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小学数学教案优秀6篇
  •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小学数学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贴心整理的6篇小学数学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最新小学数学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能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能根据提供的素材,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通过对100以内的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具准备:每个小组四样奖品:糖、小星星、橡皮、铅笔各100个。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与学生自然和谐的交谈了解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的认知基础,掌握学生口头唱数的情况,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使学生感知到口头数数容易,但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可不太容易,指导学生数数时要注意手口一致。)

    教师与学生交谈:

    1.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谁能从0数到20?(请一名学生数。)谁能接着往后数?(预计学生能比较准确地数到100,但数到100后学生可能数得不整齐了,部分学生开始出错了。)

    大家能数那么多数,真了不起啊!

    2.那么你猜猜今天有多少位同学来上课吗?到底有多少位同学呢?请你们自己数一数,好吗?(学生自己数一数。)谁能说说你数的结果是多少位同学?

    3.谁愿意领着大家一起数?(请一名学生边点边数,这位学生指着,大家跟他一起数。)

    今天来上课的人数比我们以前学过的20多一些。

    4.刚才大家数数的时候数得那么好,可是数人数的时候却遇到了困难,看来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还真不太容易!不过没关系,只要大家像刚才那位小朋友一样,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快,相信你们一定能数对!

    小学数学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68页主题图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与化。

    2、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

    3、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尤其是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则。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课堂练习本、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现晋江市少儿图书馆照片,简介图书馆,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观察交流,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请学生观察图,了解数学信息,然后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全班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

    2、探索算理,体会多样化

    (1)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丛林世界》一共有几本?

    指名列出算式:28+4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写在课堂练习本上,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全班交流算法

    方法一:摆小棒

    方法二:拨计数器

    方法三:8+4=12 20+12=32

    方法四:28+2=30 30+2=32

    方法五:列竖式(指名学生说一说列竖式要注意什么?)

    (4)比较讨论算法的简便性

    方法一、二比较直观,但需要借助实物;后三种方法比较简便。

    三、选择算法,巩固应用

    1、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几本?

    2、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咪咪学院》一共有几本?

    要求学生选择比较简便的算法,集体订正时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用竖式算一算

    58+7= 5+32= 38+6= 8+27=

    四、自我评价,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三

    一、说课内容:一年级下册第92-94页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及意义: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开始学习简单的分类整理,初步认识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本课继续学习统计,以整理随机出现的简单数据为主要内容,并把经过整理的数据填进简单的统计表。在统计过程中,让学生学到一些比较容易的统计方法,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2、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体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快乐。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用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的统计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说教法和学法

    一、创设情境,诱发内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线索。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新课。

    二、合作学习,研创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弗赖登塔尔说过:学生学习是知识的再创造过程。教师设计一些探索性、合作性活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研究知识,创造知识。引导学生产生教材上已有的和教材没有的多种统计方法,并在研究和创造知识的过程中体会与比较。

    三、活动体验,运用知识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知识源于活动,没有主体对客体的活动,就不可能产生反映和认识。教师还设计了统计小组同学的铅笔活动,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实践和游戏活动中,运用和巩固知识、发展和深化知识,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今天有一些小动物想和小朋友一起来学习,大家看都有什么?(黑板上杂乱地贴出动物头像)

    怎样能很清楚地看出它们各有多少个?(指名说)

    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分一分、排一排?

    现在你能告诉大家,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分一分、数一数是我们上学期学习的统计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板书课题)创设情境,复习分类统计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小动物头像的场景中进入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研究探索,进行新课

    1、收集整理数据

    (1)每组小朋友的桌子上都有一个盒子,里面有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从盒子里摸出一个看看,并告诉大家盒子里有许多这样的图形。

    现在小朋友想知道什么呢?

    (2)大家想知道这么多的问题,我们怎样知道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几个?可以用分一分、数一数的统计方法,能不能用其他方法统计出它们的个数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

    听老师讲一下游戏的要求:小组长从盒子里拿出一个图形,说出图形的名称,其他小朋友要想办法把它记在纸上,组长再拿一个,你再记一个,一直把盒子里的图形拿完为止。

    这一环节的设计,教者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实践操作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动手、动脑,在整理数据的实践中体会用比较简单的符号记录,并启发学生用其他一些比较简单的符号记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2、分组活动

    3、小组汇报

    4、引导学生比较记录的方法,得出哪种方法更清楚,更简便。

    通过刚才的比较,现在你喜欢哪种方法?

    哪位小朋友能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要说出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

    既然大家都喜欢这种方法,如果让你再来记一次,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

    5、填写统计表

    看着这张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

    三、组织练习,统计文具

    1、用先记录的方法,统计一下小组中小朋友的文具。用喜欢的方法把每个人的文具数记录在表格里,再整理全组的文具数量。

    填表,汇报方法

    2、观察统计结果,哪种文具用得多?哪种文具用得少?

    如果我是文具店经理,你们想对我说什么?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让学生充当生活的角色,统计小组里的学习用品,寓知于乐,激发兴趣,发展认识,使数学归于生活实际。

    四、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今天学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课后选一项内容进行统计。

    评价是《数学课程标准》极为重视的一个方面,评价态度与情感的有机渗透,评价与统计的巧妙结合,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真正体现了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小学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的操作过程,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能辨析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3、学会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

    掌握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纸和三角板。

    学具:长方形、正方形纸、三角板、观察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导入:小朋友,当你吃过晚饭,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散步吗?你最喜欢镇海哪里的夜景?是啊,我们的镇海越来越美了,就连一幢幢楼房在夜空下也那么的温馨迷人。(媒体播放)

    2、设疑:当你陶醉在美景中时,有没有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呢?(抽象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3、了解:能谈谈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吗?(根据学生的原有认识,完成观察表中的有关问题,如几条边几个角)

    4、揭题:原来你们早就和它们交上朋友了,看来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继续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应该是不成问题了。(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初步感知:

    1、根据原有认知结构,判断课件中的图形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

    2、质疑:看来有4条边和4个角的图形也不一定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么它们的边和角里一定还藏着许多秘密等着我们去一一发现,你们愿意吗?

    (二)深入探究:

    1、认识长方形:

    1)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会有什么秘密?

    2)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

    3)汇报交流,媒体选择性对学生的方法加以演示。

    4):小朋友真会动脑筋,通过自己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知道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媒体出示,齐读)

    5)认识“长”、“宽”

    6)找一找身边的长方形并指出它的长和宽。

    7)激励引入到正方形的研究中。

    2、认识正方形

    探究方法同上,但有所简略于汇报演示。

    3、尝试验证会什么一开始有些四边形不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4、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1)四人小组根据刚才的发现讨论两者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汇报交流。

    5、学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1)用小棒摆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说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想把你摆的长方形画下来吗?(先发表各自的意见,然后教师范画,再学生自己试画)

    3)画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方法一样吗?要注意什么?

    4)生独立画正方形,指名板演并让他人。

    三、交流,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很么不满意的?(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四、练习巩固,拓展深化

    1、猜想边长、长、宽的长度

    2、数一数有几个长方形、正方形

    3、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指定长度,画上美丽的图案,并说说想把自己的设计用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

    小学数学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钟面和电子表面,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正确地读、写整时时刻和大约几时。

    2.经历操作、讨论、交流等实践活动,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建立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从小养成有规律的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教学难点: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对策:让学生通过拨一拨、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进一步建立时间观念,认识整时数和大约几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这儿正好有一段动画片,想不想看?

    在这段动画片里有一样物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作用可大了,请你们边看边找,比一比,看谁能第一个把它找出来。(课件播放动画片)

    2.指名汇报,公布正确答案:钟表。

    3.提问:你知道钟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用处吗?学生介绍

    4.揭示课题:钟表在生活中有很多用处,它能告诉我们时间,帮助我们利用好时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钟表”。出示课题。

    【开课伊始,从深受小朋友们喜爱的动画片入手,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让学生说说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做好了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及能力上的准备。】

    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

    1.组织探究,认识钟面。

    (1)师:今天小朋友们都把自己的小闹钟带来了,各式各样的,真漂亮!向同学们展示一下吧!(学生之间互相欣赏各种式样的钟表)

    (2)师:无论什么式样的钟,都有一个钟面。仔细观察你的钟面,看看有什么发现?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汇报: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用教具钟演示:12个大格,12个数字,时针和分针。(板书)

    由学生介绍时针和分针。

    提问:怎样区分时针和分针呢?

    每人在自己的实物钟上指出“时针”和“分针”给同桌看。

    (3)师:下面请你们拨动你的小闹钟,看看还能发现些什么?小组交流

    指名汇报:时针和分针同时在走,而且走的不是一样快的……

    (4)师:老师这儿也有个钟面(课件出示一个空白钟面)。

    提问:这个钟面完整吗?再给它加上些什么才算比较完整?

    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上12个数字,时针和分针。

    2.认识整时。

    (1)指着刚刚添加完整的钟面,提问:这个钟面上的时间你认识吗?你是怎样认出是3

    时的?(学生介绍认识整时的方法)

    (2)出示5时的钟和表,提问:这只钟和这块表上表示的是几时呢?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几时。

    (3)出示电子钟,提问:你知道这个是什么钟?这个电子钟表示的是几时呢?怎么看出来的?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也见过这样表示时间的?

    小结:圆点后面两个零,前面是几就几时。

    (4)师拨钟面,指名口答。

    (5)请你拨一个你喜欢的整时,让同桌的小朋友来认一认。同桌活动集体反馈时根据学生拨的整时让学生说说当时一般在做什么?

    3.认识大约几时。

    (1)教师拨钟(5时整),提问:这是几时?再拨(5时过一点),提问:这又是什么时刻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小组讨论最佳答案。再拨(5时不到),提问:这个时刻怎样说比较合适呢?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

    小结:几时不到和几时过一点我们都可以说成“大约几时”。

    (2)出示“7时不到”“7时刚过”“7时整”三个钟面,指名认钟并说明理由。

    (3)交流活动: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小闹钟拨出自己最喜欢的时刻(可以是整时或大约几时)找自己的好朋友或老师,介绍一下自己拨的时间,并说明此时此刻自己一般在干什么。

    【设计这一环节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让他们通过观察、拨钟、小组交流、全班性交流活动等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索,通过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去获得新知。】

    三.实践应用,巩固内化。

    1.画一画。“想想做做”5。

    丁丁听说我们小朋友今天学习了认钟表,想出示几个钟面考考大家,可没想到他是个小马虎,画出的钟面不是缺这个就是少那个,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三个钟面,依次指名说说缺少什么。

    你能帮帮丁丁,把这几个钟面补充完整,并且使钟面表示的时间正好是丁丁要求的时间吗?学生完成,集体评议。

    2.议一议。“想想做做”6。

    课件出示:有一天,老师听到两个小朋友在争论一件和时间有关的事,小明说10时的时候他在上第二节课,小丽说10时的时候她在床上已经睡着了,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小结:原来一天之中,上午有个10时,晚上也有个10时。

    3.说一说。课件出示:上午时,中午时,下午时,晚上时。

    让学生根据这几句话填上合适的时间,并说说当时自己在干什么。(小组交流)

    【练习的设计力求联系生活实际,注意加强趣味性,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初步掌

    握一天24小时的概念。】

    四.课堂总结,拓展开放。

    周末的时候你们一般都做些什么呀?

    请小朋友们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设计一张周末的“作息时间表”,合理的安排好时间,渡过一个“愉快的周末”。

    【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设计“作息时间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小学数学教案 篇六

    一、说教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3节的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角的度量、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直接经验,也已具备了一些相应的三角形知识和技能,这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规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说学情

    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要我们充分的了解学生的特点。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从心理特征来说,他们对于新鲜的知识充满着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无意注意仍起着主要作用,有意注意正在发展。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有关的知识,对三角形的内角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的过程,提升自身动手操作及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理的过程为本节课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明确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探究性、合作性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伙伴。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创设情境,直观演示,观察,猜测,操作,思考,总结等方法,把学生带进开放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合作学习,和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整个学习和探索活动,体现出开放性思维和多元思维并存的思维方式,教学生初步学会自主梳理知识,探索知识的方法,使他们亲历自主探究的过程。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会多媒体课件播放有关三角形内角和情境视频:在图形的王国中,有一天,三角形家族里为“三角形内角和的大小”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钝角三角形说“我的钝角大,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们的内角和大”。锐角三角形也不示弱“你虽然有一个钝角,可是其它两个角都很小,而我的三个角都不是很小,所以我的内角和比你大”。直角三角形说“别争了,我们的内角和是一样大的,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根据视频中三角形的对话,顺势引出题目——三角形的内角和。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三角形内角和的内容,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快速的进入学习高潮。

    (二)新课探究

    接下里是新课探究环节,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画几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然后同桌互相量一量,算一算,三角形3个内角的和各是多少度?通过测量,学生可以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接着我会提出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如何进行验证你的结论呢?接下来我会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我给予指导,讨论过后,请同学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无论学生回答的全面与否,都给予积极的评价,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后做出判断,进行补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引导学生采用剪拼的方法进行验证,先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再拼一拼,拼成一个平角。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此环节通过小组合作,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既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巩固提高

    接下来进入巩固提高环节。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小学数学教案优秀6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7306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太阳》 教学反思_《太阳》教学反思【9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