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六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篇
  • [六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篇

    教学导入语(引语)要起到“凝神、起兴、点题”三个作用。注意课堂中每个环节过渡性语言的设计,使课堂教学过程流畅自如,让整个课堂显得张弛有度,活而不乱,没有跳跃感。下面是贴心的小编为您带来的10篇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能灵活运用本单元研究得出的知识解答问题。

    3、 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问:这个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师生一起归纳、整理本单元所学内容。

    2.揭示课题。

    二。展开

    1.求圆面积的练习

    先用小黑板出示P27练习1——2再指名板演,

    然后让板演者说说计算过程。最后再次复习圆面

    积在各种条件下的计算公式:S=πr2=π()2

    2.综合应用。

    投影出示P27练习3~4题,先由4人组成小组

    进行讨论,并解答,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

    特别要说清思考过程,最后,教师讲解。

    三。总结

    本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

    四。作业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练习一(2) 课时

    教学目标:1.能灵活运用本单元研究得出的知识解答问题。

    2.通过图形的组合,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加深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复习

    1、什么叫半径?什么叫直径?怎样求圆的周长?

    怎样求圆的面积?

    二。展开绿色圃中

    1.练习。

    先指名板演,其余同学各自做在草稿纸上,

    然后全体师生共同讲评,指出存在的错误,

    尤其是做在草稿纸上的同学一定要自己找出

    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解答过程,小组进行练习。

    2.小结。

    三。巩固练习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4页“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

    能运用比的意__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2、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说 明

    一、 创设情境:

    1、 出示课本主题图:幼儿园大班30人,小班20人,把这些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

    2、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认为怎么分合理?说一说你的分法。

    二、探究新知:

    1、 出示题目:这筐橘子按3:2应该怎样分?

    (1)小组合作(用小棒代替橘子,实际操作)。

    (2) 记录分配的过程。

    (3)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分法。

    大班 小班

    3个 2个

    6个 4个

    30个 20个

    …… ……

    2、出示题目:如果有140个橘子,按照3:2又应该怎样分?

    (1) 小组合作。

    (2) 交流、展示。

    (3) 比较不同的方法,找找他们的共同点。

    方法一:

    大班 小班

    30个 20个

    30个 20个

    …… ……

    方法二:画图

    140个

    方法三:列式

    3+2=5

    140× = 84(个)

    140× = 56 (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比较合理。

    (还会出现用整数方法来列式计算的。)

    3、小结: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同学们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可以选用多种方法解答。

    三、巩固新知。

    完成课本第55页:

    1、独立试做:试一试

    2、独立试做练一练的1题、2题,3题抢答,并说明理由。

    四、知识拓展:数学故事。(共同探讨方法)

    五、总结:1、学生看书总结本节所学内容。

    2、提出自己还有些疑惑的问题。

    六、【板书】

    比的应用

    3+2=5

    140× = 84(个)

    140× = 56 (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比较合理 提供现实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

    这一过程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体验时间,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会不断调整一次分配的数量,不断的产生新的解题的策略,理解按一定的比例来分配的意义。

    有上面小组合作的经验与发现,这次可以操作、画图、列式等不同的方法来分,从实践中发现规律,理解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和老师都能及时的发现不懂的,理解不好的问题,便于及时处理。

    2021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 。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 。能正确地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 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 。初步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圆柱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充分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相关知识灵活的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1 计算下面圆柱的侧面积。

    (1)底面周长2.5米,高0.6米。

    (2)底面直径4厘米,高10厘米。

    (3)底面半径1.5分米,高8分米。

    2 求出下面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1)长方体的长为4厘米,宽为7厘米,高为9厘米。

    (2)正方体的棱长为6分米。

    3 讨论说说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及其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甲: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长方体、正方体的六个面的面积的总和。

    学生乙: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只要计算长方体相互对立的3个面的面积,3个面的面积相加再乘以2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棱长乘以棱长再乘以6。

    二 新课导入。

    1 教师:以前我们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及其表面积的求法,那么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圆柱的表面积又是如何计算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讨论和探索这个问题。(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2 学生讨论:你认为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哪一部分?它由几个面组成?

    (1)学生分组讨论。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 反馈小节: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积的总和,圆柱的表面积由一个侧面机和两个底面组成。(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两个底面积=圆柱的表面积)

    4 教师进行圆柱模型表面展开演示。

    (1)学生说说展开的侧面是什么图形。

    学生:圆柱展开的侧面是一个长方形。

    (2)学生说说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有什么关系?

    学生:长方体的长(或宽)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宽(或长)等于圆柱的高。

    (3)圆柱的侧面积是怎样计算的?抽生回答进行复习整理。(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底面周长×圆柱的高)

    (3)圆柱的底面积怎么计算?(复习底面积的计算方法)。

    5 说说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圆柱体?哪些表面是完整的,哪些表面是不完整的?

    学生举例:完整的圆柱有两个底面,不完整的圆柱只有一个底面(如水桶)或者根本就没有底面(如烟囱)。

    教师:所以我们每个同学在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时要特别认真,要特别注意这个圆柱到底有几个底面。

    三 新课教学。

    1 例2 一个圆柱的高是4.5分米,底面半径2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课件演示)

    2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3 反馈评价:

    (1)侧面积:2×2×3.14=56.52(平方分米)

    (2)底面积:3.14×2×2=12.56(平方分米)

    (3)表面积:56.52+12.56=81.64(平方分米)

    答:它的表面积是81.64平方分米。

    4 学生质疑。

    5 教师强调答题过程的清楚完整和计算的正确。

    6 教学小节:在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一般要分成几步来计算呀?

    四 反馈练习:试一试。

    1 学生尝试练习:要做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50厘米,底面直径为30厘米,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得数保留整数)

    2 学生交流练习结果(注意计算结果的要求)。

    3 教师评议。

    教师:在实际运用中四舍五入法和进一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计算使用材料的用量时为确保使用材料的充足通常都使用进一法,计算结果如果使用四舍五入法也许会出现使用材料不足的现象。

    五 拓展练习

    1 教师发给学生教具,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测量。

    2 学生自行计算所需的材料。

    3 计算结果汇报。

    教师:同学们的答案为什么会有不同?哪里出现偏差了?

    学生甲:可能是数据的测量不准确。

    学生乙:可能是计算出现错误。

    教师:在实际运用中如果数据测量不准确或者计算出现错误,或许就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这种损失也许是不可估量的,但事实上它又是很容易避免的。所以我们每个同学都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六 巩固练习。

    1 计算下面图形的表面积(单位:厘米)(略)

    2 计算下面各圆柱的表面积。

    (1)底面周长是21.52厘米,高2.5分米。

    (2)底面半径0.6米,高2米。

    (3)底面直径10分米,高80厘米。

    3 一个圆柱形的罐头盒,底面直径是16厘米,高是1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厘米?

    4 一个圆柱铁桶(没盖),高是5分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做一个这样的铁桶,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 篇四

    教学分析:

    按比例分配的练习。

    学情分析:

    已初步了解了按比例分配的应用,将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目标:

    能运用比的意__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策略:

    练习、反思、总结。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一)六1班男生和女生的比是3:2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

    (二)学校有买来小足球和小篮球120个,小足球和小篮球个数的比是3比5。学校买来小足球和小篮球各多少个?

    把250按2比3分配,部分数各是多少

    二、变式练习

    1、被减数是36,减数与差的比是4比5,减数是多少?差是多少?

    2、有一种药水,按药液与水的比为1比5000配制而成。用这样的药液0.5千克,可配制这样的药水多少千克?

    教学反思:

    提高练习的灵活度,以及练习的形式。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与比值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长方形。出示条件:长3米,宽2米,你能求什么呢?

    预设可能提出的问题:

    (1)周长和面积

    (2)长比宽多几米?

    (3)宽比长短几米?

    (4)长是宽的几倍?

    (5)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师:哪些问题是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长与宽的另一种关系:比。

    二、共同探讨,学习新知(1)比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学生自学课本P68页例1,看看谁能弄懂这一部分内容。

    (2)交流小结:

    板书:长和宽的比是3比2,记作3:2宽和长的比是2比3,记作2:3(3)说一说:2∶3和3∶2中,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是是几?

    (教师指出比是有序概念,颠倒比的前项和后项,意义会发生改变)

    (二)、完

    成试一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比如这瓶洗洁液,上面的使用说明就是用比来表示的。(呈现“试一试”)(1)指图中的1∶4,问:这里的白色部分和蓝色部分分别表示什么?你知道1∶4表示什么吗?

    (2)把每种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份,水分别可以看作几份?

    (3)还可以怎样表示每种溶液里洗洁液和水体积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比如这个1:4,表示1份洗洁液要加4份水,也就是说水的体积是洗洁液的4倍,洗洁液的体积是水的1/4。)

    三、教学例

    2(一)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比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呈现例2)

    1、想一想,我们怎样求两人的速度?

    2、

    2、学生计算答案,汇报填表。

    3、明确:因为速度=路程÷时间,速度实际上表示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出示: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比是900∶15。)900∶15表示什么呢?(路程÷时间。)

    4、你能用比来表示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吗?(出示: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比是900∶20)

    (二)、理解比的意义

    1、刚才我们已经得出了不少的比,仔细观察一下例2中的比:900比15,900比20,以及例1中的2比3,3比2等等,你觉得比又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什么样的关系呢(板书:两个数的比 两个数相除)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再引导:例1中的比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例2中的比表示路程÷时间,不管是例

    1、例2还是练习中的比都表示两个数相除。所以两个数的比到底表示两个数的什么关系?(板书:一种相除关系)

    (三)、认识“比值”、及与“比”的区别:

    1、明确了比的意义,我们一起来算一算,上述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是多少?

    我们把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2、说说这几个比值分别表示什么?

    3、讨论:同学们觉得比与比值的区别在哪里?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由前项、比号、后项组成。比值表示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分数、小数或整数。)

    (四)、“试一试”

    1、完成“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教师介绍: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例如,2∶3除了写成这种形式以外,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的比:3/2。(板书:3/2)注意这时应把它看成是一个比,而不是分数,所以先写比的。前项,再写横线表示比,最后写后项,仍应读作3比2。)

    (五)、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得到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后项、比号、比值分别相当于除法算式或分数中的什么吗?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根据学生的汇报填表)相互关系 区别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除法分数

    2、完成“练一练”的1、2、3小题。

    3、完成练习十三的第4题。

    4、糖水的甜度(1)(出示:两杯糖水,并标出糖与水的质量的比,第一杯1∶20,第二杯1∶25)你知道哪一杯水更甜吗?为什么?

    (2)(出示第三杯糖水,标出糖4克,水100克。)你知道这杯糖水和刚才的哪一杯一样甜?先想一想,再与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3)根据第一杯糖和水质量的比是1∶20,你能说出第一杯糖与糖水质量的比吗?

    5、知识介绍:

    同学们,其实比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你听说过著名的“黄金比吗?”(课件介绍“黄金比”)。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吗?还有什么问题吗?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圆各部分名称以及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2.能力目标:借助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的思想。

    教学方法: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结合实际、谈话引入新课。

    谈话引入: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

    研究一个数学问题。我们以前已经初步认识了圆,你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状是圆的吗?

    师:看来大家平时非留心观察。课前请同学们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并把它们剪下来,你们准备好了吗?

    师:把它们举起来,大家互相看一看。回想自己画圆、剪圆的过程,你能说说圆是什么样子的吗?(师一手拿一个圆)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圆的边是弯曲的,跟以

    前学的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平面上的曲线图形。(板书课题)

    生举例

    师强调——指物品的表面

    圆是没有棱角的,边是弯的;圆的边是一条曲线。

    二、引导探究新知。

    1.导:圆里究竟藏有什么秘密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把你的圆对折,再对折,多折几次,把折痕画出来,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并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汇报。最后看看谁的收获多。(1分钟)

    2.师:你们组观察得真仔细!大家的发现可真不少,现在我们就把刚才的发现整理一下。

    3.展示探究结果。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完整认识圆的特征(8分钟)

    谁来告诉老师,你有哪些新发现?

    那是什么原因呢?

    你怎样发现的?

    结合学生交流、汇报探究结果,及时引导梳理。主要从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等方面来认识。这里特别要注意通过板书帮助学生进行新知的有目的的整理。

    4.学习画圆(5分钟)。

    你是如何画圆的?

    课件展示如何画圆。然后学生动手练习,并强调画圆时应该注意些什么。——揭示圆大小

    位置的确定

    学校要修建一个直径是20米的花坛,你能帮学校画出这个圆吗?生演示操作

    三、应用拓展。

    1.基本练习(4分钟)。

    〈1〉投影出示

    找出下列圆的半径、直径。

    〈2〉半径、直径的相关计算。

    〈3〉概念的判断和识别。

    2.应用练习。(10分钟)

    〈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轴应安装在哪?

    如果车轮制成方形的、三角形的,我们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呢?结合课件演示

    〈2〉你能用今天学习的圆的知识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吗

    (举行篝火晚会时,人们总是不知不觉会围成一个圆形,为什么?

    平静的湖面扔一小石子,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月饼为一般都做成圆形的,为什么?)

    看来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蕴含着丰富的道理,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来认识它,解释它、运用它。

    〈3〉同学们学到现在,已经很累了,我们来轻松一下吧。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有一个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钉了一根木桩,用一根绳子拴了一只羊在那里。(利用电脑配上画面)

    师:羊吃草的情况与今天学的知识有关吗?我们来看一看羊吃草的范围有多大好吗?

    用电脑演示羊拉紧绳子旋转一周的情况,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原来羊能吃到的草的范围是一个圆,拴羊的绳子与这个圆有什么关系吗?

    (是这个圆的半径)钉在那儿的木桩是这个圆的什么呢?(是这个圆的圆心)如果要让这个羊吃草的范围更大一点可以怎么办?(把绳子放长一点,也就是把半径扩大)如果要让羊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吃草,可怎么办?(可以把木桩移动一个地方,也就是移动圆心的位置),这说明圆的半径与圆心与圆有什么关系呢?

    圆的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而圆的圆心可以决定圆的位置。

    四、总结全课(3分钟)

    1.质疑

    (篮球是圆形吗?表示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字母可以随意改变吗?)

    2.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不管怎么说,老师觉得同学们的学习表现是不错的,所以我提议:我们一起伸出手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句号是圆形的)

    延伸

    1.用圆作画。

    2.谈谈我眼中的圆。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平面曲线图形

    圆心(o)圆中心一点,确定圆的位置

    半径(r)线段

    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确定圆的大小,长度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

    直径(d)线段,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长度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

    半径和直径的关系d=2r

    教学反思:

    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在同圆或等圆内,所有的半径才相等;所有的直径才相等;半径才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才是半径的2倍。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 篇七

    教学内容:课本第52页~53页的例2、例3,完成“做一做”的题目和练习十三的 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并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按比例分配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情境导入

    老师今天向学校图书室借来50本图书准备分给我们班的男、女同学,请同学们说说该怎样分呢?(让学生自由发言,有可能得出男、女同学各分25本,实际上就是我们学过的平均分)

    2、复习铺垫:我们班的男生30人、女生20人,人数不同,你说这样平均分合理吗?该怎样分才合理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象这样不是把一个数量平均分配,而是按一定的比例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板书:比的应用)

    二、新授:

    1、教学例1(自己改编):六年级向学校图书室借来图书50本,按3:2分配给男、女学生,男、女生各分得多少本?

    对照课本例2的解题过程,让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由各小组讨论,并提出问题来共同解答。

    师引导:

    (1)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分配50本图书,男女生按3:2进行分配。)

    (2)男女生分得本数的比是3:2,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在50本图书中,男女可分3份,女生可分2份,一共是5份,男生占总数的5分之3,女生占总数的5分之2。)

    (3)你能求出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吗?怎样求?

    引导学生进行自己解题。

    2、引导学生再次阅读例2的解题过程,再次质疑

    3、练习:做一做第1题。订正时说说解题时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教学例3。

    (1)出示例3: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中要把280棵树按照什么进行分配?(着重使学生明确要按照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的比来分配,即按47:45:48来分配。)

    (3)根据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怎样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使学生明确:要先算三个班总共有多少人(即总份数),然后才能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4)怎样分别算出各班应种的棵数?引导学生解答。并且把书上的例3做完整。

    (5)学生试做“做一做”中的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奶糖、水果糖、酥糖和占500千克什锦 糖的几分之几?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3题。

    2.练习十三的第1、3题。

    四、作业。 练习十三第2、4题。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八

    一、教材分材:

    教材通过介绍某实验田普通水稻与杂交水稻的产量,引出“增产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通过男孩提出“增产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再一次体会百分数的意义。教材中的算一算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解答方法,这样安排,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学生明确了“增产百分之几”的意思后,就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时要鼓励学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增产百分之几的意义解决问题,而不是依靠记忆题型和套用方法来解决问题。

    二、学生分析

    在此学习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百分数的定义和读写、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百分数的简单应用、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过程

    一、导入

    线段图是把握数量关系的重要方法之一你能用线段图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吗?

    在学校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参加围棋班的有32人,参加航模班的人数比参加围棋班的多25%

    学生独立完成线段图

    展示学生成果

    3、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再一次体会百分数的意义。从复习中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二、百分数的应用

    1、出示教科书P23上面的问题

    2、思考:“增产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评价。

    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加的产量是普通水稻产量的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解答问题,通过介绍某实验田普通水稻与杂交的产量,引出“增产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3、班内交流

    方法一:

    7-5.6 = 1.4(吨)1.4 ÷ 5.6 = 0.25= 25%方法二:

    7 ÷ 5.6 = 1.25= 125%

    125%-100% = 25%引导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试一试

    1、出示教科书P23下面的问题

    2、“几成”是什么意思?

    成数主要用于农业收成几成就是十分之几。

    一成就是1/10,也就是10%二成五就是2.5%,也就是25%重点理解“几成”的意思。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发展学生的思维。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2.61-2.25)÷ 2.25 = 0.36 ÷ 2.25 = 0.16 = 16%

    四、练一练

    1、教科书P24练一练第1题

    2、科书P24练一练第2题

    3、教科书P24练一练第3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整节课教学完成之后,可以说自己感触很深。这节课是百分数的具体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综观整个课堂,由于学生在课前调查收集的资料准备充分,所以在导入环节,学生兴趣浓厚,气氛较好。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 篇九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52的内容及P53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实际 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含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比的化简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比的化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趣引新。

    (一)复习铺垫。

    1、比的意义以及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师:什么叫比?请你举个例子。(生说完举例比如4:5 8:9)

    师:师举一个例子问“:”叫?4呢?5呢?

    2、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在除法中,我们学过了商不变性质,谁还记得?

    在分数中,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

    (2)师:你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设计意图:比的化简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复习这部分知识有利于新课的认知。]

    (二)激趣,揭示课题。

    过渡:昨天我们学习了《生活中的比》,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比的化简》。比应怎样化简?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除法中的商不变性质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来说一说。(某某同学说的是否正确呢,学完今天的知识你们就知道了。)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激趣、让学生猜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学生主动探究加点动力。]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学一学。

    课件出示主题图:淘气和笑笑的对话。

    学生带着思考题,看书学习。(思考题①有什么方法比较哪杯水更甜?②如何化简比?③比的化简与分数的约分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让学生带着思考题自学看书,学习有目的性、针对性,提高学生自学的质量。]

    活动二:说一说。(反馈看书、自学情况)

    ①学生汇报比较方法,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②教学比的化简。40:360= 40/360 = 1/9 =1:9

    2:18=2/18= 1/9 =1:9

    ③比较:(生说,师重点强调,突出对应思想:A、 比的前项是分子,后项是分母,然后约分。B、约分是写成最简分数,化简比到最后应化成最简整数比。C、引导学生小结化简比的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思考题中的3个问题展开,让学生逐一说一说,任务明确、思路清晰,学生忙而有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活动三:化简比。

    14:21 0.5:2.5 2/9 :1/3

    (1)请三位同学上去板演,其他做在练习本上。

    (2)反馈,集体订正:请这三位同学说说,你是怎么化简的?

    (3)请同学们观察这3道题,带着思考讨论题小组讨论(先思考再讨论

    :①3道题有什么不同点,它们各用什么方法进行化简的?②1、2题化简比的过程中,比的前项和后项如何变化的?请小组讨论后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整数比:可以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或像分数约分那样进行化简。

    小数比:可以先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将其转化为整数比,然后在化简

    分数比:可以前项除以后项,再根据比值写出最简单的整数比。

    相同点: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或乘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4)回顾:比有什么性质,现在谁知道?(生说师课件出示比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理解了比的化简的方法基础上让学生练习三种不同情况的化简比,加深学生对比的化简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活动四:练一练。

    1、化简比。15:21 0.12:0.4 2/3 : 1/2 1:2/3

    2、连一连,完成P53的第1题。

    3、大正方形边长是4厘米,小正方形边长是3厘米。

    大、小正方形边长的比是( ),比值是( );大、小正方形周长的比是( ),比值是( );大、小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比值是( )。

    [设计意图:通过练一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活动五: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以下是数学论坛陈春艳的修改:

    要求:以下为东山县樟塘中心小学 林敏卿老师的教学设计《比的化简》,欢迎大家就目标确定、教法选择、环节设计、作业设置等方面,提出建议或评点 。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52的内容及P53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实际 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含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加了一条目标,目的是什么?

    教学重点:比的化简的方法。 会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难点:运用比的化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趣引新。

    (一)复习铺垫。

    1、比的意义以及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师:什么叫比?请你举个例子。(生说完举例比如4:5 8:9) 说一个生活中的比比教合适,这么问有点太抽象。

    师:师举一个例子问“:”叫?4呢?5呢?

    2、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在除法中,我们学过了商不变性质,谁还记得?

    在分数中,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

    (2)师:你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是不是问题出现太早?

    [设计意图:比的化简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复习这部分知识有利于新课的认知。]

    (二)激趣,揭示课题。

    过渡:昨天我们学习了《生活中的比》,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比的化简》。比应怎样化简?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除法中的商不变性质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来说一说。(某某同学说的是否正确呢,学完今天的知识你们就知道了。)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激趣、让学生猜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学生主动探究加点动力。]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学一学。

    课件出示主题图:淘气和笑笑的对话。

    学生带着思考题,看书学习。(思考题①有什么方法比较哪杯水更甜?②如何化简比?③比的化简与分数的约分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让学生带着思考题自学看书,学习有目的性、针对性,提高学生自学的质量。]

    活动二:说一说。(反馈看书、自学情况)

    ①学生汇报比较方法,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②教学比的化简。40:360= 40/360 = 1/9 =1:9

    2:18=2/18= 1/9 =1:9

    ③比较:(生说,师重点强调,突出对应思想:A、 比的前项是分子,后项是分母,然后约分。B、约分是写成最简分数,化简比到最后应化成最简整数比。C、引导学生小结化简比的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思考题中的3个问题展开,让学生逐一说一说,任务明确、思路清晰,学生忙而有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活动三:化简比。

    14:21 0.5:2.5 2/9 :1/3

    (1)请三位同学上去板演,其他做在练习本上。

    (2)反馈,集体订正:请这三位同学说说,你是怎么化简的?

    (3)请同学们观察这3道题,带着思考讨论题小组讨论(先思考再讨论

    :①3道题有什么不同点,它们各用什么方法进行化简的?②1、2题化简比的过程中,比的前项和后项如何变化的?请小组讨论后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整数比:可以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或像分数约分那样进行化简。

    小数比:可以先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将其转化为整数比,然后在化简

    分数比:可以前项除以后项,再根据比值写出最简单的整数比。

    相同点: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或乘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说的不准确。“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一定注意强调“0除外”。

    (4)回顾:比有什么性质,现在谁知道?(生说师课件出示比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理解了比的化简的方法基础上让学生练习三种不同情况的化简比,加深学生对比的化简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活动四:练一练。

    1、化简比。15:21 0.12:0.4 2/3 : 1/2 1:2/3

    2、连一连,完成P53的第1题。

    3、大正方形边长是4厘米,小正方形边长是3厘米。

    大、小正方形边长的比是( ),比值是( );大、小正方形周长的比是( ),比值是( );大、小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比值是( )。

    [设计意图:通过练一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活动五: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 篇十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比,理解了比并能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为学生后面学习比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商不变的性质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已经熟练的掌握,知识的迁移学生应该很好理解。

    三、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语)

    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掌握化简比的方法,会把一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四、教学活动(此环节可以是课堂实录)

    1.导入

    问题:淘气和笑笑各自调制了一杯蜂密水,请问哪杯水更甜?

    过程:互相讨论,发表看法,如何比较。(学生发言老师板书)

    小结:比较的结果一样甜,分数可以约分比也可以化简。

    2.新授

    ①引入 “最简单整数比”的概念。

    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6∶5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②你还能举一些最简单的整数比的例子吗?如果我们能把比都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就容易计算了!

    ③出示问题尝试并讨论:

    12:8 0.7:0.8 2/5:1/4

    1.能不能把整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如何化?

    2.能不能把分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如何化?

    3.能不能把小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如何化?

    ④交流

    1.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先化成分数,再约分成最简分数,最后把最简分数转化成比的形式。)(或利用商不变的性质)

    2.怎样把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先转化成除法,再用最简分数表示结果,最后把最简分数转化成比的形式)

    3.如何把小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再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⑤介绍比的基本性质

    3.练习

    1、P51页化简下面各比。(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2、练习:做书上练一练的第1、2题。

    五、教师反思

    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如此密切的联系,利用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掌握知识来说比较顺利,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细节的指导,还要相信学生能根据以前的知识找到适合的化简方法,充分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


    [六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6936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2023年优秀党务工作者个人先进事迹材料|2023年优秀党务工作者主要事迹(最新5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