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古诗诵读1《一去二三里》_在诵读中感悟——《一去...
  • 古诗诵读1《一去二三里》_在诵读中感悟——《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优秀8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贴心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8篇在诵读中感悟——《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篇一

    教材分析:

    《一去二三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中一课看图学韵文识字。

    这篇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古诗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课文插图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古诗的意境。

    教学设想:

    在本课的教学中力求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我们置身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之是,通过自己研读、教师导读、同学评读来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读通诗句。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田字格,学写汉字。不此,在写字前应让学生认识田字格,了解田[了格各部分的名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初步掌握运笔方法,并通过仔细观察、动手实践以及教师的示范指导来写好第一个汉字“一”。

    教学目标:

    1.先认识12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3.初步认识田字格,学会写“一”。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领略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过程:

    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

    (一)(《小燕子》歌曲律动中)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学完了拼音,燕子姐姐知道了可高兴了,看,她带着题目来考我们了:

    出示燕子课件------san  wu  yi  qu  liu  ba  shi  li  er  si  qi  jiu

    (二)指名读单节,齐读。

    [教师用充满趣味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到快乐的学习环境中,鼓励他们大胆学习新知识,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自主研读,认识生字

    1.燕子姐姐看我们这么聪明可高兴了,它想带我们到它的家乡支玩呢,我们和燕子姐姐一起出发吧(播放课件:文中所描写的景色)

    2.看燕子姐姐的家乡,你觉得这里怎么样?

    3.石时候有位诗人也觉得这里很美,就把这里的美景写成了一首诗。(出示课件,师朗读)你们想读一读吗?那就把书翻到第44页,请你在石诗中找出古二个生字,用圆圈圈出来,大声地读一读。然后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读好后再读给你的同桌听。

    4.学生自学。

    5.  指名读,评议正音。有两个生字宝宝的名字不太容易区分,稍不注意就会读错,你知道它们是谁吗?(“四”和“十”),你们能区分吗?还有哪能个字是平舌音呢?哪能个生字的读音是特殊韵母。

    6.  你觉的这首诗中哪能些字容易读错,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7.  齐读生字。

    (二)借助画面,了解诗意,诵读古寺。

    1、燕子姐姐的家乡这么美丽,古诗里是怎样将它的美景写出来的呢?

    2、你在读的时候都看见了哪些景物呢?你是读哪一行诗看到的?

    (课堂交流,随机出示相应诗句的课件,训练朗读。)

    x烟村四五家

    (1)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预设:什么是烟村“?)

    (2)出示课件:谁能看图为大家解决这个个问题?(有两种理解:  有几户人家在做饭,

    x炊烟袅袅:四五个冒个炊烟的村子,这就是“烟村”)

    (3)多么的安静,多么祥和的一个村子呀,谁能通过读将这个村子介绍给大家。

    指名读、齐读。

    x亭台六七座

    (1)看到这些亭子,你想想干什么?

    (2)朗读。

    x八九十枝花

    出示图文,喜欢这些花吗?为什么?你能读一读,让老师和小朋友们也喜欢吗?

    x一去二三里

    这么美丽的地方,离我们不太远,古诗说——(生接读)就是走二三里路就到了。

    3.总结: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老师仿佛看到了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册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有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慕尼黑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让我们也变成小燕子飞到燕子姐姐的家乡,看一看如果能加上动作就更棒了!(生配动作齐读古诗)

    4.背古诗

    [这一环节是本课重点五一节之一,首先,我们提醒学生: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以培训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的良好习惯:其次,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一去二三里”和“烟村四五家”,并用手势表明“一去二三里”的含义即是一路走去的意思。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诗的意象具有多重性,在这一部分,应发展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最后,背诵全诗,提问:你在背的时候想到了什么?这个小山村热闹吗?美吗?引导学生用赞美的语气诵读古诗。背诵时再次引导想象,使记忆有了具体形容的支持,并再次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所描述的情景,把“彼此彼景”化为“我景我情”。通过练读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引导学生了解古诗意思体会小山村景色的美丽和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山村、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复习巩固生字

    (一)作者巧妙的把十个数字藏在古诗里,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谁当小老师读?(指名读卡一到十)

    (二)我们学校快开运动会了,支付的汉字号码布送到每个运动员的手里,谁愿意来帮这个忙将号码布送到运动员的手里,谁愿意来帮这个忙?

    (在黑板上粘贴十个胸前写有阿拉伯数字1-10的运动员,再出示“一、二、………”十个汉字,指名学生配对练习。)

    (三)燕子姐姐看到我们小朋友这么能干,给我们送果子来了,谁能读得又准确又响亮,就把果子送给他!(抢读生字,送写有生字的果子卡片。)

    四、指导写字

    燕子姐姐的礼物送完了,现在我们也给燕子姐姐准备点礼物好吗?送什么好呢?望洋兴叹写个漂亮的“一”字吧!

    1.认识田字格,知道田字格的作用。用儿歌帮助学生认识田字格的横中线、竖中线和各小格:

    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一”应怎样写。

    3.教师范写,边写边讲“一”的写法。

    4.学生练习书写。(提醒学生的书写姿势)

    5.对学生的书写情况进行评价。

    五、总结

    今天,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认识了12个汉字宝宝,学会了一首非常好听的古诗,还参观了燕子姐姐的家乡,喜欢吗?现在,我们要离开了,但是,那炊烟袅袅的村庄,古朴美丽的亭台,艳丽芬芳的桃花,快乐飞舞的小鸟,一个幽静美丽的世外桃源,已经深深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让我们把燕子姐姐对家乡的喜欢之情用朗读表达出来,好吗?

    齐读古诗。

    板书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篇二

    【知识能力】

    1、认识1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会写“一、二、三”3个字。认识1种笔画“-”。

    4、背诵课文。

    【人文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喜欢汉字,主动学习汉字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

    【教学难点】

    辨认“八、入”“九、十”;指导写“一”。

    【教具准备】

    拼音卡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创设情境(出示课件图片)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他们在说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准字音

    1、听录音朗读,板书课题,解释“里”。

    2、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拼音拼一拼。

    3、学生读一读,画一画。

    边读边画出生字。把画了记号的多读几遍。读给同座听。

    4、(出示生字)采用多种形式,检查读音。开火车、齐读,指名读。

    5、出示生字卡片检查。

    二、理解词句

    1、对照插图一,说说两个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2、指导学生根据图说说诗的意思。

    三、指导朗读课文

    1、指导读好全诗:

    让学生边读边想,自己就是画中的孩子,正在告诉别人自己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让别人也感到那地方很美。

    2、学生反复练读:

    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

    四、游戏激趣,巩固提高

    做图二的找朋友游戏,重点读准“四、十、三”,辨认“八、九”。

    五、布置作业

    课后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这一课的生字,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

    2、用简笔画让学生选生字卡片填空:

    (   )块田 (   )条鱼 (   )朵花

    3、 读课文指名读、全班齐背、同位互背、指名背。

    二、指导书写

    1、认识田字格。

    2、游戏田字格拍手歌:

    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他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3、指导书写。

    4、练习写字:

    先描一描,发现字的特点,说说怎样写。学生写时,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三、巩固练习

    1、交流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这一课的生字

    2、选卡片填空,读绕口令。

    语文第一册《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篇三

    一、识字写字

    本课是以童谣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习表示数字的汉字,建议把识字和看图、朗读童谣结合起来,和数学课中数的认识结合起来。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识字,在读中理解。

    1、识字:

    ⑴ 生字的呈现可以通过听、读童谣,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童谣中有一至十表示数字的汉字)。十个汉字可以逐步呈现,也可以在看插图二练习说话时一起呈现。再让学生从生字条中找出另外两个要认的字“去、里”,借助课文中的拼音说说这两个字念什么,教师随机呈现生字。

    ⑵ 生字的识记,可以按以下几步进行:

    ① 引导学生看拼音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认一认,读一读。

    ② 利用插图二,借助小朋友运动服上的阿拉伯数字,认读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③ 用生字卡片认读。本课生字中,“四”和“三”的声母是平舌音,“十”的声母是翘舌音。教学重点是读准“四”和“十”。

    ④ 在认读生字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采用形象、有趣的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如,“八”和“入”字形相似,可让学生想想它们的不同点(“入”字分开就是“八”)。

    ⑤ 认读“去、里”,用组词、说话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字义。

    ⑶ 识字的巩固方法要有趣味性,以下方法供参考:

    ① 用“开火车”读的方式,巩固和检查生字的识记情况。

    ② 同学之间相互认读卡片,做摆词语游戏(同桌用以前认过的字卡和本课的生字卡片摆词语)。

    ③ 利用插图二做“找朋友”的游戏。让十个学生戴着头饰或手拿数字卡片站在台上,先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座位上持有相应汉字卡片的同学应答着跑上台:“你的朋友在这里。”全班一起跟读。

    ④ 看图填空()。出示简笔画,让学生选择生字卡片填空。如,画四条鱼、五朵花……,让学生挑选相应的汉字(四、五……)贴在图画旁边。

    2、写字:

    这是学生首次学写汉字。写字前要让学生知道田字格的作用是帮助把字写端正,写匀称。要让学生认识田字格的横中线、竖中线和各小格。可以用拍手歌帮助认记:“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写字教学要注意写字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动笔前先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注意不同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本课要学写的三个字只含基本笔画“横”,要让学生认识这个笔画并学会书写。

    “一”只有一笔。横的写法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写在横中线上,字要居中。

    “二”两横上短下长,先写上横后写下横。上横写在上半格,下横写在下半格。字要居中。

    “三”有三横,第三横长。要从上到下书写,横与横之间距离要匀称。第二横在横中线上。

    结合书写“二”、“三”两个字,让学生了解“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

    二、朗读感悟

    本课这首童谣,琅琅上口,充满儿童情趣。朗读指导中要重视情趣的培养。

    1、在初读课文时,允许学生以较慢的速度读,以认读汉字为主。但在认识生字后,教师应强调词语连读。读熟后,可用课件出示图画的不同部分,请学生读相应的语句。

    2、本课出现了“里、去、亭台、烟村”等词语。可以利用图画,请学生在插图中找找“亭台、烟村”。解释“里”可举例,让学生大概知道一里有多远。

    3、这首童谣排列整齐,具有韵律美。朗读时,句中适当停顿,句末稍稍延长,数词可读得略重些,突出山村虽小,景色却很美。

    三、实践活动

    1、在我们周围找找本课的生字。如,教室内的课程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门牌、报纸,提高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

    2、读儿歌:(练时注音)

    一头牛,两匹马,

    三条鱼,四只鸭,

    五本书,六枝笔,

    七棵果树八朵花,

    九架飞机十辆车,

    用错量词出笑话。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五、资料袋

    咏雪诗

    郑板桥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芦花总不见。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篇四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㈠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内容是一首古代童谣,要求认识十二个生字,配有两幅插图。

    【学生分析】

    学习本课时,学生刚刚学完汉语拼音,在学拼音的过程中已经认识了部分生字,学习了几首儿歌,有初步的学习生字和儿歌的经验。但学生对汉语拼音还没有达到熟练巩固的进步。本课要掌握的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较多的接触。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学习目标】

    1、认识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有余力者会背诵。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课前准备】

    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

    1、小朋友,大家在幼儿园学过许多儿歌,谁还记得哪些儿歌中有数字?你能背给大家听听吗?

    ⑴ 学生回忆旧知。

    ⑵ 指名背诵儿歌。其余学生跟背“

    备选若学生一下子说不出来,则教师举例示范。

    (如一、二、三,爬上山,

    四、五、六,翻跟头,

    七、八、九,拍皮球,

    伸出两只手,十个手指头。)

    2、这些数字儿歌可真有趣!

    环节意图:通过让学生回忆旧知,调动学生的原有语言储备,为学习新内容做准备。

    二、学习古诗

    1、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一首古诗,里面也有数字,大家想读吗?

    2、读通诗句:

    ⑴ 请打开语文书翻到44页,先把数字宝宝圈出来,再读一读。

    ⑵ 谁能把圈出来的数字宝宝大声地念给大家听?

    指名读,师生正音。(课件出示诗句,并圈出十个数字)

    大家一起读一遍。

    ⑶ 有一个数字宝宝在诗中的读音跟刚才大家读得不一样,找找是哪一个?(课件圈出yí)

    ① “一”在第四声的前面要变成第二声,在诗中它的后面是qù第四声,所以是“yí去二三里”。另外还有“yí个人”、“yí辆车”、“yí座山”,你还会说吗?指名说。

    ② 再来把第一行读一遍。

    ⑷ 现在,你能把整首诗读下来吗?试试看:

    ① 学生自由读。

    ② 指名读,评价正音,学生齐读。教师适当作指导及示范。

    ③ 齐读。

    ⑸ 每首诗都有一个题目,这首诗的题目叫──(课件出示课题)一去二三里。学生齐读课题:

    ① 题目和诗句的第一行内容一样,读得是否一样呢?听老师读读看。你听出有什么不同?学生听读并说一说不同之处。

    ② 谁来读一读?指名读,评议

    ③ 同桌两个人互相读一遍,听听是否读得不一样了。同桌互读互评

    ④ 谁能加上题目读整首诗?指名读。

    ⑤ 男同学读一遍,女同学比一比。

    3、了解诗意:

    ⑴ 老师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仿佛看见了一个美丽的小山村,你们看见吗?你能说说你看见了哪些景物吗?说不出来,你可以再仔细读读这首诗。学生自由表达交流。

    ⑵ 根据交流情况,随机理解“一去”“里”“烟村”“亭台”等词。

    备选若学生不涉及到这几个词,教师可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他们理解大致的意思。

    ⑶ 现在,电脑娃娃要考考大家了。它出现一个画面,叫大家猜是哪一句诗。指名猜或集体猜。

    (课件出示诗句)生齐读。

    环节意图通过猜诗句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将诗句的内容与画面建立联系,进一步理解诗意,为诵读全诗做铺垫。

    4、诵读全诗:

    ⑴ 一路走出去不远,只见一个村子里炊烟袅袅,有四五户人家,山上有亭台六七座,路边有八九十枝花,多美呀!

    ⑵ 你喜欢这首诗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美美地读一读。生自由感情朗读。

    ⑶ 谁想美美地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⑷ 配乐朗读。

    ⑸ 适当背诵。请会背的同学背一背,不会背的再美美地读一遍。

    三、猜谜语,巩固生字

    1、大家学得很好,老师要奖励大家,猜个谜语,好不好?看,这是一首谜语诗,你会念吗?

    一 片 二 片 三 四 片,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片,

    千 片 万 片 无 数 片,

    飞 入 芦 花 都 不 见。

    学生自由念诗。

    2、出示芦花图片,稍作介绍。学生猜谜。

    3、出示谜底雪。

    4、仔细观察,这首谜语诗与刚才学的诗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学生观察后回答。

    5、出示十个数字顺读一遍,倒读一遍,打乱顺序读一遍。

    四、作业

    1、课堂作业随堂练习2、4题。学生独立作业后校对。

    2、课外作业把《一去二三里》读或者背给爸爸妈妈听,能干的小朋友还可以让爸爸妈妈猜猜《雪》这首谜语诗。

    五、课堂小结

    今天的语文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交流。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设想】

    《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识字1”。本课是一首古诗,这首古诗将从一到十表示数目的10个汉字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恬静的山村风景画。这首小诗描绘景物错落有致, 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自然和谐地融于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儿童学习这首古诗不仅可以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发识字的兴趣。

    识字、写字、诵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结合识字教学的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我确定了第一课时的2个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

    3、初步认识田字格,学会写“一”。在本课的教学中应力求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他们置身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通过自己的研读、教师的导读、同伴的评读来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读好诗句。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田字格,学写汉字。为此在写字前应让学生认识田字格,了解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初步掌握运笔方法,并让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动手尝试以及教师的示范指导来写好第一个汉字一。因此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力求要做到入情入境,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如导入新课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好奇来做文章,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把学生引入一个如诗如画般的世界,让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始学习。

    二、自主研读,自读自悟

    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不断地在自读自悟、相互切磋、合作交流中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有人说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在诵读古诗时,可让学生在试试、学学、比比等活动中,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诵读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体验,享受审美的乐趣。在研读时,引导学生进入如诗如画的小山村,说说看到了什么景物,进行美读。这样既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可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复习巩固,指导写字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生字时,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设置引人入胜的游戏情境,如,燕子姐姐的礼物、生字果、小企鹅等,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来认字。本课时先写一个“一”,让学生初步认识田字格,充分地说横笔的写法,分散写字的难点,使学生在玩中学习写字,巩固生字。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诗歌。

    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3、初步认识田字格,学会写“一”。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生字果。

    【教学过程】

    一、 以情激趣,导入新课

    1、嗨!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手指娃娃”,好久不见,想我了吗?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漂亮的礼物,是什么呢?(出示生字果)草莓,高兴吗?草莓果上的拼音我们肯定知道读是吗?自己拼一拼、开火车读。

    2、这里面有十个数字娃娃,我们把它们叫出来见一下面好吗?指名读。这十个数字娃娃和两个生字娃娃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

    二、自主研读,自读自悟

    1、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⑴ 手指娃娃:今天我要请小朋友到我家去作客,我的家在一座小山村里,离这儿不远。我们出发吧。(出示图片。)

    ⑵ 指导看图说图意:

    ① 你来到了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 这是离我们不远的一个小山村,只要走上二三里路就可以到达,(出示图)首先看远处有哪些景物?(房屋\袅袅的炊烟) [你能说得更好吗?]

    ③ 再看房屋背后的小山上有什么?(亭子)亭子也叫亭台,一起说一遍“亭台”。

    ④ 我们再往近处看,近处有那些景物?花儿多吗?能数得清吗?(蓝蓝的天空\开得正艳的桃花\无忧无虑,快乐飞舞的小鸟)

    在一座美丽的小山村里,住着几户人家,山里有几座亭台,树上、路边盛开着盛开着各种鲜花。

    ⑶ 手指娃娃的家乡美吗?古时候有位诗人也觉得这里很美,就把这里的美景写成了一首诗。(师范读古诗)你们想读一读吗?

    ⑷ 请小朋友打开书,咱们一起来做两件事儿,看谁的小耳朵听得最清楚:先做第一件事儿,请你找出生字果上的这十二个汉字娃娃,用圆圈圈出来,大声地读一读。

    ⑸ 会读了吗?谁能读给手指娃娃听呀?

    ⑹ 指名读,评议正音:

    (有两个数字宝宝的名字不太容易区分,稍不注意就会喊错,你知道它们是谁吗?(四和十)请找出四和十,你能区分吗?还有哪个字是平舌呢?哪个是特别韵母的生字?“六”正音找出来读一读。“一”的本音读“yī”,但在词语或句子中会变音,有时读二声,如“一块地”、“一片海”;有时读四声,如“一棵树”、“一朵花”。本课读二声。)

    齐读。

    ⑺ 遮上拼音,打乱次序,你还认得它吗?

    2、第二件事儿,请小朋友借助拼音大声读一读这首诗,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不能跟着人家一起读,做得到吗?看谁练习得最认真,开始。读好了,读给你的同桌听:

    ⑴ 请四个小朋友一人读一句。

    ⑵ 他们读得真好,我们一起试试吧。一组读一句。

    ⑶ 让我们大家一起读一读吧。(读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那美丽的小山村。

    ⑷ 分组赛读。

    ⑸ 小朋友读得那么好,老师仿佛看到了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有几座亭台,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让我们再一起夸一夸手指娃娃的家乡,能背的可以背诵,如果能加上动作就更棒了!

    三、复习巩固,指导写字

    1、小朋友学得这么热闹,引来了村里的一群小企鹅,胖乎乎的,真可爱!哇,这么多,我们一起数一数。(1~10)他们好象在找什么呀?你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球吗?

    2、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小企鹅找到了自己的球我们一起给小企鹅报一下数好吗?

    3、哇!瞧,他们可高兴了,球赛快开始了,让我们和小企鹅一起做准备动作吧。(课中休息:音乐)

    4、手指娃娃送来的生字果子,谁能读得又准确又响亮,并能给这些生字找一个朋友,就把果子送给他!(抢读生字)

    带读

    5、手指娃娃的礼物送完了,现在我们也给她准备点礼物,好吗?送什么好呢?就写个:“一”字吧!看!这是什么格子?出示“田字格”跟着老师读:“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帮忙。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一的笔画是横,指导写“一”:一字只有一画,从左到右起笔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写在横中线上左右的长度相等。书空,书上写两个。

    四、总结全课

    1、今天,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认识了十二个汉字娃娃,学会了一首非常好听的古诗,还参观了手指娃娃的家乡,喜欢吗?现在,我们要离开了,可是,那美丽的景色还深深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再一次朗诵古诗,表达我们喜爱之情,好吗?

    2、手指娃娃可满意了,她希望同学们课后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这一课的生字,下节课交流。再见!

    【教学反思】

    三个组教学片断集中展示了充满活力、开放的课程环境,使我深刻地体验到:教师在课改的"舞台上正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是决定新课程实验成败的前提。新课程所倡导的民主、开放、合作、探索的课堂生活方式,正是走进学生心灵、宏扬学生个性的金钥匙。

    一、以生为本,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在本案例中,教师始终站在学生平等的地位,与学生平等对话。如:以“趣味对读”中,教师以商讨的语气提出“你想怎样对读呢”,在听到学生独特的想法,教师马上予以支持,并提出“你们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在这里,教师亦师亦友,只在课堂中引路,把“怎样走路”的权利还给学生。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续编课文”中,教师融入学生中,“别忘了,有问题找老师,老师也是你们的小组成员哦”,老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同学们共同思考、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师生的和谐互动,充分体现了课堂民主和人文关怀,这正是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的人文基础。

    二、营造富有情趣的课堂气氛,满足学生个性心理的需求,构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力的源泉”。只有满足了儿童的情感需求,才能让儿童真正成为主人,投入学习。在案例中,教师在开课之时,便精心营造了“小动物比尾巴”的情境,并鼓动学生当评委,面对栩栩如生的图片,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而后老师又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对读”,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一对一地朗读。“读我所爱读,快乐无比”;最后教师进一步激发学生情趣,“咱们也来当一回作家,续写课文,学着课文的样子,自己写儿歌”,学生兴致盎然,并迅速在小组内讨论起来。在宽松的气氛中,学生交流、合作、互助、成功。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学生体验着读的愉悦、交往的愉悦、探索的愉悦、成功的愉悦,语文,真正走进了学生心灵,学生丰富的个性在课堂上展现无遗。

    三、教师要捧着一颗爱心,带着一颗童心,让所有的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

    新课程改革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我们的课堂应该像春天一样,让所有的孩子像百花一样灿烂地绽放。在本案例中,教师所引领的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是基于全体学生,教师不是导演,胜似导演,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充满着童趣,充满着人文关怀;学生不是演员,胜似演员,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了每一个教学环节。

    如果每个教师都捧着一颗爱心,带着一颗童心,唤起儿童个性心理的需求,我相信,那一定能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让学生在语文的大课堂里幸福成长。

    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诗歌。

    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3、初步认识田字格,学会写“一”。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

    1、老师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最近呀,老师想回家看看,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去吗?想去的小朋友得先学会本课的生字。(复习本课生字的12个音节。)

    二、自主研读,自读自悟

    1.小组交流学会了哪几个生字?你在哪里见过它?

    小组派代表当小老师教大家学生字。

    2.学习写字

    (1)认识田字格

    画面出示田字格,依次向学生介绍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称。

    (2)认识笔画

    多媒体依次出现“一(横)”、“|(竖)”,老师分别向学生介绍笔画的名称并跟说几遍。

    3.指导写字

    “一”

    (1)出示生字卡片“一”,让学生说出“一”的笔画名称,并仔细观察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示范写“一”,让学生仔细观察老师的运笔方法。

    (3)学生描红(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握笔姿势、写字姿势)。

    “二”

    (1)让学生说说“二”由几笔组成,并说说这两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长短的不同。

    (2)学生尝试描红,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示范,指出学生书写时的共性问题。

    “三”

    (1)小组讨论,说说该怎么写。

    (2)学生交流,教师示范(提醒学生注意三横的不同写法)

    “十”

    (1)说说由哪两个笔画组成。

    (2)独立探究,尝试练习。

    (3)反馈,师生评议。

    学生描红、临写, (教师巡视,给优秀作业贴上五角星)

    师: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用到数字,你能用今天学的数字说一句话吗?

    生1:(举着手中的卡片)我今年八岁了。

    生2:我的爱心上已经有七颗星了。

    生3:我家住在四队。

    生4:我是一班的小学生。

    ……

    (二)、借助画面,了解诗意,诵读古诗。

    1、小朋友朗读得那么认真,老师都听入迷了,眼前仿佛就看见了那座美丽的山村?你们也看见了吗?看见的小朋友举手,还有些小朋友挺诚实没看见,这样吧,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窍门,小朋友读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到的景物就越多越美,四人小组小声读一读,试一试看。

    2、谁告诉老师,你在读的时候都看见了哪些景物呢?你是读哪一行诗看到的?课堂交流。  烟村四五家:有几户人家在做饭,炊烟袅袅,谁也看到了?你读的真好,老师好象闻到饭的香味。还有谁也能让老师闻到饭的香味?男孩子读,女孩子读。

    亭台六七座:你觉得这些亭子怎么样?怪不得你读得这么美,看到这么美的亭子,你想干什么?恩,你已经坐在亭子里了,还有谁也想去坐一坐?想坐的小朋友一块儿读。

    八九十枝花:喜欢这些花吗?为什么?你能读一读,让老师和小朋友也喜欢吗?谁和她比一比?开火车读?双组赛读。

    一去二三里:那么美丽的地方,离我们不太远,相当于这里到塘桥的路,所以课题说?这是诗人在告诉我们,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一起读一读。

    3、小朋友说得那么好,老师仿佛看到了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有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让我们再一起夸一夸燕子姐姐的家乡,能背的可以背诵,如果能加上动作就更棒了!

    三、复习巩固,指导写字。

    1、小朋友,朗诵到这里,你发现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对,在这首诗里诗人巧妙地把十个数字藏在里面,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谁当小老师读?(指名读卡片1-10)

    2、我们来写个一字吧!看!这是什么格子?中间两条线是什么?一的笔画是横,你能说说怎么写好这一横吗?(指导写“一”)

    四、总结全课。

    今天,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认识了十二个汉字娃娃,学会了一首非常好听的古诗,还参观了美丽的乡村,喜欢吗?现在,我们要离开了,可是,那炊烟袅袅的村庄,古朴美丽的亭台,艳丽芬芳的桃花,快乐飞舞的小鸟,一个幽静美丽的世外桃源,还深深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把我们对燕子姐姐家乡的喜爱用朗读表达出来,好吗?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篇七

    一。揭示课题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借助汉语拼音来识字了。识了字我们就可以读书看报学到很多知识,大家高不高兴啊?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古诗,请一位小朋友读课题。(在齐读)

    (过渡)要想知道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就跟着陈老师一起参观一个美丽的小山村。

    1.(出示图)首先看远处有那些景物?(房屋\袅袅的炊烟)

    2.再看房屋背后的小山上有什么?(亭子)亭子也叫亭台,一起说一遍“亭台”

    3.我们再往近处看,近处有那些景物?(蓝蓝的天空\开得正艳的桃花\无忧无虑,快乐飞舞的小鸟)

    小结:炊烟袅绕的村庄,古朴美丽的亭台,艳丽芬芳的桃花,快乐飞舞的小鸟组成了一个幽静美丽的世外桃源。课文用一首诗把它描写了出来。你们想读吗?

    (过渡):要想读好读对就必须把音节读准

    二。复习音节

    1(出示课文音节)请一位同学们又快又准地找出其中的整体认读音节。(yi si wu shi zhi )齐读一遍。

    2(出示er )你们认识这个由特殊韵母组成的音节吗?请 读,读时注意舌头由平到卷,领读。

    3(出示ting san cun)你能分辨两组韵母有什么不同?请你读出他们的不同。请读,领读。

    过渡:看来,同学们拼音学得都不错,陈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

    三。读课文

    1.(出示课文拼音)下面陈老师要求把音节连起来拼成一句话,先请小朋友自己试一试。(少量时间自由读)

    2.你读熟了吗?那位小朋友敢来试一试?请四位小朋友一人读一句。

    3.他们读得真棒,我们一起来试试好吗?请第一小组读第一句,依次类推。准备好了吗?起――

    4.(出示拼音加汉字)下面我要求你们联系拼音读课文,这有一定难度,但陈老师相信这么聪明的你们只要认真读肯定会读。我先请四个同学试试,每人读一句。

    5.他们读的真好,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还是每一小组读一句。

    6.(出示古诗)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先跟老师读一遍,读诗的时候要加入一些感情,想想刚才那副美丽的图画,看见标点稍微停顿,不能拖声拖调。(领读)

    7.我们一起读一遍(齐读)

    四。学生字

    1.(课文显出生字)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生字了,这篇古诗要求我们学会的生字是“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读了这么多遍书有人肯定已经认识他们了。(出示卡片)我请小朋友带着大家看陈老师的卡片再拼读一遍。(请小朋友领读)

    2.我折去拼音你们还会读吗?我们来开火车。(请两组小朋友)

    3.我们重点来学习一 二 三,先看“一”一起读。你能用一组词或说个句子吗?

    4.我们来学写“一”,“一”是由笔画“横”组成从左下格靠近横中线的地方起笔,向右横,当左右相等时在横中线上收笔,收笔要停顿。看陈老师写一个。跟我一起说。(边写边说)

    看电脑老师给我们写一遍。

    打开习字本(学生唱儿歌)试着描一个写一个。

    5.我们再来学习“二”一起读。

    你能用“二”说句话或组词吗?

    二有个特点,第一笔比第二笔长。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二的两笔住在田字格的那里?

    你们说的很对,看老师写,(板书)(二也是由笔画横组成,第一笔横短应该写在横中线上面,第二笔横写在横中线的下面比较长。)

    拿出手指跟着电脑老师写一遍。

    在习字本上描一个写一个。

    6.请 读(出示三)齐读。

    你能用“三”组词或说句话吗?

    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字有什么特点?(“三”由三笔横组成,第一第二笔比第三笔短。)他们分别写在田字格的那里?

    看老师写一遍,再看电脑老师写一遍。

    在习字本上描一个写一个。

    五。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古诗和三个生字“一 二 三”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我希望你们能以同样的态度上每一节课。

    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篇八

    《一去二三里》这篇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说的是郊外幽美的景象: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住着几户人家。山里有几座亭台,树上、路边盛开着各色的花。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致力于体现新课程的这些理念:识字教学时结合儿童熟识的生活材料、生活经验,充分利用识字资源;力求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在生活化、开放化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识字。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稍带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

    师:今天,我们用学会的汉语拼音本领去学习汉字和文章,你们有兴趣吗?

    二、借助拼音,初读感知。

    1、请小朋友打开课文,自己拼拼拼音,读读这首诗。

    2、这首诗中有哪些数字?用铅笔圈出来,拼拼拼音读准它。

    3、出示生字卡片齐读、指名读、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4、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诗中再读一读,自由读诗歌。

    5、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或者同桌一起读一读。

    6、指名读:请会读一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会读两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全都会读的小朋友读一读。

    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自由说)

    三、借助画面,再读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刚才脑子里看到这幅画的小朋友请起立,掌声表扬自己。你们不仅会读课文,而且读懂了课文,多能干呀!

    2、看图。师:中国有句话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们能读着诗看到画,能不能看着画读出诗呢?

    老师指着行走的孩子,学生读“一去二三里”

    老师指着炊烟袅袅的房屋,学生读“烟村四五家”

    老师指着亭子,学生读“亭台六七座”

    老师指着路边的花,学生读“八九十枝花”

    老师指着整幅画,学生读整首诗。

    3、情趣练读,读出节奏感。

    老师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

    一学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另一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

    4、当小诗人有感情的读一读。试背。

    四、巩固生字。

    1、巩固字音:“你拍一,我拍一”的游戏。

    2、巩固字形:和生字说再见的游戏。(读卡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唱对数歌。师:我说一,谁对一,哪个最爱把脸洗?

    生:你说一,我对一,小猫最爱把脸洗。

    师:我说二,谁对二,哪个尾巴像把扇?

    生:你说二,我对二,孔雀开屏像把扇。

    师:我说三,谁对三,哪个驮着两座山?

    生:你说三,我对三,骆驼驮着两座山。

    师:我说四,谁对四,哪个满身都是刺?

    生:你说四,我对四,刺猬满身都是刺。

    师:我说五,谁对五,哪个头上长小树?

    生:你说五,我对五,小鹿头上长小树。

    师:我说六,谁对六,哪个爱在水里游?

    生:你说六,我对六,鸭子爱在水里游。

    师:我说七,谁对七,哪个叫人早早起?

    生:你说七,我对七,公鸡叫人早早起。

    师:我说八,谁对八,哪个唱歌呱呱呱?

    生:你说八,我对八,青蛙唱歌呱呱呱。

    师:我说九,谁对九,哪个会用头顶球?

    生:你说九,我对九,海狮会用头顶球。

    师:我说十,谁对十,哪个学话有本事?

    生:你说十,我对十,鹦鹉学话有本事。

    2、领奖游戏。老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上台领奖。

    一生说:我得了第—名。

    众生说:对对对,你得了第—名。

    3、读《咏雪诗》。

    二、写字。

    1、认识田字格。

    “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他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认识笔画“一”。

    横的写法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师范写。

    3、写字姿势歌。

    写字时要注意,头要正,肩要平,身要正,脚放平……

    4、指导写字。

    “一”写在横中线上,字要居中。

    “二”两横上短下长,先写上横后写下横。上横写在上半格,下横写在下半格。

    “三”第三横长,第二横写在横中线,横与横之间距离要匀称。

    师范写,学生描红,再在田字格上练写。

    5、把优秀作业放在实物投影上让学生看,并加星。


    古诗诵读1《一去二三里》_在诵读中感悟——《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优秀8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7284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大学生入党自传范文2022年最新_最新大学生入党自传范文5000字最新4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