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科普读物 > 优质范文 > [初二思想品德下册课本]初二下册思想品德教案(优...
  • [初二思想品德下册课本]初二下册思想品德教案(优秀8篇)

    积极探索政治快乐课堂,中学阶段政治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政治的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一定的手感和良好的基础功底、知识基础,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感谢您的阅读,贴心网为朋友们整理了8篇初二下册思想品德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自尊自信的含义,知道自尊自信是积极的心理品质。要培养正确的自尊心和充分的自信心。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提高对自尊自信的认识和理解的能力,要初步全面、准确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并且懂得自尊自信与人的成功息息相关。

    3、觉悟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青少年自尊自信的特点,认识到正确认识自己是确立个人自尊心和自信以后基础。并且自觉运用一些方法,通过有效途径,锻炼提高个人的自觉意识和自信心。同时,把个人的自尊自信上升为集体、国家和民族的自尊自信,争取成为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才。

    教学重点

    (1)青少年自尊自信的特点。

    (2)培养正确的自尊心和充分的自信心的途径。

    教学难点

    (1)自尊、自信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2)持久的自尊自信需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自尊自信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自尊自信的心理品格,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青少年应该自觉地进行自尊自信的培养。哪么,培养自尊自信首先应该注意什么呢?

    一、寻找个人自尊自信的支点(板书)

    师:同学们看讲台上,我放了一个小球和一只木棍,你用什么方法能把这个小球撬起来呢?找几个同学上来分别演示,并说出你的办法。

    生演示后教师归纳:刚才一位同学说,运用杠杆原理,找一个支点,把木棍放在这个支点上,就能撬起这个小球了。他讲得非常好。假如,我们把人的自尊自信看成是这个小球,那么提升作为社会中个体的人的自尊自信就需要一个“支点”,这个“支点”是什么呢?这个“支点”就是正确认识自己。哪么如何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呢?

    (一)用全面的观点看待自己。

    师:那么,我们下面制作一个寻人启事。每位同学拿一张纸来,用文字的形式从外表、性格、情绪、特长等方面给自己画一幅“自画像”,不用写名字。老师收上来后,找几位同学随便抽一张字条念一下,让同学们猜猜这一张寻人启事上的同学是我们班的哪一位?

    生演示后教师归纳:刚才几位同学的寻人启事,我们为什么猜不出来呢?因为写的太笼统了。我们应该找出自己与别的同学的不同之处,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待自己。

    师:我们要用发展地观点看待自己。要了解昨天的“我”,认识今天的“我”,追求明天的“我”;既要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又要看到自己不足,知道应该努力的方向!

    议一议:从刘邦和项羽的成功与失败的历史故事,你来谈谈应该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待自己?

    师: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耕耘的土壤。只要我们通过不断的努力,都有可能改变不理想的现实,并且取得成功,从而拥有自尊自信的良好品格。

    二,培养自尊自信的方法的途径。

    {一}创造成功的记录。

    师:自尊自信是成功的产儿,如果一个人在学习的生活中总是充满着失败,如何能自尊自信起来呢?因此,我们要创造成功的记录!那么,要创造成功的记录,首先应该做什么呢?我们看一个材料:

    (小故事):贝尔纳是法国的作家,一生创造了大量的小说和剧本。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一次有奖智力竞赛。题名是:如果法国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抢出哪一幅呢?结果在成千上万的答案中,贝尔纳以答案获得了该奖金。他的回答是:”我抢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师提问: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谈谈要创造成功的记录,首先应该做什么呢?

    生答:首先要选择一个适当的目标。

    师:对!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分析一下这位同学的情况。有位同学期中考试,英语只考了45分,你会给他定一个什么目标,帮助他增强自尊自信心呢?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然后各派一人发言。)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你给他定的目标是46分,经过努力得了47分。他积小胜为大胜,有了成功的体验,自信心就会越来越强。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通过与其他同学进行横向比较的时候,发现与其他同学相比,自己有差距时,有不足时,还要善于纵向比较,今天的“我”要与昨天的“我”进行比较,从初中一年级到初三年级几十次的考试中,一分一分的增加,自己的英语水平会一步一步的提高,体会成功的喜乐。

    (二)扬民族精神。

    师:培养自尊心和自信心,还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材料):研究生第一学期第一次西方文化与口语课,老师是美国人。他说这节课首先是大家彼此相互认识,然后每人选择一些日后讨论的话题,最后出个小小的测试题。

    这时老师不紧不慢地说小测试很简单,题目就是:”假如你去耶鲁大学留学,你需要带些什么?”

    五人一个小组,大家热烈地讨论着,等我们把各自想要带的东西`列出一个清单的时候后。老师已经在黑板上写出了七八个“必需品”,如中国药品,电话本、家庭照片、国旗。。。。。。而同学们列出的各种各样,最多的列了45种,最少的也有16种。

    老师看完大家开的“处方”后,似乎并没有丝毫的高兴,反而从眼神里透露出一丝不满。随后他指着黑板上他所列的必需品问了10个同学,手机、手提电脑及金钱等频频入选,惟独国旗“落选”,他震惊地站在讲台上耸耸肩说:“NobodychoosetheChina-flag!(没有一个人选择国旗)”。

    师:通过这个材料,同学们议一议:“维护国家尊严是大人们的事,与我们中学生无关。”这种想法对吗?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然后各派一人发言。)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我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愈加密切了。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以自己的言行损害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有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我们只有发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不迷信。

    (材料):一个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条大鱼和一条小鱼放在同一个鱼缸里,但是却用一块薄玻璃把它们隔开,大鱼三番五次想去吃小鱼,却碰壁了。后来心理学家把玻璃块拿走了。大鱼、小鱼之间没有阻隔了。小鱼即使在大鱼周围游荡,大鱼也不吃它了,最后活活饿死了。

    师:通过这个材料,同学们谈谈你看法。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我们面对任何问题要敢于尝试,不要迷信-,更不能把自己的自尊和自信寄托与神仙和上帝。

    课后练习

    (1)怎样寻找个人自尊自信的支点?

    (2)怎样才能创造成功的记录?

    (3)试举几例体现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典型事例。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 篇二

    一、教材分析

    《政治生活》第二课第四框题的教学内容。监督权是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的政治权利之一,正确行使民主监督权也是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本节课主要学习民主监督权利的具体内容,进行民主监督的渠道、意义,使学生正确行使监督权。本节课是第一单元的落脚点,同时又为后面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做好必要的铺垫,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高一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学生思维活跃、理解能力较强,因此本课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合作学习中发展、在交流中获得新知、在思辨中作出正确的选择,从而树立正确参与民主监督,共同守望公共家园。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公民监督权的内容;明确公民行〔.net〕使民主监督权利的途径和方式;理解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懂得公民要负责任的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2、能力目标

    能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对民主监督的途径和方式进行归纳;对进行民主监督的行为能进行正确的分析,作出正确的选择;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民主监督的意义,珍惜自己享有的权利,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加强法制观念,养成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方式、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意义

    2、教学难点:正确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

    五、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小组探究学习法、启发式教学法

    2、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知道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

    ⑵能正确看待父母对自己的教育。

    2、过程与方法

    ⑴在讲述自己童年的家庭趣事的过程中,用体验法感受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

    ⑵收集父母为家庭作贡献的具体事例,感受家庭亲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

    ⑵体会自己与父母亲密无间的深厚感情,学会理解父母。

    二、教学重点

    1、重点:无悔的奉献。理解父母的爱,重在体验。

    2、难点:感受家庭的温暖。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父母,难在感悟。

    三、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合作研讨、体验式教学。

    四、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父母关爱子女的材料,准备歌唱家庭幸福美满的歌曲,制作课件。

    2、学生课前与父母交流,了解自己小时候的趣事。

    五、教学设计

    1、歌曲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现代社会家庭的结构主要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单亲家庭等,我们还知道自己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在开始今天的新课之前,请同学们一起欣赏一首歌曲《让爱住我家》,注意仔细听,体会歌中表达的感情。

    《让爱住我家》

    (学生欣赏歌曲,体会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温馨,听完交流自己的感受,活跃课堂,为下面的新课做准备。)

    教师:正如歌里唱的:“让爱天天住你家,让爱天天住我家,不分日夜春秋冬夏,全心全意爱我们的家。”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课“我爱我家”。

    我爱我家

    2、师生互动学新知

    教师:每个人都有小时候,都听过大人讲自己的小时候,回忆里有甜蜜,也有温馨。今天我们大家就先来说说自己小时候的事。

    ⑴大人讲我小时候(板书)

    (学生阅读P8上的内容,思考提示的问题)

    [活动设计]:大家都来讲小时候的事。

    (学生回忆自己童年,讲述从父母那儿听来的自己小时候的趣事或印象中最深的事,体会童年的快乐。)

    教师:回首成长之路,我们由一个不谙世事的婴儿长成翩翩少年,父母亲人付出了许多许多,我们在他们的关爱下茁壮成长,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①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板书)

    教师:同学们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从呀呀学语到能言善辩,从无知到懂事,每一步成长都渗透着父母的心血,他们是我们的启蒙老师。

    ②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教师。(板书)

    教师:可见,在家庭中,我们享受着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享受着亲情和温暖。

    ③我们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温暖。(板书)

    教师:有人说,生活就是由柴米油盐酱醋茶构成,反映了家庭许多繁杂的事情,这些事情需要每个家庭成员的付出。

    ⑵无悔的奉献(板书)

    [活动设计]:这些事情谁来做?

    (学生填写教材P8-9表格,体会父母所作的贡献,发言交流填写情况)

    看来同学们的父母都有吃苦耐劳的品质,想想父母还有哪些优点?夸夸自己的父母。

    (学生通过此活动,发现父母身上更多的优点,对父母产生崇敬之情。

    ①父母为家庭做贡献(板书)

    教师:父母除了对家庭无私奉献外,把更多的爱都给了子女,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材料。

    材料一:母亲一生的八个谎言

    材料二:感谢父亲

    (学生看完后,讨论交流,感受母爱和父爱的特点。)

    结合自己的体会,能用课本上的话来描述母爱与父爱吗?

    ②母爱似水,父爱如山(板书)

    教师:孤儿常常羡慕我们的幸福生活,然而也有少数的孩子有父母却并不幸福,那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阅读P10上,秀怡的遭遇。)

    《未成年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法律的相关规定说明了什么?

    ③父母对子女的抚育、教育是道德的要求和法律的义务(板书)

    教师:我们的家就是我们的城堡,每一砖一瓦都用爱创造,家里人的微笑是我们的财宝,等回家才知道自己真的重要,充满温馨的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⑶感受家庭的温暖(板书)

    [活动设计]:感受家庭的温暖

    (学生阅读P10-11看图和名言,从情感栖息、经济来源、身体保健、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发展的大本营等多个角度,联系生活中的实例,感受家庭的温暖)

    谈一谈,在现实生活中你得到了父母的哪些关爱?

    教师:家是什么?家是情感栖息地,是物质生活后盾,是安全健康保障,是娱乐天地,是天然学校,是发展的大本营。

    ①享受亲情和温暖(板书)

    教师:同学们通过回忆自己的亲身经历,阅读感人的事例,一定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与父爱,请把自己心里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写下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活动设计]:心要让父母听见

    学生写给父母寄言,要求真实、有感情、有文采。

    (学生在感激父母抚育、理解父母心情的基础上,把自己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出来,将自己的心意表达出来,让父母“听”见自己的心声,增强情感体验。)

    ②热爱自己的家,感激父母(板书)

    3、课堂小结

    教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我爱我家》,重点是理解父母无私的奉献,难点是感受家庭的温暖。通过切身的体验,懂得了父母的爱,感悟到:我们要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父母。

    4、课后任务

    教师:爱家,爱父母,难道就让爱藏在心里?或者停留在口头上?所以我们今天的课后“作业”就是让爱行动起来。

    [活动设计]:爱要让父母看见

    制定帮父母分忧的计划(让爱付诸于行动)

    5、歌声升华主题

    教师:家庭是小家,祖国是大家。我们要爱自己的“小家”,更要爱祖国这个“大家”。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唱这首歌,再次感受家的温馨,在歌声中放飞爱的翅膀。

    《相亲相爱》

    (展示歌词,师生共唱,歌声中结束本课内容)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篇四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交往艺术

    教学要求

    理解交往艺术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学会运用交往艺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板书:交往艺术 一、学会倾听

    看图,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漫画中的情形吗?交往中我们要注意什么?然后学生互相交流各自看法。

    归纳:与他人谈话时要做到:要认真、仔细;要有耐心;要用心;要会心;

    2、板书:二、学会表达

    看图片,思考:下面这些表达方式你喜欢吗?1、喜欢吹嘘自己,表现自己。2、爱盘问别人,打听别人的隐私。3、好议论他人。4、用责备的语气谈话。5、说话时咄咄逼人。6、说话时逼视或者斜视对方。

    归纳谈话的技巧:双方感兴趣;讲究与人对话;注意分寸和角度;创设氛围;有感情,态度友善。

    阅读P50材料,想一想:上面几位同学在谈话时有不妥之处吗?为什么?学生互相交流想法。

    然后对照上面的同学,看看自己在态度、语气、手势、礼貌用语方面还有哪些需要改正之处。

    3、板书:三、学会赞美他人

    阅读小故事,说一说: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感悟到什么?学生互相交流。

    共同归纳:赞美是艺术,要有技巧。要自然、顺势,真诚;

    试学会用赞美的眼光看身边的同学:

    班上的男生: 班上的女生: 成绩比我好的:

    成绩不如我的: 班上的体育委员得了冠军: 班长获得荣誉:

    做一做:多一份赞美的眼光看世界,生活真的很精彩。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去试一试,请对自己的同学大声说一句赞美的话吧:

    三、小结:交往是一门艺术,交往要讲究技巧。除了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赞美他人,学会 微笑、学会拒绝、学会妥协、学会批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营造出和谐、温馨的人际空间。

    四、作业。认识交往的艺术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走进生活

    教学要求

    引导学生感悟学会交往,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交往心态,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

    探讨式、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你是怎么想的?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1、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创设的两难问题情境:A、小林为何处于如此境地?对小林有什么好的建议?B、他们为什么不欢而散?认真体会几位同学的言行,分析他们的内心活动,并评述他们的表现。运用自己掌握的方法帮助上面的几位同学,改变他们讨论的气氛,使问题得到愉快解决,并分别对他们提出善意的忠告,帮助他们快乐地相处。然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究、讨论交流。

    2、 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汇总本小组同学的意见,以竞赛或辩论的形式在班内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国共产党同探讨处理问题的最佳方法。

    3、 通过学生共同探讨,教师要做好总结工作,给学生以方法指导,让学生学有所获。

    二、活动在线

    1、 组织、发动学生积极准备自己喜欢的“小名片”,鼓励学生将“小名片”送给最想与之交往的同学,让学生交流自己参与此次活动的心理感受,教师做好引导。

    2、 以小组为单位调查班级同学相存在的问题,将各组调查问题汇总,找出影响同学和谐相处的主要问题;然后让同学充分讨论、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建议;班委会负责将同学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整理、筛选,草拟守约的意见,然后进行修改、完善;最后将通过“班级和谐守约”设计成板报等形式,张贴于教室,作为同学人人遵守的公约,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到班级建设中来,为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空间尽心尽力。

    三、我的成长

    根据下面问题,对自己进行总结:

    1、交往伴随我们一生,想想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的交往状况会有什么变化?

    2、总结一下自己在交往中有哪些收获。

    3、懂得交往的礼仪和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交往,结合实际想想自己掌握了哪些交往的礼仪与技巧?

    4、还有什么困惑或问题:

    5、我还希望:

    6、倾听他有的心声:

    (可通过座谈会、主题班会、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

    四、作业:在生活中运用知识。

    初二下册思想品德教案 篇五

    《我爱我家》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张家口市第七中学的牛永军,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我爱我家》。虽然本课内容不多,职位地方却很紧张,对学生以后生活圈的扩展来说,是一块奠定石。家庭生活是学生生活的紧张构成部门,凭据对学生的课前问卷观察发明,许多学生受到怙恃的庇护却不知道温暖,而学会感觉爱、奉献爱,是统统美德的生长点,也是修养学生品德的底子。以是应在思品课中增强对学生的教育,使他们领会到怙恃的爱心与支付,进而孝顺怙恃和尊长。据此根据《课程尺度》中“明白生命是怙恃付与的,感悟怙恃为扶养自己支付的辛苦,要孝顺怙恃”的要求,并联合学生近况我建立了以下的讲授目的及重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并主动承担家庭责任,培养权利与义务的意识。

    能力目标:通过活动锻炼学生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知识目标:对于“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知道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展示课件)

    教学重点:体会父母爱心,感受家庭温馨

    教学难点:主动承担家庭责任,与父母一起营造幸福的家

    教法:活动探究情感体验设置情景

    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我认为思想政治课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与交流。为此本节课的设计通过以下四个环节来达成。

    第一环节:爱的疑惑——导入篇

    学生家庭现状分析(展示课件)

    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初二14班,共65人,)

    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的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提升自我成长的需要。因此,在导入环节,我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请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来思考、分析、归纳调查表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结果使大家感到不可思议:相当一部分同学的家庭中,亲子关系极不融洽;在一半以上同学的情感世界中,父母没有排在第一位;8名留守儿童中有6人对父母很冷漠;竟无一人崇拜自己的父母。在讲究孝道的中国,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入下一环节,寻求解决办法。

    第二环节:爱的倾注-感悟篇

    新课标建议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有利于让学生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语言表达等一系列的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出的问题,我把这个环节定为本课的重难点。空洞的说教不如现实的故事,我设置了两个情景来请学生参与。

    情景一陶女士的壮举(展示课件)

    通过两次悬念的设置,使学生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为了使孩子们更深入的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呵护,我们再从身边的爱谈起。

    情景二我与父亲的故事(展示课件)

    请本班的赵玉峰同学向同学们讲述他与父亲的故事。开学初他不慎把脚扭伤,为了不耽误学业,父亲每天骑车接送他。其实他很不情愿这样,原因有二:一是父亲给别人打工很辛苦,二是父亲那破旧的自行车容易让同学看出他的家境窘迫。一次下雨,校门口停满了接学生的车,他特别希望父亲不要来接,宁愿自己走回家去。父亲依然出现了,似乎看出了点什么,给了他7元钱让他打车。从出租车的后窗看到了父亲费力骑车的身影,他倍感羞愧,但犹豫再三,终未下车。此事已困扰他许久了,今天给大家讲出来,顿觉轻松。大家被这位父亲的行为深深的打动了,这时我又播放了几张放学后父母接孩子回家的照片,来勾起同学们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因为这样的场景他们都经历过,同学们纷纷发言,讲述当年父母接送自己的点点滴滴,感情真挚,语言朴实。父母的爱就像百合的清香凝成的感动,慢慢地汇拢,需要孩子们从细微处入手,用心品味,才不再飘散。

    了解了这位同学家中的故事,我把学生分成三个大组,分别思考探讨、广泛交流以下的一个问题:(展示课件)

    父母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对父母你最愧疚的地方是什么?

    你认为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父爱、母爱?

    这样做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全面感受家庭的温暖,父母的亲情。这种心灵的感悟能让学生体会原来未曾注意的东西,也是丰富学生情感,促进其良知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环节,我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性和合作性的学习,使他们既学会独立思考,展示自我,又学会交流合作,共同探索。既培养了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又培养了团队精神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在与其他同学的和谐互动中,反思自我,多角度地领悟到父爱和母爱的无私和博大。

    第三环节:爱的倾诉——赞美篇

    鲜花可以枯萎,沧海可变桑田。但父母的爱,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间!请学生用饱含深情的语言,说几句赞美“家”的话,要求尽量简练,有点诗意……(展示课件)全班交流点评。这样便水到渠成的达成了知识目标,使孩子们对家有了全面的认识。深入理解了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和第一所学校。家是我们情感的栖息地、天然学校、物质来源、娱乐的天地,身体保健和发展的大本营。(展示课件)

    父母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该做些什么呢?进入本课第四环节。

    第四环节:爱的回报——行动篇

    在感激父母的基础上,请同学们把最想对父母说的几句话写出来,然后请几位当众宣读。这时我拿出这些同学父母的寄言读给他们听(新学期伊始开家长会之时,已请每一位家长都给子女写了寄言,由我保存)。我的举动完全出乎孩子们的意料。听父母寄言的神态是那样的专注,表情是那样的丰富:甜蜜、幸福、凝重、惊奇、欣喜┄┄。

    只有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懂得去尊敬他人。心动不如行动,我请学生进一步思考作为家庭成员该为自己的父母、为家庭做些什么呢?(展示课件)

    分担家务活,学会整理自己的房间,洗自己及父母的衣服。爸爸妈妈回来时,迎接他们的是一块清凉的毛巾、一碗甜津津的绿豆汤,一句温馨的问候语,给父母夹菜、为父母捶背,与父母沟通,关注他们的喜好,了解他们的心愿,记住他们的生日等等,用自己的行动为父母消除疲劳。让孩子从“受爱”到“施爱”的转变,从知恩到报恩的转变,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做”中加深体验,并暗示对学生的行为指引,将情感外化为行动。学生通过活动达到知、信、行的统一,难点得以解决。同时使学生与父母的心灵相碰撞,相沟通。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家永远是我们温馨的港湾,父母的爱永远牵挂着我们。作为儿女,我们应该懂得回报父母的爱。永远用一颗爱之心来对待家庭,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为此我布置了如下作业:(展示课件)

    当父母发生了矛盾,我们做子女的应该怎么做?

    当得知父亲下岗的消息,我们得做些什么?

    为了使家庭更美满,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

    在MV?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展示课件)创设的充满浓浓爱意和振奋人心的情境中结束了本节课的教学。

    这节课我的计划始终表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驻足学生的生活现实,注意学生的自主体验、自主探究、交换互助,重要运用设置情境,运动探究和情绪体验等要领,引导学生积极自动地投入学习。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恩(感悟爱)、知恩(称赞爱)和报恩(奉献爱)。这也是我在本节课中的板书计划。

    末了应该指出的是“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定”,家庭作为社会最根本的细胞,干系到每小我私家的幸福,干系到社会的康健有序,干系到国度的安定连合。社会的每个“细胞”都调和了,调和社会也就离我们不远了。

    我的说课到这儿就结束了,恳请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初二思想品德教案 篇六

    我们身边的规则(一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法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规范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

    教学难点:法律的特殊性。让学生从行动上学法、用法、爱法、护法。

    【学生分析】

    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包括法律,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学校里遵守校纪校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因为教师、家长、学校要他遵守所以才遵守,没有真正意识到规则能够帮助人们开展正常的生活。因此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规则,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并进而了解法律也是一种特殊的规则,从而树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识。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学生活动:小游戏:“谁更快”

    谁能更快地从瓶子中更快地把乒乓球抽出来,在一个瓶口比较小的瓶子里,放入用线串好的五个乒乓球,分别请两组同学(五人为一组)上来,比比哪一组能更快地将乒乓球全部取出。

    (一)、我们身边的规则。

    1、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规则。

    创设情境:撑杆跳比赛刚刚设立时,有一次国际比赛,一位日本运动员拿着长杆,跑到横杆前,突然将长杆插在地上,并两手抓住杆子爬了上去,到了横杆高度时跳了过去,全场都一下子目瞪口呆,因为在当时的撑杆跳比赛规则中,没有规定是否允许爬杆,只是说用杆。

    学生讨论:算还是不算?同学们讨论。假如体育比赛当中都是这种场景,那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兴奋剂、借助于器械等)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讨论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

    设计意图:通过对体育比赛中突发事故的讨论,引出设立规则的必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如果没有规则,事情可能就会带无法预计的后果。并自然将课堂引到更严重的交通事故。

    交叉换位

    学生活动:请学生在教室中实践一下交通规则——交叉换座位。

    教师活动:不做任何提示,不要提出不许怎样做的要求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式活动,让学生再次直观感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如果我们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我们发觉会很顺利,并提出规则是一种美。

    生活延伸:生活中也有许多规则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环境,请同学们寻找生活中有哪些。

    如乘车先下后上,山区行路相互礼让,遇危险让妇女、儿童先撤退,拾金不昧,体育比赛更精彩,交通秩序井然。

    “我的一天”,描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或感受到的规则。

    学生活动:一天中,你曾经历或直接感受到哪些有关衣、食、住、行、学习、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规则?如果要你对这些规则进行分类,你怎么分?

    设计意图:设置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场景,体现了学习生活化,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通过模拟情景,让学生思考讨论,也有利增强学生体验感,提高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能力,并从对比中自然引出特殊的规则——法律。

    特殊规则——法律

    是真是假:举四种规则的行为(社会道德、学生守则、法律、宗教规范),请学生开展竞猜,哪一种行为是法律,并从中寻找法律和其他规则的区别。(可以运用课本中的表格)

    社会道德:双休日到市图书馆阅览室看书,要求必须保持安静。

    学生守则:在学校里上课,自修课必须保持安静,否则要扣除四项红旗竞赛分。

    法律:在法院旁听审判必须保持安静。

    宗教规范:每天早上,平阳寺的佛家子弟必须静坐一小时。

    同样是保持安静,但他们却各有不同,通过对比找到:

    2、法律的三个特征:

    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二)、生活离不开法律。

    1、 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

    马丽和妈妈去参观一次展销会,并且还帮助妈妈挑选了一双鞋子,没想到穿了三天后,鞋跟就掉了,妈妈想去换但展销会这时已经结束了,妈妈说:算了,算了,就当花钱买了个教训。如果你是马丽,你给妈妈一个什么样的建议?

    2、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

    【作业】 生活中有什么规则?法律作为一种规则,与其它规则有什么不同?

    初二下册思想品德教案 篇七

    《走向自主》

    一、说教材

    《走向自主》,是科教版《思品》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题,重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准确了解从众生理的缘故原由及制止悲观从众的方法或途径。作为第六课第二框题的内容,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从众征象已有准确的了解,本框题承接前面的内容,并深入到探究从众生理的缘故原由与制止悲观从众的方法或途径上;同时,本框题为背面讨论“偶像与自我”的话题做足了的铺垫,本框题承先启后,处于比较重要的职位地方。

    二、说学情

    青春期的中学生开始向往和追求独立自主,交往重心开始转向同学和朋友,会面临合群众的盲从、独立与自主、崇拜与自我等问题,确立自我、寻找真正的自主这些主题构成了处于青春期的八年级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个体认识、个性、情绪调控能力、意志自制力与坚持性等心理品质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个阶段的中学生,求知欲旺盛,模仿能力强,但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从众显得尤为重要。

    三、说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坚决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做到自主选择,用于负责。

    (三)知识目标:懂得怎样避免盲目从众,直到克服消极从众的方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发展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做到自主选择,用于负责。

    (二)教学难点:克服消极从众,做到自主选择,用于负责。

    五、说教法

    六、说学法

    七、说教学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音乐(轻音乐)

    (一)导入新课(2--3分钟)

    第一步,多媒体展示《爱的故事》(壁虎的爱),请学生谈谈看完这个故事后的感想。

    第二步,老师引导:质疑故事的真实性,怀疑它在煽情。一只壁虎正常的寿命可以有10年吗?即使有10年,一只健康的壁虎自己生活尚经常出现困难,还要十年如一日地养活另一只壁虎,而且那只被钉住尾巴的壁虎,光吃不动,一活就是10年?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壁虎是能自我断掉尾巴的,这只壁虎的尾巴为什么没有断掉,难道这只壁虎的尾巴不可以再生?壁虎的尾巴果真能被钉住吗?为什么有人只会感动、惊叹而不去发问呢?盲目从众是非常有害的,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对此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怎样在生活中避免盲目从众呢?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走向自主。(任何事情都有产生的原因,从众心理也不例外,我们要真正做到自主,就必须知道从众产生的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讲授新课(35分钟)

    1、从众的原因

    第一步,多媒体展示故事《苏格拉底的苹果》

    第二步,将全班分为3大组,请每组讨论如下问题,并将讨论结果写在大白纸上(问题:最后那位没举手的学生左右看了看,慌忙也举起了手。这反映他的一种什么心理?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产生这样的心理呢?)

    第三步,每组派出一名“发言人”与全班交流本组的讨论结果,老师适时引导与总结。

    第四步,请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学习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和体验,举出一个具体的从众现象,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第五步,全班交流,老师小结与过渡: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导致从众的原因很多,缺乏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社会群体的压力和影响是导致从众的两个重要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应采取什么办法去克服盲目从众心理,使自己走向自主呢?

    2、克服消极从众

    (1)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明辨是非

    第一步,用多媒体展示《农夫与驴》的故事。

    第二步,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农夫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

    第三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8页的故事《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

    第四步,请学生4人一组,交流“如果你是故事中做作业的小朋友,你应该怎么办”

    第五步,全班交流,老师给予积极引导。

    第六步,请学生就对以上两个故事的启发各抒己见。

    第七步,老师小结:无论是故事中的农夫还是教材中的小朋友,他们都面临消极从众心理的影响,而要克服这些消极影响,就要求他们凡是有自己的主见,能明辨是非,不盲从别人。以上两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分辨是非,决定自己的行动,而不呢个你盲目地随波逐流。对于自己确信的目标要敢于去实现、去争取,不要怕别人议论,总之,要学会明辨是非,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此时板书:独立思考、明辨是非)

    (2)自主选择,勇于负责

    第一步,请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60页的故事《对自己的过失负责》。

    第二步,请学生谈谈这个故事给大家的启发。

    第三步,请学生4人一组,讨论“在生活中面临很多选择时,如何处理”。

    第四步,全班交流,老师给予积极引导。

    第五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2页《善于拒绝》和第63页《梨无主,我心有主》的内容,并请学生4人一组完成教材63页“反思”中的内容。

    第六步,全班交流,老师小结:心中有规则,我们就能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意愿行动,而不是轻信他人。其实抵制外部不良诱惑的方法有很多,用心中的规则时常约束自己,自觉抵制来自多数人的不合理的意见,自主做出并坚持正确的选择,那么,盲目从众的现象就会从我们身上消失。

    3、自我独立我来测

    第一步,多媒体展示《自我独立测量表》,请学生按照测量要求,进行自评。(学生自己掌握自己的测量结果,不需要交流。)

    第二步,请学生结合测量结果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表格《自我剖析》。

    自我剖析

    呈现自我(存在的不足)

    完善自我(解决办法)

    第三步,全班交流,老师适时引导,并归纳总结独立型的培养方法。

    (三)总结升华(2—3分钟)

    第一步,结合板书,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并及时巩固知识。

    通过本课的讨论,了解了导致从众的多种原因。我们要克服消极从众,就应当: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明辨是非;要自主选择,勇于承担责任。

    第二步,课后作业:“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是我教学的落脚点,因此我设计的作业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请学生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结合所学知识,从自己最容易从众的某些行为(如:起哄、模仿时尚等)入手,有意识地锻炼自己抵挡不合理压力和抵御外部不良诱惑的能力。

    板书:

    走向自主

    (一)从众的原因(两个重要原因:社会群体的压力和影响)

    (二)克服消极从众(独立思考、明辨是非,自主选择、勇于承担)

    总之,对讲堂的计划,我始终贯彻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学法为中央,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索知识,只管即便做到两个突破:

    第一,突破讲义讲堂的束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本领。

    第二,突破“一言堂”和“满堂灌”的讲授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本领和互助精力,只管即便使讲堂讲授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真正表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要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认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2、能力:能够增强法制观念,树立法制意识。

    3、知识:知道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知道如何增强法制意识。

    教学活动

    一、“新闻播报”

    [视频]电子眼避免司机选择性守法

    二、读书·自学

    环节一:知道法制建设的要求是什么?地位是什么?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P52—P56,独立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青少年怎样增强法制观念?

    环节二:深化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之间的内在联系

    1、教师重点突破:设计两个问题加深学生理解

    ①这四项要求去掉其中一个会怎样?

    ②得出什么结论

    2、教师归纳:

    ①这四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是一个整体。

    ②没有立法、守法,执法和司法就没有依据;没有执法和司法,所立的法律就失去权威,守法就失去了有力的保障。

    环节三:理解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的意义,树立法制观念

    1、课件展示

    案例一:法律家族的新成员

    案例三:观点大声说

    正方:守法出行可获奖金利大

    反方:守法出行可获奖金弊大

    ①小组争论,达成共识

    环节四、学以致用,落实行动

    教师:我们知道了加强法制建设的要求。我们中学生能为法制建设做些什么呢?

    案例四:视频:网友的积极建言体现了思品课的哪个道理?

    案例五:

    《人民日报》11月2日发表评论,题为《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文章强调,站稳群众立场,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作决策、做工作,都要从群众利益出发,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要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绝不能干劳民伤财、违反群众意愿的事。

    “问于民”是源于我国公民享有什么权利?其法律依据。

    回顾总结:

    教师总结:我国的法制建设为人民,法制建设靠人民,法制建设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让我们做一个知法、守法、护法的公民,为国家的法制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虽然我国法制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权代法现象依然存在。建设法治国家除了需要加强法制建设,还需要健全法律监督。

    演练·实战

    结束授课。


    [初二思想品德下册课本]初二下册思想品德教案(优秀8篇)》由:科普读物整理
    链接地址:http://www.gjknj.com/special/7441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下一篇:音乐小星星教案_小星星教案【最新5篇】
  • 推荐专题

    最近更新