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浮力教案设计_浮力教案4篇
  • 浮力教案设计_浮力教案4篇

  • 来源:科普读物
  • 时间:2023-07-03 20:54:28
  • 移动端:浮力教案设计_浮力教案4篇
  •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4篇浮力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能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

    4.能认识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运用实验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提出问题:1.船为什么能在海面上航行?2.救生圈、救生衣的作用是什么?

    板书: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过渡语:看完了没有?

    二、先学

    (一)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49----P52内容,要求边看、边划、边记。

    1.看课本p49图10.1-1回答,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

    2.根据图10.1-3总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看演示实验:测量铝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学会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浮力的大小。

    4.看课本p51找出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与哪些因素无关?你能举例说明吗?

    (二)学生自学教材

    老师巡视,了解学情,掌控学生高效学习,时间到,问完成的请举手?

    过渡语:合上书,独立完成自我检测

    (三)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6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目,要求书写认真、规范。让四个小组的基础较差的同学到黑板完成,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

    1.鸭子能浮在水面上,用钢铁做的轮船也能浮在水面上,说明水对他们有xxx力。

    2.你游过泳吗?当你的身体浸入水中体积越大,你会感觉到水给你向上的托力xx这个水对你向上的托的力其实就是xxx力。再比如,我们从水中抬起一个石头要比在空气中抬起感觉要xx(“轻”或“重”),这些事例都说明,在水中要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xx力。

    3.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xxx,它与重力方向xxx。

    4.如果用测力计测出铜块重为1N,将铜块没入水中,测力计的示数变为0.87N,铜块受到的浮力是xxx。

    5.浮力产生的原因是xxx。

    三、后教

    (一)展示交流,统一答案

    先交换学案,然后更正。2分钟时间让发现问题的学生到黑板上用红笔更正,提出先学中未解决的疑惑,小组或全班讨论解决。

    (二)生生合作,探究交流

    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实验设计,小组长组织进行探究实验,展示交流,老师给予即时评价。

    探究1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2浮力产生的原因:xxx。

    实验:将一去掉底的矿泉水瓶倒置,放入一乒乓球,去掉瓶盖,向瓶中加入水,可观察到乒乓球xxx(会不会上浮),因为乒乓球下底部没有受到压强作用。xxx将瓶盖盖好,再向瓶中加水,可观察到乒乓球xxx(会不会上浮),此时乒乓球受到xxx力的作用。

    分析:盖上瓶盖后,向瓶内加水,乒乓球在水中上下表面所处的深度xxx,所以上下表面所受的液体压力不同,下表面所受的向上的压力xxx上表面所受的向下的压力,这个压力差就是浮力。

    结论:浮力产生的原因是

    (三)同学总结,调查学情。

    四、当堂训练

    (一)过渡语

    请同学们合上课本,完成学案训练题。10分钟完成。

    (二)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1.弹簧测力计下挂一石块,下列情况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小的是()

    A石块在空气中B石块在水中C石块在酒精中D石块在盐水中

    2.某同学将一金属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当它浸没在水中后,溢出了重3N的水,如果将该金属块浸没在盐水中则受到盐水的浮力将3N。(填“>”“=”或“<”)

    3.一金属块在空气中称重27N,把它全部浸没在水中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7N,则该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是。

    (三)展示答案,学生交换批阅,小组长检查小组互评,老师了解学情

    (四)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浮力教案 篇二

    1、质量 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单位:kg (与物体的状态、形状、位置无关)

    测量工具:天平(使用方法: ……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从大到小取;测量前调平衡用螺母,测量时调平衡用游码;万一物、码放反了,则物体的质量应将砝码减去游码…...)

    2、体积 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读数时视线应平视,即与液面相切)

    固体的体积:采用"溢杯法"

    3、密度 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而改变。

    公式: 单位:kg/m3或g/cm3 换算关系:1 g/cm3=1 103kg/m3

    测量方法(实验) (1)常规法:用天平测出质量,有量筒测出体积,利用公式得出密度

    (2)替代法(用于没有-贴心§ 量筒的情况下):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测出相同体积的水的质量m,则 ,则该物体的密度为 ( =1 103kg/m3)。 其中,相同体积的水:液体用标记法;固体用溢杯法

    4、阿基米德原理 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流体所受的重力。

    公式 (1) f浮= (2)浮力等于视重之差

    5、浮沉条件 (1)当浮力小于重力时 下沉 (2) 当 时 下沉

    当浮力等于重力时 悬浮 当 时 悬浮

    当浮力大于重力时 上浮直至漂浮 当 时 上浮直至漂浮

    解题方法:利用公式和浮沉条件(受力分析),即漂浮和悬浮时有:g物=f浮

    例:将三个体积相同的小球放在水中,如图,则这三个小球所受浮力的大小正确的是:( )

    a a球所受浮力最小 a

    b b球所受浮力最小 b

    c c球所受浮力最小

    d 三个球所受浮力一样大 c

    解:f浮= 而 相同,且有v排a<v排b=v排c ,故有f浮a<f浮b=f浮c ,选a

    若将上题中的体积相同改成质量相同,则f浮a=f浮b>f浮c ,即选c

    科学《浮力》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浮力及其方向;

    ②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②经历探索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过程;

    ③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勇于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验证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方法】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

    【教学用具】

    乒乓球、烧杯、弹簧测力计、细线、溢水杯、石块、铝块、铜块、橡皮泥、小木块、水、酒精、食盐水、砂石适量、饮料瓶、水桶。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从生活走向物理

    教师提出问题:在你们的生活中,经常看到有些物体漂在水面上如:鸭子、轮船……同学们想过这里面蕴含着什么物理知识吗?为什么不会游泳的人穿上救生衣便不会淹死了,你们想过吗?

    今天我们一块儿来研究一下。

    二、探求新知

    学生活动一:研究浮力的产生及其方向各组同学分别把实验桌上的不同物品放入烧杯中的水中,观察现象。

    思考:乒乓球、木块为什么浮在了水上。根据我们学过的二力平衡的知识对其进行受力分析。请同学们自由回答,找学生代表上讲台画出受力分析。

    教师总结:对答对的同学给予肯定表扬,不对的同学给予鼓励指正。从而得出浮力的概念及其方向。

    教师提出问题:在刚才的实验中,石块、橡皮泥沉入了水底,沉入水底的物体受浮力吗?请你们利用手中的器材验证一下。

    学生活动二:探究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

    各组同学分别做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对不知如何的学生给予点播。实验做完后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 并引导学生归纳出测浮力的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物理学中把这种测浮力大小的方法,叫等效转换法。

    得到一个求浮力的公式F浮=G-F液

    [设计说明:让学生体验物体在液体中确实要受到浮力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寻求测量物体所受到浮力大小的简便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练习巩固:(完成后面本节练习题1、2。)

    学生活动三:探究: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造船比赛”:用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做船,用砂石作货物,看一看,谁做的船载的货物多?并思考: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动手实验并交流

    2、将饮料瓶慢慢压入水桶,体会浮力的变化,观察水位变化情况,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变化情况。从中获得启示,进一步想象: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3、同学们都知道“死海不死”吧,请你们实验其中的原理。并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在做以上的实验时学生可能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的体积、物体的重力、物体的体积、物体的质量、物体的形状、深度、液体的密度等因素有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把猜想合并归类,引导各小组认领实验课题。(提醒学生实验时用“控制变量法”)

    学生分组探究:

    (1)探究浮力与物体的密度的关系;

    (2)探究浮力与深度的关系;

    (3)探究浮力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

    (4)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5)橡皮泥探究浮力与物体形状的关系。

    各小组根据要探究的课题,设计实验。设计完毕,组织各小组先讨论设计的实验步骤,进一步修正完善。然后根据修正的步骤探究课题,设计记录实验数据表格并交流,最后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汇报实验过程与结论。

    教师总结: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密度、重力、体积、物体的形状等无关。

    [设计说明:让学生从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通过动手实验,不断的思维,提出可能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并进行归类,分成各个独立的可能因素让各小组认领课题。通过学生团队间的协作,进行方案设计,并对设计的方案从理论上的正确性、操作上的可行性进行全班交流讨论,思辨、质疑和完善。]

    练习巩固:(完成后面本节练习题3、)

    学生活动四: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学生先看课本自学,不懂的与同学交流、或问老师,然后动手试着做实验进行探究。实验做完后互相交流实验结论。

    教师总结:首先对实验中的误差进行分析然后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即: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

    推导公式:F浮=G排=m排g=ρ液gV排(在一次强调浮力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然后说明阿基米德原理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各种气体。

    [设计说明: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是本节的重点,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探究,经历知识建构过程,便于对知识的理解。由于此实验较难做教师注意做好引导,这样才符合认知过程。]

    练习巩固:(完成后面本节练习题4、5、)

    三、本节小结

    最后,由学生交流本节课在知识上有哪些收获、哪些遗憾、通过交流、回顾来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设计说明: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对学生的见解,教师都应予以肯定。教师最后画龙点睛,简要概括。]

    【课后反思】

    1、教师应敢于放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实践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2、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交给学生去做,这样使同学们既对实验结论加深了印象又帮助学生们解决较难的浮力实验题做下了铺垫。

    《浮力》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 能用实验的方法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能对物体的沉浮提出假设和猜想,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和猜想,了解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细致观察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用实验证明在水中浮着的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难点:

    实验: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课前准备:

    盆、泡沫、木块、石块、小皮球、橡皮、钩码、弹簧秤、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多媒体出示:皮球掉进树洞里(图)

    师:一天,几个小朋友在大树下玩皮球,一不小心,皮球掉进一个树洞里。

    洞又深口又小,小朋友们的手臂根本够不到皮球。怎么办呢?同学们,你们有办法吗?

    2、学生汇报交流。

    (生可能会说出往树洞里倒水,皮球会浮起来)

    3、设疑:皮球为什么会浮起来呢?它和什么有关?

    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5、学生质疑。

    (学生可能会问:什么是浮力,是不是所有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学习浮力有什么用……)

    今天,我们不可能解决同学们提出的所有的问题,那么今天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浮力。

    二、实验活动

    (一)实验1:

    1、要求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大胆猜想,哪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并把猜想的结果记录在实验表格中。

    注意:只猜想,不动手实验!

    实验一记录单。

    学生汇报。

    2、学生猜想并填写记录单。(教师巡视)

    3、实验验证学生的猜想。

    刚才同学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有什么办法来证明?

    (学生可能会说出,做个实验:把它们都放到水里,就知道了。)

    4、学生实验并填写,老师巡视,学生汇报,师相应板书。

    (二)实验2:

    1、质疑:为什么这些物体都会浮在水面上呢?

    (学生可能会说出:受到了水的浮力。)

    师:那水的浮力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感知一下。

    2、出示实验要求:

    把泡沫等上浮地物体放在水上,用手向下按,仔细体会手的感觉,并进行小组内交流,填写实验记录单。

    实验二记录单

    把泡沫等上浮物体放在水上,用手向下摁,手会感觉到

    ,这个力的方向是 。这说明

    这些物体在水中受到了 。

    3、学生实验,并填写记录单,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

    5、教师小结并板书:上浮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科学上称这力叫浮力。

    (三)实验3:

    1、质疑:上浮的物体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那下沉的物体有没有受到水的浮力呢?如何来证明你们的猜想?

    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提出用实验来证明你们的猜想。明确实验步骤,提出实验注意要求。

    v 物体要完全浸入水中;

    v 物体和弹簧秤不能接触盆壁;

    v 正确使用弹簧秤,并正确读写刻度;

    v 把测量结果正确记录下来,完成实验三记录单。

    用实验证明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6、教师小结: 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一个向上的力。也就说在水中下沉、上浮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所以我们就能归纳: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叫做水的浮力。

    三、实践应用:

    1、说说学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水的浮力的一些应用。

    3、让学生观看:浮力应用视频(盐水选种)。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找一找,水的浮力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


    浮力教案设计_浮力教案4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7042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举手的举是什么篇]15举手6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