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下册】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下册】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的体积》(优秀8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这次贴心为您整理了8篇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的体积》,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贴心给您的好友哦。

    《圆柱的体积》数学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8—1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柱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能够运用公式正确的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思想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教学情境:怎样用学过的知识测量出老师的水杯里装了多少毫升的水?

    想一想:杯子里的水是什么形状?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水的体积?

    让学生讨论得出:把杯子里的水倒入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只要量出长方体的长、宽和水的高,就能求出水的体积。

    2、出示第二情境:圆柱形的木柱子、压路机的车轮这样的圆柱用这种方法还行吗?怎么办?

    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计算圆柱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1、大胆猜想:你觉得圆柱体积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学生猜想,教师出示相应的课件演示,让学生观察,体会圆柱的体积和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2、圆柱的体积可能等于什么?(说说猜想依据)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猜想圆柱的体积也可能等于“底面积×高”。

    (用课件展示切拼过程,让学生观察等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体,弥补直观操作等分的份数太多不易操作的缺陷。)

    学生讨论交流:

    (1)把圆柱拼成长方体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拼成的长方体与圆柱之间有什么联系?

    (3)通过观察得到什么结论?

    得到: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三、拓展交流

    要求圆柱的体积只要找到它的底面积和高就可以,分别讨论知道半径、直径、地面周长,该怎么求出圆柱的体积,总结出公式。

    四、练习设计:

    1、想一想,填一填:

    把圆柱体切割拼成近似(),它们的()相等。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体的( ),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是圆柱体的(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所以圆柱体的体积=()。用字母“V”表示( ),“S”表(),“h”表示( ),那么,圆柱体体积用字母表示为( )

    2、判断正误,对的画“√”,错误的画“×”。

    (1)圆柱体的底面积越大,它的体积越大。×

    (2)圆柱体的高越长,它的体积越大。×

    (3)圆柱体的体积与长方体的体积相等。×

    (4)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可以相等。√

    3、分别计算下列各图形的体积,再说说这几个图形体积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

    4×3×8

    6×6×6

    3.14×(5÷2)2×8

    =96(cm3)

    =216(cm3)

    =157(cm3)

    4、计算下面各圆柱的体积。

    60×4

    3.14×12×5

    3.14×(6÷2)2×10

    =240(cm3)

    =15.7(cm3)

    =282.6(dm3)

    5、这个杯子能否装下3000mL的牛奶?

    3.14×(14÷2)2×20

    =3077.2(cm3)

    =3077.2(mL)

    3077.2mL>3000mL

    答:这个杯子能装下3000mL的牛奶。

    五、课堂小结: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圆柱的体积》的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教学开始首先出示了一个装了半杯水的烧杯,然后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准备投入水中并让学生观察:会发生什么情况?由这个发现你想到了些什么?

    2、提问:“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吗?”

    (学生互相讨论后汇报,教师设疑)

    二、自主探究、

    1、比较大小、探究圆柱的体积与哪些要素有关。

    (1)、先出示了两个大小不等的圆柱体让学生判断哪个体积大?

    (2)、提问:“要比较两个圆柱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想到将圆柱体放进水中,比较哪个水面升得高。

    (3)、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自己比较底等高不等和高等底不等的两组圆柱的体积,并将实验结果填入实验报告1中。(课件出示)

    (4)、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汇报结论:当底等时,圆柱越高体积越大;当高等时,圆柱底面越大体积越大。即圆柱的体积的大小与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

    2、大胆猜想,感知体积公式,确定探究目标。

    (1)、再次设疑:如果要准确的知道哪个圆柱的体积大,大多少,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想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

    (2)、引导学生回忆圆的面积公式和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依据学过的知识,你可以做出怎样的假设?

    (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圆柱平均分成若干小扇形体后应该也能够转化成一个近似长方体;圆柱的体积可能也是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5)、让学生依据假设结论分组测量圆柱c和圆柱d的有关数据,用计算器计算体积,并填入实验报告2中。(课件出示)

    4、确定方法,探究实验,验证体积公式。

    (1)、首先要求学生利用实验工具,自主商讨确定研究方法。

    (2)、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确定了两种验证方案。

    方案一:将圆柱c放入水中,验证圆柱c的体积。

    方案二:将学具中已分成若干分扇形块的圆柱d拆拼成新的形体,计算新形体的体积,验证圆柱d的体积。

    (3)、学生按照自己所设想的方案动手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填入实验报告2中。

    (4)、实验后让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用实验的方法得出的数据与实验前假想计算的数据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5)、学生汇报:实验的结果与猜想的结果基本相同。

    (6)、教师用课件演示将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向学生明确圆柱的体积确实可以像计算长方体体积那样,用底面积乘以高。

    (7)、小结:

    要想求出一个圆柱的体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8)、学生自学第8页例4上面的一段话:用字母表示公式。

    学生反馈自学情况:

    v=sh

    三、巩固发展

    1、课件出示例4,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说说这样列式的依据是什么。

    2、巩固反馈

    3、完成第9页的“试一试”和练一练”中的两道题。

    (“练一练”只列式,不计算)

    集体订正,说一说圆柱体的体积还可以怎样算?

    4、一个圆柱形水杯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是15厘米,已知水杯中水的体积是整个水杯体积的 2/3, 计算水杯中水的体积?

    5、拓展练习

    (1)、 一个长方形的纸片长是6分米,宽4分米。用它分别围成两个圆柱体,a是用4分米做底高6分米,b是用6分米做底高是4分米它们的体积大小一样吗?请你计算说明理由。(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 一个底面直径是20厘米的圆柱形容器里,放进一个不规则的铸铁零件后,容器里的水面升高4厘米,求这铸铁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四、全课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圆柱体积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的体积》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方法:

    从生活情境入手,通过组织猜测、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创造性地建构圆柱体积计算公式,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四、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情境引入:

    某玩具厂厂长,他们厂新近开发了一种积木玩具,这三个积木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他想比较一下这三个积木的体积的大小,同学们有什么方法?

    (二)动手实验,探索公式

    1.观察、比较,建立猜想引导生观察例4中的三个几何体,提问:

    (1)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吗?为什么?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相等吗?这三个几何体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2.实验操作,验证猜想让学生自主探究(材料:圆柱体插拼教学具、师准备课件),想办法验证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相等。

    教师提示:你能想办法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吗?圆是如何转化成长方形的?可以模仿这样的方法来转化。

    (1)小组合作研究怎样将圆柱体转化成一个长方体

    (2)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转化,会有多种转化方法,教师适时加以鼓励)

    演示操作

    a请一名学生演示用切插拼的方法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其他学生模仿操作。

    b思考:这是一个标准的长方体吗?为什么?如果分割得份数越多,你会有什么发现?

    c电脑演示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从16等份到32等份再到64等份)

    3.观察比较,推导公式

    a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b根据学生的观察、分析、推想,老师完成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d小结:要想求出一个圆柱的体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e学生自学第8页例4上面的一段话:用字母表示公式。

    学生反馈自学情况,师板书公式:v=sh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出示第26页试一试,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一说每一步列式的根据是什么?使学生明确应用体积公式求圆柱的体积一般需要两个条件,即底面积和高。

    2.完成第26页的“练一练”的第1题。

    先看图说说每个圆柱中的已知条件,再各自计算,计算后,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强调:计算圆柱体的体积要先算出底面积。

    3.完成第26页的“练一练”的第2题。

    读题后强调说说为什么电饭煲要从里面量底面直径和高,然后列式解答。

    4、把直尺绕着它的一条边旋转一圈得到了一个什么图形?它的体积你会计算吗?

    (四)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样学会的?

    五、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切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长方体的底面积就相当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相当于圆柱的高。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字母表示:V=Sh=πrh2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的体积》 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能应用分式解答一些实际问题。

    2.在充分展示体积公式推导过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推理归纳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正确理解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体,学会了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今天研究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的体积)

    (一)复习准备

    1.什么叫体积?(指名回答)

    生: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

    师:你学过哪些体积的计算公式?(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2.圆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生:把一个圆,平均分成数个扇形,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根据学生的叙述,边用幻灯片演示。)得到圆面积公式S=πr2。

    (二)学习新课

    1.动脑筋想一想,圆柱的体积,能不能转化成你学过的形体,推导出计算圆柱体积的公式?

    2.看书自学。

    (1)圆柱体是怎样变成近似长方体的?

    (2)切拼成的长方体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3)怎样计算切拼成的长方体体积?

    3.推导圆柱体积公式。

    (1)讨论自学题(1)。圆柱体是怎样变成长方体的?(指名叙述)再看看书和你叙述的一样吗?

    把圆柱体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例如分成16份),然后把圆柱切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教师加以说明,底面扇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越接近长方体。)

    (2)动手操作切拼,将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

    出示两个等底等高圆柱体,让学生比一比,底面积大小一样,高相等,使学生确信,两个圆柱体的体积相等。

    请两名同学按照你们的叙述,把圆柱体切拼成长方体。(如有条件,每四人一个学具,人人动手切拼,充分展示切拼过程和公式推导过程。)

    现在讨论自学题(2)。

    师:这个长方体与圆柱体比较一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形状变了,体积大小没变。

    (3)推导圆柱体积公式。

    讨论:切拼成的长方体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进行叙述,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言。)

    小结:切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相当于圆柱的体积,长方体的底面积相当于圆柱体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相当于圆柱体的高。

    师: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用字母公式,怎样表示?

    板书:V=Sh

    (4)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例1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2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引导学生审题,说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做这道题还要注意什么?

    生:已知圆柱体底面积和高,求圆柱的体积,注意统一单位名称。

    21米=210厘米(①用字母表示已知条件)

    S=50h=210(②写出字母公式)

    V=Sh(③列式计算)

    =50×210(④写出答题)

    =10500

    答:它的体积是10500立方厘米。

    引导学生总结出做题步骤。

    小结:要求圆柱体积,必须知道圆柱的底面积(如果给半径、直径、底面周长,会求出底面积)和高。注意统一单位名称。

    (三)巩固反馈

    1.圆柱体的底面积314平方分米,高4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求下面圆柱体的体积。(单位:厘米)

    3.填表:

    4.一个圆柱形容器,底面半径是25厘米,高8分米。它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5.一个圆柱形粮囤,从里面量,底面周长是628米,高20分米。它的容积是多少立方米?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生:学会了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会用公式解答实际问题。

    思考题:

    一张长方形的纸长628分米,宽4分米。用它分别围成两个圆柱体,它们的体积大小一样吗?请你计算一下。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教案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复习。

    第二层次,推导圆柱体的计算公式。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亲自动手切拼,把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找出近似长方体与原圆柱体各部分相对应部分,从而推出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用知识迁移法,把旧知识发展重新构建转化为新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形变质没变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第二层次,针对本节所学知识内容,安排适度练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使学生当堂掌握所学的新知识,并通过练习达到一定技能。

    本节教案特点: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教学全过程,较好地处理教与学,练与学的关系。寓教于玩中学会新知识,使学生爱学、会学,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的体积》 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会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

    2、方法与过程:经历猜测、验证、合作、动手操作等过程,体验和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正确理解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

    教具:

    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回顾

    1、交代任务: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圆柱的体积》。

    2、回忆导入

    (1)、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是怎样把圆变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的?

    (2)、我们都学过那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

    二、积极参与探究感受

    1、猜测圆柱的体积和那些条件有关。(电脑演示)

    2、.探究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小组合作讨论:

    (1)将圆柱体切割拼成我们学过的什么立体图形?

    (2)切拼前后的两个物体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3)切拼前后的两个物体有什么联系?

    课件演示拼、组的过程,同时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份?),让学生明确: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

    ①把圆柱拼成长方体后,形状变了,体积不变。(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

    ②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配合回答,演示课件,闪烁相应的部位,并板书相应的内容。)

    ③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字母公式是V=Sh(板书公式)

    2、练一练: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积为75平方厘米,长9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3、要用这个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三、练习

    1、填空

    (1)、圆柱体通过切拼转化成近似的()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体的(),这个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体()。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所以,圆柱体的体积等于()用字母表示()。

    (2)、底面积是10平方米,高是2米,体积是()。

    (3)、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5分米,体积是()。

    2、讨论:

    (1)已知圆柱底面的半径和高,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V=兀r2×h

    (2)已知圆柱底面的直径和高,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V=兀(d÷2)2×h

    (3)已知圆柱底面的周长和高,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V=兀(C÷兀÷2)×h

    3、练习:已知半径和高求体积,已知直径和高求体积。

    四、小结或质疑

    五、作业

    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x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

    V=Sh

    《圆柱的体积》的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内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目的:

    1、 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使学生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具准备: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想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高”。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3、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圆柱有几个底面?有多少条高?

    二、回忆导入

    师: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是怎样把因变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的?

    让学生回忆,说一说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的。面积和所拼成的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师:今天将要学习的圆柱的体积大家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

    学生相互讨论,思考应怎样进行转化。说出自己想到的方法。

    师:这节课我们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圆柱的体积。

    板书课题:圆校的体积

    三、新课讲授

    师:看到这个标题你想知道的什么?

    学生回答后老师出示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师出示一个圆柱,让学生观察底面提问:“大家看,这是不是一圆?”(是。)

    “这是一个圆,那么要求这个圆的面积,刚才我们已经复习了,可以用什么方法求出它的面积?”

    学生很容易想到可以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于是教师可以先把底面分成若干份相等的扇形(如分成16等份)。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展示给学生看,问:现在把底面切成了16份,应该怎样把它拼成一个长方形?

    学生回答后,老师操作演示,“大家看,圆柱的底面被拼成了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

    师:大家再看看整个圆柱,它又被拼成了什么形状?

    (有点接近长方体:)

    师:由于我们分得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

    师:把圆柱拼成近似的长方体后,体积发生变化没有?圆柱的体积可以怎样求?

    引导学生想到由于体积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可以通过求切拼后的长方体的体积来求圆柱的体积。

    师:“长方体的体积等于什么?”让全班学生齐答,教师接着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师:请大家观察,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的哪一部分有关系?近似长方体的高与原来圆柱的哪一部分有关系?

    通过观察,使学生明确: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师: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圆柱的底面积,H表示圆柱的高,可以得到圆柱的体积公式; V=SH(板书)

    2、公式应用

    出示例4。

    (1)教师指名学生分别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

    ③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

    通过提问,使学生明确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要先统一计量单位。

    (2)出示下面几种解答方案,让学生判断哪个是正确的?

    ①V=SH=50×2.1=105

    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厘米。

    ②2.1米;210厘米

    V=SH=50×210=10500

    答:它的体积是10500立方厘米。

    ③50平方厘米=0,5平方米

    V=SH=0.5×2,1=1.05

    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米。

    ④50平方厘米=0.005平方米

    V=SH=0.005×2.1=0.0105立方米

    答:它的体积是0.0105立方米。

    先让学生思考,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哪个是正确的解答,并比较一下哪一种解答更简单。对不正确的说说错在什么地方。

    四、巩固练习:

    1、做“做一做”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做后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八的1、2题

    这两道题分别是已知底面积(或直径)和高,求圆柱体积的习题。要求学生审题后,知道底面直径的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圆柱的体积。

    3、能力扩展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联系学过的知识进行学习的。

    六:布置作业:

    练习十一的第1—2题。

    这两道题分别是已知底面积(或直径)和高,求圆柱体积的习题。要求学生审题后,知道底面直径的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圆柱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的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探究推理能力,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准点:

    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设想:

    1.课前互动,我们做一个吹气球的游戏,让学生来对比气球变大后所占用空间的变化。在热烈的气氛中让学生感受物体的体积就是物体所占用空间的大小。

    2.教学伊始我创设学具槽做圆柱学具这一睛境,让学生感知圆柱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让学生给这4个圆柱学具排序这一问题设疑,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3.动手实践是学生体验的主要方式,合作交流是学生体验的有效途径。所以在教学中我为图形转化、猜想推理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三步曲:第一步:选择转化的方法。第二步:体验转化的过程、第三步:验证转化的结果。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交流、转化的活动,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经历数学、体验数学。

    4.用字母表示公式已经是学生很熟知的几何知识,因此我为学生提供了与圆柱体积有关的字母,让他们写出相应的公式并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引导学生发现公式与习题的联系,让他们对号入座。学生根据不同的公式进行计算,给4个圆柱学具排序。这样可以深入理解不同的条件、不同的方法,同样可以得到圆柱的体积,在对比算法中掌握新知。 5.体积和容积这两个概念在五年级已经学过,学生会说意义,但是通过了解,学生并不是真正理解圆柱的体积和容积。所以我在第一次探究中安排了这样的环节,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区别圆柱的容积和体积。从形象到抽象建立圆柱的体积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二次探究则是加入表面积这一刚刚学过的内容,让学生在为3道选择问题的练习中达到区别体积、容积、表面积的目的,从而实现学习运用的最佳状态。 6.最后的思维训练是计算正方体中最大圆柱体的体积,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直观的认识,此题算法多样,富于启发地清晰揭示了知识的内在规律,使它和教学过程有机组合,把学习延伸到实际,让知识在体验中生成。

    7.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经验、生活情景、思维方式的不同,对知识的学习也有独特的理解和感受。所以我让他们用今天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写成数学日记,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体验、探究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质疑问难

    师:老师这里有两个气球,(师从兜里掏出两个气球,将其中一个递给学生。)你试试把它们变大。(老师再把两个气球放回兜里。)为什么这个放不回去了?(因为其中一个的体积变大了。)看来它占据了很大的空间。教室中还有哪些物体占据空间?

    师:这是一个制作学具的学具槽,想一想,它可以做出什么样的学具来?

    生:圆柱学具。

    师:是的。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生:圆柱学具占据了学具槽的空间。

    师:这就是圆柱学具的体积。你真善于发现!能用你的话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吗?

    生:圆柱的体积就是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

    师:谁来试着给这4个圆柱学具按体积从大到小排排序?你来试试。

    生:体积大小接近,不能确定。

    师:老师听懂了,无法判断的原因是不知道圆柱体积的大小,现在我们就来研究圆柱的体积。(师板书。)

    二、图形转化。猜想推理

    师:想一想,你有办法得到这4个圆柱学具的体积吗?(圆柱课件再从槽中跳出。) 生:用公式计算。 生:用水或沙子转化计算。 师:你们是怎样转化的,具体说说。

    生:用橡皮泥转化计算。

    生:用圆形纸片叠加计算……

    师:嗯,这些方法都很好,就在今天的课堂你会选择哪种方法?

    生:因为没有实验学具,所以只能用公式计算。

    师:其他的方法可以在课后进行。

    师:想用公式计算的同学,你想怎样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呢?结合你们以往学习几何图形的经验,举例说明。

    生:大部分图形公式的推导都是把新学的转化为学过的。例如:圆形可以转化为长方形。

    师:联系旧知识,采用转化法,确实不错。 师:那现在它是一个圆柱,你想怎么办?

    生:像刚才一样进行平均分。

    师:你能具体说说吗?

    生:沿着圆柱的底面直径平均切分成16个小扇形。

    师:都说实践出真知,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拿出学具,动手尝试着进行转化,并说说转化后的结果。

    生:将圆柱沿底面直径平均分成16个小扇形,切分之后,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师:(刚才我们将圆柱沿底面直径平均分成16个小扇形,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如果想让它更近似于长方体,你想分成多少份?(32)更近似一点。(64)你呢?(128)……

    师:这是同学们刚才的转化过程。

    师:打开书,自由读,用直线标记,找出关键词,依照关键词自由读读转化的过程。

    师:现在再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演示转化过程,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圆柱转化为长方体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7(圆柱转化为长方体时形状变了,但是它们底面积、高和体积都没变。)

    总结文字公式: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

    师:恭喜大家,我们已经成功地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掌声鼓励一下)老师这有一些字母:d、s、r、c、h、v、π。它们与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息息相关,请你们用字母表示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生:v=sh v=(d/2)2π×hv=π2×h v=(c÷π/2)2π×h

    师:对比这四个公式你又有什么新发现?(彩色粉笔画线。)

    生:相同之处都是底面积乘以高,不同是底面积求法不同。

    师:谢谢你精彩的发现,你叫什么名字,认识一下,老师会记住你的。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圆柱的体积公式,快来解决刚才的实际问题吧!这是我们要由大到小排序的4个圆柱学具,请你们拿出题卡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并排序。

    1号底面积50平方厘米,高2.1分米:

    2号直径是10厘米,高20厘米;

    3号半径是4厘米,高22厘米;

    4号底面周长31.4厘米,高18厘米。

    师:汇报一下你的计算和排序结果,并说说你应用了哪个公式?

    师:与他答案相同的同学举手示意一下,你是怎样做的?现在你清楚了吗?

    师:看来,灵活运用公式,并选择合理的算法。会使我们的学习更高效。

    四、巧用公式,多重探究

    师:同学们到现在为止,你都学到了哪些关于圆柱的知识?

    生:表面积、体积、容积。

    师:老师这里有一组习题。请你们选择合适的问题。

    师:读完之后,你认为求什么就可以大声地说出来。

    (生:体积、容积、表面积。)

    学具厂有一个制作学具的圆柱形铁皮桶。它的底面直径是22厘米,高是25厘米,_________?从里面量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25厘米______________9底面积是380平方厘米。侧面积是1727平方厘米_________________?

    师:说说你选择问题的根据是什么?

    生:体积是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是圆柱能容纳物体的大小,表面积是圆柱所有面积的总和。

    五、开放训练,拓展提升

    师:学习很愉快,我们来庆祝一下:在一个棱长为a分米正方体盒中,放一个最大的圆柱体蛋糕,系上b分米长的丝带,(打结部分忽略不计)挖去1根直径为c厘米,高是d厘米的圆柱蜡烛空隙,这个蛋糕体积到底是多少呢?这次我们男女生比赛,列式不计算,看谁解法多并说明解题思路。

    《圆柱的体积》数学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能应用分式解答一些实际问题。

    2.在充分展示体积公式推导过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推理归纳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正确理解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体,学会了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今天研究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的体积)

    (一)复习准备

    1.什么叫体积?(指名回答)

    生: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

    师:你学过哪些体积的计算公式?(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2.圆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生:把一个圆,平均分成数个扇形,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根据学生的叙述,边用][幻灯片演示。)得到圆面积公式S=πr2。

    (二)学习新课

    1.动脑筋想一想,圆柱的体积,能不能转化成你学过的形体,推导出计算圆柱体积的公式?

    2.看书自学。

    (1)圆柱体是怎样变成近似长方体的?

    (2)切拼成的长方体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3)怎样计算切拼成的长方体体积?

    3.推导圆柱体积公式。

    (1)讨论自学题(1)。圆柱体是怎样变成长方体的?(指名叙述)再看看书和你叙述的一样吗?

    把圆柱体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例如分成16份),然后把圆柱切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教师加以说明,底面扇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越接近长方体。)

    (2)动手操作切拼,将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

    出示两个等底等高圆柱体,让学生比一比,底面积大小一样,高相等,使学生确信,两个圆柱体的体积相等。

    请两名同学按照你们的叙述,把圆柱体切拼成长方体。(如有条件,每四人一个学具,人人动手切拼,充分展示切拼过程和公式推导过程。)

    现在讨论自学题(2)。

    师:这个长方体与圆柱体比较一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形状变了,体积大小没变。

    (3)推导圆柱体积公式。

    讨论:切拼成的长方体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进行叙述,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言。)

    小结:切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相当于圆柱的体积,长方体的底面积相当于圆柱体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相当于圆柱体的高。

    师: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用字母公式,怎样表示?

    板书: V=Sh

    (4)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例1 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2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引导学生审题,说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做这道题还要注意什么?

    生:已知圆柱体底面积和高,求圆柱的体积,注意统一单位名称。

    21米=210厘米 (①用字母表示已知条件)

    S=50 h=210 (②写出字母公式)

    V=Sh (③列式计算)

    =50×210 (④写出答题)

    =10500

    答:它的体积是10500立方厘米。

    引导学生总结出做题步骤。

    小结:要求圆柱体积,必须知道圆柱的底面积(如果给半径、直径、底面周长,会求出底面积)和高。注意统一单位名称。

    (三)巩固反馈

    1.圆柱体的底面积314平方分米,高4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求下面圆柱体的体积。(单位:厘米)

    3.填表:

    4.一个圆柱形容器,底面半径是25厘米,高8分米。它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5.一个圆柱形粮囤,从里面量,底面周长是628米,高20分米。它的容积是多少立方米?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生:学会了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会用公式解答实际问题。

    思考题:

    一张长方形的纸长628分米,宽4分米。用它分别围成两个圆柱体,它们的体积大小一样吗?请你计算一下。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教案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复习。

    第二层次,推导圆柱体的计算公式。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亲自动手切拼,把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找出近似长方体与原圆柱体各部分相对应部分,从而推出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用知识迁移法,把旧知识发展重新构建转化为新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形变质没变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第二层次,针对本节所学知识内容,安排适度练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使学生当堂掌握所学的新知识,并通过练习达到一定技能。

    本节教案特点: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教学全过程,较好地处理教与学,练与学的关系。寓教于玩中学会新知识,使学生爱学、会学,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下册】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的体积》(优秀8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7142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有理数乘方混合运算题100道】有理数的乘方教案(优秀3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