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小学语文项链优秀教学设计]项链的教学设计【优秀...
  • [小学语文项链优秀教学设计]项链的教学设计【优秀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贴心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4篇项链的教学设计,如果能帮助到您,贴心将不胜荣幸。

    《项链》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掌握莫泊桑的相关知识,了解小说写作背景;

    2、理清故事线索和情节;

    3、探究改变人物命运的原因和人物命运蕴含的哲理性;

    4、全面评价玛蒂尔德,探讨人物命运与性格的关系;

    5、拓展学生的思维,从小说中吸取教训;

    教学重难点

    1、全面评价玛蒂尔德,探讨人物命运与性格的关系;

    2、探究改变人物命运的原因和人物命运蕴含的哲理性

    一、导入

    今天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莫泊桑的小说—《项链》

    1、莫泊桑及其作品的简要介绍(简要的介绍《羊脂球》《俊友》,引起学生阅读兴趣)

    2、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他的《项链》,其实一看题目我们就知道这篇小说所有的情节都是围绕?什么展开的?(学生应该能回答到是“项链”)

    二、复述故事情节,理清小说情节结构,了解人物命运的变化

    1、复习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

    2、看图说情节:《项链》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围绕“项链”分成四大部分,请同学们看到多媒体屏幕上四幅玛蒂尔德的插图,同学们回忆故事情节,我想请四位同学来简要概括它们的主要内容(给学生2分钟的准备时间,不需要讨论,学生独立思考回忆)板书:

    借 还

    项链

    丢 识

    教师总结:生活和玛蒂尔德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就在她的幸福达到顶点时,项链丢了;花了十年光阴还了项链,生活又和她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项链是假的,真可谓是“一夜风流,十年艰辛”,那么是什么造成了玛蒂尔德的命运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呢?

    三、了解人物的形象,分析人物悲剧原因

    1、全面分析人物形象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玛蒂尔德的身上肯定有其闪光之处,所以她丢了一串假项链而付出了十年艰辛的代价,从小康之家坠入困顿,才能说是一个悲剧

    提问1:那么我们先来看看玛蒂尔德身上闪光之处,同学们能不能从小说中看出来?

    诚实守信、自尊自强、吃苦耐劳(板书)

    提问2:这样一个灵魂深处还是具备优秀品质的女子为什么以悲剧收场?

    因为虚荣心作祟,是因为爱慕虚荣的性格导致了她这样的命运,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的“性格决定命运”板书:爱慕虚荣

    2、初步分析人物悲剧原因

    小组合作讨论:文章哪些地方体现了玛蒂尔德的虚荣心?作者是怎样刻画她的虚荣心的?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虚荣的行为表现,说说玛蒂尔德的遭遇给了你什么启示?(前后四人一组,讨论时间3分钟,讨论完后小组派代表回答)(教师提示可以按情节发展顺序来)

    (1)序幕部分(借项链前的描写)

    (可以划出描写马蒂尔德心理的词语)

    她梦想着追求豪华生活,渴望进入上流社会,而且她觉得凭自己的美貌理应过这种生活;然而现实却是冰冷的、寒酸的,“没有漂亮的服装,没有珠宝,什么也没有”她的梦想与现实之间有着尖锐矛盾,可谓“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正如文中所说“这些东西,在别的跟她一样地位的妇人,也许不会挂在心上,然而她却因此痛苦,因此伤心”这种对不切实际的物质与精神追求的执迷,正可看出她的虚荣

    (2)“借项链”部分

    “犹豫不决”、“不断问”——没有见到项链时的不安;

    “心跳”、“发抖”、“出神”——发现钻石项链时的激动、神往

    “迟疑”、“焦虑”——担心对方拒绝时的犹豫不安;

    “跳”、“接”、“亲”、“跑”——得到允许后的兴奋

    作者通过一系列神态、动作描写刻画她在借项链时的几个心理变化,淋漓尽致地揭示她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精神世界

    (3)“失项链”部分

    舞会上的四个“陶醉” (心理描写)

    长期以来的梦想得到实现,这种欣喜若狂、忘乎所以正反映了她极度膨胀的虚荣心

    (4)“赔项链”部分

    提问:十年的艰辛有没有让她彻底清醒过来?

    第104自然段的心理描写说明她没有改悔,可见其虚荣心是如何深入骨髓、根深蒂固

    (课文中还有很多地方多体现了玛蒂尔德的虚荣心)

    教师小结:虚荣心是指以虚假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自尊的心理状态虚荣心是人类一种普通的心理状态 “死要面子活受罪”,这是句传统老话,却充分表现了虚荣心常常使人做出没有理智的不成熟的行为虚荣心是最害人的,要想让自己活得快乐、轻松,必须从心里认清它的实质,努力摆脱和远离它,脚踏实地的为理想而奋斗

    3、深入分析悲剧原因

    然而,面对这跌宕波折的命运曲线,面对这十年青春换来的砖石项链我们能否把玛蒂尔德十年的遭遇简单地归结于她的虚荣心呢,她其实也是一个有很多优点的姑娘,那么玛蒂尔德悲剧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在这里我想补充莫泊桑创作项链的背景

    (1)教师补充莫泊桑写作背景(多媒体展示)

    在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资本主义恶性发展,大资产阶级当权,对人民巧取豪夺,政府中贪风盛行,社会上道德沦丧,资产阶级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和惟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追求享乐追求虚荣,成为一种恶劣的社会风气这种社会风气在小资产阶级当中同样盛行由于这个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地位极不稳定,他们总想摆脱这种处境,跻身于上流行列但是,只有少数人获得成功,而大多数在资本主义的竞争中落入更悲惨的遭遇然而,在当时,羡慕上流社会,追求虚荣,已经成为这一阶层人们的普遍心理特征之一莫泊桑写了不少作品讽刺揭露小资的庸俗、势利和虚荣《项链》就是其中精品之一,玛蒂尔德就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

    (2)讨论:其实在我们课文中也有这种社会风气的,体现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这种虚荣浮华的社会风气?(同桌之间讨论)(3分钟)

    ①“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惟一的资格”

    ②其他人物也爱慕虚荣

    路瓦栽先生:她之所以花很大力气弄到那张请柬并且为此“得意扬扬”,是因为晚会的请柬“大家都希望得到,可是很难得到;一向很少发给职员”,并且“这是一个好机会”,“在那儿可以看见所有官员”他的醉心名利、爱慕虚荣是显而易见的

    ③佛莱思节夫人:她之所以去珠宝店买漂亮的青缎盒子来装假项链,又不告诉玛蒂尔德项链是假的,是为了使这挂至多只值五百法郎的假项链看起来像钻石项链,又用这挂假项链来显示富有、抬高身价她同样爱慕虚荣

    师:个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都是特定社会环境下的产物当时的法国社会崇尚的就是这么一种虚荣浮华的风气,生活于其中的玛蒂尔德又怎能不受其影响呢?

    (3)现在咱们在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玛蒂尔德的悲剧根源到底是什么?时代的悲剧(板书)

    (4)小结:

    造成玛蒂尔德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内因来说,她所追求的目标是刹那间的虚幻,这不切实际的目标注定了她的悲剧命运;她性格中的虚荣和享乐,也是她的悲剧命运的根源从外因来说当时社会虚荣浮华的风气,是造成她的悲剧命运的重要原因,如果说丢项链是偶然的,那么她的悲剧就是必然的但我们,更多地要吸取她性格缺陷和目标虚幻对人生影响的教训,为我们的青春提供丰厚的精神基础

    四、拓展延伸——思考(作业)

    “如果她没有丢项链,今天又该是什么样子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生活是多么的奇怪,多么的变幻无常啊!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可以把你断送,也可以把你拯救出来!”是啊,假如玛蒂尔德没有丢掉项链今天她会是什么样子呢?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事例吗?同学们可以深入的想想。

    【教学总结】

    一、巧抓叠词

    叠音词是重复同一个音节所构造的词,具有形象性、确切性和音乐性的特点。《项链》一课,运用到叠音词:“蓝蓝的、黄黄的、小小的”,这三个叠音词使大海、沙滩、海螺和贝壳的特征更加形象,表达的意思也更加确切。这样表达,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另外,还表达了作者对大海、沙滩、海螺和贝壳那种喜爱之情。之前在《四季》一课进行过练习,本节课只是进行练习巩固一下,检测学生对叠词掌握情况。

    二、巧学“的”字用法

    《项链》一课课后题第二题就是让学生学会“的”字用法。从“金黄的、雪白的、快活的”这三个词语中让学生谈发现,引出“的”字用法,以此扩展“地、得”的用法,只是渗透不做深入讲解。让学生在练习中明白“的”后面搭配的词语是事物,即名词,他们在修饰事物的颜色、特点、样子等特征。

    三、巧用“又……又……”

    《项链》一课在第一自然段出现了“又宽又远”、“又长又软”这两个词语,这个语言训练点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增加孩子们的词汇量,能正确运用词语,由此我进行了训练,孩子们积极踊跃,“又大又圆、又细又长…。.”正在我们说的很开心的时候,一个孩子说出了“又大又小”这个词,其他孩子也没有质疑,认为是正确的,我说:“你在哪里见过又大又小的东西?”孩子们搜肠刮肚,也没有找到,他们明白了没有这样的事物,这样的词语也是不存在的。为了巩固,引导学生发现教室里的事物,“教室里有又细又长的什么?”“教室里还有又……又……的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快活地说着自己的答案。通过这样的环节,对“又……又……”这一结构的词语,学生不仅已经会准确填写,而且还在不经意间学会了运用。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我们要用足教材,深挖文本中的语言训练点,落实到位,让学生做到一课一得,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更有实效,才能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来。

    《项链》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大海的美丽,体会孩子们的快乐。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大海的美丽,体会孩子们的快乐。

    课时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大海图片、视频。

    说说你的感受

    这节刘枫们就去海边看一看,领略一下大海的美丽。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主识字

    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小组内解决字音。

    2、师出示生字,检查学生自主识字的效果。

    3、把生字还原到课文中,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

    1、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学生一边听,一边画下自己喜欢的句子。

    2、根据学生的朗读出示句子,师生共同解读。

    (1)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雪白雪白的浪花,哗哗地笑着,涌向沙滩,悄悄撒下小小的海螺和贝壳。

    A、指导书写“白”,“又”两个字。

    B、注意三个表示颜色的词:蓝蓝的黄黄的雪白雪白的

    (2)小娃娃嘻嘻地笑着,迎上去,捡起小小的海螺和贝壳,穿成彩色的项链,挂在胸前。

    A、指导书写:的、和。

    B、找出表示小娃娃动作的词:笑、迎、捡、穿、挂

    C、模仿一下这些动作

    D、体会一下,小娃娃此时的心情怎么样?

    (3)快活的脚印落在沙滩上,穿成金色的项链,挂在大海胸前。

    大海的项链是用什么做成的?美吗?好好读一读这一句话吧!

    3、小结:

    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仿佛也来到了海边。感受到了小娃娃们的快乐!

    四、课下任务

    课下,请大家继续读课文,注意,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项链

    白的又和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海的美丽,体会孩子们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吗?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

    1、读词语。

    2、读课文。

    3、小娃娃的项链是用什么做和,大海的项链又是用什么做的?

    二、指导朗读

    1、听录音,一边听一边纠正自己的读音,同时注意模仿体会。

    2、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一想每个句子应该怎么读才能读出自己心理的感觉。

    3、小小朗诵家。自千奋勇,把课文读给同学和老师听一听。

    4、师相机指导朗读。

    三、感悟、积累

    1、学完课文,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课文中哪些词语和句子让你感受到了大海的美丽和小娃娃的快乐?把它们画下来,读一坊,并记住。

    3、仿写词语。

    四、拓展延伸

    搜集关于大海的歌曲,来学一学,唱一唱。

    板书设计:

    项链

    美丽的大海

    快乐的娃娃

    《项链》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会认“蓝”“又”“笑”等11个生字,会写“白”“的”“和”等4个生字。

    2、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能够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能够按笔顺准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一些很好玩的地方?河边呀,公园里呀,森林里呀……你能给大家描述一下最让你难忘的地方吗?(学生自由举手回答)

    2、师:你们知道大海是什么样子吗?有一个小朋友啊,他去过海边。他说那里可好玩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课文生字词,多读几遍。不会读的借助拼音或向老师请教。

    2、读一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不明白的地方用横线画下来,向老师请教。

    三、动动脑筋,学习生字

    1、老师随机课件出示课文生字(去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

    2、认读这些生字,并给这些生字找朋友。(进行口头扩词练习。)

    3、巧识字形,妙趣横生。

    (1)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2)四人小组讨论识记方法。(鼓励学生结合字形和字义巧识巧记。)

    (3)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如何记住的,汇报交流识记方法。

    4、书写生字。(引导观察生字书写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指导难写的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以“找苹果”的游戏导入,让学生认读生字,进行复习。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2、师:同学们,读完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

    3、指导学生画出文中的重点词语,并出示配图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板书: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浪花(雪白雪白哗哗地笑)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让学生自由举手(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2、师出示问题:小娃娃挂在胸前的彩色项链是用什么穿成的?(海螺和贝壳)这些小小的海螺和贝壳是从哪儿来的呢?(浪花冲到沙滩上的)

    3、再读课文,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小娃娃快活的脚印)是谁给它穿的?(小娃娃)

    4、课文为什么以“项链”为题?(板书)

    预设:

    ①因为小娃娃的胸前挂着用海螺和贝壳穿成的彩色项链。

    ②因为大海的胸前挂着小娃娃快活的脚印穿成的金色项链。

    5、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项链》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小说精巧的构思

    难点: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是谁?

    明确:他们是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他们的短篇小说不仅数量众多,文学价值更是不容忽视,因而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莫泊桑的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项链》(板书课题),亲身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先让学生复述课文情节(课前已布置过自读)。为下面的讨论作好知识准备。

    第一课时。

    通过赏析主人公玛蒂尔德其人,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理性思考。

    请同学们来进行玛蒂尔德其人谈

    领会的途径是作品的语言(切忌脱离语言架空分析)。着重从两种描写入手,一是心理描写,二是动作描写。

    阐述的观点可多种多样,有正面的,有反面的,正反面兼有的。

    “诚实守信”观。有借必有还,当寻觅无果时,她和丈夫决定赔偿。即使自己只有一万八千法郎,买项链就需要三万六千法郎,她也没动过用假项链偷梁换柱、蒙混过关的邪念,更没耍起“项链已丢,无力赔偿”、“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无赖。她和丈夫的道德观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用十年的心血偿清债务,使朋友佛来思节夫人因祸得福,无意中成了受惠者。

    “勤劳坚强”观。玛蒂尔德勇敢面对生活的不幸,“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主意,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她辞退了女仆,租了小阁楼住下,干起一切粗笨的活儿:洗碗、洗衣服、倒垃圾、提水。在那油腻的盆沿上和锅底上磨粗了她那粉嫩的手指,到水果店、杂货店,争价钱,受嘲骂,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艰难的钱。尽管十年艰辛使她变成了一个美丽不再、粗壮耐劳的妇女,但她用行动证明了她的勤劳坚强。

    “纯洁高尚”观。晚会上,玛蒂尔德高雅迷人,压倒所有的女宾。所有的男宾都注视她,连部长也注意她了——这应该是她利用美貌改变命运的最好时机。然而,她只是“沉迷在欢乐里”,“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陶醉于成功的光荣……”这表明,玛蒂尔德来参加晚会只是为了展示美貌,让自己唯一的“价值”得到承认。在那个金钱至上、道德沦丧的社会里,玛蒂尔德完全可以靠她的美貌和姿色出卖灵魂和肉体,可她没有这样做,她不愧是一朵高洁的荷花。

    “热爱生活”观。玛蒂尔德社会地位不高,生活也很一般,但她不甘现状,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希望生活得更好些,这反映了她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即使遇到了天大的挫折,她也没有悲观厌世,更没有自寻短见,而是用行动一步步努力地改善着自己的生活。她心里始终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

    心理描写方面重点赏析玛蒂尔德的七个“梦想”(从“这些东西,在别的跟她一样地位的妇人,也许不会挂在心上”到“一边带着迷人的微笑听客人密谈”)。赏析方法是让同学闭上眼睛,静听这段话的朗读,同学边听边展开想象,让主人公的种种“梦想”场景活现在自己的脑海中。然后教师抓住“梦想”一词,问同学:“刚才我们美美地畅想了一番,感受到了玛蒂尔德丰富的想象力。可作者为什么用‘梦想’,而不用‘想象’或‘联想’?”为准确把握“梦想”一词的含义,可让同学查阅《现代汉语词典》(《词典》上有两个义项:①妄想,空想;②渴望)。查阅之后再问:玛蒂尔德的“梦想”,是词典义的第一个还是第二个?还是兼而有之?用上这个词,表达效果好在哪里?同学先自由讨论,之后再抽请一两个小组的代表发言。

    玛蒂尔德的“梦想”,两个词典义兼而有之。首先,她是在“妄想”、“空想”,想象的事情不太可能实现;其次,她虽然是“空想”,可却又“渴望”实现。这就表明了她的自不量力,预示了悲剧的必然发生。

    动作描写方面则重点赏析玛蒂尔德“借项链”一节(从“第二天,她到她的朋友家里,说起自己的烦恼”到“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

    先作个引子,以让学生更好地欣赏品味:“莫泊桑的老师福楼拜在指导莫泊桑写作时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达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借项链’一节是作者描写得非常精彩的片断,其中有很多‘最准确’的句子,‘最准确’的动词和形容词。请各位好好欣赏,细细品味,并向同学介绍你的感受,让大家共享。”

    玛蒂尔德在试这些首饰的时候,“不知道该拿起哪件,放下哪件”,而且还不断地问着:“再没有别的了吗?”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一个贫穷却又对珠宝情有独钟的妇女见到日思夜想的珠宝首饰时特有的激动、惊喜。这种激动与惊喜绝不亚于一个在沙漠中行走多日快要渴死的人突然见到一泓清泉时的心情。当她忽然发现青缎盒子里的一挂精美钻石项链时,高兴得“心也跳起来了”,双手拿着那挂项链“发抖”。她真是又激动又紧张。激动,是因为她发现这里竟有如此精美的项链;紧张,是她很想借到却又担心对方不借给她。她把这串项链挂在脖子上,对着镜子“出神好半天”——她发现自己配上这副项链太美了,美得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镜中这位高雅迷人的贵妇人竟然就是自己,这不正是自己日夜梦想中的富贵形象吗?现在竟然变成现实了!可是要开口借了,却又显得“迟疑而焦急”——担心借不到,所以“迟疑”;可又很想借到,所以又“焦急”。这种心情只有玛蒂尔德自己才能真切地体会到。她的问话也特别讲究:“你能借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这里“这件”、“只”、“这”,三个词必须重读,才能体现她此时的心情。“这件”、“这”,强调自己对这串项链情有独钟;“只”,表明自己要求不高,别无他求。她问得如此迟疑而焦急,如此讲究问话“艺术”,是担心对方不借给她。可没想到对方却爽爽快快四个字:“当然可以!”这可太意外了,她兴奋得简直要发疯了,“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莫泊桑真不愧是得到老师真传的语言高手,场景不大,着墨不多,却把一个爱慕虚荣的小资产阶级妇女描绘得栩栩如生,把她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既要深入领会作者的用意,同时又要敢于超越作者,冲破框框,学会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没有自己的思考,就难有新的创造。文学欣赏课,应该是浪漫而富有创造性的,让我们共同朝这个方向努力。

    引导学生对玛蒂尔德的悲剧根源展开讨论:玛蒂尔德为了一夜的狂欢,换来的却是十年的辛辣,最后又得知项链是假的。那么,造成主人公悲剧的根源是什么呢?注意用文中的语句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造成玛蒂尔德悲剧的根源是“极细小的一件事”;这“极细小的一件事”又源于她强烈的虚荣心;强烈的虚荣心又源于她错误的人生观——“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她觉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而错误的人生观又源于她生活的社会环境。在那个社会里,人们崇尚金钱,贪慕富贵(“我费了多大的力气才弄到手……你在那儿可以看到所有的官员”);而且女子是男子的附属品——“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言外之意,美丽动人就应该有好命运,就应该嫁个好丈夫。在晚会上,“所有的男宾都注视她,打听她的姓名,求人给介绍;部里机要处的人员都想跟她跳舞,部长也注意她了”。受到男人赏识,她就觉得是最大的幸福。所以鲁迅先生曾一针见血地说:“在女子充当男子附属品的社会里,娘儿们的颈项上、耳朵上的链儿、环儿都是古代奴隶身上的链铐演化来的。它们好像是富贵的象征,其实是苦难的标记。”可以说,主人公玛蒂尔德个人的悲剧就是法国当时社会的悲剧。

    第二课时

    让学生“聚焦”结尾,你怎么看?突兀吗?

    联系全文,就会发现前面已经有三处伏笔了,一处是借项链时,她的女友佛来思节夫人表现得相当大方,没有任何犹豫,也没有任何叮嘱——贵重的东西借给人家,总要叮嘱一番,这是人之常情;二是当玛蒂尔德惴惴不安地去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竟“没有打开盒子”,验明一下“正身”,这说明借出的项链本不是什么贵重首饰;三是当玛蒂尔德拿着空盒去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帐簿”以后说:“我只卖出这个盒子。”这说明项链与盒子不是原配的。所以,作者在结尾才说出项链是假的似乎很意外,但掩卷回思,却又在情理之中,并没有耍花招欺骗读者。相反,倒显出了作者构思的巧妙。

    学生领悟到了作者构思的巧妙和项链之假的必然性后,再让他们展开自由想象:“佛来思节夫人道出项链是假的之后,会发生什么?请你大胆地往下推想(要有情节)。”每人先自己想,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每小组推出一位最有新意的参加全班交流。

    交流结束后,教师紧接着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刚才我们想象丰富,新意迭出,可作者却戛然而止,不再往下写,这是为什么?”先让同学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概括刚才我们能接得这么好,就是因为作者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文学欣赏上有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假如作者再往下写,就剥夺我们的思考了,让我们每个读者都接受他唯一的答案,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了。法国文学评论家圣勃夫说:“最伟大的诗人并不是创作得最好的诗人,而是启发得最多的诗人……他留下许多东西让你自己去追索,去解释,去研究。”小说创作也一样,需要创设一个“空筐结构”,留下许多东西让读者自己去追索,去解释,去研究,读者有想象的最大主动性和自由度。

    本文构思非常巧妙,结尾有两个特点,一是似乎在意料之外,可掩卷回思,却又发现在情理之中;二是结尾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自由想象的空间,回味无穷。

    根据读写一体、以读促写的原则,进行写作迁移训练,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小说续写“龙尾”。


    [小学语文项链优秀教学设计]项链的教学设计【优秀4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6915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优秀党员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材料【通用4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