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苏教版《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
  • [苏教版《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优秀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贴心整理的5篇《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是学生理解整除的意义,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难点:

    经历生活经验和数学问题的联系过程,加深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方法:

    探究法、引导法、讲解法

    教具、学具: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若干,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考考老师:游戏名称——你来说,我来找。规则;伸出左手,从大拇指起数数,1,2,3,4,5。再轮回来从大拇指数6,7,8,9,10……每一个数都对应一个手指。同学们,只要你说一个数,老师很快能说出对应的手指。不信,谁来考考老师?(可以请不同的学生试一试,学生很惊奇。)

    2、适时引入: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找出来的?等你们学会了今天的知识,就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找出来的了。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一)明确图意,展开思维

    利用课件呈现主题图:通过创设校园里学生课外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思考:哪些素材可以用除法计算。(如插旗子时按4面为一组的;跳绳时分成4人一组;打篮球的学生为5人一组;板报下面的花为3盆一组等。)

    (二)实际操作,感受新知

    1、教学例题1。

    (1)利用课件演示例1:国庆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将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小朋友先般来15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你们愿意吗?

    (2)动手操作:请小朋友拿出学具,用15个学具表示15盆花来摆一摆。

    (3)提问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15盆花有没有摆完?想一想15里面有几个5?

    (4)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15÷5=3(组)

    (5)明确写法:(结合操作思考)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并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教学例题2。

    (1)课件演示例2:同学们将校园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会场,还是每5盆摆一组,最多可以摆成几组?

    (2)动手操作:你们是不是也能用学具代替23盆花来摆一摆。看看每5盆摆一组,能不能全部分完?还剩几盆?剩下的够不够再分一组?

    (3)认识余数:23里面最多有几个5?这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课题:余数)

    (4)尝试列式:23÷5=4(组)……3(盆)

    (5)适时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6)小组讨论:如何列竖式?把自己的想法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7)学生汇报。

    (8)列出竖式

    3、观察比较:

    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4、尝试练习:

    选择两个算式用竖式计算。(一个正好分完,另一个不能正好分完。)

    三、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1、 探究关系:出示例3,引导学生运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先列式算一算,再引导学生讨论:观察余数与除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15÷5=3(组)

    17÷5=3(组)……2(盆)

    19÷5=3(组)……4(盆)

    21÷5=4(组)……1(盆)

    23÷5=4(组)……3(盆)

    25÷5=5(组)

    16÷5=3(组)……1(盆)

    18÷5=3(组)……3(盆)

    20÷5=4(组)

    22÷5=4(组)……2(盆)

    24÷5=4(组)……4(盆)

    2、归纳总结

    (1)剩下不能再分的`数才叫余数;

    (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四、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1、巩固题:第52页的“做一做”。(判断题,进一步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

    2、开放题:想一想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8,余数有可能是几?如果余数是6,除数有可能是什么数?

    3、游戏题:“猜猜看”。

    (课件呈现:一组有规律的图形,猜一猜第10个是什么图形、第18个是什么图形,运用课件验证。)

    4、拓展题:现在你们能想出老师为什么会很快猜出你们前面所摆的学具是什么了吗?你们也能运用今天学的“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很快地猜出第24个、第30个图形是什么吗?

    五、归纳小结,结束全课

    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体验最深的是什么?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里提到“数学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所以在教学本节课时,我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的数学思考,让学生在操作、感悟中学习有余数除法。

    《有余数除法》 篇二

    一  除法

    课题

    分桔子     (有余数除法)

    课型

    学案导学课

    年 级

    二年级

    教 师

    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页

    1、知识目标: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 3、情感目标: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理解除法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学   案

    导 案

    试点

    学1、          书上那个数学问题你会解答吗?每盘放4个橘子,14个橘子可以放几盘?2、          请你看看课本是怎样解答的;3、          请你写出横式:□÷□=□(盘)……□(个)4、          你能写出竖式吗?请写在右边空白处。5、          题目做完了,请答:14个橘子可以放(  )盘,还剩(  )个。6、          今天学的这个内容叫做(     )除法,2就是这道题目的(    )7、          请你接着看第3页“试一试”那道题目:14个橘子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横式这样写:□÷□=□(个)……□(个)竖式怎么写呢?请写在右边空白处:最后,请答:每盘放(      )个,还剩(     )个。8、          请你尝试计算:                               9、钉一件上衣需要6个扣子,现有25个扣子,能钉几件上衣,还剩几个扣子?   □÷□=□( )……□( )   (请把竖式写在右边空白处)10、     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有什么发现,请写出来:(                                )

    布置课前预习

    按照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

    1、除法还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2、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重点强调竖式的书写格式,商应该写在什么位置。

    3、反馈练习:

    组内交流

    组际解疑

    老师点拨

    练习一、填空

    81÷(     ) = 9      (     ) ÷6 = 9  42÷7 =(     )        27÷3 =(     )

    练习二、(    )里最大能填几?

    (  )× 8  < 44      7 ×(  )<  54

    9 × (  )< 62    (  )×6 <  40

    (  )×  4 < 30    5  ×(  )<  48

    练习三、用竖式计算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以后我会在                     方面更加努力的。

    我的反思: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学竖式计算表内除法,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含义。

    2、通过主题图教学,让学生知道计算问题是从生活实际中产生,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把平均分后有余数的现象称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学具:

    49页主题图,学生准备20张相同的圆形纸板。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确定目标

    同学们喜欢体育课吗?老师今天带你们在体育课上学习数学知识。

    出示主题图,观察画面上都画了些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生:“有打篮球的、跳绳的,有花盆、有树、有小旗。”……

    师:“谁能根据这个画面,编一道乘法或除法应用题?”

    二、自主探究,提出问题

    问题一:15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

    1.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2.全班交流,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3.教学竖式

    (1)学生尝试列竖式;

    (2)认同除法竖式的。一般列法;

    (3)体会除法竖式的含义。

    A.用圆片代替花盆师生一起在黑板上摆一摆。

    B.观察竖式,尝试理解竖式的每一步含义。

    C.交流解惑。

    三、小组交流,释疑解难

    问题二:16盆花如果每组摆5盆,结果怎么样?

    1.学生活动:用圆片代替花盆在桌子上摆一摆,结果用竖式表示。

    2.结合学生的操作活动理解竖式每一步的含义。

    3.思考:

    A.如果有17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余几盆?

    B.现在又21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余几盆?

    4.交流、评价。

    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有余数的除法,含义就是平均分后有剩余。

    四、团队竞赛,激励评价

    甲队、乙队相互出题,交换解答,然后组长评价。老师可以

    当好裁判,进行点拨、评价。

    五、训练提升,小结巩固

    师:同学们再把主题图中的其他内容编成应用题,列式计算。 A组,打篮球;B组,跳绳;C组,插小旗;看哪一组的同学做得又对又快。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

    六、达标测评,检查验收。

    练习十二1、2、4题

    有余数除法 篇四

    课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的意义,掌握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余数概念及掌握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的试商。

    教具和学具

    实物图及投影片,11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用竖式计算(两人板演)

    8÷4=     36÷9=

    订正时,由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2.卡片口算(与板演同时进行)

    ( )里最大能填几?

    3×( )<22     4×( )<37

    ( )×2<11        ( )×5<38

    二、学习新课。

    教师谈话:大家学会了除法竖式的写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同学们看一看,今天学的笔算除法与以前有什么不同。

    1.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第一幅图。

    提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把6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几个?)

    学生动手操作。用6个圆片代替梨,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再把横式和竖式写在练习本上,并指名板演。

    订正时,提问:

    ① 在被除数下面写6,表示什么?(表示分掉6个梨)

    ② 在横线下面为什么写0?(表示分完了,没有剩余)

    (2)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如果有7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里,怎样分?分分看。

    学生动手操作,用圆片代替梨。(教师行间指导)

    提问:

    ① 出现了什么情况?(每盘放2个,还剩1个)

    ② 剩下的1个梨,还能再继续分吗?(剩下的1个梨,不能再分)教师说明:7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里,分的结果是“每盘2个,还剩1个”。怎样列式计算呢?(7÷3= )

    怎样写竖式呢?被除数是几,写在什么地方?刚才分的结果是每盘放几个?那么商是几?写在什么地方?(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教师着重提问:有3盘,每盘放2个,实际分掉几个梨?(6个)那么被除数7下面应该写几?(6)7个梨,分掉6个梨,有没有剩余?(有剩余,剩1个梨)

    教师说明:7个减去分掉的6个,还剩1个。所以在横线下面写“1”。剩下的这1个,我们就叫它“余数”。(板书余数)

    怎样在横式上写计算结果呢?每盘放2个梨就是商2,先写2.还余1个,就是余数为1.为了分清商和余数,在商的后面先写“……”,再写“1”。即

    7÷3=2……1

    读作:“商2余1”。学生齐读一遍。

    (3)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例1的两道题。

    提问:这两道题平均分的结果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每盘都放2个。不同:第1小题正好分完,第2小题还剩1个,不能正好分完)

    教师说明:像第2小题这种除法,没有分完,还有余数,叫做。(板书课题)

    (4)练一练:

    每个同学拿出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先摆一摆,再把下面的竖式写完整。

    订正时,教师着重提问:

    (1)商2后,被除数下面要减去几?

    (2)8是怎样计算出来的?表示什么?

    (3)横线下面写什么?表示什么?

    (4)这题的结果该怎样说?

    2.教学例2

    (1)在竖式里,38和5各写在什么地方?

    (2)怎样想商几?在乘法口诀里有没有一句是五几三十八?

    相邻两位同学互相讨论怎样想商几,再在全班交流。

    ① 有的同学可能说商6,教师板书:

    还剩下8,8里还有一个5呢?说明商6小了。

    ② 有的同学可能说商8,教师板书:

    38减40不够减,说明商大了。

    ③ 商6小,商8大,所以商7合适。最后结果是商7余5.

    想:5和几相乘的积接近38,而且小于38?即5×<38(括号里最大填7)

    (3)练一练:

    14÷4=□……□

    想:4和几相乘的积接近14,又比14小。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商,最后的结果怎样说。

    (4)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三道,把每题的余数和除数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余数都比除数小)

    如果余数比除数大了,说明了什么?(说明商小了,商再大一些)

    什么情况下,说明商大了?(被除数不够减去除数和商相乘的积时,说明商大了)

    (4)小结:计算,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1)口述计算过程。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7÷5= 38÷6= 47÷9=

    全班动笔练习,指名两学生在投影片上做,便于订正。订正时,由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着重检查余数的大小和别忘在横线上写余数。

    2.发展性练习。

    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3.思考性练习。

    在方框里填合适的数。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四制二年级上册第96~98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动手操作活动,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3.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通过我们之间短暂的交流,张老师发现咱班的同学个个都很机灵,思维敏捷,能积极主动的动手动脑,我真的非常喜欢大家!为此,我特意为咱班4个小队准备了几颗小星星,要奖给大家。看!你知道把这8颗星星平均分给4个小队,每个小队能分几颗吗?

    生:2颗。

    师:2颗,怎么算的?

    生:8÷4=2颗。

    师:你能说说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有8颗小星,平均分给4个小队,每个小队分2颗。

    师:(贴到黑板上)小星星代表着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会观察、会思考,今天这节课你能做到么?

    【评析:借助奖励“小星星”的情境,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后面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伊始,就使学生以愉悦的状态投入整堂课的学习中。】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出示情境图)阳光明媚的一天,学校组织同学们去郊外举行野营活动,大家在野外尽情的游玩,四个好朋友约好午餐时要共同分享带来的食物,瞧!谁来说一说,他们都带了哪些食物呢?

    生:有9个面包、10碗方便面、12根火腿肠、14个橘子、11瓶矿泉水、13个香蕉、15个苹果、18瓶酸奶。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怎样分呢?

    生2:10碗方便面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几碗?

    生3:11瓶矿泉水平均分给4人,怎样分呢?

    生4:12根火腿肠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几根?

    【评析: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分享学习的经验和成果,体会数学交流的价值。本节课上,让学生交流自己提出的问题,有自己的“一”个问题,再看到了“众”多问题,让学生体验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可以用除法来解决,从而体现了数学的"价值。】

    三、动手操作,认识余数

    1.解决分面包的问题

    (1)棋子代替面包,分一分。

    师:那我们先来把9个面包平均分给这4个小朋友,好吗?

    生:(读题)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怎么分呢?

    生1:算一算。

    生2:用棋子

    师:大家用手中的棋子代替面包,想一想,要准备几颗棋子?怎样平均分?好,听清要求:请你用棋子摆一摆、分一分,并且将你们分得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之后请学生到实物投影前展示)

    (2)学生一边演示一边说明自己的方法:

    生1:一人一个,一直到分到还余下1个,每个小朋友分了2个,还剩下1个。

    生2:每人2个,还剩下1个。

    师: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了几个面包?还余下几个?余下的一个该怎么办呢?还能继续分吗?

    小结:(课件)看来,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能分2个面包,还余1个。

    【评析: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分棋子,感受余数的产生,发现生活中的“余数”现象,为理解“余数的意义”、“余数比除数小”奠定基础。】


    [苏教版《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优秀5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7142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下册】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的体积》(优秀8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