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圆柱体积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数学圆柱的体积公开课...
  • 圆柱体积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数学圆柱的体积公开课教案优秀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9篇数学圆柱的体积公开课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圆柱的体积》数学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即V=Sh。

    2、复习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6题,并指名板演。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练习三第7题。

    学生思考:要求粮囤所能装的玉米的重量,需先知道什么?然后独立完成。

    2、练习三第5题。

    (1)指导学生变换公式:因为V=Sh,所以h=VS。也可以列方程解答。

    (2)学生选择喜爱的方法解答这道题目。

    3、练习三第8题。

    (1)学生读题后,指名说说对题意的理解:求减少的土方石就是求月亮门所占的空间,而月亮门所占的空间是一个底面直径为2米,高为0.25米的圆柱。

    (2)在充分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练习三第9、10题

    (1)学生独立审题,完成9、10两题。

    (2)评讲第9题:要怎样才能判断出800ml的果汁够倒三杯吗?必须先求出什么?怎么求?(需先求出圆柱形玻璃杯的容积,用公式V=Sh)

    (3)指名说说解答第10题的思路:根据两个圆柱的底面积相等这一条件,先求出其中一个圆柱的底面积。利用这个底面积再求出另一个圆柱的体积。

    三、布置作业

    完成一课三练的相关练习。

    《圆柱的体积》数学教案 篇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用已学的圆柱体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渗透转化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转化、测量和计算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初步建立“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实践,让学生在合作中建立协作精神,并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转化前后的沟通。

    三、教学准备

    每组一个矿泉水瓶(课前统一搜集农夫山泉矿泉水瓶,装有适量清水,水高度分别为6、7、8、9厘米),直尺。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板书:圆柱的体积。

    问:圆柱的体积怎么计算?体积和容积有什么区别?

    2、揭题:这节课,我们要根据这些体积和容积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完整板书:用圆柱的体积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以及体积和容积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为学习新知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二)探索实践,体验转化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每个小组桌子上有一个没有装满水的矿泉水瓶。

    教师:原本这是一瓶装满水的矿泉水,已经喝了一部分,你能根据它来提一个数学问题吗?(随机板书)

    预设1:瓶子还有多少水?(剩下多少水?)

    预设2:喝了多少水?(也就是瓶子的空气部分。)

    预设3:这个瓶子一共能装多少水?(也就是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

    2、你觉得你能轻松解决什么问题?

    (1)预设1:瓶子有多少水?(怎么解决?)

    学生:瓶子里剩下的水呈圆柱状,只要量出这个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就能算出它的体积。

    教师:需要用到什么工具?(直尺)你想利用直尺得到哪些数据?(底面直径、水的高度)

    小结:知道了底面直径和水的高度,要解决这个问题的确轻而易举。请你准备好直尺,或许等会儿有用哦!

    (2)预设2:喝了多少水?

    学生:喝掉部分的形状是不规则,没有办法计算。

    教师:当物体形状不规则时,我们想求出它的体积可以怎么办?

    教师相机引导:能否将空气部分变成一个规则的立体图形呢?

    学生能说出方法更好,不能说出则引导:我们不妨把瓶子倒过来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在瓶子倒置前后,水的体积不变,空气的体积不变,因此,喝了多少水=倒置后空气部分的体积,倒置后空气部分是一个圆柱,要求出它的体积需要哪些数据?(倒置后空气的高度)

    小结:这个方法不错,我们利用水的流动性成功地将不规则的空气部分转化成了一个圆柱体,得到所需数据后能求出它的体积。这样一来,第3个问题还难得到你吗?

    《圆柱的体积》数学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圆柱体积。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教学开始首先出示了一个装了半杯水的烧杯,然后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准备投入水中并让学生观察:会发生什么情况?由这个发现你想到了些什么?

    2、提问:“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吗?”

    (学生互相讨论后汇报,教师设疑)

    二、自主探究

    1、比较大小、探究圆柱的体积与哪些要素有关。

    (1)、先出示了两个大小不等的圆柱体让学生判断哪个体积大?

    (2)、提问:“要比较两个圆柱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想到将圆柱体放进水中,比较哪个水面升得高。

    (3)、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自己比较底等高不等和高等底不等的两组圆柱的体积,并将实验结果填入实验报告1中。(课件出示)

    (4)、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汇报结论:当底等时,圆柱越高体积越大;当高等时,圆柱底面越大体积越大。即圆柱的体积的大小与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

    2、大胆猜想,感知体积公式,确定探究目标。

    (1)、再次设疑:如果要准确的知道哪个圆柱的体积大,大多少,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想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

    (2)、引导学生回忆圆的面积公式和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依据学过的知识,你可以做出怎样的假设?

    (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圆柱平均分成若干小扇形体后应该也能够转化成一个近似长方体;圆柱的体积可能也是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5)、让学生依据假设结论分组测量圆柱c和圆柱d的有关数据,用计算器计算体积,并填入实验报告2中。(课件出示)

    4、确定方法,探究实验,验证体积公式。

    (1)、首先要求学生利用实验工具,自主商讨确定研究方法。

    (2)、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确定了两种验证方案。

    方案一:将圆柱c放入水中,验证圆柱c的体积。

    方案二:将学具中已分成若干分扇形块的圆柱d拆拼成新的形体,计算新形体的体积,验证圆柱d的体积。

    (3)、学生按照自己所设想的方案动手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填入实验报告2中。

    (4)、实验后让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用实验的方法得出的数据与实验前假想计算的数据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5)、学生汇报:实验的结果与猜想的结果基本相同。

    (6)、教师用课件演示将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向学生明确圆柱的体积确实可以像计算长方体体积那样,用底面积乘以高。

    (7)、小结:

    要想求出一个圆柱的体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8)、学生自学第8页例4上面的一段话:用字母表示公式。

    学生反馈自学情况:

    v=sh

    三、巩固发展

    1、课件出示例4,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说说这样列式的依据是什么。

    2、巩固反馈

    3、完成第9页的“试一试”和练一练”中的两道题。

    (“练一练”只列式,不计算)

    集体订正,说一说圆柱体的体积还可以怎样算?

    4、一个圆柱形水杯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是15厘米,已知水杯中水的体积是整个水杯体积的2/3,计算水杯中水的体积?

    5、拓展练习

    (1)、一个长方形的纸片长是6分米,宽4分米。用它分别围成两个圆柱体,a是用4分米做底高6分米,b是用6分米做底高是4分米它们的体积大小一样吗?请你计算说明理由。(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一个底面直径是20厘米的圆柱形容器里,放进一个不规则的铸铁零件后,容器里的水面升高4厘米,求这铸铁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四、全课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操作法、推理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生答:长方体和正方体。

    它们的体积是怎么求的?

    长方体:长×宽×高,正方体:棱长×棱长×棱长。

    二、教学例4。

    1、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

    它们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吗?为什么?

    生答:体积=底面积×高,所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相等。

    2、出示圆柱。

    猜一猜,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吗?

    生猜测:相等。

    究竟如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柱的体积。

    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问:刚才只是你们的猜测,你准备怎么验证?依据是什么?(4人小组讨论)

    生:准备把圆柱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求它的体积。

    依据是圆可以转化成长方形计算面积。

    3、出示课件。

    回顾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4、回顾了圆的面积公式推导,你有什么启发?

    生答: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计算体积。

    5、动手操作。

    请2位同学上台用教具来演示,边演示边讲解。

    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开后把它拼成一个近似地长方体。

    多请几组同学上台讲解,完善语言。

    提问:为什么用“近似”这个词?

    6、教师演示课件。

    把圆柱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7、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64份……切开后拼成的物体会有什么变化?

    生答:拼成的物体越来越接近长方体。

    追问:为什么?

    生答: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弧就越短,拼起来的长方体的长就越近似于一条线段,这样整个形体就越近似于长方体。

    8、刚才我们通过动手操作,把圆柱切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师:拼成的长方体和原来的圆柱有什么联系?请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出示讨论题。

    1、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是相等的?

    2、拼成的长方体的高与原来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是相等的?

    3、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板书:

    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体积=底面积×高

    9、根据上面的实验和讨论,想一想,可以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生答:把圆柱切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拼成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因为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体积=底面积×高。

    10、用字母如何表示。

    11、出示例4。

    现在你知道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相等了吗?

    为什么?

    生答:体积相等,都是用底面积×高。

    V=sh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练习七第一题。

    学生直接把答案填写在表中。

    提问:你是根据什么填写的?

    2、练一练。

    这两题,你打算怎么计算?

    生答:不知道底面积,要先算出底面积,再乘高。

    3.14×2×5 = 62.8(平方厘米)

    3.14×(6÷2)×8 = 226.08(平方厘米)

    3、一个圆柱形状的粮囤,从里面量得底面周长是12.56米,高是2米。它的容积是多少立方米?

    问:这道题和前面做的有什么不同?怎么计算?

    生答:这是求容积的。所以数据是从里面量的。

    4、练习七第2题。

    观察下面的3个杯子,你能看出哪个杯子的饮料多?

    请学生猜一猜。

    请学生列出三道算式。

    (1)3.14×(8÷2)×4

    (2)3.14×(6÷2)×7

    (3)3.14×(5÷2)×10

    问:你能不求出结果直接比较出大小吗?

    生答:第一个杯子的饮料多。

    5、练习七第三题。

    学生独立解答。

    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

    3.14×3×5×1= 141.3(千克)

    141.3千克<150千克

    答:这个保温茶桶不能盛150千克水。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圆柱的体积》数学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了解圆柱体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2、经历探索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进一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会求圆柱的体积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用具:

    圆柱体积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述回顾,导入新课

    以2人小组回顾下列内容:(要求1题组员给组长说,组长补充。2题同桌互说。说完后坐好。)

    1、说一说:(1)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如何用字母表示?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用字母表示()

    2、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只说出解题思路,不计算。)

    (1)r=1厘米;(2)d=4分米;(3)C=6.28米。

    (二)揭示课题

    你想知道课本第8页左上方“柱子的体积”吗?你想知道“一个圆柱形杯子能装多少水”吗?今天就来学习“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

    二、设问导读

    请仔细阅读课本第8-9页的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一)以小组合作完成1、2题。

    1、猜一猜,圆柱的体积可能等于()×()

    2、我们在学习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指出: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圆柱的底面也可以像上面说的那样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通过切、拼的方法,把圆柱转化为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如课本第8页右下图所示)。(用自己手中的学具进行切、拼)观察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之间的关系

    (1)圆柱的底面积变成了长方体的()。

    (2)圆柱的高变成了长方体的()。

    (3)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后,体积没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所以圆柱的体积=()×()。如果用字母V代表圆柱的体积,S代表底面积,h代表高,那么圆柱的体积公式可用字母表示为()

    [汇报交流,教师用教具演示讲解2题]

    (二)独立完成3、4题。

    3、如果已知课本第8页左上方柱子的底面半径为0.4米,高5米,怎样计算柱子的体积?

    先求底面积,列式计算()

    再求体积,列式计算()

    综合算式()

    4、要想知道“一个圆柱形杯子能装多少水?”可以用杯子的“()×()”(杯子厚度忽略不计)

    【要求:完成之后以小组互查,有争议之处四人大组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做题情况挑选一些小组进行汇报、交流,并对小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三、自我检测

    1、课本9页试一试

    2、课本9页练一练1题(只列式,不计算)

    【要求:完成后小组互查,教师评价】

    四、巩固练习

    课本练一练的2、3、4题

    【要求:组长先给组员讲解题思路,然后小组内共同完成】

    教师进行错例分析。

    五、拓展练习

    1、课本练一练的5题

    2、有一条围粮的席子,长6.28米,宽2.5米,把它围成一个筒状的粮食囤,怎样围盛的粮食多?最多能盛多少立方米的粮食?

    【要求:先组内讨论确定解题思路,再完成】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这节我们利用转化的方法,把圆柱转化为长方体来推导其体积公式,切记用“底面积×高”来求圆柱的体积。

    2、作业:课本练一练6题

    《圆柱的体积》数学教学设计 篇六

    【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包括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利用公式直接计算圆柱的体积,利用公式求:圆柱形物体的容积。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作铺垫,采用迁移法,引导学生将圆柱体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再通过观察、比较找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可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内容】:

    p19-20页的内容和例题,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册总课时:1—2课时

    一、复习

    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长方体的体积=长x宽x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x高”,即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x高)

    2、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你会计算下面那些图形的体积?

    3、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怎么求。

    4、复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和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新课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2块,把它们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课件演示)

    (2)由于我们分的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课件演示将圆柱细分,拼成一个长方体)

    (1)拼成近似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的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相等)

    (2)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相等)

    (3)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高与原来的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相等)

    (3)通过观察,使学生明确:

    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x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

    v=sh

    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

    v=sh

    2、课堂练习。

    (1)出示做一做: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75平方厘米,长9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指名学生分别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

    ③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要先统一计量单位)

    (3)让学生解答和板算,最后师生共同完成、

    解:v=sh

    =75x90

    =675(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675立方厘米。

    3、引导思考。

    如果已知圆柱底面半径r和高h,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v=πrh)

    4、作业。

    《圆柱的体积》数学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探究推理能力,渗透“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学准点:

    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圆柱的体积演示教具、多媒体课件、圆柱实物2个(一个为橡皮泥)、水槽、水。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1、课始师首先出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说说怎样求它们的体积,接着师往正方体容器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然后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准备投入水中并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由这个发现你想到了些什么?

    2、提问:“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吗?”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学习新知

    (一)设疑

    1、从刚才的实验中你有办法得到这个圆柱学具的体积吗?

    2、再出示一个用橡皮泥捏成的圆柱体模型,你又能用什么好办法求出它的体积?

    3、如果要求大厅内圆柱的体积,或压路机前轮的体积,还能用刚才的方法吗?(生摇头)

    师:看来,我们刚才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要是能像求长方体或正方体那样,有一个通用的公式

    (二)猜想

    1、猜想一下圆柱的体积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理由是什么?

    2、大家再来大胆猜测一个,圆柱的体积公式可能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三)验证

    1、为了证实刚才的猜想,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怎样进行这个实验呢?结合我们以往学习几何图形的经验,说说自己的想法。(用转化的方法,根据学生叙述课件演示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2、圆柱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呢?它又是怎么转化成这种图形的?(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3、指名两位学生上台用圆柱体积教具进行操作,把圆柱体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

    4、根据学生操作,师再次课件演示圆柱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并引导学生分析当分的份数越多时,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体。

    5、通过上面的观察小组讨论:

    (1) 圆柱体通过切拼后,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 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体的哪部分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3) 长方体的高与原来圆柱体的哪部分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4) 你认为圆柱的体积可以怎样计算?

    (生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讲述适时板书。)

    小结: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后,形状变了,体积不变,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等于圆柱的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高,所以圆柱体积也等于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是V=Sh。

    6、同桌相互说说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7、完成“做一做 ”:一根圆形木料,底面积为75cm2,长是90cm。它的体积是多少?(生练习展示并评价)

    8、求圆柱体积要具备什么条件?

    9、思考:如果只知道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你有办法求出圆柱的体积吗?如果是底面直径和高,或是底面周长和高呢?(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可以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圆柱的底面积,再求圆柱的体积。

    10、出示课前的圆柱,说一说现在你可以用什么办法求出这个圆柱的体积?(测不同数据计算)

    11、练一练:列式计算求下列各圆柱体的体积。

    (1)底面半径2cm,高5cm。

    (2)底面直径6dm,高1m。

    (3)底面周长6.28m,高4m。

    三、练习巩固拓展提升

    1、判断正误:

    (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长方体体积相等。………………()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10cm2,高是5m,它的体积是10×5=50cm3。。.。.。()

    (3)圆柱的底面积越大,它的体积就越大。。.。.。.。.。.。.( )

    (4)一个圆柱的体积是80cm3,底面积是20cm2,它的高是4cm。。.。.。.( )

    2、这是我们学校种榕树的一个花坛,测得花坛内直径是4m,花坛内填土高度是0.5m,算一算这个花坛内一共填土多少立方米?

    3、学习很愉快,我们来庆祝一下:在一个棱长为20厘米正方体纸盒中,放一个最大的圆柱体蛋糕,系上180厘米长的丝带(打结部分忽略不计),那么这个蛋糕的体积到底是多少呢?

    四、全课总结自我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

    《圆柱的体积》数学教案 篇八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圆柱的特征,掌握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问题情境,点燃探索激情。

    基于“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一理念,教学过程中通过呈现身边圆柱的体积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学习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必要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觉的需求。

    2.注重直观教学,引导合作迁移。

    数学理论的表述往往是抽象的,它影响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而引导学生从观察和分析有关具体实物入手,就比较容易理解概念的本质特征。所以,教学中不但设计了通过排水法理解圆柱体积的实验,而且还借助教具演示、课件演示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到知识的由来。

    3.渗透数学思想,发展数学思考。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有效地进行转化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在体会运用转化思想可以化难为易、化复杂为简单、化生疏为熟悉等作用的同时,参与数学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圆柱形实物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操作感知体积的意义。

    通过出示一个装了半杯水的烧杯,引导学生猜测:在烧杯中投入一个圆柱形物体,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水面升高或者水会溢出来)

    师: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发生?

    预设

    生1:圆柱占有一定的空间。

    生2:圆柱占据了原来水占有的空间。

    生3:圆柱是立体图形,它具有一定的体积。

    2.讨论、概括圆柱的体积的意义。

    师:你认为什么是圆柱的体积?

    (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圆柱的体积)

    3.引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在猜测、观察、讨论中加深对抽象的“体积”概念的理解,自主概括出圆柱的体积的意义,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自主探究

    1.探究影响圆柱的体积大小的相关因素。

    (1)课件出示两个大小不等的圆柱。

    师:哪个圆柱的体积比较大?为什么?

    预设

    生1:左面的圆柱的体积比较大,因为它高一些。

    生2:右面的圆柱的体积比较大,因为它粗一些。

    生3:不好比较。因为左面的圆柱虽然高,但比较细;右面的圆柱虽然粗,但比较矮。

    (2)讨论、概括。

    师:圆柱的体积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圆柱的体积的大小与圆柱的高及圆柱的底面积的大小有关)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篇九

    《圆柱的体积》是青岛版标准实验数学课本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中信息窗3的内容,它包括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作铺垫,采用迁移法,引导学生将圆柱体转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再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来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最后部分,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在此之前,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几何知识与数学方法,部分学生思维活跃,数学成绩较好,加上“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的学习,辅以多媒体的教学,学生应该容易完成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为今后学习复杂的形体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矗

    [教学目的]

    1、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理解其推导过程。

    2、会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或容积。

    3、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借助远程教育的课件资源演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设计理念及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即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潜能得以开发,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这节课的教学将通过对圆柱体积知识的探究,重点培养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和方法。为了把“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了课堂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中将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操作来找出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充分运用了远程教育资源中动画、声音、视频文件,并进行了有效地整合。本节课将使用以下策略:

    1、利用迁移规律引入新课,借助远程资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2、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练习多样化,层次化。

    4、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成相应的技能,从而提高灵活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柱体体积演示器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实现迁移。

    1、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与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2、计算圆的面积。

    A.半径5厘米

    B.直径6分米

    二、指名说说自己想法。

    教师引入: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何将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1、交流猜测谈话:通过刚才的回顾,你们能想办法将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求体积吗?怎样转化呢?

    2、生讨论,交流。

    三、验证。

    教师演示:

    (1)屏幕上呈现一个圆柱体变为一个长方体(圆柱与长方体等底等高)的动画。提问:变化过程中,圆柱的什么变了(截面)?什么没有变(高、体积)?

    (2)将圆柱的底面、长方体的底面闪烁后移出来。提问:你学过将圆变成长方形吗?

    (3)再次出示圆柱形物体,动画演示圆柱拼成近似长方体。让学生取出圆柱体学具拼成近似长方体。

    四、探索圆柱与所拼成的近似长方体之间的关系。

    1、学生动手进行实验。请每个小组拿出学具,并研究转化后的长方体和原来圆柱体积、底面积、高之间的关系。

    2、学生利用学具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操作有困难的学生),思考并讨论。

    3、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①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的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 ②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的底面积有何关系? ③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高与原来的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

    4、学生汇报交流。

    五、分析关系,总结公式引导学生发现并说出:

    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后,虽然形状变了,但是长方体的体积和原来圆柱的体积相等,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 总结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六、拓展训练。

    一个圆柱形量桶,底面半径是5厘米,把一块铁块从这个量桶里取出后,水面下降3厘米,这块铁块的体积是多少?

    七、课堂总结。

    [附:板书设计]圆柱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教学反思]

    1、这节课是通过观察、猜想、操作验证、巩固、应用这几个环节来完成的。学生在最佳的情景中通过实践、探索、发现,得到了“活”的知识,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2、操作验证是本节课的关键,为体现活动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索”的特点,我从问题入手,组织学生围绕观察猜想后展开验证性的操作活动。学生以活动小组为单位,思维活跃,积极探索,学习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3、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化解难点,提高课堂效果;注重习题多样化、层次化,拓展学生思维。

    一、情景引入

    1、举起圆柱形水杯。

    (1)同学们请看,这是一个什么形状的被杯子?关于圆柱的知识你都知道哪些?生充分交流。

    很好,关于圆柱你还想知道什么啊?

    体积是吗?

    (2)如果,老师在杯子里面装满水(用水瓶在杯子里倒水,提起学生兴趣),你能知道这些水的体积是多少吗?

    生充分交流

    (3)讨论后汇报: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量出数据后再计算(求水的体积了)。评价:这个方法真好,把它转化为求长方体的体积来求水的体积。量筒学生能说出来就说,不能就直接过去。

    (那么现在我想知道杯子的体积,,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学生交流测量不规则物体。

    同学们,是不是所有的圆柱都能用刚才的办法求出体积呢?(出示课件压路机柱子)。如果要求压路机圆柱形前轮的体积,或是求圆柱形柱子的体积,还能用刚才那样的方法吗?

    这就需要我们探究出一种适合所有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圆柱的体积(出示课题: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新课教学:

    (1)学生猜想环节

    师:大家猜想圆柱体体积和什么有关?学生交流。说出为什么?自己比划着说,也可以用事物演示,比较高和底)

    同学们的思想都很活跃,那么现在你们想采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圆柱体体积? (万一没有会的,就要引:我们过去学习图形的时候,都是通过哪些方法研究学习。转化。)

    让我们在一起回顾一下圆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演示圆形的推导过程)

    我们能把一个圆采用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方法,把圆转化为长方形,从而推导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板书。转化圆转化为长方形。

    (2)学生探究环节

    现在能否采用类似的方法,将圆柱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求它的体积呢?来求出它的体积。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在组内交流一下。让学生说出怎么样切割。

    谁能说说该怎么分,拿出萝卜,这就是一个圆柱,你想怎么分?亮出刀,来吧,请动手。

    教具演示,一共是16份,让我们闭着眼睛想象一下32,,64份是什么样?(渗透极限思想,得板书出极限)抬头看大屏幕,看看你们想的和老师分的一样吗?

    课件演示拼、组的过程,同时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份),放到64份时,问学生,看到这里,你发现了什么?: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

    那么现在你能探究出圆柱的体积公式了吗?请拿出书包里的学具,同桌两人一组,共同探究,看看哪组同学最善于观察也最会配合。

    让学生说,结论都是学生说出来的,老师不要多话。

    学生研究,上来交流,自由选择用教具还是大屏幕。

    出示课件,最后总结,刚才,我们通过将圆柱转化长方体(板书):,推导出了圆柱的体积公式:板书能用字母表示出来吗?v=sh

    简直太棒了,现在让我来考考大家把,看看你们能不能学以致用。

    三、练习巩固

    (1)口答

    (2)分层练习,采用星级分等,让学生自由选择1到3题。星级越高,难度越大。

    (3)知道体积求高的练习,设计到单位的转换。

    (4)开放性题目,自己动手求一个杯子(圆柱)的体积。

    教学反思:

    这次送课下乡的经历,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这期间的备课、上课、听评课,让我对数学教学的一些方法性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且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了更明确的了解,利于今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

    先来说一说我通过这次送课下乡,对数学教学的一些方法性认识。首先就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我的课堂上体现的应该是比较多的,但是通过丛老师和夏主任等老师的评课,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现在的课堂更加需要的事“生生互动”。要给学生更多的话语权和自由度。这节课,其实我也尝试了让学生之间去交流,比如说各种小组合作,同桌合作,还有学生回答问题遇到困难的时候自己找其他同学帮助等方式,但是感觉还是停留在表层,没有深入进去。这点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引以为戒。

    “个教育”的初步尝试。在课堂上,如何体现个教育。决定不单单是出示几个简单的分层练习,更重要的事要有对知识点的分层,对全体学生具体学习情况的一种把握。个教育,更要求老师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因班而异。本节课,在探究圆柱体积公式的时候,我当时让学生讨论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底面积乘高,一种是底面周长一半乘高乘半径。这样一讲,反而起到了时而其反的效果,本来学生挺明白的了,一讲,反而有学生糊涂了,这是因为桥头整体学生水平还不是太高,造成的问题。

    下面我具体谈谈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一些反思:

    圆柱的体积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在有了圆柱、圆和长方体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我比较注意以下几点:

    一、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利用转化的方法,通过想象、实际操作,从经历和体验中思考,让学生自己探究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二、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解决问题,体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三、设计练习的时候注重多层次问题,以及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将练习的选择权利放手给学生,特别是星级题目的方式,让学生感到很新奇,激发了学生挑战难题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热情。

    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发展。所以我整堂课的设计都是用一个一个的问题串起来的,特别是导课的时候用一次一次的质疑,将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营造出一种学生想要迫切探究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氛围。这些都是我这节课的一些比较成功的地方。当然这节课也留下了很多的遗憾:首先就是以往上课语言表达的问题再次被点了出来,这次虽然较以往说话语速过慢变成了较快了,可是还是没有什么高低起落调,所以让听课的学生和老师都感觉缺少激情,这个问题应该尽快解决。再就是,课堂上,对学生的放手不够,学生的自主权还是欠缺的,新的理念告诉我们,学生已不是课堂教学中的听众、观众、知识的接受者,而需要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问题者、自主者、合作者,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着重增加学生的自主权,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遇到困难先求助同学。老师一引导为主,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敢于给学生广阔的空间,本节课,在引导学生猜想解决圆柱体积问题的时候,我先给学生复习了圆转化为长方形的过程,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如果能把这个环节改为温馨提示性质的小提醒,效果就会截然不同了。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要抓住每一次这样的机会,去积极认真的准备课,全身投入的上课,还要深刻,认真的反思,在不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对症下药。


    圆柱体积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数学圆柱的体积公开课教案优秀9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6783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下册:《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优秀4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