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小学四年级语文试卷及答案_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部教...
  • 小学四年级语文试卷及答案_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部教版通用案例(优秀6篇)

    教学工作是教师按照确定的教学目的和必须的教学规律,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潜力的过程。无论教师的知识经验多么丰富,若不进行备教案就难以将课本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这次贴心为您整理了6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部教版通用案例,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四年级语文教学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结合课后注释及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2、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悟诗歌博大的人性美。

    3、课内外结合,激发对诗歌的兴趣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大体把握诗歌含义,想象诗境,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

    在赏析中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古诗文化,激发学习古诗兴趣,培养自学古诗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准备:

    课件资料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为主,点播为辅。

    课时:一

    课前游戏:赛诗会,看谁背诵的古诗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激情: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诗歌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闪耀在文学的王冠上。“腹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够陶冶我们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现在,我们就随着诗人王昌龄的笔迹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

    2、导入《出塞》,板书课题,解题,了解“塞”的意思。

    简介作者:王昌龄(698——757),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进士,授汜水尉。之后又先后担任过校书郎、江宁令、龙标尉等职,后世称为王江宁或王龙标。他的诗激昂慷慨,深挚凝练,表现军队生活的边塞诗尤其感人。他特别擅长五言古诗和七言绝句,其中以七言绝句成就为最高。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出塞》、《从军行》是著名的代表作。今存诗近180首。

    过渡语:熟读古诗,初步读懂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把古诗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二、自学古诗,了解诗意

    现在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学生谈说诗的意思。个别字意指导。

    教师小结:我们是怎么初步读懂古诗的?

    学习古诗的方法:借助课文的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把想象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出来。然后通过朗读,进上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力求在朗读中表达出这种感情。

    三、感悟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出示资料: 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1、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为什么征人戍边叫万里长征呢?(边塞远;时间长)

    你还从哪里看出时间长?(人未还)

    出边塞戍边的征人,为什么不见回家呢?

    ——战事频繁终老边塞

    ——战死沙场

    放古代战争的视频,学生观看,谈感受。

    师:是啊,”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战争造成了多少人有家不能回,无家可回和永远不能回家啊。

    指导读这两句诗

    征人不能回家的。事实,该怎样读呢?(凝重)

    ——从这句诗中,你还读到了什么?(同情征人)该怎样读呢? 这是怎样的一种同情呢?

    ——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征人“战骨埋荒外”“白骨乱蓬蒿”无数生命的死去,作者感叹生命的卑微……读

    ——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

    失去亲人的悲痛,作者感叹人生的无奈……读指导读

    想一想这两句诗有没有讲述一件有关征人的具体事情? 诗中没有说征人们具体的生活事件,你觉得征人们可能会做些什么呢?

    师创设情景:(音乐起,出示课件)夜色中,荒远苍凉的塞外山峰,一轮明月照着边关,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戍守边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面对一轮明月,他们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征人们这一切一切的感受,都化成了一个愿望,那就是——回家。要知道,这征人是千百年来的千百万征人啊!千百年来千百万人萦绕心头的梦,却都只化成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征人们在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同在一轮明月照耀下的征人的亲人可能会做些什么呢?

    征人白发苍苍的父母……

    征人柔弱无助的妻子……

    ③征人无依无靠的孩子……

    教师激情引读:

    这千百年来千百万白发双亲、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可怜的妻子、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孤苦无依的孩子对儿子、丈夫、父亲的期盼,却也只能化成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是啊,”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每个征人盼回家,每个征人的亲人盼征人回家。诗人写出这样的诗句该有何等的悲天悯民的情怀啊。板书:思亲盼归 征人们回家有望吗?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生看资料,理解资料意思。

    古代的边塞诗,有很多就反映了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我们一起轻声读读,感受感受。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唐· 陈陶《陇西行》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唐·曹松《已亥岁二首》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唐·李颀《古意》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二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

    1、研究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重点词句、展开想象、资料补充等多种阅读方法,揣摩人物内心世界,进而体会文章内容。

    2、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祖国繁荣民族振兴而努力学习的志向。

    3、厚积薄发,进行说话训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难点——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_导入,抓主线

    1、诗人流沙河曾说过:“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少年周恩来从小立志——生齐读课题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研究下少年周恩来为什么立下这样的志向!

    3、指读课文,回答问题,师板书:中华不振。

    二、精读课文,知因果

    (一)组内合作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你从哪里感受到中华不振的?

    (出示阅读方法:读书时要一想二画三批注)

    2、组内交流

    (二)研读课文全班交流(学生找到哪里,老师相机处理哪里)

    1、品读词句,初步感受中华不振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洋洋地站在一旁。

    ●通过哭诉着、得意洋洋的对比描写体会中华不振。

    ●从洋人欺侮中国人后趾高气扬的神情中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从当时妇女的穿着“衣衫褴褛”体会中国当时的落后、人民生活的困难,体会中华不振。

    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通过“不但不……反而……”这组词语体会中国巡警仗势欺人、欺压百姓,对中国人的生命漠不关心,感受中华不振。

    ●体会这是在中国的地盘上,国人当时得不到最起码的公道,没有地方说理、没有地方申诉,感受中华不振。

    训练:

    (1)展开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警察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2)谈谈感受:作为一名中国人,你看到同胞在自己的土地受到这样的欺凌是一种什么感受?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从“紧握着”这个词语体会国人敢怒不敢言。只能把愤怒压抑在心中,想象他们当时是什么心情呢?

    ●从“只能”、“谁又敢怎么样呢?”看出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人都没有能力去反抗,也不敢去反抗,体会国人的无奈和懦弱,以便感受中华不振。

    训练:

    (1)修改句子

    “谁又敢怎么样呢?”这是什么句子?改成陈述句。

    (2)比较句子

    ①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②微观的中国人读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的租界里,谁都不能怎么样,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通过对比句子体会反问句的语气更为强烈,进一步体会国人的无奈和懦弱,进一步感受中华不振。

    (3)感情朗读,读出愤怒与无奈。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这段话主要让学生体会“闯进”,在中国人的地盘还要闯进来,说明这也是中华不振。

    (教师相机处理1~6段)

    导语:其实,当周恩来刚到这里的时候大伯就告诉他租界地没处说理去了,同学们,你们现在能体会到大伯当时的心情吗?分角色朗读对话,想象该如何去读!

    2、整合前面,进一步感受中华不振

    正是因为,所以他真正体会到了中华不振的含义。

    3、资料补充,深入感受中华不振

    教师出示资料:1885年,上海的黄浦公园在租界内建成后,便在公园门口竖立了刻有园规的牌子:“一、脚踏车及犬不准入内……五、除西人用仆外,华人不准入内……”民间将此概括为“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这是对一个民族公然的侮辱,也是中华不振的有力证明。

    4、正是目睹了这些不平等的待遇,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华不振”,所以少年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请你们再铿锵有力地说一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四年级语文教学教案 篇三

    教学目的:

    1、学会“虹、命、冲、告、军、义、失”7个生字,会认“鹿、猎、掉、救、谢、贴、却、消”8个生字。认识三个偏旁“虫”。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明白做人要守信用的道理。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明白做人要守信用的道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等。

    第 一 课 时

    一、揭示课题(5分钟)

    1、教师情景导入: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九色鹿,它善良而美丽,你们想认它吗?

    2、板书课题:九色鹿

    3、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这只美丽的小鹿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5分钟)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指明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指出不足。

    3、再读课文,勾画指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多读几遍,不会读的请教同学或是老师。

    4、四人小组合作小组长检查生字的读音都读准了没有。

    5、教师抽读生字卡片,相机正音。

    6、把生字宝宝送到课文中去读一读,想一想,课文里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7、学生根据自己读书的情况,大致讲一讲故事的内容。

    三、朗读课文,感受九色鹿的美丽。

    1、借助拼音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懂句子。

    2、同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九色鹿是什么样子的?

    3、你喜欢九色鹿吗?把你的感情读出来。

    4、练习用“好像”说话。

    月亮弯弯好像( )。( )好像( )。

    四、学习生字“虹、命、冲”。

    1、四人小组讨论记字方法。

    2、全班交流反馈。

    3、教师范写“命”。

    4、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游戏,打扮九色鹿。

    准备工作,用七种不同颜色写上本课要求学会的7个生字。

    1、同学们,今天九色鹿身上的颜色只剩下两种了,你们能把其他的颜色找回来吗?

    2、认读好色卡上的生字,就可以帮九色鹿找回颜色了。

    3、请同学们上来打扮九色鹿。(把彩色纸上生字的音读准了,就贴在九色鹿身上并领读。)

    二、学习课文2-5自然段。

    1、自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想,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书。

    3、学生反馈。

    4、教师指导学生读好九色鹿和猎人的对话。

    5、四人小组的同学演一演。

    6、推荐演的好的小组,全班表演。

    三、理解词语,激发想象。

    1、指名读课文最后一段。

    2、质疑,学生可能回提出“忘恩负义”这个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3、体会九色鹿此时的心情,读好九色鹿对国王说的话。

    4、想想:国王听了九色鹿的话会怎么想,怎么说呢?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四、续编故事,拓展想象。

    五、学习生字。

    1、四人小组讨论记字方法。

    2、全班交流反馈。

    3、教师指导书写。

    4、学生描红。

    四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 篇四

    《海军将领邓世昌》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横冲直撞”、“慷慨激昂”、“置之度外”、“乘风破浪”、“手足无措”、“同归于尽”等词语的意思。

    2 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了解邓世昌的英雄行为,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3 能复述这个故事,对邓世昌视死如归、精忠报国的高尚品质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重、难点:

    从读中体会邓世昌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捍卫民族尊严的高风亮节。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CAI课件(电影《甲午风云》片段)。

    学生:搜集有关甲午海战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及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事迹。

    教学课时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谈话引入:(播放CAI课件)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无数优秀儿女为捍卫祖国的利益,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其中的一位。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 交流搜集资料:关于甲午海战,你了解哪些?

    3 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

    4 抽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5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甲午海战的经过?

    二、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 读具体描写海战经过的3~6段,找出感动的情节。

    2 用心读感动的情节,找出重点词句,特别是从描写邓世昌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中去想象邓世昌和官兵们当时的内心活动。

    3 全班交流:朗读自己感动的情节,说出自己的体会,教师指导朗读,读中生情,在情中去悟。

    4 (播放CAI课件)让我们再次走进“致远”舰撞向“吉野”号的惊心动魄的场景中,一起去感受邓世昌及官兵们热血沸腾、为捍卫民族尊严不惜牺牲个人的高尚情操。

    三、课外结合、交流拓展

    1 读第7段。

    2 邓世昌只是无数民族英雄中的一位,你还知道哪些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事迹?学生交流。CAI课件播放一些民族英雄的影像资料,同时提供相关的网址,拓展学生知识。

    四、总结全文

    回扣课题。记住爱国将领邓世昌,记住所有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他们是中华民族历的一座座丰碑,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五

    《普罗米修斯》

    教学目标

    1、认识“斯、惨、败”等11个生字,会写“悲、惨、兽”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4、学习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师:通过前几学期的学习,你已经阅读了哪些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生:《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

    师:同学们积累的可真不少。

    2、简介“希腊”神话的特点。(出示课件2)

    你们知道神有什么特点吗?今天我们要在古希腊神话故事中,认识一位带给人类幸福和光明的神,他的名字叫“普罗米修斯”。

    3、(板书:普罗米修斯)让我们一起呼唤他的名字——普罗米修斯。(指导学生读好课题,外国人的名字比较长,比较拗口,注意读的时候要一气呵成。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2、出示生字“斯、惨、败、惩、佩、恕、坚、锁、遭、恶、愤”(课件出示3)

    指名读、齐读,注意正音:“斯、惨、锁、遭”是舌尖音。

    “普罗米修斯、赫拉克勒斯”人名连读,引导生多练习。

    3、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悲、惨、兽、佩、坚、违、抗、环、锁、既、狠、著、愤、获”(课件出示4)

    “惨”最后三撇要匀称;“消、佩、抗、环、锁、狠、愤”都是左右结构,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4、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5、默读课文,看看有没有不懂的词语,在文中标注出来。

    6、生提不懂的词语,可采用师启发或众生帮助的形式解决。(以下两词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理解)(课件出示5)

    气急败坏: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本文指宙斯十分恼怒。

    惩罚:严厉地处罚。本文中指宙斯对普罗米修斯采取了一些残忍的手段。

    三、学习课文、概括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讲述了普罗米修斯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6)

    2、指名答,注意引导学生说得简要一些,“抓主去次”。(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了火种。)

    3、然后呢?这部分注意引导学生:普罗米修斯所受到的折磨不用一一说出来,可概括为:宙斯知道后,用残忍的手段严厉地惩罚了普罗米修斯。

    4、最后呢?(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5、把这三部分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生自己先练习一下,再指名生说。)

    四、布置作业,思考问题

    熟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众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指名答)

    二、学习课文

    1、对于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诸神,我们以前了解得不多。读了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我们接触到了几个神:普罗米修斯、众神领袖宙斯、火神、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不知道这几位神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结合课文有关词句谈一谈吗?(先小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

    2、关于“普罗米修斯”:

    (1)普罗米修斯很勇敢,他是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去拿取火种。(课件出示8)

    有感情地读第1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指名读,生评,师注意引导学生谈感受。

    指导朗读:这一句要读出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决心。因为从一开始,他就已经看到了盗火的后果——冒着生命危险,但他还是毅然决定去为人类盗火。

    (2)普罗米修斯是个真正的英雄,他很有正义感,认为是对的事,就义无返顾地去做,不怕受到宙斯的惩罚。(课件出示9)(板书:真正的英雄)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读出普罗米修斯的坚定和无畏。

    (自读、竞读、齐读)

    (3)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勇敢的神,任凭宙斯用残忍的手段折磨他,他也不屈服。(课件出示10)(板书:勇敢的神)

    宙斯用了哪些残忍的手段?(指名说)

    (多媒体播放图片)(课件出示11)师: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高加索山,到现在都是人迹罕至的地方,他独自被锁在这里,既不能动,也不能睡,不光日夜经受风吹雨淋,凶恶的鹫鹰还每天剖开他的肚子,啄食他的肝脏,他要忍受撕心裂肺的痛苦。结合你的理解,再读读第6、7、8自然段。

    忍受这样的痛苦,普罗米修斯也没有屈服,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4)普罗米修斯还是一个善良的神,当他看到人类吃生东西,在无边的黑夜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长夜,他很同情人类,就决定为人类盗取火种。(课件出示12)(板书:善良的神)

    (5)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值得敬佩的神,他的行为让执行惩罚的火神都敬佩。(课件出示13)(板书:值得敬佩)

    3、对别的神,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宙斯:冷酷无情,看到人类受苦一点也不同情。而且,他还很残忍,就因为拿了一颗火星给人类,他就用那么残忍的手段折磨普罗米修斯。

    宙斯作为众神的领袖,太霸道了,他很可怕,几乎没人敢违抗他的命令,一旦违抗,他()就会给以最严厉的惩罚。

    火神:是一位有正义感的神,他对普罗米修斯的行为很佩服,并且他想救普罗米修斯。(指导读第三自然段)但是,他也很软弱,尽管他知道普罗米修斯没有错,却不敢违抗宙斯的命令。(板书:火神有正义感的神)

    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力气很大,还很有正义感。

    4、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不错,我想,普罗米修斯的神话故事之所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大概是他为正义而战,不屈服权势的原因吧。在人们心中,他是真正的英雄!(板书: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有正义感)

    三、讲述内容

    (出示上节课概括的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14)

    1、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述故事内容。

    2、为了能更准确地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在理解完了课文的基础上,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上节课所概括的主要内容,你可以怎样适当地添加一些词语,体现普罗米修斯的无畏、为人类献身的精神。(生试着添加,师作引导)

    3、小结: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幸福,带来了希望和理想。现在,当我们读到普罗米修斯这个名字的时候,不仅仅觉得他是一位神,一位英雄,更觉得他是人类的理想和希望。当我们叫着普罗米修斯的名字的时候,我们就会想到人类充满了希望,充满了理想。

    四、总结拓展

    普罗米修斯是大家都应该记住的故事。当然,我们今天学习普罗米修斯也是为了打开一扇门,打开一扇通往古希腊神话世界的门,课文后面的资料袋给我们列举了《神话选择百题》中的故事,大家都去读一读。

    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六

    《天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三月桃花水的特点。

    3、体会课文中描述的春水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根据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语言的美感。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描述的春水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课件)美丽的原野,美丽的桃花水。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桃花水”。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词,先自己读,再指名读。

    3、交流:同学们在预习时通过查字典解决了哪个词语?

    4、默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尝试精读感悟情感

    同学们真棒,两次读课文之后,三月桃花水那悦耳的流淌声和清澈的身影已经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你们读书所得。让我们再用心读读课文,圈一圈、画一画有关的语句。

    (一)水声如什么?(音乐)

    1、学生交流画出的语句。

    2、(学习第4自然段)请大家先想一想这一段该怎样读,再自由练读。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的心情。

    3、指名朗读,男女生进行朗读比赛。

    4、教师引读第3自然段,全班有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

    5、这样动听的流水声,你想用一个什么句子来夸夸它?(仿照“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

    (二)水清如什么?(明镜)

    1、由学生交流画出的语句。

    2、(学习第6自然段)它看到燕子、垂柳、姑娘……怎么能说明“水清如明镜”呢?(倒影。)

    3、让我们也做一次大饱眼福的桃花水,尽览水中美景——学生自由练读。

    4、想不想看一看水中美景?请大家闭上眼睛,看你能看到些什么。指一名学生配乐朗读。其他学生闭目想象。(播放音乐)

    5、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四、总结全文

    1、三月桃花水,声如竖琴之音,清如春天明镜,怎能不叫人沉醉,叫人流连——全班齐读第7自然段。

    2、读到这儿,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3、全班配乐朗读全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试卷及答案_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部教版通用案例(优秀6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7039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七年级下册英语教案全英文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教案【精选7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