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_六年级数学下册《用方向...
  •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_六年级数学下册《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教案设计(最新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6篇六年级数学下册《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教案设计,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一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61人,男生39人,女生22人。经过前面五年半的数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基本的计算能力,学会了整数、小数的加减乘除、分数的加减法,在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解决问题、统计、数学广角等领域都已涉足。从上学期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计算能力较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特别是数学应用题的分析能力还比较欠缺,理解能力也有待加强和提高,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另外一方面,有部分学生已经提早进入青春期,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他们寻求独立的要求,帮助他们静下心来学好数学。

    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中边教新知识,边帮助他们弥补旧知识。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二)编排特点

    1、增加认识负数的教学,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知识的理解。

    2、改进比例的编排,突出比例的概念,丰富联系实际的内容,培养实践能力。

    (1)概念教学注意联系实际,加强探索性。

    (2)“比例的应用”增加内容,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3)注意渗透函数思想。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1)加强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加强了对图形特征、求表面积和体积方法的探索过程。

    (3)加强了学生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考。

    (4)加强了学习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安排对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系统化,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1)依据《标准》划分的学习领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归类,依次进行整理和复习。

    (2)精简内容,突出整理和复习的重点,为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整理提供空间。

    (3)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注重所学知识的应用,发展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基本练习的基础上,提供具有综合性、挑战性的练习题,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和解决问题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1)提供丰富的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爱好的素材。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号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三角板 直尺 圆柱、圆锥的实物及模型 方格作图纸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本学期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交流、反思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数学,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重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能应用“转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探索和理解百分数的计算方法,比例的基本性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3、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以及参与“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3、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6、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7、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8、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9、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

    教学难点

    1、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5、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6、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通过对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熟练掌握和运用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

    四、提高质量的具体措施

    1、充分利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和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数学活动中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2、认真研读教材,明确本册课本的编写意图,注意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切磋,循序渐进地采取有效、易懂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有所发展。

    3、切实使用好与课本配套的教学辅助用书、教具、学具。

    4、加强计算教学。计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基本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通过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同时注意教材之间的衔接,对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介绍课外数学知识与方法,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6、开展帮教结对活动,与后进生家长经常联系,及时反映学校里的学习情况,促使其提高成绩,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决心。

    五、教学进度

    教材共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在整理与复习中回顾整个第一学段的相关知识。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复习有关万以内数的数的读写法,比较大小等,培养学生的数感。

    3.会计算万以内有加减法,小数和分数的加减法,会计算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运算,会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运算。以及两步运算为主的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巩固万以内数的读写法,会比较数的大小;结合生活实际,会估一估。准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比较数的大小,掌握数的基本计算。

    教学过程:

    一、我的成长足迹。

    1.师:同学们,三年的学习生活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我相信你们肯定有很多话要对同伴和老师说一说吧,谁愿意说一说三年来你在数学上有了哪些收获?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3.作品欣赏。

    将上学期在数学活动周中获奖的优秀学生作品《数学小报》进行展示。

    学生的优秀作业本进行展示。

    4.学生自评、互评。

    自我评价:说一说自己三年来在课堂上、作业方面、数学兴趣等等方面的优点与不足,以及说一说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

    同桌互评:同桌之间或者比较了解的同学之间进行互相评价。

    二、计算。

    1.简单地复习有关加减乘除的有关计算方法,进行简单的练习。

    2.让学生说一说在计算过程中应注意的地方或者说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其他同学的。

    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把学生作业中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和类型进行讲解。

    3.完成书本上课后习题:要求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教师要求学生进行检查,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检查的。从而提高学生检查的意识和能力。

    二、基本练习。

    1.在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下画钩。

    (1)两个数相乘,积比1000大一些,比20xx少得多,可能是( );

    3270 4819 2151

    (2)38与23的积可能是:

    863 874 594

    这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判断的?然后老师进行概括。如第二题,可以先判断积是个位是几,因为两个乘数的个数是8和3,所以积的个位肯定是4,因此排除863,再进行估算选出合适的答案。

    2.找规律填数。

    (1)20xx 2090 20xx ( ) ( )

    (2)1200 1100 1000 ( ) ( )

    先找到一组数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规律填写下一个数。

    3.在括号内填上>、<或=。

    认识符号>、<、=的意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对于常见的量的单位,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复习克、千克质量单位。

    让学生回顾所学的有关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回想一下:哪些物体大约重1克、1千克。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

    5. 1200张纸大约有多厚?1200名学生大约能组成多少个班级?1200步大约多长?

    解决这类问题,一般先确定一个标准,再估算。

    第一个问题:100张纸大约厚1厘米,1200张纸大约厚12厘米;

    第二个问题:一个班大约40人,1200名学生大约能组成30个班。

    第三个问题:10步大约7米,1200步大约1207=840米。

    不同的纸张厚度不同,不同的人步长也不一样,实际教学时可请学生选实际量一量,再估算。

    总结:

    比较分数大小:

    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代数运算法则:

    加法交换律;A+B=B+A

    乘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结合律:A(BC)=(AB)C

    分配律:A(B+C)=AB+AC

    作业:

    1.直接写出得数。

    1028+998= 20xx-619= 1830= 96060= 0.37+0.73=

    1.4-0.5= 0.30.04= 80.01= 2.29229= 82+62=

    + = 20-1 = = 1 = 9.1 =

    0 = 12.2+8%= 812.5%= 50%= 1010%=

    2.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800-(287+365) 71799+717 20xx-172832

    88434+1721 1593-[(4419+44)5] 125208050

    139+159+179 1040.25 0.32+11.7+4.68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灵活解答几何图形问题。

    教学重点:认真审题,分辨求周长或求面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求出下面圆的周长和面积并用彩笔描出周长,用阴影表示出面积。

    2、分辨面积与周长有什么不同?

    (1)概念

    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

    圆的面积是指圆所围成的平面部分的大小。

    (2)计算公式

    求圆的周长公式:c=πd 或 c=2πr

    求圆的面积公式:s=πr2

    (3)使用单位

    计算圆的周长用长度单位

    计算圆的面积用面积单位

    二、练习巩固

    1、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计算直径为10毫米的圆的面积的列式是3.14×(10÷2)2。 ( )

    (2)半径为2厘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

    (3)把一头牛栓在木桩上,木桩到牛之间的绳长3米,牛能吃到地上草的最大面积是28.26平方米。(栓绳处不计算在内) ( )

    (4) 面积:3.14×62=3.14×12=37.68 ( )

    2、量出求半圆面积所需的数据,测量时保留整厘米数。再计算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⑴半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3.14+2×2

    =6.28+4

    r=2cm =10.28(cm)

    (2)半圆的面积:

    3.14×22 + =3.14×4

    =12.56(平方厘米)

    3、一个圆的周长是25.1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已知:c=25.12米 求:s=?

    r=25.12÷(2×3.14) s=πr2

    =4(米) =3.14×42

    =50.24(平方米)

    4、一个环形的铁片,外圆半径是7厘米,内圆半径是0.5分米,这个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已知:r=7厘米=0.7分米 r=0.5分米 求:s=?

    s环=π×(r2-r2)

    3.14×(0.72-0.52)

    =3.14×0.24

    =0.7536(平方分米)

    三、课堂提高

    1、思考题p71 (8)

    一条绳子长31.4米,用它围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大,还是围成圆的面积大?(分组讨论,探讨面积的大小)

    (1)围成长方形: 31.4÷2=15.7(m)(长和宽的和)

    长 × 宽 = 面积

    当长和宽越接近面积也就越大,长和宽相等时,此时正方形面积最大。

    (2)围成圆形

    直径:31.4÷3.14=10(m)

    半径:10÷2=5(m)

    面积:3.14× 52=78.5(m2 )

    (3)比较:长方形面积:61.6 m2 正方形面积:61.6225 m2 圆面积:78.5 m2

    围成圆的面积最大。

    2、思考题 p71 (9)、(10)

    四、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

    本节课是是为避免学生把圆的面积与周长混淆。因此我特意设计了本堂对比课。对比我,我引导学生分清以下几点:

    (1)圆的面积是指圆所围平面部分的大小,而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

    (2)求圆面积公式是s=πr2 ,求圆周长的公式是 c=πd 或 c=2πr。

    (3)计算圆的面积用面积单位,计算圆的周长用长度单位。

    根据以上三方面,帮助学生理清了圆的面积和周长的不同之处,我想练习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会较好。

    教学后记:

    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P702– 7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能够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认真思考,探索规律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我们已学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谁能来说一说:

    1、路程、速度、时间;

    2、单价、数量、总量;

    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

    二、先观察、后概括:

    1、例1: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如下表:

    时间(小时)

    1

    2

    3

    4

    5

    6

    ……

    路程(千米)

    60

    120

    180

    240

    300

    360

    ……

    观察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⑴、表中有哪两个量是相关联的?

    ⑵、路程是怎样随着行车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⑶、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

    从上表可以看出: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是相等的(或一定的),这个比也就是速度。

    写成关系式是:=速度(一定)

    2、新改例2:一种铅笔,支数与总价如下表:

    支数)

    1

    2

    3

    4

    5

    6

    ……

    总价(元)

    0.3

    0.6

    0.9

    1.2

    1.5

    1.8

    ……

    由上表可以发现什么特征?

    (哪几个量是相关联的?这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写成关系式是:=单价(一定)

    比较例1、例2,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概括:

    ⑴、两种相关联的量,如果其中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或缩小)几倍,这两种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⑵、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那么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如果用字母X、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比值(一定),则数量关系可以概括下面的式子:

    = K(一定)

    (结合例1、例2说一说)

    3、练一练P75

    三、巩固练习:

    1、 P76看后判断,并连起来说一说。

    2、 P76 – 2先观察,再分析。

    3、 P76 – 3

    四、小结:

    要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依据什么来判断?

    1、两个相联的量?

    2、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它们的比值一定。

    五、作业:

    P76 3 4

    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下册 篇五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90人,女生54人。从上学期学习情况和考试来看,大部分学生对一些基础的知识能扎实的掌握,并且能灵活地运用,学习态度较端正;但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有几名学困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教材,认真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

    2.充分利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和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数学活动中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3.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尤其要加强计算教学。通过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数学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5.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并对问题学生及时提醒,限时改正,逐步提高。

    6.多采用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7.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做到心中有数。

    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下册篇二

    一、基本情况。

    总人数55,男生28,女生27

    二、学习情况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如郝苏湘、周叶凡等),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如郭冲、郭加林等),不能主动去学习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以前对知识掌握较好部分是:

    1、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

    2、学生的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

    3、学生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思路和步骤清楚。

    4、学生能很好的解答几何画图形方面的题目。

    5、学生书写较工整美观。

    不足之处:

    1、学生粗心大意忘写答案。

    2、运用知识不够灵活,表现在已掌握的知识,做题目时不能灵活地运用。

    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地些内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和圆锥、比例、确定位置、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策略、统计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数学内容的总复习。本册教材的这些内容是在前几册的基础上按照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任务安排的,着重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体积等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形成统计的观念,掌握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提高依据统计数据的分析、预测、判断能力;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加深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然后把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加以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的教学内容与系统的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本册教材中的圆柱和圆锥、比例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首先,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一些计算,既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打好基础,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也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逐步增强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最后学习好比例的知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用数学方法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作初步的准备。因此,让学生认识这些内容的概念,学会应用这些概念、方法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理解税率、利率、折扣的含义。

    2、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3、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理解众数和平均数。

    4、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5、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过程中,学会用转化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从而有效地觯决问题。

    6、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六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师:看下面的字母,你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吗?

    SOS EMS m2

    (SOS:求助信号;EMS:中国邮政快递;m2:平方米)

    字母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这说明它很重要。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巩固用字母表示数及解方程等知识。(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解方程)

    ⊙回顾与整理

    1.用字母表示数。

    (1)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意义。

    用字母可以简明地表示数、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为研究和解决问题带来了很多方便。

    (2)我们曾经学过哪些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

    整理:

    ①用字母表示数的简写。

    ②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③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④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3)常见的用字母表示的数量关系有哪些?

    预设

    生1:路程用s表示,速度用v表示,时间用t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

    s=vt v= t=

    生2:总价用a表示,单价用b表示,数量用c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

    a=bc b= c=

    (4)常用的运算定律有哪些?

    预设

    生1:加法交换律:a+b=b+a

    生2:加法结合律:(a+b)+c=a+(b+c)

    生3:乘法交换律:a×b=b×a

    生4:乘法结合律:a×b×c=a×(b×c)

    生5:乘法分配律:a×(b+c)=a×b+a×c

    (5)常见的用字母表示的计算公式有哪些?

    预设

    生1:长方形的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

    C=2(a+b) S=ab

    生2:正方形的边长用a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

    C=4a S=a2

    生3:平行四边形的底用a表示,高用h表示,面积用S表示。

    S=ah

    生4:三角形的底用a表示,高用h表示,面积用S表示。

    S=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_六年级数学下册《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教案设计(最新6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7145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免费_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6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