

    到了篱墙

    (照应)

    走尽雨巷……

    我希望飘过丁香姑娘

    (继续追求)

    思考讨论诗歌意象虚幻性。问题:诗中的情境意象是以怎样德方式出现的?

    [学生答问]:

    “希望”一词自始至终,表明诗中情境只是作者在迷茫状态下的虚幻追求

    “结着愁怨”,说明作者和丁香姑娘一样,有着忧愁,为理想不得实现而忧愁。

    “悠长、悠长”写出了道路的漫长,“独自”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彷徨”写出了诗人在那个年代的迷惘。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写丁香姑娘外表的美丽,气味的芳香,象征着诗人理想的美好、高洁。

    “走近”“飘过”“到了”“走尽”“消散了”等词语,写丁香姑娘飘然而来,又飘飘而去,象征着理想的缥缈、空虚,由此可知诗人的伤感、迷惘。

    小结:诗歌整体特色象征手法,朦胧、含蓄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4)走出影音,诗文留给了你怎样的情绪?(无尽的徜徉与回味)

    这首诗何以有如此的魅力让我们回味无穷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文共同探讨吧!(学生齐喊学习口号:奇文共赏,领略风光!)

    三、徜徉雨巷品味精读

    1.学生朗读品味诗歌,试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或意象加以赏析交流

    教师明确重点:这首诗的最大的特点是朦胧,整首诗都笼罩在朦胧的意境之中。作者为了能营造成这种朦胧的意境一共采用了6个典型意象。

    道具背景:雨巷、油纸伞、丁香、篱墙(景物)人物形象:我、姑娘

    油纸伞: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暮春时节,在悠长的雨巷,撑出一顶油纸伞,为小巷平添了一份寂寥,凄清氛围,也撑起了一个风雨中独立消魂的形象。

    雨巷:小巷在长长的青石板路上延伸着,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濛濛的细雨,更是充满了朦胧意蕴之美。它悠长寂寥,牵动起行人的无限忧思,形成一种无尽的绵邈之美。

    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一词。在诗人的眼里,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譬如屈原“香草美人式”的比喻一样,诗人为什么要用丁香来修饰姑娘?(她有丁香一样的忧愁,丁香一样的芬芳。)

    明确:(分屏展示)

    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形状象结,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颜色朦胧却不轻佻,芳香宜人。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在古典诗词中,丁香与愁结下了不解之缘。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所以,丁香往往是美丽、高洁和愁怨彷徨的象征。这首《雨巷》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增添了意象的忧郁、空灵之感,与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十分符合。

    篱墙:颓圮衰败,更给人一种哀怨、惆怅的凄凉氛围。

    “我”和姑娘:彷徨寂寥、冷漠惆怅、悄然飘然、凄婉迷茫

    总结:

    诗人选取了一组和谐凄美的意象,贯以表情绪、动作、物态的词,勾画出了全诗迷离飘渺的超然意境,让人回味无穷。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2.涵泳回味,背诵诗文,学生同桌互动

    3.诗文朗诵展示

    四、走出雨巷,回味思考(探究活动)

    1.把握诗歌情感

    作者用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等典型的意象,准确的传达出了“忧伤”这种典型情绪。那为什么戴望舒这么忧伤呢?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明确:

    (1)失恋的痛苦:在爱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恋爱在1927年,他爱恋着同学施蜇存的妹妹,后来恋爱失败了,戴望舒十分痛苦。

    (2)现实的黑暗,使作者充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参考背景)

    2.富有音乐感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请同学们是从诗文的句式结构、修辞、节奏及音韵的方面揣摩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1)《雨巷》的音节特色

    总体节奏舒缓悠扬,妙用复沓句式,节奏整齐和谐,叠词运用富有律动美。

    (2)诗歌的押韵

    《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这样的音质就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濛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调很好地融合起来。这也是音节要舒缓悠扬的原因所在。

    (3)修辞上用排比的手法,增添幽深空濛的意境。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是排比。这几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濛的意境。

    (4)《雨巷》大量很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等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彷徨、芬芳、惆怅这些双声叠韵词本身就代表着音韵和节奏,形成了精巧优美,舒缓涌动而又迷蒙空灵的意境。

    明确:诗歌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五、小结鉴赏诗歌方法

    刚才在徜徉雨巷涵泳其中的过程中,我们已一道完成了对该诗的鉴赏,请同学们回味总结一下我们诗歌鉴赏的过程和方法,明确以后再学习鉴赏诗词歌,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学生探讨后明确: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诗。

    2、理解诗歌,在诵读中感悟作品,体会思想感情。

    3、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鉴赏诗歌

    六、回味文本跟视屏诵读结束语:

    同学们,读着优美的诗文,徜徉于文学的殿堂,你的心里是否在涌起几分感动。是呀,人生是坎坷的,但生活是多彩的,唤起我们对生活的激情吧,只要追求不断,生活的美好便会一直展现,无论坦途还是艰险。

    七、课下作业:

    1.熟练背诵全诗,并能够默写。

    2.学用诗歌的象征手法,选取恰当的意象,试写一首诗歌

    【教学设计】

    (一)教学难点、重点

    1、感悟诗歌意境

    2、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

    (二)教学方式:感悟法、朗读法、启发式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预习要求:结合注释及学案初步理解,熟读课文

    雨巷教案 篇五

    一、内容说明

    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第二课。新课标特别强调语文学习的人文性,在诗歌方面,对学生而言,无疑是对其认知体系以及情感、想象力所进行的一次美的洗礼。我们的教学设计应立足于诗歌的审美和情感这一维度,覆盖到从内容到形式的方方面面。《雨巷》的教学设计也是围绕这个教学主旨,拟探讨以下两个大层面的问题:一是从诗歌的忧郁情怀中去感悟诗人情感个性的几种具体体现,如孤独、幽怨、迷惘和执着的追求等。二是分析诗歌形式的独具匠心,如意象选择的朦胧伤感、意象构成的独特性和语言的形象生动、含蓄蕴藉等特点,最后可以组织学生就诗歌的深层内蕴进行讨论,让学生从内容到形式全方位体会诗歌的美,并学会一些基本的鉴赏方法。

    二、学生情况

    对于贫困地区普通高中的高一学生来说,虽然基础差,但在中国古代诗歌方面,基本上也有一定程度的积累,一些脍炙人口的名篇多半学生还是知道的。他们对中国现代诗歌也并不是一点不知道。部分学生对一些时下流行的美抒情歌曲也有所偏好,这些可以作为《雨巷》教学和激发学习兴趣的的基础。《雨巷》的古典意境美和格式音韵的和谐美,学生在诵读及教师的点拨下应该有一定程度的领会,但对于《雨巷》意象的朦胧隐曲以及深层意蕴的理解,可能会因学生的情感禀赋和语文基础的差异出现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这部分内容在教学设置上应该灵活开放一些,可创设各种情境,利用相关资料进行印证融通,多角度多方位地引导学生置身其间,疏通学生的思维路径。能理解多少是多少。

    三、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诗象征性意象的内涵和虚实相生的意境。

    2、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以及诗歌主题。

    四、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意象领悟意境的现代诗歌鉴赏方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语

    江南多小巷,一条石板街,两排古朴的老屋,显得寂静而幽深。在一个细雨蒙蒙的春日,一位青年独自撑着油纸伞,走在这样的一条小巷,他的心里又会荡起怎样的涟漪,我们又会感知到这青年怎样的情怀呢?让我们随着录音一起走进《雨巷》,走近戴望舒。

    2、品读入境

    (1)教师真情范读

    (2)自由大声朗读。

    (3)有感情地小声读,读完之后纸上写下你听读后的感受。感受:忧伤、惆怅、凄婉、寂寥和朦胧的美。

    (4)你是如何获得这种感受的?

    明确:诗歌内容,具体说是语言。

    3、课件展示:现代诗歌朗读要领

    (1)确定情感基调

    (2)确立语速

    (3)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

    (4)确定诗句的停顿

    (学生揣摩朗读,教师作适当指导)

    4、请学生朗读,教师评点,择取部分进行范读。

    5、研读诗歌,把握意象。

    (1)我们的忧伤、惆怅等感受来自语言,作者并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意象来表现某些情感。说说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特征是什么?(小组交流)

    明确:意象、特征

    雨巷、悠长、寂寥

    油纸伞、古朴

    丁香姑娘、美丽、惆怅、寂寥

    篱墙、颓圮

    (2)这些意象中哪个意象是主意象?共同探讨作者选择丁香姑娘这个意象的作用。

    a、作者为何选择丁香来描写姑娘?

    明确:丁香的特点是高洁、美丽,古人常用丁香来表现愁思(思考和联系二),而本诗开头就定下了这样凄凉、忧伤的基调。b、读完全诗,你认为丁香姑娘存在吗?哪里看出?

    明确:不存在。开头“我希望逢着”,结尾“我希望飘过”,表明丁香姑娘并未出现,她只存在于作者的心中,存在于他的想象中。c、这种并未在诗歌中实际出现的意象我们一般称为虚笔,这种手法称作象征,那么什么是象征呢?

    补充象征主义的知识(略)。

    d、那么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到底是什么呢?(此问题让小组讨论)介绍作者戴望舒:原名朝寀,1905年3月5日出生于杭州大塔儿巷11号,上小学和中学都要走过好几条长巷,少年时期的生活为他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1927年他创作了这首《雨巷》,成为他的成名作,他也因此获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当时他才22岁。丁香”姑娘。诗人化用古典诗词“芭蕉不展丁香结”(李商隐《代赠》)、“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浣溪沙》)中的“丁香”形象。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我们看到,由单纯的丁香结作愁心的借喻,变成了一个含着忧愁的美好形象的化身,这个形象包含了作者对生的美感意识,这正是唯有哀伤可以安慰哀伤,唯有忧愁可以理解忧愁。“丁香”姑娘虽然“象梦一般地”飘过,“凄婉迷茫”,又“在雨的哀曲里”消散了她的芬芳和惆怅,但她的忧愁短暂地安抚了诗人的心灵。

    明确:丁香姑娘的特征是美丽、惆怅、寂寥,与“我”相近,又显

    得虚无缥缈。因此通过她表现了诗人自身孤独寂寞又愁苦,有所追求又迷茫无奈的心境。

    丁香姑娘象征了作者追求的恋人、理想(进步知识分子对前途无望的苦闷之情)、人生(小知识分子青春期的孤独忧郁或多愁善感)。

    6、再读诗歌,领悟意境。

    (1)再读诗歌,尽力读出丁香姑娘的特点,也读出作者的心境。思考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怎样的意境呢?(学生齐读,有愿意单独朗读的更好)

    提示:所谓意境是指一个个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的一种整体境界,它包含了诗歌的整体氛围、作者抒发的情感。

    明确:孤独、寂寥、凄婉、惆怅、朦胧的意境。

    (2)归纳:怎样鉴赏现代诗歌?

    明确:以意象为抓手,分析意象特征,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3)在此基础归纳本诗主题。

    通过丁香姑娘、雨巷、油纸伞等意象的,营造了一种孤独、凄婉而惆怅的意境,抒发了诗人追求理想中的情人而不得的苦闷惆怅之情。(这是一个主题)

    六、总结本课,拓展延伸

    总结:这堂课我们主要通过意象的分析,学习了《雨巷》这首诗。而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请听歌曲《丁香花》,体会一下王磊心中的你又是位怎样的姑娘?

    结束语:据说这首歌的创作就受到了《雨巷》的影响。同时,这首歌的背后还有一个凄美的故事,同学们课外可去查资料了解。

    七、作业

    (1)背诵《雨巷》

    (2)搜集戴望舒其他诗作,以《我看戴望舒》为题写一篇短论,字数400字左右。


    [雨巷教案优秀教学设计]《雨巷》教案优秀5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6381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最后一页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